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鲁明义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精品推荐》,由网络作家“妙笔入梦”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朱元璋鲁明义是《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中的主要人物,在这个故事中“妙笔入梦”充分发挥想象,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以下是内容概括:“不是我不同意。”李进直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语调压得更低说道:“更是陈怀义那个傻逼不同意!”“就在刚刚,我还没打过瘾,他就被锦衣卫给带走了。”“试想,如果不是他干的事引起了皇上的不满,锦衣卫会亲自出动把他给抓起来。”“他竟然敢惹皇上,那我打他一顿,还不是替皇上出气?”“要我说,皇上不仅不......
《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精品推荐》精彩片段
秦淮河,画舫之上。
“皇...皇...”
马三刀等人被吓得瑟瑟发抖,说话磕磕盼盼,晃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朱元璋站在门口怒目而视,好似要把这几个当朝侯伯要全给一般。
场内所有人都被朱元璋强大的气势所迫,所有人都低着头,不敢抬头看向朱元璋,生怕引起他的注意。
刚才还莺歌燕舞的画舫,一瞬间安静了下来。
“哟,这不是老黄吗?”
这个时候,却是一道突兀的声音,打破了场上的寂静。
只见李进从众人身后走出,待看清来人之后,直接自来熟的上前扒着朱元璋的肩膀,亲切的叫着老黄。
“老黄啊,你这么大年纪,也来逛花船啊?”
“真的是老当益壮,愈老弥坚啊。”
“哼,你们这群混蛋能来,咱就不能来吗?”
朱元璋见到几人的样子,直接冷哼一声,十分傲娇的把李进伸出的手给打掉。
“当然能,来坐一块,大家一起聊聊经验!”
李进脸上挂着贱笑,不知道他所说的这个经验到底是啥经验?
而旁边看到李进竟然和朱元璋有说有笑样子,蓝玉等人的眼睛都快瞪出来了,全都被吓傻了,不敢置信地看着李进。
等听到李进叫大家坐一起好好聊聊的时候,蓝玉第一个站出来表态道:
“我突然想起我小妾今天生孩子,不是很方便,就不聊了。还是改日,改日再说吧。”
“对对对,我也想起来,我的小妾也要生孩子。告辞!”
这几人在这里见到朱元璋,就好像老鼠见到猫一样,逃跑都来不及,还要坐下来说话?
那不是要他们的命吗?
“你们俩的小妾,是同一个人?”
李进眼神茫然,还有这么巧的事?
“对对对,额....不对。”
蓝玉赶忙解释,说道:
“是同一天生孩子,不是同一个人。”
“我们就先走了。”
蓝玉说完,转身就想跑路。
“嗯??”
结果朱元璋轻嗯一声,直接把蓝玉吓得又给转过身来。
“给咱坐下。”
朱元璋大喝一声,其他人再也不敢说生孩子的事情,全都是老老实实的坐了下来。
“这就对了嘛!”
李进见大家都坐下,拿起酒壶就开始给每个人倒酒,口中还说道:
“大家既然都是朋友,既然遇上了,那就一起好好喝一顿,再向老黄讨教讨教经验。”
“有道是一枝梨花压海棠,这方面咱们还是得向老黄好好学学。”
众人闻言,都是面面相觑,根本不敢说话。
朱元璋嘴角不断地抽搐,他有些撑不住了。
李进这个混账还真是什么都敢说!
梨花压海棠?
这种词竟然都能想得出来,真是一个狗东西!!
“咱听说,你把陈怀义给打了一顿?你可知他是谁?”
朱元璋觉得不能让李进再说下去了,要不然还不知道能说出什么虎狼之词呢!
“知道,当然知道。”
李进听到朱元璋的问话,表现的混不在意,随口说道:
“监察御史嘛!我也是!”
朱元璋看李进轻描淡写的语气,顿时脸色就沉了下去,怒声道:
“那你可知殴打一名监察御史,该当何罪?”
李进见朱元璋又开始那大明律法说事,有些无语。
翻了个白眼,说道:
“反正陈怀义也是将死之人,死之前被我打一顿,那也算是为当今皇上出了口气。”
本来正在怒火中的朱元璋,听到李进这话,顿时一滞,问道:
“此话怎讲?你打陈怀义,怎么会牵扯到皇上?”
旁边正襟危坐,一副正人君子样子的蓝玉,此刻也是好奇的望着李进。
就连一脸凶相的马三刀,也是坐在李进身旁,表现的尽量亲和。
李进见将众人的胃口都给吊了起来,突然压低声音说道:
“为啥?当然是为了那个封王戍边啊。”
“最近皇上一直在意的封王戍边,你们应该都听说过吧。”
马三刀等人闻言,小鸡啄米般点了点头。
作为朝廷官员,即便他们没有打酱油,那也是知道皇上的封王戍边之策。
他们作为武将对此其实也是颇有微词。
毕竟打仗,靠的当然是他们这些武将冲锋陷阵,守卫边疆。
让一些娃娃去戍守边境,那不是拿将士性命开玩笑吗?
当然他们也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此事既然皇上已经拿定主意,他们自然也不敢违逆。
他们在奏折上写的很清楚,都很同意封王戍边。
虽然没啥文化,但是写一句俺也一样,那还是绰绰有余。
但是这又和陈怀义有啥关系?
“皇上封王戍边,那又如何?难道你不同意?”
朱元璋语气平淡,好似在说别家的事情,但是眼底却是闪过一丝杀意。
“不是我不同意。”
李进直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语调压得更低说道:
“更是陈怀义那个傻逼不同意!”
“就在刚刚,我还没打过瘾,他就被锦衣卫给带走了。”
“试想,如果不是他干的事引起了皇上的不满,锦衣卫会亲自出动把他给抓起来。”
“他竟然敢惹皇上,那我打他一顿,还不是替皇上出气?”
“要我说,皇上不仅不能怪罪我,还要嘉奖我!”
李进说完,有些得意的看着众人,好似他真的为皇上立了大功一样。
众人眼神怪异的看了看李进和朱元璋,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朱元璋头上的青筋缓缓的爬上脑门,只感觉自己的血压正在往头顶上狂飙。
“那你觉得皇上的封王戍边,到底如何?”
“陈怀义到底该不该杀?”
朱元璋极力控制着让自己的语气平淡,想趁机问问李进的心思。
李进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砸吧嘴道:
“陈怀义这种傻逼的确该杀!”
“哦?这样说你是觉得陈怀义不该反对封王戍边,所以该杀?”
朱元璋的脸色稍缓,不管如何,李进还是懂咱的心意的。
谁知,李进的下一句话,却让朱元璋恨不得直接立马弄死他!
“当当当!!”
正当朱元璋还沉浸在实验小学给他的震撼之中时,突然学校里响起了悠扬的钟声。
然后,朱元璋就看到令他更加震撼的一幕。
随着钟声的响起,只见楼房里的每个房间瞬间涌出了无数的小孩子。
这些孩子小的看起来有六七岁,就算是最大的孩子,也不超过十二三岁。
但是无一例外,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又到了升旗的时候了,每次到升旗的时候,我就忍不住驻足观看。”
“是啊,说来也怪,就那一个小小的旗子,天天看,日日看,我竟然看不腻。”
“别说是你了,咱们大家伙有哪个看腻的?我现在每天都还会早起,观看咱们县里的升旗呢。”
周边的百姓,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小学里发生的事情。
但是朱元璋一行人,却没有一个能听懂这些人在说什么。
“升旗?升什么旗?”
朱元璋感觉自从来到上沪县,他的脑袋都感觉不够用了。
朱标和朱棣两人面面相觑,他们也不知道这升旗是何意。
就在众人疑惑之时,却看到从楼上跑下来的学生,百川入海一般汇聚在教学楼的操场前。
这个时候,朱元璋才注意到,这小学门口竟然放着一个高高的旗杆。
在旗杆之下,则是一块巨大的广场。
这广场显得极为的平坦宽敞,同样是灰白色,与马路上和高楼的颜色是一致的。
更令朱元璋吃惊的是,这些小孩子在进入广场后,迅速组成了一个个大小一致的方阵。
这些方阵的排列组合,竟然隐隐有种军阵的感觉。
而这些小孩子列阵的速度,更是让久经战阵的朱元璋都大为吃惊。
“伯温,这私塾的山长必然是一位从过军的人。”
刘伯温面色凝重的点了点头,作为军事家,刘伯温自然有着极高的军事眼光。
“能将孩童都训练的如此有素,只怕非是等闲之辈。”
“当!”
就在朱元璋二人惊叹之间,却听到又是一声钟响。
原本闹哄哄的方阵,突然为之一肃。
片刻间,操场上瞬间哑然无声。
朱元璋见到这一幕,心中更是泛起惊涛骇浪。
令行禁止,这山长只怕能称为用兵大家了。
升旗仪式继续进行,只见从学生方阵中间,缓缓走出一队学生。
这些学生身高普遍高挑,个头高矮一致,迈着奇怪的步伐,手中拿着一杆卷起来的大旗,一步一步往旗杆下走去。
虽然那些步伐看起去极为奇怪,但是却给朱元璋一种别样的美感,显示阳刚之气十足。
恍惚间,朱元璋竟觉得,这就是真正的军人。
“升旗仪式正式开始,敬礼!!”
一声中气十足的大喊,响彻整个操场,而所谓的升旗仪式也正式开始。
“刷”的一声,上千名孩童的右手顿时举到头顶,看上去震撼无比。
这还没完,一阵阵稚嫩的嗓音,缓缓在校园里想起: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扛?”
“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朱元璋感觉自己的头皮瞬间发麻,眼圈也逐渐泛红。
在听到这些歌词后,朱元璋竟然一下子想起了自己的倥偬岁月。
想起那些陪伴自己打天下,现在却依旧不在了的老弟兄们,他们此刻都已经埋骨他乡。
随着歌声的响起,旗仗队为首那人,猛地将手中的旗子舒展开来,然后面色庄严的开始升旗。
这个时候,朱元璋才看清,那名旗子上写着大明的字样。
旗子伴随着歌声,不断地在旗杆上升。
而不知不觉间,朱元璋的目光也随着旗子不断上升,他忽然觉得这一刻十分的神圣。
正如当初他登基称帝,在紫金山上建元洪武的那一刻一样,神圣不可侵犯。
“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华要让四方,来贺!!!”
歌声逐渐步入了卫生,而旗帜此刻刚好矗立在旗杆的顶点,大大的明字在空中不断地飘扬。
朱元璋的思绪好似也飞上了天空。
“同学们,你们要记住,我们都是华夏子孙,我大明风华迟早要君临四海八荒!”
中气十足的声音再次想起,每次升旗之后,他总会说上这么一句。
提醒着诸位学子,华夏儿女的骄傲和荣光。
“堂堂中华要让四方来贺!!这才是咱心中的大明!”
朱元璋口中不断地呢喃着刚才的歌词。
这个升旗仪式,这首歌的歌词,都深深的震撼了朱元璋的心灵。
“伯温,这所私塾的创始人竟然如此厉害,咱一定要会会他。”
“让他给咱讲讲,他是怎么想到这样教育学生的?”
刘伯温在亲眼目睹了升旗仪式之后,同样是惊骇莫名。
“皇上,臣可以肯定,这所私塾绝对和李进脱不了干系。”
就算是还没有见过李进,但是在听说李进干的一件件事情后,刘伯温觉得这绝对就是李进的手笔。
朱元璋闻言,也是点了点头,觉得刘伯温说的十分有道理。
要不然,这么一个偏远地区,哪来这么多贤才大能呢?
“快,咱现在就要进城。”
“咱倒要看看,在这么以为能人异士的治理下,这上沪县会是怎样的繁荣?”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