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畅销书目只想做咸鱼的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畅销书目只想做咸鱼的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关河万里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朱允熥朱元璋是《只想做咸鱼的我,被朱元璋盯上了》中的主要人物,在这个故事中“关河万里”充分发挥想象,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以下是内容概括:“原来,你就是马三保!”小太监有些吃惊。郑和马上介绍了小太监:“吴王,这是宫中新来的,叫任尧,云南人氏。”任尧,人妖?朱允熥越看越像,这小太监果然美得冒泡!太监和人妖的性质差不多。说不定TAI国的人妖是从太监那里受到的启发。谁知道陛下给自己送了两个人,一个是人杰,一个是人妖!“任尧,你......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4-02-18 19:0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畅销书目只想做咸鱼的我,被朱元璋盯上了》,由网络作家“关河万里”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朱允熥朱元璋是《只想做咸鱼的我,被朱元璋盯上了》中的主要人物,在这个故事中“关河万里”充分发挥想象,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以下是内容概括:“原来,你就是马三保!”小太监有些吃惊。郑和马上介绍了小太监:“吴王,这是宫中新来的,叫任尧,云南人氏。”任尧,人妖?朱允熥越看越像,这小太监果然美得冒泡!太监和人妖的性质差不多。说不定TAI国的人妖是从太监那里受到的启发。谁知道陛下给自己送了两个人,一个是人杰,一个是人妖!“任尧,你......

《畅销书目只想做咸鱼的我,被朱元璋盯上了》精彩片段


循声望去,马三保身边站着的是一个年龄相仿的小太监。

这小太监唇红齿白,一张俏脸,粉面含威,很是可爱。

这太监长得太好看了,让人怀疑是女子。

再一看马三保,没错,就是后世的郑和!

马三保又躬身道:“好叫吴王得知,小的不叫马三保了,陛下恩赐新名:郑和。”

本以为已经改变了历史,但历史又强行回到了原来的轨道。

马三保没有去燕王府上,但仍然改名为郑和。

不同的是,历史上是朱棣赐名。

现在,是朱元璋为马三保赐名。

“原来,你就是马三保!”小太监有些吃惊。

郑和马上介绍了小太监:“吴王,这是宫中新来的,叫任尧,云南人氏。”

任尧,人妖?

朱允熥越看越像,这小太监果然美得冒泡!

太监和人妖的性质差不多。

说不定TAI国的人妖是从太监那里受到的启发。

谁知道陛下给自己送了两个人,一个是人杰,一个是人妖!

“任尧,你认识马三保?”朱允熥从小太监的语气中判断,他们可能认识。

任尧说道:“我早就听说过马三保,云南的马文铭经常提到他的弟弟。”

天啊,马三保只是一个小太监,就已经有名气了?

任尧一解释,朱允熥就明白了。

郑和的祖先原在中原,后来移居云南,是元朝云南王麾下的贵族,在云南的影响很大。

郑和的祖父和父亲都曾经跋涉千里,朝觐麦加,因而被云南百姓尊称为“哈只”,即“巡礼人”或朝圣者之意。

郑和的母亲姓温,非常贤良,哥哥叫马文铭,富甲一方,经常做善事。

马家在当地很受人们的尊敬。

难怪,任尧听说过马三保的名字。

“唉,郑和,没想到你的身世这么惨!你想回云南看看吗?”任尧马上起了同情心。

郑和脸色一暗:“任尧,最好不要对我哥哥提起我。我没脸回家。”

做太监,对一个男人来讲,是极大的耻辱。

朱允熥拍了拍郑和的肩膀:“郑和,跟着我,我让你风风光光地回家!”

“而且我知道,你这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到你祖父、父亲去过的地方看一看!”

郑和吃惊了,这是他深埋在内心深处的理想。

他自己是穆斯林,命运把他变成太监被送入宫中。

到祖父和父亲曾经到过的地方朝圣,这个理想已经不存在实现的可能!

因此,郑和从来没有对人透露过自己的理想。

包括,身世。

吴王不仅知道自己的身世,还知道他的理想!

就连陛下的锦衣卫都没有查出自己的身世,更不要说心中所想!

“郑和,放心跟着我干,我让你带着兵马浩浩荡荡地去麦加,那是你心中的圣地!”

“你出自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家族,我会让你延续家族荣光,让你成为家族的骄傲!”

“不,我要让你成为民族的骄傲!”

院子里,除了喘息声,一片寂静。

家族的骄傲,基本就是一个人最高的追求了。

没想到,朱允熥上升到民族的骄傲!

你能让一个小太监成为民族的骄傲?

一个太监,死后恐怕连祖坟都进不去,怎么能成为家族的骄傲!

更不要说民族的骄傲!

所有人都感到,朱允熥给小太监画了一个够不着、吃不成的大饼!

太不实在了,没有这么忽悠人的!

小太监任尧哼了一声道:“好大的口气!”

郑和震惊得无以复加!

他居然对自己的身世和想法如此了解,就好像是另一个自己!


“看,吴王回来了!”

“吴王,吴王,吴王!”

众人热情地上前,围住了朱允熥。

“让开!”朱允熥挥了一下棍子。

众人一愣,朱允熥今天是犯冲了吗?

大家都是来拜访他的,居然是热脸贴了个冷屁股?

太常寺卿黄子澄的儿子黄承印走在最前。

刚刚他被父亲紧急派过来,务必请到他赴宴。

黄承印知道父亲是朱允炆的人,怎么能与朱允熥把酒言欢?

父亲几句话一点拨,黄承印明白了。

在宴席上少不了诗词互答和学问探讨。

只要朱允熥赴宴,他在宴会上的种种不堪,岂不是显露无遗?

这一切,都是在让朱允熥出丑!

最终目的是,为朱允炆消除一切可能的威胁。

哪知道赶到这里时,已经有不少人等着要见朱允熥。

朱允熥只不过是被陛下封了吴王,这些官员们就派人来拜访了!

他们大多数都是平时不怎么如意的官员。

父亲黄子澄和二皇孙朱允炆根本看不上他们。

于是,这些人就瞄上了朱允熥。

近两个月,陛下对朱允熥一反常态的亲近,让他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特别是被封吴王,时不时地到养心殿和陛下说话。

陛下本来是要杀掉蓝玉的。

最后给了朱允熥一个面子,让他从诏狱里带走蓝玉。

于是他们都赶过来,想提前抱住朱允熥这棵“大树”。

黄承印最看不起的就是这些人。

自己虽然也是来请朱允熥的,但并非是来巴结他的。

黄承印说道:“在下黄承印,家父讳子澄,明晚在凤满楼设宴,恳请吴王拨冗光临。”

说完,黄承印就递上了请帖。

朱允熥的双眼眯起。

原来是黄子澄的儿子。

“你,真的是黄子澄派来的?”

黄承印感到朱允熥的语气不善,还是恭谨地答道:“正是。”

朱允熥明白了,黄子澄摆下的是鸿门宴!

历史上,黄子澄就是朱允炆的死忠。

虽然屁本事没有,但气节方面还真是没说的。

黄子澄离开朱允炆,转投自己?不可能的事!

除了蓝家、常家,其他人的宴会和聚会,统统不能参加!

“抱歉,明天晚上,我去不了!”朱允熥说道:“麻烦让开,我要回家。”

黄承印没料到朱允熥是这个态度,向右斜跨一步道:“吴王,是您的时间不够用,还是家父的面子不够大?”

这小子够狂的!

还把朱允熥当作过去那个胆小怕事的朱允熥!

老子想低调,但不代表没脾气!

朱允熥笑道:“第一,黄子澄的面子算个屁!第二,我没时间,明天晚上,我还要给我的梅儿、兰儿讲《西游记》。”

“吴王,你,怎么,怎么可以……”

黄承印千想万想,也想不到朱允熥耍起了无赖。

这是完全没有把父亲黄子澄放到眼里。

“我是吴王,想怎么就怎么,怎么可以怎么来!滚开!”

黄承印完全蒙了,今天似乎是完不成父亲交待的任务了!

黄承印直接挡在了朱允熥面前。

朱允熥也不客气了,一棍子下去,砸到黄承印的额头上。

血,流下来了。

黄承印手一摸,全是血,直接翻白眼晕了过去。

所有人都不敢上前了,自动让出一条路来。

朱允熥跨进院子,转过头说:“有私围民宅者,后果自负!”

“梅儿、兰儿,放狗!”

梅儿从院里牵出了一条大狼狗!

狼狗一声嚎叫,直接把晕过去的黄承印给吓醒了。

这是狗吗?分明是狼!

大狼狗亮着獠牙,作势欲扑。

众人大呼一声,撒丫子就跑。

黄承印捂着脑袋,居然跑得最快。

听到黄承印的哭诉,黄子澄开始很是生气。

随即黄子澄高兴起来:“打得好,打得好!”

还没有问是怎么回事,黄子澄兴冲冲地走了。

黄承印郁闷得要死,直接怀疑是不是他爹亲生的。

黄子澄马上见了兵部尚书齐泰。

“齐大人,吴王今天拒绝了所有的宴请和拜会,还打了犬子。这说明,吴王根本没有野心。”

齐泰沉吟好半天:“黄大人,朱允熥,万万不可小视。”

因为他看到了那分密件。

密件内容居然是,陛下担心蓝玉会奸污北元的皇后。

陛下根本没有对朱允熥单独交待过什么。

陛下的旨意,难道不能在一个密件里说吗?

很明显,蓝玉要奸污北元皇后,这是朱允熥的判断。

虽说扣下常升送来的密件,往密件里夹带了一些私货,但朱允熥能有此判断,说明此人很不简单。

能够对朱允熥如此态度,陛下是简单人物吗?

很快,朱允熥的所作所为又传到了皇宫和百官耳中。

几乎无人理解。

有人庆幸,有人感叹,朱允熥这是在自毁长城!

和他的舅祖爷蓝玉,一个性格!

这样的人,就算是封了吴王,得到陛下特别的恩宠,也不会对朱允炆产生实质性的威胁。

不过,朱允熥的行为,却让蓝玉、常升等人感到十分解气。

平时,他们一直就看不惯黄子澄这种酸气十足的书生!

朱允熥居然把他儿子给开瓢了!

过瘾啊,不愧是俺的亲外甥(外甥孙)!

蓝玉、常升等人已经解散了庄奴,归还了田地,还给百姓给了双倍赔偿。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性格和脾气有所改变。

蓝玉、常升专门把朱允熥请到家里进行表扬。

“允熥,今后哪个不长眼的再欺负你,不要客气,舅祖父给你担着!”

“父亲,这个,我们蓝家上次,都是允熥给咱担着。”

蓝玉脸一红,随即哈哈大笑:“允熥,真的出息了!咱们压过朱允炆一头,也不用巴结这些官员,不用给他们好脸!”

从蓝府喝完酒,蓝寿送朱允熥回到院子里。

梅儿、兰儿搀过了朱允熥。

“梅儿、兰儿,快,洗白白,给我暖床去。”

蓝府的酒度数太低,喝起来反而容易醉,朱允熥的舌头有些发直。

“公子,”朱允熥被封吴王,梅儿却依然沿用习惯性称呼:“陛下派来的人,到了。”

陛下派来的人?

“吴王,小的马三保,奉命前来报到。”

一个小太监躬身行礼。

朱元璋说话算话,真把马三保赐给自己了!

“胡说,你不是马三保!”忽然,又一个小太监尖声说道。


不行,得好好梳理梳理!找出陛下对自己发火的原因。

否则,天天吃不香、睡不好!

「哦,老朱提醒得对,叫范敏。你一个户部尚书,没有自己的主见?附和一个兵部尚书和皇孙?」

「用粮食作宝钞对应的实物,听起来为百姓考虑,实际上扯蛋至极。」

「准备金,为什么叫准备金,那是因为金属类的稳定性比较强。」

「粮食,稳定性在哪里?」

「虽然府县都有粮库,但储存技术太差,存上一年,顶多两年,就要变质。」

「碰上个水旱灾害,再加上有战争,粮食根本不够!」

「到时候,老百姓拿着宝钞换不到粮!能换到,也是变质的粮!」

「货币的准备金,一定也能够兑换到其他物品。就像金银,买什么都可以。」

「你背着粮食去买布,还不得被人撵出来?」

「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就算是有交子、宝钞这样的纸币,背后必然是金银,当然,还可以是铜。」

「用粮食作宝钞的对应实物,纯粹是开车,开历史的倒车!」

「这几个货,都是蠢货!」

「特别是范敏,你咋不叫饭桶呢!」

听到这里,朱元璋总算是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经过三孙内心的解释,他马上就明白了准备金是怎么回事了。

朱元璋理了一下思绪,组织了一下语言:“用粮食用对应实物,断然不可!”

“你兑换粮食,品种不同、存储时间不同、地域不同,价格就不同!这,何来稳定性?”

“以粮食作对应实物,岂不是让大粮商发财?他们越做越大,最后还会乱了朝廷的财税!”

“咱定了,那就用金银铜三种,作为宝钞的对应实物。”

“你们都说说,到底选哪一种作为对应实物?”

朱元璋并没有对朱允熥的心声进行照抄照搬,而是进行了改造。

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又进行了适当延伸。

范敏这下子真服气了!

陛下的几句话真是说到了点子上!

宝钞必须有对应实物,对应实物必须具有稳定性,这正是他学识当中的盲区。

哪知道,陛下连这个都懂,并且说得无比透彻!

这样看来,自己作为户部尚书,在财税货币上,还不如陛下懂得多!

难怪,刚才陛下两次对自己发了无名火。

范敏正想发表意见,但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决定看看再说。

朱元璋让大家在金银铜当中选一种作为宝钞的储备实物,竟一时间无人接话。

所有官员都看着范敏,作为户部尚书,这是他的职责范围,他不说话,自己何必出这个头?

朱元璋看官员们都当起了缩头乌龟,很是不满,指着范敏:“范敏,哑巴了?”

范敏终于是放心了。

这次,是陛下允许他发言了。

“陛下,臣以为,以铜作为宝钞的对应实物,较为妥当。”

朱元璋问道:“理由呢?”

范敏放慢了语速:“陛下说货币要有稳定性,臣极为赞同。选择铜,是因为我们已经发行了不少洪武通宝。”

“陛下亲自制定《铸钱则例》并规定:铸钱应用生铜。”

“铸局已经有了成法,铸造作坊、器具都一应俱全,如弃之不用,未免可惜。”

朱元璋又开始点头。

从内心深处讲,他发行了洪武通宝,也不想亲手给废了。

不少官员出班附议。

朱元璋没有急于作出决定,因为他最后想听一听朱允熥如何说。

再次看向朱允熥。

这个目光的指向,实在是太明显了。

朱允熥下意识地朝旁边移了一步,但朱元璋的目光紧跟着移动。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