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连载
古代言情《回到大汉》是作者““沉映香”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朱安世李光明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非脑洞非架空非后宫朝堂权谋励志男主文笔上佳】穿越成大汉奸李广利的儿子李光明,他无奈卷入纷至沓来的政治漩涡。巫蛊之祸即将发生,他能不能阻止这一悲剧?面对灭门之祸,他该如何自处?历经磨难,回首已是沧海桑田,原来历史是如此残酷,大汉是如此迷人!...
主角:朱安世李光明 更新:2024-02-19 12:53: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安世李光明的现代都市小说《回到大汉短篇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沉映香”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古代言情《回到大汉》是作者““沉映香”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朱安世李光明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非脑洞非架空非后宫朝堂权谋励志男主文笔上佳】穿越成大汉奸李广利的儿子李光明,他无奈卷入纷至沓来的政治漩涡。巫蛊之祸即将发生,他能不能阻止这一悲剧?面对灭门之祸,他该如何自处?历经磨难,回首已是沧海桑田,原来历史是如此残酷,大汉是如此迷人!...
进入八月后,天气逐渐凉爽了许多,正是一年中最舒服的时节。
和往常一样,只要没什么特殊情况,李光明都会待在家里,上午跟随东方朔学习,下午或讨论,或练琴,或习武,张进和刘世俊时常过来陪他。
这一天,练剑结束后,张进走过来建议道:“李兄,我听说城南的鞠城已经重新营业了,咱们是不是去玩一玩呢?”
所谓鞠城,也就是蹴鞠场,并非在长安城里,而是在城外,位于博望苑的西侧,除了夏天的几个月外,一直处于开放状态。
汉朝时期,蹴鞠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运动,尤其是在王公贵戚子弟中,如果不会,会显得特别的另类。
去年,刚开始学会蹴鞠的时候,李光明经常去,但自从获悉鞠城的幕后老板是公孙敬声后,他就不太想去。
“你们去吧,我不想去。”李光明懒懒道。
“李兄这是怎么了?去年兴趣高昂,怎么今年如此抵触呢?”刘世俊过来插话道。
“技艺不精,老是被人虐,没什么意思。”李光明随便找了个借口。
“菜就练呗,逃避可不是你的风格。”张进又凑过来道:“如果你实在不想踢,我们可以去看看。我听说,那帮太学生明天有比赛。”
蹴鞠的玩法很丰富,既可以单人,也可以多人,还可以双方对抗,类似现代的足球,但双方人数的多少随意性比较大,最少各三人,最多各十六人。
若论技术水平,最高的当然是军队,但他们有自己的场地,一般不会去公孙敬声的鞠城,其次是太学生,那些人既年轻,又经常在一起训练,配合默契,技战术水平也很高。
“如果有比赛,倒可以去看看。”李光明勾起了一丝兴致。
“那就说好了,明天咱们鞠城不见不散。”张进高兴道。
“好,不见不散。”
太学生的比赛上午进行,所以吃过早饭后,李光明立即出发,张进和刘世俊二人几乎同时赶到。
鞠城共有六块场地,其中两块是比赛场,配有裁判,可以进行蹴鞠比赛。另外四块场地是练习场,人数较多,可以在里面练习。无论是进练习场,还是比赛场,都需要缴纳门票,每人二十钱。
和练习场不同的是,比赛场四周都有帐篷,尤其是北面,建有高高的看台,既可以居高临下的看比赛,还可以押输赢赌钱。
李光明等三人在南侧选了个地方坐下,等待比赛的开始。没过多久,太学生的比赛正式开始。
比赛双方各有十二人,其中一队背后写有火字,称之为火之队;另外一队背后写有风字,称之为风之队。
一声鼓响,比赛正式开始。和足球不同的是,蹴鞠比赛没有守门员,场上位置也不固定。和足球类似的是,蹴鞠也是以进球数为获胜标准,进球多者为胜。
不过,蹴鞠的球门比足球门高了很多,也小了很多,更像是一个洞。无论是进攻或防守,双方都不能用手接触球,其余的部位都可以,但主要是用脚。
和足球相比,蹴鞠的对抗性似乎更强,对身体的要求也更高,经常会有受伤的情况,从这个角度来说,又有点类似橄榄球。
一开场,火之队表现非常出色,发起猛烈进攻,接连得分,半场结束时,比分成了三比零,所有人都觉得风之队必败无疑,连风之队自己都垂头丧气。
“唉,差距太大了,没劲。”张进拍着大腿道。
“不要着急,还有下半场。”李光明淡定道。比赛过程中,他注意到了一个人,那人年约二十来岁,尽管局势落后,但他一直在鼓舞队友,技术也非常出色。
反观火之队,领先之后,个个兴高采烈,好像胜券在握一样。
正在这时,一个执事模样的人走到李光明身边,对他道:“李公子,太仆有请。”
“太仆有什么要紧事吗?”李光明没有起身,显得很不乐意。
“回李公子,太仆只是想请李公子去看台,那里位置更好。”执事又强调道:“太仆还说了,李公子的两位朋友也要一起请过去。”
略想了想,李光明答应了公孙敬声的邀请,和这名执事来到正对鞠城的一座高台,观赏位置自然是全场最佳。
不过,当他看到看台上的另外几个人时,很想扭头就走。因为他看到了曹宗、上官安,以及他们的死党金强。
金强是金日磾的长子,生得极为俊美,野性中透着阴柔。据说,汉武帝非常喜欢他,经常入宫陪汉武帝逗乐子。
“李公子既然和朋友来观鞠,为何不来找我呢?我这里的位置可是最好的。”公孙敬声假意责备道,好像他们是老友一样。
“太仆事务繁忙,小子不敢打扰。”
“李公子见外了,快坐!”又对张进和刘世俊打招呼道:“张公子,刘公子,也快快请坐。”
“多谢太仆。”张进和刘世俊躬身道谢。
“今天难得高朋满座,我们一起下个赌注如何?”李光明刚刚坐稳,公孙敬声提议道。观鞠下赌,这几乎是贵戚子弟的一贯爱好。
“太仆此议甚好。”曹宗率先附和道:“我赌火之队赢,下注一金,十倍。有没有要跟的?”并从怀中掏出一金。
所谓十倍,意思是说,如果他输了,他愿意十倍赔给对方,也就是十金。当然,想要拿到这十金,必须拿出同样的赌注。
一下子玩这么大,张进和刘世俊面面相觑,上官安和金强不怀好意的看着李光明,李光明岿然不动。
“李公子,敢不敢玩一把?”曹宗直接点名了。
“有何不敢?”李光明不想输了气势,朗声道:“我也赌一金,十倍。”
“你的一金呢?为何不拿出来?”上官安插话道。
“上官公子急什么?难道我会抵赖不成?”李光明淡定道。
“说得对!李公子如今也是有身份的人,如果输了一定不会赖账的。实在拿不出,我们帮平阳侯去海西侯府讨要嘛。”金强阴阳怪气道。
“如果我赢了呢?”李光明没有理会他。
“笑话!我平阳侯还拿不出十金吗?”曹宗哼了一声。
“既然平阳侯和李公子的赌注已经如此精彩,我们来凑个热闹如何?”上官安提议道,然后也押了火之队。
“好,我也助兴一回。”金强附和道:“我押火之队,一金,十倍。”
“诸位见谅,我是鞠城的东家,按例不便参与。”公孙敬声向大家声明道。
如此一来,最为尴尬的是张进和刘世俊,他们既不看好风之队,也不敢贸然赌这么大。
“这两位朋友的赌注我来出,也是一金,十倍。”李光明替他们解围道。
“好,李公子真豪气!”曹宗和上官安不怀好意的大赞道。
小说《回到大汉》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临近中午,暑气渐盛,一行人搬到了屋内。此时,东方娴的母亲已经做好了一桌酒菜,全都是家常菜,还是自家菜园子里的。
东方娴的父亲东方达是个老实人,汉武帝看在东方朔的面子上,让他做了谒者,和父亲一样,也多年没有升迁,平日里很少在家。
东方娴的母亲是个典型的家庭主妇,沉默寡言,任劳任怨,聪明活泼的东方娴一直都和东方朔更亲。
吃饭时,东方朔面东而坐,司马迁面南,李光明在司马迁对面,东方娴则坐在东方朔的背后,时不时的为三人斟酒。
汉朝所谓的坐其实是跪坐,李光明一开始很不习惯,后来也就渐渐习惯了。
“我们先祝贺李公子乔迁新居,成为北阙甲第的一员。”东方朔率先举起酒杯。说是酒杯,其实是酒碗,最普通的那种。
“不敢,不敢。”李光明慌忙道。
“皇帝让你搬进去的,有何不敢?”东方朔笑道:“你今日前来,海西侯没说什么吧?”李广利一向瞧不起东方朔,故有此问。
“没有,我的事他无权干涉。”李光明有所隐瞒,正色道。
“哈哈,李公子说话真有趣。”东方朔忍不住大笑起来。
“前些日子,我听英儿说,你在治平馆写过一篇《论孟尝君》的短文,引起争议。我还特意找来看了看,确实是惊人之论啊。”这时,司马迁插话道。
治平馆是一所主要针对宣平里子弟启蒙的学堂,李光明在里面读了将近两年,主要是学写汉朝的隶书,对于所教授的内容并无兴趣,去年底就很少去了,搬到北阙甲第后再也没去过。
前不久,治平馆的夫子让学生们针对历史人物写一个品评,李光明偷了个懒,直接把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搬了过来,改成《论孟尝君》,引起巨大争议,有人觉得文笔老辣、见解新颖,也有人觉得大逆不道。
无端剽窃王安石的大作,还被司马迁当面问起,李光明汗颜不已,连忙道:“小子狂悖,还请太史公多多指教。”
“该文气势凌厉,论证犀利,出自少年之手,实属难得啊。不过,对于李公子的观点,我不敢苟同。”司马迁微笑道。
“愿闻太史公高见。”李光明诚恳道。
“好,那我就倚老卖老了。你说孟尝君乃鸡鸣狗盗之雄,未免有些以偏概全。孟尝君门下食客上千,自然有那滥竽充数之人,但大多还是有才华的,至于说鸡鸣狗盗之徒,也只能是极个别吧。况且,即使是帮他脱困的鸡鸣狗盗之辈,也不见得只有鸡鸣狗盗之能,说不定那只是他们偶一为之。李公子以一鳞半爪立论,窃以为有失偏颇。”
“太史公教训得是,小子有些偏激了。”李光明岂敢跟司马迁辩论,主动认错道。
“这不是教训,只是讨论而已,李公子还请畅所欲言。”司马迁也非常诚恳道。
“既然太史公不以小子年幼,折节相问,小子就斗胆一言了。都说孟尝君能得士,他也得到了很多士,但为何没能使齐国强大呢?这岂非也印证了他所招揽的士大多名不副实吗?”李光明鼓起勇气道。
司马迁愣了一下,沉吟道:“国之强大在于君,若为君者不信用臣下,即使身为国相,恐怕也难以有所作为吧?譬如秦,若没有秦孝公,商鞅能一展其才吗?譬如乐毅,也只有在燕昭王时才能扬名于世,后受到燕惠王猜忌,在赵国黯然而终。孟尝君既有军政之才,又得士子之心,却遭到齐缗王的猜忌,故此难以立大功于世。”
“小子以为,即使孟尝君遇到了秦孝公或者燕昭王,恐怕也难以达到商鞅或乐毅的成就。”机会难得,李光明决定放肆一回。
“李公子何以见得?”
“观其言行。商鞅之才,《商君书》可以见之;乐毅之智,《报燕惠王书》亦可见之。相比之下,孟尝君空有好才之名,却无一言一行值得后人景仰。”
“哈哈,李公子年纪轻轻,却有如此见识,佩服佩服。”司马迁大笑道。
“小子狂妄,还望太史公见谅。”能够与司马迁当面辩论,李光明畅快至极,不由得打开了话匣子,问道:“敢问太史公如何看待当今天子呢?”
司马迁惊了一下,看了一眼东方朔,那意思是,你这个小友到底是何居心,莫不是来坑我们的吧?
东方朔大笑道:“太史公莫惊,李公子并无他意,他只是少年心性,出言无忌。之前,他还对出征西域颇有微词呢。”
司马迁又看了一眼李光明,郑重道:“妄言今上,那可是大罪,李公子今后出言一定要谨慎。”
“太史公提醒得是。小子只敢在二位面前大放厥词。”李光明忙道。
司马迁想了一会儿,沉吟道:“当今皇帝雄才大略,意志坚韧,罢百家,尊儒术,削藩国,东征高丽,南定闽越,西开巴蜀,北却匈奴,功绩不亚于高祖。”
“如此说来,太史公眼中,当今皇帝竟是完美的。”
“李公子此言何意?”司马迁似乎有些不高兴。
“当今皇帝春秋尚富,未来如何一切尽未可知。”
“未来之事谁说得清呢?不过,依我看,咱们大汉的国运依然处于蒸蒸日上之势。”
“小子斗胆问一句,何以见得?”
“李公子见过太子吗?”司马迁反问道。
“见过。”
“评价如何?”
“太子仁义宽厚,行事公正无私,堪为明主。”
司马迁笑了,慷慨道:“当年,高祖奠基大业,文帝无为而治,百姓安居乐业。今上承父祖之资,开疆拓土,平定四夷,虽然极大的消耗了国力,但毕竟利大于弊。幸运的是,太子颇有文帝之风,继位后必定休养生息,如此一来,我大汉国强后必民富,国运岂能不昌?”
李光明愣住了,这个问题他怎么没想过呢?难道,此时的有识之士都是这么想的吗?
“太史公所言极是,还是太史公目光长远,小子受教了。”李光明诚恳道,其实内心在想,历史可能不会如你所愿。
小说《回到大汉》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