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全文浏览

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全文浏览

舒甯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完整版古代言情《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甜宠爱情非常打动人心,主人公分别是楚榆戴东林,是网络作者“舒甯”精心力创的。文章精彩内容为:舒蕙不明白,男人的心为什么说变就能变。为了他口中的“一辈子”,她一个女人把自己当牲口用,从不怜惜自己,把所有好东西都给了他,可他说不要她就不要了。“那是以前,以前的话现在能作数吗?以前他读书需要用钱,什么好话都说的出来,如今他功成名就就看不上糟糠之妻了,也看不上我们这些做女儿的,我们又何必阻拦人家往上爬呢?”悔教夫婿觅封侯,无非是这样罢了。......

主角:楚榆戴东林   更新:2024-08-22 18:1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楚榆戴东林的现代都市小说《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全文浏览》,由网络作家“舒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完整版古代言情《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甜宠爱情非常打动人心,主人公分别是楚榆戴东林,是网络作者“舒甯”精心力创的。文章精彩内容为:舒蕙不明白,男人的心为什么说变就能变。为了他口中的“一辈子”,她一个女人把自己当牲口用,从不怜惜自己,把所有好东西都给了他,可他说不要她就不要了。“那是以前,以前的话现在能作数吗?以前他读书需要用钱,什么好话都说的出来,如今他功成名就就看不上糟糠之妻了,也看不上我们这些做女儿的,我们又何必阻拦人家往上爬呢?”悔教夫婿觅封侯,无非是这样罢了。......

《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全文浏览》精彩片段


原主一家重男轻女,蒋美凤对几个孙女也没有好脸色,原主却很是孝顺她。

蒋美凤生病时,原主衣不解带地伺候,给她捏腿捶背,卖了长辫子攒下的钱给奶奶买鞋子,想讨好奶奶让她开心点。

可蒋美凤收了原主的礼物,转头却在外面说原主不孝顺。

舒蕙这个老实人为周家做牛做马,把自己当牲口用,钱却都被蒋美凤搜刮去,一分钱都留不下,没少吃她的亏。

楚榆被蒋美凤的论调恶心到了。

“没有我妈供他读书,他也只是个初中都没读完的乡下人!你们周家过河拆桥这一套玩的倒是挺溜,还是那句话,想离婚可以,但别想占我们母女的便宜。把离婚条件谈好了,我妈现在就签字。”

蒋美凤没想到孙女敢跟她提条件,这孙女跟她妈一样是个没用的,向来任她拿捏,从不敢顶嘴反抗,今儿个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敢跟她呛声谈条件?

等她爸回来,非得叫她爸打死她,看她还敢跟亲奶奶大呼小叫。

蒋美凤冷眼咬牙:“哦?你到底想怎么样?”

“很简单,按照法律规定,离婚夫妻都要分割两样东西:一是财产,一是孩子。财产就像我刚才说的,把我妈这些年花在你们家身上的七百块钱还回来!”

蒋美凤眼皮直跳,她这些年才攒了几个钱?

哪有七百块钱赔给舒蕙!

再说她一个乡下女人,生了这么多丫头片子,凭什么要钱啊!

“至于孩子……”楚榆笑了笑,语气很淡,“我妈一共生了我们姐弟四人,三女一儿,也是很好分的,一人两个孩子,如果奶奶实在喜欢我,我也不是不能考虑留在你们老周家,跟我爸享福。”

蒋美凤直接忽略最后一句话,差点一口唾沫星子喷死她。

这天杀的大孙女,学会跟她讲条件就算了,也不知道从哪知道的,离婚可以平分孩子这事,她儿子事业刚起步,戴琴雪又是大小姐,哪里能容得下两个孩子?

带着这两个孩子,她儿子的生活怎么轻松的起来?

蒋美凤不傻,事实上她比任何人都精明。

她不仅想让舒蕙把孩子都带走,还想叫舒蕙净身出户,等到孩子都长大了,再给点小恩小惠偷塔,把孩子从舒蕙身边夺回来,让孩子给他们养老。

蒋美凤干笑道:“楚榆,这就是你不对了,孩子就应该给母亲,分开对孩子的成长不好,你们都是你娘身上掉下来的肉,你娘肯定也舍不得不要孩子的。是吧,舒蕙?”

她是个笑面虎,脸上虽然挂着笑意,眼神却透着凶狠,把舒蕙看得浑身一哆嗦。

舒蕙慌忙低头,她是想把所有孩子都要在手里的,有后爹就有后娘,孩子都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她舍不得孩子们跟着周建安受苦。

可是女儿在衣袖下狠狠抓她的手,让她根本不敢说话。

见舒蕙跟个哑巴似的,蒋美凤很不甘心,“两个孩子实在太多了!”

楚榆听笑了,要生孙子的时候四个都觉得少,离婚时两个就嫌多了。

“多吗?觉得多就拿钱来补,给你们家一个小时去筹钱,如果筹不来钱就别想我妈签字离婚!但是我得提醒你们一句,不签字离婚,你们在戴琴雪面前交不了差。”

听她说出戴琴雪的名字,蒋美凤和周慧兰满脸震惊心虚。

周建安对外只说戴琴雪是他老师女儿,交代他代为照顾,并未点出戴琴雪的身份。

楚榆是从哪知道的?

这事真要传出去也是家丑一桩,蒋美凤最要面子,哪肯让儿子背上这种黑锅?

只能咬咬牙去跟儿子商量钱的事。

她们一走,舒蕙彻底慌了,她没有主心骨地看向女儿,满脸是泪:

“真离了婚,日子该怎么过!”

舒蕙虽然懦弱没有主见,却很疼爱几个女儿,原主记忆中都是她温柔照顾的身影。

“该怎么过就怎么过。”

楚榆抓住她的手安抚道:

“妈,我已经长大了,能赚钱养活你了,既然他不要我们了,你又何必拖着不离婚呢?”

“可是你爸以前说要一辈子对我好的……”

舒蕙不明白,男人的心为什么说变就能变。为了他口中的“一辈子”,她一个女人把自己当牲口用,从不怜惜自己,把所有好东西都给了他,可他说不要她就不要了。

“那是以前,以前的话现在能作数吗?以前他读书需要用钱,什么好话都说的出来,如今他功成名就就看不上糟糠之妻了,也看不上我们这些做女儿的,我们又何必阻拦人家往上爬呢?”

悔教夫婿觅封侯,无非是这样罢了。

舒蕙也该早点看清了。

“可是离婚后,妈能干什么呢?”

“日子是过出来的,你刚离婚时肯定会很迷茫,可是日子久了,你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往下走了。妈,你要记住,无论什么时候,你都有我和妹妹陪着你,你为了我们也要学会坚强。”

前世,楚榆也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她爸一心想要个儿子,可楚榆妈生楚榆时难产,之后便不能生了。

楚榆爸没几年就卷走了家里所有的钱,在外面找了小三,还把她们扫地出门。

楚榆妈妈离婚后一边打工一边带着楚榆,母女俩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楚榆奶奶和蒋美凤一个德行,很不喜欢楚榆这个孙女。

“就一个丫头片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培养再好也是别人家的!要我看早点嫁人才是正事!”

妈妈不听,坚持送她上名校。

楚榆争气,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后开了一家外贸公司,还投资了一家音乐版权公司,公司生意做的不错,陆续在京市买了五套房,赶上房价上涨的风口,三十不到她就靠着存款和房租退休了。

京市五套房、出门开大G,有钱了她就孝敬妈妈。

带妈妈出国旅游,给妈妈买名牌包,送妈妈喜欢的小汽车,让她妈摇身一变成了半个城里人。

她奶奶知道后气得鼻青眼肿,暗示她出钱给老家盖房子,楚榆一概不听。

也是这时她才听说,她爸连生了两个女儿,又出轨小四还是生的女儿。

可惜她妈早年劳累过度,身体一直不好,后来她妈去世,楚榆无牵无挂,才会义无反顾跳下水库救那名落水的小女孩,这才穿了过来。


那蝙蝠屎又不值钱,山洞里到处都是,麻袋一装,回家晒干,一天能赚一两块!

乖乖!这生意好赚!

佟大娘眼都亮了,“行,爱国,大娘信你,你可得说话算话!”

“大娘,你放心!我舒爱国说话算话,绝不会欠你一分钱!不过要等我外甥女卖了货,才能回来结账!”

佟大娘心说这是应该的,只要不欠钱就行!

想到能赚钱,佟大娘饭都没心情吃了,回家拿着手电筒和工具就去山上了。

晚上陆续有不少人家来找舒爱国询问情况,村里人拿着手电筒上山,家家户户都是知道的,见事情不假,也跟佟大娘一样积极,左手扛麻袋,右手扛铲子,一家人都跑去山上铲夜明砂了!

这事,赵家是不知道的,只看到不少人家往舒爱国家跑。

杜春娥觉得不对劲就逮住一个村民问他什么事,那村民自然不告诉她。

这不废话吗?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个人分钱,他又不傻!

再说这老赵家的一向不厚道,在村里名声也不好!

杜春娥没问出名堂来,廖红梅也没打听出是什么事,杜春娥只好关上门睡觉了!

她明天还得早起去市中药站呢,她铲了两百斤夜明砂,想试试这玩意是不是真能卖钱。

杜春娥不是很相信,总觉得楚榆是靠牺牲色相赚钱的,那小蹄子胸脯鼓鼓的,腰又细,男人见了她都走不动路,给点钱也不是稀奇事。

她就想先少挖点,拖去市里试试再说,能卖的话,明天就回来铲它个四五百斤!

山关村大概有六百多人,七十多户,是个不大不小的中型村庄。

可别小瞧村里人的干劲,每年村里为了交公粮,组织抢险抢收,村里人都积极响应,十万斤粮食都能叫他们一下午给晒完装完,更别提这区区夜明砂了!

经过前些年的贫穷,村里人对钱的渴望是无穷的。

七十户人家,早到的寻着近点的蝙蝠洞,能装个三百来斤,晚到的只能去远处山洞“开荒”,有的山洞夜明砂多,有的偏偏就少,运气不好的只装了百来斤,就再也找不到了。

百来斤也能卖个一块钱,比上班种地强多了,再说也不费啥事,多赚一块钱也比躺在家里睡大觉好啊。

经过一夜晾干,再叫早上的日头晒一会,九点多,日头还没到头顶上,就有人拖着麻袋来卖夜明砂了。

舒爱国特地去大队借了交公粮时用的磅秤过来,过秤前也和中药站的人一样,摸摸干湿,捏一把,散开时手上没有一点脏东西,才表示这夜明砂的干度是合格的。

楚湘拿本子坐在一旁记重量,写完就叫人家签字核对,不识字的老人家就由别人代写名字,按手指印为证。

这也是楚榆的意思,买卖虽小,但一定要正规。看着就是一块两块钱的生意,弄不好就能让村里人撕破脸。年纪大的人脑子糊涂,还有一大早就喝了半斤酒的,明明送了两百斤,非说自己三百斤,不签字按手印,不叫其他村民见证着,将来分钱时,楚榆有嘴也说不清。

人多力量大,全村出动的结果就是,一夜功夫,山关村村民差点把蝙蝠的老巢给铲了!

足足挖了人家九千零八十斤夜明砂!

得亏山关村山脉连绵,山上未曾开发过,野生蝙蝠多,积年累月没人进去过,积攒了不少夜明砂。


“舒蕙,你得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如今的建安已经不是你能配得上的了!”

“舒蕙,慧兰说的没错,建安已经是大学生了,别说是你,就是县长女儿都娶得。虽然你是他老婆,可你才小学文凭,得为他前途多想想,要是人家知道他在老家有老婆有孩子,哪还会重用他?”

是谁?谁在说话?头像陷进沼泽里,眼皮也沉得抬不起来,楚榆试着睁开眼,却只是徒劳。

耳边传来哭哭啼啼的声音,是那个叫舒蕙的女人。

“娘,大姑姐,你们不能这么说,我给建安生了四个孩子,辛辛苦苦供他读书,他怎么能说不要我就不要我了呢?”

“你还敢说!你看你把女儿教的!为了跟许依依抢男人,就把人推进河里,好在依依机灵避开了,你女儿作恶不成滚下河,还伤了脑袋。我们老周家怎么生了这么不要脸的贱蹄子!”婆婆蒋美凤骂道。

楚榆脑袋昏沉,迷迷糊糊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结满蜘蛛网的木头房梁和斑驳的黄泥土墙,床对面贴着一张老旧的日历挂画,上头赫然写着1983年。

脑中冒出许多陌生的记忆,那是属于原主周楚榆的人生。

原主妈舒蕙生了三女一儿,原主是家中大女儿,当年恢复高考时,原主爸周建安把户口本年龄改小了两岁,顺利参加考试并成了大学生。

舒蕙为了供周建安读书,把自己当牲口用,一个人种十几亩地,干全家的农活,赚钱照顾孩子公婆,还得按月给男人寄生活费。

男人是个陈世美,在大学里竟然爱上了一个带孩子的女人,宁愿帮别人养孩子,也不愿意多看自己孩子一眼。

舒蕙哭过闹过,却挽留不了他的心。

三天前,舒蕙终于等到了回乡的周建安,谁知一同等来的还有男人要离婚的消息。

舒蕙痛不欲生,又哭又闹,不相信男人这么绝情,原主受母亲影响,对父亲带回来的狐狸精也没有好脸色。

狐狸精叫戴琴雪,原主跟她女儿许依依发生了一点争端,被她从背后推了一把,落水时额头撞到了石块,昏迷不醒。

舒蕙百般哀求,原主的奶奶蒋美凤也没舍得给五毛钱去卫生院买颗药丸。

原主因此高热不退丢了性命,楚榆这才穿了过来。

“楚榆,你醒了?”舒蕙擦着眼泪,不想让女儿看到自己不堪的模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妈给你倒杯水?”

楚榆抓住她的手,不让她忙活,原主的大姑周慧兰见侄女醒了,不客气道:

“舒蕙,你照镜子看看自己,你这脸蜡黄蜡黄的,手也粗得起皮,穿的衣服破破烂烂的,哪里配得上大学生啊!我弟弟一表人才,跟你这种人走在一起,只会抬不起头来,叫你离婚是抬举你,你可别不知好歹!”

舒蕙不敢相信大姑姐竟这样没良心。

她公公身体不好,婆婆好吃懒做,一家子里里外外都是她忙活。

大姑姐眼高手低,时不时带孩子回家打秋风。

她经常帮大姑姐带孩子,给大姑姐做饭洗衣服,大姑姐小产都是她伺候,怎么就翻脸不认人呢?

“大姑姐,我好歹帮过你那么多。”舒蕙哽咽。

“胡说八道!你一个乡下女人能帮我什么!”

周慧兰毫不亏心,昨天戴琴雪特地上门拜访她,对她这个大姑姐客客气气,言听计从,还许诺和周建安结婚后,就给周慧兰男人安排工作,把周慧兰儿子户口转去北京。

戴琴雪家世不凡,是个高高在上的大小姐,舒蕙却是个小学都没读完的乡下人,孰轻孰重是人都看得明白。

这不,周慧兰就上门替弟弟扫清吃软饭的障碍了。

楚榆心中一嗤,不要脸的人楚榆见多了,但像周家这么不要脸的,还真是头一回见。

既然她穿成了周楚榆,那就是舒蕙的女儿了,当女儿的看到亲妈被人这样欺负,哪还能沉得住气?

她黑沉沉的眼紧盯着周慧兰,“大姑,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

周慧兰蹙眉,想不明白这个懦弱寡言的侄女怎么忽然说话了。

“哪里不对?”

“我妈是不会打扮,配不上大学生,但我妈绝对配得上你弟弟!你可别忘了,是我妈做农活卖粮食赚钱供你弟弟读大学,我妈寒冬腊月给人干苦力,脸熬黄了,手熬粗了,钱都被你弟弟拿去享受了。你现在倒是看不起我妈来了,你们周家拿我妈钱时,怎么不嫌那钱不中看?”

周慧兰一愣,侄女的话让她心虚了一瞬。

确实,舒蕙自嫁入周家以来,简直是一头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家里家外的活都被她一个人包了。舒蕙对她两个孩子也不错,周慧兰对这个弟媳妇挑不出一点错来。

然而戴琴雪许诺的荣华富贵却渐渐占了上风,让她不得不睁眼说瞎话。

“钱?你们母女俩算计得可真清楚。你妈一个乡下女人能有几个钱?说得好像我们周家都靠你妈养活似的!”

奇怪了,这侄女平时任打任骂,从不敢还口,今天吃枪子了?

敢跟她呛声!

“怎么没有?”

原主是算账的一把好手,亲妈地里赚了多少钱,记的一清二楚。

“为了供爸上学,我妈一个女人种十亩地,她每个月至少给我爸寄十块钱,四年下来怎么也有四五百了,再加上被奶奶搜刮去的钱,多的不说,六七百总是有的!你们老周家想离婚,不是不可以!但是这笔账得算清楚!”

舒蕙被女儿震得说不出话,只觉得天都要塌了。

她是个传统女人,只知道伺候男人,孝顺公婆,疼爱子女,从未想过要跟男人离婚。

一个离了婚的女人该怎么过?

舒蕙不想让女儿往下说了,却被楚榆拦住了话头。

周慧兰没想到侄女忽然精明起来了,气得直拉蒋美凤,“妈,你看看舒蕙教出的好女儿,敢跟长辈这样说话!”

蒋美凤给了她一个安抚的眼神,笑着看向楚榆,“楚榆啊,自古以来,女人就该相夫教子、操持家务、伺候男人。你爸是大学生,你妈妈才小学文凭,你妈配不上你爸,不能怪你爸不要她,要怪就怪她自己不够优秀。”


郑老九帮他们点了一千个鹌鹑蛋。

他这有专门放鹌鹑蛋的木抽屉,比鹌鹑蛋深些许,摆满鹌鹑蛋后,抽屉再一层层叠放,一千个鹌鹑蛋也就冰棍箱那么大,属实好运输。

“这样放会不会坏掉?”

楚榆是小心谨慎的性子,觉得鹌鹑蛋摆放太密,也没有任何防撞措施,路颠簸不平,难免会有磕碰。

“鹌鹑蛋个头小,损耗没有鸡蛋大,他们都用稻草铺着,坏的就留着自家吃。”郑老九不在意地说。

他是艺高人胆大,可楚榆刚做买卖,还是想降低损耗,只是这年头没有专门放鹌鹑蛋的托槽。

她余光瞥见地上的木屑,忽然灵光一闪。

前世,楚榆网购过一次海鲜澳龙,商家就用锯末也就是木屑来运输。

龙虾收到时没有一点损坏,要是用木屑填充到木抽屉里,把鹌鹑蛋周围的空隙填满,来起到防撞的作用,是不是会更好些?

楚榆跟郑老九说了自己的想法,郑老九也是一愣,乡下人都用稻草、晒干的玉米棒做填充物,他还没想过用木屑,不过木屑弄碎了确实更实用些。

“你这丫头脑子也灵活,”郑老九笑笑,“叔这什么都不多,就木屑多,喏,地上这一大滩,你想要多少抓多少!”

没等楚榆动手,舒爱国就帮她把事情给干完了,没办法,当舅舅的舍不得外甥女受苦,外甥女这细皮嫩肉的哪像能干粗活的?

舒爱国想到这,又一次在心里把周建安骂个狗血淋头。

听说家里来人了,郑老九的媳妇从地里赶回来,等她扛着锄头赶到家门口,就见舅甥俩人推着车往外走。

郑老九结婚时,舒爱国还来闹过洞房呢,他媳妇认识舒爱国,就笑道:

“我当是谁呢,你来了,怎么着也得留下来喝两盅。”

余光瞥见猪肉和苹果,郑老九媳妇就更热情地挽留,只是时间不早了,楚榆还想拖着一千个鹌鹑蛋去德阳市售卖呢,舒爱国也得回山关,从这里骑回去可不近,至少要五六个小时,如今还没开始严打呢,路上治安不好,得赶在天黑前回去。

“今天就不麻烦了,下次我过来再陪老九喝两杯。”舒爱国说。

郑老九媳妇也就不留他们了。

这一天骑了太久自行车,楚榆的腿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只是没法子,不回去就只能住招待所,招待所需要介绍信,价格也不低,做小本生意的哪能舍得花这个钱?

累点就累点吧,索性年轻,骑一段路就下来推着走一段,捏捏小腿继续前行,饿了就路上买点饼吃,八三年的农村路段,别的铺子不多,卖饼的倒是挺常见。

一路走走停停,等楚榆赶到德阳市区时,已经晚上六点了。

舒爱国有点担心她,“太晚了,你一个姑娘家不安全。”

“没事的,二舅,我去医院找我妈,在医院租个椅子睡。”

天色将晚,骑车回二舅家,睡不了几个小时就要起床来德阳,楚榆体力远远不如舒爱国,今天骑了太久自行车,腿酸的不是自己的了,真的无法再承受来回两个多小时的自行车车程。

再者鹌鹑蛋颠簸,容易有耗损,倒不如在德阳住着,明天卖完鹌鹑蛋后再回去。

“行,我还要赶路,就不去看你妈和楚楚了,等楚楚做手术我再过来。”

“好的,二舅。”

告别舒爱国,楚榆骑车往市立医院去了,舒蕙见了她很激动,“楚榆,你怎么来了?”

楚榆打开手里抱着的木箱子给舒蕙看,说了买鹌鹑蛋和鹌鹑苗的事。

舒蕙一愣一愣的,感觉就跟听天书似的。

昨天还说卖夜明砂,怎么才一天功夫,楚榆就决定要卖鹌鹑蛋,卖鹌鹑蛋就算了,还要买鹌鹑苗自己养鹌鹑?

并且都把这事给安排妥当了!

这闺女未免太能干了点!

舒蕙想着闺女在周家处处不受待见,经常被蒋美凤言语打压,即便有想法也不敢实施,如今出来寄住在舒家,舒爱国又是个能纵容的,可不就容着她想干啥就干啥吗?

舒蕙把闺女的变化归结为这一点。

“这买了多少钱的鹌鹑蛋?”

“三十。”病房内没人,楚榆也就说了。

“什么!”舒蕙万万没想到闺女一出手就是三十块,这要是卖不出去可怎么好!

舒蕙焦急万分,一层层拿出木抽屉,手伸进木屑里把鹌鹑蛋拿出来看,连看了三十个都是好的,外壳一点裂纹都没有,这才长长舒了口气。

“我给放在病床下,咱们娘仨一起看着。”

这一层楼都是大通间,最多的一个病房有二十张床,就楚楚分到的这个靠走廊的小房间,床铺少,只有三张床。

“昨天不是还有人住吗?”

“靠里那张床的老太太得了眼疾,做手术要五百多块钱,老太太养了七个儿子,没一个愿意给老太太治病的,这不,刚才大儿子出院手续都没办,偷偷带老太太走了,说是回家不治了。 ”

舒蕙也是挺感慨的,一娘能养十儿女,十儿难养娘一人,遇上不孝顺的儿子还真是一点办法没有。

不过她哪有资格同情别人,她也不比老太太好什么,唯一的儿子还被蒋美凤给养歪了。

说到底,她这个当妈的也有责任。

不多时,外面这张床的人进来了,看样子年纪跟舒蕙差不多大,不算友善的视线在楚榆身上停留了几秒,就背过身睡下了,十秒钟不到,如雷的呼声就响了起来。

前世楚榆陪过床,知道病房内难免遇到这种情况,隔壁病床没人,她也就不用租躺椅了。

这年头人都起得早,次日五点多,医院就响起洗漱声,楚榆睡了个好觉,腿上酸痛缓解不少。

舒蕙拿着搪瓷茶缸去医院食堂打了饭,楚榆吃了几口就饱了,原主饿习惯了,真的是小鸟胃,楚榆一点都不敢多吃。

“姐,我帮你一起卖鹌鹑蛋吧!”楚楚在医院闷得慌,拉着楚榆胳膊不放。

楚榆拍拍她的脑袋,“不用,护士随时进来给你做检查,再说手术前要照顾好自己,不能感冒,你还是留在医院吧!”

楚楚嘟着嘴,“好吧!”

“听话,姐买冰棍给你吃。”

楚楚就开心了,“一言为定!”

医院附近有一个自由市场,不同于国营市场,自由市场是由个体商贩自发形成的,因为没有摊位费,自由市场野蛮生长,不仅价格实惠,种类也多,人流量比国营市场多好几倍,每逢集会时更是人挤人。


媳妇说的这般笃定,舒建党也就放心了。

兄弟俩没成家前关系还算不错,成家后为了维护各自利益,就渐渐有了嫌隙,盖房时他占了舒爱国的宅基地,也没觉得愧疚啥的,他媳妇说得对,舒爱国穷成那样,这辈子恐怕都盖不起房,要那么大宅地基干啥?

自己这个当哥哥的占他那点宅基地怎么了?

不过闹成这样,就再无和好的可能,舒建党自然不希望舒爱国家过得好,最好永远被自己压在头上。

次日一早,没有闹钟也没有手表,全靠村里的鸡帮忙,楚榆四点半就醒了。

天还没亮,夜色朦胧,空气黏糊糊的。

荣泰县城离德阳市区有两个小时车程,山关村在荣泰县城西边,去德阳市区反而要近些,坐公交车要坐一个多小时。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至少五十里地吧?谁知真正走起来,直线距离并不远,只是石子路颠簸,汽车又总是等客绕路,拖拖拉拉,才给村民留下了去市区不容易的印象。

到市区时,天已经亮了,楚榆找人问了路,中药收购站在老城区,但听说要搬了去北郊了,路人也不确定有没有搬。

德阳市不是荣泰这个县城能比的,八三年,城市规划颇具雏形,德阳市刚划分了南北郊。

南郊偏远被划分为重工业区,本市的机械厂、配件厂、鼓风机厂都在南郊。

北郊则是轻工业区,制药厂、搪瓷厂、胶鞋厂、日化厂都在北边。

今年中药收购站也要搬过去,不过消息传出来后一直没个动静,楚榆寻思着搬迁这种事吃力不讨好,政策从颁布到执行总要拖个一年半载,收购站十有八九还在老地方。

果不其然,到那时,看日头也才八点多,就已经排着长队了。

楚榆推着自行车站在队伍最后面,刚站定,就有个阿姨拿着一根竹竿过来。

竹竿上挂着太阳帽、头绳、丝巾、墨镜啥的,款式算不上新颖,可这种售卖形式却叫楚榆开了眼界,没想到八十年代初,德阳市就有这种形式的叫卖了,果然,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小姑娘,太阳帽买吗?别看你年轻皮肤好,不戴帽子过几年就老了!”

阿姨简直营销鬼才,知道利用顾客的焦虑来赚钱,楚榆笑笑:“多少钱一顶?”

“这是南方来的太阳帽,两块钱一顶,最新款的,戴上可时髦了!你要是喜欢,阿姨拿一个给你试戴。”

两块钱可真不便宜,县城很少有人花钱买这个,但德阳市人均收入水平高,市里的制药厂和胶鞋厂是出了名的效益好。

全国青年穿的胶鞋九成出自胶鞋厂,制药厂更是了不得,里头分南厂宿舍和北厂宿舍,光是宿舍区就有五十多栋楼,更别提生产区、生活区、科室之类的,除此外托儿所、幼儿园、技校啥都有,毕业后包分配,死后还有厂职工医院的落气亭等着收留。

要么德阳市流传着一句玩笑话,说制药厂是封闭的独立王国,从出生到死都出不了这个厂。

玩笑归玩笑,也从侧面反映,德阳市几个大厂的情况,收益好的厂矿职工和子弟,不愁吃不愁穿,花个两块钱买顶太阳帽还真不算什么。

太阳帽本钱不高,撑死了几毛钱一顶,可本地没有太阳帽,从外地运回来赚个信息差就是阿姨的本事了。

楚榆思考着卖小商品的可能性,语气真诚:

“阿姨,太贵了,我没钱买太阳帽。”

“没钱也没事,”阿姨笑着给她打气,“好好赚钱,总有一天你会买得起阿姨家的太阳帽!”

楚榆被喂了一嘴心里鸡汤,正笑着,前头传来老大爷的嚷嚷声:

“我这明明是八十斤,怎么就算七十五斤了?”

大爷卖的是陈皮,陈皮价格不算贵,可是年份好的陈皮也不便宜,八十斤算七十五斤,以小黑板上的收购价来看,至少有两块差价,又不是小钱,大爷当然要计较。

“我这陈皮有年份了,怎么着也能卖个四五毛,怎么你们开价才三毛钱?”

收购站工作人员打着哈欠,“麻袋不压秤?水分不压秤?我们操作没有任何问题,就是七五十斤,三毛钱一斤,你不愿意卖就到一边去,让下面的人过秤。”

老大爷脸都黑了,可是来卖东西的人都等钱用,市区收购站价格是低了点,可你不卖就得拖去别的收购站?县城的收购站给不起价,去别的城市远不说又怕再次遇上这事。

到了这种地方,就得低着头做人,不卖也得卖。

楚榆就担心起自己的夜明砂来了,夜明砂虽然晒干了,可她足足拖了三百斤来,真要有心卡她,她这趟来可不划算的。

轮到她时,也是一样的检查、过秤、开单。

“谁的夜明砂?”

“我的。”楚榆站出来。

工作人员一抬头对上一位凝脂美人,脸一红,有些不自然,“夜明砂是吧?两百八十斤,收购价三分。”

少了二十斤但是收购价给的足,已经是手下留情了,楚榆知道这是占了外貌的便宜,就赶紧跟工作人员搭了句话,想混个熟脸。

“谢谢同志,我全部卖掉。”

她声音轻柔悦耳,像浸了蜜似的,工作人员顿时觉得暑热都没那么难捱了,就火速给她开单结账,一点都没耽误。

虽然被克扣了二十斤,但也赚了八块四,比县城足足多了两块四毛钱,这一趟还是值得的。

楚榆又跟工作人员打听市立医院怎么走,工作人员很热情:

“沿着这条路直走,约两里路,到马市巷左拐再走五百米就到了。”

楚榆到市立医院时打听了好久,才找到眼科医院的病房,原先德阳市立医院的眼科并不出名,自从返聘了回乡养老的朱教授后,眼科病房就人满为患。

“是阿姐!”楚楚激动道。

楚榆拍拍她的脑袋,看向舒蕙,“不是下周手术吗?怎么提前了?”

“说是有位置,就叫我们住进来了,刚才护士还叫我去交钱。”

舒蕙一辈子没出过远门,遇到这种事有些局促,楚榆顺手接过单据,接过钱就下去交住院费了。

天气炎热,医院大厅吵吵嚷嚷的,一股子怪味。

楚榆刚站定,就听到后头传来一个声音:

“哥,这拐哪能配得上你的身份!你等着,我去给你搞个轮椅来!”

排队的人齐刷刷望向楚榆身后,楚榆侧头看去,身后站着一个高个男人。

楚榆够高了,对方比她还高一个头,面部线条流畅,鼻高唇薄,眼神沉而深,看人时带着几分漫不经心。

都说这年头分为三种子弟,农家子弟、厂矿子弟、大院子弟。

这男人一看就是不能得罪的,楚榆猜测他是德阳的大厂子弟,父母至少也是当官的,可德阳的水土又养不出这种野性难驯的气质。

可惜了,这么帅的男人左胳膊下竟然拄着拐。

戴东林与她四目相对,也在打量着她。

她穿的格外严实,短袖衬衫露出一截手臂,肤若凝脂,柔腻白皙,脸上干干净净,头发散落了两绺贴在脸侧,风一吹,清纯又娇媚。

戴东林挑眉,他千里迢迢从京市大院翻墙跑来德阳,还崴了一条腿,也不算白来一趟,至少在德阳见着了这么个凝脂美人。

他一直盯着自己,眼神怪有压力的,楚榆足够有理由怀疑对方在阴阳自己,她默默退了两步,把位置让给他。

戴东林把所有重量都压在拐上,要笑不笑的,“几个意思啊?”

楚榆默默指着前面“关爱残疾人”的标志。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