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全集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

全集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

王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主角王动谢秀娘的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文章正在积极地连载中,小说原创作者叫做“王动”,故事无删减版本非常适合品读,文章简介如下: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主角:王动谢秀娘   更新:2024-04-28 05:5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王动谢秀娘的现代都市小说《全集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由网络作家“王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王动谢秀娘的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文章正在积极地连载中,小说原创作者叫做“王动”,故事无删减版本非常适合品读,文章简介如下: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全集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精彩片段


开宴前,许忠俊还体谅王动等人的心情,叫他们下去换了官衣过来。

由一个军役引到后院偏房,王动等人换了官衣,相互看了看,都是傻傻笑了起来。

王动身为实授总旗,此时他腰间己是配上铜木腰牌,总旗官衣上也是绣上彪样纹饰,脚下穿着牛皮官靴。韩朝,韩仲二人虽署总旗,仍与齐天良、高史银二人穿着小旗的官衣,上有犀牛纹饰,脚下同样穿着硬靴。

除了王动与韩朝会沉稳些,韩仲、齐天良、高史银三人未免没有官威架子,韩仲身子左扭右扭,总觉得身上官衣有些不舒服,齐天良眉欢眼笑地拿着告身直看,高史银则是不断地抛着手上的银子,裂开嘴直笑,不过他满脸横肉的样子,那笑容却是显得有些狰狞。

王动含笑看了他一眼,正好高史银也看向王动,接触到王动的目光,高史银脸容一呆,轻咳了一声,转过头去。

当日出生入死的几人中,韩朝三人己是明确向王动表达了投靠的意思,特别是经过刚才之事,三人神情更为恭敬。只有高史银态度不明,或许是那日被王动痛打后,面子上放不下。王动暂时也不理高史银的想法。

见众人都换好了官衣,王动道:“好了,管队大人己是设好酒宴,我们这就去吧,免得让上官久等。”

众人中己是稳以王动为首,见王动这样说,几人都出了偏房,韩朝还为王动拿好了他换下的包裹,众人又来到官厅内。

见到王动等人焕然一新的样子,许忠俊几人欣赏的目光都是看过来,王动重新以下官礼见过许忠俊几人,口称卑职,一跪一揖。

许忠俊哈哈笑着扶起王动,言道大家都是同僚,不必过于拘束。

……

众人入席,有许忠俊这样的大官在前,众人未免有些小心翼翼,不说齐天良不敢再狼吞虎咽,就是张贵也是时刻陪着小心,有时许忠俊夸赞他一句,他脸上就满是受宠若惊的欢喜神情。

席间,许忠俊连连祝酒,为王动等人表功,他言谈儒雅风趣,真看不出来他只是一个武官。听闻他饱读诗书,与保安州儒学学正符名启交好,那儒学学正虽只是个未入流的官吏,不过他是一州文人之首,在大明这种文贵武贱的氛围下,他一个千户能结识一个儒学学正,却也足以让人自毫了。

在席中,许忠俊毫不掩饰他对王动的好感,连连向王动劝酒。他任副千户多年,一直难以升迁,幸好此次王动斩获有功,原舜乡堡防守官徐祖成大人升迁保安州城操守,他许忠俊作为徐大人的心腹,便顺势接了徐祖成的位子,心事一朝得偿,怎能让他不开怀?

坐在他旁边的杜真也是同样看王动顺眼,他原是百户,一直任着舜乡堡管队官的职务,因平时紧跟许忠俊,此次他也被升署为副千户,管理堡内外的一系列屯田之事,实权在握,也是让他意气风发。

归根结底,众人的一系列升迁,反而都是因为王动等人的功劳,怎么能不让各人对王动等好感连连?

许忠俊对王动那亲热的样子,连张贵看了都有些眼热。

慢慢的,许忠俊与张贵等人谈起了堡内外的政务之事,具体说起来,就是各堡的屯田屯粮等事。

象他们这种守官,出外征战机会不大,平日职务除了严谨烽堠,保障居民外,最大功能就是管理征收境内的卫所屯粮了。

王动所在的舜乡堡,其实是保安卫左千户所的别称,下属有大堡董家庄堡与辉耀堡,另还辖有几个屯堡,每堡委任掌堡官或是总旗专门屯种,征收屯粮子粒等,董家庄堡下也同样辖有三个屯堡。

那保安卫地理广大,光千户所就有六个,保安州城这带就有三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之间明争暗斗,老实说许忠俊现在的压力很大,别人都看到上官人前的威风,但他们背后的辛酸苦楚,又有谁能看得到?

大明武官的军政考课是每五年一次,特别是这种守备官军,考课的成绩向来是看你纳徵的子粒银多少,特别是今上,对于各地官员的纳粮成绩更为看重。

许忠俊新任,自然也想干出一番成绩来,或许未来还可以再进一步,不过他虽是雄心勃勃,只是以现今所内屯田情况,想干出成绩来,难啊。

他期盼地看向张贵:“老张,明年你们堡内的屯粮子粒,能不能再往上提提?”

张贵脸上现出难色:“眼下田地干旱,军户逃亡……不过许大人这样说,下官自当尽力而为。”

许忠俊看着张贵,眼中现出不满意的神情。

舜乡堡所在的保安卫左千户所,算是保安卫六个千户所中较为贫瘠的一块地方,弘治年间,曾有官户五十一户,军户一千五百四十余户,有屯田地七十多倾,每年纳粮九百余石,岁纳杨木柴火四百余斤,草一千多束。张贵所属的董家庄屯粮田地,算是在舜乡堡一带较为优良的土地,每年纳粮数额占了近半。

不过那己经是弘治年间的事了,到了崇祯现在,不说整个舜乡堡军户逃亡得不剩一千户,就是军官豪强侵占良田,转派田赋,还有因干旱等造成的田地抛荒等,都让所内屯粮的征收越来越困难,董家庄也同样是如此。

其实与大明其它卫所一样,舜乡堡屯田废弛的原因很多,不过当地军官的责任要算上一大半,不说董家庄,就是在整个舜乡堡境内,被许忠俊等各级军官侵占的良田土地又有多少?

看着许忠俊的脸色,张贵有些忐忑不安,不过他却是不敢夸下海口,以许忠俊的性情,到时自己要是完不成屯粮任务,那就惨了。他是了解许忠俊的,被压制得太久,总想干出一番事情来证明自己,说好听点是雄心勃勃,是难听点是好高骛远。

席内一时气氛有些沉默,只余许忠俊手指在桌上的轻敲声。

上官说话,自然没有王动等人说话的份,他们只是在一旁静静听着。

听到这里,王动心头一动,他拱手对许忠俊与张贵道:“防守大人,管队大人,卑职倒有个不情之请,卑职愿请命屯田一堡,为防守大人及管队大人分忧。”

“哦?”

许忠俊,张贵,杜真几人都是奇怪地看向王动,要知道在大明各地,管屯官可一向不受重视,都是堡内武艺不精者才用来管屯,而且每年终如果完不成该屯粮斛征收,还要受到严责。

在各地卫所,向来没有什么军官愿意请命去管理屯堡,没想到这个王动却甘愿去受这个苦。在许忠俊心里,原来他也是想将王动等人调入自己家丁队的。

许忠俊微笑地问王动:“王动你为何想去管理屯堡?”

王动诚恳地道:“太祖高皇帝曾有言,屯田可以收地利,抒民力,足兵食,使国有所赖,边防之计莫善于此。现今所内屯田废弛,上官有劳忧之苦,王动不才,愿当请命,为防守大人及管队大人分忧解劳。”

许忠俊等人看向王动的目光更为震惊,这王动还是小兵出身吗?就算他家学渊源,有见识如此,也还真是少见!

在旁的韩朝等人也是佩服地看向王动,心里都浮起了高深莫测的感觉。

其实刚才王动的话,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拥有自己的地盘土地,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不久,便一直盘旋心底的念头。现在的他,虽说有了一定的身份钱粮,可以让自己及家人活下去,不过这又有什么用?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在未来的浩劫中,谁又知道会不会成为一场空?乱世之中,有自己的地盘势力才是根本!

而地盘势力一为土地,二为钱粮,三为人口,要获得这些,军屯便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远如曹操,近如明太祖,都是以军屯起家,特别是明太祖,养活百万兵而不费百姓一文钱,靠的便是卫所屯田。

先人珠玉在前,现在自己身为总旗,己经有资格管理屯田地,现在又有这个机会,自己怎么能不劳劳抓住?别人眼中的苦差事,换成是他,反倒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了!

当然了,管理屯田地,困难也是很大,现今卫所军户逃亡不断,屯田,需要青壮人口,开垦管理土地,需要钱粮,这些都是王动将来所需要克服的问题!困难很大,前景同样良好,王动不会放弃了。

许忠俊当然不明白王动心内所想,他只是感慨,难得有一个见识明白,自愿出来为上官排忧解难的人,真是难得啊。

他看了王动良久,叹道:“王动你有这个心思,真是难能可贵。”

张贵也很高兴,王动这样一出来,成功地转移了先前许忠俊对自己的注意话题,而且王动这样表态,作为直属上官的他,脸上也是很有光彩的。

还有说实在,如果王动将来能把屯田地搞好,对他来说也是很有好处的。现今大明卫所的青壮大多被挑去各营作为战兵,象他们这种守备官兵,杀敌立功的机会其实很少,纳粮多多,屯田兴旺,才是真正的政绩,也是将来军政考课的最大标准。

接在许忠俊的后面,张贵立时问道:“王老弟有这样的心思,确实难能可贵,说吧,董家庄下面三个屯堡,你愿意去哪一个堡?”

机会到手,王动强忍心中喜悦,他沉稳地道:“靖边墩沿董房河一带荒地甚多,卑职愿意招募军民一体开垦,新立一堡!”

笑话,舜乡堡内各个屯堡都是弊端多多,与其将心力浪费在那里,不如自己白手起家算了。

张贵心下更喜,王动愿意自己开垦土地,免去了一系列复杂的人事调动,也为自己省了不少心力,他沉吟道:“烟墩重地不可轻离,这样吧,王老弟你仍为靖边墩甲长,身兼新堡屯长之职。将来有什么事,只管来找老哥我!”

许忠俊道:“新屯堡便称靖边堡好了,王动你只管放手去做,本官作主,新堡开垦出来的田地,应纳子粒,三年不与起科,也不许别人徵扰,你只管安心屯种。”

有了许忠俊与张贵的保证,王动心下大喜,这样将来自己行事就方便多了,他起身深深拜谢过二人。

许忠俊又对杜真道:“杜大人,王总旗忠勇可嘉,愿为所内屯田,你这个上官,应该多多帮助才是!”

杜真作为副千户,佥书官,负责所内外的一切屯田事物,闻言他忙道:“许大人放心,下官省得,王总旗将来屯堡所需的耕牛种籽等物,下官都会给于方便!”

....

王动等人拜别走后,看着王动的身影远去,良久,许忠俊才缓缓道:“这个王动不错,很不简单!”

王动等人出了官厅,这时谢秀娘也由张贵夫人田氏送了出来。

谢秀娘神色有些不好,总感觉刚才自己表现不佳。

管队夫人谈起各种事,自己都是一问三不知,这样的表现,会不会影响王动哥哥在人前的形象?

看她样子,王动随便问了两句,笑了笑,并不在意,顺口安慰了她几句。

出堡来后,众人策马急行,人人身上崭新的官衣,胯下健马,所谓鲜衣怒马,人生快意不过如此!

王动骑在马上,心中的喜悦更是难以形容。

小丈夫一日不可无钱,大丈夫一日不可无权!

前世自己就热衷于权势,到了大明后这种心思更为热切。

眼下自己终于达到目标的第一步了,怎能让他不乐开怀?

天边晚霞辉映,山河壮丽!

王动忍不住心头澎湃,他跳下马,冲到前方一个山岗上,在山上欢呼嚎叫,来回自由地歌唱。

韩仲几人在坡下高声怪叫地应和。

谢秀娘远远的看着王动,小小的心内也满是喜悦。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只见李茂森领着那几个工匠,每人手上都是拿着一根鸟铳,他走到王动面前,喜形于色地对王动道:“大人,小的幸不辱命,经过一个月的打制,终于完成鸟铳六门,特前来向大人复命。”

“哦。”

王动也是非常欢喜,没想到李茂森真的把鸟铳打制出来了,他接过一个工匠递来鸟铳的细看,只见这只鸟铳乌黑厚实,通体都用精铁制成,铳管直长,前后都有准星照门,铳后用螺栓密封,木托略向下弯曲。

估了估重量,就是六、七斤的样子。

王动左看右看,不时拿眼瞄这瞄那,韩仲等人也围了上来,在周边议论纷纷。

李茂森道:“鸟铳长三尺有余,重六斤,铳口可容三钱铅子,装药四钱,共耗铁四十余斤。”

声音颇为感慨,想必打制这几只鸟铳费了他很大的精力。

王动玩弄了良久,看这鸟铳外观还是不错,就不知打起来怎么样,他道:“试射一下吧。”

当下各人找来一块木板,竖立在八十步远的距离上,王动早己从董家庄堡购买了一批铅弹火药火绳,当下一一取来让李茂森试射。

李茂森熟练地从药罐中取出火药,估算用量后,将火药装入铳内,用通条捅实。随后又取出一枚铅子,仍是用通条送入。然后将铳后的火门打开,倒了一些火药入内,最后取出火绳安入龙头,将火绳点燃。

众人都是离他远点,显然鸟铳易炸膛的“美名”是远近皆知,王动也是走得远一些,只有李茂森神情自若。他一手托着铳身,眼睛只是瞄那照星,瞄了一会儿,李茂森扣动板机,“啪”的一声响,白烟冒起,远远的那块木板己是被击碎飞溅。

“好。”

王动赞了一声,众人也是欢声如雷。

李茂森满脸傲色,他亲自将那木板取来让王动检查,王动翻来覆去看了良久,依他与韩朝几人的估算,这种鸟铳在八十步外对没有披甲的敌军杀伤力巨大,对于披甲敌军,如果将他们放近五十步开打,同样具有很大的杀伤力。

接下来试射其余几门鸟铳,果然门门都是精良,王动非常欢喜,他哈哈大笑道:“好,李匠头你果然不负我所望,我决定奖励你,你们每人赏米一斗,李匠头你再加肉两斤。”

几个工匠都是欢喜,李茂森也是满面笑容地抱拳道:“多谢大人。”

……

王动让李茂森等人再接再厉,而打制好的这六根鸟铳,正好配给每队余下的刀手,此后他们便身兼鸟铳手与长刀手。

再过一些时间就要过年了,从这个腊月起,边塞的明军又要开始例行每年的出塞烧荒,不过在这靖边堡内,王动仍是让那三队战兵每日训练,练得好的,就让他们加餐,练不好的,就要挨打。

看着自己的军队每日成型,王动内心不欢喜那是假的,不过随着年关的逼近,他内心又有了另外一个烦恼,就是自己所剩的银子不多了,眼见买了几次米,又快要没米了。听闻保安各地的物价还是居高不下,粮米一石还是要四两多银子。

这两百多人的吃用,每天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手上这点钱,就算能过年,不过等明年开春后怎么办?没有饭吃,堡内定会人心涣散,为了活命,或许这些军户又会出去成为流民,王动经受不了人口损失,眼下堡内每一户人对他都是宝贵的资源。

在众军户面前,王动乐观,沉稳,是众人的主心骨,只有韩朝几人了解堡内之事,他们的利益都与王动绑在一起,只有王动发达顺利,他们也才有前途富贵。因此王动急,他们同样也急。

这天王动与韩朝、韩仲、杨通、齐天良、钟荣几人商议堡务。

他们这靖边堡,里面除了军户营房外,还粗粗建有一个总旗官厅,当然里面一切都很简陋,此时各人就在厅内议事。

众人商谈,韩朝在旁一直很沉默,忽然他站起来对王动抱拳道:“王头,小的打算去一趟州城,明日便回来。”

王动很奇怪,韩朝去保安州城做什么,他看向韩朝,却发现韩朝一直在躲避他的眼神,王动怔怔地看了他良久,他忽然道:“韩兄弟,你不会是……”

王动摇头道:“那日只是跟你开玩笑,你还当真了?”

齐天良也明白过来,他忙站起来道:“韩兄弟,我与王头真的不是那个意思,你可不要往心里去。”

韩朝道:“我怎么会多想,小的只想为屯堡尽点心力罢了。”

王动平静道:“韩兄弟的心意我王动知道,只是男子汉大丈夫又岂能如此,车到山前必有路,总会有办法的,你们不必过于担忧。”

对于王动几人的话,韩仲、杨通、钟荣三人听不明白,他们自然不好问韩朝那日发生什么事,只有韩仲悄悄问了韩朝一句,韩朝瞪了他一眼:“多嘴。”

韩仲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便不好再问了。

众人正在说话,忽然有一个军户进来报告,说是拒虏墩的甲长高史银来了。

……

自九月份王动几人与高史银同去董家庄领了告身后,这几个月中,王动便一直没有再见过高史银。听闻他现在高升为拒虏墩甲长了,还与一个州城窑姐打得火热,可说是身在温柔乡中乐不可支。

这高史银也算是与王动等人同死共死过,眼下他来到靖边堡,为了表示欢迎,王动特地吩咐煮了一锅羊肉,并烫上两壶美酒招待他。

此时众人便是坐在厅内,桌上是一锅煮得滚沸的羊肉汤,不时腾腾冒着热气香味,旁边还有一个烧得通红的炉火,上面滋滋的烫着热酒,众人随意而坐,这种天寒地冻的鬼天气,在屋内吃着热汤,吸溜着热烫的美酒,分外舒服。

“娘的,这鬼天气,冷得紧,还是这里舒袒。”

高史银大口喝着热汤,那酒只往口中倒,一边拿筷子只是到锅里挑肉吃,他身上裹着厚厚的皮袄,脑袋上也是戴个厚厚的皮帽,原本脖子上还围着皮毛,不过喝了点酒,热气上来,他干脆把脖子上的围皮扯了。

韩仲看着高史银道:“高蛮子,这段时日过得怎么样?听说你撘上一个鲜润俊俏的娘们?你家伙过得春风得意啊。”

高史银猛然将碗往桌上一放,里面的肉汤都洒了出来,他叫道:“不要提那娘们了,人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这话还真没说错,我一没银钱,她的脸就翻得比书还快。”

他脸上横肉都在抖动,似乎想起某些让他恨极了的事。

韩仲目瞪口呆,他叫道:“你没银钱了?我记得那日你可是分了一百多两银子,一百多两啊,这么快你就花完了?”

他不可相信地道:“难道你那些银子都花在那女人身上,她那么会使钱?还是她下面镶黄金了?”

高史银长长地叹了口气,有些颓废地坐在椅子上。

王动双手握着汤碗暖手,听了二人的话,他只是摇头,余者各人也是一样摇头。

韩朝道:“高蛮子,你没银钱了,你打算怎么办?”

高史银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王动一眼,只是低头不语。他与王动关系颇为奇怪,似乎想向王动低头,却怎么也拉不下那个脸面。

王动笑了笑,提起酒壶给他眼前的杯子续满,道:“高兄弟,不嫌弃我这屯堡简陋的话,便在这里住些时日吧。只是你的烟墩怎么办?你可是一墩之首。”

高史银大喜,他搓着手,只是向王动感谢,他道:“王头不用担心,墩内有人看着呢,再说这天寒地冻的,也出不了什么事。”

他努力向王动展出笑容,不过他满脸横肉的样子,那笑容怎么也温和不起来。

半响,他似乎想起什么,他讨好地向王动道:“王头,你听说了吗?”

“听说什么?”

王动淡淡地说了一声,他喝了口小酒,又夹了一块羊肉丢进嘴里慢慢嚼着。

高史银神秘地道:“昨晚方家沟被屠了,听闻是西山那帮匪徒做的好事,整个村的老弱妇孺无一幸免,真是惨啊。”

“什么?”

众人都是震动,王动更是震惊,那方家沟与易庄还有辛庄都是桑干里的村落之一,不过不比辛庄,那方家沟与易庄只是两个小小的村子,住的人户不多,村外面的围墙也颇为低矮,没想到临近年关,他们却是遭了匪难。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大明国初实行里甲制,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一里十甲,每甲十户。

每里推举丁粮多者十人为里长,每人轮流担任一年,十年一周转。每甲以丁粮多少为顺序,每户在十年中轮流担任一年甲首。

这里甲制就如后世的乡镇制度,在大明国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明中叶后,地方乡绅势力兴起,里长甲首之类的职役地位日趋下降,特别是行一条鞭法后,各地里长甲首更如苦役贱役,大明地方的统治秩序慢慢崩溃。

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地方的管理上,里长甲首们还是负有重要作用,比如这地方上的田地买卖,便要由该地的里长负责监督,并由里长从州或是县衙处领来格眼契纸作为交易凭证,在买卖的推收过割后,出了问题里长也要负责。

在王动找来姜安后,听闻王动要买些荒地官田,里长有些奇怪,他道:“贤侄,老哥在这里说一句,你不是文人,不是举人,连生员也不是,按道理,你是没有赋税优免的,眼下田税很重,你买了荒地后,还要投入很多钱粮,到时便是得不偿失啊。”

姜安己经打定主意要与王家深交,所以他的话说得颇为推心置腹。

王动听了也有些感动,不过他主意己定,岂会因为姜安的几句话便打退堂鼓?他道:“世叔,我是有自己主意的,还请您行个方便。”

说着一锭约一两的银子己是轻轻地放于他的手上,姜安眼睛一亮,叹了口气,道:“也罢,都是乡邻,能帮我就帮这个忙好了。”

当下他去了州城一趟,取来契纸格眼,同行的还有一个保安州司吏,名叫祁官的。

几人沿着董房河边走了一趟,最后在离河约两里处的一个地方,又验看过王家的户帖式后,以一亩五两多的价格,以父亲王威的名义,王动买了二十亩荒地,得到了一张《崇祯八年保安州桑干里王威买地赤契》。

此外还有一张推税票:

保安州二里黄册里长姜安,今据保安州官衙卖过官地二十亩,罔字八百八十乙号土名下洪,每亩征银五分三厘,共税银一两六分整。以上一号推入本里六甲王威户解纳,存照。

崇祯八年正月初七日黄册里长姜安,押。

经管户丁:王动。

书手祁官,押。

契约与推税票都是一式两份,当王动在契约与推税票上签上自己名字时,姜安与祁官都有些惊讶地看了王动一眼,同声道:“好字!”

……

地虽然买来,不过王动暂时没时间理会,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忙。

崇祯八年正月初八日,王动带着钟调阳与韩朝等人回到了靖边堡,堡内多事,自己不可能长时间留在家内。

由于韩朝新建一队,钟调阳正好领了他原来那队兵。而舅舅钟正显,原本王动想让他到自己屯堡的,不过钟正显跟来一看,这靖边堡也太简陋了,连个堡墙都没有,他显然不愿意受这个苦,王动只得安排他到董家庄去,免不得又要备下一份厚礼。

张贵看在自己的面子上,给了钟正显一个书吏的差事,每月俸米几斗。

去董家庄时,王动还同时请求张贵将高史银调入自己堡内听用,看在王动的情面及礼物的份上,张贵同意了王动的要求,那高史银自己都不愿意独立舒服地做一墩的甲长,自己还说什么?他很是痛快地答应了王动的请求,以后高史银就留在靖边堡内听用。

不过王动现在手下军士不多,高史银显然没有独立带兵的机会,先跟在自己身边,未来慢慢说吧。

王动回到靖边堡后,很显然的新年节假日立时停止,全堡上下又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劳作中去。

首先第一重要的还是继续将四倾梁匪寨内的木料石料全部拆回来,一时间又是全堡男女一起动手,每人每天都是到四倾梁寨内去拆除木料木板石料等物。经过全堡上下的努力奋斗,到了惊蛰这天,整个四倾梁匪寨终于拆空了。

经过靖边堡众人的清洗后,全寨上下可说是清洁溜溜,干净无比,不但所有的木料石料全部拆走撬走,就是木板也不剩一块,最后的结果就是靖边堡建堡的材料终于全部充足了。

看堡内原材料堆积如山,全堡上下都是松一口气,王动也下令再买来猪羊几头,全堡上下一起庆贺两天。

庆贺完后,此时离春分也就十余天,又必需开始准备全堡上下的春耕事宜了。

首先的,有一个问题,在去年秋冬,靖边堡军户虽然疏浚了百户渠的一段,不过很显然的,现在河低渠高,需要引水。

当地一般是使用龙骨水车引水,对于王动来说,这龙骨水车一是需要每日使用专门人力,二是引来的水太少,功率太浅,王动需要一种高效率的引水工具。

他想到了后世的兰州大水车,这水车不需要人力畜力,用水流带动便可,而且引水功率极大,每日引水灌田可达三百余亩。当然,有利有弊,这种水车好是好,怕就是造价太高。

不过王动想了想,还是让齐天良与杨通二人到各地寻觅工匠了。

……

“大人,您说的兰州大水车无非是筒车一种,此物唐时便己出现,不稀奇也不难造,小的在黄河边时,便曾为当地人造过,只是耗费钱粮多些罢了。”

几日后,便有一群工匠站在王动的身旁,都是很专业的木匠泥工,分别是齐天良二人从董家庄,舜乡堡,保安州城几地招募来的。其中一个头发发白的老匠听了王动的描述后,很快站出来傲然说道。

听了老匠的话,王动有些惊讶此时大明民间科技的发达程度,他问了一声:“估计要耗费钱粮多少?”

老匠盘算了一会儿,道:“若是用于灌井的水车,一架费银不过十余两。只是这种筒车体型庞大,用料甚多,估计连材料工费计算在内,造一轮水车怕要近百两银子。”

听说要近百两银子,王动不由犹豫了一下,不过有了剿匪积财的路子后,王动对于银子的花费己不会那么吝啬,他一咬牙道:“好,就依你,你要什么花费只管与我说,不过有言在先,若是水车出了问题,我可是不给钱的。”

老匠傲然道:“大人只管放心,若是水车出了问题,老汉等分文不取。”

王动点了点头,这老匠虽然神情居傲,不过有才能的人大多如此,只要他真有能力,便是用他又如何?

想到这里,王动己是对这群工匠起了招揽之心。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