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叶轩魏忠贤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文阅读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由网络作家“昆吾”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网文大咖“昆吾”大大的完结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是很多网友加入书单的一部穿越重生,反转不断的剧情,以及主角叶轩魏忠贤讨喜的人设是本文成功的关键,详情:丝温暖,明知自己被害也没有去追查凶手,最后也死的不明不白。“早年丧子,中年丧夫”,人生的悲剧莫过如此了。看着痛苦的张嫣,崇祯暗自叹息一声,这位皇嫂的命运多折他是最能体会的。这一刻,压在心中的仇恨与苦闷终于在这一刻释放,那一句皇叔就是最好的证明。按礼仪,他现在是皇帝,张嫣即便是他的皇嫂,也不能用寻常百姓人家的称呼。可张嫣......
《全文阅读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精彩片段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这书写得真是超精彩超喜欢,作者昆吾把人物、场景写活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说主人公是佚名,《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这本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穿越、打脸、历史、佚名穿越、打脸、历史、 的标签为穿越、打脸、历史、并且是穿越、打脸、历史、类型连载中,最新章节第1186章 成功登陆,一败再败,写了2484496字!
书友评价
太想当然了,卫所,京营整顿下战斗力就爆棚。。。。这么简单明朝就不会亡国了
感觉这是我看基本穿越小说最好的一本
历史符合轨迹 没有系统 无皇嫂毒点
布局配置合理 各种数据结构清晰 数据数字合理 军事地理理论到位
想来作者是花费了大功夫了 也能理解一天更两章了
有时候有错字 不过无伤大雅
建议是火速更新[捂脸][赞]
作者有一个特殊的癖好。喜欢自问自答。
热门章节
第169章 策问结果,再现历史名臣
第170章 变动的历史轨迹,武科定局
第171章 大明第一位武状元,意外之喜
第172章 武科传胪大典,赏赐宝刀
第173章 继承遗志,武考诏书被延期
作品试读
张嫣放声痛哭!
这位母仪天下七年、个性严正的天启帝的皇后终于再也忍不住了。
她天启元年连过八关入宫,四月被册立为皇后,虽贵为一国之母,但这七年来,所受的委屈远比外人看起来风光要多的多。
先是父亲被客氏和魏忠贤冤枉,差点枉死,随后怀孕后遭到客氏和魏忠贤的毒手,生下死胎,无法再生育;
丈夫虽敬重她,但却少了一丝温暖,明知自己被害也没有去追查凶手,最后也死的不明不白。
“早年丧子,中年丧夫”,人生的悲剧莫过如此了。
看着痛苦的张嫣,崇祯暗自叹息一声,这位皇嫂的命运多折他是最能体会的。
这一刻,压在心中的仇恨与苦闷终于在这一刻释放,那一句皇叔就是最好的证明。
按礼仪,他现在是皇帝,张嫣即便是他的皇嫂,也不能用寻常百姓人家的称呼。
可张嫣喊了,这就说明张嫣这一刻将自己和崇祯看成了一个普通百姓家的关系。
周皇后拉着张嫣的手,泪眼婆娑的安慰着:“皇嫂,你别哭了,现在陛下励精图治,有尧舜之姿,一定能再振大明国威的,客氏和魏忠贤一定会被处死的。”
哭了好一会儿,张嫣才慢慢平静了下来,眼睛红肿的朝着崇祯跪倒拜谢。
崇祯连忙阻止:“皇嫂,都是一家人不用这么客气,以后不是重大场合不需要如此礼节,你们累,朕看着也累。”
“凤儿,你在这里陪陪皇嫂,朕还有要事处理!”
崇祯站了起来,朝着周皇后说了一句,走到门口后又转头低声道:“今日之事,你们千万别传出去,免得打草惊蛇!”
两人点了点头,崇祯相信即便他不说这句话,两人也不会乱传的。
崇祯的銮驾刚出慈庆宫,拐角处一名太监便一路朝着司礼监跑去。
“参见九千岁!”
来人行礼后,立刻道:“九千岁,陛下在慈庆宫内待了近半个时辰,陛下一进慈庆宫便将所有随侍的太监、宫女都被赶了出去,
外面有方正化守着,我们无法得知陛下在里面做了什么,但陛下出来后脸上满是笑容,精神振奋了许多!”
“下去吧,继续盯着,陛下有任何的举动都要速速来报!”
房间内,魏忠贤、王体乾两人对视了一眼,眼中满是古怪之色。
过了好一会儿,王体乾低声道:“尚公,陛下会不会对懿安皇后……”
说到这里就没有说下去了,魏忠贤也明白王体乾的意思。
思索了一会儿后,魏忠贤道:“体乾,你去宫外选几名绝色女子送给陛下!”
怕王体乾不明白,又补充道:“穆宗、光宗……”
“尚公高明!”
王体乾拍掌称赞。
穆宗朱载坖,长期服用春药,夜夜笙歌,最后精尽人亡;
光宗朱常洛,纵情声色,服用了太监进贡的大补药“红丸”后驾崩,时年38岁;
如果皇帝刚刚在懿安皇后那里做了某些事情,那就说明皇帝好色,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弱点来达成某种目的。
如果皇帝沉迷女色,耗费精神,那他们就可以慢慢将皇帝变成傀儡。
如果皇帝不好色,那送几名绝色美女,也会让皇帝龙心大悦,不管怎样都不亏。
回到东暖阁的崇祯自然不知道魏忠贤在算计他,从金匮中取出昨晚做到一半的大明可持续发展计划,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后,眼中满是无奈。
这份计划实施的前提是大臣们配合,朝廷上下同心,以目前的形势看这绝对不可能。
所以,他必须要掌控兵权,听话则罢了,不听话那就砍了。
但掌控兵权的前提就是得有钱,京营是指望不上了,九大边军和地方军的调动那都得大把的钱撒出去,自己组建新军也得花钱。
所有的问题汇总出来,就是钱和粮,而且还得是大把的钱。
作为后来人,他自然知道大明的钱去哪里了,贪官、商人手中有大把的钱,大明的灭亡,大明的官员和商人百分之九十都是有责任的。
十七年后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压榨出了七千万两白银,多尔衮又弄出三千万两,现在可能还没那么多,但搞出个三四千万两应该还是可以的。
八大晋商可能也能抄出几千万两白银,江南那个地方也能搞出几千万两,还有曲阜孔家也能抄出一两千万两。
还有宗室皇族,福王等几个亲王抄家了,估计也能搞出几千万两。
但将这群人抄家灭族就得手上有兵权,没有兵权,这群人联合起来,估计大明得提前灭亡好几年,自己可能都得死。
掌兵权就得有钱,抄家改革又得有兵权,兵权就得有钱……
至于说让魏忠贤去搞八大晋商,这个念头一闪而过,这其中的问题绝对不是一句话能解决的。
“妈的,真是个无解的问题。”
他甚至想去开采银矿,作为后世人自然知晓华夏的八大银矿的位置,例如河南的桐柏银矿、河北丰宁银矿、廉江银矿等等。
任何一个银矿开采出来,都能满足整个大明数十年的国库所需。
但想想还是放弃了,一是开采难度太大了,时间上来不及,
二是没有可靠的人,让现在这群人去搞,估计会上报没找到,然后私下开采,
三是单纯的增加银子,容易造成通货膨胀,还是得让市场动起来,钱流通了就好办了。
作为后世之人,玻璃、镜子、香皂、香水、酒、石灰、水泥、细盐等等,他都会做,但这玩意他上午搞出来,下午配方就泄露了,只能为他人做嫁衣。
崇祯揉了揉发胀的眼角:“罢了,饭一口口吃,路一步步走,先拿几个人开刀搞点钱把腾骧四卫弄起来,后面就容易多了。”
“王承恩回来了吗?”
崇祯话音刚落,王承恩就走了进来:“皇爷,奴婢回来了!”
随后双手递过一份折子:“皇爷,这是昨晚抄了陈德润家所获得家产清单,白银共计12万两,良田500亩,各种店铺庄园五处,各种珍稀古玩字画若干,总得估算下来,至少值二十五万两白银。”
崇祯扫了一眼清单,脸色却是没有什么变化,崇祯年间的大太监、朝臣就没有几个不贪了。
“尽快将所有东西变卖,换成白银!”
边军士兵的军饷是一年18两,二十万两也只够一万将士一年的饷银。
白杆兵具体有多少人,目前尚未得知,而且腾骧四卫组建起来满编是22400人,单单是这些人,一年就得五十万两白银。
不够,远远的不够。
放下清单,崇祯又道:“李若涟来了没有!”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臣李若涟参见陛下!”
“起来说话!”
崇祯放下奏章,看着龙案上的数十本奏章,暗地里长长的出了口气。
他总算是知道为啥崇祯被后世称为劳模了,一天要批近百本奏章。
“陛下,臣有三件事情要汇报。”
“第一,客氏查抄家产的明细已经出来。”
李若涟说着,双手呈上一份折子,王承恩连忙结果呈给了崇祯。
“陛下,查出白银三十五万七千两,房产四座、各类店铺庄园八处、良田八十顷,先帝赏赐六十八件,宫中御用之物三百余件……臣已经找了三方的人估算了,折算成白银一百余万两。”
崇祯表面风轻云淡,实则内心惊喜。
真可谓客氏跌倒,内帑吃饱。
他记得有野史记载,当年崇祯为登极赏赉边军,要出三十万,但内帑没钱,还是让户部从太仓库拨的。
但过了两个月后,又突然从内帑拨出了一百三十万两。
这两个月中,魏忠贤和客氏先后被处死,后世由此推断,应该是从两人家中抄出来的。
看着如今抄出来的数据,当年查抄的时候,肯定都被锦衣卫和负责的官员给贪污了一部分。
崇祯心中感叹,论捞钱,还是抄家来的快,客氏、陈德润两个案子,就获得白银一百三十万两。
有这一百万三十万两白银,打造腾骧四卫、练新军的银子就有了。
这一刻,他是真想将钱谦益等五人给抄家了,其他四个就算了,钱谦益的钱家是江左三大家,地区有名的首富,将钱家抄了估计现银都得有数百万之多。
辽东一年的军费开支算是有着落了。
可惜他现阶段不能这么干,说句真话就被抄家灭族,朝中大臣都人人自危,谁来给他干活?
虽然现在这群人也干的不咋的,但至少还在有序的运转着。
“朕只要银子,其余的事情你看着处理!”
“还要,管好你的人!”
“臣明白,敢乱伸手,臣剁了他们的爪子!”
李若涟回应后,继续道:“客氏儿子侯国兴、哥哥的儿子客光先等169人,已经全部抓捕,随时可以问斩,请陛下示下。”
“严刑拷打,将他们所犯罪行全部记录下来,等朕旨意!”
崇祯将清单放在龙案上,继续道:“再说说其他事情。”
“陛下,第二件事情就是钱谦益等五人的事情了。”
“怎么?有困难?”
“陛下,臣得到情报,京城中有一府邸,名为江南会馆,乃是江南学子聚集之地,今日夏朝钱谦益五人被处死的消息传出后,有数十人先后进入江南会馆,具体聊了什么,因为守卫森严,臣不得而知。”
“目前已证实身份的有兵部主事钱元悫……”
崇祯手指有规律的敲打着桌子,过了许久,才出声道:“由他们去吧。”
听着崇祯的话,李若涟有些懵。
这明显就是东林党在搞事情,由他们去吧是几个意思?
但皇帝发话了,他也不敢多问。
“陛下,第三件事情,就是国丈周奎大人,这是调查结果。”
李若涟说这话的时候,声音不自主的小了下去,实在是调查的结果太过于触目惊心了,他真怕陛下一怒之下下旨将周奎给砍了。
陛下刚登基,就杀了自己的岳父,传出去还不知道那帮读书人说成啥样呢。
崇祯看了一遍清单后,也很佩服周奎的敛财手段和速度,从周皇后加入信王府到现在也才一年半的时间,家产折合白银竟然有六十余万两。
光是查到的现银就有三十三万两,其中有二十八万两是他登基这个把月收敛的。
后世历史记载周奎被严刑拷打交出家产折合白银三百万两,看来是却有其事了。
将罪证放在龙案上后,淡淡道:“朕知道了,这件事情你们就不用管了。”
“李若涟,你一会回去在京城中挑一个大一些的店铺,找一些印刷刻字的匠人,再找一些底子干净的读书人,多备一些四尺整张的竹纸,等朕旨意,下去吧!”
“臣明白,臣告退!”
李若涟就这点好,有疑惑但不会问,陛下说啥就是啥,照做就是了。
“大伴,晚膳朕去皇后那边,多加两个菜!”
“奴婢遵旨!”
一刻钟后,崇祯进了坤宁宫,周皇后立刻就迎了上去:“早知道陛下来臣妾这里用晚膳,臣妾就亲自下厨了。”
听着周皇后柔柔的声音,崇祯心中的狠厉之色缓了几分。
两人慢慢的吃着饭,这一刻崇祯才觉得自己平顺了许多。
他一进乾清宫的东暖阁看着龙案上堆积的折子和朝会上的大臣们,他都恨不得化身屠夫,屠了那群人。
吃完饭,两人先聊着,崇祯道:“凤儿,今日朕杀了客氏,皇嫂那边你去过了吗?”
“去过了,皇嫂得知消息,大哭了一场,哭的都晕了过去,臣妾在慈庆宫陪到申正时刻才回来。”
“嗯,皇嫂也是个苦命人,她那边朕不方便去,你有空就多去走走。”
“臣妾知晓,陛下安心操持国事便可,这后宫臣妾一定会打理好的。”
闲聊了几句后,崇祯突然道:“凤儿,朕有事想跟你说!”
“大伴,送进来!”
周皇后有些惊讶,接过王承恩递过的纸张,片刻之后,脸色骤变和满脸的不敢置信,惊慌的跪倒在地上。
“陛下,家父……”
周玉凤没有替父亲辩解,崇祯要么不送来,送来了就一定是铁证如山,此刻辩解会激怒陛下。
“凤儿,起来吧!”
崇祯扶起周皇后:“此事是锦衣卫查出来的,若不是碍于国丈的身份,此刻他已经带入诏狱了。”
“朝堂之中深不可测,党争如此的厉害,国丈那个脾性,说定哪一天就成了别人手中的刀子,到那一刻,你说朕是杀还是不杀?”
“凤儿,朕也不让你难做,只要国丈交出所有财产,朕就放他一马,以后好吃好喝的供着,别沾那些是非,你觉得如何?”
“多谢陛下z体谅!”
周玉凤再次拜倒,随即面露难色:“陛下,家父那贪财、吝啬的性格,想让他交出财产……”
“无妨,你只需要如此做便是。”
崇祯在周皇后耳边说了几句,周玉凤连连点头。
“来人,传周奎入宫!”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臣该死,臣不敢!”
田尔耕立刻就跪了下去。
崇祯面色平淡,但内心却是冷笑,他很想对田尔耕说,你是该死,朕想砍了你。
可这话他目前没法说,锦衣卫是皇帝亲军这不假,可那是在万历之前.
到了天启一朝后,魏忠贤勾搭上天启帝的乳娘客氏后掌控了大权,锦衣卫的高层大部分都投靠了魏忠贤。
包括指挥使田尔耕、都指挥佥事许显纯、东司理刑官杨寰、兵部尚书崔呈秀成为五彪之一。
好好的人不当,非要去当阉党的狗。
等秦良玉的白杆兵进京,这账再慢慢算算。
“英国公那边你就不用管了,朕听说最近许多人讨好朕的国丈周奎,送了很多礼,这事你去查查,下去吧。”
“臣领旨!”
田尔耕应声退出东暖阁,头上满是汗珠。
新帝登基了快一个月了,他见了数次,可从未有今天这么大的压力。
走出十数米后,田尔耕转头看了一眼东暖阁后,就朝着宫外走去,今天的新帝有些反常,他得找魏忠贤商量一下。
田尔耕的举动,东暖阁内的崇祯并不知道,即便是知道了他现在也懒得去管。
今日他之所以去京营测试方正化的实力,主要是有三方面考虑。
第一,宫内锦衣卫也能测试,但锦衣卫毕竟常年在外行走,战力还是有的,这与方正化战死时的敌人的实力有偏差。
其次,他想借这个机会,一探京营情况,情况如他猜想的差不多,士兵老弱病残,战力极差。
最后,顺便敲打一下英国公等人。
包括训斥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也是在试探魏忠贤的态度。
两者合在一起,也是给东林党的人释放一些信号,朕对阉党、京营不满,让东林党的人闹上一闹。
狗咬狗,他才有机会去打狗。
如果说英国公仗着世袭的一等公爵位和扶持他上位的功劳,觉得他不敢杀他,那就大错特错了。
京营是防御京师的一道屏障,不把京营整顿好了,很多事情他都无法动工。
想了好一会儿后,崇祯又在纸上写下了一个名字——李邦华。
大明想要整顿军务,非李邦华莫属,孙承宗来了都没有李邦华管用。
“大伴,方正化回来了没有,让他进来!”
“臣方正化……”
“行了,以后私下里不用这么多规矩!”
崇祯直接打断了方正化的行礼,继续道:“你选一个徒弟,带着朕的手谕,让李邦华秘密进京!”
方正化想了想,道:“皇爷,可是天启四年被魏忠贤弹劾的兵部右侍郎李邦华?”
“对,就是他,让他秘密入京。”
而此刻的英国公府的中堂大门紧闭,十数人坐在一起,一片吵闹声。
“英国公,陛下今天上午是什么意思?有些莫名其妙呀!”
“陛下刚登基不去忙着应付党争,怎么会来京营?”
“陛下就算是要测试方正化的武力,宫中不是有锦衣卫吗,来京营是几个意思?”
……
“够了!”
张维贤将茶杯重重的放在桌子上,吵闹声就立刻停了下来。
“陛下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在敲打我们,新皇登基总想着做出些改变,这能理解,估计接下来就要对京营动手了,
你们以前做的那些破事老夫也懒得管,现在都给老夫把屁股擦干净了,
这段时间好好练练兵,别被陛下抓住了把柄,否则老夫可救不了你们,都回去好好想想。”
一众将领脸色有些难看了,想说什么,但看着脸色阴沉的张维贤后便沉默了下去。
待众将领散去后,张之极低声道:“爹,小皇帝这是要对咱们动手吗?”
“没有我们的扶持小皇帝根本就无法继承皇位,小皇帝这么无情的吗?”
啪!
张维贤一个巴掌就抽了过去,怒道:“小皇帝是你叫的,想死是不是?”
“记住了,无论如何看不起陛下,在任何时候,礼节都不可少,想要活的久一些,这点很重要!”
看着委屈的儿子,张维贤低声道:“今天这事是陛下在敲打我们,我们张家袭英国公爵位到我已经第七代了,再加上我们从龙之功和掌控着京营兵权,应该不会动我们张家,
但真要是太不像话,杀几个勋贵还是可以的,所以,最近约束一下国公府的人,别出去惹事,另外多督促京营的这帮勋贵。”
“爹,你放心,谁敢找死,我弄死他!”
张维贤点了点头,随即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有预感,皇帝要整顿京营,但京营内势力错综复杂,涉及到各方利益,真要动起来,皇帝可受z不了。
但皇帝今天透露的信号很明显,他不知道皇帝的底气在哪里,现在他要考虑的是不是主动向皇帝示好,还是继续保持中立。
……
乾清宫东暖阁内,崇祯忙到亥初时刻(晚上九点多),才将他所知道的东西汇总到了一起。
包含了个人安全、兵权、军队改革、土改、对外政策、经济、工业、农业、文化发展等等,这些结合如今的局势,就可以形成一份大明可持续发展计划书。
崇祯正准备再细看的时候,就听见外面一阵吵闹声,不待他叫人,王承恩就进来了,脸色有些惊恐。
“大伴,何事慌慌张张的?”
“皇……爷,刚刚有慈庆宫有太监来报,大太监陈德润竟然闯入慈庆宫,意图……”
王承恩说到这里就不敢继续说了,崇祯猛然站了起来,心中我艹了一声。
穿越过来,忙活了一天竟然把陈德润这个史上最色太监给忘了。
崇祯这回彻底的坐不住了。
“王承恩,去坤宁宫请皇后去慈庆宫陪皇嫂,就说天色已晚,恐有非议,朕明天再去给皇嫂请安,这件事情朕会给她一个交代!”
“方正化,你亲自带人去将陈德润给朕抓回来,记住了,无论是谁阻挡,格杀勿论!”
“还有,中途不允许他与任何人接触,别让他自杀了!”
“另外让王体乾、魏忠贤、田尔耕和今日当值的指挥佥事、内操首领来见朕!”
精选一篇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穿越、打脸、历史、佚名穿越、打脸、历史、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送给各位书友,在网上的热度非常高,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佚名,无错版非常值得期待。小说作者是昆吾,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目前已写2680513字,小说最新章节第1280章 天险情报,坚守不出,小说状态连载中,喜欢连载中小说的书虫们快入啦~
书友评论
作者有一个特殊的癖好。喜欢自问自答。
就这个,能活过一个月吗?你有什么实力,做这做那,都是动了文武百官和士族利益还能活
一件小事罗里罗嗦,没完没了。
章节推荐
第1054章 大明吸金兽,再见洪承畴
第1055章 考教洪承畴,东征推演
第1056章 打残和控制的区别,堵胤锡的选择
第1057章 欲做黄雀,两个好消息
第1058章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作品阅读
“草民阮康文叩谢陛下天恩!”
阮康文高呼谢恩,接过圣旨,心中很是开心,暗呼这十万两银子花的值。
先说说国子监名额,虽然贡生都是秀才,但秀才可不一定是贡生。
贡生是各州县推送的最为优秀的秀才进入国子监,成为贡生。
一旦贡生毕业,吏部考核后可以为派任知县、县丞、教谕等官职,省去了再次科考的过程。
为什么大明有六十万名秀才,就是因为再向上考就太难太难了,有些人从二十岁考中秀才,到了五六十岁还是秀才,难度可想而知。
贡生就像是一棵小树苗,慢慢的熬着,只要本人再有点能力,升迁到知府,以后家族子弟进入官场的机会大上无数倍。
为什么会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就是这个道理。
再说说织染所大使,虽然只是九品的官职,而且不入班,但那也是入了官职品阶的,这就是一张护身符。
这和英宗、代宗时期的买官不一样,那时候买的是义官,也称之为散官,只是虚职。
而且容易遭人诟病,下被百姓指点,上被科班的人看不起,两头受气。
周围人群露出羡慕的眼光。
“这位大人,可否赏脸到寒舍喝杯茶水?”
打点传圣旨的人,这是惯例,现场这么多人,想给银子都不行。
传圣旨的人自然也是知道,但推迟道:“阮大人,本官还要回宫复旨,以后再说!”
说完,便朝着四周看了一眼,高声道:“另外,陛下感念大家为陕西百姓的付出,特地从捐款的人中抽出五十人,若是家中以后出了秀才,可随时入国子监,
具体的抽签方式,将在明天午时在这里公布并抽取,请大家保存好手中捐银的凭证。”
百姓欢呼了起来,没有想到他们也会有这被皇帝嘉奖的时候,虽然机会小,虽然家里不一定现在有秀才,但这个是永久有效呀。
“好,只要抽中了我,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娃去读书。”
“几两银子换一个国子监的名额,这买卖值得。”
“一会儿回去,我就去祖坟烧点纸钱,列祖列宗保佑明天一定抽中我!”
……
等传旨的人走后,和阮康文交好的几个商人凑了上来。
“阮大人,恭喜了。”
“阮兄,晚上春凤楼,你必须得请客!”
“康文,你真是走了狗屎运,若是知道陛下会如此封赏,别说十万了,就是二十万我也出了。”
阮康文笑而不语,这其中的道道只有他最清楚,可惜不足为外人道也。
同一时间,远在千里之外的河南归德府睢州的一处老宅中,方稳将一封信递给了袁可立。
片刻后,袁可立淡淡道:“你请回吧,代我叩谢陛下,老臣年事已高,精力不足,恐怕辜负陛下期望了。”
“果然如陛下所想一样!”
方稳轻笑了一声,随即道:“陛下还让我给袁大人带句话,平党争,收广宁!”
话音刚落,袁可立唰的一下子站了起来,眼神灼灼的盯着方军。
饶是方稳是习武之人,此刻在袁可立的注视下,也倍觉压力山大。
过了好一会儿,袁可立才慢慢坐了下来,将茶杯中的茶一饮而尽,沉声道:“方稳,老夫问你几个问题,希望你如实回答,这关系到老夫最终的决定。”
“哈哈哈,我大明王朝还有救……还有救呀……”
半个时辰,袁可立足足问了十数个问题,包括朝局情况、党争、为什么会推举他等等。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马甲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穿越、打脸、历史、佚名穿越、打脸、历史、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是最近很多书迷都在追读的,小说以主人公佚名为主线。昆吾作者大大更新很给力,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目前已写2788226字,小说最新章节第1332章 命运的选择,最后的冲锋,小说状态连载中,喜欢穿越、打脸、历史、这本小说的宝宝们快来。
书友评价
补充一下,之所以人物塑造我觉得只有8.5分,是因为没有凸显出历史著名人物的高超智慧。从治国方针,到阴谋诡计,猪脚大包大揽,武将没有展现出足够的智慧和人物个性,注意我说的是不足够,并不是没有。科技领域的人才还挺好,可以自主研发出新。
看看:火之虎:写的明朝末世,就不会相信现在的历史书了啊!
完全不够看啊,作者大大是细狗,太短了。
热门章节
第709章 怒怼南京群臣,人头滚滚
第710章 惊现数学大家,吃瓜吃到自己头上
第711章 反其道行之,最终处罚
第712章 阴谋乍起,文人集会
第713章 复社谋划,学生运动第一人
作品试读
群臣满脸不相信的看着崇祯,你想办法,你能想啥办法?
这又不是几两,省一省就出来了,这可是几百万两,你是能变还是能咋的?
崇祯看着群臣的质疑,也不做解释,他总不能说朕要对你们开始抄家了吧。
再说了,全国田地大半都是士绅宗室手中,他们都不交赋税,光靠百姓手里的那点有什么用?
现在不加赋只是第一步,等稳定下来了,他还要不征赋,最后就是种田有补贴,前提是他得将后金、瓦剌、吐蕃等等给灭掉,否则年年征战想完成这些是不可能的。
“行了,此事就这样定了,内阁拟旨送到东暖阁。”
“朕今晚就要看到圣旨,晚上就发出去,半个月内朕要所有百姓都能看到这道圣旨。”
崇祯补充了一句。
他要是不强调一下,这道圣旨能在三天内送到东暖阁都算是快的了。
不是内阁办事效率低,实在是圣旨太麻烦了。
从拟旨到送到东暖阁起码得二三十道道审核程序,哪怕一句话觉得不合适都可能会被驳回重新写。
“行了,都散了吧,户部负责调粮的事情,刑部和礼部负责国子监学生的事情、
兵部负责摸清全国驿站和调兵事情、吏部和督察院负责陕西官吏欺上瞒下问题、工部负责修路修湖开垦及大行皇帝陵寝的事情,
锦衣卫和东厂的人除了京都必要的留守外,其余人等全部撒出去,对外敌情探查,对陕西境内官吏、粮商等探查。
督察院的监察御史动起来,将看到的情况如实上报,通政司将所有公文及时传递,各部最迟明天中午之前将计划送到东暖阁。”
“朕提醒诸位,锦衣卫全程监督,再出现欺上瞒下、贪污克扣的事情,朕不管不问,直接抄家灭族。”
“退朝吧!”
“还有,明天不上朝,各位抓紧时间。”
崇祯说完,不待群臣跪拜便下了九层平台,出了皇极殿。
众臣看了看,相顾叹了口气,随即缓缓的退出了皇极殿。
出了皇极殿后众大臣便开始奔跑了起来,不跑不行呀,皇帝催的急,若是完不成,真的要掉脑袋的。
回到东暖阁后,屁股还没坐热,王承恩就进来了:“皇爷,户部尚书郭大人求见。”
崇祯叹了口气:“让他进来吧。”
“臣郭允厚参加陛下。”
“郭爱卿平身!”
崇祯抬了抬手:“大伴,赐座、赐茶!”
待郭允厚拜谢后,崇祯道:“郭爱卿,朕知道你的来意,相信朕,朕不会拿我大明国运开玩笑的。”
郭允厚很是失礼的看着脸色严肃的崇祯久久不语,似乎是从这位年少的帝王脸上看出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后,王承恩轻轻咳嗽了一声,低声道:“郭大人,陛下面前,不可失礼。”
被惊醒的郭允厚立刻跪拜,被崇祯制止了:“郭爱卿,你只管安心去调粮的事情。”
“臣明白!”
郭允厚行礼后朝着门外退去,将要出门的时候,崇祯淡淡道:“郭爱卿,不要参与党争。”
郭允厚浑身一震,眼中闪过一道精光,随即默默离去。
崇祯记得,这位关心民众的疾苦,殚精竭虑,富民强国的户部尚书一生的污点就是在天启七年被迫参与了党争,现在陷的还不深。
这位户部尚书大人可是日后搞福王的重要人选,可不能被党争牵扯了。
郭云厚走后,崇祯坐在龙案前沉思了片刻后提笔给袁可立写了封信。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捐银的可以在这边登记。”
阮康文说完,又是数人搬着桌子一溜摆在了坊市门口。
围观的百姓们沉默了,看热闹可以,但捐银这事直接关系自己人的温饱问题,得慎重慎重再慎重。
现场气氛有些尴尬,阮康文扫视了一圈后,朝着几个方向隐秘的点了点头。
“少东家,老汉年纪大了,没什么余钱,这二两银子是老汉准备买寿材的,就捐给陕西吧,就当积点阴德吧!少东家不会嫌少吧!”
一位身材有些佝偻的老年人颤颤巍巍的走出了人群,慢慢的走到了记录的桌子前,从怀中掏出一块破布,打开是是一块块小小的碎银。
阮康文愣了一下,这人并不是他事先安排好的,但此刻竟然也站了出来。
当即脸色一肃,将老人家扶到桌前的:“老人家,我代陕西的父老乡亲谢谢您了。”
亲自给老人家登记后,高声道:“有如此老者,是我陕西百姓之幸、是我大明之幸。”
“哎,想我康清河在北京商人中也算是一号人物,如今在大是大非面前,表现的还不如一位贫瘠的老者,真是惭愧。”
又一位中年汉子到了登记的长桌前:“我大康米坊,别的没有,粮食倒是有一些,我捐粮一千石!能帮一些是一些吧!”
两人的举动算是激起了围观人群的恻隐之心,一个接一个的站了出来。
“康老板,我庭轩客栈也凑个热闹,捐银一千两,算是给自己积点阴德吧!”
“哎,我们也就是仗着投胎的好,生活在北京城,要是生活在陕西……我鸿运酒楼捐银两千两。”
……
又有几名阮康文的好友站了出来,出手就是千两。
昨日阮康文在找他们的时候,他们就纷纷表示赞助,千两白银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花钱买个好名声,这笔买卖做的值当。
围观的人都愣住了,什么时候这些有钱人如此的大方了?
但不管怎么说,捐出的都是真金白银。
十几张登记的桌子前都排满了人,消息越传越广,整个京城的人都知晓了,百姓们都陆陆续续的赶来了,其中不乏商贾巨富、达官显贵、勋贵士绅。
这些人其实不想来的,但此次的捐银活动已经形成大势了,官府已经派人介入了,最后的名单肯定会直达天听。
更有甚者,朝中大臣们都认为这是皇帝搞出来的,否则朝会上皇帝说缺的银子他来想办法,然后第二天就闹出了这么一出捐银的把戏?
皇帝看了名单以后,有些商人捐了,他们一毛都没有捐,到时候会不会被惦记上?
从这几次的的事件看,这位新帝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随便暗示一下某位大臣,他们就吃不了兜着走。
虽然恼恨阮康文,但该捐还是得捐,而且还不能少。
坊市门口的百余名桌子都是长长的队伍,每一名桌子前都有一名锦衣卫持刀而立,这些锦衣卫就是崇祯让李若涟安排的。
第一天,捐银人数高达一万七千余人,捐银二十二万两;
第二天,捐银人数六万六千余人,捐银四十八万两;
第三天,捐银人数三万两千两,捐银十九万两;
……
活动一共持续了七天,总共捐银人数十六万余人,占了北京城近两成人口,捐银一百五十余万两。
东暖阁内,崇祯看着户部尚书郭云厚,轻笑道:“郭爱卿,合计两百五十万两,够了吗?”
听着孟绍虞报出六十万名秀才的数字,崇祯脸色微变。
沉默了一会儿后,崇祯沉声道:“既然你们说对其他读书人不公平,那朕就再退一步,其他特权可以保留,但法律优待这一项必须废除,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读书人也不例外,今日之后,立刻将这项决议传遍天下。”
“你们也不要再进谏,若是他们遵纪守法,行圣人之道,又何惧这一项特权?”
静,现场安静无比,随后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陛下万岁、陛下圣明等等赞美之词在围观百姓人群中直冲云霄,崇祯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真是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刚登基,就有学子闹事,借着这个机会既废除这项祖制,又刷一波民望。
读书人有苦也只能自己吞下去,
众大臣听着欢呼声,皆是沉默不语,废除这项特权已成定局了。
过了好一会儿,欢呼声才慢慢降了下来。
崇祯看着群臣:“你们自己听听,百姓的欢呼声已经说明了一切,天下百姓苦读书人的这项特权久矣,说明朕的决议是民心所向。诸位爱卿若是还反对,小心晚上出门被下黑手。”
百姓们一阵哄笑,众大臣脸色微变,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看着群臣脸上犹如吃了死苍蝇一样难看的脸色,崇祯一阵暗爽,当即将话题转了回来。
“好了,咱们再回到秀才隐瞒包庇帮别人免粮、借机发财的事情!”
“苏茂相、孟绍虞,此事交由你们刑部和礼部办了,锦衣卫协助,朕也不是不讲人情,追查三年即可,
查清后,第一,读书人和他隐瞒包庇的人,赏十军棍,限期一个月内十倍返回,到期未完成者,永久剔除秀才头衔,终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第二,被包庇之人家族内成员十年内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第三,贡生肄业后,由吏部的吏部司记录,三年内不得授予任何官职,授职后三年内不得升迁。”
现场的贡生们满脸的不敢置信。
他们之所以能高人一等,就是贡生的身份,没有了这个身份的庇护,他们往日里骂的那些人估计能弄死他们。
钱财这些都好办,朋友之间相互拆借一下,这都不是事。
但三年内不得授职,三年不得升迁,这相当于浪费了六年的时间,人生能有多少个六年?这就相当于他们这些年的努力就白费了。
“至于这些人……”
崇祯转身看着地上跪着的数百名闹事的秀才和贡生们,嘴角闪过一丝冷笑。
所有人齐刷刷的看着崇祯,等待着他的宣判。
“至于这些人,永久剔除所有头衔,永久不得参加科考。”
“查清之后,领头之人,领军棍二十,流放三千里!”
“其余人等,各打二十军棍!”
现场围观的百姓瞬间欢呼了起来,大呼陛下万岁。
至于为什么会欢呼,有可能是单纯的嫉妒,有可能是平日里这帮人太讨人厌,还有可能就是陛下的公正。
而数百名聚集闹事的秀才、贡生们则是面如考妣。
东林党的大臣们脸色阴沉无比,这数百人就这么完了。
这些贡生们肄业后由吏部派任知县、县丞、教谕等官职,虽然品阶低,但有着他们在朝中做靠山,适当运作一下,升迁就要比其他人快上一些。
地方做官,假以时日,会日趋壮大的。
一名大臣站了出来:“陛下,这个处罚是不是太过于严重了一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