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诗剑无双完整阅读

第4章 青莲乡诗会盛宴 李不言初入太白(上)

发表时间: 2024-03-21

天明,李炜与贾岛一行人从道观离开,上路。

离开鸡心山,入剑阁,沿着大剑山山脉,一路向西,便到了五子山。

五子山坐落大剑山山脉之西,为大剑山七十二群峰之一。

出了五子山,便到了龙州境内,而贾岛等要到的青莲乡,便位于龙州之北。

江油县,青莲乡。

“劳驾,青莲乡,青莲书院位于何处。”

李炜向着一旁行人问道。

“你们是来参加诗会的吧。

咯,沿着河道走,往前六公里,左转,看见一座书院。

那便是青莲书院。”

贾岛听闻,从马车上下来,询问道:“哦,此间有诗会举行?”

“哟,几位先生没来过青莲?

每年春耕,青莲书院邀川北才子,于书院中举行诗会,游园赏乐。”

“贾先生,可要参加诗会?”

“先寻小孩身世,若有时间,倒是不妨在此一乐。”

说罢,众人接着向前走去。

青莲书院前,门前并无其他修饰,两棵参天古槐树交错枝叶,仿佛天降卫士守护此地。

门楣上刻着“青莲书院”西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李炜上前敲门,咚咚咚。

门子打开门,看了一眼,问道:“诸位先生可是来参加诗会?”

“是,也不是。”

门子疑惑。

贾岛上前说道:“可劳烦通报一下山长,在下贾岛,于汉中南部,路遇到一婴儿,婴儿襁褓之中有着青莲书院的令牌。

此事为急。”

门子听闻,前往院内,不一会儿出来。

“诸位先生,请跟我来,马车停到后院马厩就行了。”

说罢,贾岛等人跟着门子进了青莲书院。

书院背山依水而建,一入门内,便是一座西西方方的露天院落,院落的正当中,修着一个圆形的水池,而水池的中间,又堆着土种着一棵老梅树,象征着天圆地方。

书院里,可以看见一排排枣红色的木制书架,上面摆满了无数的发黄的经卷和书籍,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未干的笔墨上,斑驳点点光亮。

微风吹过,梅花的香气,与书墨的味道交织一起。

贾岛等人来到书院内堂,见到一头发、胡须皆己白的老者,老者拄着拐杖,静静地等着。

老者先开口道:“在下青莲书院山长,丘丰。

贾岛先生诗名远扬,今日来我书院,令我院蓬荜生辉。”

“多谢山长,贾岛薄名而己。

这位是李炜公子,我途中遇险多亏李公子相助,一路护送至此。”

“李公子侠肝义胆。”

贾岛也赶忙将婴儿襁褓中的令牌交予山长,山长原本平静的脸上,闪过一丝的不安。

“这,这是我师弟的令牌。

先生见过我师弟。”

山长声音有了一些颤抖,指着婴儿道,“这是李隐的孩子!”

贾岛详细地将当天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丘丰。

丘丰急忙问道:“那死去的人,使得可是一柄青龙长剑。”

“不是,只是寻常刀剑。”

“那就不是了,不是了。

可怜的孩子啊!”

丘丰接过了婴儿,又说道,“我这师弟是先师最后的入门弟子啊。”

“我师弟李隐。”

丘丰望了望周遭弟子,“也就是你们的师叔,善诗文,好武功,是先师最得意的弟子。

十二年前,他与洛阳青龙门掌门之女白圆圆,结下姻缘,此后长居洛阳,创立了长水镖局。

去岁冬日,我接到了他的来信。

信中谈到,圆圆己经怀孕,取名不言,欲待生产之后,回归故里。”

丘丰接着说:“可怜我师弟夫妻如今生死未卜,只留下我这一个孤苦伶仃的不言孩儿。”

情到此处,丘丰泪目。

“师父,如今,我们应该尽快向洛阳青龙门禀明情况,然后派人,去秦岭寻找师叔。”

旁边的弟子说。

“秦岭深山,何其险峻。

一般的山匪是伤不了你师叔的性命,怕是有江湖仇家。”

丘丰转过头来对着旁边的弟子说道,“不过,你说得对,芷云,你现在走一趟洛阳,告知青龙门。”

贾岛上前安慰道,“山长莫慌,既然我未见到其尸首,说明他们夫妻,应该还无事。”

“但愿如此吧。”

丘丰顿了顿,说道,“既然,贾岛先生来此,不若多休息两天。

明日,青莲书院将有诗会举行。”

贾岛抱手道:“那就多谢了,有多叨扰。”

翌日,虽然贾岛的消息给青莲书院带来了风波,但诗会依然如期举行。

除了书院学子外,蜀中文人墨客皆有闻名而来者,令他们兴奋的是,在此次的诗会当中,诗人贾岛竟然也来了。

露天之中,众人席地而坐。

为首的自然是青莲书院山长丘丰,诗人贾岛坐于次席,各路名士依次坐之,青莲弟子伴其周围,而李炜和大奎皆站在贾岛后面。

“上酒,摆宴。”

丘丰大声道,“无酒不以成诗,此乃我蜀中名酒,剑南烧春。”

(春酒是唐代谷物发酵酒的统称,分生春与烧春。

生春是酿制成熟过滤的酒,而烧春则经过低温加热烘焙的程序,在不破坏原有风味的基础上,使酒更容易长期保存。

)贾岛端着酒杯,道:“可是谪仙人李太白不惜解貂也要痛饮的酒?”

“是极,是极。”

“《国史补》中载‘酒则有郢州之富水,乌程之若下,荥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

’,今日痛饮甚是畅快。”

“杜少陵诗说‘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少陵诚不欺我。”

席间充斥着对剑南烧春的赞美之情。

“诸位才子,这美酒喝得,美食吃得,美景赏得,但不可不留下佳篇名句啊。”

“丘山长学富五车,贾岛先生诗名远扬,二位还未提笔,我等岂敢轻易卖弄。”

“这位先生,此言差矣。”

只见席间一少年起身道,“所谓诗者,志之所在也。

心之所道,以言成诗。

不依经书、何况才名。”

“此言善。”

贾岛一旁道,“听你口音不像剑南人士,这位公子可告知姓名。”

“见过贾岛先生。”

少年从席间走出,站在中间向贾岛敬敬鞠了一躬,道,“在下温岐,太原人氏。”

“温公子语出惊人。”

丘山长在一旁道,“不若此次诗会,还请温公子开献首诗。”

“诗不可无题,还请山长出诗之题目。”

“贾岛先生远来是客,不若请先生立本次诗会之题目,再请温公子开献首诗。”

贾岛一旁道:“既然如此,在下卖弄了。”

“那不妨就简单一点,正值春耕,以春为题吧,但诗文之中不能见‘春’,至于格式,韵律,各位随意,无具体要求。”

山长听闻,接言道:“那就先请温公子先执笔吧!”

温岐听罢,回到席间,闭目沉思。

席间有人见此,心中难免不得嫉妒有人出风头,不禁大喊道:“这温公子作诗要几炷香啊,总要记着时间吧,总不能让我等在此干等着吧。”

诗会年轻士子居多,众人听到,不禁莞尔。

温岐听闻,不置回应。

顷刻,又用着那在蜀地格格不入的山西口音缓缓说道:“何须甚香,执笔间便可完成。”

说完,温岐将纸张展开,一边叉着腰,一边从旁拿起笔墨。

只见他一会站起叉着腰细细沉思,一会又俯身下去执笔诗文。

少年才思敏捷,笔墨如飞,顷刻间,一首诗文便跃然纸上。

笔罢,温岐又接着双手一叉,说道:“诸位请看。”

众人皆争相前去,眼见围聚众多,丘丰示意,将诗稿取过来,张贴于屏风之上,众人这才看见诗文全貌。

只见诗稿上写着:春问君何所思,迢递艳阳时。

门静人归晚,墙高蝶过迟。

一双青琐燕,千万绿杨丝。

屏上吴山远,楼中朔管悲。

宝书无寄处,香毂有来期。

草色将林彩,相添入黛眉。

(原诗题目为:《春日》)待众人欣赏罢,温岐这才说道:“久闻贾岛先生尤善五言之诗,今日以‘春’为题,作了一首五言献予先生。”

“好诗,好诗。”

贾岛缓缓站起身来,看着诗文说道,“我在长安时,曾与才女薛涛常有诗文往来,此句‘问君何所思,迢递艳阳时’颇有其在《望春词》中‘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之意啊。”

丘丰此时也站起身来缓缓说道:“燕子双飞,杨柳低垂,吴山何在,闻笛声悲。

温公子远离故土,思乡情切啊。”

温岐拱手道:“谢先生、山长。”

虽说是文人相轻,但此诗,笔墨挥洒,色彩清新华丽,又添得几分远淡之意境,让人欣赏。

而温岐本人则是在顷刻之间作成此诗,又不免得让人多了几分敬意。

正当众人沉浸于此诗之中,丘丰率先开了口。

“诸位,温公子为此次诗会开篇献首诗,各位也都饱读诗书,这也切不得让温公子一枝独秀啊。

若有好的诗文,快快写出,为诗会添春彩啊。”

丘丰此语,让众人从诗歌的欣赏中拉了出来。

众士子皆回归席位,深思而疾笔。

“公子,你咋不去写。”

大奎在一旁呆呆地问道。

“本公子可不屑于诗词之道。”

李炜一旁回道,“再说了,咱们来这书院是干嘛的?不是护送贾先生,来助那孩子寻身世的吗?

现在贾先生也送到了,身世之谜也解开了。

还做什么呀?”

“你笨啊,久闻这青莲书院学子,个个武艺高强,咱们当然是来见识一下啊。”

“公子,你又想比武啊。”

“什么又,江湖交流,切磋切磋。”

“你打算什么时候切磋切磋啊。”

李炜诡笑道:“出名这种事,当然是找人多的时候。”

小说《诗剑无双》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