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全集小说阅读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

全集小说阅读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

昆吾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叶轩魏忠贤是穿越重生《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昆吾”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道:“周奎,从即日起,朕要是再知道你与那些大臣、士绅们有来往,再敢收他们的一两银子,朕就直接砍了你。”“拖出去!”待周奎被拖出去了以后,周皇后从帘后走了出去,跪倒在地上:“臣妾多谢陛下!”崇祯扶起脸色有些苍白的周皇后:“玉凤,希望国丈能体谅朕的良苦用心,否则日后清算的时候,国丈是必杀无疑了。”“日后若是国丈找你哭诉,你就晾一晾他,免得......

主角:叶轩魏忠贤   更新:2024-07-20 22:5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叶轩魏忠贤的现代都市小说《全集小说阅读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由网络作家“昆吾”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叶轩魏忠贤是穿越重生《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昆吾”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道:“周奎,从即日起,朕要是再知道你与那些大臣、士绅们有来往,再敢收他们的一两银子,朕就直接砍了你。”“拖出去!”待周奎被拖出去了以后,周皇后从帘后走了出去,跪倒在地上:“臣妾多谢陛下!”崇祯扶起脸色有些苍白的周皇后:“玉凤,希望国丈能体谅朕的良苦用心,否则日后清算的时候,国丈是必杀无疑了。”“日后若是国丈找你哭诉,你就晾一晾他,免得......

《全集小说阅读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精彩片段


“臣周奎参见陛下!”

周奎进了东暖阁后,立刻跪倒行礼。

崇祯慢慢的翻看着奏折,仿佛没有听见周奎的行礼一样。

半刻钟过去了,崇祯依旧没有叫周奎起来的意思,周奎双腿已经发麻,内心也在思付着皇帝是什么意思?

又是半刻钟过去,崇祯将奏章放下,淡淡道:“周奎,你可知罪?”

周奎猛然一惊,低声道:“陛下,臣不明白……”

“不明白?那你告诉朕,你为何有数十万的家产?”

“陛下,臣是冤枉的,臣怎么可能有这么多……”

“周奎你这是冥顽不灵呀。”

崇祯厉声打断了周奎的话:“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九日午时,南城青烟楼雅墨斋,你答应陈少铭帮他弄一张盐引,他答应事成之后给你十万两白银,预先支付你三万两,这总不会错吧!

你可真迫不及待呀,朕刚登基你就开始捞钱!”

“天启七年九月初三,大同王家家主约你在凤鸣院相聚,商议茶引的事情……”

“你一个国丈,竟然去青楼,你的礼义廉耻呢?皇家的脸面都被你丢完了!”

“锦衣卫查到的,你总不会否认吧?你当锦衣卫都是瞎子不成?要不要朕将这些人都拉抓过来问问?”

“锦衣卫的诏狱你应该知道吧,信不信朕让你去诏狱住半个月?”

听见诏狱,周奎浑身一哆嗦,眼中满是恐惧之色,进入诏狱的人有几个是能活着出来的。

“周奎,朕给你个活命的机会,只要你交出贪墨的财产,朕既往不咎。”

“陛下,你就是把臣杀了,臣也没有这么多财产呀!”

崇祯冷冷的看着哀求的周奎,心中满是冷笑。

周奎这个人贪财、吝啬之极,历史记载,崇祯十七年,李自成一路打到北京,崇祯让大臣们捐银子助饷、招募兵勇。

既然要捐,那就得先弄个榜样,于是崇祯让太监高定到周奎府‘借钱’,结果这位爷充分发挥了一哭二闹三上吊,哭的那叫一个惨。

总之就是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

周皇后得知后将周奎训了一顿,然后变卖了自己的金银首饰所得的五千两交给了周奎,谁曾想周奎只捐了三千两,反倒是赚了两千两。

其他皇亲国戚、王公大臣见国丈都如此,也纷纷效仿,最后崇祯只募捐到13万两。

李自成进京后,周奎被抓,逼的他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媳妇,又严刑拷打之下,才交出了自己的家产,白银高达52万两,珍币复数十万,折成白银有300多万两。

最无耻的是,这货竟然为了保命,竟然将藏在他府上太子朱慈烺交给摄政王多尔衮。

最后这条,才是崇祯要第一个找周奎麻烦的主要原因。

钱谦益无耻,但和周奎比起来,就不算什么了,至少人家没有为了钱杀妻卖子。

“周奎,朕再问你最后一次,你交是不交?”

“陛下,臣真没有这么多钱,臣……”

“来人,将周奎拉出去砍了!”

方正化进来直接掐起周奎的脖子,周奎剧烈的反抗着:“陛下,臣女是皇后,臣是国丈,你新登基,不能杀国丈呀!”

“国丈?”

崇祯冷笑了一声:“朕既然可以封她为后,那朕就可以废了皇后。”

简单一句话,让剧烈挣扎的周奎瞬间安静了下来,满眼的不可思议。

帘后的周皇后即便是事先知道了崇祯的计划,此刻再次听见废后的话也是脸色苍白,浑身都在轻微的颤抖着。

“周奎,朕若是将你的罪证公布出去,你觉得朕废后会有人敢说闲话吗?”

“朕再给你一次机会,交是不交?”

过了足足盏茶的功夫,周奎也没有说话,崇祯一挥手:“拖出去,砍了,抄家,所得家产全部入内帑,族人全部流放苦寒之地。”

方正化得到旨意便拖着周奎朝外面走去,周奎如梦初醒,惊叫了起来:“臣交、臣愿意交出来,请陛下放过臣一家老小!”

说完竟然大哭了起来,哭声那叫一个惨。

听着哭声,崇祯脸色有些厌烦,若不是碍着周皇后的面子,他真想把这货拉出去砍了,哪会这么麻烦。

“大伴,告诉李若涟,周府给周奎留着,再给周奎留一成家产,其余全部入内帑。”

“另外,让李若涟将牵扯的人都给朕抓起来,他们不是有钱吗?想活命那就拿钱,送了多少,十倍给朕送回来,少一两银子,那就砍他们一个族人。

若是有官职在身的,全部革职查办,永世不得录用。”

崇祯说完,又对着大哭的周奎道:“周奎,从即日起,朕要是再知道你与那些大臣、士绅们有来往,再敢收他们的一两银子,朕就直接砍了你。”

“拖出去!”

待周奎被拖出去了以后,周皇后从帘后走了出去,跪倒在地上:“臣妾多谢陛下!”

崇祯扶起脸色有些苍白的周皇后:“玉凤,希望国丈能体谅朕的良苦用心,否则日后清算的时候,国丈是必杀无疑了。”

“日后若是国丈找你哭诉,你就晾一晾他,免得他不长记性。”

“等朝局稳定了,朕就封他一个伯爵,赐些田地,安心的做个富家翁!”

“臣妾代家父谢陛下天恩!”

“凤儿,以后不是正式场合,不用行大礼,你累朕看着也累,到了后宫就是家里,不用如此繁琐。”

崇祯扶起周皇后,笑道:“时间不早了,咱们去休息吧,早日给朕生个龙子龙女!”

有道是: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z宵。

一夜欢愉,早起的崇祯精神满满。

带着方正化等人围着煤山跑了几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可不想目标未完成之前就挂了。

洗漱用膳,上早朝,有了昨日的杀伐,今日朝会上众大臣老实了很多,崇祯也只是提了一些意见,全部让转入内阁处理。

一连半个月都是如此,崇祯也没有进一步的动作,每天都是上朝、批一些内阁和司礼监意见相佐的折子,然后陪周皇后、田贵妃等人,日子倒也潇洒。

这也让朝中众大臣松了一口气。

这一日崇祯刚用完早膳准备去上早朝,方正化脸色极其严肃的就进来了。

“皇爷,派去忠州传旨的方家回来了。”

“快让他们进来!”

崇祯很是开心,他现在很想迫切知道秦良玉的反应,随即看着方正化严肃的表情,疑惑道:“你怎么这个表情?”

“皇爷,出大事了!”

精选一篇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穿越、打脸、历史、佚名穿越、打脸、历史、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送给各位书友,在网上的热度非常高,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佚名,无错版非常值得期待。小说作者是昆吾,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目前已写2850200字,小说最新章节第1362章 情报泄露,内奸浮现,小说状态连载中,喜欢连载中小说的书虫们快入啦~

书友评论

不行,还是忍不了这么自贬媚外的,意难平再扣一颗星。对主角这种想法做法,我还是持反对意见[撇嘴]

作者三观正,历史功底也很好,就是一天多更几章就更好了

完全不够看啊,作者大大是细狗,太短了。

章节推荐

第159章 秦王入京,交接开始

第160章 金山银山,秦王的梦想

第161章 太庙,秦王面圣

第162章 内奸浮现,建奴的减兵增灶之法

第163章 布局开始,武科入围赛

作品阅读


“东方不败?”

王承恩下意识的重复了一句,满脸的懵逼之色。

这如果是个人的话,叫这个名字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吗?

“皇爷,您说的东方不败是个人,还是地方,奴婢……”

崇祯摆了摆手,打断了王承恩的疑问:“皇宫中有一位叫方正化的太监,武功奇高,你去查查现在在哪里任职,带他来见朕!”

“奴婢遵旨!”

王承恩虽然有些疑惑,但皇帝的话就是圣旨,必须得不折不扣的执行。

又看了看了朝阳下的北京城,崇祯开始回去了。

刚回到乾清宫,就见周玉凤站在宫门前左右眺望着,脸色满是焦急与担忧。

看见崇祯回来,立刻就迎了上去:“陛下,早上天寒露重,您龙体欠安,怎么出去了!”

“无妨,早晨空气好,出去走了走,精神好多了,让皇后担忧了!”

崇祯拉着周皇后的手,看着周皇后,眼中满是柔意。

如记载中所言,其容貌美丽端庄,皮肤洁白如玉,国色朝酣,玉体从容而定。

他在崇祯传中看过记载,这位周皇后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先崇祯一步吊死。

死前说:“我服侍陛下十八年了,可陛下从来不肯听我一句劝,以致有今日,我能够以身殉国,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生前深明大义,勤于治家,国家危急之时,又以身相殉,悲壮凄美。

现在他来了,这种悲剧自然不会发生了。

“凤儿,陪朕用膳!”

或许是因为早上的事情,膳食都比较清淡,吃完饭与周皇后聊了几句后,王承恩就进来了,说方正化已经在东暖阁外候着了。

崇祯一听,立刻就站了起来,极力压抑着激动,朝着东暖阁走去。

“奴婢方正化参见陛下!”

崇祯一进东暖阁,一名太监立刻跪了下去。

“起来说话,抬起头来!”

崇祯打量着站起来的方正化,心中也是感叹,此刻的方正化身材高大,面容坚毅,双眼炯亮,裸露在外的手背上青筋突出,丝毫看不出来是一名太监。

方正化见崇祯紧紧的盯着自己,心中暗自打鼓。

过了好一会儿,崇祯淡淡道:“方正化,朕听闻你武艺高强,数十人都近不了身,是不是?”

崇祯的话虽平淡,但听在方正化耳中如同惊雷,吓得一下子就跪了下去:“奴婢该死,陛下恕罪!”

“起来说话!”

崇祯心中有些无奈:“朕想亲眼看看,若是传言属实,朕给你一些差事,你可敢一试?”

方正化可是一位传奇人物,现在在哪里任职他不清楚,但后来做到了司礼太监。

崇祯十五年,总管保定的军务,有保城的功劳,崇祯十七年二月出任地方长官,后城破,斩杀数十人后,被贼人砍死。

南渡以后,进入旌忠祠,对崇祯、大明可谓是忠心耿耿,死而后已。

被敌人包围了,还能斩杀数十人,足可见其武功高强,要知道那时候他已经五十多岁了,算算时间,现在也才不过三十来岁,正值巅峰状态。

据说后世小说中的东方不败的原型就是这位太监。

“奴婢遵旨!”

方正化松了口气,论武功,在这宫中他还真不怕谁。

半个时辰后,崇祯一行数百人就到了京卫大营,站岗的军士懒散、巡逻的军士脚步虚浮、操练的军士动作敷衍。

崇祯眼中闪过一丝愤怒,随即又隐藏了起来。

已经得到消息的京营总督英国公张维贤带着一大群匆匆赶过来的勋贵们立刻行礼。

“臣京营总督张维贤参见陛下,陛下圣安!”

“英国公免礼!”

崇祯很是平淡:“从五军营调一个百户所的军士来,朕有用,王承恩,你跟着一起去!”

“臣遵旨!”

英国公张维贤立刻回应,然后让儿子张之极去调人,王承恩也跟了上去。

崇祯站在演武场的高台上,看着远方,也不说话,张维贤等一众将领也不敢出声。

张维贤内心暗自嘀咕着,早上从内廷传出说陛下累了,要休息一日,怎么这会就跑到京营来了。

到底是心血来潮巡视一下,还是对自己不满想来敲打一下自己?

另一边去调人的张之极摸出一袋银子朝着王承恩递去:“王中官,陛下调人做什么?”

王承恩瞟了一眼钱袋子,也没有伸手,淡淡的道:“小公爷,咱们还是快些吧,陛下等急了可不好!”

“是、是!”

张之极点了点头,虽然有些恼恨王承恩的不识抬举,但这种场合他可不敢动怒。

只是盏茶的功夫,一队百十来人的军士就到了演武场。

崇祯朝着王承恩点了点头,王承恩就开始宣布演武规则,并且说了,只要胜利了就赏银百,谁‘斩杀’方正化,将晋升为百户。

台下百十来人一阵欢呼,而方正化则是异常淡定。

“方正化,去吧!”

场中人影翻飞,方正化游走在军士之间,每递出一刀,都有一人退出比斗。

场面让崇祯大呼过瘾,这也让他认识到了古代真的有功夫,后世的那些武打明星能在方正化手上撑过一招都算他牛逼。

你说什么是功夫?特么的原地跳出两米来高算不算?借力踩在十数柄长枪上算不算?

不到一刻钟的功夫,结果就出来了,崇祯眼中喜色一闪而过,随即脸色沉了下来。

英国公等一众京营的将领脸色难看之极。

只因为,百户所的一百一十二名军士中,有六十三人因为演武规则‘阵亡’了。

“英国公,京营还得练呀!”

“臣死罪,请陛下治罪!”

英国公立刻跪了下去,额头贴着地面。

崇祯扫了一眼,暗骂了一声老狐狸,淡淡道:“英国公言重了,朕还需要你护卫京都安全呢!”

说完就朝着台下走去,王承恩立刻高呼:“起驾、回宫!”

京营一众将领立刻跪了下来,高呼恭送陛下。

看着崇祯的圣驾走出大营后,一众将领一下子围住了英国公张维贤。

不待众人开口,张维贤立刻道:“都给老夫闭嘴,看看你们干的好事,一个百户所对付一个太监,竟然还有了六十多人被踢出战局,

京营的脸都让你们丢完了,晚上到老夫府上议事,现在都去操练起来!”

见张维贤怒了,众将立刻散去,张维贤看着皇宫的方向,眼神有些复杂。

另一边,东暖阁内,崇祯看着方正化:“方正化,你让朕很满意!”

“朕本想让你去做些其他事情,但朕身边可用之人极少,近一段时间你就随朕身边,护卫朕的安全,你可愿意!”

“愿为陛下死而后已!”

方正化立刻拜倒谢恩,随后迟疑了一下:“皇爷,奴婢闲暇的时候调z教过八个徒弟,身手虽然不及臣,

但面对京营的那些军士,以一当二十不是问题,皇爷若是需要,可以调过来!”

“朕需要的是绝对忠于朕的!”

“绝无问题,他们进宫开始都是奴婢精心调z教,灌输忠于陛下、忠于大明的思想,现在即便让他们去死都无二话!”

“方正化,大明聪明人有很多……。”

崇祯虽然高兴,但还是敲打了一下方正化,果然方正化吓的立刻又跪了下去。

虽然板着脸,但内心极为开心,方正化果真没有让他失望。

若是那些大臣们有一半的人有方正化这种觉悟,李自成、张献忠、建奴就是个笑话。

有方正化和他的八名徒弟在,至少不用担心夜里有人闯到到乾清宫将他干掉,也不用担心意外落水了。

“方正化,你可有门路秘密出宫?朕说的是,不被魏忠贤和东林党等一众势力发现。”

方正化思索了一下:“皇爷,一两位问题不大!”

“好!”

崇祯大喜:“方正化,你选两位徒弟,携带圣旨秘密出宫,星夜兼程前往四川忠州,调秦良玉和她的白杆兵进京,朕再赐一柄尚方宝剑,告诉秦良玉,皇权特许,胆敢阻拦者,先斩后奏!”

“奴婢领旨!”

“秦良玉进京之时,就是你执掌御马监之时!”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重吗?”

崇祯冷笑:“现在还只是个贡生就能煽动数百人聚集闹事,若是等以后为任一方,岂不是要聚众造反了?

现在就能利用特权发财,那以后为官了,岂不是大贪特贪?

与其等到以后祸害百姓,不如现在就以绝后患。”

一些还想出来求情的大臣们立刻打消了想法。

陛下连造反的话都说出来,他们再去求情,那估计要被陛下拉出去砍了。

“苏茂相、孟绍虞,你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没有结果,你们就可以回家养老了。”

“还有,彻查完后,礼部做一份地方州县推送秀才进国子监的方案,别什么人都往里面塞,再出现这种污烟脏气的事情,别怪朕砍了你!”

“臣领旨!”

两人齐齐躬身回应,一个月完期都是小意思,即便北京国子监就有贡生三千多人。

若是平时,他们可能会头疼,因为无法用刑,现在陛下开口了,那就好办多了。

将这些贡生集中起来,挑几个刺头各种刑罚都招呼上,其他人不用他们去逼供,贡生们就会争先恐后的坦白。

如果一切顺利,上午用刑的,下午就能完成工作,还能赶上晚上回家吃晚饭。

“你们不要怪朕无情,怪就怪这些吃饱了撑的闹事的贡生吧!”

现场所有人顿时我艹了一声,皇帝的这句话彻底的将这群闹事的贡生们卖了,今天之后这群人将会被全国的读书人们视为敌人。

崇祯再次扫了一眼国子监的众贡生和在场的百姓后,转身上了龙撵。

今日这种举动算是对天下读书人的一种试探,他是真想借着这个机会废了太祖定下的读书人的特权,可惜不是时候。

全国不论年龄有近60余万名秀才的群体已然绑架了大部分的百姓。

说白了就是掌控了大部分的舆论导向,在这文化水平不高的时代,秀才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的一句话往往能让百姓们相信。

其次,想废除太祖定下的东西,可不是一句事情,如果他执意要做,估计会被大臣们给喷死。

什么大逆不道、大不敬、不孝、昏君、暴君等等大帽子都会扣在他的头上。

若是曲阜孔家来引导一下,那乐子可就大了。

“等着,最迟一年,朕必做到!敢反对,那就直接屠了。”

“不仅是读书人特权,连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朕都要改革!”

崇祯在心里默念着。

回到皇极殿后,崇祯继续问道:“施凤来,你身为内阁辅臣,陕西民变和大灾之事该如何解决?”

施凤来当即出班,有了刚刚学子们闹事的缓冲,这会儿他也有了对策。

“陛下,臣以为,想要彻底解决陕西的问题可以采用抚剿并用的方针,抚以郭大人的提议为主,剿以成国公的提议为主,两路齐下。”

“施大人倒是会总结!”

面对别人的嘲讽,施凤来没有反驳,继续道:“从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固原等四军镇各抽调五千精锐合围主要民变区白水,四镇共计两万精锐,

要给这民变的队伍一种压力,要么投降,要么我直接干掉你,二选一,

如此压力之下,再结合陛下不追究的圣旨,以及开仓赈粮等措施,这些人只要不傻,那就一定会放下兵器接受投降。”

“施大人,请问哪来的粮食?成国公算的那笔账中的缺口,你如何解决?”


“咳……咳……你们误会了!”

看着周皇后的疑惑眼神与张嫣微变的脸色,崇祯连忙解释道:“朕是真的有事想找皇嫂聊聊!”

“方正化,接下来的时间,这座大殿内十丈之内,朕不希望有人在,

胆敢随意靠近的,格杀勿论!”

方正化点了点头,右手一挥,大殿内的众太监、宫女退出。

见大殿内无外人后,崇祯道:“皇嫂,你是如何看待朝中局势的?”

“陛下,后宫不得干政,这是太祖定下的,臣妾不敢妄言!”

张嫣猛然跪了下去,花容失色。

“凤儿,扶皇嫂起来!”

PS:皇帝叫皇后应该为梓潼,但咱们就不咬文嚼字了。

崇祯有些无奈:“皇嫂,朕是真心有想听听你的意见,你就当是咱们家关起门来私下聊聊,老百姓们都能聊聊,咱们为什么不能?”

见张嫣还是不说话,崇祯只得换了个话题。

“皇嫂,你是不是觉得朕软弱无能,昨晚没有抓住机会除掉魏忠贤等人?”

不待张嫣回话,崇祯继续道:“朕知道,魏忠贤联合客氏把持朝政,让朕的侄儿夭折,更是让您无法怀孕,

您恨不得生吃二人肉、喝二人血。”

“可你知道大明朝如今的局势吗,第一,朝中党争在不断升级,魏忠贤的阉党、以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的斗争已经愈演愈烈了,

其中还有山东人的齐党,湖广的楚党,南直隶的宣党、昆党,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倾轧,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其次,百姓赋税日益严重,国库空虚;

第三、军队吃空饷、战斗力低下,各地部队有军阀的趋势……”

崇祯每说一条,张嫣和周玉凤两人脸色就变了一分。

“二十几天前朕进宫的那天晚上,你让朕不要吃宫中的食物,朕在袖子中藏了王府的麦饼度过了一晚上,

在皇极殿继位的时候,若不是英国公等人亲自抬轿,朕可能都无法登基,你恨他们,朕更恨他们。”

“魏忠贤提督东厂,更是司礼监秉笔太监,而且锦衣卫也已经投靠了他,朝中六部九卿中有一半都投靠了他,

如此局势,朕别说杀了魏忠贤,可能连政令都出不了皇宫,逼急了很可能会谋反,

你也应该听说过皇兄召我入宫后,魏忠贤联合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密谋想要发动宫廷政变的事吧,

还有想效仿狸猫换太子、另立福王世子朱由崧继大统的传闻,

朕现在弄死魏忠贤也简单,但他的党羽看到老大死了,自己做了那么多恶事,会不会孤注一掷,

弄死我们或者弄死一大批的官员?这些我们都不能赌。”

两女脸色骤变,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可能发生。

周皇后忍不住道:“陛下,不是还有英国公吗?他掌控着京营,还拥护您,这……”

“凤儿,你太单纯了,英国公忠于的是皇权,谁当皇帝对他们来说不重要,

如果不是有皇兄的遗诏,他们完全可以拥立福王世子朱由崧,

他们手中有京营以及传承了八代的爵位,谁是新君,他们都是从龙之功,

从万历年开始你们就能发现了,他们根本就是中立者和利己者,不参与党争,

否则只要英国公出面,魏忠贤的阉党和东林党至于斗的这么激烈吗?”

看着脸上血色顿失的两女,崇祯安慰了几句,继续分析着。

“朕在位时间多一天,皇权就稳固一分,现在朕需要时间,即便以后彻底掌权了,但依旧不会杀魏忠贤。”

见张嫣想问说话,崇祯摆了摆手,继续道:“现在这对朕来说不算是坏事,魏忠贤掌管票拟披红之权,这也制衡了东林党的权力,

朕如果冒然杀了魏忠贤,那么势必会造成巨大的权利真空,东林党趁势而上,东林党那群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说到这里,崇祯眼中满是杀意。

前期的东林党还算是想真的为国家做点事情,但现在的东林党,说全部就有些过了。

但百分之九十的就是一群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文人。

口号喊的响亮却是一点实事都不做,争权夺利倒是很积极,

虽然没干什么大的恶事,但也没有提出任何可行性的救国治国纲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若是朝政被东林党把持,那对整个的社会风气是重大打击。

感受到崇祯的暴怒,周皇后走到崇祯身旁,握着崇祯的手,崇祯才渐渐的平静了下来。

历史记载,崇祯继位后用了三个多月,利用东林党的势力就将魏忠贤的阉党就整垮了,足可见皇权和东林党的势力之大。

但现在崇祯不想这么做,他想将涉及党争的人一起干掉。

“所以,朕必须要在确保皇权和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慢慢过渡权力核心,让魏忠贤发挥好“看门狗”和“打手”的作用,

民间有句话说的好,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

魏忠贤的阉党虽然干啥啥不行,但抄家灭族、捞钱却是一把好手,

让他和东林党之间狗咬狗,朕坐收渔翁之利,

而且朕昨晚拿掉了田尔耕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有这种震慑,锦衣卫中还是有部分人忠于皇权的。

虽然不能全部控制锦衣卫,但至少能保证皇宫安全,

朝局如此,朕也只得隐忍,所以,皇嫂,希望你能理解朕的苦心。”

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提白杆兵进京和锦衣卫新指挥使的事情,这种事情少一个人知道,成功率就大一分。

说到这里,崇祯不再说话了,给张嫣消化的时间,同时也在感叹朱由检的愚蠢。

朱由校在死前叮嘱他,一善视中宫,二忠贤宜委用,第一点崇祯做的很好,继位后立即册封张嫣为懿安皇后,居住慈庆宫。

第二点却没做到,他哥哥朱由校虽然痴迷木工,但不傻,扶持魏忠贤就是为了平衡党争。

可朱由检刚继位就迫不及待的除掉了魏忠贤,虽然可以振奋人心,但却是打破了平衡,

让东林党钻了空子,把持了朝政,以致误国。

说实话,将明朝灭亡归咎到魏忠贤身上也不对,虽然是干了很多坏事,

但至少他在的时候,国库充盈,从未欠过辽东军饷。

有军饷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后金等一些外敌才未能突破关宁防线。

而且他出身平民,知晓百姓疾苦,推动了矿业和手工业的税,降低了农业税。

周玉凤听的两眼放光,看着崇祯的眼神满是崇拜之色。

过了好一会儿,张嫣深深的吸了口气,下定了决心。

“陛下,臣妾知晓了,您不必考虑臣妾感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国运要紧!

只要能重振大明国威,臣妾个人恩怨算不得什么。”

听见张嫣的回应,崇祯松了口气。

朱由校病危时,张嫣力劝朱由校将皇位传给朱由检,

当时朱由校说后宫有两人怀孕,日后若是生男孩可以作为张嫣的儿子将皇位传给他。

但张嫣不同意,一直劝说朱由校将皇位传给朱由检。

而后魏忠贤等人派人向张嫣吹风,想阻止朱由检继位,张嫣明确拒绝了,

还说:从命与不从命都是死,那就不从,这样还能去见列祖列宗之灵。

在朱由检继位的当晚,张嫣提前派人告诉朱由检不能吃皇宫中的食物,

更是在继位后几天,朱由检吃的食物都是张嫣亲自所做。

再者,长嫂如母,周皇后就是张嫣亲自为他选的。

若不是张嫣,朱由检不一定能登基,或者说登基了不一定能活下来。

这后宫之中,真正对他好的也只有两人,一个是皇后周玉凤,一个就是这位皇嫂了。

所以,他不想张嫣因为阉党的事情耿耿于怀。

他今日来找张嫣谈心,就是要打开张嫣的心结。

“皇嫂,魏忠贤,朕暂时还不能杀,但客氏朕还是可以杀的,一来先收点利息,二来也算是震慑魏忠贤。”

“但您放心,等朝局稳定后,魏忠贤,朕必杀之!”

崇祯说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狠色。

至于说利用完了就干掉别人有些不厚道,但魏忠贤所犯罪过杀一百次都足够了,能让他多活一些日子已经算是格外开恩了。

“皇叔……呜呜……”


“陛下,臣有事启奏!”

一人从大臣队列中走了出来,崇祯扫了一眼,出声的是中极殿大学士施凤来。

“施爱卿请讲!”

“陛下,臣奉旨会同司礼监、工部、礼部、钦天监选择大行皇帝陵墓,目前确定为潭峪岭,陵墓规制取法庆陵,按规制需白银两百万两,请陛下示下!”

崇祯愣了一下,他穿越过来这两天一直在忙,都忘了天启帝的皇陵的事情了。

两百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他现在还搞不清楚,还不待他发话,户部尚书郭允厚就站了出来。

“陛下,国库库银不足两百万两,但马上就是九大边军发军饷的时间了,无力调拨。”

“郭大人,你这是对大行皇帝的藐视,臣请陛下治郭允厚藐视之罪!”

左都御史曹思诚站出来就是一顶大帽子扣了上去。

“曹大人,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暗示前线的将士们不行,这话传出去,不怕引起将士们的不满吗?”

……

“陛下,可否先从内帑拨款100万两先行动起来,然后再图其他?”

众人争论到最后,施凤来竟然打起了内帑的主意。

崇祯内心怒了,沉声问道:“施爱卿,现在京都大米多少银钱一石!”

被问到的施凤来懵了,现在上奏的是大行皇帝陵墓的事情,怎么扯到大米多少钱一石了?

他一个内阁辅臣哪里知道大米多少钱一石。

但皇帝问了,他又不能不回答:“好像是一两银子……臣……不知!”

“曹爱卿,你说!”

左都御史曹思诚懵了:“陛下,好像是一两一钱。”

“好像?哼!”

崇祯冷哼了一声,又道:“房爱卿,你说!”

吏部尚书房壮丽:“臣记得年初是八钱银子,现在臣真不知道。”

崇祯一连问了十数人,除了户部尚书没问,从吏部到督查院,再到通政司的老大被被问了个遍,更是重点关注了东林党的人。

问到最后,崇祯连爱卿也不用了,直呼其名。

“郭允厚,你来说!”

户部尚书郭允厚立刻道:“陛下,截止昨日,京都每石大米约为八百五到九百三十枚铜钱。”

“魏忠贤,你说!”

被皇帝点到名,魏忠贤出列:“陛下,糙米在780-850文铜钱每石,精米在900-950文铜钱之间浮动。”

崇祯心中快速的盘算着,明代一石约为120斤,一斤约为后世的一点二斤左右,换算下来就是后世的145斤左右。

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大概能买155斤大米,后世一斤大米按2.5元算,一两银子购买力就是388块。

修个陵墓要200万两白银,也就是后世的七亿七千万,这得多大的工程?

后世的人工材料可比现在的贵太多了。

想想就知道,这中间肯定有很多贪了,但这种计算方式他没法和大臣们说。

PS:《明实录》记载,天启六年,也就是1626年,大米约为0.8两银子一石,考虑到又被党争折腾了一年,咱们就提高一些,网上说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660-800元,甚至更高,那是在其他年间,例如洪武初年0.25两银子一石,也就是一两银子买4石,约为600斤,那就相当于现在的1200块。

“方正化,派人去街上问问,速去速回,朕在这里等着。”

方正化应声后从后面出了皇极殿。

崇祯从龙椅站了起来,站在九层的平台上,冷冷的盯着下面的众大臣,足足过了一刻钟,崇祯才出声。

“你们是不是以为朕在大题小做?”

“臣等不敢!”

看着黑压压跪下去的一大片大臣,崇祯直接暴走了。

“你以为你们这么说,朕就不知道你们在心中暗骂朕?”

“你们天天喊着要为大明社稷死而后已,可你们自己看看,连日常吃的粮食多少钱一斤都不知道,

是不是觉得你们是朝廷的部院重臣,这些民间百姓应该关心的东西跟你们无关?

百姓最关注的是什么,一日三餐能不能吃饱,这就是粮食。”

“吏部,朕且问你,各地知县若是不知道本县的粮食价格,又怎么专心为百姓考虑?”

“工部,你们都不知道粮食价格,怎么招人干活?

是不是觉得国家的工程,反正是各地签派的,给多少都可以?你们考虑过一个百姓的付出与收获了吗?”

“礼部,你们管着天下读书人,这群人天天喊着圣人,不知农时、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不知百姓疾苦,谈何为百姓谋福利?”

“户部,你们掌管天下钱粮、经济命脉,若是连粮食价格都搞不清楚,如何去调运?

若是某地发生天灾,你们如何能快速的安排赈灾方案?拍脑袋决定吗?”

“还有刑部和兵部,你们是不是觉得和你们没关系?”

“现在边军的饷银是每年18两银子,现在的18两银子能和十年前的18两银子相比较吗?将士家里吃不饱,如何会全身心的保家卫国?”

……

“北宋范文正公都说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你看看你们,连粮食价格都不知道,你们忧哪门子的民?”

“想想我太祖为什么要造反?还是不是因为要有口饭吃,要活下去!”

“你们非要等到有一天,外有后金带兵进入关内肆意掠夺,无数同胞被杀,内有百姓起义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吗?”

“非要等到有一天,北京城破,你们都被敌人杀死,你们做个亡国之臣,朕做个亡国之君吗?

若是有那么一天,朕拼个鱼死网破,也要在死之前将你们九族诛杀个干净!”

崇祯逮着众大臣一顿怒骂,虽然他说的这些有些理想化和牵强,但不妨碍自己喷他们。

两年后李小哥为什么暴走,短时间召集了百万兵,还不是因为百姓吃不饱肚子。

如果能吃的饱,谁愿意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去起义?

谁是皇帝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能吃饱、能穿暖,爱谁谁。

他为什么来了,没有安排人去将李自成、张献忠这两个在几年后席卷了大明西北方的起义者?

解决不了饥荒问题,杀了这两个,还有无数个人站起来。

“陛下,共计调查了12家米坊,所得价格均和户部尚书郭大人、东厂提督魏大人所说价格一致,这里是米坊老板画押的保证书!”

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方正化派出去的人回来了。

崇祯看着呈上来的清单,暗自点头,果然没有看错人。

清单上标注了京都四个方向的,每个方向三家,店铺位置在哪里,老板姓什么,糙米和精米的价格,最下面还有米坊老板摁的手印。

“你们有没有什么要说的?朕给你们个反驳的机会!”


张嫣放声痛哭!

这位母仪天下七年、个性严正的天启帝的皇后终于再也忍不住了。

她天启元年连过八关入宫,四月被册立为皇后,虽贵为一国之母,但这七年来,所受的委屈远比外人看起来风光要多的多。

先是父亲被客氏和魏忠贤冤枉,差点枉死,随后怀孕后遭到客氏和魏忠贤的毒手,生下死胎,无法再生育;

丈夫虽敬重她,但却少了一丝温暖,明知自己被害也没有去追查凶手,最后也死的不明不白。

“早年丧子,中年丧夫”,人生的悲剧莫过如此了。

看着痛苦的张嫣,崇祯暗自叹息一声,这位皇嫂的命运多折他是最能体会的。

这一刻,压在心中的仇恨与苦闷终于在这一刻释放,那一句皇叔就是最好的证明。

按礼仪,他现在是皇帝,张嫣即便是他的皇嫂,也不能用寻常百姓人家的称呼。

可张嫣喊了,这就说明张嫣这一刻将自己和崇祯看成了一个普通百姓家的关系。

周皇后拉着张嫣的手,泪眼婆娑的安慰着:“皇嫂,你别哭了,现在陛下励精图治,有尧舜之姿,一定能再振大明国威的,客氏和魏忠贤一定会被处死的。”

哭了好一会儿,张嫣才慢慢平静了下来,眼睛红肿的朝着崇祯跪倒拜谢。

崇祯连忙阻止:“皇嫂,都是一家人不用这么客气,以后不是重大场合不需要如此礼节,你们累,朕看着也累。”

“凤儿,你在这里陪陪皇嫂,朕还有要事处理!”

崇祯站了起来,朝着周皇后说了一句,走到门口后又转头低声道:“今日之事,你们千万别传出去,免得打草惊蛇!”

两人点了点头,崇祯相信即便他不说这句话,两人也不会乱传的。

崇祯的銮驾刚出慈庆宫,拐角处一名太监便一路朝着司礼监跑去。

“参见九千岁!”

来人行礼后,立刻道:“九千岁,陛下在慈庆宫内待了近半个时辰,陛下一进慈庆宫便将所有随侍的太监、宫女都被赶了出去,

外面有方正化守着,我们无法得知陛下在里面做了什么,但陛下出来后脸上满是笑容,精神振奋了许多!”

“下去吧,继续盯着,陛下有任何的举动都要速速来报!”

房间内,魏忠贤、王体乾两人对视了一眼,眼中满是古怪之色。

过了好一会儿,王体乾低声道:“尚公,陛下会不会对懿安皇后……”

说到这里就没有说下去了,魏忠贤也明白王体乾的意思。

思索了一会儿后,魏忠贤道:“体乾,你去宫外选几名绝色女子送给陛下!”

怕王体乾不明白,又补充道:“穆宗、光宗……”

“尚公高明!”

王体乾拍掌称赞。

穆宗朱载坖,长期服用春z药,夜夜笙歌,最后精尽人亡;

光宗朱常洛,纵情声色,服用了太监进贡的大补药“红丸”后驾崩,时年38岁;

如果皇帝刚刚在懿安皇后那里做了某些事情,那就说明皇帝好色,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弱点来达成某种目的。

如果皇帝沉迷女色,耗费精神,那他们就可以慢慢将皇帝变成傀儡。

如果皇帝不好色,那送几名绝色美女,也会让皇帝龙心大悦,不管怎样都不亏。

回到东暖阁的崇祯自然不知道魏忠贤在算计他,从金匮中取出昨晚做到一半的大明可持续发展计划,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后,眼中满是无奈。

这份计划实施的前提是大臣们配合,朝廷上下同心,以目前的形势看这绝对不可能。

所以,他必须要掌控兵权,听话则罢了,不听话那就砍了。

但掌控兵权的前提就是得有钱,京营是指望不上了,九大边军和地方军的调动那都得大把的钱撒出去,自己组建新军也得花钱。

所有的问题汇总出来,就是钱和粮,而且还得是大把的钱。

作为后来人,他自然知道大明的钱去哪里了,贪官、商人手中有大把的钱,大明的灭亡,大明的官员和商人百分之九十都是有责任的。

十七年后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压榨出了七千万两白银,多尔衮又弄出三千万两,现在可能还没那么多,但搞出个三四千万两应该还是可以的。

八大晋商可能也能抄出几千万两白银,江南那个地方也能搞出几千万两,还有曲阜孔家也能抄出一两千万两。

还有宗室皇族,福王等几个亲王抄家了,估计也能搞出几千万两。

但将这群人抄家灭族就得手上有兵权,没有兵权,这群人联合起来,估计大明得提前灭亡好几年,自己可能都得死。

掌兵权就得有钱,抄家改革又得有兵权,兵权就得有钱……

至于说让魏忠贤去搞八大晋商,这个念头一闪而过,这其中的问题绝对不是一句话能解决的。

“妈的,真是个无解的问题。”

他甚至想去开采银矿,作为后世人自然知晓华夏的八大银矿的位置,例如河南的桐柏银矿、河北丰宁银矿、廉江银矿等等。

任何一个银矿开采出来,都能满z足整个大明数十年的国库所需。

但想想还是放弃了,一是开采难度太大了,时间上来不及,

二是没有可靠的人,让现在这群人去搞,估计会上报没找到,然后私下开采,

三是单纯的增加银子,容易造成通货膨胀,还是得让市场动起来,钱流通了就好办了。

作为后世之人,玻璃、镜子、香皂、香水、酒、石灰、水泥、细盐等等,他都会做,但这玩意他上午搞出来,下午配方就泄露了,只能为他人做嫁衣。

崇祯揉了揉发胀的眼角:“罢了,饭一口口吃,路一步步走,先拿几个人开刀搞点钱把腾骧四卫弄起来,后面就容易多了。”

“王承恩回来了吗?”

崇祯话音刚落,王承恩就走了进来:“皇爷,奴婢回来了!”

随后双手递过一份折子:“皇爷,这是昨晚抄了陈德润家所获得家产清单,白银共计12万两,良田500亩,各种店铺庄园五处,各种珍稀古玩字画若干,总得估算下来,至少值二十五万两白银。”

崇祯扫了一眼清单,脸色却是没有什么变化,崇祯年间的大太监、朝臣就没有几个不贪了。

“尽快将所有东西变卖,换成白银!”

边军士兵的军饷是一年18两,二十万两也只够一万将士一年的饷银。

白杆兵具体有多少人,目前尚未得知,而且腾骧四卫组建起来满编是22400人,单单是这些人,一年就得五十万两白银。

不够,远远的不够。

放下清单,崇祯又道:“李若涟来了没有!”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