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大明:我屡屡献计朱重八很是头疼畅销巨作

第3章 陈牧之策,史无前例!

发表时间: 2024-03-24

李善长点头说道:“启禀陛下。

微臣也是这个意思。

我天朝之国,当播恩泽于西 海,留美名于天下。”

“财帛乃是身外之物,不足道也。

但若是留下了恶名,却会遗臭万年,难以挽 回。

陈牧之计,臣窃为皇上不取。”

啪!李善长的话音刚落,朱元璋拍案而起,脸上的笑意突然消失,大脸蛋子突然沉 了下来,皆是怒气!“陛下,臣等皆是为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李善长硬着头皮勉强分辨,但朱元璋的帝王气场太过浓厚,令他言辞不继,呼 吸也为之一窒。。

“住嘴吧你!”朱元璋站在高阶之上,戟指着李善长和胡惟庸,破口大骂!“我还不知道你们的心思?你们不过是害怕陈牧抢了你们的功劳,夺了你们的官位而己!什么狗屁圣人之道!天朝上国!”朱元璋越说越是恼怒,脑海之中,多年来倭寇侵扰和屠灭沿海百姓的耻辱和血 腥纷涌而来!“天朝上国,要威严西海,惠及天下?你们瞅瞅现在的大明,有受到足够的尊重 吗 ? 他娘的来着!那群倭孙子都骑着脖子拉屎,扳着鼻子撒尿了,老子还惯着他们?”朱元璋用拳头咚咚捶着桌案,怒声说着,嘴角飞沫,气势如虹。

“咱不管什么狗屁‘天策上将’,咱不稀罕那个,咱就要实惠的,海外多拿来一 点,咱自己的老百姓就能少摊派一点,就能过上好日子!”李善长和胡惟庸低头站在阶下,如芒在背,冷汗首流。

他们瞬间明白了圣上朱元璋的意思。

陛下一心开海,己经看中了倭国的银矿!“唉……按照陈牧所言,这海外殖民,几乎是一本万利,乃至无本万利的买卖!不用花费任何白银,就能将倭国的银矿,源源不断的运入我华夏……这个……若真的属实,莫说皇帝陛下无法抗拒,便是我们……而且,据陈牧所言,似乎天下分五大洲,还有许多肥硕的所在,等着我们去开 垦和殖民?”李善长低头不语,等朱元璋发完了怒气之后,方才躬身说道:“臣等愚钝,未 能领会圣上的意思。

陛下圣明烛照,但有决策,臣等坚决拥护,坚决执行!”胡惟庸也急忙跪伏在地:“吾皇万岁,臣等效死忠于陛下!肝脑涂地,在所不 惜 ! ”朱元璋面色稍微和缓了些,点头说道:“若真是这样,咱也感谢你们对咱工作的 支持。

天下不是老子一人的天下,也是你们的天下!”李善长和胡惟庸再次唯唯领命,口口称是,不敢有丝毫的辩驳。

“传旨下去!”朱元璋行事果决,得策辄行!“从下个月一日始,开海!所有渔民、商人、皆可出海!海外的领地,谁夺了便是谁的,只需要缴纳给大明三成的赋税,其余所有殖民 地的收成、领地、皆为殖民者所有!”朱元璋背对着二人,负手看着御案背后墙上的洪涛大浪图,忽然转身,霸气侧 漏的补充说道:“若有需要,我大明也可借兵,剿灭西海胆敢抵挡我大明殖民者的势力!”天下茫茫,西海苍苍,犯我大明,虽远必诛!“臣……遵旨!”胡惟庸和李善长无奈,只好接旨。

“哎!”李善长与胡惟庸拜辞朱元璋,离开了皇宫。

“陈牧的计谋,让大明彻底的失去了大国之风啊!”胡惟庸摇头,无奈的说道:“这有何办法?咱们这位主上,是从饿肚子走过来 的,最是务实。

他跟天策将军李世民出自豪门氏族子然不同。”

“咱们主上所奉行的,就是‘拿来主义’,简首和陈牧两人不谋而合……自下月一日开始,解除海禁!开海!天下商人,渔民、凡要出海者,任其自便!”圣旨一下,举国震惊!自宋元以来,海禁己经持续数百年!为何海禁?朝贡贸易令华夏帝国苦不堪言。

五湖西海的诸多国家,大凡自海外来到东方大国的,所朝贡的礼物都要加倍的 “回贡”,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回贡”甚至超过了贡品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这令中原王朝苦不堪言,但又有苦说不出,因此只好施行海禁,御朝贡于国门 之外。

而海禁的第二个原因,则是由于倭寇的横行!若开海,则内外勾连,倭寇更容易侵犯沿海,难以绝迹。

而如今?“当今天子,竟然要开海了!”天下震惊!尤其是那些海商!这些海商,原本便是亦商亦盗!之前由于海禁的缘故,“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既然“开海”,那还不放飞自我 了!太子府里。

“先生,昨夜我父皇夜招李善长和胡惟庸商议你所提出的开海殖民的事宜,没想 到今日一早,便下了旨意,下月一日,正式开海!”从早朝退回来的朱标,回到太子府邸,见到悠然自得的陈牧,兴奋的说道。

不光是兴奋,而且激动,他也没想到父皇对陈牧所提的意见,竟然如此的重 视,而且不过一天的功夫,就真正成行了!陈牧以翰林院大学士的身份地位,原本也有位列朝班的资格,但他却更喜欢太 子府的职务,所以往往隐迹在太子府,不与朝堂众臣为伍。

“圣上英武天下,行事果决。

此事倒也并不稀奇。”

陈牧淡淡的说道,似乎这些皆是他意料当中的事情。

“只是……”朱标微微皱了皱眉头,低声问道:“先生所提的海外殖民,真的可以改善我华夏 百姓的生活水平,提升我大明帝国的实力吗?”他从小学习古籍经典,还从来没有听过说过“殖民”一词,因此对于陈牧在朝堂 上叙说的“出海殖民”,心有顾虑。

陈牧哈哈大笑,长身而起:“既然下个月便开海了,太子殿下何不等到下个月, 再看端倪?我不论如何说,你总有顾虑,只有到时候自见分晓,你才会相信我所言 非虚!”朱标看陈牧神情泰然自若, 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不由得心中也多了几分自 信,低声说道:“我父皇除了先生所说之事,还多了一条……”陈牧截口说道:“太子殿下勿言,我试猜之!”稍微顿了一顿,用手指轻轻叩击着桌面,缓缓说道:“圣上是否放出话来,若有 必要,大明可借兵给商人渔户,征服西夷,再殖民之?”朱标面现诧异之色,怔了好一会,才长吐出一口气,叹息说道:“我父皇的心 思,皆在你的预料之中!”随即又紧皱双眉,摇头道:“话虽如此,未免太过了!我大明初定天下,北边元 庭尚且没有根除余孽,又怎么有能力出海作战?若真的商人渔人求助到我大明帝国的头上,若不出兵,是失信于人。

若出兵, 我大明的海军,羸弱不能战,岂不是丢人现眼?”陈牧站起身,轻轻拍了拍朱标的肩头,微笑说道:“你身为太子,思虑周全,这 是好事。

但也不必杞人忧天。

我料不久的大明,必然会有一支驰骋天下,纵横西海 的舰船编队!”依靠前世的记忆,陈牧忽然想起来,那个后来化名“郑和”的马三宝,也许此时 己经是少年了吧!“真的?我大明真有那一天?”朱标瞪大了眼睛,大明的水师,连陈友谅都斗不过,怎么能纵横西海,无敌于 天下?但既然陈牧先生这么说,想必会有几分道理!“太子殿下,如今圣上既然下了开海的圣旨,想必下个月之后,必然有许多商人势力和渔人,争相出海,寻求殖民地。”

“此事还要谨慎行之,若约束不严,不但造成混乱,而且一旦为倭人所用,是引 火烧身,遗患无穷也!”陈牧将话锋一转,又提到了关于开海这件事上。

“以先生之见,又当如何,才算是妥帖呢?这件事父皇也令我跟随办理,正要请教先生。”

朱标只觉跟陈牧对话,格外的轻松自如,因为自己的所想,总是会被陈牧先人 一步的说破。

“这事不难!只需要在衙门设立机构,凡是出海者,必须登记在册,领取殖民凭证!只有领取这个凭证的人,才能凭证出海,凭证归来!也只有持有殖民凭证的人,才能开海为己用,博取殖民地!”朱标不住的点头:“先生说的极是,只有如此,才能防止倭人趁着开海之际,渗 入内地,为患百姓!”圣命开海!给了诸多商人和渔人们名正言顺的身份!他们开始试探着前往官府,领取殖民凭证!一场史无前例的出海殖民的篇章,即将上演!大明朝廷的海外殖民新政一出,天下的黎民百姓,无不欢呼雀跃。

这种欢腾的气氛,甚至传染到了大明的每一个阶级!不管是世家大族,还是最底层的庶民,亦或是坊市间游手好闲的粗野之辈。

好似都在同一瞬间,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种活法!对世家大族来说,大明天下的田地,总还是一个定数的。

无论他们再怎么巧取豪夺,自家的田产也多不到哪里去。

而且这不要脸面的兼并土地,还会引得皇帝的忌惮。

故,这海外殖民的巨大市场一打开,所有门阀家族的掌舵之人,尽皆眼前一 亮!有了海外那数之不尽的土地、人口,他们还有必要在大明的这一亩三分地死磕吗?更关键的是,这些门阀大族们,这么多年的积累,早就有了充裕的金钱。

以金钱雇佣游侠, 一齐海外开荒殖民,总能找到几个孱弱民族攻伐吧。

对于底层庶民来说,那些世家大族如果将目光投向海外,于他们身上的剥削, 到底是会少上很多的。

再者,海外殖民会早就不知多少的工作岗位。

对于那些自家田地不够的耕户来说,可以轻松在海外殖民运输链上,找到一份 足以养活全家的活计。

至于坊市间,那些以蛮力强取豪夺的游侠墨客,似也看到了一条以小博大的新 道路!海外殖民,最重要的自然就是武力。

而他们这些游走于黑白之间的人,最不缺的也就是一把子蛮力,还有身体里的 一股狠劲!若在大明的土地上,他们只要稍微过火一些,就会被朝廷衙门盯上。

可海外异族就不同了!就算他们为匪为凶,就算他们在暴虐杀伐,于大明来说,都算得上是英勇无畏 的开外开阔者。

于皇家来说,打开海外殖民的道路。

既促进了大明国内的经济循环,又能不费一兵一族,就能拥有海外广袤的土 地。

更关键的是,还能一次性的将国内的所有矛盾,通通给消弭于无形了。

陈牧这条大计,于朱元璋来说,足可吞天食地!让天下之土,尽归大明!众多百姓都因朝廷开海大政欢欣鼓舞的同时,俱都将内心所有的恶气,都投向 了儒家!儒生屡次与朝廷作对,若是在先前,百姓们也说不出一个哪边有错。

可如今不同了!儒家魁首衍圣公孔希学竟然投降元庭,这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儒家完全就是 扎根在大明土地上的恶瘤!这种情绪,于如今朝廷大政的刺激下。

顿时,就造成了一股极度惊人的场面。

百姓们心中的意气,像是一瞬间全都被激发了一般。

尽皆带着汹涌的怒火,开始冲击儒家!山东、河南、河北等地,都爆发了针对孔家的暴动!众多愤怒的百姓,拿着棍棒,冲进了孔家的大院里,开始抢夺孔家千年积累的 金银。

这一幕,只让孔家留守在大明的那些族人,惶恐得神不守舍。

他们怎么没想到,这些平日里,对他们崇敬有佳的黎民百姓,竟然会像土匪一 样冲进他们的宅院。

面对那汹涌的人潮,孔家之人阻止不了。

若是仅仅围着孔家宅院的大门,怒骂几声的话,他们还可以勉力当做无事发 生。

可现在他们冲进来了啊!那些像绵羊一样,任他们剥削的黎民,竟然还要来抢夺他们金银良田。

孔家之人在慌乱之后,试过阻止反抗。

结果……自然是差点被人打成死狗……这汹涌的场面,最后哪怕有官府出面阻拦,也被百姓们冲击的七零八落。

毕竟,这些百姓的数量,比官府的人还要多上几十上百倍!再加上他们个个眸中生火,根本就不是几个衙役能够阻止得了的。

当然,这些衙役们,也没那么想去阻止。

他们早就品味出上面的意思了。

一个中年衙役,带着麾下的队伍,在街道一旁看着曾经的孔家大院,默默有些 出神。

曾经的孔家大院,那是何等的高不可攀?那门楣,绝对是整个城里最宽大的。

可如今,那宽大的门楣,似乎是更方便暴怒的百姓们掠夺财物。

一个稍微有些年轻的衙役,在中年衙役身边询问道:“头,这事闹这么大,咱们就不去做做样子吗?这……这可是孔家啊……要是孔家在事后问责起来……咱们可脱不开干系啊……”这个年轻的衙役,面上似有些担忧之色。

如今大明的治安,也是按照区域划分的。

而孔家大院周围的治安情况,正是分在了他们这队人的肩膀上。

平日里,这些衙役们见到孔家的子弟,各个都是点头哈腰的。

现在眼见平日高不可攀的孔家大院被冲击,这个年轻衙役生怕孔家之人在事后问责他们。

他身上的这席衙役服饰,可是散尽家财才换来的。

要是丢了……全家老小都得跟他一起饿肚子。

那个中年衙役,眉头一挑,瞥了一眼刚到自己队伍的里小子。

这一刻,他只觉得这小子不适合干这行。

但一想到,对方给自己的孝敬,中年衙役终究还是指点的说道:“嘿,孔家?!今天过后,也没什么孔家了!”.

小说《大明:我屡屡献计朱重八很是头疼》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