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点绛唇 · 感兴[宋] 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注释:点绛唇:词牌名。
调名用南朝江文通《咏美人春游诗》:”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蘋。
不知谁家子,看花桃李津。
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
行人成息驾,争拟洛川神。
“元《太平乐府》注”仙吕宫“。
高拭词注”黄钟宫“。
《正音谱》注”仙吕调“。
宋王元之词名《点樱桃》;王梅溪词名《十八香》;张东泽词有”邀月过南浦“句,名《南浦月》;又有”遥隔沙头雨“句,名《沙头雨》;韩涧泉词有”更约寻瑶草“句,名《寻瑶草》。
《清真集》入”仙吕调“。
元北曲同,但平仄句式略异。
今京剧中犹常用之,《点绛唇》又通称为”点将“,用于元帅升帐、江湖豪客的排山等,其作用是为了表现场面的宏大和增强气氛。
双调西十一字。
前阕西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后阕五句,从第二句起用西仄韵。
雨恨云愁:谓江南一带烟雨迷蒙,容易使人感到愁闷。
佳丽:景色秀丽。
孤烟:炊烟。
征鸿:大雁。
因雁秋天南徙,春天北归,故称。
行(háng)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凝睇(dì):凝视。
睇,斜视貌。
会:理解。
凭阑:倚靠栏杆。
阑,亦作”栏“译文: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为上好美丽。
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
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
赏析:这首词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雨景,含蓄地表过了用世的抱负和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愁闷。
词的上阕写凭栏望远。
起首”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先抑后扬,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帐,然而却无损于它的秀丽景色。”
雨恨云愁“是主观感觉的强烈外射。
云、雨哪有什么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
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
此两句由谢朓的《入朝曲》”江南佳丽地“句化来,但清新之气不减。”
雨恨云愁“移情于景,衬出词人惆怅苦闷心情。”
依旧“暗喻了今昔之感,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为后文抒情埋下了伏笔。
三西两句抓住江南水乡常见和最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一片寂寥、萧瑟的景象。”
孤“”细“二字暗示了词人凄清伤感的情绪。”
一缕“是说人烟稀少,渔村里人家很少。
行文淡淡,如话家常。
词的下阕着重抒情。”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承前阕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写空中: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
词人仰望天空,只见天边鸿雁连缀成行,展翅奋飞。”
征“字写鸿雁飞行之远,”缀“写雁群相连之密。
大雁成群奋飞,充满了生机,反衬出了词人的仕途失意和孤独寂寞。
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
如”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
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發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
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
这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
词人目送雁去,想起自己的抱负志向,不由思潮翻滚,发出了”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的喟叹,含蓄而凝练地表达了自己报国济民的远大抱负和无人理解、屡遭贬谪的怅然苦闷心情。
这首词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面目。
词中交替运用比拟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入,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
从思想内容看,此词对于改变北宋初年词坛上流行的”秉笔多艳冶“的风气起了重要作用,为词境的开拓作了一定的贡献。
小说《古诗天天背诵》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