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全章阅读走马观花集

第4章 想要一只珍藏的“珍物”,唤起回忆的媒介

发表时间: 2024-03-30

2017年8月16日晚,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西五百个青年男女来这里听一场关于“珍物”的座谈。

台上有音乐人李宗盛、作家金宇澄、《生活月刊》前创意总监令狐磊、前视觉总监马岭。

聚首的由头是一本叫《珍物》的新书,脱胎自《生活月刊》2014年3月专号。

由100位当代中国文艺界人士,讲述人生里最刻骨铭心的物什,再由译文出版社的两位编辑编成书。

《珍物》里的100篇文章,一半以上来自采访的整理,剩下的由受访者自己书写。

像李宗盛和金宇澄这种对文字有要求的人,拒绝采访,是亲自撰写的。

“珍物”,珍贵的珍,物品的物,就是旧物。

很少有人的“珍物”是昂贵的,大部分都是日常旧物。

留在身边,不是想占为己有的物质癖,而是借物看见自己的心性。

遥想2017年,己经是7年前,七年前的那场座谈,到场的数百位男女,大部分是奔着李宗盛这个名人而去。

常在各个场合见到的李宗盛,他的生命历程和处世方式能展示的,己经展示得七七八八了。

从音乐创作人到手工小提琴制作者,李宗盛的人生丰富多元。

李宗盛的“珍物”是一支笔,陪伴他22年以上,购于敦南诚品的德国牌子的一只笔。

李宗盛坦言自己的“珍物”还有许多。

比如:李宗盛“女儿的乳牙、口水巾。

再比如,李宗盛热恋时情人传真来的思念信,生日时送的一双胶鞋。

小时候家里用的汤碗,老娘亲手给缝制的内裤。

李宗盛念旧,习惯把当下有感触的物什收起来封存好,等着物在前面,等人到来。

李宗盛说:“物本来是寻常之物,但很多东西都需要时间。”

这些东西反映个人的心性,李宗盛是在乎生命中发生这些事的人,以及自己“卷入”这件事情。

因为李宗盛觉得这件事有普世意义,任何一个凡夫俗子的生命里都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这样一件东西。

就是每个人自己的“珍物”。

一个普通人,可以从另一个人珍视的东西里了解他的人生。

好比李宗盛搬回台北和母亲同住,每天傍晚五点半他从工作室骑摩托车回家和娘一起吃饭,饭后拉着娘的手看电视打盹,七点半为娘捏脚,送她回房间睡觉。

回到自己房间的李宗盛,心静下来,好像有另一个自己看着这个孝顺儿阿宗,惊讶“原来我是这样的一个人。”

年纪愈大,李宗盛愈紧迫地感知到时间。

李宗盛老娘八十多岁的时候,有一天李宗盛回家来晚,李宗盛的老娘哆哆嗦嗦从房间出来递给李宗盛一把栗子。

这些栗子没法吃,李宗盛却把它们装在信封里,写上:‘值得珍惜的东西’感激生活的所有际遇,接受所有结果”这是李宗盛近年常挂在嘴边的“养人鸡汤”。

干了这碗鸡汤,李宗盛才能面对人生的不确定和死亡的确凿。

李宗盛对自己五十岁后的生命非常珍惜,他在活动现场念了一句新写的歌词。

小说《走马观花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