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这种东西不能随便卖,怀璧其罪, 要是卖多了说不定会有杀身之祸。
去长安买了一袋黍米,扛回家。
李大熊瞧着自己瘦弱的儿子扛着一袋黍米, “你哪里来的粮食。
弘文馆给的月钱,我攒下来买了一些粮食。
”李正随意找了一个借口。
“家里饿不着,有这钱留着给你娶媳妇多好。
”李大熊有些痛心疾首,但是自己儿子有这份心还是感觉心窝子热热的,孩子懂事了,知道存钱买粮食了。
李正不想和他说自己卖了琉璃挣钱, 苦日子过习惯了,怕吓坏他。
长安李淳风闲着没事再次来到弘文馆, 拿起自己之前布置的题目想着今日估计又是一无所获, 打开自己挂的竹简看着,这一看让李淳风站在原地许久挪不动脚步。
看着上面歪七扭八的字迹,答案己经写在上面了 !竟然有人解开了这道九章数术中的题, 九章数术传承己久,每一次都在完善, 数代集数术大成者一代接着一代的整合编撰才有了如今的九章数术。
九章数术中的每一道题都是历代数术大家的心血,破解九章数术也是成为数术大家的门槛。
李淳风走遍中原除了袁天罡自认没有敌手。
可如今看来。。。。。。
李淳风的眼里充满了火热, 叫来弘文馆的主事问道,“何人在此卷上作答!”
“这个。。。。。”
主事被李淳风激动得神情半天说不出话。
“把人找出来!
贫道这就去面见陛下。
”李淳风说完抬起脚步离开。
长安皇宫武德殿李淳风带着从弘文馆来的一 卷竹简找到了当今皇帝李世民,“陛下!”
李世民见李淳风来了, 看他有些慌乱的表情也不自觉紧张起来, “李道长是出什么事情了吗?”
钦天监一首由李淳风和袁天罡掌管。
先是行了一礼李淳风开口说道:“陛下!
九章数术的题被人算出来了!
你说什么?”
李世民很讶异, 李淳风的数术也是拔尖,整个大唐可以像李淳风这样可以解开九章数术的人,除了袁天罡还真没见过别人。
李淳风说起了事情来由, “臣本想着在弘文馆挂上这道题,只是想着碰碰运气, 没想到真被人解开了,而且此人还留下了一个算法。”
让一旁的太监把东西递给自己, 李世民拿着这卷竹简,题目下写了一些自己看不懂的文字,“这是。。。
...”李淳风开口解释道: “这种文字臣也在古籍中有所涉猎,当年大食就有这种文字传入中原, 此人写的与关外文字有些相似。
你的意思是关外人解开的题。
”想到这里李世民越加疑惑了低语道:“可弘文馆也没关中以外的人走动。”
“臣以为就是弘文馆的人, 而且是会写关外文字的,此人只用了寥寥几行字解开了这道题。
”李淳风再次行礼说道:“陛下,此人数术造诣极高。”
李世民又看了一眼题, 数术在有些情况确实很好用,抛却堪舆星象, 行军打仗亦然可以使用数术随即问道:“李道长解开这道题用了多久。”
“陛下,这是臣所算。”
李淳风再次拿出一分布绢。
接过布绢李二打开一看, 洋洋洒洒写了密密麻麻的字,相比于之前寥寥几行, 李淳风解开这道题写满了这十尺长的布。
“你看得懂那人的解题方式吗?”
李二又问道。
李淳风有些失落地低下头,“臣看不懂, 他的字像是一些符号,但此人能化繁为简,这是一种境界, 数术此道一通百通,若是能将此人找到, 能让大唐数术再上一个台阶,开辟前无古人的数术之道。”
“陛下!”
小太监匆忙来禀报道:“翼国公求见。
”李二点头示意让人进来。
秦琼走入武德殿躬身对李二说道:“陛下, 阴山战局有解了。”
“你说什么?!”
李二来了精神,李靖己经在阴山与颉利可汗对峙己经有数月,从去年一首到了如今还没有结果,这是让李二最担忧的事情之一,秦琼递上一份竹简说道:“这是弘文馆的书卷,臣每日都会让弘文馆把所有对阴山战事的见解递上来,今日豆看到- 计,还请陛下过目。
看着上面的内容,李世民算是看懂了,这个是推恩令,确实是个好办法,自己之前怎么就没有想到,分封执失思力与阿史那借此风化他们,围剿颉利所部。
再仔细一看对方的策论里还说到了利用颉利与执失思力的不合。
颉利己经是穷途末路,要不是阴山的天险李靖早就把他拿下了。
〞此计或许可行。”
李:二颔首说道:“就是写着对策的人宇宇迹为何如此不堪入目,还写这么多错字。
再一回想,李世民又低声说道:“推恩令,确实可以试- 试,只是写这个策论的人怎么知道颉利与执失思力不和。
李靖在阴山与颉利对峙数月,一首在查探突厥的情况,以逸待劳最好用最小的代价拿下突厥的颉利可汗,就算是强攻也是李情最后的打算。
执失思力与颉利之间的不和,李靖早就探出来了,只不过这是密报寻常人怎么可能知道这种事情。
再看李淳风和秦琼递来的投卷,李世民发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错字。
“你们二人看看,这两份是不是同一个人写的。
’秦琼和李淳风接过投卷,看着上面的宇迹。
好一会儿李淳风开口说道:“陛下,豆见过字写的差得,可还是第一次见到字写得这么差的,就连错字也是样,一样错字一- 样的写法。”
宇写得很差,写错字,弘文馆。
李世民急忙说道:“查!
把此人查出来。
若是只是精通九章算术倒也可以高看几分,可是连军国大事此人都能知晓。
弘文馆的所有卷册都是弘文馆的主事在管,若是有人写出不错的策论,弘文馆会拿上去投卷,整个弘文馆对李世民来说就是一个筛选与收集人才的工具。
类似的还有京城的西方馆,李泰的文学馆。
自从自己登基以来如今的大唐太缺人才了,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都是身兼数职来应付,对此李世民求贤若渴。
小说《人在大唐已被退学》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