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三国风云录:我纵游天下看活史书精选篇章

三国风云录:我纵游天下看活史书精选篇章

熏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三国风云录:我纵游天下看活史书》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彩,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熏悟”的创作能力,可以将刘备张谦等人描绘的如此鲜活,以下是《三国风云录:我纵游天下看活史书》内容介绍:一名野外求生者意外穿进两千年前的三国时期。既来之则安之,那就当一场古代版野外求生吧!他可是三国的死忠粉,什么天下大势他可都知道!要说战乱,刘备必是首选。可要如何才能帮助他呢?潜入曹营便是第一步。反正人都在三国了,那他可就要干些改变历史的大事件了!...

主角:刘备张谦   更新:2024-04-27 19:2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刘备张谦的现代都市小说《三国风云录:我纵游天下看活史书精选篇章》,由网络作家“熏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三国风云录:我纵游天下看活史书》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彩,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熏悟”的创作能力,可以将刘备张谦等人描绘的如此鲜活,以下是《三国风云录:我纵游天下看活史书》内容介绍:一名野外求生者意外穿进两千年前的三国时期。既来之则安之,那就当一场古代版野外求生吧!他可是三国的死忠粉,什么天下大势他可都知道!要说战乱,刘备必是首选。可要如何才能帮助他呢?潜入曹营便是第一步。反正人都在三国了,那他可就要干些改变历史的大事件了!...

《三国风云录:我纵游天下看活史书精选篇章》精彩片段


随后,曹操就让府中管事宣布这五人犯了口舌之罪,不仅他们要被当众打死,其家人更是会被罚做苦役。然后就是一些告诫的话,希望大家在司空府做事,该听的听,不该听的别听,至于不该说的话,更是一句话都不能说。

众人见这血腥场面都有些胆战心惊,但是曹操下令所有人不得闭眼,都必须以此为戒。

“丕儿,可认为为父手段有些残忍?”曹操看了三兄弟一眼,站到曹丕面前问道。

“孩儿觉得父亲做的对。”

“哦,那你说说,对在何处?”

“彼辈造谣,看似无心,实则危害极大,不仅会伤害忠臣之心,更是坏了邺城风气。再者,这些人今日敢传小事,明日就敢传大事,如此一来,司空府中机密早晚也被这些人传出去……”

曹丕还想说,曹操拦住了他。

“知道就好。”曹操说完,又问起曹植,“你怎么看?”

“父亲做的对!”曹植说着,便摇头晃脑起来,“《诗经》有云: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取自《诗经·小雅·巷伯》,一首专门骂造谣之人的抒愤诗。大概意思是:抓住这个造谣的,丢到野外喂豺虎。豺虎要是不吃,就丢到北方不毛之地。北方如果不接受,就交给老天去发落。)

“嗯!多读书还有有点用的!”曹操点点头,“昨日,我已向崔琰提起你与他侄女的婚事,崔家是清河望族,崔琰更是当朝名士,以后你要更加的敬重他,依靠他,像对我一样对待崔琰,知道吗?”

“孩儿记得。”曹植对于父亲安排的亲事,也不敢有什么意见。这两天,他一直在家中研究那个蒸馏,整个人喝的有点蒙蒙的。

“冲儿,你老师刚刚乔迁新居,记得多去向他请教,顺便帮为父也送份乔迁之礼去。”

“孩儿一会就去。”

曹操与三个儿子言语的时间,受刑的五人已经纷纷咽气,无论几人如何惨叫,如何喊冤,行刑的人都未曾有一丝留手,而周围也未有一人求情。

这大抵就是乱世之中,人命贱如草芥的含义了吧!

而经此一事,整个邺城中的流言蜚语都少了许多,至于那徐庶和崔家之事也仿佛成了一个禁忌,没人敢当众提及。

只是曹操还记得,当时三个儿子离开的时候,曹丕下意识的用余光瞥了受刑的五人好几次。

张谦来到三国短短月余时间,便实现了人生一个大目标,在帝都二环内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院子。

能让曹操拿出手的自然不是破茅屋,这是一套二进的合院,虽然只有二进,但是按照后世的算法,这面积也将近二百平。

院子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这在八卦中称之为巽门,主打一帆风顺,和气生财的寓意。

边上就是两倒座房,这是给下人居住的。曹操早已安排了一男一女两名仆人,男的名为墨,女的没有名字,别人称她为傅老妪,不管曹操安排这两人是否有监视的意思,但是这两人总归是徐府的下人了,在这个时代,就算张谦打死了这两人,也不需要背负任何责任,最多和官府通报一声就可以了。

倒座房对面的叫做二道门,也叫垂花门,此门才是这座合院真正的大门,装饰的颇为华丽,张谦想着是不是在门上写个“活”字,好让来人知道,他家的门很“阔”!

小说《三国风云录:我纵游天下看活史书》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这不是说,曹操没这个能力,现在刘协已经彻底沦为曹操的傀儡,他就是把手下全都封大将军大司马都成,但是,这样一来,他名义上就不是他们的主公了,毕竟官职一样了嘛?只有等他再进一步,才好给手下人加官进爵。

不能封官,那就只好封爵了,现在的亭侯是没有实际封地的,都是虚封。以前,曹操还没有多少余粮,所以食邑都封的不多,现在,曹操已经几乎平定了北方,所以最近,他把手下人的食邑都提了提,包括荀彧,也加了一千户。

而他在和荀彧提出给徐庶封侯的时候,荀彧就建议封徐庶为当阳亭侯,食邑一千户。

“此番平定乌桓,北方从此无战乱,故而人人皆有封赏,所以元直大可放心,这亭侯之位可安心接受,没有人会说什么,至于立功嘛,以后有的是机会。”曹操搁下筷子,往椅子上一靠,面色沉着的说道。

(曹操:我总不能说你不和我作对就是最大的功劳的吧!

张谦:醒醒吧,舔狗是没有房子的,想想关羽。)

张谦一看曹操这个表现,就知道他不高兴了,又或者他想以这个态度逼迫自己接下当阳亭侯的职位。

但张谦注定要让他失望了,因为成年人的标志,就是学会拒绝。

“曹公可听闻当年齐景公向孔子问政?”

不等曹操回答,张谦接着说道:“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当时天下正呈现“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天下大乱的形势,孔子的意思是说一切要按照规矩办事,不许越礼,不许乱伦。

“齐景公对孔子的回答很满意,马上决定把廪丘赐给孔子作为食邑。”张谦继续说着,“孔子没有答应就离开了齐国,孔子的学生子路对此很不理解。孔子解释说,我听说一个君子只有有功才能接受俸禄,无功不能受禄。我刚才对齐君说了一套自己的主张,但人家并没有实行,还没用事实证明我的主张是不是对,急忙地就赐给我东西,这不可能出自内心,只不过对我表示礼遇而已。”

备注:

《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吕氏春秋·离俗览·高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今曹公赐我以亭侯之位,非为庶之功,而仅为礼遇也。然圣人教诲,当功以受赏,赏不当,虽与之必辞,故而,我不敢不听。今庶已深知曹公对我礼遇之深,望曹公体谅庶辞爵之大不敬。”

张谦说完,起身抱拳拘礼。

曹操静静的坐在那里。

头似有点疼。

有时候恨不得手下人多读点书,有时候又恨不得把读书人都给杀了。

你说寻常武将,给他系个鞋带,他都能舍身忘死,给你拼命;这饱学之士,你不仅要和他言利,还要和他言义。

“父亲父亲,老师既然这么说,你不妨多给老师一些立功的机会,这样他就能心安理得的接受父亲的赏赐了。”曹冲看着曹操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跑到跟前说道。

“既如此,此事以后再说。”

“老师,此乃何物啊?”

曹操荀彧走后,曹冲留了下来。此时他拿着筷子,指着毛肚问道。

小说《三国风云录:我纵游天下看活史书》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一旁的谋士对于舞剑并无多少兴趣,此时突听得张谦吟诗,顿时看了过来。

张谦一句结束,才缓缓的挽剑,右腿蹬出,刺向另一边。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好词!”

众人已经开始摇头晃脑,脑海中,一个头系武缨,腰佩闪亮吴剑的少年侠士,骑着银鞍白马,从大街之上快速跑过。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张谦一句一个动作,众人的注意都转到了诗词之上。

这几句词并不难懂,在场的武将都能想象的出来,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一句更是搔到了他们的痒处,从军打仗之前,他们都在家乡游荡过,心中想象的自己不就是这样一个少年英雄吗?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张谦一连三句,随即用剑尖叼起一杯酒,倒入口中,又将酒杯丢了出去。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彩!”文臣们沉醉其中不能自拔,武将更是欣喜不已,慷慨豪言,一诺千金,大丈夫当如是也。

此时的张谦似乎醉的更厉害了。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这说的是侯嬴、朱亥为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事情,此等义气之事,一直为世人所歌颂。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张谦持剑转了一圈,此时他那落目不堪的剑法竟没有一人耻笑。他慢悠悠的走到桌前取了第三杯酒,手似乎都有些不稳了。

可众人眼中,他的形象却高大了起来。

他能为了救母只身北上,又能为了母亲一句话不为主公谏言(这相当于抛弃了到手的富贵),这样一位君子,和当初的二位壮士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样的人哪怕是敌人也该值得敬佩,更何况,他和我们坐在一起喝酒呢?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人纵然是死,也要保持侠义之心,行侠仗义,而不是像个儒生一样,只知道皓首穷经。

听到这,席间众人都站了起来,曹操更是激动的连酒杯都掉到了地上。

对于文学,曹操可是喜欢的紧,但是曹操并不喜欢那些遣词造句的书生,那些酸文章他看不上。

他本人写诗也多是借诗言志,他的诗有招揽贤才,吞吐天下的大志,可以说是帝王诗。而此时张谦的诗也是借诗言志,表明了要成为一名侠义之士,但是诗词之慷慨,气势之磅礴完全不在自己之下。

而且诗中描写的何尝不是他早年的志向,一时间,曹操竟仿佛遇到了知音。

此时席间一人站起,对着曹操说道:“仅凭此诗,徐先生已当流芳百世,吾等承主公邀请,能遇此宴会,恐于青史亦留名耳。”

说罢,哈哈大笑。

众人附和:“吾等皆承主公之幸!”

“诸君与我共事,不辞劳苦,合该如此,来,同饮此杯,以慰佳作!”

“诺!”

此时只有程昱苦不堪言,徐庶要是留名了,那以后青史提及这个宴会,自己怕不是要成为反面教材了。

一杯酒罢,曹操问及张谦,何时做的如此诗句?

张谦此时似乎已经醉的不行,强撑着身子说道:“昔日为友报仇,于逃跑路中所作,今日有感,遂吟之,以助酒性。”

说罢,竟趴在桌上,呼呼大睡起来。

曹操见此,没有丝毫不开心,反而哈哈大笑起来。

只是笑到一半,突然想起,自己本来是要借着酒宴提出给徐庶介绍一门亲事的,结果喝的高兴,一下子忘记了。

算了,此事不急在一时,等明日徐庶酒醒,再说也未为迟也。

张谦醉后,众人一时诗兴酒兴都淡了,酒宴很快便散。

张谦被石韬扶着,又有两下人配送,随即住进了小院。

张谦其实并没有醉,这时代的酒只能称之为米酒,甜酒,他的酒量还可以,不过俗话说的好,能喝一斤,只能说八两。

“我儿怎么喝的如此之醉?”

“都怪那该死的曹孟德!”

徐母见石韬和张谦回来,赶紧上前搭把手,又仗着年纪大,骂了曹操几句,反正妇道人家本来就没见识,也不怕下人告状。

是夜。

张谦躺在床上,人反而清醒了许多。

穿越之初,自己是抱着满腔热血的,这可是英雄辈出的三国啊,怎么着也要见识一番魏蜀吴的风采。

但是今晚的宴会给了他狠狠一巴掌。

三国的精彩只在某几个瞬间,但是危险确实时刻伴随在左右的。

自己与徐庶相差甚多,自己居然敢以身为替,真的是有够勇的。

但自己若是留在新野,又能做什么呢?

练兵?自己不会。他不相信教士兵军训几天就能练出一只特种部队出来。

搞出马蹬马鞍?别想太多了,这玩意曹军一下子就学去了,然后刘备到时候面对的就是虎豹骑pro版。

文职工作?自己在新野荆州一个认识的都没有,毫无人脉也无名气做什么文职工作。

算粮?古代的记账和后世大为不同,除非你一个人把所有的账目算清楚,否则你个人搞一套那就是在添乱。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来到曹营后,幸好和徐母商量好,一早就提出不给曹操献一计一策。否则曹操问起荆州的防务山川,再问起军事,自己怕不是很快就暴露了。

今日有人敢来和自己讨教剑术,明天就有人来和自己讨教兵法。兵法本身总不是建言献策吧?

一个字:危!

两个字:危险!

三个字:很危险!

要不是张谦心里承受压力的能力非常强,恐怕今晚早已露怯了。

那曹操宽容爱才的背后也是有耐心的,不然也不会允许手下多次试探,历史上的徐庶虽说进曹营不献一计一策,但恐怕只是在南征之事上,要是真的一言不发,曹操就不会一直带在身边,后来徐福名字还出现在曹丕的劝进表上了。

所以今晚张谦故意吟了一首李太白的千古名句,就是想引起曹操的爱才之心,告诉曹操,现在我不能为你做事,但是起码的我的诗能让你千古留名。

说不定你哪次头痛,听了我的诗突然就好了呢!

小说《三国风云录:我纵游天下看活史书》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