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三就回去和妻子一起在家等着哥哥柳三启程金陵的消息。
大概,过了三日后的一个清晨,柳二便来到柳三家里,说道:“柳三,我和你嫂子计划着明日便要启程金陵,你两口儿快准备一下吧!”
柳三和妻子听了,便连忙把家里的所有衣服、被褥都打包收拾好,所有的农具都放在屋里锁好,白天三顿饭,两夫妻都无心操作,因为柳三的妻子正在忙着烙许多的饼子,准备路上带着吃。
当天,二岁的柳辛夷吃了一天的饼子,以至于闻到饼子的,就想吐,柳尊宝很幸运,他还是一个只需要喝奶的小宝宝,不用吃饼子。
终于到了第二天,柳三背着一个大包袱,两只手也各提着一个包袱,妻子的怀里抱着儿子,手里牵着女儿,便向柳二家里赶去。
只见,柳二夫妇己准备妥当,就等着柳三两口儿一到,就共同出发。
柳二见柳三身上背着那么多的包袱,心里很惊讶,她的妻子,首接笑出声来,为了不让柳三看出来,柳二的妻子笑着说道:“小叔子两口儿真是心细,准备了这么多行李。”
柳三听了这话,以为嫂子是在夸他,他开心地说道:“出门在外,多备点无妨!”
就在准备出门时,柳二就背了一个包袱,手里牵着两个女儿,妻子怀里抱着儿子。
柳三见柳二带了这么少行李,好奇地问道:“哥哥,你怎么带这么少的行李?”
柳二笑了笑说道:“弟弟,你有所不知,咱们此去金陵,我租了一辆马车,估计也就是两日就能到达,所以行李里就装了一些换洗衣裳,家里的农具和不穿的衣服,我己全部变卖成银票,到时,途中需要住客店和吃饭,都得需要银票。”
柳三听哥哥这么说,内心咯噔一下,他没有准备银票,在途中,他准备冷了就穿自己带的衣服,夜里睡觉就盖自己带的被褥,饿了就吃自己带的饼子,从没想过还有其他的办法。
柳三不相信哥哥会有如此聪明的处理事情的办法,他想了一下,继续问道:“哥哥,你把农具都卖了,那么回来没有农具使,可怎么办呢?”
说完,柳三似笑非笑地看着哥哥,他心里就想让哥哥明白,他的做法是多么的愚蠢。
柳二哈哈笑了起来,说道:“我的傻弟弟,我不在外面挣到钱,是不会回来的,如果挣到钱了,回来时,还怕买不到更好的农具吗?”
柳三听哥哥这么说,内心五味杂陈,他没有觉得自己为什么考虑不周,而是心里埋怨哥哥,为什么不把这个好办法告诉他,害得他带这么多东西。
从此,兄弟俩之间的嫌隙又多了一分。
两兄弟终于到了金陵,这次,柳三学乖了,他事事都先问过哥哥柳二之后,再做决定。
兄弟两家,一块儿在金陵租了一处院落,一块儿在金陵的街头卖服装,虽然两家之间面和心不和,但是也好过旁人,遇到有人恶意找事,兄弟俩还是挺齐心的一致对外。
随着兄弟两家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根本无暇照顾孩子们,无奈之下,柳二的媳妇喊来了妹妹帮忙照顾家里的三个孩子。
柳三媳妇见状,也不甘示弱,也从娘家喊来了妹妹,照顾家里的一双儿女。
家里的生意好了,柳三媳妇日常也会给女儿买些衣服,闲得时候,更会把女儿抱在腿上,搂着说笑。
有时,母亲也会把辛夷带到店里去,店里的客人见到乖巧可爱的辛夷,都喜欢的不得了,个个都夸辛夷长得俊俏。
柳三媳妇听了,内心很是得意,对辛夷的疼爱更深了几分。
那时,柳尊宝才刚刚学会走路,柳辛夷时常会带着弟弟在院子里玩耍,和三个堂姐弟一起玩捉迷藏。
辛夷以为这样快乐的生活会一首持续下去,谁知,从柳家村来的一封家书,改变了这一切。
那时,辛夷还小,不知道家书里写得是什么,只是从爹娘和伯伯的只言片语中,大概了解到,奶奶病重,需要人照顾。
柳二对柳三说:“弟弟,娘一个人在家,我本就不放心,如今又病重,看来,咱们在金陵的生意得关了,娘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柳三沉思了一下说道:“哥哥说得是,我们择日就启程回柳家村。”
柳二说道:“你和弟妹先回去,我和你嫂子又才铺的货,一时半会还销不掉,等处理完了,我们立刻回柳家村。”
柳三听了,默不作声,柳三媳妇觉得柳二就是放不下眼前的富贵,不想回去孝敬老娘,她的内心对柳二的鄙夷又增加了几分。
柳三媳妇冷笑了一声,说道:“我们夫妇也是才铺的货,但是为了家里的老人,我们决定货不卖了,都带回家去,自己穿或者送给亲戚们穿,明日,我们夫妇就启程回柳家村去。”
说着,就拉着柳三离开了柳二家,柳二夫妇听了不以为然,低声骂了一句:“神经病!”
回柳家村的途中,依然是柳三背着大包小包,柳三媳妇怀里抱着儿子,手里牵着女儿,和去金陵时一模一样。
只是,这次柳三包袱里的衣服都是崭新的,柳三媳妇怀里的儿子体重变重了些,女儿走路更稳健了些。
回到柳家村,柳三便赶忙来到柳母的床前,看着寡母干瘪的脸庞,他不由得泪如雨下,哭着说道:“娘,是孩儿不孝,让您受苦了!”
柳母听了,眼角流出一行清泪,从破烂的被褥里,伸出犹如枯树枝一样的胳膊,轻轻地抚摸着柳三的脸,有气无力地说道:“三儿,我的好孩子,不要哭,娘觉得时日无多了,如果再等几日,我怕再也见不着你兄弟三个了,所以才会急着托人叫你们回来,你们不要怪娘!”
柳三听到柳母说,兄弟三个,便擦干眼泪问道:“娘,你也叫大哥回来了吗?”
柳母艰难地点了点头,哽咽地说道:“你大哥命苦,入赘到媳妇家后,寄人篱下,也不知过得好不好!”
柳三安慰母亲道:“母亲安心,我听说大哥的媳妇贤良淑德,待大哥很好!”
“那为什么这么多年,都不回来看看我?”
柳母说道。
柳三说道:“大哥不回柳家村,定有他的难处,母亲且放宽心,即使大哥不回来,我回来了呀!”
柳母听到这里,眼里才有了一丝笑意,说道:“我的好孩儿,三兄弟,就数你最孝顺!”
后面几日,柳母不吃不喝,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柳三知道,这是母亲在等他的哥哥们回来,见最后一眼,柳三的内心很是难受。
为此,柳三每日都会去村头张望,看看是否有哥哥们归来的身影,内心里每天把哥哥们骂了好几遍。
柳氏三兄弟,柳大杳无音讯,柳二却无归期,只有柳三和媳妇在忙前忙后为柳母的身后事张罗着。
就在第九天,柳三终于在村头,看见了柳二一家人的身影,他也顾不上生气,连忙跑过去,接过哥哥手中的包袱,说道:“哥哥,快些回去,母亲等你好几天了!”
柳二一听,便小跑着赶回家,来到母亲的床头,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地说道:“母亲,不孝孩儿柳二,回来看您了!”
柳母听了这话,边犹如回光返照一般,扭过头看了看跪在地上柳二,说道:“我的好孩儿,你终于回来了,母亲等的你好苦。”
说完,柳母便断了气。
柳二柳三见状,都扑在母亲的身上,大哭起来。
就在柳母的后事处理完毕之后,柳二就和柳三商量着,离开柳家村,去柳家村附近的柳叶镇上,继续做买卖。
柳三两口同意了柳二的提议,便又携家带口的来到了柳叶镇。
柳叶镇有一条小河,河的两边都是商铺,柳二和柳三,一开始是同在河的一边做买卖,后来,两兄弟有纠纷,就分开了,两个人对河而住。
柳二平时挣钱养家,媳妇一个人带三个孩子,虽然生活清苦,但也自得其乐。
柳三和媳妇都做着买卖,因为两个孩子实在忙不过来,所以,柳三媳妇就决定把女儿辛夷寄养到娘家。
柳夫人的娘家在枫木村,离柳家村有百十里的路程。
小辛夷很快就被爹娘送到了枫木村,初来枫木村时,辛夷经常被村里人围着看,那个村民感叹道:“这女娃咋长得这么好,水灵灵的,皮肤粉白粉白的,看着像一朵鲜花似的。”
这个村民说道:“可不是嘛,哪像我家那野丫头,黑不溜秋的,你看人家,一看就是富贵人家养大的女娘。”
只有五岁的辛夷,知道这是乡亲们在夸她,她跑回外祖母家,把爹娘给她买的点心拿出来,分给这些村民吃。
这些村民见到辛夷的举动,惊讶极了,在那食物极其短缺的情况下,基本家家户户都把食物藏起来偷偷地吃,生怕被他人看见了,会被借去,那么他们就不够吃,但是碍于乡里乡亲的情面,又不得不借。
像辛夷主动把食物拿出来与人分享的人,在当地村民的眼中实在太罕见了。
村民们谢绝了辛夷的点心,虽然他们不但没吃过,更没见过,但是,他们很善良,他们怕自己吃了辛夷拿来的食物,那么,辛夷和外祖母就会没吃的。
从那以后,村民再看到辛夷时,他们的眼神里多了一些同情的成分,因为上次辛夷分享食物的举动,让他们觉得辛夷就是一个空有漂亮外表的傻孩子。
小说《之子与归》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