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优秀文集穿成地主家的傻儿子

优秀文集穿成地主家的傻儿子

堵上西楼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傅小官董书兰是军事历史《穿成地主家的傻儿子》中的主要人物,梗概:穿越古代地主家的傻儿子,傅小官对此很满意:不用权谋,不用厮杀,守着一方土地就能逍遥快活;可为什么他突然就深陷泥潭——朝堂风云,内忧外患,诸事缠身……这不是他一个小地主该承受的啊!快离他远点!公主殿下你也不行!说好的君子动口不动手你……...

主角:傅小官董书兰   更新:2024-09-13 18:0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傅小官董书兰的现代都市小说《优秀文集穿成地主家的傻儿子》,由网络作家“堵上西楼”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傅小官董书兰是军事历史《穿成地主家的傻儿子》中的主要人物,梗概:穿越古代地主家的傻儿子,傅小官对此很满意:不用权谋,不用厮杀,守着一方土地就能逍遥快活;可为什么他突然就深陷泥潭——朝堂风云,内忧外患,诸事缠身……这不是他一个小地主该承受的啊!快离他远点!公主殿下你也不行!说好的君子动口不动手你……...

《优秀文集穿成地主家的傻儿子》精彩片段


是夜,三人喝光了那一坛添香酒,当朝大儒秦秉中与傅小官兄弟相称,董书兰对傅小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却又多了两分迷糊。

借着酒兴,傅小官大吹了一次格物——在别人看来就是旁门左道的东西,可在傅小官说来,却是了不得的大事。

这……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啊?

秦爷爷既然说那一句为天下人指明道路的话能入圣学,这便是读书人毕生的追求了,可他偏偏不读书,反而只想当个逍遥小地主,还醉心于所谓的格物。

傅小官走后,秦老和董书兰喝茶到很晚,所谈全是围绕着傅小官。

“胸有大志愿,却如此行事……非常人能够办到。以傅小弟的才华,他若愿意读书,金榜题名御前奏对根本不是难事。”

“可他却放弃了这条千万人所选的路。”这便是董书兰最不明白的地方。

“如他所言,大道万千,他选了一条极少人走的路,这才是他的大智慧。书兰,试想他也和那些学子一样读圣贤书参加科考……哪怕最后中了状元,是不是也没什么惊奇的地方?”

是哦,这家伙诗词信手拈来,对读书之道认识无人能及,这便是文魁,如文曲星下凡,他若中状元……好像是理所应当之事。

“可他选择了格物,他说的那些东西我是不了解的,甚至有些大逆,比如地球是圆的,比如光线会折射,比如……那稻谷居然能够杂交,生成的种子可使稻谷的产量翻番,如果是别人说起,我免不了训斥几句,可他说起,我偏偏就信了。”

董书兰笑了起来,“毕竟是小道。”

“我不这样看,如果他说的那些和他没有说的那些,他真的实现了,所产生的价值无与伦比。那么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他这是不是同样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呢?我以为还不止,他若成功,会开辟出一番别样的绝学……那是开山立派之大成就,那是要成圣的啊!”

董书兰心里咯噔一下,成圣……这赞美太过夸张,董书兰一时难以想象。

“所以,我这小友,非常人也!”

……

被秦秉中誉为非常人的傅小官,这一晚睡得很香。

卯时刚到傅小官自然醒来,昨晚喝得有点多,脑瓜子有点嗡嗡的。

窗外有淅沥的雨滴声,晨风带着水雾吹了进来,落在了傅小官的脸上,润湿而清凉,倒是令他清醒了几分。

春秀端来洗漱水,他洗漱了一番,在廊坊间活动了一下身子,绕着廊坊跑了起来。

这些日子锻炼他一直没有停过,效果当然是有的,身子骨明显好了许多,但在白玉莲看来,还是弱鸡一个。

白玉莲此刻就站在雨中。

一身黑衣,一把黑布裹着的长刀背在背上,一头黑发在细雨中轻扬,一手拿着个黑色的酒囊,偶尔喝上两口,很有一番大侠的风范。

“我要出去一趟,大约十来天才能回来,这些日子你自己小心些。”

傅小官愕然的停下了脚步,问道:“去干啥?”

“找一个道士。”

“……去吧。”

白玉莲腾的一下飞了起来,一袭黑衣翻飞,便这样消失在了雨雾中。

这特么的!

傅小官有些气闷,继续跑步。

早课做完,洗了个澡,用了早饭,傅小官已经将白玉莲飞起的那一幕给忘记了。

“秀儿,去请易管家和黄管家来,我有事情。”

“哎。”秀儿转身离开,傅小官坐在凉亭里,看着雨滴自亭檐上落下,想着董书兰此刻恐怕已经离开了临江。

这女子……傅小官必须承认老爹傅大官是很有眼光的,因为那句娶妻当娶董书兰。

几次的接触下来,傅小官对董书兰的认知也愈发清晰。

时而知性如那不惹尘埃的莲,时而静默如那幽谷盛开的兰。

这是一名才及笄之年的少女,所表现出来的修养令傅小官刮目相看。

此刻,于临江城东门,一列马车在雨中静立,一名身着白衣蒙着白纱的女子此刻也站在雨中,向那些前来送行的人挥手告别。

她的视线在人群中巡视,最终没有看见那人的影子。

她虽然带着微笑,心里却如这雨丝般……有些落寞。

她的手里提着一口黑色的箱子,她转身上了中间最大的那辆马车,将那沉重的箱子放下,门帘关上,车队启程,迎着江北细雨。

……

傅小官在石桌上奋笔疾书。

黄微和易雨分坐两旁,春秀站在傅小官的身后。

那一张张纸上写着有些怪异的东西,比如:余福记,重新定义白酒标准。又比如:金陵有天香,临江有天醇。天醇美酒,值得您拥有。当朝大儒秦老亲笔为香泉天醇题名。若想狂歌诗百篇,请君畅饮天醇酒……

“这些东西是广告。”

傅小官酣畅淋漓的写了一大堆,然后说道:“我要你们做的是,将这些纸上的所有东西,找人写在红布上。红布要长两丈,宽一米,两边绑在竹竿上,找人给我举着,在临江的大街小巷每天走三圈。要敲锣打鼓,要专门有人吆喝。其中余福记于六月初一隆重推出这几个字要排在第一排和最后一排。”

“另外就是去做一批灯笼,所有灯笼都印上余福记和香泉天醇的字样,全给我隔十米距离一盏竖在江边,我要沿江一路,全部飘着这种灯笼。”

“另外,去订一千个这样的盒子,里面垫上棉布,铺上这种红绸。”

“派人将这几个字交给西坊余记琉璃店和姜记瓷器店,余记那边杯子底下压印天醇二字,姜记的那些瓷瓶,瓶身和瓶底都要分别印上这些字样。另外我订的那批货品质和时间不能有问题。姜记瓷器店交货直接送去余福记,安排人手将酒灌在瓶子里——注意,红色瓶子是装天醇的,一瓶只能装三两,而蓝色瓶子是装香泉的,可别搞错。”

“……”

事无巨细的交代完毕,黄微和易雨取了这些东西离开了后院。

“少爷……真的变了。”黄微低声说道。

“自下村之行,我就发现少爷变了。”易雨笑道。

“如此甚好,二夫人那边……”

易雨仰头望着细雨迷蒙的天空,叹息道:“二夫人那边,一切安好。”

小说《穿成地主家的傻儿子》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蝉鸣渐歇,暑意渐褪。

傅大官于酉时醒来,脚下有些虚浮,脑子倒是清晰。

他下得楼来,远远向董书兰抱拳作揖,“傅某贪杯,请小姐原谅。”

董书兰一笑,回道:“傅家主可是折煞小女子了,小女子留于此间,倒是多有打扰。”

三人围坐,傅小官自作主张将晚饭放在了凉亭里,他觉得这里有夜风,可听溪水,相比于饭厅,这里更为随意一些。

对此董书兰倒是不以为意,她并不觉得傅小官不懂礼数,反而认为这样的环境更适合谈谈皇商的事情。

酒自然没有再喝,傅大官没什么胃口,董书兰的饭量本就不大,傅小官当然没有客气,这个年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再加上他真的需要补充营养,所以一桌子饭菜差不多一半是被他消灭的。

收去碗盏,傅小官煮茶,傅大官出去了一趟,没多久又回来。

“如我所料不错,三大粮商的家主,这是给了傅家主某种信息……请恕小女子开门见山了,傅家主,皇商之利你理应知晓,那么,说说你的想法。”

此刻的董书兰与下午时分截然不同。

她未曾戴上面纱,脸上虽然带着微笑,但言语间已经有了一些重量。

“小姐聪慧。”傅大官也没有打迷糊眼,喝了一口茶,又道:“他们的本意是选出一位代表,就是杨记,由杨记与小姐签订合约,三家共谋此生意,如何?”

“我这边自然没有问题,只是价格……”

傅大官长吁了一口气,苦笑道:“价格……他们倒是干脆,委托我来处理。”

“那傅家主给我个什么价?”

“这事儿把我给绕进去了,我来出价,那么我给他们的价也肯定得降低,这生意,真的不划算啊。”

董书兰抿嘴一笑,傅大官这是吃力不讨好,所以她说道:“我是理解傅家主的……下午与傅公子有些交流,你看这样如何?如若我们生意能够谈妥,待我回京禀报长公主殿下,为你傅家另开一路……比如这西山琼浆,如果傅公子后续的产品真有新意,我也能帮个手,纳入皇室采购。”

事实上皇商就是个名号,比如粮商,皇室每年会征召巨量的粮食,这些粮食或存入国库以度荒年,或供给前线的军武。

这些粮食的采购价格是很低的,至少比市面低一成。

但皇商有个特权,如果有拿的出手的好东西,皇室是愿意平价甚至高价收购的,而且有皇室采购的背景,对于商家而言,这便是一面金字招牌,也是家族之荣耀。

所以傅大官一听董书兰的这番话,心里就打起了小算盘。

“你看……我家就临江一地主,家里除了粮食也没别的,至于我儿所酿之西山琼浆,不瞒小姐,这玩意儿出酒率极低,成功率也极低。所以就算供给皇室,量也起不来,不过此酒能进皇家,我傅家也与有荣焉……小姐你就直说,临江之皇粮,意欲几何?”

董书兰伸出了三个手指头,“低于市价三成!”

傅大官正要说话,董书兰却又道:“且慢,你听我讲来。”

“江北之地的粮价比之江南高出了一成,比之中原腹地高出了两成,江南乃富庶之地,粮价反而比江北便宜,中原之粮,稻米与江南江北不可比这我了解,故皇室于中原之地主征小麦。”

“而江北之地自齐州而上至密州,这临江之粮价又贵了一成,所以……傅家主,我说降三成,并不为过。”

傅小官并不了解此中行情,但他却不得不承认这小妞挺厉害的。

如此看来,她此行临江倒是做足了功夫,且看老爹如何应对。

傅大官频频点头,“你说的确实没错,但是,董小姐恐怕有两点不太了解。”

“其一,临江粮食产量比之其余州县略低。”

“其二,临江的地价却比其余州县略高。”

“原因颇多,临江地势多丘陵,山地多而良田少,不易耕种。但偏偏临江所居人口却多……据去年临江州府统计,临江州共有人口六十七万四千八百五十二,临江城所居者三十三万六千七百一十一。我们再看看密州,密州占有广阔的沃野,但密州人口却只有五十八万余。再算各州所有田地,临江有田十三万亩,每一亩田要养活至少六人。而密州有田二十万亩,每亩田仅需养活不过三人。”

“所以临江粮食会略贵,其实小姐不知道,我临江所产之粮并不足以供给本州,尚且要去其余各州买粮。”

“如果临江出现粮食皇商,那么临江的粮食缺口会更大,就必须从各地买更多的粮,而临江的粮价便还要上涨……临江,是不是少一些配额?”

董书兰眉头微蹙,这些东西她是真没去了解,如果傅大官所言属实,自己这要求的三成,好像确实有些高了。

她尚未说话,傅大官趁热打铁,笑道:“当然,为皇室出力这是临江的荣幸,只是,能不能按照江南的标准,低于市价一成!”

董书兰忽然笑了,明眸皓齿,口吐兰香,“我相信傅家主所言属实,但是,傅家主却忽略了另一个问题。”

“临江为双江汇流之地,自古人杰地灵,这便是临江所居人口较多的原因。而临江之商贸,在长江一线仅仅江城可比。商贸发达带来货币的流通,也带来临江的富裕,故临江之粮价更高,但临江的购买力也极强。所以,傅家主,综合你我原因,两成半。”

“一成半!”

“两成!”

“成交!”

傅小官有些错愕,傅大官捶胸顿足的说道:“小姐天纵奇才,我这一定价……怕是会被三大粮商的唾沫给淹死,另外,我家的酒入皇室的事情,就拜托小姐了。”

董书兰轻笑着看着傅大官的表演,心里暗道,这老狐狸,我若不松口,他也是会答应的。

“傅家主放心,此酒天下无双,皇室必然采纳。”

“如此,大事已了,我等再喝上一杯。”傅大官转头,“春秀,叫厨房弄几样精致小菜,拿酒来!”

新月高悬,有蛙声阵阵。

傅大官再醉,董书兰依然无恙,傅小官仅仅喝了一杯——他还是觉得这酒不好喝,辣喉,太冲。

傅小官再次扶着傅大官回了寝舍,春秀带着董书兰和小旗去了西厢房,院中人散,一地灯火微黄。

……

翌日晨。

董书兰一行与傅大官父子二人告别,重返临江,顺便带走了两首词和两坛酒。

望着马车离去,傅大官忽然感叹,“儿啊,娶妻当如董书兰。”

傅小官笑了起来,没有接这话题,而是问道:“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做皇商?”

“因为我们是地主,并没有船运陆运的商队,对我们而言,做皇商单单卖粮是极为不划算的。”

“那为何三大粮商要争?”

“因为他们有办法从江南调粮,董书兰说的没有错,江南粮价比江北便宜至少一成,如果渠道正确,他们拿到的价格就会低上一成半甚至两成。作为粮商,他们有自己的船运,也有自己的商队,这在运输上便能节省少许。总的算来,以低于两成作价,最多也就损失一成利润,但皇商量大,薄利多销,还不影响他们在临江的利润,当然要争了。”

傅小官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自己家是地主,生产产品,但三大粮商是平台,他们销售产品,有更多的进货渠道,还有自己的物流,所以他们的生意更灵活。

“你说的那些数据都是真的?”

“当然,那姑娘可不好忽悠。你看她的反应多快,她肯定是不知道那些数据的,但她偏偏想到了我刻意回避的那一条,临江双江汇流之地,富裕啊!正是因为富裕才能聚集那么多的人,物价也才会比别处高出少许……所以原因不是在田少。没把她绕进去,反而一语中的!”

傅大官拍了拍傅小官的肩膀,“儿啊,娶妻当如董书兰!人才,人才!”

“哦,张管家和我说了你要买下附近那些地的事情,我同意了,另外我也告诉了他,以后你有什么吩咐,照着办就行,不用再经过我……不过,你究竟想干啥?”

“捣鼓一些小东西,弄几处作坊,能赚钱。”

傅大官脸色有些纠结,他停下脚步,想了想,说道:“我们家不缺钱。”

“我知道,但总得做点啥。”

“读书可好?中个举人,入朝为官?”

“爹,这事我真干不了。”

傅大官沉默片刻点了点头,“那好吧,去做你高兴做的事情。”

对于此事,傅大官终究有些遗憾。

本以为儿子开了窍,还作出了两首评价颇高的词,如果静心读书,似乎考个举人也有可能。

那些世家门阀,可都是几代读书人沉淀下来的,这便是文气,而不是商贾之家的铜臭。

世人爱这铜臭,却偏偏敬仰文气。

有了文气这铜臭仿佛就得到了净化,就连他们的银钱似乎也变得更高贵了起来。

小说《穿成地主家的傻儿子》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这……这是傅小官所作?”张文翰豁然站起,手中的折扇却没有再摇。

柳景行已经将两首词吟诵完,此间沉寂了数息。

“张公子这是不相信了?”董书兰淡然一笑,又道:“时五月初五夜,傅小官于下村西山别院所作……我记得张公子在五月初五也曾作了一首清平乐,当时得诸公赞赏,评为端午第一词。张公子的文采小女子是知晓的,那么张公子来评评傅小官的这首南歌子.游赏,如何?”

张文翰脸上渐有笑意,手中折扇轻摇,说道:“在下岂敢不信董小姐所言,只是……这傅公子此前行事确实有些荒诞,也未曾作过诗词,在下就是觉得很是惊诧。傅小官这首南歌子在下自叹弗如,是不敢评鉴的。如此看来,这傅小官变化颇大,倒是在下耳目闭塞了。”

柳景行心里自然不服,他正要说话,却见张文翰对他摆了摆手:“临江才子,当有傅小官一席,单凭这两首词,在下心里极为佩服,只是可惜明日便要启程去上京,少了与傅公子讨教的机会……景行贤弟,此后多与傅公子亲近,若得傅公子佳作,可别忘了书给为兄,共赏之。”

柳景行沉默两息,回道:“当如此。”

二人落座,此间众人多为商贾,对诗词一事虽有涉猎却不精通,此刻听张文翰说来——这意思是傅小官的诗词比张文翰还要高上一筹了。

有人面面相觑,倒是粮商杨记的老板杨一山哈哈大笑起来,“傅家主常与我等往来,每每聊起最苦恼之事莫过于其子傅小官,如今看来这傅家小子好像出息了,这是好事。临江四大才子,张公子是要去上京会试中状元金銮殿上面圣的,此后展翅高飞居于庙堂之上,临江便剩下三大才子,而今傅家少爷既然有此文才,正好填补,恰也说明了临江之地文风鼎盛人杰地灵。”

“老杨所言有理,如果不是董小姐今日拿出这两首词,我等可不知晓,来来来,为我临江再添一位才子共饮此杯!”

说话的是粮商范记的家主范奎,此刻范奎举杯,众人便一番赞叹共饮了一杯。

张文翰觉得这杯酒比毒药还难喝,但他脸上的笑意依旧,杯里更是滴酒未剩。

“这两首词为傅公子成名之作,当传遍天下。我走之后,景行可否将这两首词交于怡红楼的樊朵儿姑娘——她的曲儿可谓临江一绝,由她所唱,当不会辱没了傅公子之才华。”张文翰如沐春风般对柳景行说道。

柳景行心有疑惑,但依然点头应了下来。

于是,这两首词就这样流传开来,傅小官的才子之名,也如此这般的传播开来。

当然,此刻的傅小官并不知道临江楼里董书兰为了给他正名,将他的两首词抛了出来。

……

一处大宅子,一棵老榕树,一把新凉椅。

傅小官躺在凉椅上,春秀在旁边给他摇着扇子,他的手里捧着一本小册子——还是家里的田产,他至今未曾看完。

“秀儿,水。”

春秀将温凉的茶水递到了他的手上。

“秀儿,热。”

春秀去取了冰块和西瓜,做了一碗冰镇西瓜端了过来。

“秀儿啊……”

“嗯。”

“以后,这玩意弄三碗,你,我,他——他神出鬼没的,大家一起吃,才有味道。”

“少爷……”

“少爷说的话,你要听。”

“哦。”

傅小官觉得那个话很有道理:由俭入奢易。

他觉得自己已经腐败了,但这种生活真的很舒心。

短短的时间里,他便已经改变了前世的生活惯性,也渐渐的改变了自己的性格,并开始融入这个世界,努力的扮演好地主家的大少爷该有的样子。

当然,穿衣洗脸刷牙沐浴这种事,他依然自己办理,只是在生活上越来越精致起来。

随着对那些小册子的深入了解,他越来越明白什么叫家财万贯。

钱这个东西……能够让自己更舒服的过日子,当然就得花出去。

重活一世如果当个葛朗台那样的守财奴,岂不是很没意思。

“秀儿啊……有时间再去找……七八个婢女,要会做菜的那种,你呢就管好她们,有几个使唤的你也轻松一点。”

“这……”

“还有啊,少爷我以后的产业会很多,我需要找一些靓丽的多才多艺的女子……这个不急,你慢慢物色,如果对方愿意,你带来给我瞧瞧。”

“少爷……”

傅小官摆了摆手,“正经事,不要乱想。”

“奴婢没有乱想,这多才多艺的靓丽女子……要么是大家闺秀,要么,只怕只能去青楼找了。”

傅小官愕然:“额……这样啊,我知道了。”

……

西坊琉璃店的余中檀和姜氏瓷器店的姜上楼各带着一个盒子,在黄大管家的带领下,走入了后院。

黄微心里是很好奇的。

对于少爷最近的作为他略有耳闻,主要还是西山别院那边传来的消息,比如少爷弄出了一种名为西山琼浆的好酒,比如少爷买下了别院旁边大片的荒野,还比如少爷在收集各种匠人的资料。

傅家少爷是什么德行他自然非常清楚,前些日子的荒唐事差点要了他的小命,可现今看来,少爷似乎真的转了性子。

这二人是少爷邀约来的,他不知道要干啥,所以他把人领来,也没有离开。

“坐,秀儿,上好茶。”

傅小官从凉椅上起来,在凉亭里的石桌前坐下,招呼了一下三人,看着余中檀笑道:“余老板,拿来瞧瞧。”

余中檀将盒子递上,说道:“按照傅少爷的要求,我那几个师傅可是费了一番心思,你瞧瞧合不合意。”

傅小官打开盒子,取出高脚杯,摸摸捏捏上下看了看,又举起对着阳光照了照,问道:“还能更通透一些不?”

余中檀摇了摇头,“琉璃提纯技术只能这样。”

这东西微微有些泛黄,但已经算得上不错的器具。

“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叫你的师傅研究研究,目前暂且就这样。我要一千个,多久可以交货?”

“制作有些麻烦,我估计最快十天。”

“报个价。”

余中檀心里早有准备,既然是报价,那肯定对方会讨价还价,那么自然就先报一个高价。

“一只,一百文。”

“一百文?”傅小官皱了皱眉头,余中檀心里一咯噔,却见傅小官对春秀说道:“秀儿,取笔墨油印来。”

“余掌柜,这第一批生意,我也不与你讲价,就按一百文一只,也给你十天的时间。但你记住,所有货品必须如此杯,有任何低于此杯品质的,我一概不要。另外,这杯底我要压印天醇二字。咱们先签这一批货的合约,定金付你两成,呆会我写个条子你去找账房领取。”

余中檀大喜,连忙笑道:“傅小爷放心,我保证货品品质,此后还有需要,傅少爷只需吩咐一声,我余某想尽办法也会做到。”

黄微没有料到少爷这么干脆的决定了。

这玩意看起来是个酒杯,这小东西一个一百文?琉璃制品虽贵,可这器物却极小,少爷还要一千个?这是要干啥?

当然,少爷已经决定,作为傅家大管家,是肯定不会去多言的。

傅小官和余中檀拟订了一份合约,写了个条子递给了余中檀,这个酒杯他留了下来,余中檀高兴的离开。

接着看了姜上楼带来的瓷瓶,甚是满意,作价十五文钱一个,他也没有还价,却要求在这瓶子上留字。

“瓶身的这里,写下西山天醇,这个地方写下稀世珍酿,四十二度。然后是瓶底,瓶底就两个字西山。这种我要五百个。”

“另外,按照此器形,再做一蓝瓶点缀红梅,写下西山香泉,三十二度的字样,瓶底同样写西山二字,这种我要一千个。”

“天醇瓶子要小,能装三两就行,而香泉的瓶子略大,能装五两即可,价格一样,如何?”

姜上楼点了点头,“傅少爷爽快,我这回去就安排。”

“好,我们也签一份合约,多长时间交货?”

“一千五百个瓶子,大概七天。”

“我给你十天,一定要做好!特别是封釉和题字……等等,题字,我晚点给你字体。”

拿了合约和定金,姜上楼也开开心心的离开了。

没多久,傅家少爷在西坊定下的两笔大买卖便传遍开来,然后姚记瓷器店的老板大发雷霆,将跟了他足足十年的李掌柜给炒了。

当然,对此傅小官并不知道,此刻他正在院子里来回慢走。

片刻,他停下脚步,说道:“小白,你去帮我跑一趟。”

“别叫我小白!去哪?”白玉莲从树上跳了下来,吓了黄管家一大跳。

“带着这个瓶子,去余福记装一瓶天醇酒,装七分满即可,带回来我有用。”

“另外秀儿,去给我找一张大红的丝巾,比巴掌大就行。”

黄微一直看着,等院子里只剩下了傅小官才问道:“少爷此举有何深意?”

“哦,卖酒。”

“这器物比酒还贵!”

傅小官笑了起来,“黄伯,不怕这玩意贵,你老放心,我心里有数。”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