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逃荒:养个残疾相公当首辅全集阅读

逃荒:养个残疾相公当首辅全集阅读

团宠鱼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穿越重生《逃荒:养个残疾相公当首辅》目前已经全面完结,宋锦萧衍之之间的故事十分好看,作者“团宠鱼”创作的主要内容有:鼠群还在继续往后面灾民推进,后方敏锐的宋锦以为前方遇见流匪,对着与她并行的村长和三叔公大声喊道:“村长!三叔公!不能走了,前方有危险!让全村速度离开逃荒大部队!”宋锦觉得趁着流匪还未至,一个村五十户人家一起逃亡,目标不大,兴许能活命,于是建议村长让全村离开大部队。萧衍之突然听到宋锦大喊,是迅速转头,然后看见了远处两辆在拼命往回逃命的马车。......

主角:宋锦萧衍之   更新:2024-05-07 21:3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宋锦萧衍之的现代都市小说《逃荒:养个残疾相公当首辅全集阅读》,由网络作家“团宠鱼”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越重生《逃荒:养个残疾相公当首辅》目前已经全面完结,宋锦萧衍之之间的故事十分好看,作者“团宠鱼”创作的主要内容有:鼠群还在继续往后面灾民推进,后方敏锐的宋锦以为前方遇见流匪,对着与她并行的村长和三叔公大声喊道:“村长!三叔公!不能走了,前方有危险!让全村速度离开逃荒大部队!”宋锦觉得趁着流匪还未至,一个村五十户人家一起逃亡,目标不大,兴许能活命,于是建议村长让全村离开大部队。萧衍之突然听到宋锦大喊,是迅速转头,然后看见了远处两辆在拼命往回逃命的马车。......

《逃荒:养个残疾相公当首辅全集阅读》精彩片段


宋锦望着眼前灾民汇成的‘江河’,心下发沉,拉着一残四小急匆匆赶路,紧紧跟着前面的大部队,往东迁徒。

灾民们大部分都背着包袱,挑着担子徒步而行,也有和她一样拉着板车的,车上都坐着老弱病残。

能赶着牛车的,是村里比较富裕,像村长家与三叔公家这种极少数的人家。但因为眼下牲口也没草吃了,许多牛车最后都成了灾民在拉。

偶尔,宋锦还能看见一些骡车、马车匆匆经过,而家有骡车、马车的,全都衣着不凡,一看就是府城的贵胄,或是城里的商贾、富户、地主。

一辆接着一辆的骡车、马车,拉着满满当当的物资与粮食和水。

车子两旁,是握着大刀的家丁和护院。

灾民们明知抢了这些马车,就有可能多个活命机会,可是看见家丁、护院手中那明晃晃的大刀,是一个个歇了心思。

不抢,现在不会死。

抢了,注定立即死。

逃荒的大部队,从卯时开始出发,一直走到午时都不曾停下。

一直到未时,宋锦敏锐感觉前方灾民渐渐慢了下来。

许是前世是军医养成的警觉,宋锦并不认为前方灾民疲惫走不动才慢下来,这种感觉就像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突然出现了意外,随后造成堵车,紧随其后的车辆不得不停下,或慢下来。

不出意外,逃荒大部队的前方出现了突发情况,逼停前方的灾民。

能让数万计的灾民停下来,什么意外有这么大的威力?

洪灾?地震?蝗灾?兵祸?流匪?

西北干旱两年,洪灾是不可能的,能下场雨都能让百姓笑死!

地震也没有感觉到震感,应该不是!

宋锦只能想到后三种可能。

可是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猜的全错。

前方确实出了意外,但不是蝗灾、兵祸、流匪,也不是蚂蚁行军,而是鼠群过境。

此次西北大地震,不仅将大昊国四分之一的江山震没了,还把大昊国四分之一的老鼠全惊了出来,汇聚成比丧尸屠城还要可怕的鼠群行军。

但凡鼠群过境的地方,瞬间是白森森的尸骨,宛若地狱,再无生机。

而此时,数之不尽的老鼠,正张着血盆大口,宛若大军压境向着逃荒灾民吞噬而去,一切来得如此的突然,毫无预警。

“啊啊啊!”

“救命啊!”

“老鼠!老鼠!滚开啊!”

“快逃啊!”

眨眼间,最前方的逃荒灾民一个个倒下,惨绝人寰,四周都是惨叫声,后面的灾民见状也如无头苍蝇尖叫着纷纷掉头逃窜。

可是,老鼠实在太多了。

不管是毫无反抗之力的老弱病残,还是手无寸铁的壮劳力,或是那些家有马车,家丁护院的贵胄、商贾、富户、地主。

统统无一幸免,全遭了鼠群过境的灭绝,眨眼留下森森白骨。

鼠群还在继续往后面灾民推进,后方敏锐的宋锦以为前方遇见流匪,对着与她并行的村长和三叔公大声喊道:“村长!三叔公!不能走了,前方有危险!让全村速度离开逃荒大部队!”

宋锦觉得趁着流匪还未至,一个村五十户人家一起逃亡,目标不大,兴许能活命,于是建议村长让全村离开大部队。

萧衍之突然听到宋锦大喊,是迅速转头,然后看见了远处两辆在拼命往回逃命的马车。

那两辆马车落了单,宛若身后有洪水猛兽,横冲直撞冲下了官道逃窜。

萧衍之看着正往回逃不断奔近的两辆马车,瞳孔一缩,此刻他与宋锦一样,都认为前方遇到流匪,是忙着大喊:“村长!前方可能遇到流匪!不能往前了!”

村长与三叔公正坐在自家牛车上,让自己儿子儿媳拉着走。二人听到宋锦与萧衍之先后呼喊,愣是吓了一跳。

“啥?”

“流匪?”

等到二人反应过来,他们也看见了远处往回逃的两辆马车。

那两辆马车正不要命的横冲直撞,摆明遇到事了啊!

逃荒一个月,可从未遇到这种情况。

三叔公经历的事多,只一眼就知道事情大了,反应也够快,立即对村长喊道:“老四,赶紧带队离开官道!”

喊完,他立即高高举起昨夜临时做的一杆旗子通知另外九个小队,这旗子上绑着一块红布,而且每个队的小队长也有。

三叔公会有红旗,也是宋锦让村长给他家送野菜,让村长提示他做的。

昨夜他还觉得宋锦事儿多,甚至还为找红布愁了许久。

好在村里有户人家儿媳妇新娶几个月,带了半匹红布。

也幸亏了宋锦的提醒,三叔公手中红旗一举起,宛若夜里突然点亮的引路灯,后方的小队长很快就看见了。

小队长们看见三叔公红旗举起来,难得没有慌乱。大家伙纷纷举起自己队的旗子,对自己队五家连声高喊:“五家注意!扶好老人,看紧孩子,听我号令,一会让大家跑便跑,紧跟红旗,别拉队了!”

这话落下,萧家村人全都知道前面出事了。

妇人们是一个个慌了,但还算冷静没有乱,牢牢牵住自家孩子。

昨夜三叔公与她们家中壮劳力说过,一旦看见三叔公举起红旗,不要乱,紧跟红旗走。

但总是有那么一些极品,总给队伍拖后腿添乱的,比如老萧家。

老萧家的懒货为了自己轻松,是将所有东西都扔上板车,让萧大郎夫妇一个前面拉,一个后面推。

这会儿杨氏看到前方三叔公举起了旗子,是立即带着萧永泰、萧永康跑过去抢板车:“停下!停下!把板车停下!不用你们拉了!让老三、老四拉!走开!”

萧大郎与徐氏被抢,哪里还不明白杨氏是卸磨杀驴?

杨氏这是把他们当牛使完后,就想在逃荒路上把他们扔下。

萧大郎与徐氏想到这些年给老萧家当牛做马,夫妇二人是一阵难受。

但好在萧大郎夫妇虽怕事,却还不算蠢,是直接放开了板车。

车上拉着的全是老萧家的东西,没有一件他们一家四口的,他们只有几件衣裳,如今都在徐氏背上背着。


宋锦没有说保证护得一残四小周全。

一是会让人觉得她托大。

二是逃荒在外,她也不敢保证自己性命无忧,何况是拖家带口。

但是保证有一残四小一口吃的,这点她保证自己能做到。

只是,她并不知道自己一番话有多骇人。

“你说……什么?”萧衍之怔愣住,怀疑耳朵出了问题。

他认定她回来抢户籍,她却说要一起逃荒,等安定后再与他和离分户?

“你是说你要结伴逃荒?还愿带着萧二郎和孩子?等到了新地方安定后再与萧二郎和离分户?”

村长本也以为宋锦回来是打坏主意,心里正在盘算着,不能将人沉塘至少也要将人驱逐出萧家村逃荒队,不想却峰回路转,听到如此令人意外的一席话。

“这是你为了留下来再次使坏找的说词与借口吧?你怕是还没有彻底死心,还想打四个孩子主意吧?”

族老是个耄耋老人,在村里辈份最高,说话也最有份量,村里人都喊他三叔公。他虽年纪大了,但那浑浊的双眸依旧闪现阅人无数的犀利暗芒,谁也别想在他眼皮底下撒谎。

宋锦深知这个三叔公的厉害,忍不住苦笑。

“三叔公,实不相瞒,其实四个孩子将户籍抢回去后,我就后悔了,我确实不该卷走户籍,害人又害己,所以我决定从今起要堂堂正正做人,堂堂正正要回自己户籍。”

挺了挺背脊,接着道:“我知晓一时半会不能叫您老人家相信我是诚心改过,所以我还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萧家村逃荒队五十户一起逃荒,人多易乱,若是遇到什么事那整村人容易被冲散。我提议再分成多个小队,每个小队再选出两名可靠的壮劳力负责盯梢队里孩子,如此可避免各家孩子被丢。”

“这?”

“嗯?”

村长与三叔公面面相觑。

分小队这个方法确实好。

之前五十户村民一起逃荒其实是各顾各家的,家中大人一个不留神孩子就易被灾民冲散给走失了。若分成小队,由小队长负责盯梢孩子,那孩子们的安全就多一层保障。

“你到底想做什么?”萧衍之俊眸微眯,盯着宋锦看的眸色晦暗难明。

虽然此时宋锦眸光坦坦荡荡,可他始终不愿意相信宋锦是真心想留下一起逃荒。

毕竟这是一个擅长演戏,而且刚刚抛夫弃子的毒妇,有光荣黑历史的。

这怎说变就变?

宋锦见萧衍之不信自己,也没着急,淡定道:“若说我有目的,那就是我不想成为流民,想堂堂正正拿回我的户籍,顺带与你们抱团同行而已!”

转过头,又道:“村长,三叔公,若您们还是不放心,我愿带着一残四小与村长家或三叔公家组成小队,由您二位亲自盯住我的一举一动如何?当然,您二位可以先行商议,我过会再来听答复。”

话完,宋锦转身走到一处避嫌去了。

她走得干脆,是因为她有信心打动村长和三叔公同意她留下来。

萧衍之和金木水火就是五个累赘。

如今在外逃荒,除了她没有谁会愿意接手这五个烫手山芋。

最后,结果与宋锦设想的确实一样。

村长与三叔公商量了一阵子,还是觉得宋锦留下来最为合适。

眼下每家每户都啃树叶树皮,水也没得喝了,就连拉车的牲口也快成为口粮。

每家自顾不暇,就连萧衍之的亲生父亲萧富贵都弃一残四小生死不顾,又有谁不求回报愿意对一残四小伸出援手?谁家愿意将自家保命吃食分给他人?

“二郎,眼下的情况除了宋氏愿意拉你上路,还有的就只能去求萧富贵,让萧富贵放你大哥过来帮你了。”

村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萧衍之,不过他更希望留下宋锦的。哪怕这是一个毒妇,只要在一个小队,放在眼皮底下盯着,就不用担心玩幺蛾子。

“让宋氏留下吧!你那个后娘杨氏逮住一个往死里搓磨的壮劳力,怎可能轻易放过萧大郎?就按宋氏说的,村民分成十个小队,每队五家,咱们三家在一个队,我来负责帮你看孩子。”

三叔公直接一锤定音,替萧衍之做了决定。

“……一切听三叔公和村长安排。”

萧衍之本能抗拒留下宋锦,但他也明白眼下情况不允许他拒绝。

一个残废,外带四个拖油瓶,命不由己,有何资格再由他挑来挑去?

哪怕这刻心里再厌恶,为了四个孩子,更为了自己,他只能阴翳着脸妥协答应。

“你先好好歇着,等外出找食的壮劳力全都回来,我与三叔公组织商议!”

村长见解决了问题,起身打算离开,临走前不忘叮嘱萧衍之先忍耐,还叮嘱金木水火别乱跑,这才与三叔公走向宋锦。

“谢谢三叔公!谢谢村长给我留下的机会,您二位放心,逃荒路上有我一口吃的,就绝对少不了萧衍之与四个孩子的!”

当听到自己被留下,不会成为流民,宋锦立即笑逐颜开,大松口气。

只要不会成为黑户,等逃过这次灾荒彻底安定后,那她就是编户良民可以在这个古代落户安身立命了。

至于萧衍之与金木水火待不待见她有何关系,眼下不过是抱团组队逃荒而已。

“行了,先别谢着,你家眼下没吃没喝,明日还要赶路,你还是趁着天色还没有完全黑透,赶紧去找吃找水!别去迟了,届时连树叶树皮都没得捡了。”

村长虽不喜宋锦,临走前还是不忘记提醒了一句,毕竟一家六条人命,可别明日人就给饿死了。

“诶,我这就去!”

宋锦原本没有觉得饿,经过村长这一提醒,立即感觉自己又饿又渴。

目送村长与三叔公走后,她转身回到自家篝火地。

萧衍之与金木水火见她走了回来,全都阴沉着脸。

“我去找吃的,大概一个时辰后回来。”

宋锦不想留在这里继续看冷脸,将包袱扔在萧衍之身旁,再从平板车上拿了一个麻袋和四个水囊便转身大步走了。


宋锦将水瓮放在与盛举人之间的空地上,然后又退回原地,始终与盛举人几人保持着距离。

盛举人看着几米外的酒瓮很激动,可又不敢上前。

随随便便一群陌生人送的水,盛举人哪里敢喝?

而且宋锦等人都戴着掩面罩,让盛举人不得不胡思乱想,误以为他们是一群落草的流寇。

尤其他发现宋锦身边负手而立的赵乾,眼神睥睨,一看就是非池中物。

宋锦看见盛举人几个犹豫不前,考虑到这位还是一位举人,将来指不定还会当官,就当结个善缘,便将自己的口罩解了下来。

一脸诚意笑着解释:“盛老爷放心,我们是良民,不是流寇,这水来路绝对干净,我们会戴掩面罩,只是此次地龙翻身死了太多人,害怕时疫才防患于未然。”

顿了一下,又提醒道:“盛老爷一家子最好也戴上掩面罩比较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过这事盛老爷切不可四处声张,避免灾民恐慌,引起暴乱。”

前世是军医,宋锦最怕遇到的就是时疫,时疫它不会告诉你,它来了。它一旦来了,就会悄无声息要了人的性命。在科技发达的时代对付它都无比艰难,何况是什么都没有的古代。

一旦时疫真的来了,古代的灾民们无异于等死。

宋锦瞧着盛举人五官正气,想着盛举人应该不差,所以才好意提醒了一二。

只是她的善意,把盛举人吓得不轻。

“什么?会有时疫?”盛举人听到时疫二字,差点当场吓倒在地。

“我只说万一有,并未说一定有。”

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宋锦才不给自己留下话柄,如果时疫没发生,灾民先暴乱,她不就成了散布谣言的罪魁祸首了?

宋锦没有想到的是,她刚说完这话,时疫就真发生了。

发生地点正是西北震灾中心吉安府,地龙翻身后,还有上万计死守家中田地不愿意跟着逃荒的灾民。

由于灾后被埋的尸体无人处理,又遇夏日,再加饮水出了问题,其中一个灾民不幸感染了时疫死在了家中,而时疫正迅速扩散中……

当然远在千里之外的宋锦是不可能知道的,知道的只有朝廷。

不过即便知道,现在她也无能为力。

“娘呀!还好只是怀疑!吓死人了啊!”盛举人也怕时疫,但好歹十年寒窗,这点世面还是见过的,且也相信了宋锦他们不是流寇。

拍了拍心口压了压惊,很快就恢复过来,让护院去将酒瓮抱回来,尝了几口。等发现酒瓮内的不仅是干净的清水,还是难得的井水,而且护院喝了也没问题,是高兴坏了。

盛举人也不浪费时间,直击主题问道:“你就是那位兄弟说的萧夫人吧?萧夫人打算如何卖水?”

宋锦笑了:“三层水瓮,一共二十七瓮,给你两层,你吃得下么?”

两层十八瓮,听着多,其实一点也不多。不过有了这些水,盛家省着点用,可以半个月不会断水了。

中州府处于整个大昊的中心,运河也正好经过中州府。若是他们再快马加鞭,赶在断水之前经过中州府,说不定在中州府能买到干净的水也不一定。

盛举人算了一笔账后,立即点头又问:“吃得下!两层你要多少?”

见盛举人不磨叽,宋锦更是豪爽直言:“五百两现银,不要银票,外加一石粗米,两斤盐。”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