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精品小说战国:从长平之战开始成战神

精品小说战国:从长平之战开始成战神

随云逸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战国:从长平之战开始成战神》,现已上架,主角是赵括田单,作者“随云逸”大大创作的一部优秀著作,无错版精彩剧情描述:其一,骑兵作战在上党之腹地,有倍于步卒之效也;其二,我军为守方,进有丹水壁垒之壮,退有百里石长城防线之险,中有大粮山、韩王山等密林,谓之地利也;其三,上党百姓与赵人风俗无异,更愿接纳我赵人而痛恨秦人,故每每为我赵军引路,而不愿虽秦军同流。若能用之者三,此战或仍有一战之机也。”......

主角:赵括田单   更新:2024-05-13 19:1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括田单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小说战国:从长平之战开始成战神》,由网络作家“随云逸”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战国:从长平之战开始成战神》,现已上架,主角是赵括田单,作者“随云逸”大大创作的一部优秀著作,无错版精彩剧情描述:其一,骑兵作战在上党之腹地,有倍于步卒之效也;其二,我军为守方,进有丹水壁垒之壮,退有百里石长城防线之险,中有大粮山、韩王山等密林,谓之地利也;其三,上党百姓与赵人风俗无异,更愿接纳我赵人而痛恨秦人,故每每为我赵军引路,而不愿虽秦军同流。若能用之者三,此战或仍有一战之机也。”......

《精品小说战国:从长平之战开始成战神》精彩片段


“只是,丹水西岸之壁垒,很快被从空仓领俯冲而来的秦军所夺取,而我军主力渡过丹水以后,凭借丹水天险,巩固丹水东岸防线,秦军也一直不得寸进,战事随即进入相持阶段,而这一相持便是三年之久。”廉颇收起指挥棒,缓缓叹息道。

这一声的轻叹里,有太多的悲壮的故事。

赵括仿佛看到了在空仓岭上浑身浴血却依然死战不退的赵军都尉,丹水沿岸数丈高的壁垒之上舍生忘死的赵国儿郎,滚滚丹水,多少血肉随之奔流,漫漫长夜,多少忠魂思念故土。

三年,对于赵国是沉重的灾难,对于战场上的赵军士卒们,却是一个又一个难熬的日子。

三年里,本就处于弱势,想要抵挡住秦军的攻势,其难度可想而知,只是不知这三年里,多少忠魂埋骨他乡。

而若是让秦国得逞了,这天下又将经历多少个难熬的“三年”呢?

不知不觉间,赵括的心情也更加沉重了——赢下这场战争,赵括再度在心中默默许诺着自己。

稍稍调整好情绪,赵括开口问道:“不知如今前线是如何布置,具体兵力还剩几何?”

廉颇也不隐瞒,随即继续说道:“自我大军空仓领失利,我王派出十余万大军支援前线,后北地五万骑军南下,这才稳住了丹水防线。因此,为保险起见,本将又在丹水防线后设立第三道防线。”

说着,廉颇再度举起手中指挥棒,指着面前一条高耸着的山脉,说道:“谓之百里石长城防线,乃以故关、长平关为支点的一道防线。”

“目前,丹水东岸防线仍在我手中,秦军不得寸进。然经过三年来的日夜消耗,国中虽徐有多则万人,少则数千之援军抵达,我部精锐亦损失惨重。

如今丹水防线共有大军三十六万,其中骑兵十万人马,步卒二十六万,其中主力在丹水东岸制高点韩王山中,辎重粮草则在一旁另一个制高点大粮山中;百里石长城防线共有兵马两万五千人,其中多为步卒,骑兵尚不足三千。”廉颇细细缕清着手中已为数不多不多的牌。

“四十万人马!”赵括心中微微一定,显然对于四十万这个数字赵括还是挺满意的。

不过这倒也正常,大军出征和援助空仓领的大军便已经是三十多万了,再加上三年里每隔数月便有的补充兵力,能有如此规模实在意料之中。

可也正因为兵力之众,虽然成功地挡住了秦军的攻势,却也给国力羸弱的赵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光是战兵的口粮,便是一个巨大的无底洞。

只是,正当赵括稍稍安心之时,廉颇却又在一旁泼起了冷水。

“而这约四十万大军之中,能战之兵尚不足半。”廉颇继续语不惊人死不休道:“三年鏖战,精锐损失泰半,补充来的新兵之中,过半人数只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上不了马,拉不得弓,没有章法,根本没有多少战力。”

一下子从四十万大军,锐减到二十万不到,赵括显然有些接受不了,脸色明显暗沉了许多:原以为丹水前线再怎么样,也总该还有至少三十万大军的,没想到情况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糟糕得多了。

二十万!

二十万……

如同绕梁之余音在赵括的耳边不断回旋。

只剩二十万了,自己的计划还能成功吗?甚至,还能执行吗?

赵括死死地盯着沙盘,慢慢回想着自己的计划,试图再绝望中找寻那一丝丝的可能的希望。

一旁的田单和许历闻听此言,心中也不是个滋味。

都知道前线打得苦,损失大,却没想到损失这么大!要知道同廉颇一道出来的大军,以及后续增援空仓岭的三十万大军可有大部乃是精锐部队啊,后续的增援虽然多为无甚战力的新卒,但总归还是有几只战兵的,如此多的战力,居然打到现在只剩能战之卒尚不足二十万?

也就是说,至少已经有十余万的精锐大军殒命在这三年的对峙中,若是再加上普通士卒的损失,恐怕就奔着二十万往上去了。

三年对峙,该是怎样的一番腥风血雨啊!

“本将带来五万大军,其中能战之精锐只有一万许。”见廉颇已经尽托其底,赵括也当即掀开了自己所带着的底牌。

“这……”

这会儿,论到廉颇将军麻爪了。原以为带着王命前来转守为攻的赵括,号称二十万援军,怎样手里边也该有个三万五万的能战之兵,却不想只有一万多?

一万多人,能干嘛?

对西岸壁垒发起一次总攻,恐怕损失的不会少于这个数目。

还转守为攻呢,能在秦军的攻势下继续守住就不错了。

廉颇脸色越发的差了,显然他已经不知该如何评价在那稳坐高堂之上的大人物们了。兵者,国之重器也,岂能如此一厢情愿的儿戏?

“将军以为,为今之计,我军该如何破局?”不待廉颇发泄,赵括便首先问道。

廉颇闻言,收拾好沉重的心情,眼神转向沙盘之上,原本低沉的眼神瞬间锐利了许多,手中指挥棒略略踟躇了一二,随即在空中再度飞舞了起来。

“我军援军抵达的消息恐怕秦军已然知晓,由此,秦军势必继续增兵丹水一线。”廉颇在沙盘边踱着步子,随即继续说道:“以我军如今之战力,若是再强守丹水一线,恐怕得不偿失,也很难能够抵挡得住增兵后的秦军。”

“为今之计,只有扬长避短这一条路而已。”廉颇继续分析着敌我局势:“秦人之利在其兵多而将广,而我军之利则有三也。

其一,骑兵作战在上党之腹地,有倍于步卒之效也;

其二,我军为守方,进有丹水壁垒之壮,退有百里石长城防线之险,中有大粮山、韩王山等密林,谓之地利也;

其三,上党百姓与赵人风俗无异,更愿接纳我赵人而痛恨秦人,故每每为我赵军引路,而不愿虽秦军同流。

若能用之者三,此战或仍有一战之机也。”


很快,一行数人便来到了故关之中军帐中。

偌大的帐篷之中,许历正在忙里忙外,其他物什皆是平常,只有在中央的一方长桌,足有一丈多长,数尺之长,半人之高。

其上,沙土为基,水石各异,另有红、黑两色旗帜穿插其中,只一瞬间,便将众人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这是?!”田单三两步便已走到了长桌之旁,不由地发出疑问。

不待赵括答话,廉颇将军却已在不知何时便赶到了田单的旁边,微微扫过一眼,便脱口而出道:“慈爱上党!上党之战局。”

话语中惊讶之音更不需细听,而那只布满老茧的双手,已经不自觉地伸向那山水之间,试图感受这片自己驻守了三年的天地:一个沟湾,几片树林,几乎栩栩如生宛在眼前。

刚刚提问的田单也不自觉地细细摩挲着长桌的边角。

赵括扫了一眼跟进来的许历,许历当即会意,上前一步对着两位老将军拱手一礼,稍作解释道:“二位将军,此乃我家上将军为此上党之战所特意布置之物,名曰:沙盘。”

说着,许历不知从哪里抽出细细的一根木杆,指着沙盘之上继续说道:“沙盘者,顾名思义,为细沙所制,辅以山石,令旗等物,已军报、斥候情报为基础,旨在将战场上,路途、山水、兵力等布置一一呈现,以供将领更好指挥之用。”

“好东西啊!”许历的话语刚刚落下,一旁的廉颇就不由得赞叹道:“敌我兵力布置,山水形式,一目了然,有了此物,大战凭空多了半成胜算。”

可别小瞧着半成的胜算,即便秦军不增兵,就凭赵括带来的这五万兵马,恐怕所增加的胜算也不到半成。

换句话来说,这一个区区的沙盘,竟能抵得上数万兵马!还是那种精锐的兵马!

当然,廉颇的话语也没有夸大沙盘的作用。一个制作精良的沙盘,可以清晰地将战场局势呈现在众人面前,从而令主将更为客观地做出决策部署。更重要的是,依据沙盘,部下将领更能够了解到主将的战略意图,并能将自己的队伍开到主将所想要的位置。

这对于只有粗略舆图的战国而言,绝对是一个创举。

不过,话说回来,一个沙盘而已,即便在有用,也弥补不了赵、秦两国在国力上的巨大差距,同样也左右不了如今这场“病入膏肓”的大战。

“若是早有此物,我军何以至此哉!”在欣赏完沙盘之后,廉颇不自觉地突然间冒出了这样一句话。

营帐之中,只有赵括略略听懂了廉颇可惜的话语——假若早有此物,他廉颇的大军不会迟滞在上党境内,眼睁睁地看着秦军抵达空仓领;假若早有此物,空仓领上诸将,定能携手防御,自己的第一道防线——空仓领防线也不至于数日便被秦军所破。

但,可惜,战事之中没有假若......

“廉老将军!”赵括忽地出现沙盘的一侧,对着廉颇说道:“将军且以此物,为吾等演示一番上党之战的进程吧,也好令吾等更好地了解战场全貌。”

说着,一旁的许历便双手递上了指挥棒。

“是!”廉颇显然也明白如今的形势紧急,当下也不客气,接过了指挥棒便开始了解说:“自三年前老夫接王命后,立即派遣马步军五万军为先锋,十万马步军为中军,五万步军为后军,共计约二十万大军,诈称四十万大军自邯郸出发。”

说着,廉颇拿着指挥棒便开始在沙盘上缓缓游走:“我军穿滏口陉而过,直抵长平关、故关一线,然后沿陶清河转入小东仓河边进入泫氏地区,进而往泌水开进。”

“此时,我军之战略意图为:以泌水天险拦截秦兵。”廉颇地指挥棒在沙盘一角略略一指,总结道。

见众人并无疑虑,廉颇随即继续述说道:“而此时秦以王龁为将,帅兵将十余万自咸阳出发,入渭水而汇入大河(黄河),再从大河上溯抵达汾河口,从而进入汾河。随即循汾河抵达新田后,立即溯着浍河以及其支流而上抵达乌岭关。走下乌岭关,秦军又转入梅河河谷到马邑,几乎与我军向泌水挺近的同时,秦军已经转入沁水河抵达端氏邑。”

一番眼花缭乱的诉说,加上秦军的行军部分有大量的区域根本没有在沙盘之上,若非专业的军事人才,真真是被廉颇将军给绕晕了。

好在,在场三人都不是等闲之辈,田单将军自不必多说,虽然未能名列战国四大将,但也绝对是名将之属,许历也不必说,一辈子跟随着马服君赵奢南征北战,区区几个地名还不足以将他绕晕。

至于赵括?嗯,虽然他实战能力有待检验,但图上作业,那是马服君赵奢大人亲自检验过的!

而赵括也不负众望地成为在场三人之中,最先发现秦军异常之人。

“好快的秦军啊!”赵括双目死死盯着沙盘,不由的感叹道。

而赵括的感叹也收到了来自廉颇的另眼相看,虽然早有耳闻赵括于军事有天纵之才,但传闻总归传闻,如今一见却知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赵括的感叹也提醒了另外的两人,尤其是田单,在心中默默地估算了两军行进的路程,竟然发现秦军用几乎同样的时间走完了赵军两倍多的路程!其战力之恐怖可见一斑。

同时赵括对战场的敏锐程度,也深深令田单感到震撼。

见着若有所思的二人,廉颇也不卖关子,当即稍作解释道:“秦军兵贵神速,而我军进展缓慢,原因有二:其一,军力集结缓慢,我军之中既有北地骑军又有邯郸步军,两军混杂,光是统一号令便花费不少时间;当然,更严重的乃是其二——轻敌慢行,自本将而下皆有秦兵两倍多距离,必不可先达的想法,故行军速度一直不快;故给了秦军充足的时间渡过泌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