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我真的只想做宰相全文章节

我真的只想做宰相全文章节

山的那边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我真的只想做宰相》,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篇军事历史,代表人物分别是七郎赵二郎,作者“山的那边”精心编著的一部言情作品,作品无广告版简介:遇到同村的人,相互打着招呼。纳税的是有限期的,寻常百姓哪敢抗税,一般都是早交早了账。路上挑着箩筐、推着板车进城的人不少,边走边说,也热热闹闹的。七郎呆在箩筐里,听着外面的人议论着今年的收成……秋粮下来了,缺钱的人家除了纳粮税,还会运一些粮食进城卖。“怎么还没到城里?这箩筐也太挤了。”大毛焦急地说。“主要是幺叔太肥了。”......

主角:七郎赵二郎   更新:2024-05-18 05:5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七郎赵二郎的现代都市小说《我真的只想做宰相全文章节》,由网络作家“山的那边”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我真的只想做宰相》,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篇军事历史,代表人物分别是七郎赵二郎,作者“山的那边”精心编著的一部言情作品,作品无广告版简介:遇到同村的人,相互打着招呼。纳税的是有限期的,寻常百姓哪敢抗税,一般都是早交早了账。路上挑着箩筐、推着板车进城的人不少,边走边说,也热热闹闹的。七郎呆在箩筐里,听着外面的人议论着今年的收成……秋粮下来了,缺钱的人家除了纳粮税,还会运一些粮食进城卖。“怎么还没到城里?这箩筐也太挤了。”大毛焦急地说。“主要是幺叔太肥了。”......

《我真的只想做宰相全文章节》精彩片段


赵大郎和赵二郎轮流推车,一路上遇到同村的人,相互打着招呼。

纳税的是有限期的,寻常百姓哪敢抗税,一般都是早交早了账。

路上挑着箩筐、推着板车进城的人不少,边走边说,也热热闹闹的。

七郎呆在箩筐里,听着外面的人议论着今年的收成……秋粮下来了,缺钱的人家除了纳粮税,还会运一些粮食进城卖。

“怎么还没到城里?这箩筐也太挤了。”大毛焦急地说。

“主要是幺叔太肥了。”二毛也扭了扭。

“我这叫白胖可爱。要不你们下地走?”七郎反驳。

大毛和二毛一起摇头,有板车坐才不要走路呢,他们又不傻!

过了一会儿,七郎唏嘘感叹:“我还是第一次进城呢。”

“俺也一样!”

“俺也一样!”

三个娃娃在箩筐里叽叽喳喳的说话,比路边林子的鸟叫声还吵,不知过了多久,总算到了城门。

赵二郎把三个娃娃从箩筐里挖出来。

三个小娃娃仰头看着高高的城墙,嘴巴张成了一个圆。

这幅乡下人进城的样子,让守城门的兵丁都不由得仰了仰头,有了城里人的优越感。

他们华阳县是益州的附郭县,益州城东边都在华阳县治下,所以他们来的也是益州城!

行人进城不用交进城费,推车进城要交两文。

赵大郎从怀里摸出两文钱,不舍地交给兵丁,心里嘀咕着,这都能买两个鸡蛋了,两个鸡蛋能孵两个小鸡,小鸡长大了又能下蛋……

越想这心越痛,脸色越沉重。

几个孩子却没那么多心思,手拉着手高高兴兴地进城……

“这里人好多啊!房子也高!”

“穿得也好看!”

“男人头上也戴花啊!早知道我们从山上采了花来卖。”

“二毛,山上的野花没人要的。”

…………

大毛和二毛叽叽喳喳地说着,七郎也好奇地东张西望。

他有个秘密,曾在梦中见过很多大城市,那些地方全都光怪陆离,但梦中的世界已是隔世,眼前的益州城才是真真切切的。

七郎才六岁,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外婆家所在的杏花村,原以为就算是益州城也不会繁荣到哪里去。

但进城之后,他发现城里行人如织,穿着也整齐体面,街道两旁店铺的旗帜招展。

“真是一个太平盛世!”七郎心中赞叹。

赵家众人先去华阳县衙的户房排队等交粮税。

他们以为自己来得已经够早了,但没想到附近村庄的人来得更早,前面已经排了长长的队伍。

七郎想到自己的挣钱计划,对赵大郎和赵二郎说:“大哥二哥在这里排队,我去城里逛逛?”

赵大郎提着他的衣领,“你别乱跑,当心让拐子拐了!二郎,你在这里排队,我带他们去逛逛。”

赵二郎说:“大哥,还是你在这里排队,我带他们去。”

难得进城一趟,兄弟俩都不想在这里干等着。

对视了一刻,最终赵二郎败下阵来,耷拉着脑袋说:“好吧,我在这里排队,大哥你别去太久,纳粮的时候要过来的。”

“知道了!”赵大郎拍了拍二弟的肩膀,提溜着三个小的逛街去。

益州是西南重镇,在赵家人心里就是天底下最繁华的地方,只怕都城长安也就这样了!

可惜逛归逛,东西却不能乱买,兜里的每一枚铜钱都是算计好用途的。

“我们先去杂货铺,娘交代了要买秋油、盐和醋。”赵大郎一一念着。

大毛和二毛嚷着:“还要买糖!买糖!”

七郎拉着大哥的手,眼睛滴溜溜的转……杂货铺正是他要去的地方。

赵大郎是来过益州城的,带着幺弟、儿子、侄子绕了两条街,就到了人头涌涌的市集,这里不仅有沿街的铺子,还有各种摆地摊的。

当街有卖水饭、熬肉、旋煎羊白肠、子姜、酸萝卜等熟食的,摊位前摆着一张张小桌子,坐满了食客。

赵家几个闻到香味,一同吞了吞口水。

再往前走,又有卖獾儿、野狐、野猪等生肉的,看着像是山里猎户拿出来卖的;还有鸡鸭兔、羊肉、猪肉……

“爹,买肉。”

“大伯买肉!”

“不行。”赵大郎冷酷拒绝。

“大伯,就买二两熟食。”二毛摇着赵大郎的衣摆。

赵大郎冷哼:“你们怎么就惦记着吃的?看看你们小叔,从来不吵着要吃的。”

七郎木着脸,他是不吵吃的,但他等下挣了钱要买羊肉!

都说贵人喜食羊肉,他还不知道羊肉是什么味的呢!

挤在人潮中走了半晌,终于走到了杂货铺,赵大郎先买了需要的调料,还咬牙称了半斤麦芽糖,给孩子们甜甜嘴儿。

七郎看大哥正忙着,大毛二毛也围着糖转,悄悄走到一个店管事前,从怀里掏出一把青黄色豆子模样的小果实,问:“大哥,你们这里收藤椒吗?”

管事的儿子都比赵七郎大,看到这么个小人儿叫自己大哥,心中好笑,和蔼地说: “你们村有藤椒啊?收倒是收,但这一点点可不行,我们要买至少也是论斤的。”

“收就好。”赵七郎灿烂一笑,“我等一会给你带来,大哥可要给我个好价钱……那你这里收胡椒吗?”

“你消遣我?”管事皱了皱眉,不悦地说:“藤椒我们益州就有出产,你有也不稀奇。胡椒可是西域来的东西,一两胡椒一两金,你小孩子家家听过就算难得了,还问我收不收!”

七郎调皮地伸了伸舌头:“大哥别生气,我也是听别人说的,不知道这么珍贵呢!”

一两胡椒一两金?他要发财啦~~


七郎不久前刚过了六岁生日,接连发烧了一个月,把全家人吓得满天神佛都求了一遍。

没有人知道,七郎在这一个月里做了一个诡异的梦。

他的灵魂似乎脱离了身体,穿梭到了千年之后。旁观了一个叫“赵福贵”的人一生。

赵福贵是个小镇青年,从从小上学、考试……大学读了个文科专业,毕业后就失业,回老家小镇继承家业……一间油盐调料杂货铺,一日从城里拉了一大车杂货回家途中,不幸遭遇泥石流死亡。

七郎旁观了赵福贵的一生,对赵福贵的喜怒哀乐却没有体会。

他清晰的知道,他不是赵福贵,他是天明村六岁的赵全。

梦的最后,赵福贵满脸狰狞地向他扑来:“我就是你,把你的身体让给我!我能让你当宰相、娶公主、走向人生巅峰!”

“你说啥子咧?”七郎懵懵懂懂。

还没想明白,就听到母亲周氏一声声的召唤,他猛地一震,睁开了眼睛。赵福贵在他的脑海中如星光般消散。

七郎的烧终于退了,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又去祖坟拜谢了祖先。

一开始,七郎觉得这只是做梦而已,并没有把“前世”当真~

瞧瞧这梦,前世的自己叫赵福贵,开杂货铺,糖和蜂蜜都有,想吃糖就吃糖,想吃蜜就吃蜜,简直是他的梦想啊!

梦醒之后,他还是六岁的赵全,每天和侄子侄女们捉蚂蚱,去小河里捞鱼……

但很快,他发现他跟着赵福贵学过的东西,似乎都还记得。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自己脑海里多了一个“空间”,赵福贵拉着的那车杂货全部都在空间里。他尝试过进入空间,但发现进不去,只能用意念把空间里的东西拿出来。

现在,他得知胡椒是很值钱的。他空间里恰恰就有一大袋胡椒……这是,神仙要自己发财啊!

七郎觉得,他一定是梦中那些人说过的“天选之子”。

但胡椒珍贵,七郎不敢说自己有,只和管事说好卖藤椒的事,小跑到赵大郎身边。

赵大郎早看到七郎在管事跟前嘀嘀咕咕,塞了一块刚买的麦芽糖到他嘴里,叮嘱:“别乱跑,天色不早了,我们回去找你二哥。”

七郎和大毛、二毛含着糖,齐刷刷地点头。

提着零零碎碎的东西,赵大郎小心牵着三个娃娃又走回县衙附近。

看到他们回来,赵二郎松了一口气,因为纳粮的时候需要农户自己搬粮进去,他一个人可搬不动。

一些人家也带着孩子一起进城的,孩子有的坐在箩筐上,有的在人群里钻来钻去。七郎和大毛、二毛都没见过纳粮,很是好奇地钻到了前面。

正在纳粮的是一个老汉,差役打开老汉递上的户籍文书,高声念道:“梁满仓,成丁三人,需纳粮六石……”

念完后,手插进箩筐里,搓了搓黍米,撇嘴道:“梁老汉,你这粮不够干啊!要么等晒干了再来,要么折算重量……你自己看着办吧!”

梁老汉急了,捧着一把黍米求道:“差爷,我是大树村的,从半夜就出门,走了好几个时辰才到城里呢!这些粮是仔仔细细晒干的,怎么不够干?求求差爷,我们出来一趟不容易。”

差役挥手:“你这老汉别歪缠,我收了你的湿粮,回头被县太爷打板子。我也不为难你,日头老高呢,你就去旁边晒吧!”

七郎顺着差役的手指看去,只见县衙旁边有一块空地,已经有人在晒粮了,显然又是粮食不够干的。

看到眼前一幕,他的心有些忧愁,担心起自家的粮够不够干了……

七郎又钻回哥哥身边,此时太阳已经老高了,赵大郎和二郎蹲在板车边,用手里的破草帽扇风,汗还是顺着他们黝黑的脸盘流下来。

“大哥、二哥,我们的粮够不够干?”七郎担忧地问。

赵大郎把七郎拉到自己的阴影里,小声说:“我们的当然够,晒了好多天了。”

赵二郎苦笑:“我们的当然够,特意留了几个铜板,孝敬差爷呢!”

粮够不够干和留不留铜板有什么关系?

赵大郎瞪了赵二郎一眼,赵二郎不敢再说话。

再胡说八道,让差役听到了,连铜板都不肯收,非得让他们再来一次,那才糟糕呢!

又过了一会儿,才轮到赵大郎一家上前。

赵大郎恭敬地递上户籍文书,手一松,几个铜钱落在了差役手里。

差役顺手一收,脸色好看了一些,念道:“赵继祖,成丁五人,纳粮十石……”

说完也检查了一下粮食的成色,倒是没提出异议。

检查了成色,就是称重了。赵大郎和赵二郎一起挑着粮上前,差役拿了一个大斗出来,十斗算一石,十石粮要量一百斗。

七郎看着差役舀起一斗粮,粮食高高的都冒出尖来,像小山峰一样。

这……这十斗粮怕是都有一石五了!

七郎目瞪口呆,指着一旁的称问:“这不是有称?为什么不称重?”

差役看着赵七郎,问赵大郎:“你家的孩子?怎么那么不懂事?”

赵大郎讪讪地说:“差爷,我幺弟顽皮。”

七郎很委屈,这些人冤枉他!

他哪里不懂事?哪里顽皮了?不是给了铜板了吗,怎么还这样斗量?

“可是称重更快啊!”七郎明知不是效率的问题,还是不甘心地嘟囔了一句。

一旁做记录的文吏看了过来,小眼睛眯了眯笑道:“你这孩子倒是机灵。你会看称吗?你会看,就给你称重。”

七郎前世是做小买卖的,就算这种老式称是一斤十六两的,他也是会看的,立刻说:“我会!”

差役看了看文吏,又看了看围观的人,冷笑:“你豆丁大会看称?本来用斗粮就是方便你们这些不会看称的人,既然你坚持用称量,这要是称少了,可不许说我糊弄你们。”

其他等着纳粮的人有的还糊涂着,不明白这里头的官司……用斗量更清楚啊,他们又不会看称;也有聪明的想明白了其中根由,都伸长脖子往前看,有了这个开头,他们待会儿也要称重,可省不少粮呢!

七郎觉得自己获得了阶段性胜利,像是骄傲的小公鸡一样昂首挺胸上前,踮脚看称……可还是不够高。

赵大郎把他抱起,轻轻地在他的小屁股上拍了拍,这孩子聪明是聪明了,可他们庄户人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

七郎盯着秤杆上的称星,甚至还检查了一下秤砣,才跟着差役一筐一筐的报数,最后减去箩筐的重量……

最后纳完粮,还剩了半筐粮食。

赵大郎有些懵又有些欢喜,他是老大,从小就跟着老爹来纳粮的,知道这回是省下了半筐粮食。

称重的时候,文吏就在一旁看,见到赵七郎熟门熟路,也是出乎意料……这秤砣容易做手脚,是只有奸商才知道的事。

这小豆丁才那么点大,就会做奸商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