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林澈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畅销书目》,由网络作家“清风识月”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是作者“清风识月”的倾心著作,林澈朱元璋是小说中的主角,内容概括:穿越到大明洪武,成为一名参加殿试的贡生。深知洪武朝当官不易的他,一心重返前世。奈何系统要求,只有被朱元璋处死,才能回到现代。于是乎。殿试策论上,林澈洋洋洒洒写下《科举取仕,误国误民疏》,一心求死!老朱震怒,将林澈打入诏狱,秋后问斩。本以为要吃些苦头的林澈,诏狱结识一位勋贵二代。没事给他讲讲课,不但没受罪,反而十分享受。“林先生,何为‘资本论’?”“林先生,‘官绅......
《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畅销书目》精彩片段
隔壁。
朱元璋听到这里,沉思了。
在他心中始终对商人都没有好印象。
他一直认为商人的存在,就是剥削百姓的一帮寄生虫。
对于大明王朝没有任何益处。
可是现在听了林澈细致分析,颇有感触。
林澈说的没错,现在的应天府比之前繁华了许多。
昨天去刘伯温府,经过南北大街,看到那里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不都是那些商人创造的吗?
自己压制商业,打击商人,百姓从中又得到了什么好处?
正如林澈所说,没有!
朝廷从中又得到了哪些好处,也没有!
那咱要制定‘重农抑商’政策,到底为了谁?
为朝廷?还是为百姓?
朱元璋从心里权衡了一番,做出否定。
“老大,都给咱记详细了,回头整理一份奏折。”
“咱回去好好研究研究。”
朱标答应一声,举笔凝神倾听。
另一边。
朱樉终于从震惊中反应过来。
他蹭的站了起来,脚踩在椅子上,激动的望着林澈:
“不妥!”
“这样做肯定是不妥!”
“咱回去,就让父亲给皇上写折子…”
林澈朝他摆了摆手,让他别那么激动。
“商业的作用远不止如此。”
“不光是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还能促进社会进步。”
“这些内容有些超纲,你听听就行。”
“总之一句话,商业发展,对大明王朝百利而无一害。”
说到这里,林澈伸手准备拿酒坛,朱樉眼疾手快,急忙给林澈酒满上。
“林先生,你这么一说,我觉得商业确实很重要,可当今皇上一代英主,他怎么就没这么考虑呢!”
朱樉说着端起酒碗,与林澈碰了一个。
林澈轻轻抿了一口酒,开口说道:
“当今皇上不是没考虑,而是权衡一番后,而做出的决定。”
“农耕文明传承了几千年,可谓根深蒂固,对于维护统治者统治有好处。”
“说到大明重农抑商,不得不说洪武朝的海禁政策!”
朱樉将碗中酒干了,疑惑的问:
“先生,你说重农抑商,怎么又绕到‘海禁’上面,两者有关系吗?”
朱樉在大学堂内,宋濂那些大儒们,跟他们这些皇子们,讲解过‘海禁’政策。
海禁是朱元璋实施的最严厉的政策之一。
在朱元璋看来,海外贸易对于大明经济并没有多大益处。
作为从农民走出来的皇帝,朱元璋对农耕的重视远远大于商业,何况是海外贸易。
这种心态推动了他采取‘海禁’。
同时,为防止倭寇侵扰和张士诚、方国珍余部的滋扰,保护沿海的安全,朱元璋于洪武四年颁布‘禁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
又于洪武八年颁布‘禁濒海民和通海外诸国’。
不仅如此,洪武三年和七年,两次裁撤负责海上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大学堂的大儒们一向认为发展农业,才是王朝的正统。
他们给朱樉等皇子讲解时,也遵循着皇上的思路分析海禁。
就是防止倭寇滋扰,保护沿海安全。
在朱樉的理解中,‘海禁’不过是大明朝的一个战略举措而已。
与‘重农抑商’没有丝毫联系。
“你错了,‘海禁’不仅与‘重农抑商’有关系,而且关系密切。”
林澈将碗中酒喝干,开口说道:
“海禁政策,说白了就是变相的重农抑商,并且更加严苛。”
“这种‘一刀切’的海禁政策,让绝大多数依靠海外贸易的海民失去了生路。”
“并导致这些海民纷纷加入倭寇、海盗的行列,与政府对抗,有的逃亡海外,有的干脆搞起了走私。”
“实行海禁,其实就是实行‘闭关锁国’,最终会使大明朝被边缘化,走向没落。”
一墙之隔的密室。
压抑的气氛让人毛骨悚然。
朱元璋阴沉着脸,额角青筋狂跳,手握着拳头,随时要砸在墙上。
朱标手里握着毛笔,坐在那里大气都不敢喘一声,额头豆大的汗珠,噼里啪啦往下掉。
前天,讲解土地兼并时,林澈一句‘大明危矣’!
现在,洪武朝‘海禁’政策,又是大明朝走向没落。
这小子怎么就没有一句安慰人的话呢。
想父皇在刀山血海中创立起来的大明王朝,风华正茂,怎么在这小子嘴里像是一座四处破损的房子,随时就要坍塌。
这话别说父皇听着怒火中烧,就连自己也觉得这小子是在危言耸听。
朱元璋呼哧呼哧喘着粗气。
半天才对朱标说道:
“记!全都给咱记下来,朕倒要看看他还能怎么解释!”
……
对面的朱樉显然也不认可大明朝将被边缘化,走向没落。
他站起身来,看着林澈,不信的摇头道:
“先生,你说的太危言耸听了。”
“海禁不过是为了防止倭寇叛逆滋扰,保护海防而已。”
“这个政策根本危及不到大明的根本。”
“怎么可能会让大明被边缘化,走向没落。”
眼见朱樉一脸不服,林澈也没有反驳。
而是用手指在碗中沾了点酒水,在桌上画了一个简易地图。
指着地图上的大明所在位置,及其周边:
“这里是我大明国,在他南面是安南、暹罗、真腊等国。”
“北面是北元残余势力和女真等部落。”
“东边海上是琉球、倭国和高丽。”
“西北是西域诸国,在往西则是庞大的蒙古帖木儿帝国。”
林澈瞥了眼聚精会神看着地图的朱樉,继续说道:
“我大明就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北面是茫茫戈壁和草原,荒芜野蛮,没有什么可争夺的,只需要将北元残余和女真各部落赶的远远的,不要侵扰大明边防就行。”
“西面是被沙漠戈壁阻隔的西域诸国,路途遥远,唐汉时期我中华帝国与西域诸国通商交往,有一条丝绸之路,连接两地。现在因为西域各国被帖木儿帝国控制基本断绝了丝绸之路贸易往来。”
“东面是茫茫大海,琉球、倭国岛国也是贫瘠之地,不值得大明惦记。”
“只有这南面的安南、暹罗、真腊等国,气候适合耕种、地广人稀,更有稻米三熟。那里江河湖泊纵横,可以提供大量的水产品。野外各种果树,能提供各种新鲜美味的水果。”
“安南、暹罗、真腊等国真的很适合大明开疆拓土,只是去这些国家陆路需要经过云贵等边远之地,这里不但山高路远,还要穿过茂密的原始森林。”
“远师出征劳民伤财不说,瘴气毒虫猛兽,还会给部队带来无谓伤亡。”
“如果走海路,就不一样了!”
林澈蘸着酒水在地图上画了一个箭头,直指这些国家。
“通过海路,能一举进入这些国家腹地,拿下他们!”
眼看戒尺就要落下。
就在这时。
一直冷眼旁观的马皇后终于开口了:
“重八,差不多就行了,怎么着你想连老大也一起打啊!”
“都一把年纪了,怎么脾气还随年龄见长啊!”
“老大,你别跪着,起来,我倒要看看他朱重八能把老二怎么样!”
朱标看了眼母后,站起来,让开道。
朱元璋却迟疑了。
“妹子,老二这兔崽子实在是欠收拾,今天你别管了,看咱今天不扒了他的皮!”
说着大步朝朱樉走去。
“你敢!”
未等朱元璋走到跟前,就见马皇后三步并两步追了上来,不知啥时候手里多了个鸡毛掸子。
“妹子,你…你想怎么着?”
“嘶…你还真打啊!”
“行行行,咱不管了总成了吧,孩子都在旁边看着呢!”
朱元璋被抽了一掸子,赶紧绕着大殿躲藏,马皇后拎着鸡毛掸子追!
眼看越追越急,朱元璋一把抓过太子朱标:
“老大,你快拦住你娘,咱一个皇帝,被…成何体统!”
朱标一边看着也不知道咋办,见朱元璋狼狈的逃到自己身边,苦笑着朝马皇后求情:
“母后,父皇已经答应不管了,您就别在追了吧。”
“你看父皇的衣服,都跑散了!”
听了这话,马皇后这才停下脚步。
再看朱元璋,跑的衣衫不整,一脸狼狈。
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将鸡毛掸子收起来。
躲在朱标身后的朱元璋,这才松了一口气。
马皇后走到朱元璋跟前,将他的衣衫整理了一番,突然咕咚一声朝朱元璋跪了下来。
“唉——妹子,你这是干啥!”
朱元璋扶着马皇后的胳膊就要搀扶她起来,却被挣脱了。
“臣妾刚才一时心急,忘了君臣之礼,请陛下责罚!”
“子不教母子过,老二犯了欺君之罪,作为母亲臣妾也有责任,请陛下连臣妾一起责罚吧!”
听到这,太子朱标也跪了下来,叩头道:
“父皇,儿臣也有责任,请父皇责罚!”
朱元璋:“…”
这一刻,朱元璋彻底没了脾气。
皇后和太子先后跪了下来。
要知道他这辈子最爱的就是这娘俩。
马皇后陪他一起度过最艰难的战争日子。
救过他的命,受过很多苦。
是他这辈子亏欠最多的人。
太子至诚至孝,品性纯良,虚怀若谷。
是他朱元璋这辈子最大的骄傲。
也是朱明江山未来的希望。
两人这么一跪,他朱元璋还能有什么办法,从了呗!
“行了,你们娘俩都起来,都起来,咱惹不起你们!”
朱元璋一手搭着马皇后,一手搭着太子,将两人搀扶了起来。
马皇后见状,与朱标对视了一眼:
“臣妾谢过陛下!”
转过身朝仍跪在地上的朱樉说道:
“老二,还不快起来,谢谢你爹!”
“喔…”
朱樉挣扎着爬起来,由于跪的时间太长,双腿又麻又木。
“谢谢娘!”
蹒跚走到朱元璋和朱标面前:
“谢谢大哥!”
最后才对朱元璋施了一礼:
“父皇,儿臣错了,不该无端说道你!”
听了这话,朱元璋的脾气又上来了,眼睛一瞪:
“嘿,你个兔崽子,你那是说道吗?把你在诏狱说的话,重复一边,让你娘也听听…”
“好了好了!说着说着又发脾气!让我跟老二说两句。”
被马皇后打断,朱元璋气呼呼坐回到御案后,生着闷气。
马皇后看着朱樉,温和说道:
“听说你在狱中跟一位先生学习,评论当朝政策,才说出对你父皇不敬的话的?”
早在朱樉被押回皇宫时,马皇后已经从太子嘴里,了解了大致情况。
问这话,也是想调和一下这对父子的情绪。
这对父子一个比一个拧。
朱樉听了这话,顿时紧张起来:
“母后,情况不是你想的这样,我跟林先生在诏狱就是聊聊天,说说话,没谈论什么朝政。”
“至于说爹的那些话,是我酒喝多了说的浑话,跟林先生没一点关系。”
闻言,马皇后微微一笑。
“娘只关心你在狱中过的好不好,至于你和别人谈什么,娘不想过问。”
“你和你爹闹别扭,也这么长时间了,跟你爹认个错,回来吧,诏狱哪是什么好地方,呆着还不愿意出来了!”
说着,马皇后朝朱元璋使了个眼色。
朱元璋心领神会。
“咳!咳!”
老朱清了清嗓子,接过话茬。
“老二,别以为你在诏狱说的什么话,你爹不知道。”
“骂你亲爹,就算了,居然还撺掇人家越狱!”
“你知道越狱是什么罪?杀无赦!”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你虽是皇子,但是这事一旦传出去,就是你爹是皇上,也包庇不了你!”
说到这,朱元璋狠狠瞪了朱樉一眼。
“幸好那个林澈,比你明白,晓得其中的厉害!”
“还想越狱!别说你越狱,就是你的一言一行都在诏狱掌握之中!猪脑子!”
此言一出。
朱樉倒吸一口凉气,果然是隔墙有耳啊!
这次朱樉没有犹豫,噗通一声跪倒在御案前。
“父皇!”
“儿臣错了!儿臣只是想着救林先生,一时心急,才出此下策。”
“计划越狱为儿臣一人所为,父皇切不可由此迁怒于林先生。”
“儿臣恳请父皇,赦免林先生,他真是咱大明急需的旷世奇才啊!”
朱樉偷偷瞄了眼朱元璋,见他面无表情,朱樉又重重磕了几个响头,大声道:
“恳请父皇赦免林先生,儿臣愿意立刻带林先生出藩秦地!”
“求父皇开恩!”
眼看着自己家这个犟种,终于在自己面前服软,朱元璋心里乐开了花。
终于降服了这个兔崽子,还是与妹子演的这出双簧有用。
朱元璋朝站在身边的马皇后竖起大拇指。
马皇后白了他一眼,懒得搭理。
朱元璋假模假式沉思了片刻,这才开口:
“老二啊,你递的折子,咱看过了,这个林澈嘛,我也派人了解了他的家世!”
“家世还算清白,孤身一人,一心求学,颇得善缘…”
朱樉跪在地上,闻言豁然抬起头,眼神热切的看着老爹。
看来自己的折子还是打动了老爹。
听这口气是打算赦免林澈?
然而朱元璋接下来的话,让朱樉瞬间坠入冰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