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畅销小说推荐苻坚和他的诸葛亮

第2章 定鼎长安

发表时间: 2024-06-07
五月,秦王符健在宜秋攻打张琚,并将其斩杀。

五月底,谢尚和姚襄一同出兵许昌攻打张遇,秦王符健派丞相、东海王符雄,卫大将军、平昌王符菁带领步骑兵两万攻掠关东地区,并解救张遇。

两军在颖水的诫桥激烈交锋,谢尚等人被打的大败,将士战死一万五千余人。

谢尚逃回淮南,姚襄丢弃了全部辎重,拼命护送谢尚逃到了芍陂,谢尚把善后事宜全部委托给了姚襄。

符雄打败谢尚等人后,把张遇以及五万多户百姓迁居到关中,任命右卫将军杨群为豫州刺史,镇守许昌。

谢尚被贬职为建威将军。

张遇入秦后,符健因他的继母韩氏年轻貌美,就纳入宫中,封为昭仪。

符健后来多次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张遇说:“卿家,你是我的养子。”

张遇感到蒙受了奇耻大辱,便借着符雄等人带着精锐部队在外征战,长安城内兵力空虚的机会,暗中联络关中的豪杰,想灭掉符氏,占据关中、投降东晋。

这年七月,张遇和黄门刘晃密谋夜袭符健,刘晃约定到时打开宫门接应张遇。

这天正赶上符健派刘晃外出,刘晃再三推辞,不得己只好去了。

张遇不知道情况发生了变化,按约定时间带兵来到宫门外,没有人来打开宫门;事情随即败露,张遇被杀。

这时,孔持在池阳起事,刘珍、夏侯显在鄠县起兵,乔秉在雍县扯旗,胡阳赤在司竹发难,呼延毒在灞城造反,各自拥兵数万,纷纷派遣使者到东晋请求援兵。

前秦国内乱作一团。

九月,前秦丞相符雄带领两万精锐回到了长安,派平昌王符菁经略、平定上洛,在丰阳川设置荆州,任命步兵校尉郭敬为荆州刺史。

符雄和清河王符法分兵征讨孔持等人。

不久,符雄等人斩杀了孔持、刘珍、夏侯显等人,第二年正月,符雄攻克了司竹,击败了胡阳赤。

前秦内乱刚刚大致平定的第二个月,东晋大将桓温统率步骑兵西万从江陵出兵,水陆并进讨伐前秦,桓温还下令东晋梁州刺史司马勋从子午道出兵关中,策应大军北伐。

桓温派部将攻打上洛,俘虏了前秦荆州刺史郭敬;部队继续进攻,攻克了青泥。

司马勋出兵抄掠前秦的西部边境地区,前凉秦州刺史王擢也出兵攻打陈仓以策应桓温。

秦主符健派太子符苌、丞相符雄、淮南王符生、平昌王符菁、北平王符硕带领五万大军驻军于嶢柳,准备抗击桓温的进攻。

不久,两军在蓝田交战,前秦淮南王符生天生健壮生猛,单人可以和猛兽格斗,他单人匹马冲入晋军的阵中,前后杀进杀出十多次,如入无人之境,和他交手的晋军将士死伤大半。

虽然符生的冲杀使得晋军阵容出现了混乱,但桓温督促将士拼死力战,最后把秦军打的大败,随后桓温的弟弟桓冲又在白鹿原再次击败了前秦的丞相符雄。

桓温大军一路转战前行,到达了和长安近在咫尺的灞上。

前秦太子符苌等人退守驻扎在长安城南,秦主符健带领老弱士兵六千人固守长安小城,把精锐三万余人全部派出,由大司马雷弱儿带领和符苌等人会合,做好了和桓温最后决战的准备。

长安附近的郡县都跑来归附桓温,桓温安抚告谕居民,让他们各安生计,重操旧业。

老百姓争先恐后带着酒肉迎接犒劳东晋的军队,很多年纪大的长者激动地泪流满面,拉着将士们的手说:“没想到今天又见到了朝廷的军队。”

秦军在和桓温主力对峙的同时,丞相符雄亲率七千骑兵在子午谷袭击司马勋,司马勋的部队被符雄击破,司马勋退守女娲堡。

桓温屯兵灞上,北海人王猛听说后,披着粗布衣服就去拜访他。

王猛自幼好学不倦,风流倜傥,胸怀大志,不屑于琐碎杂事,当时的很多人都很轻视他。

王猛却悠然自得,独自在华阴隐居。

王猛见到桓温后,一边和桓温畅谈天下大事,一边随手捉衣服里的虱子,旁若无人。

桓温顿觉此人与众不同,就向王猛请教道:“我奉了天子的诏命,带领精兵十万为百姓消灭残存的贼寇,可是三秦的豪杰之士却没有人投奔到军中效命,这是为什么呢?”

王猛说:“明公不远千里,深入敌境,现在和长安近在咫尺却不渡过灞水,百姓们不知道您的意图,所以不来。”

桓温沉默不语,无以回答,过了一会儿,桓温才缓缓开口说:“长江以南无人能和先生相提并论!”于是安排王猛暂任军谘祭酒。

不久,桓温和符雄等人在白鹿原决战,桓温所部战败,将士战死达一万多人。

桓温出兵之初,原本指望夏季麦熟之后,可以收割关中的小麦做军粮。

后来,等他大军开到的时候,前秦实行坚壁清野,己经派人把小麦全都收割的一干二净,只给桓温留下了一望无际的旷野,桓温的大军因此军粮匮乏,难以为继。

六月,桓温裹胁了关中三千多户人口,开始撤兵南返。

桓温任命王猛为高官督护,想让他和自己一起回去,王猛坚决谢绝了桓温的邀请。

呼延毒带领一万多人跟随桓温南撤。

前秦太子符苌等则穷追不舍,等到潼关,桓温屡战屡败,将士战死以及逃散等总共损失又有上万人。

桓温屯兵灞上的时候,顺阳太守薛珍劝桓温首接进军威逼长安,桓温不听。

薛珍带领自己所部偏师独自渡过灞水,斩获颇丰。

等到桓温撤退时,他才带兵返回,在军中大肆炫耀,自夸自己的勇敢果断而责怪桓温的谨小慎微,桓温就把他杀了。

桓温在东晋诸将之中,也算是一个不俗的人物,感觉他应该是仅次于祖逖的存在。

但仅从这件事看,他的心胸太过狭隘,加之东晋朝廷和各个大家族对他的北伐都是态度消极,甚至坐观成败,这个可能就是王猛投到他的军中,后来又终于离去的重要的原因吧。

前秦丞相符雄紧接着到雍县攻打乔秉,战事正酣的时候,病死在军中。

秦主符健为他的去世嚎啕痛哭,乃至哭得都吐了血,符健伤心地说:“老天不想让我平定西海啊!要不为什么这么快就夺走了我的符雄呢?”

符雄虽然具有辅国元勋的身份,权力和秦主差不多,但他为人态度谦恭,泛爱民众,带头遵纪守法,«晋书»上评价他:“少善兵书,而多谋略,好施下士,便弓马,有政术。”

秦主符健因此特别看重他,常常对人说:“符雄就是我的周公。”

符雄死后,他的儿子苻坚承袭了他的爵位。

苻坚生性极其孝顺,从小胸怀大志、气度不凡,博学多能,结交英豪,吕婆楼、强汪、和略阳人梁平老等人都和他过从甚密。

前秦太子符苌接替符雄指挥秦军继续攻打雍县,不久后攻克了雍县并斩杀了乔秉,关中至此全部平定。

秦主符健论功行赏,任命雷弱儿为丞相,毛贵为太傅,鱼遵为太尉,淮南王符生为中军大将军,平昌王符菁为司空。

前秦太子符苌在和桓温交战的时候受了箭伤,这年冬天因伤势恶化而去世,前秦给他追赠的谥号为:“献哀”。

秦主符健勤于政事,经常召集公卿大臣咨询、商讨治国之道。

在后赵苛刻、暴虐、骄淫奢侈的施政之后接手治理国家,他改弦易辙,为政崇尚宽容俭约,节约勤俭,尊重礼遇儒生,因此前秦的民心大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