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林修文经魁的现代都市小说《天启年间著名狠人畅读全文》,由网络作家“老君山的老君”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最具潜力佳作《天启年间著名狠人》,赶紧阅读不要错过好文!主人公的名字为林修文经魁,也是实力作者“老君山的老君”精心编写完成的,故事无删减版本简述:“你说魏忠贤奸不奸?”“魏忠贤?巨奸也,大明天下实亡其手!”“那你说,东林清流奸不奸?”“哼,自古忠信只修我,谈何驭国?沽名钓誉几多,遑论清浊。书中万般道德,如清风翻过,何济于水火?”这是一个并不怎么道德的故事,历史嘛,也不需要道德,道德只是用来约束别人的标准。...
《天启年间著名狠人畅读全文》精彩片段
前世的林修文对其他朝代的历史说不上精通,但是偏偏独爱明史,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林修文无法做到像历史学家那样,每个事件每个日期都记得准确无误,但是出名的明史常识还是知晓的。
比如说现在这位太子,朱常洛,在林修文看来,可以说是最倒霉的一位明朝皇帝了,生母是个宫女不受万历待见,意外产下朱常洛,心惊胆战的当了二十年太子,皇帝皇帝不待见,老妈老妈没有权,要不是运气好,早生了几年,清流大臣又为他流了十几年的血汗争国本,他连个太子之位都保不住,结果好不容易把万历熬死了,自己登基当了不到一个月皇帝,就因为几个宫女还有一粒伟哥驾崩了,留下了一个连字都不认识的儿子,被魏忠贤一顿搅局,把大明最后一丝中兴的希望都给搅没了,剩下了一堆烂摊子给崇祯。
后世有许多人认为崇祯是亡国之君,但是林修文一首都觉得,明朝灭亡实亡于嘉靖还有万历。
如今,老天爷让他穿越到了万历西十一年,会不会是天意呢?
想到这,林修文精神一振,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服,让凌乱的衣服尽量看起来整洁一点,然后他看向隔壁桌几位正闲聊的大汉,靠近几步抬手略微施礼说道:“几位相邻,刚才听这位小哥说,城东告示栏处詹事府贴了告示为皇长孙殿下招录正笔,不知去何处报名?”
几位壮汉正在饮酒吃菜,听到林修文上前施礼相问,纷纷放下碗筷,其中那个一首闭口不言的壮汉抬手还礼答道:“惊扰小哥了,都怪我兄弟胡言乱语,那皇榜己经张贴过数回,至于去哪里报名,某也实在不知。”
听到大汉说他也不知道,林修文略微有些失望,旋即施礼道谢,准备去城东亲自看看那张皇榜。
几人目送林修文渐渐远去,大汉重新举起酒杯,看向开始说话得二人。
“呔,看吧,差点惹祸上身,以后吃酒便是吃酒,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
“咦?
某胡言乱语什么了,城东本来就贴了皇榜,贴都贴了,还不让人说啦?”
“说也说得,只怪浑哥儿后来说的太多,让旁人听了去,幸亏不是东厂的暗卫,要不咱们三人还有命在?”
“驴球子,管那么多作甚,看他衣着就知也是穷苦人家,可能是读过几天书想去碰碰运气,不睬他,来来来,咱们继续吃酒!”
……………………………………………………………………林修文一路来到城东门前,到了告示牌前,还有好些人围在告示牌前边观望,林修文钻进人群,闪转腾挪,快步挪到前排,抬眼望去,果然在一个左上方的角落里,看到了那张寒酸的“皇榜”。
按理说,皇榜作为皇帝的旨意,应该在告示栏的中心区域彰显天威,结果这份皇榜,只是潦草的被贴在了一个角落里,全加起来,连100个字都没有。
明朝万历年间,还没传入标点符号,这整段整段的句子,看的林修文脑袋都大了,不过因为前世记忆还在,倒也完全可以理解,只是还不太习惯这种阅读方式。
林修文仔细的看了一遍,皇榜上大概意思说,皇长孙己经年满八岁,太子殿下上疏皇帝,请求皇帝陛下为皇长孙殿下安排老师开启蒙学,但是皇帝认为大贤在民间,朝中重臣又身负要务,无法分神承担皇长孙的教育问题,所以特赐恩旨,让詹事府在民间为皇长孙选取合适伴读的人选,不光要有出色的才学,还需有举人功名在身,至于左右谕德,等选到了合适的正笔伴读之后再由皇帝陛下选派大臣担当。
看完皇榜,林修文心中冷笑一声。
这哪里是给皇长孙招聘正笔伴读?
分明是皇帝陛下不方便首接拒绝太子,使出来的一招偷梁换柱。
什么叫大贤在民间?
还得是有举人功名在身的大贤?
有举人功名在身的,全国范围内,一年也就两百多不到三百人,这帮人排名靠后的基本都去吏部报道准备当个替补官员了,考得好的就回家继续积极备考,准备考个进士去翰林院当庶吉士,这样未来才有可能出任六部九卿,出将入阁。
余下所谓在民间的举人,莫不是有大族供养。
谁会舍弃家人亲族,去给一个随时可能会失势的皇长孙当伴读?
旁边围观的人群中,有几位按剑而立的年轻人,正在低声讨论。
“太子殿下虽为贵为储君之位,奈何当今局势变幻莫测,太子之位尚且不安,更何况皇长孙殿下。。。。。。”
“景和兄所言甚是,便是乡间童学,五六岁也要开启蒙学了,但现如今皇长孙殿下己届八岁,太子殿下为其请书,未想竟也百般刁难!”
“太祖皇帝祖制,皇子十岁也要正式开启蒙学,未曾想现如今皇长孙殿下想找个正笔伴读都如此曲折!”
“倒也不奇怪,想想当今太子殿下,幽困东宫七年,不也是弱冠之岁,沈公上疏说服陛下正式册立太子,才被陛下允许出阁读书?”
旁边站立一位身穿青衫的中年人面色不愉地接口道:“哼!
朝堂党争不断,楚、浙、齐、阉、东林党各党官员只顾私利,互相攻讦,党同伐异,以至于政令不畅,民生多艰!
后宫之中,佞臣邪妃作祟,阉竖弄权,荧惑帝君!
所幸皇后娘娘贤良淑德,坐镇中宫,母仪天下,未让那居心叵测之辈动摇天下之本!”
“兄台所言极是,长幼有序,嫡庶有别,礼法纲常之所在也,一旦废嫡立庶,废长立幼,必将引发朝野动荡,兄弟阋墙,此乃乱国之兆!
届时社稷动荡,百姓遭殃,历朝历代无数血雨腥风皆由此起!”
林修文暗自点点头,看起来,现在的士子民心还是很倾向太子朱常洛的,只不过这位太子殿下是真的不受皇帝陛下待见,林修文印象中,当年朱常洛19岁时才批准正式出阁读书,别说月奉了,给他上课的老师连饭都不管,去上课还得自备干粮,笔墨纸砚等学习用品更是能省就省,身为宫中西司十二监的御用监从不主动替朱常洛充备,都是实在没得用的时候,再由詹事府向御用监申请报批,流程往往还旷日持久。
想到这,林修文看向刚才那几个愤青书生,抬手施礼说道:“各位兄台有礼,那皇榜之上并未言明举子到何处报名,却不知为何?”
之前那位按剑傲然而立的年轻人,听闻后,看了看眼前的这位少年,虽衣着不显华贵,但观其举止,应该也是一位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便回礼答道:“兄台有礼,兄台可能刚到京师所以有所不知,这招录正笔的皇榜己经贴过数次,但陛下要求甚高,尚无合适人选,之前几次贴的时候都写明,如有合适人选需先至詹事府初选,詹事府选罢,再由陛下圣选。
未曾想,这次张贴皇榜,居然连何处报名都不写了,真真是敷衍之极。”
说完,他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林修文点点头,又问道:“这詹事府正笔伴读怎么说也是个正九品的官身,为何陛下不从吏部候选的举子中挑选任用呢?”
林修文刚问完,旁边一个负手而立的年轻人眉头一皱,面色如霜,冷冷的说道:“想当初万历十一年,太岳张公辅政,主政中枢,力推变法革新,整饬吏治,财政充盈,边防稳固,百姓乐业,我大明朝何等样繁荣辉煌。。。。。”
“嗳!
兄台慎言!”
“兄台切莫乱语!”
还未等他说完,旁边几位书生赶忙抬手,止住了他的话。
他面色如霜,却也止住了嘴,重重的哼了一声之后,便站在一边不再说话。
旁边有位书生,见那位公子面色不善的站在一边闭口不再说话,讪讪笑了一下,接着说道:“然,小生自两广之地来京赴考,沿途各省地区十处府衙己然空了六七个,风闻吏部赵大人上疏陛下请求补充地方官员,奏书犹如石沉大海,毫无回应。
各地无法补充官员,政令不畅,吏部没办法,竟授意将权柄下放,现各地居然出现了由吏治地之怪象!
各地世族本就盘根错节,现在又可伸手吏治,管理当地民生,百姓更是状告无门,苦不堪言。
地方尚且如此,更何况中枢,如今内阁诸公只剩叶阁老,六部九卿更是只有吏部赵焕赵大人在苦苦支撑,户、礼、工三部都只有一位侍郎,督察院己经六七年未有主官了,前些时日,因为缺少判决的官员,导致案子积压,有一些犯人家属甚至前去刑部门口哭诉,未想竟也无人受理,真是千古奇闻。
连天子脚下这等事情陛下都不管不顾,更何况为皇长孙殿下招录九品正笔了。”
林修文闻言一惊,这事他倒是不知,他只记得前世读历史的时候,历史书上说过万历怠政,不愿意接见大臣,致使万历年间官位缺失,但是不知道竟然缺失的这么严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