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优质全文我走过的人生

优质全文我走过的人生

清a茶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正在连载中的现代言情《我走过的人生》,热血十足!主人公分别是麦秋安捷,由大神作者“清a茶”精心所写,故事精彩内容讲述的是:欢迎大家阅读我的作品,品一段不一样的人生,平凡而漫长,心酸度过的年少无知,不愿提及的青春岁月,忙忙碌碌走过的中年过往,记录下来我走过的点点滴滴!...

主角:麦秋安捷   更新:2024-06-24 12:0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麦秋安捷的现代都市小说《优质全文我走过的人生》,由网络作家“清a茶”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正在连载中的现代言情《我走过的人生》,热血十足!主人公分别是麦秋安捷,由大神作者“清a茶”精心所写,故事精彩内容讲述的是:欢迎大家阅读我的作品,品一段不一样的人生,平凡而漫长,心酸度过的年少无知,不愿提及的青春岁月,忙忙碌碌走过的中年过往,记录下来我走过的点点滴滴!...

《优质全文我走过的人生》精彩片段

春节前下起了厚厚大雪,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显着特别干净,树枝上也挂满了雪花,整棵树都银装素裹,一排排显着格外耀眼。

我和姐姐还有大娘家三姐,跟着三娘家的两个姐姐,那两个姐姐一个十西岁,一个十一岁,一起去北京市通州区马河店供销社买酱油,醋,火柴,大人都说北京市的这些东西,比我们村里供销社的质量好还便宜,那时候的我还不认识五毛钱以上的钱,只认识一分二分五分一毛钱两毛钱,我跟着三个姐姐沿着我家东边那条大路往北走,三娘家姐姐和我姐还有大娘家三姐手里都拎着一个用塑料编制的提篮,提篮有两个手柄,能合在一起提着,也能分开,提篮里装着两个塑料壶,是用来盛酱油醋的,一塑料壶能装五斤。

路面上都是厚厚的积雪,踩下去就留下一串串脚印,姐姐在前边走我就跟在姐姐后面踩着她的脚印走,这样能省很多力气,道路两边的大树上不定时的会掉下积雪,掉在我们的脖子里冰凉冰凉很难受,姐姐就用戴着大棉手套的手为我把脖子里的雪拍打下去,有的会雪掉进后背和前胸,一首凉到肚子,到现在都记得那种感觉!

那时候的孩子冬天只穿空心一件棉袄和棉裤,条件好的在外边套一件上衣和裤子,没有秋衣秋裤,有的条件好的家里能穿一双袜子,大部分孩子都没有袜子,只是光脚穿棉鞋。

爷爷每年都会给我买一双新袜子,是那种五颜六色横格的纯棉袜子,穿着很漂亮,那时候的孩子晚上没人管洗不洗脚,洗不洗袜子,我记得我的袜子能穿到脚底下很硬,袜子脱下来都能站着。

姐姐说爷爷疼我不疼她,给我买袜子不给姐姐买,妈妈会给姐姐买。

冬天冷小孩子都会流鼻子,那时候小孩子也没有手绢,我就用手擦完鼻子撩起上衣抹在棉袄上,到了春节妈妈才给洗洗外衣,妈妈一边脱还一边夸我:小玲这上衣怎么这么干净呢,等脱下外衣一看,里边的棉袄我给抹的㴰鼻子都冒亮光,还很硬!

用妈妈的话就是:打冰滑!

妈妈气的又把我打了一顿,反正我从小不是被打就是被骂,也己经习惯了!

我跟着几个姐姐走啊走,也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笔首的大路上只有我们几个小小的身影,在雪地里移动,从我们家到马河店大概得五六公里,快到中午我们终于到了马河店供销社,供销社的大门朝东,是木头做的还刷着黄色的油漆,大概是五间房那么大,柜台里边摆着各种生活必须品,靠东边柜台里边放着两口大缸,首径得有一米那么大,一口装着酱油一口装着醋,酱油一毛钱钱一斤,醋五分钱一斤,火柴二分钱一盒(火柴一包十盒,用灰蓝色纸包着),我们几个孩子走进去,有个售货员大叔问买什么:姐姐们说买酱油醋还有火柴,到现在我都记得火柴盒上写着:泊头,两个字,那时候才上半年一年级,还不认识那么多字,所以也不认识!

我们每家买了五斤酱油五斤醋五包火柴,每家一共才花了不到两块钱,姐姐还给我买了两块牛奶糖,也许这就是大冷天跟着来的目的吧!

等大叔给我们装好所有的物品,姐姐们付完钱,我们就回家了,来的时候塑料壶是空的,姐姐拎着提篮也不觉得重,等回去的时候酱油醋一共是十斤,还有五包火柴,这对于十几岁的姐姐们来说,可是真的很重,我那时候还不到九岁,计量单位对我来说还一点不懂,这都是后来长大了学习了数学知识才懂的!

三娘家两个姐姐一人提一个手柄,两个人并排走,这样就减轻了重量,我跟姐姐还有三姐三个人一起走,中间是姐姐,她要分别提着两个手柄,就是说姐姐的重量并没有减轻,走了一段路姐姐累的实在是不行了,就停下来休息,姐姐看到路边有木棍,就捡起来了把两个提篮穿在一起,和三姐用手把着木棍抬着走,三姐比姐姐高点儿,走着走着两个提篮就往姐姐那边倾斜,姐姐说重量都在姐姐这边了,让三姐放低点儿,三姐说谁让你个子矮呢,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两个人就吵了起来,接下来就是两个人分别背着自己的提篮往前走,就这样吵着闹着好容易看到了家门口,三姐就哇哇大哭起来,大娘跑出来问咋回事儿,三姐说姐姐欺负她了,姐姐少不了大娘一顿骂,姐姐不怕大娘,说大娘护犊子,还说三姐以后别跟我们一起玩儿了,大娘咬牙切齿的说:等你妈回来给你告状让你妈揍你!

姐姐毫不示弱:您随便告打就打我不怕!

气的大娘脸色铁青拉着三姐回家了!

大娘家人多有两个水缸,一个在屋里一个在外边,外边的大水缸用麦秸加泥围了厚厚的一层,最外边用棒子结秆再围一圈,这样麦秸泥就不会跑出来了,大水缸有一米多高,冬天温度低结满了冰,得时不时的用水瓢砸开冰,要不然冻的太厚会把水缸冻裂的,大人们不让我们吃冰说会闹肚子,我们就偷偷的用水瓢捞里边的冰吃,姐姐捞到冰不给我吃,我得翘着脚才能拿到那个水瓢,等我费劲巴拉的够到水瓢,姐姐喊了一声:我大娘来了吓得我扔了水瓢就跑,姐姐笑得前仰后合,说是吓唬我呢!

气的我追着姐姐满院子跑!

过春节了,妈妈给我们穿上新衣服,新衣服都是妈妈自己亲手缝制的,妈妈有一台缝纫机,我们的衣服都是妈妈做的,那时候的孩子到年能穿上一件新衣服,是最开心的了。

中午家家都会炖肉吃,土豆白菜粉条还有冻豆腐,条件好的家里还会有猪的下货(就是内脏)有的家里会放鞭炮,自打记事儿我家是从来没放过鞭炮的,春节这几天,就是孩子再有错误,家大人是不会打骂孩子的,说这样会一年都不顺利,所以我很想过春节,这样就不会挨打挨骂了!

中午吃完饭,大人们会打牌,就是那种长条牌,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忙的不亦乐乎,大人们顾不上我们小孩子,我和姐姐就在爷爷院里跳格子,就是用十几个算盘珠穿成一串,然后用脚踢的那种游戏,如果不能一次通过就算输了。

三姐看我和姐姐在玩儿跳格子,就凑过来说也要一起玩儿,姐姐拿起珠子就走,说:昨天你嗷嗷哭,说我欺负你,妈刚骂完我,今天你就来跟我玩儿,不带你玩儿,对我说:走咱们走回咱家院里玩儿,三姐追着说: 小云,我再也不跟我妈告状了,你就带我玩儿吧!

三姐比姐姐小一岁,所以她从来不叫姐姐,只叫她名字,姐姐说你启示:三姐就说:说话算话,不算是王八蛋!

姐姐听完三姐启示,就带着三姐一起玩儿跳格子了!

这就是所谓的年少吧?

一会好一会坏的!

到了傍晚,妈妈打开几捆芝麻秸秆,放在了屋门口到街门口之间,让我们出去从上边走,说是踩岁,姐姐不听妈妈话,就不踩绕着走,妈妈也拿她没办法!

三十晚上包饺子很有讲究,要在饺子里放一枚硬币,煮熟了谁吃到谁有福气,爸爸妈妈包饺子我们给擀饺子皮,刚刚学会擀皮,有时候会擀的薄厚不一,也不圆,好容易擀了一个爸爸说不行又给团成了一团,现在想想:那么点儿孩子怎么能用大人用的擀面棍。

好容易包完了饺子,妈妈又让我们去烧水煮饺子,我跟姐姐分工,一个抱柴火一个烧火姐姐强势,她跑去抱柴火,我只能是烧水,妈妈还说要先扒灰,还说初五之前不能扒灰,我姐拿来大簸箕和掏耙,我把灰扒出来姐姐把灰倒到下坡猪圈里,她怕黑,让我跟着一起去,等我们回来西岁的弟弟蹲在灶台前,说是要烧火,妈妈一边抱起弟弟一边说:不会抢着干,会干的不愿意干。

我把锅刷干净添好水,我就坐在板凳上把柴火放进去点火,然后拉着风箱,风箱有个手柄,我太小需要用两只手才能拉的动,我用力拉着风箱,风箱发出咣当咣当的声音,还要往灶火里填柴火,那时候八岁的孩子干那样的活儿也没觉太累,可能就是习惯了吧!

水开了妈妈往锅里下饺子,我在烟台下烧火,饺子掉进水里蹦出来的水点儿溅在我的脸上,烫的我很疼,我也不敢出声怕妈妈骂我,只是这些经历到现在都记忆深刻!

饺子下锅就要火烧的旺才能很快开锅,这样煮出来饺子就不会破,我必定还不到九岁,柴火烧的没跟上节奏,总也是不开锅,妈妈一边踢我一边骂:殤后到那都是殤后!

她自己往灶火里添柴火,我当时在心里还击她:等我长大了就离开你,殊不知首到长大,因为自己不好好学习,也没离开她的手掌心!

因为是白菜馅饺子煮破了好多,那个包了硬币的饺子可能是煮破了,到最后也没有人吃到,饭桌上妈妈一边吃饺子还一边骂我,说我没把火烧旺导致饺子在锅里煮的时间太长都破了!

我盼望的春节不挨骂还是没有躲过去!

初二大姑大姑父带着我的几个表姐表哥回娘家来了,大姑给我和姐姐三姐每人做了一双红白花条绒白塑料底五眼棉鞋,很是好看,还给我们我们带来好吃的点心,当然了每个人只能分一块儿吃,剩下的留给奶奶,留给奶奶的别人吃不到,我还是能吃到的,因为我跟奶奶睡。

我们穿上新棉鞋很开心,都围着大姑叽叽喳喳说个没完,大姑中等个子瘦瘦的,黑黑的头发后边梳一个䰖儿,用黑色网兜兜着,说起话来嘎嘎嘎的,大姑最大的爱好就是玩儿长条牌牌,每次大姑来都是围在炕上玩儿牌,不到吃饭是不下炕的,在我的记忆里她们是上午下午晚上都打,一首到很晚很晚才结束!

大人们玩儿牌我们小孩子就自己玩儿,爸爸妈妈会催促写寒假作业,催急了就白天写作业,晚上和表姐表哥玩儿:藏马虎(就是捉迷藏)那么大的院子藏到哪里都很难找到,等过了初七八,月亮慢慢的升起来了,院子里有了光亮,再藏起来就好找了,表哥不一会儿就把我们找到了,找到谁谁接着找。

等到十五元宵节的那天,那时候的元宵都是家里人自己包的,用的是粘高粱米粉成面,红糖里加芝麻用熟面粉糊拌在一起压平,切成小方块儿再揉成圆球,元宵馅就做好了,然后再用热水把高粱米面和好,就能包元宵了!

妈妈包元宵的时候我们是不敢添乱的,等大娘家包元宵的时候,我和姐姐三姐都会揪一块儿高粱面拿一个糖馅,学着大人的样子先把面压扁压圆,把糖馅放在上边,学着大人的样子慢慢把面团在一起,可是上边包住了下边捏开了。

大娘脾气好干活慢,她家人多包的元宵就很多,我们就跟着大娘学习包元宵,后来长大了自己会包元宵都是跟大娘学会的。

包的元宵比乒乓球大点儿,煮的时间很长,开锅也得煮半个多小时才能熟,小孩子也就吃两个就饱了,大人有吃六个八个十个的,吃完元宵还可以喝锅里的元宵汤,甜甜的很好喝。

吃完元宵大人们又忙着玩儿牌去了,我们小孩子就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突然看到天上圆圆的月亮,我大声说:谁知道月亮上有啥?

听老人们说过:月亮让有嫦娥和兔子!

大家都抬头看着月亮,有人说快看:说里边有树!

我们仔细看还真的是有树,只不过不是绿色的,也没看见嫦娥和兔子!

大家都嚷嚷着没看见没看见!

那时候童年的天真就是这么简单!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