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了刘员外的打压,苏辰深知若要在这个世界长久而安稳地立足,仅仅依靠现有的商业手段是远远不够的。
他清晰地认识到,唯有深入学习并掌握这个时代的知识,将其融会贯通,同时巧妙地引入现代的技术和观念,才能真正地扎根于此,实现自己的价值。
于是,苏辰开始频繁地出入书馆,如饥似渴地借阅各种古籍经典。
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农桑工商,他都不放过任何一个获取知识的机会。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苏辰在书馆中翻阅一本关于农业的书籍。
书中对于农耕灌溉的论述虽然详尽,但他总觉得其中存在着可以改进的空间。
正巧,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路过,见苏辰看得认真专注,不禁好奇地问道:“年轻人,此书深奥晦涩,你可看得懂?”
苏辰闻声抬头,眼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老者的尊敬,他恭敬地回答:“前辈,略懂一二,但书中所讲仍有许多令我不解之处。”
老者捋了捋胡须,眼中闪过一丝兴趣,说道:“哦?
那你说说,何处让你感到困惑?”
苏辰指着书中关于灌溉的章节,神情严肃地说:“此处所讲的灌溉之法,多依赖人力畜力,且渠道布局复杂,似乎效率不高。
我在想,若是能设计一种更为便捷高效的灌溉工具,是否能极大地提高农田的产量,减轻农民的劳作负担?”
老者听了,先是微微一愣,随即笑了笑,说道:“年轻人,想法不错,但谈何容易。
要改变千百年来沿袭的灌溉方式,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苏辰却目光坚定,语气诚恳而坚决地说:“前辈,我明白其中的困难,但我愿意尝试一番。
哪怕失败,也是一次宝贵的经验。”
告别老者后,苏辰满怀激情地回到家中,立刻着手设计新的灌溉工具。
他凭借着自己对现代机械原理的深刻理解,结合这个时代所能获取的材料和工艺,在纸上画出了一张又一张的草图。
当他觉得草图初步成型时,便迫不及待地叫来工匠。
苏辰将图纸递给工匠,满怀期待地说道:“师傅,按照这个图纸,能否打造出来?”
工匠接过图纸,仔细端详了许久,眉头渐渐皱起,脸上露出为难之色,说道:“苏老板,这东西构造新奇,前所未见,打造起来恐怕有很大的难度啊。
且不说材料是否合适,就这复杂的结构,以咱们现有的工具和技术,要实现起来绝非易事。”
苏辰并没有被工匠的话所打击,反而目光坚定地鼓励道:“师傅,我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咱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研究,一点一点地攻克难题,就一定能成功。
这工具一旦打造出来,将会是农业灌溉的一大革新,会让无数农民受益。”
工匠被苏辰的热情和决心所感染,咬了咬牙说道:“苏老板,既然您如此有信心,那我就陪您拼一把!
咱们先从材料的选择入手,看看哪种材料既能满足工具的强度要求,又能方便获取和加工。”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辰和工匠日夜探讨,反复试验。
他们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比如材料的强度不够导致工具容易损坏,结构设计不合理使得水流不畅等等。
但每一次失败,苏辰都没有气馁,而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修改设计方案。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改进,新的灌溉工具终于初见雏形。
消息不胫而走,吸引了众多农民前来观看。
“这东西真能管用?
看着倒是挺新奇的,就是不知道实际效果咋样。”
一个满脸沧桑的农民怀疑地问道。
苏辰微笑着,亲自拿起工具示范:“大家请看,只需如此操作,打开这个阀门,水就能顺着管道均匀地喷洒到农田里,轻松灌溉大片农田。
而且相比传统的灌溉方法,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农民们瞪大了眼睛,看着苏辰熟练地操作着新工具,水流如注,均匀地滋润着土地,纷纷惊叹不己。
“真是神了!
苏老板,您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发明!”
一个年轻的农民兴奋地说道。
“是啊,要是有了这工具,咱们种地就轻松多了!”
另一个农民附和道。
农民们对苏辰佩服得五体投地,纷纷称赞他的智慧和勇气。
此事很快引起了当地一位乡绅的注意。
这位乡绅拥有大片的田庄,一首在寻找提高农业产量的方法。
他派人将苏辰请到府上一叙。
苏辰来到乡绅的府邸,只见庭院深深,雕梁画栋,彰显着主人的富贵。
乡绅坐在大堂之上,见到苏辰,连忙起身相迎。
“苏辰啊,你这发明甚是精妙。
但不知你是如何想到的?”
乡绅好奇地问道,眼中满是对苏辰的赞赏。
苏辰谦逊地回答:“只是平日里多读书,多思考,偶然所得。
看到农民们劳作辛苦,便想着能否为他们减轻一些负担。”
乡绅频频点头:“年轻人有此才华,实属难得。
我有意在我的田庄推广此工具,不知你意下如何?”
苏辰欣然应允:“多谢乡绅大人,能为大人效力,是我的荣幸。
若能在您的田庄推广,也是这工具的福分。”
在乡绅的支持下,新灌溉工具开始在他的田庄大规模推广。
然而,在推广过程中,苏辰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一天,他在田间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交流。
老农看着正在使用的灌溉工具,皱着眉头说:“苏老板,这工具虽好,但维护不易啊。
使用一段时间后,有些部件容易磨损,更换起来很麻烦。
而且操作上对于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还是有些复杂。”
苏辰忙问:“老人家,您觉得哪里不好维护?
具体跟我说说,我来想办法改进。”
老农详细地指出了几个问题,比如某个连接处容易松动,某个部件容易生锈等等。
苏辰认真地一一记下。
回到家中,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苦思冥想,查阅各种资料,终于想到了解决办法。
他兴奋地跑到工匠那里,将改进后的方案告诉工匠:“这次一定能行,咱们再试试。
我调整了一些部件的结构,选用了更耐用的材料,还简化了操作流程。”
工匠按照他的方案再次精心打造,新的灌溉工具更加完善,不仅更加坚固耐用,而且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即使是老人和妇女也能轻松操作。
随着灌溉工具的广泛应用,苏辰的名声越来越响亮。
他的名字成为了人们口中智慧和创新的象征。
与此同时,苏辰并没有满足于在农业领域的成就,他将目光投向了其他领域。
在一次走访工厂的过程中,他发现这个时代的纺织技术较为落后,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
于是,他又开始研究如何提高纺织效率和质量。
他找到一位资深的纺织师傅,诚恳地说道:“师傅,我有一些想法,或许能让纺织速度加快,同时提高布的质量。”
纺织师傅不以为然地瞥了他一眼,说道:“年轻人,我们这行的规矩可不好改。
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干的,哪能说变就变。”
苏辰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解释:“师傅,您先听听我的想法。
我观察了咱们现有的纺织流程,发现有几个环节可以优化。
比如采用新的排线方式,或者改进纺织机的结构。”
纺织师傅一开始并不以为然,但随着苏辰深入浅出地讲解,他渐渐被吸引,态度也有所松动:“也许你说得对,咱们试试。
但要是不行,可别怪我没提醒你。”
经过多次试验,新的纺织方法终于问世。
纺织机的效率大大提高,织出的布更加细密均匀,产量也大幅提升。
在一次商会聚会上,众多商人聚集在一起,交流着近期的商业动态。
“这苏辰到底是什么来头?
怎么总有这么多新奇的点子?
感觉他就像从天而降的福星,给各个行业都带来了变革。”
一位商人好奇地问,眼中满是疑惑和钦佩。
另一位商人说道:“听说他博学多才,能将古今知识融会贯通。
而且敢于尝试,不怕失败,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勇气和魄力。”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苏辰微笑着走进会场。
众人立刻围了上去。
“苏老板,快给我们讲讲,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
我们都等着跟着您发财呢!”
苏辰微笑着说:“各位,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勇于尝试,总会有新的发现。
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维和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
只要大家用心去观察,去思考,都能找到创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