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林澈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全文浏览》,由网络作家“清风识月”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是网络作者“清风识月”创作的军事历史,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林澈朱元璋,详情概述:穿越到大明洪武,成为一名参加殿试的贡生。深知洪武朝当官不易的他,一心重返前世。奈何系统要求,只有被朱元璋处死,才能回到现代。于是乎。殿试策论上,林澈洋洋洒洒写下《科举取仕,误国误民疏》,一心求死!老朱震怒,将林澈打入诏狱,秋后问斩。本以为要吃些苦头的林澈,诏狱结识一位勋贵二代。没事给他讲讲课,不但没受罪,反而十分享受。“林先生,何为‘资本论’?”“林先生,‘官绅......
《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全文浏览》精彩片段
这时,老朱开口了:
“老大,你觉得林澈主意如何?”
朱元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双手背负身后,缓缓朝朱标走去。
“父皇,儿臣以为林澈年纪轻轻,却老成谋国,所谋之策均是难得治国之良策。”
“如此经世之才,若能为父皇所用,何愁我大明国祚不能绵延长久?”
“儿臣恳请父皇下旨赦免林澈,大胆启用之。”
朱标放下笔,从椅子上站起来,朝朱元璋深深一躬。
林澈所出的主意,自己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
就算之前有大明第一谋士之称的刘伯温,面对计策百出的林澈,只怕也甘拜下风。
如此经世之才怎么能屈就在诏狱。
杀了,更是暴殄天物啊!
一时间,惜才之心顿起。
听闻此言。
朱元璋犀利的眼神,久久落在朱标的身上。
沉默少亩,朱元璋才将目光移开,教育道:
“先别急着下结论!”
“此人到底是经世之才,还是纸上谈兵的狂生,咱还要进一步考察。”
看见太子朱标脸上的激动之色,朱元璋却是并没有太多的表情。
与此同时,监舍内。
林澈与朱樉的对话仍在继续。
“我知道刚才教你的知识点,有点超纲了,你知道就行,回头慢慢琢磨。”
林澈今天喝的有点多,有些晕晕呼呼的,看着朱樉问道:“现在离秋后还有多长时间?”
听到这话,朱樉表情一滞。
他知道林澈说这话什么意思。
秋后问斩。
朝廷旨意一下,林澈就将被开刀问斩。
“先生现在距离秋后,还有五天吧。”
“还有五天啊?这日子还得慢慢熬啊!真想快点回到前一世。”
林澈嘴里嘟囔着,朱樉却误会了他的意思,急忙道:
“林先生,您先别着急,等我出去,我一定启禀父…父亲大人,给你在皇上那里求情,一定保您平安。”
“千万别啊!”
林澈赶紧站起来阻止。
“朱二,你就别费那个心了,我犯得是欺君之罪,罪无可赦的。”
“来来来,趁着还有几天时间,我给你多讲一些课。”
“现在我们接着讲,洪武朝的第二大弊政:重农抑商!”
林澈见识过朱二在诏狱里的能量。
想必他父亲在朝廷爵位不低,在朱元璋面前能说上话。
真要是这位爵爷爱子之心泛滥,那可就弄巧成拙了。
想到这,林澈赶紧转移话题,将朱樉的思绪拉了回来。
“重农抑商也是弊政?”
果然,朱樉被林澈的话题转移了思虑。
在大学堂,宋濂等学士经常教导他们这些皇子,农业是天下的根本。
商人逐利,投机取巧。
商人从贫苦农民手里追逐利润,使得农民生活更加困顿。
他的父皇朱元璋农民出身,从小没少受到商人欺负,对商人一直没好印象。
之后。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首先便立下重农抑商的国策。
鼓励农民开荒拓土,勤劳耕种,轻徭薄赋,兴修水利。
同时。
压制商业发展,加征商业税,打击商人压榨农民。
在这一政策下,元末农民最底层的生活状况,逐渐有所改善。
“先生,据我所知,朝廷设立重农抑商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朝廷的赋税一直都很平稳,貌似并没有问题啊!”
在朱樉看来,父皇设立重农抑商国策,让农民生活有了保障,国库也渐渐充盈。
比元末农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朱樉还没来得及说下一句,便被端着酒杯的林澈打断了。
“你觉得没问题,那是因为你眼界不够开阔。”
“不错,在你眼里农民的生活,是有了改善,那是相较于历史上最黑暗的元末时期。”
“不说远的,就看百年前的南宋,虽然打仗不咋的,可人家是真的有钱啊!”
“南宋一年的税收相当于大明王朝十倍的税收。”
“南宋面积小,地少人多,为什么还这么有钱。”
“人家不是靠农民种田,从地里抠出的那么点赋税。”
“靠的是商业、外贸,南宋商业高度发达,让弹丸小国变得极度富裕繁华。”
“所以说,朝廷不要总把目光盯在农民屁股底下那片土地。”
“农业那点税赋,跟商业做大后的税赋比起来,简直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林澈说的激情四射。
隔壁的朱元璋却越听越不是那么回事。
蹭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这小子居然拿弱宋来跟自己的大明朝相比较。
想那南北两宋被辽、金、蒙古压缩在江淮一隅几百年。
什么时候威风过,有钱又能咋的?
想我大明军队,几度北伐,势如破竹,将蒙元鞑子赶回草原。
将中原王朝丢失四百年的燕云之地,重新从草原民族手中夺回。
这是何等的丰功伟绩。
这小子居然拿自己的大明王朝,跟南宋相比。
看到朱元璋一副气咻咻的模样。
太子朱标也站了起来。
爷俩就站在墙壁前,真想穿过墙壁,当面将林澈给怼回去。
这边,朱樉也开始反驳。
“先生,要知道重农抑商政策,不是咱大明设立的,而是传承了几千年。”
“可以说历朝历代,都最重视农业,以农业为根本。”
“而商业一旦做大必然与国家争夺‘山海陂泽之利。’
从事商业多了必然与农业争夺劳动力资源,甚而让农田荒废,威胁国本。”
面对朱樉夸夸其谈。
林澈没有打断他,等到朱樉说完,淡淡说道:
“我给你分析分析,当今皇上为什么会颁布‘重农抑商’政策。”
“当今皇上颁布‘重农抑商’政策,原因有三:”
“其一正如你所说,重农抑商是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政策。”
“其二大量商人各处奔走,获取财富,相当于一股流民,给社会造成不稳定的因素。”
“其三商人四处奔走,朝廷难以管理,连收税都找不到人。
在皇上看来这些商人就是一群毫无价值的社会蛀虫。”
听到林澈的分析,墙对面的朱元璋连连点头。
他心中暗赞,这小子简直是自己肚子里的蛀虫?
这一番分析,简直与他当初制定‘重农抑商’政策时的想法,毫无二致。
在朱元璋眼里,农业是国家财政重要来源,社会稳定的基础。
要保证农业发展和经济恢复,就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农业劳动力。
所以需要安抚农民,防止人口流移。
商人逐利,不择手段。
上吸国家血,下嘬百姓髓。
朱元璋亲身经历过前朝末期的动荡,深知一些大商人的丑恶嘴脸。
还有,商人四处奔走,与民逐利,成为王朝的不稳定因素。
商人虽然有钱,却四处奔波,很难为朝廷提供税收。
在朱元璋看来,商人的存在对朝廷只有弊,没有利。
这小子还能给商人洗地?
此言一出,厅堂内顿时骚动起来。
这些淮西勋贵们听了此话,一个个咬牙切齿。
他们在朝堂上从朱元璋那里吃瘪,正找不到发泄的对象,听说这中间原来有人煽动,顿时一个个拔刀的拔刀,抽剑的抽剑。
恨不得现在就将此贼子剁成肉泥。
眼看将众勋贵情绪调动起来,李善长朝胡惟庸使了一个眼色。
胡惟庸心领神会,站了起来说道:
“二皇子蹲诏狱的消息,想必各位已有所耳闻?”
众人纷纷点头,这些勋贵都是朝中将领,二皇子想随大军出征北元,建功立业,赌气进了诏狱这事,他们都知道。
可是这与二皇子有什么关系?
难不成这主意是二皇子出的?
不可能啊!
二皇子跟他们一样舞刀弄枪还行,出些馊主意太难为他了。
就在众人纷纷猜测,胡惟庸继续说道:
“此奸人就关在诏狱,并鼓动二皇子,搬弄是非,让在座的各位蒙受巨大损失!”
胡惟庸这么一说,众人更怒了:
“这奸人是谁?关在诏狱还敢乱嚼舌头,建议皇上早一点砍了他!”
“对啊!谁特么这么恶心,临死前还摆咱们一刀。”
“胡相,这小子谁啊?犯什么罪进去的?诏狱有咱的人,俺非要他在里面好好吃点苦头不可!”
“…”
一时间,众人义愤填膺。
“此人乃江浦贡生林澈!”
林澈?
众人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似乎又有所耳闻。
“就是半月前,殿试策论中妖言惑众的那个贡生。”
胡惟庸这么一说,众人顿时想起了半月前发生在奉天殿的那件事。
原来是这小子!
这小子在殿试上妄言朝政不说,居然在诏狱还能折腾出水花来!
好在秋后问斩日子就要到了,这小子大限将至!
胡惟庸看了眼李善长,后者点头,胡惟庸继续说道:
“诸位,这小子虽被皇上打入诏狱,却又采纳他的策论,你们说怪不怪?”
“还有这小子是浙东党刘三吾的学生,我担心皇上会赦免他,到时朝堂之上,咱们又出现一个杨宪样的劲敌!”
一言激起千层浪,众人一阵哗然。
“我看这就是浙东党埋下的雷子,就是用来针对咱们的!”
“咱们好不容易挤走了汪广洋,弄死了杨宪,刘伯温也是卧病在床,现在的浙东党群龙无首,咱们决不能让这些人再翻身!”
“眼看就要到秋后问斩的日子,应该没什么威胁了吧?”
“不可大意,陛下既然能采纳他的策论,就有可能赦免他,咱们还是早做打算!”
“…”
一番议论后,冯胜站起来问:
“国公,你是咱们淮西老兄弟们的头,你说咱们下面该怎么着?”
“咳咳!”
李善长轻轻咳嗽两声,清了清嗓子:
“诸位稍安勿躁,此事需从长计议。”
“你们刚才说在诏狱对这小子动手,我看一没必要,二没把握,绝非尚佳之选。”
“目前尚不明确皇上是要启用此人,还是要杀他,就算赦免了此人,等他出来,我们有大把机会对付此人。”
“还有你们不要忘了,林澈提出的‘官绅一体纳粮’,得罪的可不仅仅是咱们这些淮西老弟兄们,他得罪的可是全天下的官员,包括浙东党人!”
说着这,李善长站了起来,手捻胡须,眼露阴狠。
“皇上就算是赦免了他,恐天下朝臣没一个会放过他,唾沫都能淹死他!”
……
诏狱。
林澈回到监舍睡了一个回笼觉。
到了饭点,又被典狱请到了朱樉那里。
监舍里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
还有一坛陈年老酒。
林澈也不客气,未等朱樉邀请,直接坐在椅子上。
朱樉将两人的酒满上,坐在林澈的对面。
“林先生,您是不是再考虑考虑,咱跟你说的。”
林澈端起酒碗,喝了一口,摇了摇头。
他知道朱樉说的是越狱的事。
“我说朱二,别再枉费心机了,你的计划行不通,别为了我连累你的家人,划不来的。”
“我已经想好了,就在这安安静静等死,挺好。”
“蝼蚁尚且偷生,林先生满肚子学问,就不考虑留在世上做些什么?!”
朱樉依然心有不甘,尝试着劝说。
“打住,你能不能让我安静度过这最后几天,越狱之事,休要再提了。”
“今天菜挺丰富的,咱们好好享受,别替我操心了,行不?”
林澈抓住桌上的烧鸡,刺啦一下扯下一只鸡腿,毫无顾忌的往嘴里塞。
与此同时。
一墙之隔的密室。
朱元璋手上拿着毛骧的记录,脸都气绿了。
他没想到老二这个孽障,竟然策划在诏狱帮林澈越狱。
看着朱樉的越狱计划,朱元璋勃然大怒。
“反了!反了!”
“这兔崽子,把咱诏狱当成什么了,居然还想着越狱,非扒了他的皮不可。”
朱元璋捋胳膊挽袖子,怒气冲冲就要杀过去,朱标连忙抱住老朱。
“父皇息怒。”
“二弟这不是爱惜人才吗?何况这只是他的计划,林先生不也没有答应吗?!”
“父皇不是不知道,二弟打小就仗义。”
朱元璋一把甩开朱标,怒气不减。
“老二这兔崽子,不好好收拾,迟早要把天捅破。”
“越狱?亏他想的出来。”
“以为闹着玩呢,越狱形同谋逆,就算他是皇子,一样是死罪!”
“这个孽障,还有什么他不敢做的。”
朱元璋气的胸口起伏不定,朱标赶紧上前帮他抚胸。
等气稍微平息,朱元璋对朱标道:
“给我传毛骧。”
不一会毛骧走了进来,跪地道:
“陛下!”
“毛骧,记录是你做的?”
“回陛下,事关二皇子的所有记录,都是臣一手经办的,不敢假别人之手。”
朱元璋面色狠厉,目光像刀子一样,看向毛骧。
“很好,我希望你把这些话烂在肚子里。”
“此事倘若走漏半点风声,你知道后果?”
此话一出,毛骧激灵灵打了个冷颤。
“陛下,此事有半点消息流出,臣一死谢罪。”
朱元璋这才满意点点头。
“你出去吧!告诉诏狱的人,招子都放亮一点。”
“诺!”
毛骧答应一声,抹了抹额头冷汗,躬身退了出去。
眼看着毛骧走出密室,朱标一旁道:
“父皇,您先消消气,方才你也听到了。”
“林先生根本就没有越狱的打算,就算老二如何鼓动,他也丝毫不动心。”
“最可贵的是,林先生就算是死,也不想连累二弟及家人,这是何等的品德!”
“所以,请父皇宽心,有林先生在,二弟不会出问题的。”
太子朱标的一番话,终于打消了朱元璋的顾虑。
朱元璋这辈子杀人无数,见过太多面对屠刀,苟且偷生的丑态,还从未见过像林澈这样的。
谈笑间面对生死!
这份从容与坦荡,绝对装不出来的。
“林澈啊林澈,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朱元璋面对墙壁喃喃自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