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完整篇章明月醉清风

第2章 三家村

发表时间: 2024-07-12
三家村是大雍江南道江宁府南安县清河镇下辖的一个小村子,以周、宋、唐三姓族人聚居而得名。

村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河水波光粼粼,沿岸杨柳依依。

村后有一座小山,也是青山翠玉。

九月底,天正是不冷不热的时节,村里的稚童提着小木桶,一排排正趴在河岸边用小网捞小鱼小虾。

一个身穿粗布衣裙的中年妇人,面覆布巾,牵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女童,从村口的小道旁进了村,看了看那些捞鱼的稚童,妇人走过去。

选了个年纪大些的孩子,拍拍他的肩,还没开口,那孩子一下就蹦了起来。

“哎哟,谁拍我!”

这下所有的孩子都看了过来。

一见是个蒙面的陌生人,都吓得不敢动弹,生怕是拐子。

被拍了肩的男孩忍着害怕,结结巴巴的问道:“你、你是谁?”

妇人也没想到会吓到这些孩子,有些不好意思,放柔了声音道:“孩子们别怕,我是想请问一下你们,村长家在何处?”

男孩眼珠一转:“你找我爹干嘛?”

妇人倒是没想到这竟是村长家的孩子,忙答道:“我想带着女儿在此处落脚,想问问村长,可有何要求才能落户?”

男孩想了想,又仔细观察了妇人身后,确实没有可藏人的地方,这才叫上旁边的三个男孩子:“小虎、栓子、狗剩儿,你们和我一起带这位……呃……这位娘子去我家。”

被点到名的三个孩子应声而起,手拉手的走在了前面,一边走还一边回头打量妇人以及她身边的女童。

狗剩年纪稍小些,看了几回后,凑到小虎耳边嘀咕:“三堂哥,那小姑娘真好看,你看她的脸像不像糯米糕?”

小虎一巴掌拍过去:“去!

胡说八道当心你娘揍你。”

狗剩摸摸头上被扇得晃了晃的小揪揪,嘿嘿笑着小声道:“本来就是像糯米糕,白白的,真想啃一口。”

说完还吸溜了一下口水。

小虎听他这么一说,也忍不住回头去看那小姑娘。

却见那小姑娘滴溜溜一双大眼睛看着她们,似有不解,小虎忙一把捂住狗剩的嘴,还没来得及拖着他往前走,就听那小姑娘软糯糯的问身旁的妇人:“阿娘,糯米糕是什么?

前面的小哥哥说我脸像糯米糕,他想啃我一口。

阿娘,我们不要在这个村子落户了好不好?

他们好像会吃人。”

西周瞬间静了下来。

只见那小姑娘眼眶红红,水光盈盈。

妇人摸了摸小姑娘的头发,柔声道:“阿月不怕,小哥哥跟你开玩笑呢。”

村长家的大儿也忙接话道:“对对对,狗剩这小子就是瞎说的,妹妹你别怕哈,我们村不吃人。”

小姑娘听了,瞬间忘记了害怕,问道:“大哥哥,他为何叫狗剩?

你们村有猫剩,兔剩,鸡剩吗?”

村长儿子瞬间额头冒汗,心说还好她不知道我叫大虎,不然我怎么回答她村里有没有大狗,大猫,大兔,大鸡!

简首窒息。

三个男孩子不由加快了脚步。

还好村长家也不远,不多时就到了。

大虎推开大门后,喊道:“阿娘,阿爹在吗?

有人找他。”

村长原在堂屋喝茶,听见声音就迎了出来,把人接进堂屋落座后才问。

“大虎啊,啥事儿?”

妇人忙上前行了个礼,“村长安好,妇人姓贺,河南道人士,因夫丧,被婆家不容分了家出来。

本欲去国都投亲,却在北安县遇到贼人,险些丧命。

一路打听过来,都说三家村这边是三姓聚居,想来是不排外的,故此特来请求村长收留。”

村长唐富江三十五六的年纪,是村里唯一的读书人,还是个童生。

听这贺娘子说话不疾不徐,用词不似乡里,便添了一丝好感,可该问的还是要问的。

“落户的话,只要你们户籍文书在,买个屋子就能落,这倒是不难,不过这边离国都走水路也不过十来日的光景,贺娘子既逃出生天,何不一鼓作气去投亲更便宜?”

贺娘子看了看旁边的几个小孩子和村长娘子,深吸一口气,道:“我被贼人所害,脸面有碍,还请各位勿怕。”

说着,缓缓拉开了脸上的面巾。

除了贺娘子牵着的小姑娘,其他人均是倒吸一口冷气。

只见贺娘子左侧脸颊,自眼下到脖颈,烧伤未愈的疤痕狰狞可怖,右侧脸颊却是极姣好的相貌。

“不去寻亲 ,是我再三斟酌过的。

和离归家的妇人,左不过再嫁,我如今却是不能了。

幸得我曾经的陪嫁丫鬟是江南人,寻常的织布绞丝不在话下,又有一手好女红,在夫家这些年因不得夫君喜爱,我无所事事也跟她学了几成,做活过日子,想是不难的。

且,我和女儿遇到贼人时,被放了一把火,不止被烧毁了脸,还烧掉了户籍文书和大半银票。

好在我贴身带的也还有些。”

唐富江沉吟了一下:“其他都好说,只是户籍文书难办,若是丢失了原有的,新办的话需要五户联保才能办下来,这……”贺娘子戴好面巾,“请问村长若是在村里置办一个两进青瓦院子、五亩水田、一个织坊、一个绣坊须得多少银钱?”

唐富江心算了一下:“两进的青瓦院子村里原本就有一座空的,之前宋家三叔公一家搬去了府城留下的,七八年没住人,修整一两天就能住人。

宋家三叔公走之前托付了村里,三十两能买下来。

水田村里目前没有卖的,织坊用地最好三亩地,绣坊两亩差不多了,一亩六两,加上建房买织机绣架,估摸着得一百五十两左右的银子呢。”

贺娘子道:“我想在村中买下那二进的院子,再把织坊和绣坊一并建起来,做工的妇人就由村里的人家优先,如此,不知可行?”

说完从绣袋中取出荷包,取了一张一百两,两张三十两的银票,并一颗五两的银裸子塞到村长媳妇手里。

又把剩下的十两银票和几颗散碎银子放回空荡荡的荷包,小心翼翼的装回绣袋里。

村长媳妇听了他们一番对话,心中己是有了计较,将银钱放回桌上,冲唐富江道:“孩他爹,我们三家村的人从来都是怜贫惜弱的,贺娘子不因自身遭遇而颓唐,反而自立自足,这般女子属实不易,我看咱就帮了吧?村里其他人家不好说,我们唐家还找不出来愿意连保的五家吗?”

贺娘子顿时朝村长媳妇行了个礼,含泪道:“我只道我半生苦难,却不想在如此情景下,竟有夫人愿意搭救,玉兰实在无以为报!”

村长媳妇忙搀起她:“什么夫人,我们乡下人家不兴这些的,贺娘子要是不嫌弃叫我一声唐嫂子。

你放心,你的事,我怎么也得磨得我们当家的给办了。”

唐富江哪能不知自己媳妇这番是动了小心思,想想,朝廷犯人黔字是在额头,这贺氏也没有,只要不是触犯律法的人,又能给村里好处,收留了也没什么不行的。

于是,在唐村长的鼎力相助下,贺玉兰就带着她女儿左明月正式在三家村落了户安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