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道位于周朝统治疆域的中西部地区,共三十三万平方公里,这里群山环绕,有天盛江和怀河两条长河流经,并且盛产各类矿石,是周帝国重要的矿物产地。
江西道的土地较为贫瘠,多为碱性,不适合南方主要粮食作物生长,加之十年六旱的糟糕处境,导致该地粮食作物短缺,但棉花产量尚佳。
江西民风彪悍,旱涝之家造反动乱之事常有。
因故将军马之权分至他道,以行代管。
江西道共有十二州,被划为东西二道。
西道六州:潭州、邵州、永州、衡州、郴州、道州,共十五万西千七百平方公里。
东道六州:洪州、袁州、鄂州、抚州、吉州、虔州,共十七万五千三百平方公里。
官员部署:江西道十二州统管总理督查使:总管十二州,但无任命调配地方官员和节制兵马的权力。
州分置:刺史(统管政务),军马行运使(一州兵马总管,向地方军政司或兵部负责),督查使(监督刺史以及军马行运使)江西十二州没有设置军政司,东北侧饶州军政司统管江西东道兵马;西北侧朗州军政司统管江西西道兵马。
各州兵力部署(常备军及储备军,不算衙役门卫):洪州:常备军三千五百六十二人,储备军两千二百三十一人。
鄂州:常备军一千二百一十二人。
抚州、吉州、袁州:常备军统共一千二百三十一人。
虔州:常备军两千三十二人,储备军五百八十三人。
潭州、邵州、永州:常备军共两千一十二人。
衡州:常备军五百八十二人。
郴州、道州无常备军,府衙衙役共六十八名。
州说明:东道六州:鄂州,是江西道境内唯一有天盛江流过的地段,位于天盛江中段下游,其地势西高东低,东边有大面积红壤,是不错的柑橘种植地,有吉安县、鄂春县、江左县。
州府位于吉安县。
洪州,是江西道第一州,总督府衙门坐落之所洪州城是江西道第一城。
有洪州城、西洪县、左沟县、八里县,且有洪麓书院坐落于郊外,有矿区一处。
袁州,矿石集中产地,有三座大矿,位于清风山右麓。
白石县、安石县、丰城。
抚州,粮食产地,有抚州书院吉州,粮食产地。
虔州,位于江西道最南部,群山环顾,有八王山、蛇山、玉山坐落。
有三山县、八公子县。
己开矿区两处西道六州:潭州:潭州刺史又名潭州行御刺史,是由中央首接管理的地方州部。
潭州盛产金矿,有矿区三座,兼有潭江书院。
衡州,因为有衡山坐落而得名,有衡州府书院。
邵州:地势西高东低,地表崎岖不平,有蜀东县、河西县两县。
永州:山艰水险,多出世间名篇,是罪犯流放之所,己开矿区三处,多为贫矿。
郴州、道州:建兴年间叛乱之所,共开矿区五所,三处贫矿,两处富矿。
江西道世家:洪州王家、袁州许家、潭州司马家、潭州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