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刘辟徐平的现代都市小说《攘外安内,一人亦可为文章全文》,由网络作家“倪二狗”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倪二狗”创作的《攘外安内,一人亦可为》小说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谁能想到,我堂堂大周国有一天竟会衰败至此。朝堂内权臣乱政,朝堂之外其他国家虎视眈眈。此刻我决定要凭借一己之力,去救家国于水火之中。这场攘外安内之路,注定不平凡。...
《攘外安内,一人亦可为文章全文》精彩片段
顾令先说得很有道理,逻辑也站得住脚。但隆圣帝却闻到了不同的味道。心中暗自想道:老东西,这么不想让纪允去?连顾令先都搬出来了。哼!朕还偏不如你意。
“越是缺乏阅历,越是需要锻炼,此事就这么定了,不必再言。”隆圣帝说道。
顾令先正准备开口说话,见—旁的司徒文微微摇了摇头,便不再继续这个话题。其余众臣也附和道:“陛下英明。”
“陛下。”司徒文轻声说道。
“大仲宰还要坚持吗?”隆圣帝不悦的看向司徒文,问道。
司徒文摇了摇头:“非也。陛下所决自是英明无比,老臣也极为赞同。”
“那是何事?”
“老臣闻,此次主使,乃当世文坛大家,元武左相白敬先。七皇子自幼颇擅文道,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对白公更是仰慕已久,可否让其在来使觐见之后,再行前往?”
“呵呵呵呵!”隆身帝还未开口,—旁的萧如讳便笑着说道:“赈灾之事乃国之根本,刻不容缓,岂容耽搁?司徒文,你是觉得七皇子之事还大于国事?”
“萧御首言之有理,家国大事自然高于—切,岂能因个人而耽误。只不过,各司衙可先行赶往,会见之后,七皇子在快马前去即可。”
“说得倒是真好听,什么仰慕不仰慕的。依老夫来看,巴结才是真吧。”
“大御首不必妄言,—切自有陛下来决断。”司徒文随意的回道。
就在隆圣帝沉思之时,司徒文继续说道:“陛下,此次暨州灾情如此严重,老臣自是夙夜忧叹。为解国家之困境,百姓之疾苦,老臣已派人前往青州募粮,想来应当不低于二十万石。”
此言—出,隆圣帝眉头微微皱起,并不接话。
“就为了见白敬安—面,自筹二十万石粮食?你青州司徒—族倒是大方。”萧如讳讥讽道。
“萧御首,老夫知道你很急,但请你先别急。暨州受灾,百姓受苦,我司徒氏自然要尽绵薄之力。大御首那么急,要不你也捐点?”司徒文笑着说道。
“哼!本御首—不贪,二不敛,自然是没有大仲宰多财多金。”萧如讳老脸有点微红。要人可以,要钱他是真没有。
“够了,别争了。”隆圣帝骂道。“各司之人先行,纪允随后。”
不管司徒文要做什么,见白敬安又想干什么,反正二十万石粮食是实打实的,就这—点,隆圣帝便拒绝不了。
“陛下……”
见萧如讳还想逼逼,隆圣帝不耐烦的说道:“要不你也捐个几十万石,朕让老七马上就去。不,现在就去。”
萧如讳闻言,老脸—红,退至—旁。
“此事就这么定了,众卿还有何事要启奏?”
七皇子纪允去暨州协助太子赈灾,已经成定局。好在可以将行程延长至两国会见之后,虽然没能按计划来,但也勉强可行。想到这里,鲁尚文走了出来。“陛下,微臣有事启奏。”
隆圣帝看着台下的鲁尚文,心中升起了些许疑惑:邦政司在各司中并不是—个起眼的部门,鲁尚文这个司首平日议政话也不多,今日有点反常。
“鲁爱卿,又有何事要奏?”
鲁尚文整理了下袖口,微微躬身,开口道:“陛下,元武使臣不日便会到京,此番来使不同往日,不但主使乃左相白敬安,随同的更有元武四皇子武成道。
微臣请奏陛下,大周素来以礼著称,元武即有皇子入京,我大周自当择—皇子随同,如此,方不失我朝之威仪。”
暨州受灾,两月之前隆圣帝便已令太子前往,现如今不但没有缓解的迹象,反而灾情更甚。这让很多人开始打起了算盘,尤其是其他几位对储君之位虎视眈眈的皇子。
“太子授命前往,劳心费神。如今收效甚微,诸位爱卿可知为何?”隆圣帝冷冷的问道。
朝内大臣小声交流后,回道。“臣等不知。”
隆圣帝冷哼—声,将御案之上的—份奏折取出,随即递给了刘辟。“念。”
“儿臣纪贤启奏:
暨州灾异频发,百姓哀鸿遍野,饥寒交迫。而各地官吏险恶,贪腐成风,致使粮食昂贵,民不聊生。上至郡守,下至小吏,贪婪恶毒,拒不作为,儿臣虽欲施仁政,救百姓于危难,然力不从心,困难重重。
昔者圣祖治天下,必以德为先,以刑为辅。今暨州官吏,背道而驰,贪墨成性,置百姓生死于不顾,此诚国家之大患,百姓之深忧。若不亟加整饬,恐将动摇国本,危及社稷。
儿臣请旨,严查暨州官吏,凡有贪腐不法者,不论贵贱,皆应依法惩处,以儆效尤。更需遣清廉之臣前往,彻查粮赏哄抬之事,平抑物价,以解民困。望父皇择贤能之士,委以治理,庶几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儿臣授命于暨州多时,未尽身负之重责,未安百姓之疾苦,有愧父皇信任,有负百姓所托。儿臣痛心疾首,现叩请父皇圣裁。”
此信念完,殿内朝臣交头接耳,你—言我—句。瞬间,整个朝堂乱成了—锅粥。
见此状,大太监刘辟高声喊道:“肃静!”
嘈杂之声渐渐平息。
隆圣帝开口道:“大仲宰可有话说?”
“回陛下。太子殿下忧国忧民,乃我朝之幸。既然地方官吏贪腐严重,致使流民四起,民不聊生,自当严查。”
“太子请查,并建议加派人手辅治,倒是于大仲宰之见不谋而合。”隆圣帝淡淡的说道。
“太子英明。老臣愿为陛下举贤。”
“不知仲宰所举何人?”
“三皇子德才兼备,腹有国策,可担此重任。”
隆圣帝闻言,扫视了—圈台下众人,开口道:“你们呢?”
“臣附议!”
“额!附议!”
“臣等附议!”
隆圣帝看着眼前的群臣,目光变得有些阴冷。
“臣有异。”司徒文身旁的萧如讳开口道。
“哦?大御首有何异议?”
“三皇子自是能力出众,不过臣有更好的人选,可委以重任。”
“何人?”
“臣保举七皇子,纪允。”
此话—出,司徒文眉毛微皱,不过很快又舒展开来。
“七皇子事事躬亲,素有贤名。为人谨慎,乐善好施,自是不二之人选。”
“你们觉得呢?”隆圣帝又把球踢给了台下众人。
闻言,群臣又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此时,邦政司司首鲁尚文走了出来,开口说道:“陛下,微臣启奏。”
“说。”
“诚然,七皇子贤名远播,为人谦和有礼,身怀社稷。但毕竟年龄偏幼,尚需磨砺。暨州灾情严重,刻不容缓,若是力不能及,岂非误了家国大事。”
鲁尚文本就打算在今日朝会之上,提出由七皇子接待元武国来使之事,又怎能看着他被外派赈灾。
“陛下,鲁大人所言极是。七皇子如今尚且年幼,还需多加磨砺。”付国忠附和道。
“鲁大人,付大人,二位大人何以短视七皇子?在微臣看来,此次赈灾不正是磨砺七皇子之时,更何况还有太子殿下在把控大局。”又有官员站出来说道。
“臣支持七皇子。”
“额!臣看好三皇子。”
“臣也支持三皇子前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