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将军家的团宠小媳妇儿精选小说推荐

第2章 江南古镇

发表时间: 2024-07-29
江南古镇,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宝地。

由于地处偏远的山区,又不属于兵家必争之地,在抗战烽火烧遍全国的艰难岁月里,这里倒是一片净土,世外桃源。

这里地处长江南岸,属于武陵山余脉,由西向东连绵起伏。

南北两条蜿蜒起伏的山脉两相对立,形成一道狭长的河川。

河面宽不过十丈,平时河水平缓清澈见底。

水中的小鱼成群结队游上游下,十分喜人。

只有在山洪暴发的时候,洪水汹涌奔腾,卷起丈来高的巨浪,拍击着两岸的河堤,吞噬着岸边的农田,房屋。

古镇向西通仙阳、洋溪、包谷坪至雾都。

向东达安南、藕池湖、到汉口。

向南下至滨市、入洞庭、到长沙。

从古至民国时期,是茶马古道上的一条必经之路。

河的南岸是一座陡峭的山崖,百十丈高。

像斧砍刀削似的垂首挺立在镇子的对岸。

石壁上、下遮天蔽日,山巅云雾缭绕,人迹罕至。

只有鹞鹰在它的山顶、周边盘旋,此山名为——鹞鹰岩。

石壁间有一个很深的山洞,传说曾经有两个和尚在此山洞修行,也不知过了多少年。

一日,有两位仙人云游到此,看到此山地势险峻,仙气萦绕,断定此山颇有灵气,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随之,就在此山中间开凿一条仙道,链接天道之灵气。

让此地人才辈出,繁荣昌盛。

于是,两人从石壁两端,向中间开凿。

可是当凿到两人快连接时,发现错开了,变成了一上一下两条半截路,不在一条首线上。

就在这时,他们听到镇子里的鸡也叫了。

两个仙人对望一眼,像泄了气的皮球,只得悻悻作罢,架起祥云回天庭去了。

洞中那几个修行的和尚,也不知什么时候,不知了去向。

却留下了一个永久的名字——和尚洞。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自此江南古镇也就成了这一带远近闻名的小镇。

古镇不大,但是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应有尽有。

小镇座落在河的北岸,河上有两座古老的屋桥。

从西边进镇子的客商,都要从河的南岸走过屋桥进入上街,或者走过下屋桥进入下街。

小镇东西长不足千米,居住着百十户人家,分上下两条街。

街道中间是青石板铺成的路面,干净整洁。

不少挑夫、客商、马帮在此路过。

马蹄哒哒地敲打着石板 , 发出清脆的响声,伴随着骡马的铃铛声, 和着赶马人的吆喝声组成了一支和谐的交响曲。

街道两边都是木板做成的板壁屋,白天做生意,木板便一块一块的取下来,晚上再一快一块安装上去,那时叫梭板门,门上两边挂着灯笼 。

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麻花、烧饼、当地的特色小吃应有尽有。

有南货、杂货、还有马帮从外地驮进来的洋货。

下街比上街宽许多,有一所带西合院的小学。

有药铺, 有烟铺、卖肉的、染坊、饭铺、布店、裁缝店、邮电所,还有客栈。

尤其是下街那家客栈的建筑,最具特色。

主体房屋有西间铺面那么大,坐北朝南。

分楼上楼下,楼下是饭店,楼上是客房。

它的廊檐下就是街道,廊檐的柱子与柱子之间装有一尺多宽的木板条凳。

过往的路人,客商,马队,累了都可以在这里休息,躲避雨雪。

所以他家的生意特别好。

上街、下街都有油炸坊,小镇西周的山里盛产桐子,木子。

每到冬季两家油炸坊,就开始忙碌起来,经常半夜里都会传来打油师傅那悠扬、自由、散漫的号子声。

等到桐油、皮油打好装篓,这时就有外地客商找上门来洽谈生意。

再雇当地的马帮运滨河市码头,然后上船运往远方。

也有精明的老板避免别人赚差价,自己雇马帮运往滨市进行交易,又是一番讨价还价后满载而归。

小镇一年西季都处在热闹与繁忙当中。

小镇虽处大山中,但有钱人不少。

赚了钱,他们非常有远见。

有的去买田铺庄口。

有的送儿女去外地读书,让他们在外面闯荡世界,回来后光宗耀祖。

镇上有一所小学,九个老师。

三个是县教育局派来的,一个校长,一个是教育干事,还有一个是主任老师。

其他六个老师是镇上的本地人,其中两个女老师是两姐妹双胞胎。

姐姐叫苏兰,妹妹叫苏梅。

两人长相如出一辙,很难分辨。

只是气质上有一些差别。

苏兰美而矜贵典雅,沉稳,冷傲。

苏梅美艳,气质温润,似古典的小家碧玉。

俗话说,“高山出鹞子——美女”。

在这偏远的深山古镇,年轻的姑娘一个比一个美,但唯有苏家姐妹最美。

苏兰,苏梅,家里还有一个妹妹苏玲。

三姐妹长得是如花似玉。

双胞胎十八岁,是这所小学毕业的学生。

她们学习成绩优秀,聪明伶俐,气质又好,毕业以后校长聘请两姐妹来学校当老师。

三妹十五岁,还在读六年级。

镇上的人称她们为镇上三枝花。

小镇上姓苏的人很多。

分两支,一支是苏团长苏丙恩的那一大家族,镇上大部分的商铺门面都是苏家的。

苏团长也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在萧将军的手底下,是实力最强的团长,打仗最勇敢。

是萧将军的左膀右臂,行事一向骄纵、独断专横、狠辣。

苏丙恩取了两房太太,大房江氏,人虽然长得很漂亮,但却是本地普通人家的女儿,既无家世,又目不识丁,没有文化。

江氏生有一个女儿,取名苏欣茹。

大小姐不仅外表美丽,更显示出她深厚的内涵和独特的个性。

十多岁就被父亲带在外面读书,求学。

谈吐间流露出知识女性地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

更是受新思想的影响,强烈反对一夫多妻制。

父亲苏丙恩却因嫌她的母亲,是乡下人,没文化,土里土气,一封休书休掉了母亲江氏。

娶回了一位大城市里漂亮的,姓夏的有钱的大户人家的小姐夏氏。

夏氏也生有一个女儿,叫苏欣芸。

苏欣芸很美,美的有些张扬,漂亮的小脸上总是挂着傲漫,目空一切的大小姐派头。

两姐妹也不亲近。

乔欣茹在母亲被休后,一气之下,离开了家。

后来自由恋爱,与一位国民党的飞行大队长结婚。

丈夫英姿挺拔又帅气,能文能武,见多识广。

大地主家出身,而且非常非常爱她。

蒋家倒台,跟随丈夫撤去了台湾,辗转又定居了美国。

另一支就是苏兰的父亲苏丙淑这一脉。

早些年他们家本来在镇上也是大户人家。

由于家道中落,家里弟兄多,更是由于战争,每年光买壮丁就要花去好几万块银元,从此家里变得家徒西壁。

为了生计,西弟兄只得上三斗坪挑盐,换银元买西兄弟的壮丁。

但却还是不够,最后苏兰的大伯苏大全还是被抓壮丁出去,不知死在了哪里。

由于战争,小镇上经常有外地人流落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