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吴远杨落雁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后我靠木匠手艺成首富畅读全文版》,由网络作家“奔跑的八零后”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重生后我靠木匠手艺成首富》是作者“奔跑的八零后”的精选作品之一,剧情围绕主人公吴远杨落雁的经历展开,完结内容主要讲述的是:吴远重生到木匠刚刚学成出师的八八年。上辈子只搭伙过了仨月的势利老婆,眼看着就要嫁进门。同样的火坑,吴远断不可能跳两次。他不可能搭上这来之不易的重生机会,去捂那颗本就不属于他的冰冷之心。有那功夫,他完全可以挑个更好的。支书家的漂亮闺女就不错。尽管他家徒四壁。尽管他孑然一身。但他有着三十多年的经验阅历、以及技进乎道的木匠手艺。于是吴远的重生,就从木匠开始。......
《重生后我靠木匠手艺成首富畅读全文版》精彩片段
对于马明军这个憨憨徒弟,吴远是真想提点提点。
前世他混的跌宕起伏,这个憨徒弟从始至终一直跟着他,从未离开过。
逢年过节,该有的孝敬是一次不落。
就算是过了千禧年,不时兴这些了,他还是次次不落。
这样的死脑筋,也合该吴远信任他。
再世为人,吴远对马明军的信任依旧没有变。
因为前世师徒俩之间的情分,经历过足够的考验。
“那咱接下来干啥,师父?”面对吴远的提点,马明军根本懒得动脑:“师父你说干啥,咱就干啥,我都听你的。”
吴远摇摇头,走向兼卖报刊的电话亭道:“我先打个电话回去,然后咱们去火车站。”
北岗县。
在吴远出门的当天晚上,杨落雁便挺着肚子,在蔺苗苗牵着熊文的陪同下,回了娘家。
恰巧二哥杨猛一家也在。
杨落雁本想单独给父母说吴远出远门这事,结果二哥两口子死活没有要走的意思。
无奈之下,也只能说了。
杨支书一听这事,就掌握了关键:“你说他把国库券带走,外加那部分现钱也带走了?”
杨落雁施施然地点点头。
吴远没让她隐瞒,她乐得跟爹说实话。
但爷俩,谁都没提具体是多少国库券,多少现钱。
即便如此,不嫌事大的杨猛还是说起了风凉话,一脸讥讽地道:“我滴个傻妹妹哟,那吴远怕不是抛下你,卷钱跑咯。早就听说外面世界很精彩,花花世界,灯红酒绿的……”
话未说完,便被媳妇蒋凡制止了。
因为当爹的杨支书,眼神已经足以杀人了。
旁边吃瓜子的蔺苗苗很想帮舅舅说几句好话。
可还没等她开口,杨落雁便一脸坚定地道:“我相信我丈夫,他不会抛弃我,更不会卷钱跑路。对了,爹,他说每隔两三天会打电话到村部报平安。他还说,等他回来,就把那些建材和木头款项结清,免得爹你这个中间人难做。”
这话令杨支书悚然动容。
吴远前前后后赊下的建材和木头,加在一起,小2万了。
这孩子带着一万多块钱出去一趟,回头就能挣几千块?
杨支书显然没敢往大了想。
知道建材和木头款项的杨猛,同样没敢想,而且下意识地拒绝相信道:“吹呢吧,他能把那些国库券换成现钱就不错了,还指着能挣钱?”
当晚,几口人不欢而散。
杨落雁把吴远的意思带到,也不管他们信不信,就起身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杨落雁丝毫不受影响。
她只是有些担心丈夫。
出门在外,能不能吃好,能不能睡好。
自己和肚子里的孩子,可都指望着他呢。
杨支书什么都没说。
他准备等吴远打来电话,再问问。
这一等就是两天。
直到下午一通电话打过来,操着熟悉的北岗口音。
“喂,是梨园村村支部吗?”
“吴远?我是你爹。”
“爹呀,落雁还好吧,家里都还好吧?”
“家里都挺好的,你打算什么时候回来?”
“爹,你也对我不放心?”
“少拐弯抹角的,你跟我说实话。”
“爹,我可能要过一阵子。最慢俩个月,最快一个月。”
“你是真乐不思蜀了?抛下落雁大着个肚子不管,一去就是两个月?”
“爹,我是想给落雁和孩子盖小洋楼。现在国库券行情非同一般,机不可失。再说我那工场刚走上正规,还有发展壮大的空间,我也不可能轻易放弃。更何况,我要是真想抛弃落雁,又何必让她跟你讲这事。”
这话,杨支书总算信了。
有志向的男人可能随便放弃女人,但不会轻易放弃事业。
挂了电话,吴远长出一口气。
得亏当初出门的时候,先斩后奏,没去跟杨支书商量。
他老人家为了闺女着想,根本说不通。
摇摇头,就见马明军追上来问:“师父,咱们接下来去哪?”
吴远掏出根烟来,在鼻尖嗅了嗅。
马明军想要给他点上,他拒绝了。
在家为了应酬,他才会抽上几根,否则他对香烟没瘾。
姑苏肯定是不用去了,那里价格本来就高,利润空间虽然有,但低了些。
而且因为价格高的缘故,实际上流通出让的国库券也没那么多,没那么迫切。
于是交了电话费的同时,顺手买了几份报纸。
师徒俩坐在街边翻看。
半个钟头后,吴远起身道:“这次,我们去合市。”
马明军疑惑道:“徽省的合市?这么远?”
吴远没有回答,大步流星地走上街边,拦了辆出租车。
马明军慌忙跟上去。
路上有旁人的时候,他一般不多嘴,不多问。
这也是吴远喜欢他的地方。
直到他百无聊赖地翻着手里没扔的报纸,以他那小学文化艰难地掠过一个又一个新闻标题。
终于在一则新闻报道中,看到了‘合市’的字眼。
原来合市是这次被开放国库券私人流通交易的六大试点城市之一。
这可能是师父选择合市的原因之一。
更深层次的原因,马明军想不出来。
但这对吴远来说,不是难事。
很明显,国库券的价值高低、流通好坏,和城市的发达程度有关。
而合市是这批试点城市之中,最欠发达的地方。
国库券价值被低估的可能性极大。
火车叮叮咣咣,晃晃悠悠地抵达合市火车站,又是后半夜了。
师徒俩在火车站眯了几个小时,等到天明才在外面吃了早饭,而后开始在合市城里溜达。
先找到工行一问,银行柜员以为来了傻子,能帮行里解决卖不出去的国库券额度了。
结果对方一听,行里还有十多万额度,若所有思地就走了。
果然是个穷鬼。
离开工行的吴远,并不是穷鬼。
而是他从合市这边国库券滞销的情况察觉到,民间国库券流通的价格只会更低。
跟北岗那边一样。
于是就到机关附近打听,给看门大爷塞点烟,多方打听。
如此塞出去几包烟后,还真包圆了几个冷衙门被摊销下来的国库券。
收购价,九四折。
一来一回,省了8块钱成本价,马明军已经惊呆了。
实际上,不止如此。
省下来的成本价,又能收购更多的国库券,进而增加利润率。
换算下来,每100块现钱收购的国库券,能挣19块钱的净利润。
吴远留出200多块车票钱,仅仅用半天时间,就把剩下的16500块全换成了国库券。
来晚的机关工作人员,眼见吴远不收了,不由扼腕叹息。
吴远连忙表示:“这样吧,你们等我信。我回去跟老板说说,看他愿不愿意多收点。”
亟待出手国库券的机关人员,连连感谢。
就差把吴远当亲人了。
马明军面无表情,内心却忍不住想笑。
哪有什么老板?师父他自己就是最大的老板!
就这样,师徒俩往来于合市和上海。
从最初的夜宿火车站,到在吴宫大酒店以及合市的招待所各自定了一个长包房。
从最初的只挤硬座票,到后来只买特快软卧,两个人四张票的那种。
从最初的贴身缝裤兜,到后来光明正大地用公家人常用的手提包装钱。
不是师徒俩有钱膨胀了。
而是,一来天气越来越热,单薄的衣服越来越藏不住钱。
二来钱也越来越多,就算是冬天那装扮,也压根藏不住了。
再加上时常在火车站安检,破烂和巨款结合在一起,被车站警察谈话了好几次。
既然藏不住,那就不藏了。
吴远干脆给自己置办了几身公家人的装扮,中山装,白衬衫,黑眼镜,油光锃亮的皮鞋,以及一丝不苟的发型。
配上机关常见的手提包,让人一看就觉得,这人是替公家办事的。
公家的钱,你也敢盯?
那不是找死么?
另外顺便给马明军置办了两身保镖的行头,墨镜一戴,谁都不爱。
特别冷酷。
原本冷酷这种派头,是马明军这种热情的汉子,无论如何也装不来了。
可是,当他看着师父挣的钱,从2万到10万,再从10万到20万,那心早就麻木了。
麻木的双眼,带着黑黑的墨镜。
妥妥的冷酷无疑了。
然而吴远并没有在20万停下来。
师徒俩一直奔波到7月上旬,在上海和合市来回倒腾二十多次,直到几乎把合市明里暗里流通的国库券一扫而空了。
这才打算罢手。
一旦有了罢手的打算,吴远顿时归心似箭,当下按照惯例给村部打了个电话,说明归期。
而后立刻安排马明军去退房离开。
走到合市火车站的时候,马明军努了努嘴,冲前面的一人俩保镖的阵容道:“师父,你瞧,那人跟咱们差不多哎。”
吴远一看居中那人的面孔,顿时有个大胆的猜想。
这莫不是传说中的杨百万吧?
在他的故事里,的确是靠倒腾国库券挣的第一桶金。
从2万到100万,得了杨百万的称号。
如今自己用一万五,轻松复制了他的神话。
由此可见,对方挣得,只会比百万更多。
不过吴远并没有上前搭讪的意思。
传说中的人物,就让他成为传说吧。
然而他不去找杨百万,却防不住杨百万过来找他搭话。
尤其是看起来相对土气的车站里,突然出现这么两伙洋气招眼的人物,想当作看不见都难。
杨怀定递了根华子过来:“敢问你就是传说中的吴总吧?”
吴远接过来,“不敢当,杨总。”
“你听说过我?”
“彼此彼此。”
一通寒暄过后,双方互留了联系方式。
不是为了以后怎么怎么样,就是一种交际,一种形式。
乘坐特快空调包厢,半天时间,抵达上海吴宫大酒店,把最后这点国库券全部卖掉。
吴远包里的现金达到108万3000多。
这已经刨去了师徒俩置办的这些行头、来回车票,以及酒店包房的花费。
看着这么多现金,吴远跟做梦一样。
这可是1988年,不是2008!
忙完这一切,师徒俩未做停留,直接退了包房,打车直奔火车站,订了当天晚上的空调特快,凌晨时分抵达彭城。
彭城火车站这边,熊刚从北岗县包了辆面的过来接人。
200块。
钱自然是吴远付。
面的师傅兴奋的一夜没睡着,一路上跟熊刚攀谈来攀谈去。
熊刚懒得搭理他。
他正在琢磨,幺弟所说的那句‘挣了大钱’,究竟是多少钱。
竟然宁愿花费200块冤枉钱包车来接。
这不是白白扔钱么?
然而,等到熊刚接到吴远师徒俩,看着俩人手提的那沉沉鼓鼓的手提袋,顿时脸色一凛。
这样的手提袋,如果全都提的是钱。
起码也有十多万。
这么大的巨款,花费200块包车来接,太有必要了。
安全第一!
熊刚估计的没有错,他是按照每张面额10块钱的大团结来估算的。
毕竟这年头,用的最多的就是大团结。
吴远也没解释,仨人碰了面,直接上了面的车,连夜往北岗县城赶。
赶到北岗县城之后,距离船闸不远处,就让面的师傅停车,结账走人了。
面的师傅也很乐意早点做完这趟生意。
否则满车大汉,押着他开车,那感觉还真不好受。
之后仨人提着两个手提袋,走过了船闸,不多久,就到了下圩村。
熊刚派开家门时,差不多四点,天色已经有点蒙蒙亮了。
吴秀华披着件外套来开门,一见到幺弟出门靠两个月,终于舍得回来了,话茬子打开,就唠唠叨叨个不停。
直到跟着仨人到了堂屋,吴远在60瓦的白炽灯下,拉开手提包的拉链。
吴秀华不由倒抽一口冷气。
熊刚直接瞪圆了双眼。
看了三姐两口子的反应,吴远很确定,挣了这么多钱的事,暂时不能让杨落雁知道。
毕竟她怀着孩子呢。
万一真吓出个好歹来,那就是乐极生悲了。
至于让三姐、三姐夫知道他的身家,吴远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三姐两口子对他的照顾,不是父母,胜似父母。
吴远对他们,没什么好隐瞒。
片刻后,吴秀华这才艰难地发出声音,问道:“幺弟,你没做什么犯法的事吧?”
吴远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
那上面详细记录着他买卖国库券的来往账目。
好几次,他都是拿这个取信于车站警察的。
吴秀华一看,就明白了,虽然疑虑国库券能挣这么多钱,但肯定幺弟没做什么犯法的事。
“这有多少钱?”三姐问。
“一百多万吧。”三姐夫答。
凡事都得有个说头。
要不说,姜还是老的辣呢。
杨支书这么一提,众人不仅不觉得扫兴,反而对最后喝茅台更加期待起来。
范冰就算再不经人事,一听这话,也忍不住脸红起来,知道自己办错了事。
不过范冰前脚刚下楼,王五福就一副奇了怪了的腔调提起道:“今天冰冰来得有点勤。”
在座的,除了吴远,和四姐夫钟振涛那组班子,其他人对范家饭店都倍儿熟。
尤其是李老帽一听这话,就会过意来。
“对哦,以往老范可是藏着掖着,绝不让宝贝闺女抛头露面的。”
吴远虽然对范家饭店不熟,但对这帮老男人的话术并不陌生。
可以说,男人间的话题,甭管是什么时代,都离不开女人。
果不其然,下一秒,老许头就一针见血地道:“这一桌,除了老支书的乘龙快婿小吴,其他都是老帮菜。小范三番五次地上来,指定不能是冲着我们这帮老帮菜。”
这话听得吴远直着急。
老许头你是真糊涂,自己老丈人就在跟前,你开这玩笑、引这个火,它合适么?
不料下一秒,杨支书理直气壮地道:“我老杨看上的女婿能差么?吸引几个漂亮姑娘,又算个什么事!”
这话说得霸气。
可完全没有让众人止住这个话题的意思。
吴远不由犯了愁,老丈人这什么意思?
自己招蜂引蝶的,他反倒骄傲,是这个意思么?
再看三姐夫一脸轻松的样子,吴远心知,自己猜得没错。
于是接下来的话题,始终围绕着吴远和范冰之间的荤话,不离左右。
杨支书是一副没所谓的样子。
其他几人却是拿着吴远当添头,频频开范冰的玩笑。
也是奇了怪了。
范冰明明是招架不住,脸颊羞得滚烫,却还是频频出现在包房。
这姑娘,听着荤话有瘾么?
吴远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不管了。
人家姑娘家家都不介意被人口花花,自己一大老爷们,还在乎这点事么?
不过荤话归荤话,玩笑归玩笑。
众人自始至终是没提合作办厂半个字。
吴远起初也是有些想不通,两杯酒下了肚,顿时恍然大悟。
酒喝到位,事自然就成了。
无须担心。
果不其然,熊刚和杨支书也都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喝的。
等到一桌子山珍野味上的差不多了,吴远趁着头脑清明,以放水为理由,先下楼把账结了。
结账时,吴远靠着柜台止不住地打哈欠。
今儿白天跟媳妇操练强度太大了,以至于影响了喝酒的战斗力。
柜台后的范冰一边漫不经心地打着算盘,一边问:“你没事吧,要不要喝杯水?”
吴远挥挥手:“你快算吧。”
这都算了两根烟的功夫了,再拖一会,那帮酒喝大的老帮菜,没准以为自己肾不行,钉厕所里了。
“你说我叫范冰好听,还是范冰冰好听?”
“嗯?”吴远闻言没有多想,随口道:“范冰听起来总觉得跟犯病似的,范冰冰的确好些。”
说话间,吴远忍不住想起,十多年后,还有个小明星,就叫范冰冰呢。
“那我明儿就去改名,改叫范冰冰。”
随即,就加快了拨拉算盘的节奏。
算完账回到楼上,茅台酒已经开了。
那气氛热烈的,几乎要掀翻屋顶。
好在后头范冰没再上来,吴远耳根子清净多了,就任由这几个老帮菜作了。
一顿酒喝到九点钟。
街面上已经没什么人影了。
众人面红耳赤地下了楼,挥挥手离开。
不多时,就剩下吴远跟着杨支书和老许头这一路。
“爹,我这心里全是落雁,容不下任何其他女人。”
“男人嘛,想成大事,别在女人身上想太多。”
这话,吴远听着,味儿感觉不对。
落雁可是你亲闺女。
你说这话,合适么?
紧接着杨支书就解释了:“你要是不办这个厂,看家守室的,陪着落雁岁月静好地过日子,我倒是放心了。可这样有什么出息?”
“如今家具厂办起来,将来一旦发展壮大,远销省内外的。你不得出去跟人应酬去?那时候你还顾忌落雁的感受,这事业怎么打开局面?”
这话说得,真像我亲爹。
吴远无奈失笑,但一想到落雁和俩孩子的脸庞,立刻坚定地道:“爹,我觉得,就算我坚持不辜负落雁娘仨,也能把事业做大做强。”
回到家,一身酒气。
杨落雁既给他擦脸,又照顾他洗脚,反而把俩孩子丢给蔺苗苗去逗去哄。
蔺苗苗抱着俩孩子躲得远远地:“舅妈,老舅这是喝了多少?泡着脚都能睡着了。”
杨落雁一脸疼惜地柔声道:“甭管他喝了多少,不都是为了办厂子么?”
“舅妈,你就这样惯着他吧!都说男人有钱就变坏,等老舅将来变坏了,有你好受的。”
杨落雁默默偷笑。
如今自家还不够有钱的么?
存款都奔着一百三十万去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转眼到了冬至。
吴远准备了三份厚礼,一份让杨落雁送回娘家,一份他亲自送到三姐家。
最后一份,叫上翟第,一起给师父乔四爷送去。
自打孩子满月时,答应师娘之后,问题一直拖到今天。
爷俩的这点误会,早晚得解决,肯定不能留着过年。
吴江提上两瓶茅台,两条一品梅,六斤果子白糖,外加两瓶麦乳精、蜂蜜。
这礼,可谓是不轻了。
师娘程月娥一见,立刻迎上来絮叨道:“你说你们来就来呗,带这么多东西做什么?我跟你师父老胳膊老腿的,能吃多少!”
吴远把东西放下道:“师娘,这是我俩的。”
程月娥瞥了翟第一眼,坚持道:“那也多了。”回头就冲乔四爷喊道:“老头子,你腿没毛病吧?俩徒弟来看你,也不知道过来迎迎?”
乔四爷冷哼一声,还把脑袋扭到一边。
看得翟第一脸苦笑,脸色讪讪,不知道该怎么办。
吴远笑嘻嘻地走上前去:“师父,听说大礼堂吊顶的事,可把你难得不轻呀!快跟我们讲讲,你是怎么搞定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