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畅读精品穿越大汉,马踏全球

畅读精品穿越大汉,马踏全球

卫宁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卫宁”的《穿越大汉,马踏全球》小说内容丰富。精彩章节节选:建元二年,汉武帝刘彻初登大宝,于霸上祭祖后折返皇宫,暂居平阳公主府。是夜,平阳公主献歌女卫子夫于刘彻,恰逢卫子夫月事,其孪生三姐卫平君替代卫子夫侍奉汉武帝。月后,卫家三娘子卫平君人间蒸发,成为卫家一桩不为外人知的千古迷案。。……十四年后,卫宁穿越大汉,成为一名村民,应召入伍。他从一名瘦弱的新卒,一路杀到狼居山,立下不世之奇功。在回到长安,论功行赏的时候,汉武帝看到了卫宁脖子......

主角:卫宁刘彻   更新:2024-08-16 09:2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卫宁刘彻的现代都市小说《畅读精品穿越大汉,马踏全球》,由网络作家“卫宁”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卫宁”的《穿越大汉,马踏全球》小说内容丰富。精彩章节节选:建元二年,汉武帝刘彻初登大宝,于霸上祭祖后折返皇宫,暂居平阳公主府。是夜,平阳公主献歌女卫子夫于刘彻,恰逢卫子夫月事,其孪生三姐卫平君替代卫子夫侍奉汉武帝。月后,卫家三娘子卫平君人间蒸发,成为卫家一桩不为外人知的千古迷案。。……十四年后,卫宁穿越大汉,成为一名村民,应召入伍。他从一名瘦弱的新卒,一路杀到狼居山,立下不世之奇功。在回到长安,论功行赏的时候,汉武帝看到了卫宁脖子......

《畅读精品穿越大汉,马踏全球》精彩片段


这一刀,落在赵策头颅三寸,夕阳残影下,画面定格。

所有人都屏气凝神,心头惊骇。

若非刀技娴熟,岂能如此收力自如。

若再下去三寸,他们的百人将脑袋要开瓢。

谁也不敢想过这种结局,在此前,他们看卫宁,不过只是一名入伍满月的新卒。

就算他表现的再出色,依旧是个战场新鸟,能有什么本事?

可这风华绝代的一刀下去,所有人将成见全部抛之脑后,有的只是震惊和肃穆。

他们是羽林,在长安他们不知训练多少个年月,付出多少汗水努力,所有人的武技都不弱。

所以他们自然知道卫宁这一刀的分量,清楚卫宁刚才的武技多么恐怖。

他没用全力,他甚至在比拼之前,就从来没有将羽林左骑百人将赵策放在眼中。

他的一招一式都那么闲庭信步,那么轻松,他压根就没重视过这场比试。

必胜的比试,有什么值得重视?

赵策咽了咽口水,他的脑门上已经全部是冷汗,汗珠滴答滴答落地,阳春三月,却如腊九寒冬一般,让他不寒而栗。

卫宁随手将刀扔到一旁,径直插入草地。

“继续训练吧。”

卫宁转身,没有过多的废话,依旧轻飘飘的一句,便独自离去了。

百名羽林呆怔的望着少年离去的背影。

此时,赵策恭敬的抱拳,高呼:“是!卫将军!”

将军吗?

我从来都不是什么将军。

卫宁摇摇头。

不过他也知道,这百名羽林日后应该不会在自己面前挑刺了。

他们,需要强者驯服他们。

卫宁那随手一刀,彻底征服了他们,所以他们才会发自心底叫他一声将军,而不是之前的小卫大人。

后方短暂安静,赵策便挥手:“都他娘的愣着干什么?操练!”

羽林孤儿们此时才反应过来,忙不迭列阵认真开始训练。

……

声望值+1、+1、+1……

卫宁走在军营内,喧嚣的军营安静了许多,三千步卒早早训练完成,纷纷排队等着吃午膳。

卫宁脑海中的声望值不断响起,最终不多不少的加了100点。

剩余声望值:139。

这应该是方才从羽林身上获取的声望值。

139点实在太少,现在对卫宁来说,除了兑换几支霸王弓的箭矢,也只能给红将军加3个点的属性。

所以他也就没动用这139点的声望值余额了。

在军营内吃了午饭,卫宁便背着手出了军营。

值得一提的是,除非出塞或者遇到战事,一般而言,士卒们不会像后世电视剧里面那种动不动穿一身铠甲。

最次的皮甲一套下来也需要20-40斤,谁也不是傻子,平常无事的时候穿铠甲耍威风。

定襄街肆的下午相对安静。

路上来往的人不多,偶尔能看到路过的行人客商,亦或者铺子前讨价还价的百姓。

卫宁身材高挑,面相俊朗,走在街肆上,偶会引起几名小娘子含羞侧目。

在杀胡街的一处宽阔地带,定襄太守府的人此时正在搭棚施粥。

前几日定襄的惨相发生,让匈奴人入了定襄,数千家庭失去顶梁柱,数百人丧命在匈奴人屠刀之下。

更别提匈奴人烧毁的房屋。

这场灾厄发生,又是数千百姓流离失所,官府不能对这些受灾百姓视而不见。

定襄太守府正在组织施粥。

只是灾民队伍中似乎逐渐开始骚乱起来。

有难民不满定襄太守府的粥,说粥水太稀,又闹事说朝廷拨下来的钱都被太守府贪污了。

定襄太守努力的解释,但百姓却很快骚乱起来。

好在定襄太守还有几分魄力,将那群闹事的人赶走,旋即队伍再次安静起来。

卫宁注意到,这支队伍中,有不少看起来并不像灾民。

他背着手缓缓走到定襄太守前。

定襄太守得知他是军营中的人,便无奈的和卫宁攀谈起来。

定襄郡太守叫秦川,听卫宁说是蓝田人,激动的无以复加,因为他也是蓝田人。

“秦大人,这里排队的人如此之多,好一些人我看并不像难民。”(宋之前不称呼大人,书中取巧)

卫宁开口询问。

秦川无奈点头,对卫宁诉苦道:“本官何尝不知,明明受灾百姓只有数千,这几日来排队取粥的队伍已经破万了。”

“可本官也不能不救济。”

卫宁道:“朝廷拨给你的钱,也经不住这么花吧?”

秦川没否认,愁绪满面的叹息:“经不住。”

卫宁想了想,从地面抓起一点黄沙,然后黄沙顺着手滑落,他道:“你可以试着将黄沙参入粥水中。”

“嗯?”秦川面色微变,道:“这不是让本官成为罪人吗?”

卫宁道:“它最起码可以判断出哪些是真灾民,哪些是假灾民。”

秦川愣了一下,呆怔的看着卫宁,许久后才长舒一口气,道:“多谢卫将军。”

这个道理很简单,当百姓饭都吃不起,当他们开始啃树皮时,还会在乎粥水中有没有沙子吗?

朝廷给定襄拨下来的款项不多,已经快要捉襟见肘了,秦川看在眼里愁在心里。

又加上还有许多混吃混喝的假灾民混入其中,这更令秦太守愤怒的同时又深感无力。

卫宁的话让他当头棒喝。

卫宁对秦川道:“秦大人,乱世要用重点,抓到假灾民了不要草草了事驱赶他们就结束。”

“该要重罚的。”

卫宁没有继续说下去,这也不是他分内事,说多了就感觉有些教训定襄太守的味道。

“卑职走了。”

卫宁拱手,旋即撩袍离去。

秦川呆怔的看了一眼卫宁离去的背影,神色有些复杂。

少年年岁不大,为人处事谦谦有礼,说话不卑不亢,军队里面居然还能出这种人才,这不免令秦太守有些吃惊。

不过他也没有多想,当即命令胥吏们按照卫宁方才的话做事。

几名男子不悦的跳了出来,开始指责秦太守。

但秦川这一次没有惯着他们,当众狠狠打了十大板,人群登时安静,排队的灾民们依旧在排队,但人群却有一小半的人默默离开了队伍。

看着这一幕,秦川叹息道:“人性趋利,如此情况下,竟还有这么多人恬不知耻掠夺他人食物。”

这就是人性的贪婪!


月色如钩。

小山坡上,卫宁和刘彻并肩落座,两名强者刚才的一番比试,让双方都有些惺惺相惜。

刘彻抬头看着星空,问卫宁道:“你今年多大?”

“十四。”

刘彻略显诧异:“这么小的年纪,为什么要来从军啊?”

卫宁想了想,道:“征兵令到了村里,需要出一名儿郎入伍。”

刘彻问道:“其他人呢?”

卫宁道:“他们都有家庭,从军入伍,能侥幸回去的有几个?我不想看到他们家庭支离破碎。”

刘彻对卫宁翻了个白眼,道:“原来你还是个大圣人,那你呢?你的家庭就不是家庭咯?对得起你爹娘吗?”

卫宁摇摇头:“家里没人了。”

刘彻愣了一下,道:“说说。”

“说什么?”

刘彻道:“全部。”

卫宁简单的将自己身世和刘彻说了一些,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从他出生就和母亲相依为命,直到唯一的亲人离世,卫宁便了无牵挂,于是便来从军。

这其中,卫宁省去了母亲的来历,并没有说他的母亲是从外面流浪到浅水村的。

刘彻听完后,愣了好大一会儿,才道:“你的父亲呢?其他亲属呢?”

卫宁摇头:“不知道。”

卫宁笑了笑,道:“我说完了,你呢?为什么要来当兵。”

刘彻想了一会儿,才面色严肃认真的道:“我想击溃匈奴人,让他们不敢南下牧马,让他们见到汉人绕道而行,让后世千千万万人能以我们是汉人而自豪。”

卫宁听后,面颊有些羞赧的红了红。

人家这才是志向啊!和人家的远大志向比,卫宁忽然觉得自己好没出息。

两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接受的教育熏陶也不同。

刘彻自幼就是贵族了,成长后又被汉武帝召入羽林亲自培养,无论是文化教育还是武功韬略,享受的资源都是大汉最顶尖的。

卫宁呢?他没有接受过教育,也不认识字,他的三观品德,都是母亲教授给他的。

“你莫要妄自菲薄,这只是我从军的一部分原因,能不能达到都说不定,只是立下个志向。”

“我还有个愿望。”

卫宁好奇的看着刘彻,询问道:“什么?”

刘彻道:“等我建功立业,有了封赏,能独当一面了,就能让我麾下的人帮我去找我的姨娘了。”

卫宁不解的挠挠头:“你的姨娘怎么了?”

刘彻轻叹口气道:“她走丢了,我的长辈们都很担心她,找了许久也没找到,所以等以后我建功立业,有了权势,就能派人去寻找她了。”

卫宁嗯了一声,道:“迟早会找到的,别太担心了。”

“嗯。”

刘彻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灰,挥手道:“走了,你早点睡,明天还要急行军。”

卫宁也跟着起身,道:“你是哪个营的啊?”

刘彻:“我?骑兵营。”

“走了。”

“嗯。”

卫宁盯着刘彻的背影,眼中流露出了深深的羡慕。

骑兵营啊,谁不想进入骑兵营。

可他们这些大头兵,连马匹都没摸过,又怎么可能进入骑兵营。

这次出兵征讨匈奴,出关之后就是骑兵的天下了,他们是最能立功的军种。

步兵和弓弩营虽然也会出关,但步兵的机动性太差,只能跟随骑兵方阵的后方,运气好或许能遇到匈奴人,运气不好就是纯粹出关溜达一圈。

不过步兵若不幸遇到骑兵,极大可能会凶多吉少,这也是为什么每一场战争都会牺牲许多步兵的原因。

卫宁有些沮丧。

刚才从刘彻身上获取了1点声望值,这1点声望值也没有任何作用,卫宁姑且就没有去管他了。

卫宁起身回到营帐,夜深已深,他便早早在营帐入睡了。

……

刘彻蹑手蹑脚的回到营帐,这才发现营帐内坐着人,倒是将他吓了一跳。

卫青沉声问道:“你去见那名新兵了?”

刘彻笑着道:“舅舅啊,你吓死我了,我还以为敌人袭营呢。”

“少贫嘴。”

刘彻老老实实的道:“好吧,是的,去和他比了一次箭。”

卫青怒道:“你是真闲着没事了,留点体力上战场打匈奴人不行?”

刘彻道:“舅舅,我不如他,那小子的箭术真的出神入化!”

“哦,对了,他和你一个姓呢,叫卫宁。”

咯噔!

卫青神色微微一愣,惊声道:“你说什么?”

在长安城郊,卫青第一次进入军营的时候,就看到一名少年的侧脸,那时候卫青感觉那少年的侧脸那么熟悉,和自家三姐实在太像了。

不过后面卫青因为行军,也就没在意了。

现在听到刘彻说一名新兵居然和自己一个姓氏,这不由得卫青不震惊。

莫非……三姐已经有了孩子?

刘彻知道卫青什么意思,他开口道:“舅舅你莫要激动了,和三姨娘没关系。”

“天下姓卫的人那么多,总不能都和你有关系,我试探过他了,他说他在蓝田浅水村出生的。”

“和自己母亲相依为命,人家出生就在蓝田了。”

卫青略显失望,哦了一声,道:“知道了。”

“成了,早点睡吧。”

卫青挥挥手,便打算离去。

刘彻忽然叫住卫青,道:“舅舅,我有个不情之请,能不能将他调到骑兵营来?”

卫青嗤笑道:“你还真是个不情之请。”

“你知道大汉培养一名骑兵需要耗费多大的财力和人力?”

“现在调到骑兵营,从学习骑术,到骑马作战,需要多长时间?”

“莫说这些天真的话,早点睡觉!”

刘彻失望的道:“好吧。”

不过卫青说的也没错,他自己从八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汉武帝学骑马了,大汉培养一名骑兵确实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现在是打仗,哪有在行军途中培养骑兵新兵的,怎么想也不太可能。

刘彻没有多说什么,只能悻悻然去睡觉了。

……

翌日一早,急行军的鼓点再次响起,卫宁急忙收拾行囊,跟着老李等弓弩营一同开始急速前行。

路上。

卫宁问老李道:“李叔,你说进入骑兵营需要什么条件啊?”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