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扶摇直上全本阅读

扶摇直上全本阅读

徐福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扶摇直上》,是网络作家“赵泗嬴政”倾力打造的一本小说推荐,目前正在火热更新中,小说内容概括: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主角:赵泗嬴政   更新:2024-09-19 05:2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泗嬴政的现代都市小说《扶摇直上全本阅读》,由网络作家“徐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扶摇直上》,是网络作家“赵泗嬴政”倾力打造的一本小说推荐,目前正在火热更新中,小说内容概括: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扶摇直上全本阅读》精彩片段


“况且,你如今已是不更,待新粮种出,大夫爵已经稳了。”王离开口宽慰赵泗。

“就算没有新粮,你也该升大夫了。”

赵泗点了点头,他倒是不急这一时半会,眼下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红薯玉米土豆也快该成熟了。

至于产量也不用担心,红薯土豆产量是以千斤计算,就算考虑到现在红薯土豆缺乏人为驯化的过程,没有化肥,但是五百斤也没有任何问题。

“对了,你家中可有藏书?”赵泗开口问道。

“有啊!”王离点了点头。

王家可是彻侯世家,家中藏书量不在少数,这个时代,藏书本就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藏书多寡,也是一个家族实力判定的标准之一。

“可否借阅一些?”赵泗开口问道。

读完《显学》《五蠹》,赵泗更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对这个时代缺乏理解,这个时代的思想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很先进了,古代缺乏的只是生产方式和认知世界的手段,赵泗比古人的优越也只在于眼界。

想要真正意义上的融入这个时代,认识这个时代,读书,是最简单的办法。

“这有何难?”王离摆了摆手。

王家的财大气粗不仅在于金银财宝耕地多寡,也在于其家传学问和丰富无比的藏书数量。

更不用说以前的王家门客云集,有才之人更是不在少数,说句不好听的,以前的王家的门客,可以直接组建一套行政班底。

只不过王翦伐楚功成以后,就已经遣散门客,如今门客稀少,只剩下大猫小猫三两只,多为几代渊源,难以分割。

一个顶级的世家,所拥有的东西,不是一般的多。

赵泗点了点头,只是拍了拍王离的肩膀。

这个时代借书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放在小说里光是借书求学都已经值得大书特书,便是师生传承,也不会轻易开放藏书。

若不然,程门立雪的典故也不至于流传千古。

得亏王离是个没什么心眼的,王家也真的是财大气粗,王离在王家也真的能够说得上话,换个王家的庶出弟子,只怕自己想要抄录阅读都得犯大难,更何况做出借书给外人的决定。

“不过……得等我回去一番。对了,你都想看哪些书?”王离开口问道。

“都成,儒墨道法,诸子百家,各家各派的,凡是有的,我都想看看。”赵泗开口说道。

他想要更多的了解这个时代的思想,各家各派的思想。

《显学》和《五蠹》打开了赵泗真心向学的大门。

“家中显学基本都有一些藏书,其余各家各派,却是难了。”王离开口道。

“无妨,有啥看啥嘛。”赵泗笑道。

毕竟是人家的藏书,还要啥自行车,但凡愿意借给赵泗一本书看,赵泗都该心怀感恩。

而另一边的宫中……

始皇帝跪坐在案几之前看着竹简陷入了沉思。

心中默默盘算大秦目前正在进行的几项事宜。

秦始皇陵进行中。

陇西长城修筑进行中。

天下驰道铺设进行中。

百越推进进行中。

移风易俗进行中。

货币统一进行中。

阿房宫进行中。

天下各地城池道路渠道修建进行中。

大秦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真不少,这还只算了大工程。

六国地区的基建水平和大秦的基建水平压根不是一个档次,城池道路水渠的平均水准和秦国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六国之财,多揽于贵族之手。

而秦国之财,多用于城池建设,道路修建,河渠修筑水利工程。

秦灭六国并非没有原因。

秦修郑国渠之时明知是阴谋还要入套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秦国真的是把基建工程当成了重中之重,当然,其中也有一个重要因素。

不管有没有战事,秦国的国情就决定了不能够让百姓停下来休养生息。

如今,始皇帝亦是如此。

始皇帝勤政,但说不上爱民。

如今的秦国各地征夫加起来将近两百万。

一个国家,十分之一的人口都在做征夫,这是何等概念?

秦国目前就在崩溃于不崩溃的边缘反复横跳,然而极限压榨国家的最后一点动员能力已经成为了始皇帝的行政理念。

作为一个一统天下的君王,他并没有把人民当成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而是统一的看成可动用的资源。

有多大力量,办多大事,有一点力量不用,那就是浪费,自商君变法以后,这基本上成为了秦国历代国君的共识。

秦国的行政理念向来如此,基本上每一代秦君都在玩极限施压的政策,始皇帝不过是玩的更极限罢了。

按照正常情况来看,这些庞大的工程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现今大秦的极限,始皇帝是为了不浪费一丝一毫能动用的力量,又不是奔着亡国去的。

但是如今,情况又有所不同了。

因为赵泗!

这个不负王命出海归来的年轻小伙子!

新粮!晒盐法!

这意味着什么?

粮、盐、二者,国之命脉。

粮食还没种出来,推广普及也需要很长时间可以暂且不谈。

晒盐法已经得到验证,等到蒙毅负责主导的盐田大规模测试成功,顷刻之间就可以摧毁原本的煮盐工艺,顺带对齐地某些靠煮盐为生的大贵族开一波毁灭性打击。

晒盐法一出,盐的质量和产量提高,成本下降,齐地现存的大贵族基本上都要血本无归。

盐价下跌,产量提高,再等到新粮推广普及开来,这意味着,可以动用的能量又多了几分。

说白了就是盐价低了,粮食多了,黔首的承受能力更强了,可以动员的力量就更多了。

自商鞅变法以后,秦法不管再怎么改,其对底层人民的束缚和压迫都是不容置疑的,区别只是在于多少。

疲民,弱民的政策本就是大秦的基础政策之一。

秦国的军功爵制度晋升也没那么容易,秦国放在明面上的压榨也比六国狠的多。

只不过秦国的律法更加严明,一切制度摆在了明面之上。

秦国的压榨又不是毫无底线,最极限状态也会留出一丝喘息空间和上升渠道。

始皇帝也很清楚,这点喘息空间和这微乎其微的上升渠道是不容动摇不容压榨不容动摇的。

不过现在摆在明面上的就是,大秦的可用资源随着新粮普及和晒盐法普及以后必然会多出来一些。

那么,再来一个什么项目,才不至于浪费这份多出来的力量呢?




“怎么还没到?”

王贲早就已经等候多时,王离和赵泗依旧不知所踪。

眼下王贲也不能耽搁,自行带领始皇帝前往耕种红薯土豆玉米等新作物的开荒地。

又行了约莫半个时辰,来到之前开垦的几百亩荒地。

如今距离耕种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红薯土豆玉米还有其余蔬菜种子基本上都已经发芽,郁郁葱葱,分外喜人。

地头间有船员和士卒正在忙活除虫除草,赵泗虽然说过这些农作物没那么金贵,但是毕竟是育种阶段,自然要精细照料,以求高产,确保万无一失。

因为王离和赵泗不在的原因,王贲只好亲自充当解说员。

好在王贲也来此视察问询过几次新作物的生长情况,故而也分的清哪一片是红薯,哪一片是土豆。

“陛下,此地界种的皆是红薯。”王贲抬手指去,只见绿油油一片的红薯已经发藤长叶。

“约莫再有个三四个月就能够收成了。”

始皇帝颔首,亲自走到地头前面,蹲下身子,看着郁郁葱葱新发的红薯藤蔓,脸上露出几分喜色,暂时不清楚收成如何,但是单看密密麻麻的一片,长势就足够喜人。

“这里是土豆,约莫也得三四个月才能收成。”王贲又指向另一处的土豆播种之地。

始皇帝再次走过去,绿葱葱的土豆苗也分外可爱。

赵泗说过很多红薯土豆的缺点,作为一个天性谨慎的人,赵泗对于红薯土豆并没有大吹特吹。

这东西放到古代能够活人无数毋庸置疑,但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

伤地费田,久食伤人,不宜储存运输,基本不具备大规模流通的属性。

但是对于始皇帝而言,五百斤的产量就足够弥补这些缺点了。

不挑地,长势好,耕种简单产量高。

大秦目前的粮食产量真的谈不上多高,作为主食以外的补充品,可以有效的提高百姓的生活下限。

“这里是玉米。”王贲带着始皇帝来到耕种玉米的地方。

玉米长的快,气候适宜三个月基本上就能够完全成熟。

眼下才过去一个多月,玉米已经茁壮成长起来,笔直的玉米杆子已经到了始皇帝的小腹。

始皇帝伸手抚摸玉米叶子,略微有些刺手,看起来长势也是不错。

虽然赵泗口中玉米的产量和小麦相比只多了一点,但是其生长周期刚好可以和小麦互补。

哪怕再赵泗口中玉米作为主粮可能并不好吃,但是只要方便储存运输,吃起来无毒无害,就具备了成为主粮的条件。

小麦生长周期长达八个月……横跨冬春夏三个季节。

如果有玉米作为补充,虽然人会忙碌一些,但是大部分地区一年下来粮食收成却可以因为玉米的出现而直接翻倍。

三种粮食长势都分外喜人,让最近一段时间身心疲惫的始皇帝老怀大慰。

放眼看去,皆是绿油油的一片,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除了红薯玉米土豆,还有一小块一小块的其余农作物的耕种地段,始皇帝知道这些都是赵泗从海外带来的新作物种子,有蔬菜,有香料,也有水果。

虽然意义比不上红薯土豆玉米,但是也能够极大程度上丰富大秦的农业种类。

只不过这些带的种子都不多,故而种出来都是一小块一小块,和自成一片的红薯土豆玉米不能比。

唯有一片,耕种面积和红薯土豆玉米的耕种面积相比也不差多少,同样是绿油油的一片。

“这里种的是甚么?”始皇帝指着那绿油油的一片开口问道。

“辣椒!”王贲开口回答。

始皇帝闻听是辣椒眉头微皱,一旁默不作声的赵高脸皮微动。

始皇帝对辣椒有印象,因为赵泗言说食之甚美的原因,为始皇帝试吃的赵高脸红成了猴子屁股。

始皇帝最终也没忍住尝了一口,纯辣,带点苦,刺激的很,故而对于这种东西并不是十分喜欢,谈不上差,但是体验感有些一般。

在始皇帝心中,和红薯土豆玉米完全无法相比。

但是很显然,赵泗并非如此想,仅从耕种面积就可以得知,赵泗出海归来带的辣椒种子怕是不在少数,和红薯这般作物的种子数量也不差多少。

事实上……若不是出于那么一些家国情怀,赵泗指定带满各种香料种子,红薯土豆玉米最多带那么一小箱子罢了……

粮食的播种是一个倍率问题,不考虑人为消耗的情况下,很显然带回来的种子越多,收成以后获得的种子越多,推广的速度也就越快。

不过船上空间就那么大,各种东西都得带上一些,始皇帝倒是巴不得其他东西都留个种,剩下带的都是三种新粮,别的不说,若是这几百亩地全是红薯土豆玉米,推广播种的速度会快上许多。

“可惜!”始皇帝微微摇头,对于赵泗浪费空间带了那么多辣椒的决定表示了一定的质疑。

至于王贲,也终于趁着始皇帝巡视三种新粮的时候询问王离和赵泗的下落。

二人外出,结伴而行,又无随从,只说出去游猎,不过蓝田大营附近可以游猎的地方并不是很多,而且这里要道之处皆有军所,现在已经锁定了王离和赵泗的踪迹。现在已经派人前去通知,快马加鞭,不需要多久就能够赶回来。

“赵泗呢?”始皇帝恰好于此时开口问道。

王贲脸上一黑,应声开口道:“同犬子一道游猎,臣已遣人唤回。”

始皇帝点了点头倒也没说什么,他来蓝田大营又没有提前通知,赵泗和王离外出未归情有可原。

始皇帝本欲于此安静等待赵泗归来,忽然好像想起来了什么一般,沉默片刻开口说道:“不用了,带朕一同前去吧!”

王贲脸上再次一黑,没有多说,当即派人为始皇帝备起驾撵,朝着赵泗王离二者所在之地进发。

这种小事,其实并不妨碍什么,始皇帝并非不近人情之人,王贲也不至于这么谨小慎微。

王贲的不适,更多是出自于本身对于王离的不满。

他从来都觉得王离不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天资驽钝的王离也从未让王贲满意过。

至于从未让王贲满意过的王离,眼下正在和赵泗欢快的一边喝酒,一边吃着野味火锅快活着呢。




“好嘞!”王离乐得轻松。

倒不是不愿意给自家兄弟送东西,主要是一应使女奴仆挑选等事物确实麻烦。

完成了赵泗的请求,王离老老实实的跪坐在一旁给王翦按摩双腿。

王翦则眯着眼睛沉迷享受膝下承欢。

爷孙二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上一句,直至夜深,王离才被王翦赶去睡觉。

翌日一大早,王离兴致冲冲的查看家中门客为赵泗连夜誊抄的书籍。

而王翦,则将给赵泗挑选宅院奴仆使女的任务交给了家中亲近宾客王兴。

“主人……”王兴在一旁开口。

“说了许多次,你是大夫,在家中与我也是门客,不是奴仆。”王翦叫停,看着和自己一样白发苍苍的王兴。

“我这大夫全赖主人栽培。”王兴固执的摇了摇头。

秦国虽然是奴隶制,但并不限制奴隶脱籍,王兴本是官奴隶,很早之前被赏给王翦,后来跟随王翦出征,立下一些战功脱籍,不仅自己脱籍,还让家中妻儿一并脱离奴籍。

王兴好学,人又忠厚老实,颇得王翦喜爱,虽然脱籍,但依旧留王兴在家中以宾客供养。

如今王家很多杂务,俱由王兴负责。

“主人……”王兴再次开口,也是对于王翦吩咐自己的事情心有疑惑,

“你是想问为何我前后不一?”王翦笑着开口。

王兴点了点头,他疑惑的点倒不是王翦送赵泗宅子奴仆使女。而是王翦的前后不一。

王翦灭楚以后急流勇退,家中宾客几乎尽数遣散,朝中友人几乎不再来往,而王贲又天生性情淡漠,寡言少语,为人缺少变通,于同僚之间的相处也不咋地。

王翦自获封彻侯以后,一向的行动原则就是不闻不问。

朝堂谁起谁落一概闭门不问,还对王贲也严格约束。

王贲本就没有多少友人,因为王翦的干涉,后来干脆也成了孤身一人,几乎无人亲近。

王兴以前问过王翦何故如此,王翦也给王兴解释过,王兴也明白这是王翦明哲保身的行为。

他疑惑的点在于王翦的前后不一,赵泗简在帝心不假,可是为何王翦不说阻挠王离亲近赵泗,还奉上如此厚礼。

“兴……”王翦拍了拍王兴的肩膀。

“人都说,年过七十古来稀,我还有几年好活呢?”王翦眼中带着唏嘘感慨。

“我得避嫌,贲儿也得避嫌,但唯独王离这孩子不用。”王翦笑着开口。

“当年陛下海上参议,同行者廖廖,为何王离这孩子能以稚童之龄同行参议?”王翦又幽幽开口。

王翦所作所为,始皇帝又何尝不明白呢?

王翦功至彻侯,再不急流勇退,就不礼貌啦。

王贲能力出色,同生代也算最出色的那几个之一,自己也因功封候,王翦彼时年壮,王家又是父子双候,一脉相承,王贲,也得做个孤臣。

“陛下知道,王离这孩子,实诚,憨厚。”王翦笑眯眯的说道。

现如今,王翦已经老迈不堪,和故交旧部几乎切断了一切联系,同僚之间也并不友好。

王贲亦无几个亲近友人。

如今的情况,和以前又有所不同。

“我不用,贲儿不用,但是王离这孩子用得着。陛下亲近赵泗,王离这孩子亲近赵泗,陛下只会高兴。”王翦幽幽开口。

自己死后……自己的爵位会交给王离继承,这是他和始皇帝的约定,也是他亲自向始皇帝求来的。

始皇帝很大方,没有任何为难。

大笔一挥还多赏了许多田地。

这份爵位,只有王离能够守得住,这是很早很早之前王翦就预见的到的事情。

王兴闻言恍然大悟。

王离资质平平,有些平庸,再加上年幼,和王贲王翦的情况大为不同。

一代功盖天下,位极人臣,若不急流勇退,那就是取死之道。

二代父子同袍,亦是军功一流,颇有一代风范,父亲尚且年壮,若再交友广泛,广受好评,也不礼貌。

三代资质平庸,年龄幼小,胸无大志……只有从这一代开始,才能够开始经营人脉,所以只要王离交的朋友不算太差,王翦都不会过多干涉。

甚至很早之前,王离就拥有了自由将家中奴仆使女送人交友的权利。

甚至于,始皇帝也会乐见其成。

“既然如此,那为何不再赠些田产铺子?赵泗初来咸阳,应该也无甚家业。”王兴开口问道。

送给赵泗的东西算不上太多,对于王家真的只是九牛一毛。

“嗯?”王翦看了一眼王兴脸上的笑容,过了好半晌哈哈大笑。

“你这老货,却是在这里揣着明白装糊涂。”王翦指了指王兴,尔后拿手杖轻轻戳了一下王兴佯装斥责。

“快去置办!”

王兴笑呵呵的告退,倒是王离从一旁快步走进来一边走一边开口。

“大父何故如此欢心?叔父说的不错,何故不再送些田产铺子?”王离开口问道。

“既然送了家宅,也总得有产业傍身,干脆一并送了。”王离正在努力为自己的好兄弟谋福利。

“那你干脆给他升爵封官算了。”王翦没好气的拿手杖敲了一下王离的脑袋。

“书籍可都抄录好了?”王翦笑骂到。

“日夜未停,已经抄录好了。”王离回答道。

“抄录好了就尽快回去,你还在任职,不要再家中久留。”王翦开口道。

“好嘞,对了父亲让我问大父胃口如何,身体可有不适。”王离继续开口。

“告诉你爹,一顿能食一鼎肉!”王翦拍了拍肚子笑着开口。

王离点头,躬身行礼,向王翦告退。

王翦盯着自家孙子并不算得上沉稳的步伐,脸上露出一些笑容。

这孩子……有福气!

王家得落在这孩子手里他才能放心。

三代人,才能稳住王家的家业。

尽管王贲看王离哪里都不顺眼,但是王翦却觉得王离的优点很多,王家也必须在他死之前彻彻底底的交给王离他才能放心。

至于王贲?

彻侯?继承父亲的荣誉?

没听说过富二代花钱花穷的。

王翦打下的家业,就算是败家,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败完的。

(月票推荐票快捷通道)




“嗯……”始皇帝允许了蒙毅的请求。

盐,从来都是国之重器,晒盐法将制盐成本进一步压缩,制盐效率进一步提高,但是缺点也变得显而易见。

在晒盐的过程中,只要天气不好,前面的所有工作都会变成无用功。

古代没有卫星,也没有天气预报,但基本上诸子百家皆对天气有一定的研究,而阴阳家则是其中造诣最为深厚者。

蒙毅点了点头继续汇报。

“制一犁,辕曲,耕种之时,事半功倍!”

“制一尺,使之精效准确!”

蒙毅念着念着自己反而有些好奇起来了。

蒙毅的好奇并非毫无根源,而因为蒙毅治墨。

他本就是一位墨者。

一个合格的墨者必定是知道一定的工具制作的相关道理的。

因为这玩意在墨家经典上是绕不过去的,只不过有的擅长有的不擅长罢了。

当然,墨子千古以后,墨家迄今为止已经一分为三,匠巧制作完全不学,只钻研经义理论的墨者也不是没有。

蒙毅算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墨者。

他的匠巧技术属于这个时代墨者的平均水准,对大部分技巧以及原理都有所学习。

故而在看到赵泗弄出来的一些颇为实用的小发明之后,蒙毅倒是来了一些兴趣。

曲辕犁放在历史长河之中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但是放在当前这个时代只能算是一个不错的小发明。

实在是这个时代较为原始,百姓普遍没什么积蓄,天下普遍还在使用较为原始的耕种方式,除了关中之地耕种模式受大秦国制影响普遍比较成熟普遍开始使用耕牛套犁以外,其余地区一言难尽。

总之意义在这个时代确实没那么大,想要曲辕犁普及天下,前提是大多数个体农耕户能配置的起耕牛曲辕犁。

不过短曲辕犁人力也能拉动,制作成本也就没那么高,比起来耒耜这种较为原始的耕种方式,人力拉动短曲辕犁耕种,也并非不能推广普及,耕种效率肯定会有所提升。

赵泗压根没考虑过以人为畜这件事,一方面是因为现代人的思想有所影响,另一方面也源于他对这个时代缺乏认知。

难道使用耒耜就不算以人为畜了?

蒙毅不同,他看到王贲汇总的具体经过,以及大小曲辕犁的表现,第一时间就敏锐的捕捉到,小曲辕犁虽然效率低相对来说,但是有可能人力代替畜力。

牛这玩意忒贵,不是以人为畜不为畜的事,是实在用不起耕牛时的一种补充。

不过因为王贲并非专业人士的原因,记载数据也以询问军匠为主,故而其中一些关键地方还需要蒙毅去亲自考证才能确定自己想法是否正确。

因为王贲只记载了先弄出来了小曲辕犁,后弄出来了大曲辕犁。

而赵泗也压根没提小曲辕犁是否具备可以以人力代替畜力属性。

至于其余的游标卡尺锉子刨子等小工具,却先被蒙毅放在了一旁。

“怎么?”始皇帝见蒙毅话语之间有所思考,开口问道。

“这曲辕犁臣倒是有些想法。”蒙毅皱眉开口。

“如何?”始皇帝示意蒙毅发炎。

“此曲辕犁先制出的是小犁,尔后和直犁对比以后,效率不及大犁,又制出曲辕大犁。”

“只是大犁沉重,不以畜力难以耕种,小犁轻巧,却不知人力能否拉动。”蒙毅开口道。

始皇帝拿过竹简看了一遍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若这小曲辕犁能够以人力使用那就真的可以推广开来了,小犁造价成本虽然也不会低,但是不会高到像大犁一般令人难以接受,可以用人力,也可以用畜力,还能提高耕种效率,百姓没有道理不使用。

“若此犁能用,需得计算出来,各地核考也要重改。”始皇帝开口道。

眼下的大秦各地官员都是有考察制度的,作为耕战体系的国家,地方产粮的多少对官员的业绩考核影响很大。

基本上上到官员,下到黎民,大秦都有一个成体系的奖惩系统。

作为一个自耕农,假如你耕种得力,缴纳的赋税比旁人多,种地产量比别人高,是可以获得实打实的爵位奖励的。

是真金白银直接落实到个人的。

作为一个官员,假如当地的粮食过低,而说不出什么所以然的情况下,是会直接判罚判责的。

秦国的税收很重,处罚很严,但是同样奖励也很到位,哪怕是饲养的耕牛每年都有耕牛选美大赛,照顾的最好,最健壮的耕牛,都能够获得一定的赏赐。

如果你的耕牛消瘦,还会有当地里长专门谴责问询。

当然,这些描述的是一统天下以前的大秦。

完善的奖惩制度的维护需要足够的有素质有素养有能力的庞大的吏员规模来支持,而目前一统天下的大秦,摊子一下子铺开数十倍之大,吏治相对来说有些败坏。

这个败坏程度是以咸阳关中为放射圈,咸阳,关中地区,吏治依旧清明,奖惩制度依旧完善,越远,吏治情况越差。

这么说吧,张良要是个关中人士,想刺杀秦始皇,可能没行动人就被扭送官府了。

而在博浪沙刺杀的张良,却能够逃之夭夭。

总的来说,大秦吏治因为摊子铺的太大很多东西放眼天下只能停留在书面上,是落实不到关中之外的地方实际的。

但是粮食产量,作为考核的核心标准之一,肯定是全国通用的,如果曲辕犁能够人力使用,普及到千家万户,具体的考核业绩标准肯定还要重新调整。

这样一来,想不推广的也要推广,不推广考核压根不可能达标,因为新的考核标准就是按照曲辕犁推广以后的产量直接制定的。

不过落在实处,始皇帝更在意的还是畜力耕种,耕牛普及。

一项小工具只能略微提升一定的粮食产量,六国地区的粮食产量和关中地区的差别太大了。

跟地理因素反而没太大关系,秦地苦寒那是春秋以及战国初期公认的事实,现在关中作为天下粮仓,也是秦人几百年修建渠道,刺激生产,改革吏治法制做到的。

六国很多地区气候比关中更加宜人,自然条件更好,但是粮食产量反而被关中甩开一大截。

很显然,刚刚被征服的六国之地,要走的路还有很多,也还有很长。

人力肯定不如畜力!

哪怕有了可以人力耕种得曲辕犁,大秦依旧要走耕牛普及的路线。不能因为一个可以人力使用的曲辕犁而本末倒置。

耕牛犁种不能普及,天下就不能如关中一般。

(短曲辕犁可以人力耕种,有文献支持,不贴了。水田不太能行,有点够呛,

人力耕种曲辕犁在本书不会大书特书,主角,蒙毅,始皇帝,是三个层次的思考。

主角的认知固有停留在短曲辕犁现在不如长曲辕犁,曲辕犁也没有普遍推广的基础,因为除了关中地区,其余地区耕牛耕种做不到普及百姓。

蒙毅认为短曲辕犁具备人力代替畜力的可能。

始皇帝认为这只是一个小插曲,不会因为曲辕犁的出现而改变大秦目前推广农耕的战略步骤和路线。

事实上,封建时代,如果人力广泛代替畜力并且成为长期的主流现象,一定是朝廷出了问题。)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