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扶摇直上全文浏览

扶摇直上全文浏览

徐福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推荐《扶摇直上》,主角分别是赵泗嬴政,作者“徐福”创作的,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如下: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主角:赵泗嬴政   更新:2024-09-11 06:1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泗嬴政的现代都市小说《扶摇直上全文浏览》,由网络作家“徐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推荐《扶摇直上》,主角分别是赵泗嬴政,作者“徐福”创作的,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如下: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扶摇直上全文浏览》精彩片段


是啊……以后呢?

说实话,赵泗对于这个时代并没有太多融入感。

对于大秦,也真没有太多熟悉的感觉,最多最多的感慨也不过是,自己和两千年后的自己踏足的是同一块土地。

他刚穿越就在徐福出海的船队之上,说上一句远离中原文明也不为过。

尔后又和船员们夺船出海,漂泊五年,沿途所遇,大部分都是地方土著,更多的则是无人区。

归来大秦以后,也没来得及体验大秦的风土人情。

环游世界,是赵泗察觉到已有条件以后的第一目标。

作为曾经得到过红牛赞助的男人,在这个堪称原始的时代,有可供航海的大船和水平素养跟得上的水手,赵泗第一目标自然就是环游世界。

尔后和船员们日渐有了感情联络,便想遵守诺言将他们安全的带回家。

现在回来了,有红薯土豆玉米三种高产农作物在,他们身上又有不负王命,夺船归秦的大义加身,所有活下来的船员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他们可以娶妻生子,他们的家庭也会因为他们的归来而光耀门楣,成为十里八乡的大人物。

如果始皇帝有心探索海外那更不得了。

这群经验丰富的水手必然是始皇帝的第一选择。

始皇帝倘若志在开海,这群船员每个都前途无量,甚至可以一博公卿之位。

至少就目前而言他们是大秦最熟悉大海的人。

哪怕始皇帝无心开扩海外,他们有大义加身,属于身家清白背景干净之人,甚至还得到过始皇帝的接见,未来的上升途径也十分宽阔。

那么自己呢?

赵泗陷入了沉思。

未来怎么打算呢?

娶妻生子?融入大秦?继续冒险?毕竟这个时代人类没有征服的事情太多了。

亦或者弄点小发明,改造世界?

赵泗虽然有很多东西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靠自己恐怕不知多久才能够复刻。

可是人不用凡事靠自己。

就如曲辕犁。

让赵泗自己手搓少不得得十天半个月。

可是对于这个时代的匠人而言只需要半天功夫,他们甚至还能够从中得到启发,转而将这种力学模型套用到其他物体之中。

哪怕是只知其一,其中那个一也尤为重要。

哪怕赵泗只会嘴炮,只能说一些记不清楚的原理和结构,都能对这个时代起到跨时代的影响。

因为这个时代太过于原始了。

原始到饮食结构单一的可怕,原始到连一个铁锅都造不出来。

原始到连犁具都尚未广泛普及至民间地头。

原始到铁器还没有取代青铜器,原始到上厕所还得用厕筹。

嗯……赵泗比较讲究,他用树叶子,晾好洗干净的树叶子,对菊花更加体贴。

总之,赵泗对这个时代的古人保持了充分的敬畏,他并没有小瞧古人,但也没有看轻自己身为穿越者的意义。

哪怕是一个废宅,偶尔想起来的一些东西都足以让这个时代受益颇深。

现代对于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各方各面都是全方位近乎吊打式的领先。

除了道德水平……

而恰好的是,赵泗的话能够被很多人重视,他的很多想法都可以有人来帮自己弥补实现。

赵泗只需要知其一就可以,因为这个一很可能就是一切的源头。

和他抵足而眠的朋友,是大秦最大的三代。

而迎接他归秦的,是这个天下毋庸置疑的王。

“我……不太清楚。”赵泗摇了摇头。

王离说的不错,红薯土豆玉米一旦成熟收获,再配上他大义加身,平步青云是肯定的。

最关键的是红薯土豆的产量赵泗都往少说了,万一一统计出来是亩产千斤,那就是另一个概念了。

只是,赵泗一时间从漂泊不定的海上踏上陆地,若非王离提起,甚至从未想过这些问题。

归根结底,他和这个时代的羁绊太少了,没有任何亲人,只知道自己的名字叫赵泗。

“待红薯土豆玉米出产,只要和你所说相差不大,你届时便会成为风口浪尖,不管如何,也该早作准备。”王离沉吟一下开口。

“那你呢?你的打算是什么?”赵泗决定问一下王离参考一下。

王离说的不错,因为赵泗知道自己虚爆了产量,真实产量没出问题,自己将一下子成为大秦最靓的那个仔。

不管自己愿意不愿意,事态的发展都容不得他来拒绝。

这可不是现代,你说你辞职不干就辞职不干。

王命相诏,不想踏入朝堂也得踏入。

“我?”王离愣了一下,有些嗫嚅。

“没什么打算……”王离摇了摇头陷入了沉默。

打算?

王离陷入了回忆之中。

那是很小很小的时候,父亲王贲就严厉的教导他,约束他,并且告诉他作为王家的嫡子,不能辱没王家的荣耀。

是啊,他的大父!他的爷爷!是天底下所有人都知道的名将。

只是小孩子贪玩,注意力也总不集中,印象中自己每次都会把父亲惹生气,然后挨上一顿胖揍。

后来,王翦逐渐接近功成身退,出征的次数越来越少,王贲出征的次数越来越多,王离就被王翦带在身边养护。

王翦就从不会约束王离,除了读书识字之外,甚至从不要求王离操练武艺,钻研兵法。

如果不是王贲大征得归以后的严厉管束,王离早就被宠废了。

只不过大多数时候,王离都在王翦的照顾下长大,除了出于应付王贲打磨出来的勉强的武艺和兵法以外,其他都差强人意。

再后来,王离到了少年时期,也曾意气风发。

只是不管是操练武艺还是钻研兵法,总是进境缓慢,耐不住寂寞,再加上爷爷王翦压根不怎么管束,提升并不是很大。

“父说不肖父,大父说不必肖父,我也不知道。”

或许是得益于璞玉光环带来的亲近的作用,王离沉默半晌以后开口说道。

对于未来,王离和赵泗同样迷茫。

赵泗张了张嘴……不知该如何评价。

他能够看得出来王离带有少年独属的踌躇满志式迷茫。

只不过,确实有点凡尔赛。




至于完全纯净的食盐,那压根不用想了,在这个时代根本不可能做到。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一来其实可以将食盐分级。

譬如第一批通过日晒,没有完全晒干前自然析出的第一批盐结晶,就是质量最高的。

越往后越次。

第一批析出的盐结晶,完全可以当成奢侈品去卖嘛。

盐是国之重器,但高质量的盐也是奢侈品。

譬如王离宴请赵泗所用的形盐。

形如虎蹲,甚至还有工匠仔细雕琢,每一块都可以说是价值不菲,摆在案几之上颜值颇高。

按照常理来说,第一批自然析出的盐结晶,应该是不含太多杂质,颜色应该是最为接近纯白色的雪花盐,而不是最后完全晒干后各种杂质混合形成的青灰色。

“弄些大池子!”

想到就干,反正身在蓝田大营,不可能缺少人口。

王离兴致冲冲热火朝天的派遣人手帮助赵泗开池子。

“还要筛子,越细越好!”

大规模量产和实验肯定不同,所有想到的东西赵泗都提出来了。

光是池子都直接开出了六个十丈的方形池子。

关中虽然不是重要盐产地,但是你早说这种人不能吃的卤盐矿,也不在少数。

王离又派遣人手去开凿卤盐运回来……

待池子开好,天色已经黑了下来。

赵泗白天的时候看过天色,近些日子如无意外应该皆是晴朗。

晒盐法得天气好,不然下了雨可就坏大事。

至于煮盐之法,早在战国时期齐地就已经盛行。

东临大海的齐人很早就知道煮海成盐的道理。

不过赵泗需要水分缓慢蒸发自然析出的结晶,而且晒盐法也更加节省,无非是比较看天罢了。

“不过大规模制盐恐怕不管是晒盐法和煮盐法都得齐头并进,否则太靠天吃饭,至于煮盐,蜂窝煤好像可以代替木柴木炭!”赵泗心中暗想。

古代对于煤炭利用率极低,偏偏古代对于煤炭开采不多,尤其是先秦时代,露天富矿更是不在少数,制成蜂窝煤煮盐远比使用木柴木炭成本更低。

现代知识产生了微妙的联动!

“看样子蜂窝煤也得提上日程。”赵泗开口讲到。

这个时代露天富矿海了去了,煤炭成本十分廉价,蜂窝煤以及煤炭使用普及以后,势必会取代木柴木炭。

至于空气污染?我都穿越了你还跟我讲环境保护?

因为制造饮水池并不是一个小工程,而且还要夯土,故而短时间内不能完成。

夯土一次都未必够,估计得来回夯好几次,再用水浸润,然后继续夯。

不夯土水倒进去一会就变成烂泥坑了,还晒个锤子的盐。

池子要大,还要浅,尽量保证最大的日照面积,这样晒盐才快。

转眼天色已经黑了,几个水池子才刚刚挖好夯了一遍土。

后面还得来回夯几次,这玩意急不来,晒干,浸水,夯土,再晒干,再浸水,再接着夯。

没办法,不夯土盐水全浸下去了。

“要不说沿海地区适合晒盐法……”赵泗挠了挠头。

他忽略掉了一个问题,沿海地区经过千百年海水浸润,本来盐碱地都很多。

有些地方太阳一晒地一干上面结出来板盐都是正常情况。

关中地区的土地还是比较肥沃的,这盐水浸下去上不来,过程中损耗就会变得非常多。

不过好在是做实验,损耗多一点无所谓。

夜色渐晚,也没办法继续施工,赵泗也困的早,早早打道回府睡觉。

倒是王离心中对于赵泗制盐有些思索,有心想要问问父亲王贲,又怕一句不合就挨骂,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连夜回去问一下大父王翦。

现在王翦早已经不居住在咸阳了,随着王翦伐楚功成以后,极度接近功成引退状态,随着最近身子骨大不如前,也辞去了身上的官职。

总之王翦也不想干了干不下去了,始皇帝估摸着也不想留了。

哥俩客套一下,王翦也就回乡下养老去了。

好在,蓝田大营本就不在咸阳城中,王离一路拍马赶路倒也比较快。

经过路途中重重身份查验以后,王离回到家中,由家中奴仆引着来到王翦的屋子里面。

王翦正抱着一个小黑狗靠在炭炉前烤火。

因为身体原因,王翦十分怕冷,哪怕现在已经开春许久,天气已经算不上寒冷,但是王翦晚上也还是喜欢烤烤炭火再睡。

“这天气还冷么?”王离揪着小黑狗的脖子扔到地上,然后跪坐在一旁隔着兽皮给王翦的小腿按摩。

“人老咯,身子热的慢。”王翦眯着眼睛慢悠悠的说道。

王翦是坐在玉质的胡凳之上。

这是王翦众多战利品之一,以往不曾正眼看过的东西,现在却整天陪在王翦身边。

王翦的腿不好,跪坐已经跪坐不下去了。

跪坐作为这个时代的正式坐姿,其实是一件比较吃力的事情。

《韩子》有提过。

晋平公与唐彦坐而出,叔向入,公曳一足。叔向问之,公曰:‘吾待唐子,腓痛足痹而不敢伸。’

可见正坐十分累人。

而辅助跪坐的坐具也就自然而然的诞生。

坐具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隐入屁股下面的小马扎。

另一种是凭几,双腿隐入凭几之下,双肘或手支撑发力,进一步减少双腿压力。

而王翦的双腿,哪怕跪坐的时候用上坐具也不长久。

现在只能蹲坐在胡凳之上,或者躺在床上。

王翦拍了拍跪坐在一旁的王离的脑袋眯着眼睛缓缓开口。

“何故星夜而返?”

王离一边给爷爷揉腿一边说道:“心中有惑,友人让我回家问一问大父。”

王翦沉默,许久之后才示意王离继续讲下去。

王离赶紧将今日之事仔细向王翦一一叙说。

从赵泗炮制各种各样的工具,直到点石成金一般一样把不能吃的卤盐变成上等的青盐。

到赵泗猜出王离想法,让王离问一问家中大父。

王翦老神自在的眯着眼睛,连眼皮子都没有睁开。

“不能碰,不能碰……”

王翦拍了拍王离的脑袋。

“咱们家不缺钱。”

(上推了,求一下追读,求一下月票,推荐票,追读重中之重,麻烦各位读者老爷动动小手,一天两更绝不断章,慢节奏的故事,大家慢慢看。现在故事和大秦的整个社会环境都还在展开当中。以前写的都是从下层到上层,第一次从上层往下层写感觉确实不一样。)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