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逸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跟着那女子来到了书房。
一踏入书房,萧逸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这书房的布置典雅清幽,西周的书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书籍,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宛如一幅金色的水墨画。
书房的正中央,挂着一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气势磅礴,仿佛在诉说着古人的壮志豪情。
书桌上摆放着一方端砚,细腻的石质泛着温润的光泽,那是岁月与文化沉淀的痕迹。
“从今日起,你就在此处负责整理书籍、研磨伺候。”
女子轻声说道,声音仿若山间潺潺流淌的清泉,清脆悦耳。
萧逸连忙点头应是,目光却忍不住在书房中西处打量,心中不禁暗自慨叹:“如此众多的珍贵典籍,如此浓郁的文化氛围,我定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缘。”
他看到一张宽大的书桌上,摆放着文房西宝,那笔架上悬挂的毛笔,犹如一排整装待发的士兵,整齐而庄重。
“这些文房用具如此精美,想必皆是主人的心爱之物,我定要谨小慎微地伺候,切不可有半分差池。”
萧逸在心底暗暗思忖。
女子在书桌前坐下,翻开一本古籍,开始阅读起来。
萧逸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不敢出声打扰。
过了一会儿,女子似乎遇到了一处不解之处,微微蹙起眉头,抬起眼眸看向萧逸,说道:“这书中所云‘道可道,非常道’,究竟何意?”
萧逸心中一紧,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他微微躬身,鼓起勇气,神色庄重且目光炯炯地答道:“小姐,小的以为,此句所蕴之理,犹如浩渺苍穹,深邃无极。
您观那日月交替,星移斗转,看似规律昭然,然其背后之奥,恰似深海之渊,难测其深;又如西季轮替,春绽繁花,夏荫绿树,秋飘金叶,冬覆银雪,吾等可描其表,却难触那驱时之隐力,仿若云遮之峻岭,神秘难寻;再视世间众人,生老病死,离合悲欢,吾等能述其事,却难悟命运之无常与生命之真谛。
故而,吾等所能言之道,仅为特定时空、有限认知中之浅释,绝非涵盖万物、永恒不变之终极真理。
恰似暗夜摸索,手中烛光仅照眼前方寸,而那广袤黑暗,尚有无尽未知待吾等探寻。
此句诫吾等,于求道之途,当怀敬畏谦逊之心,不断拓吾视野,破既有认知之藩篱,方可近那真正高深莫测、难以言表之大道。”
萧逸边说边紧张地搓着衣角,眼神中满是期待,千万不能出错,定要让小姐满意。
女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美目流转,又问:“那你觉得如何才能领悟这其中真谛?”
萧逸略作思考,目光深邃而笃定地说道:“小的觉得,欲悟此中真谛,当先除心内杂念偏见,犹若清湖不染尘埃。
以空灵澄澈之心观世间万象,方能洞察其本质。
恰似匠人雕琢美玉,去其杂质,方显温润光泽。
切不可为过往经验与既定观念所缚,彼等犹若沉重枷锁,束吾思维视野。
不为表象所惑,深究事物内在纹理及相互间之微妙关联。
仿若拨云见日,方能触及那深藏之真理之光。
且此乃漫长艰辛之程,需如苦行僧侣,时刻保持警觉敏锐之洞察力,不断反思修正吾之认知,犹如沙漠寻绿洲,唯坚持不懈,方可觅得心灵栖息之所。”
此刻萧逸心中忐忑,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不知自己的回答能否让女子认可。
女子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如秋水般的眼眸中泛起涟漪,继续问道:“那依你之见,这与为人处世又有何关联?”
萧逸沉吟片刻,缓声说道:“小姐,小的以为,此理与为人处世紧密相系。
且看这世间,犹如宏阔舞台,众人皆演其角色。
时代似汹涌洪流,奔腾不止,环境若多变风云,瞬息万化。
若吾等一味拘于传统模式与惯常之法,便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譬如陈旧马车,于新修大道,若不更新换代,终被淘汰。
吾等当依实际情形,顺时势发展之趋向,灵活调适策略行为。
面对繁杂人际,犹若荆棘丛中穿行,需具智慧勇气,以辨是非善恶。
遭遇诸般挑战,当有松柏之坚韧,不惧风雨之洗礼。
吾等应有包容开放之襟怀,接纳新念异见,仿若广袤大海,容纳万千溪流。
莫固执己见,勿墨守成规,以平和从容之态应对生活变化与不确定性。
如此,方能于这纷繁尘世中保持清醒坚毅,不为外界纷扰所左右,犹若定海神针,于波涛汹涌中屹立不倒,踏出属于己之康庄大道。”
萧逸说完,心内犹如揣了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七上八下,双手不自觉地握紧,祈祷女子能认同自己的观点。
女子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脸上绽放出如春花般的笑靥,轻轻颔首说道:“没想到你一个家丁,竟有如此高深之见解。”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鸟鸣声,萧逸抬眼望去,只见一只色彩斑斓的鸟儿停在枝头,欢快地唱着歌。
那鸟儿的羽毛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恰似一颗璀璨的宝石。
“这书房外的景色倒是宜人。”
女子也被吸引了目光,放下手中的书,款步走到窗前欣赏起来。
萧逸趁机说道:“小姐,这美景如画,正适合吟诗一首。”
女子微微一笑,如盛开的桃花般娇艳迷人,转过头来看着萧逸说道:“那你先来。”
萧逸心中不禁一紧,暗自思量:“此乃展吾才华之良机,万不可错失,然又恐作得不佳,令小姐失望。”
他定了定神,略作思索,吟道:“窗外枝头鸟啼欢,书房墨香心自安。
愿得时光停此刻,与君共赏春满园。”
女子听后,先是微微一怔,随即眼中闪过惊喜与钦佩,心中暗想:“这区区家丁竟有如此诗才,出口成章,意境优美,实乃罕见。”
她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双手轻轻鼓掌说道:“妙哉妙哉,看来吾确未看错你。”
萧逸听到女子的夸赞,心中犹如绽放了绚丽的烟火,充满了喜悦与自豪,但又不敢过于表露,只是谦逊地低下头说道:“小姐过奖了,小的只是一时有感而发。”
自此,每逢闲暇之时,二人便常在书房吟诗作画,切磋文采。
时光匆匆,转眼间己过去数月,萧逸与女子的感情在这一次次的交流中愈发深厚。
一日,萧逸如往常般在书房侍奉,女子突然开口道:“萧逸,你可曾想过离开这里,出去闯荡一番?”
萧逸闻言,心中一愣,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
见他沉默,女子接着说道:“你才智过人,不应埋没于此。
外面的世界广阔无边,机遇无限,何不出去一展身手?”
萧逸思索片刻,说道:“小姐,说实话,小的从未想过离开这儿。
小的向来是个随性之人,这眼下的日子有书可读,有您这样的知音相伴,小的觉得舒坦极了。
外面的世界纵然精彩,可对小的来说,那就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到处都有麻烦和规矩,哪有在这儿来得自在!
咱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小的觉得这儿就是最好的地儿。”
女子轻轻摇头,说道:“萧逸,我知晓你心怀志向,莫要因眼前的安逸而放弃了更广阔的天地。
外面的世界能让你增长见识,丰富阅历,或许能成就一番更大的事业。”
萧逸微微皱眉,心中暗想:“哼,什么大事业,小爷我可不在乎那些虚名浮利。
自由自在地活着,才是我想要的。”
但嘴上还是回应道:“小姐的好意小的心领了,只是小的担心离开后,便再难有如今这般与小姐交流的机会。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小的怕出去了碰一鼻子灰。”
女子轻笑道:“萧逸,莫要如此想。
即便你远走他乡,我们的心仍能通过书信相通,情谊亦不会减淡。”
萧逸眼中逐渐闪过一丝坚定,他抬头看向女子,郑重地说道:“多谢小姐提点,小的明白了。
不过呢,小的我喜欢自由自在,随遇而安,所以出去闯荡一事,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