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泗嬴政的现代都市小说《扶摇直上完整文本阅读》,由网络作家“徐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热门小说《扶摇直上》是作者“徐福”倾心创作,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这本小说的主角是赵泗嬴政,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扶摇直上完整文本阅读》精彩片段
翌日……
始皇帝继续动身在赵高的陪同下大巡天下。
而赵泗一行人则由蒙毅带领向着咸阳出发。
“兄!好宽的路!”荆在马车上发出惊呼。
倒不能怪荆大呼小叫,哪怕是赵泗这个现代人看到如此宽广的道路也会有一种难以想象的感觉。
驰道宽五十步,隔三丈种一树!
换算成现代的计量单位,大约就是道路宽约69米。
哪怕是赵泗这个现代人都很难想象到秦朝竟然就拥有了这般宽阔且通畅的道路。
赵泗下意识的以现代的眼光来打量两千年前的驰道,最终还是感慨古人的巧夺天工。
驰道宽69米,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一条驰道,而是类似于复式道路。
正中央是铺设轨道枕木的驰道,两侧则是笔直宽广的马路。
马车既可以驶入驰道,也可以从驰道驶出。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代的战车是一种战争工具。
甚至于仅仅看着面前宽几十米的驰道,赵泗就已经下意识的想出来了它的作用。
正中央的驰道用来高速运输物资粮草兵械,包括战车,也可以在驰道之上直接运输。
两侧宽阔的马路则供步卒骑卒跟随环绕。
一旦遭遇敌袭,有充足的时间反应过来,战车甚至可以从驰道驶出对敌。
轨道大大增加了运输量和运输速度。
而驰道遍布秦国各大主干道,哪怕迄今为止都从未停止修建,拥有完善的轨道马路的建设设施,意味着秦国拥有着极其高速兵力集结能力和精准打击能力。
“南阳没有驰道么?”赵泗问道。
赵泗这个外乡人感慨秦朝驰道的伟大和宽阔情有可原,荆好歹也算是个本地人,却显得也像头一次见的一般。
“南阳自然有,我彼时年幼,寻常百姓便是服役也都是走官道去,若无王令,擅入驰道便是重罪,哪里可能见过?我也只是小时候听过,乡中有伐楚士卒,彼时运输粮草兵士,走的便是驰道。”荆开口解释到。
赵泗了然。
以一个现代人的目光来看,如此广阔平坦且运输能力极强的道路,第一件想到的事情便是商业。
若可放开民用,商道畅通,不知节省多少人力畜力,以秦国驰道的完备情况,只要放开口子,顷刻之间秦国的商品经济就能够大开花。
只不过,秦朝是一个耕战体系的国家,一切都为耕战服务。
赵泗虽然是一个现代人,但是说实话也不敢妄言放开驰道管控作用于商业会不会给秦朝带来良好的变化。
宋朝商业繁荣于世,南宋时期商业氛围更是浓厚,但是宋朝的下场是什么?
赵泗虽然不懂其中缘由,但是也能够知道,商业过度发达在古代并非就是一件好事。
赵泗毕竟是一个外乡人,有一定的自知之明是赵泗的一个优点。
哪怕他穿越大秦已经八年之久,但是并没有实实际际真真切切的在这个时代生活过,没有体验,就没有发言权。
驰道行进,确实比较快,当然,坐车再怎么也比不上骑马,驰道的优势还是在于运输上。
赵泗并不会骑马,只能老老实实乘坐车架。
好在,车架行驶在轨道之上,并不颠簸,十分平稳。
一路上走了许久,赵泗打量着大秦的风土人情。
一直约莫到了天色渐晚,车架才在蒙毅的带领之下于驿站停下。
和驰道一样,驰道上的驿站也刷新了赵泗的认知。
无他,太大了……
大到用驿站称呼都有些不合适,甚至可以称呼为军需供养处。
驿站旁边有马场,以及广阔的校场,甚至还有联排的朋舍。
和军营的区别并不是很大。
“二三子,且于此歇息!”蒙毅带着笑容开口。
这次回归咸阳,蒙毅也是轻车简行,只带了两百随行士卒。
作为始皇帝大巡天下的实际负责人,蒙毅要忙的事情很多,将赵泗等人送到咸阳以后他还要尽快赶回去陪在始皇帝身边。
“唯!”众人应声,在蒙毅的带领下入了驿站。
值得一提的是,秦朝所有的驿站客舍都是官营。
而如同驰道之上的这种超大型驿站,是有实实在在的行政级别的。
战时,作为运兵的必经之地,他们要执行很多任务。特殊情况下,如王命突然且紧急,沿途驿站还需要在后勤部队完全跟上之前准备粮草所需。
非战时期,他们主要负责的任务就是养马和稽查道路。
普通驰道,还有送信的业务,物美价廉。
而驰道之上的驿站,除了王命,军令以外,通通都可以不受理。
另外,驰道之上的驿站一定程度上具有执法权和稽查权,最关键的是,驰道的启用必须要有始皇帝的王令。
嗯,必须是王令,官府开出来的公文不算数的,哪怕是丞相都没有资格擅启用驰道。
说白了,虽然人家是驿站,但是在人家的一亩三分地上,级别不高,但是权利很大。
当然,和蒙毅这个上卿相比就完全不够格了。
在核对过王令以及蒙毅的身份以后,驿站的工作人员肉眼可见的变得热情起来。
这热情不仅仅针对于蒙毅,也同时针对于所有人。
虽然并没有破坏法度,但是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让赵泗等人倍觉舒适。
赵泗等人按理说只是小小的公士,在驿站这种迎来送北的机构属实不入流。
按照规矩,他们甚至只有免费的热水,还要自备干粮。睡觉也只能睡在最差的联排朋舍。
现在虽然基本条件没有改变,但是很明显朋舍的大通铺已经被对方尽心打扫过,甚至贴心的告知可以随时取用热水。
再怎么严苛的法制都不可能禁绝攀附和媚上。
这是人的本性。
赵泗在幽暗的朋舍之内,听着同伴的窃窃私语,回顾着自己的经历。
他不知道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应该做些什么,当他从海上带回来红薯土豆玉米乃至于辣椒以后,整个人都陷入了异常空虚的状态。
仿佛他已经做的尽善尽美,做完这些以后,哪怕只需要躺着都可以名垂青史。
赵泗有些迷茫自己还应该做些什么,还是应该直接躺平,但他知道,现在的自己,是没有发表意见的资格的。
他还要多听,多看!
这一顿,始皇帝终究还是没吃太多。
虽然味道是那个味道,评心而论甚至肉更嫩,汤底更鲜,但是食欲终究没有那么旺盛。
始皇帝只是吃了个半饱就吃不下去了,只以为是上一次食欲大开新鲜感作祟,亦或者是心情不同,并没有过多细思。
等待他处理的政务还有很多很多。
而另一边的王离,来到了父亲王贲的面前。
“你同赵泗交好,问一下他可否认识一个名为季泗的童子。年龄应该和他相仿,以前家在下邺。”王贲开口道。
王翦嘱托的事情王贲自然没忘记,书信已经发出,不过琅琊那边有消息的概率不是很大。
王贲估摸着这个名叫季泗的童子要么是压根没回来,要么就是凶多吉少,王贲有印象,赵泗带了一大堆骨灰坛子回来,还曾经委托过王离安置过其中一部分。
家中老爷子难得上心,都这个年纪了,不管是什么事情,都得办的尽心尽力才行。
“嗯!”王离点了点头,然后出具出营文书。
“出营去何处?”王贲开口问道。
“归家取书,陛下赐赵泗《显学》《五蠹》,赵泗心中向学,欲借家中藏书一观。”王离开口道。
王贲点了点头,父子二人站在原地又没了什么话语,略显僵硬。
“可从家中使女挑些赠之。”王贲沉默半晌开口。
王贲并不算是政治小白,或者说就现在的情况,哪怕是政治小白都知道赵泗的未来一片光明。
不是因为赵泗出海归来,也不是因为赵泗奉上三种新粮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而是那一日,始皇帝邀请赵泗同饮同食。
王离也被邀请了,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王离是王翦的孙子,是王贲的儿子,又恰好是赵泗的朋友。
王贲那一日在旁斟酒片肉,一切经过历历在目。
家中嫡子王离和赵泗的表现可谓是天差地别。
王离面对这样的场景,拘谨不言,虽然同食,却不言不语,始皇帝则少有和王离交谈的时候。
相反赵泗表现很好,不卑不亢,镇定自若,同饮同食,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趣味横生。
王贲清楚自己儿子王离的能力并不是十分足够。
难得这样王前亲近的时刻,当然希望那个和始皇帝滔滔不绝,喝酒吃肉镇定自若的是自己的儿子。
可惜……
王离再一次辜负了他的期待,哪怕他在旁边耳提面命。
王离依旧放不开手脚。
很显然,赵泗在始皇帝心中留下了名字。
哪怕赵泗现在是微末之身,哪怕赵泗能力有所不足,底蕴不够。
但是能力可以后天学习,当他在始皇帝心中留名的时候,未来就已经注定了一片光明。
简在帝心!简在帝心!
王前亲近是一种极大的殊荣,更不用说始皇帝事后对赵泗的赏赐。
加爵三级,并没有赏赐什么金银财宝,而是赐书,其中期盼可想而知。
不过,若说因此对于赵泗有什么敬畏倒不至于,王家三代人的努力,不是赵泗一代人能够轻易追上来的,王翦的地位本就近乎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只不过王贲对赵泗印象不错,王离和赵泗恰好关系也不错,留个善缘。
王贲和同僚的关系算不上特别好,王贲行军和为政都比较独,再加上有一个彻侯父亲,为人又比较沉默寡言,故而没有太多的政治盟友。
但是人情往来,结个善缘,这种微末的道理王贲并非不懂。
王离的能力不够,他需要人情往来。
“送过啦!”王离摆了摆手。
“不过赵泗在咸阳压根没有住宅,就算送了也没地方留,因此并没有要。”王离开口回答道。
王贲点了点头,王离和赵泗关系交好他看在眼里,除了提点意见也不需要再多说什么。
有心想要批评一下王离在和始皇帝同饮同食时的糟糕表现,最终又没能开口。
“回去吧……”王贲侧过身子,不再看自己的倒霉儿子。
“嗯。”王离点头欲走。
还以为父亲叫自己过来又要被训上两句呢。
王离挨骂的次数多了,脸皮也厚了,至于挨揍的次数倒是不多,小时候挨了几顿揍以后,远在老家的爷爷王翦亲自赶来给了王贲一顿老拳,王离就再也没挨过揍了。
“代我向大父问安。”王贲又开口道。
“好!”走到门口的王离开口回答,脚步一下没停,一溜烟的跑出去。
虽然和父亲王贲有些疏远,不过王离的心情还是不错的,起码自己的朋友得到了父亲的认可。
不然父亲也不会说出遣家中使女相赠的话。
一溜烟拍马赶回家里,回去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黯淡了下来,王离有蓝田大营开出的验传,故而并没有受到任何阻拦,一路畅通无阻,赶至家中。
“大父可曾睡下?”王离开口向奴仆问道。
“不曾,主人正在屋里等您回来。”奴仆开口回答道。
王离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大父怎知我今日归家?”说罢,脸上带着将信将疑来到屋内,果然只见大父靠在床头,一旁两个使女捧着暖炉给王翦烘脚揉腿。
王离自顾自走进去行礼:“大父怎知我今日归来?”
说罢不顾已经跪伏在一旁地上青春靓丽的使女,来到王翦身前接过了使女的活计,为王翦揉腿。
“下去吧!”王翦摆了摆手,两个使女这才行礼告退。
王离则乖乖跪坐在床边为王翦揉腿一边揉腿一边问道:“大父,使女可有我按的舒适?”
因为王翦打小就宠溺王离,王离又基本上都跟着王翦住在老家,故而只有在爷爷王翦面前,王离才会显得更加自然活泼,和在王贲面前的闷葫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各有各的好处~……”王翦打了个哈哈,吭哧吭哧着起身换了个姿势,半躺在床上享受着乖孙的按摩。
“那不如孙把使女再唤来,两样好处全占了才好。”王离笑着开口说道。
王翦半眯着眼睛,伸出一只手来摸到王离的脑袋,尔后两指一并屈指为凿,落在王离的脑袋上。
王离适时抱住脑袋开口:“大父,你还未说怎知我今日归来的!”
(月票推荐票快捷通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