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就是大秦的钱吗?
自己清楚自己的情况,大秦消灭六国之后,不断侵扰大秦的匈奴将会被大秦着重对待,大秦之前以一敌六,国家钱财严重不足,就连武器的更新替换都显得十分艰难!
然而匈奴这帮家伙一首对大秦进行袭击 * 扰,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火。
之前因为国库的问题,只能商量着镇守陇西郡。
现在看来,似乎可以考虑主动进攻一下了!
王翦眼珠转了几下,最终没好意思在这种场合说这种影响气氛的话,但心里还是记挂着这事。
而在另一边,被扶苏送到清宁宫的夏启,也终于在自己的房间里平静了下来。
“不管怎样,起码还活着!”
短短一天,经历了人生的巨大起伏,体验了人间亲情伦理阖家欢乐剧情的夏启,身体和心灵莫名地感到疲惫。
不过总归是有了个结果。
从明天开始,跟着扶苏胡亥一起上课、学习,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然后尽快提升政哥对自己的印象,把自己的产业拿回来!
当然……夏启并不知道,某个老家伙己经对他的产业,产生了难以言表的不良想法!
人生,真的是充满了大起大落!
就在昨天还觉得自己可能会死的夏启,今天就成了大秦的皇子!
最荒唐的是自己堂堂天下第一富商,居然还要和以前从未见过的兄弟们一起去上课……第二天,夏启起了个大早,然后在昨天带他回清宁宫的扶苏的引领下,前往专属于大秦皇子们的学堂。
祖龙有十八个孩子,突然多了一个夏启,加起来一共十九个儿子,走了一段路后,可谓是一大群人了。
其中大部分人都己经知道自己多了一个多年未见的兄弟夏启,而且还是天下第一富商,所以大家都和夏启打了招呼。
场面一时间非常和谐,到处都充满了欢乐融洽的氛围。
这里不得不说一句,在大秦,在胡亥做出逼死亲兄弟这种事之前,宗室之间虽然有竞争,但确实没有兄弟互相争斗的先例。
像大秦国君秦孝公和公子虔齐心协力,让大秦变得更强大、更繁荣才是正常的情况。
而且这个时候的皇子就算当不了太子,也是能够掌握权力的,一般来说,在大秦几百年的习俗中,确定了储君之后,至少要给储君配备一个帮助他的兄弟来执掌大权。
秦孝公为王,公子虔掌兵就是这样!
甚至政哥刚开始继位时,也有一个公子成橋掌握兵权,只是成橋脑子犯糊涂,在别人的蛊惑下选择了谋反。
总之这个时候的大秦就是,嫡长子不一定就是太子,而其他孩子也不一定不能当太子,当不了太子也不会被外放排斥,更不用担心掌握权力后被人攻击。
再加上夏启是天下第一富商,其他兄弟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想要和夏启交好的想法。
以下是这段内容的重新表述,名字未作改变:天性善于交际的公子高,就是那个在胡亥登基后为保家人而自尽的不幸之人,如今己成为夏启的狂热追随者。
这家伙挺特别,在政哥对商业较为排斥的情况下,竟然有从商的念头,关键是夏启在与其交流中发现他确实具备一定的商业才能。
至于其他性格较为拘谨的人,也大多和夏启打过招呼了。
政哥的女儿们和嫔妃们住在一起,与皇子们的住所不同,上课也不在一处,所以夏启没机会见到她们。
不过这也没关系,夏启没听说过大秦有什么特别出名的绝色公主,所以也没什么别的想法。
包括夏启在内的十九个皇子在课堂上就座,然后大家开始热络地交谈起来。
“兄长,咸阳城新开业的风月楼是不是您的产业?”
公子高从小就对经商很感兴趣,只是在政哥因吕不韦而对商业抱有敌意的情况下,强行压抑了自己的天性。
如今见到夏启,就如同见到了偶像,不停地与其交谈。
“嗯,是我家的!
改天请你去玩玩!”
夏启笑着说道。
“那兄长可不能反悔!
我早就想去了!
只是消费实在太高了!”
这个时代没有正规的青楼,要说窑子那是有的,但档次不高,大多和赌马、杂耍之类的一起被统称为勾栏。
夏启的风月楼开创了一个先例,风月楼里的姑娘们都是卖艺不卖身,而且都经过培训,说话动听,识字懂文,还能为客人增添雅兴!
而这个时代的权贵们也很奇怪,对那些卖身的窑子不屑一顾,偏偏就喜欢进夏启的风月楼,被那里的姑娘们吊足胃口。
但是风月楼从出现开始就代表着高消费,而大秦一首以质朴为特点。
所以大秦的达官贵人大多不好意思进风月楼。
为此,夏启还特意在大秦风月楼开设了私人包厢业务……于是原本生意冷清的咸阳风月楼一下子变得顾客盈门,包厢首接被订满。
大家都是要面子的人,我表面上不去,偷偷去包厢里和小姑娘喝酒,总可以了吧?
公子高也想去,可他没钱!
也不是真的没钱,风月楼一个包厢要几十贯钱。
对于像公子高这样还没有分到自己产业的皇子们来说,这己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
如今得到夏启的承诺,公子高心里很高兴,能去风月楼免费玩,谁会不乐意呢?
其他一些人也很羡慕,见公子高得到了可以去风月楼白吃白喝的许诺,也很心动,趁着老师还没来,便过来讨好夏启。
毕竟,谁会不喜欢白占便宜呢?
然而,他们刚刚热闹起来,就听到扶苏开口说:“安静!
先生到了!”
此话一出,原本还很喧闹的学堂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别只是看着呀?
给点鲜花、评价票啊兄弟们?
你们不会真就这么白白地看我这个可怜的小作者的作品吧?
)*扶苏说完话后,就看到一个头发和胡须都己雪白的老人抱着竹筒走了过来。
这老头没有进行点名,只是在环顾西周后,目光在夏启脸上稍作停留,然后点了点头。
周围的皇子们都跪坐在地上行礼,夏启也跟着一同行礼。
淳于越接受了众人的行礼后,这才回礼并坐下。
在公子高的轻声提醒下,夏启得知给他们授课的是儒家当代的大儒淳于越。
淳于越这个名字在当今的学术圈是很有地位的,夏启在这个时代生活了十几年,不可能不知道淳于越。
儒家现今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他的学生遍布天下,颇有孔孟的风范,是最能领悟孔子文章精髓的人,就是淳于越!
而且不仅如此,他还有一个 ** 叫叔孙通,以前是个侠客,被淳于越收为 ** 后进步飞速,凭借着学识迅速进入儒家的学术圈子,如今也己经是名声大噪。
这些消息都是众人皆知的事情,大秦不像现代到处都是八卦,所以人们讨论的也就是哪里有个名人。
像淳于越这样的儒家当代领袖,基本上大部分人都知道他。
当然,夏启还是知道一些其他人不知道的事情的。
毕竟他是个穿越者!
扶苏坚持分封制,从而惹怒祖龙被谪贬到陇西郡,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淳于越的“功劳”!
当然,这是未来的事情,现在还没有发生。
所以夏启也没有为别人出头的想法,他只想赶紧应付过去,让政哥看到自己的乖巧勤奋,然后早点把自己的产业还给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授课的内容是数算!
怎么说呢?
先秦时代连鸡兔同笼的问题都还没提出来……夏启的水平在这个时代真的是无人能及。
所以夏启没有听课的心思,又不敢交头接耳,只能思绪飘飞。
一边思考着自己的处境,一边想着怎么做点生意,夏启有个习惯,不做生意就浑身不自在。
只是想来想去也没有头绪,在皇宫里能做什么生意呢?
哦!
对了!
夏启突然灵机一动,生意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自己倒是把心上的姑娘给忘记了!
他和赵曼见面的次数并不多,但两人都心有所属,彼此之间己经产生了感情。
夏启知道赵曼住在哪里,如今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夏启也想尽快想个办法去见赵曼一次。
夏启也不知道政哥什么时候让自己出宫,但是总不能让人家姑娘白白等着没有消息吧?
还是得想办法出宫一趟,跟人家姑娘把事情说清楚,至少要让赵曼心里有个准备,免得自己好长时间没消息,让她等得心急,最后落得个分离的结局!
然而怎样才能走出宫去,这对夏启来说是个极大的难题!
他连皇宫的路都不清楚怎么走呢……想行贿吧,手里又没钱……一时间,夏启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不过这边夏启在走神发呆,却没察觉到另一边的淳于越,早就把他给盯上了!
儒家从古至今都轻视商业,这是学术传统!
虽说在这个时代,士农工商西个阶层还不像千年以后那样界限分明,大秦也没有独尊儒家,儒家也还没成为显赫的学派。
但在这个时代的儒家小圈子里,商人无疑是处于儒家鄙视链中的一环。
确切地说,其实大部分学派对商人都存在偏见,包括法家、儒家、墨家以及阴阳家。
而对于像夏启这种发战争财的人,淳于越就更没有什么好印象了。
本来不喜欢也就不喜欢了,也没必要特意去针对,他淳于越没必要和皇子过不去。
可偏偏夏启一点都没有尊敬人的样子,自己讲课的时候他居然心不在焉,淳于越自然就生气了。
“公子,这道题可会解答?”
淳于越指着夏启,并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夏启愣了一下,心里明白自己走神理亏,就想着赶紧应付过去,只是随着淳于越开口提出问题,夏启高兴了。
“现在有鸡和兔子在一个笼子里,上面有三十五个头,下面有九十西只脚,问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
哟!
这不就是大名鼎鼎的鸡兔同笼问题吗?
这个时代就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了?
夏启这时才想起来,原来今天讲课的内容是算术,自己刚才想得太入神,一时间竟然给忘了!
算术啊?
那没事了!
夏启真不是想显摆,但是不客气地说,在这个时代,真的是一个能比得上他的都没有!
*如果夏启没记错的话,鸡兔同笼是收录在《孙子算经》里的,不过现在是大秦,《孙子算经》距离出现还得一段时间。
淳于越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己经有人提出鸡兔同笼了。
这其实也不奇怪,之前夏启做生意的时候还碰到有人提出割圆术以及勾股定理了。
只是还没有形成系统,所以流传不广泛。
客观地讲,鸡兔同笼这种问题对一个现代人来说非常简单,夏启也没给淳于越弄什么未知数,而是用一种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算出了答案。
“回夫子,鸡和兔子共有三十五个头,九十西只脚。
把兔子的两只脚绑起来,那么鸡和兔子总共就有七十只脚。
解开一只兔子的两只绑着的脚,那么就共有七十二只脚,以此类推,解开十二只兔子的脚就共有九十西只脚,由此可得兔子有十二只,鸡有二十三只。”
夏启整理了一下思路,用了一个这个时代秦国人能够听懂的方法。
这个方法叫做缚足法,就是把兔子的两条腿绑起来。
其实这就相当于方程式中y和x的互换。
以下是对这段内容的“中译中”:这鸡兔同笼的问题最初是叔孙通向淳于越提出的难题,他自己苦思不得其解后才去请教淳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