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穿成知青小炮灰,她在六零当拽姐畅销小说推荐

穿成知青小炮灰,她在六零当拽姐畅销小说推荐

平淡生活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穿越重生《穿成知青小炮灰,她在六零当拽姐》,现已完结,主要人物是徐宁王璐,文章的原创作者叫做“平淡生活”,非常的有看点,小说精彩剧情讲述的是:(年代+空间+温馨生活+有cp+双洁1v1)二十一世纪的徐宁穿书了,穿越到六九年,带着弟弟下乡当知青的13岁小炮灰身上。同是知青的穿越女林妙是来自21世纪的网红,是《穿越七零小娇妻》这本书的女主。只想过平静日子的的徐宁果断带着弟弟远离男女主,老老实实挣工分,等待恢复高考。...

主角:徐宁王璐   更新:2024-08-21 23:2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徐宁王璐的现代都市小说《穿成知青小炮灰,她在六零当拽姐畅销小说推荐》,由网络作家“平淡生活”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越重生《穿成知青小炮灰,她在六零当拽姐》,现已完结,主要人物是徐宁王璐,文章的原创作者叫做“平淡生活”,非常的有看点,小说精彩剧情讲述的是:(年代+空间+温馨生活+有cp+双洁1v1)二十一世纪的徐宁穿书了,穿越到六九年,带着弟弟下乡当知青的13岁小炮灰身上。同是知青的穿越女林妙是来自21世纪的网红,是《穿越七零小娇妻》这本书的女主。只想过平静日子的的徐宁果断带着弟弟远离男女主,老老实实挣工分,等待恢复高考。...

《穿成知青小炮灰,她在六零当拽姐畅销小说推荐》精彩片段


第二天早上,徐宁和弟弟刚刚吃完饭,另外几个知青还在做。

陈红军就带着七八个人来啦,拉了三辆板车,板车上放的土坯和建房子的工具。

她连忙走过去说道,“红军叔,你们怎么那么早?”

边打招呼边带他们往后面走。

陈红军笑道,“早点没这么热,徐知青,你去忙你的去,后面太阳大,你就别跟着去了。”

徐宁就道,“那好,红军叔,我去给你们烧水。”

三个男知青昨天就知道他要盖房子的事情了,李凤娇和林秋华不知道,看到她回来了。

李凤娇就问道,“是你要盖房子?”一副你能盖起房子的语气。

徐宁对她翻了个白眼,说道“关你屁事,”

说完拿起墙角放着的水桶,带着徐安去打水了。

等知青点的都上工走了,她就烧了一大锅绿豆汤,放上冰糖,就用桶提着给盖房子的师傅们送过去了。

提着桶还没走到地方呢,村长就领着一个二十多岁的男人过来了,高高的个子穿着公安制服,应该是赵建设。

来的还挺快的,徐宁把桶交给陈红军,笑道,“红军叔,这是我煮的绿豆汤,你们都喝点降降暑气。”

陈红军马上接过来说道,“徐知青,你烧点开水就行了,怎么还去煮绿豆汤?谢谢了啊!”

把绿豆汤拿给陈红军,就往两人走去。

还没走到跟前,村长就说道,“徐知青,你家亲戚来了。”

徐宁问道,“建设哥?”

赵建设笑道,“小宁,你前天到家里,我听你嫂子说了,也没等我下班你就走了,这不我今天没事过来看看,你的头好点没有?”

徐宁笑道,“已经好多了,村长叔给我放了几天假,我这几天天天在家里休息,”

边说边招呼二人坐,又把留在盆子里面的绿豆汤倒到碗里,一人面前放了一碗。

村长把绿豆汤喝完就回去了,留下两人在这里说话。

赵建设问道,“我听你们村长说,后面修的房子是你的。”

徐宁把知青点的情况和他说了一下。

“知青点只有两个房间,过段时间又有知青来,我和我弟就想着,和知青这边分出来单过,自留地也分了。”

赵建设说道,“分出来也好,人多矛盾就多,还不如分出来过自己的日子,我去后面看看。”

徐宁带他过去,把自留地和盖房子的位置都和他说了。

赵建设点点头,又去找陈红军说了会话,请他多费点心。

等两人说完,徐宁和赵建设就回知青院了。

赵建设的自行车在知青院里停着,他把车把上挂的提兜拿下来给徐宁。

说道,“空了就带着弟弟到家里去玩,有啥事直接到家里和你嫂子说,我就先回了。”

徐宁忙道,“建设哥,现在这么大的太阳,吃了饭再走吧,下午的时候也凉快些。”

赵建设说道,“不吃了,局里还有事,过段时间我再来看看,你盖房子钱够不够?”

徐宁忙说道,“建设哥,钱够用,我哥每个月都给我们寄。”

赵建点点头,说道,“那我回去了,空了和弟弟来家里玩,”

徐宁送他到门口,又把手里的提兜给他,让他带回去给孩子吃。

赵建设摆摆手说道,“家里还有,这些你和你弟留着吃,我走了。”

徐宁看他骑车走远了,又看了一眼手里的提兜,回屋把东西拿出来。

一个橘子罐头,一斤大白兔奶糖,一罐麦乳精。

徐宁又从空间里拿了一斤奶粉一起放在柜子里锁上。

徐安太瘦了,十岁的人看起来像七八岁的孩子,现在和知青住在一起,空间里很多东西都不能拿出来。

她又去烧了一锅开水,天太热了,坐着不动都出汗,更不要说在太阳下晒着了。

把这一锅开水用桶提过去,绿豆汤已经只剩一个底了。

徐宁把桶拿回来,又抓了两把绿豆放在锅里接着熬。准备放凉了给他们下午喝放。

又去地里摘了些豆角,准备中午炒来吃。

徐安下工回来,把背篓往地上一放,就往后面盖房子那里跑去。

徐宁喊都喊不应,没一会儿,陈红军就领着人回去吃饭了。

徐安跟着人屁股后面追着问,“红军叔,要几天能盖好,”

这话把几个大人惹得哈哈大笑。

陈红军笑道,“小安,想住新房子了?放心吧!最多半个月就让你们住进去。”

徐宁把几人送走后,就让他去洗脸。

徐安一看到桌上有肉,问道"姐,昨天的肉没吃完吗?”

“没有,昨天还剩了些,我用盐给腌上了,今天炒菜就切了几片。”

姐弟俩吃过饭,她就让徐安去睡午觉,她到村里的木匠家里定几个炕柜,和装粮食的柜子。

知青点里的东西都是公用的,搬家后都要新买。

时间一晃十天就过去了,姐弟俩的房子已经盖好了,厕所和柴房也都搭好了。

陈红军说今天把门装好,晾个两天就能搬进去了。

徐宁头上的伤也差不多好了,她中间又去过一次城南县。

从县里回来长头发就变成了小子头。(很短,男孩的发型),

这几天又每天上工,她也不像别的女同志戴个帽子啥的,人就比以前黑了很多,现在活脱脱就是一个假小子。

前两天赵建设又来过一次,看了看房子进度。

徐宁觉得自己这个大旗扯得很成功,不知道剧情以前她没想过去找赵建设。

当知道原主的父母要下放到这里以后,她不得不把这层关系利用起来。

至少在发生不可预料事情的时候,有他这层关系在至少有点震慑作用。

徐宁订的炕柜和装粮食的柜子也都打好了,自留地的白菜也种上了。

白菜秧子是给村里的婶子换的,还撒了一点小青菜,菠菜,边上还栽了葱,二分地让姐弟俩整的很像样。

徐安现在天天吃的饱饱的,还都是细粮多,粗粮少,偶尔还有点肉。

晚上徐宁还给他加餐,鸡蛋糕,麦乳精天天换着吃,小脸肉眼可见的红润起来了。

今天是知青的休息日,都不上工,几个知青全都去县城了。

牛车坐不下,徐宁也不想和他们一起去,她的身份至少这几年让她不能和任何人走的太近。

所以她的性格要慢慢朝不好相处发展,没人敢惹,没人想理。

这样才方便她以后行事,徐安还小,就让他开心的生活就好。

姐弟俩一人背一个背篓,徐宁还拿着扁担,今天姐弟俩打算上山去砍柴,快秋收了。

秋收完天气马上就冷,这里的冬天太长了,要用很多柴火。

姐弟俩这几天,每天下工都去山上砍一挑柴,已经存了不少了,但远远不够。

两人从大青山下来,直接把柴背到新房那边了。

新搭的柴房里已经堆了姐弟俩这几天打的柴。

装门的几个汉子,看到他们背上背着,徐宁还挑了一大担柴火,都夸姐弟俩会过日子。

陈红军帮着把姐弟俩背上的柴火拿下来,说道,“徐知青,门已经装好了,你晚上过来把炕烧一下,这样房子干的快,明天收拾收拾就能搬过来住了。”

房子就算是彻底盖好了,几个盖房子的师傅也在收拾工具。

徐宁到前面知青院把一个坛子里面用盐腌着的几块肉拿出来。

是上次去县城的时候,从空间里拿出来的,每块有半斤左右。

又把柜子打开,把几包分好的冰糖拿出来,每包半斤,就把肉和冰糖放在背篓里,往新房那边走去。

每人拿了半斤肉,半包冰糖给这些盖房子的师傅们,笑道,“这几天辛苦几位叔了,本该请几位叔吃顿饭的,

可你们也知道我这里的情况,知青点只有一个锅,还是公用的。

知青们天天也要用那个锅做饭,这些东西各位叔带回去让婶子添个菜,工钱我让红军叔算算,等会一起结给他,”

说完就把东西递了过去。(当地的风俗,房子盖好了都要请盖房子的人吃顿饭。)

这些汉子们都说道,“徐知青,你不用客气,我们都理解。

这些东西,你和小安留着吃吧,你们两个那么小来下乡,不容易。”

徐宁笑道,“没多少东西,我都准备好了,各位叔叔们拿着吧!要不然我这心里过意不去,”

陈红军在边上说道,“都拿着吧,这是徐知青姐弟的心意,都在一个村里以后多照顾点就是。”

几个汉子,这才拿着东西推着板车回去了。

徐宁姐弟就和陈红军一起往知青院走。

她招呼陈红军在厨房坐下,把工钱结给他,两间房子,一个厕所,一个柴房,还开了一个后门。

材料加工钱一共195块钱,徐宁把钱拿给陈红军,又把刚才准备好的一个袋子给他。

里面是半斤肉,半斤冰糖,两斤大米。陈红军知道推辞不掉就拿着了。

走的时候说道,“那叔就不跟你客气了,以后有啥事你说一声。”

陈红军走到家,把东西拿给他媳妇,他媳妇打开一看,问道,“不是去给徐知青盖房子了吗?这是哪来的?”

陈红军就把徐宁没地方煮饭,不请他们盖房子的人吃饭了,和他媳妇说了。

她媳妇说道,“这给的也不少,比请吃饭划得来。”

陈红军说,“有人问你,你就说只有半斤肉,半斤冰糖,大米就别说了,以后对姐弟俩多照看点。”

他媳妇就明白了,说道,“我知道了。”

陈红军走后,徐宁姐弟俩就拿着扫帚去打扫他们的新房子去了。

三十多平方一大间,隔成两间小卧室,姐弟俩一人睡一间。

旁边还有一个十几平方的厨房,就相当于是三间屋子。

上次去县城,徐宁买的锅也装上了,其实是从空间里拿出来的。

陈红军还在锅的边沿用泥巴给糊得严严实实的。

姐弟俩把房子打扫干净后,徐宁就把炕给烧起来。

明天就可以把定的家具搬过来了,现在是夏天,一烧炕屋里热的没法呆。

往炕洞里加了几块大的木材,就赶快出去了。

姐弟俩吃了点东西,又背着背篓上山了,再过段时间,山里的野菜就老的不能吃了。

徐宁打算赶在秋收前多屯点柴,多挖点野菜,野菜用水焯一下,晒干了冬天没蔬菜的时候吃,也是很好的。

姐弟俩把家搬好,东西也差不多置办齐的时候,村长就通知三天后秋收。

她准备明天去趟县城,秋收长达一个多月,秋收时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大队长和村长是不准请假的。

原书女主这两天应该就会下乡来榆树村了,原主的父母一个多月后也要到了,

她记得书上说他们来时没有多少行李的,只有原主父亲背了一个不大的包袱。

要把他们的棉衣棉被准备起来,她和徐安的棉衣在这里穿也有点薄了。

她让徐安给部队上的徐洋写封信,告诉他,让他不要寄钱过来了。

姐弟俩有钱,还让徐安写上他们盖了房子,让他有探亲假的时候就来榆树村,现在有地方住了。

这段时间徐宁每天晚上都偷偷模仿原主的笔迹,总算有七八分像了,她让徐安先写,她在后面加几笔就是了。

第二天一早,徐宁就起来了,锅里放了半碗米,还有一点咸瘦肉切成丁,放到粥里。

又去菜地里扯了几个青菜苗,煮了一锅菜粥,蒸了两个窝头。

徐安听到声响也起来了,看到她在煮饭,就过去烧火。

徐宁笑道,“小安,我这次去县城就不带你了,等秋收后,姐姐带你去城里好好的玩一天。”

徐安说道,“姐,你去吧,我在家里看家。”

“你一个人不要去山上砍柴,知道吗?我们的柴差不多够了,等秋收后,我俩再去山上砍一点就行,”

她吃过饭就背着个大背篓去村口了,老陈头的牛车已经在那里了,车上有两个大娘还有一个年轻的小媳妇。

李凤娇和林秋华也在上面,二人看到徐宁哼了一声,把头往旁边一扭。

老陈头看到她笑道,“徐知青,快上来,就差一个人了,”

徐宁忙跑过去坐好。

到县城后,她先把信寄了,又去了供销社,去卖布的柜台看了一下都有什么颜色。

她没打算买,空间里有很多布,看一下有和这个年代差不多的,到时候就可以拿出来用了。

又去买了火柴,煤油,针线,下乡时带来的还有两斤点心票,就买了两斤饼干。


徐宁从供销社出来,打算去趟黑市,去了解一下里面的物价。

她空间里还有500多条老式床单,这些床单她打算在高考之前卖掉。

转了半个多小时,才在一条河边的胡同里找到地方,胡同口站着两个十七八的青年。

两人看到徐宁问道,“是买,还是卖?”

徐宁说,“买点东西”

其中一个青年说道,“五分钱,”

徐宁以前听知青点的人说过,进去不管买和卖都要交钱,就从口袋里掏了五分钱给那个说话的青年。

青年接过钱,说道,“买了东西就出来,不要在里面逗留,”

徐宁点点头就快步走进去了,胡同两边蹲着不少人,有人面前放着口袋,有人面前放着背篓,东西摆在那里,露出一点给人看。

徐宁走到一个中年妇女面前,看到她身前一个包袱里面露出的一截花布,走上前问道,“大姐,你这包袱里面是啥布?”

中年妇女问道,“有床单,有布料,你要吗?”

说着就把跟前的包袱打开,让她看。

徐宁把底下的那块床单打开看了看,问道,“这个床单多少钱?”

中年女人打量了她一眼,说道,“不要票,二十块钱,”

徐宁看看就放下了,那个女人又说道,“妹子,我这个床单又宽又大,你摸摸,料子都是大厂生产的,可不是农村织的老棉布,”

徐宁道,“大姐,太贵了,我没有那么多钱。”

说完,就准备去别的地方再看看。

那个妇女忙了喊着她,道,“十八块钱最低了,再便宜我就不卖了,”

徐宁笑着对她说道,“大姐,我的钱不够,改天带够了钱再来找你买。”

说着就起身往前走了,又找了两个人询问了一下价格,心里就有数了。

不过徐宁不打算在这里卖,风险太大了。

出了黑市,她看了看时间,快到和老陈头约好的时间了,就忙着往回走。

在离约定的地点还有一小段路的时候,找了一个偏僻的角落。

把昨天在空间里整理要拿出来的东西,放在背篓里。

手里还拎着一个大包袱,里面装着她和徐安的棉衣。

走到约定的地方,看到马车快坐满了,不是早晨同车的那些人,应该是早起走路过来的。

有些婶子大娘想省五分钱,就早早起来走路来,买了东西有车就坐车,没车就走路回去。

老陈头每天跑一趟,谁赶上谁坐,如果赶不上,别的村有车顺路也能坐。

快到家时,她又从空间里拿了一包袱棉花放在背篓上面。

她打算给原主的父母把棉衣准备好,到时不管是自己做还是从空间里拿,东西总有个来由,家里还有一个徐安呢。

徐宁看后门是从里面关着的,就知道徐安在家。

自从他们从知青院搬过来后,就没怎么从那边门走了,进出都是走这边的后门,挑水和上山都很方便。

她在门口喊徐安开门。

他打开门看徐宁买了那么多东西,连忙把包袱接过来,拿到屋里,放到吃饭的桌子上。

又问道,“姐,这是啥啊?”

说着打开包袱,上面是两套新棉衣,下面是一块深灰色的布料。

就问徐宁,“姐,我们不是有棉衣吗?”

徐宁把背篓放在桌子上笑道,“我们的棉衣在这里穿太薄了,你忘了,我们刚来下乡时冻的都不敢出门。”

原主姐弟俩刚来下乡时最冷的时候还没过去。

虽然穿的都是来时原主妈妈匆忙给做的新棉衣,也很厚,但是在东北零下几十度的地方还是冷。

姐弟俩来时正是猫冬的时候,不用上工,就天天坐在炕上。

三个男知青看姐弟俩的棉衣和鞋子都薄,轮到两人挑水做饭的时候,三人就帮着做了。

想到这里,徐宁心道,要找个机会把这个人情给还了。

徐安也想起刚来的时候了,说道,“姐,我们还是多准备点柴火吧,我听建民说。

前几年村里有一家懒货囤的柴少。没有柴烧炕了,大雪都封山了他还上山去捡柴。

柴火没捡到几根,还被野猪从山上给撵下来了,屁股上咬了好大一个洞,把他的懒病都治好了。”

徐宁听了大笑,摸摸他的小脑袋说道,“好,听小安的,我们多屯点柴,冬天好烧炕。”

她先把背篓上面的一包袱棉花放在边上,才把下面的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都是些吃的,大米,白面,点心,还有肉。

徐安看她往外拿,都看呆了,半响说道,“姐,怎么买这么多,我们没那么多票啊!”

徐宁说道,“我是在黑市买的,小安,马上就秋收了,秋收前都不能去城里了,秋收活很重,要吃点好的补补,我今天进城的时候看到很多婶子大娘都买了。”

看到很多婶子大娘都买,这个是骗骗小孩的,别人买的啥都包的严严实实的,怎么会让她看到?

她让徐安把棉衣和棉花这些放到她房间,又把香菇泡上,准备熬点肉酱。

秋收时,中午时间紧张,到时候就下点面条拌肉酱吃。

空间里还有两大罐,今天再熬一点,这样就可以把空间里的拿出来混着吃了。

熬好肉酱,放在罐头瓶子里。

她又和了点面,做了些二合面饼子,中午就吃点饼子和肉酱。

她把从空间拿出来的肉用盐腌起来,等秋收的时候吃。

这些已经在徐安面前过了明路了,到时她在空间里再偷偷拿一点出来混在一起。

把这些收拾好,就拿着水桶去打水去了,她买的这个水缸很大,可以装八桶水。

打一次能用两三天,这个水缸还是上次去县城买锅的时候一起买的。

还买了好几个腌酸菜的坛子,她想着反正也拿不走,就给老陈头五毛钱,让他专门跑一趟拉回来的。

那天还把锅碗瓢盆一起全部买齐了,还从空间里拿出来两个暖水壶。

下午,徐安拿着背篓去割猪草了,她今天请了一天假。

又背着背篓,拿着扁担上山了,大青山连着好几座山,里面没几个人敢去,有野猪,也有人说有老虎,但是没人见过。

徐宁也不敢往里走,野猪,那是作者留给男主和女主的。

她就在外面捡点柴,挖点野菜就好了,捡了几大捆柴火,用扁担挑着两捆小的,又往空间里放了几捆。

背篓里是一筐野菜,上面还放着一层蘑菇。

到家把柴放到柴房,里面已经整整齐齐的放了很高一摞柴火了,地下还有一小捆柴,应该是上午徐安割猪草的时候捡的。

她看了看时间,就把背篓里的野菜和蘑菇倒出来放在厨房门口。

把空间里的柴和蘑菇这些拿出来,又赶紧往山上走,算着时间,还能走一趟。

徐安回来看她没在,厨房门口放了一大堆野菜和蘑菇,就把野菜装在他的背篓里。

背着去河边洗了,又把洗干净的野菜,在开水里烫了一下,晒到外面,冬天吃的时候用水泡一下就行了。

她回来时,徐安已经把菜全洗完了,地上的蘑菇也清理得干干净净的,放在篮子里晒着。

徐宁把柴放到柴房里,又把筐子里的蘑菇拿出来,空间里还有很多蘑菇,等下午徐安不在的时候再往外拿。

徐安看她回来了,忙去厨房里舀了一盆水出来,她洗脸洗手。

等她洗了脸,徐安已经背着野菜去外面洗了。

徐宁让他去了,那个小溪水很浅,最深的地方才到小腿,是从大青山上流下来的水。

看了一下表,已经五点多了,徐宁把中午留下来的一条排骨砍成小块放在锅里炖着。

又把捡回来的蘑菇洗了一大碗,用白面和玉米面贴了饼子,等排骨炖的差不多了,再把蘑菇放进去炖一会就能吃了。

徐安走到门口,就闻到香味了,忙把洗好的野菜晾起来,往厨房跑去。

徐宁看他回来了,就去把汤和饼子盛出来,让他先吃。

徐安说道,“姐,好香啊,”说完还咽了下口水,

徐宁笑道,“快坐下吃吧,”

吃完饭徐安去洗碗,徐宁把中午带回来的布放在炕上,看一下怎么给父母和小弟做衣服。

她从空间里拿的这块布虽说看起来颜色很老旧,但还是不能穿在外面。

徐宁把她和徐安的旧衣服都找出来,打算做三件外套。

让父母和小弟套在外面,里面就穿新的棉衣,大人的棉衣可以在空间里面拿。

她穿越前买了好几十套,可是还有一个三岁多的小孩呢。

她小时候看到外婆自己买布裁了做衣服,自己也跟在边上学了点。

缝几件外套没问题,反正也不讲究好看,穿的越差越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但是棉衣她不会做啊,爸妈他们来时已经很冷了,一定要在他们来之前准备好。

她正拿着剪刀想着从哪里下手呢?徐安就进来了,看到炕上摆的布和衣服,问道,“姐,这是给谁做衣服啊?”

徐宁笑道,“给爸妈和小弟做件棉衣,”

徐安听了,低落的说道,“姐,我们给爸妈写封信好不好,下乡时,爸爸说会给我们联系的,可都那么久了,也没他们的消息。”

徐宁说道,“爸妈工作忙,我们再等一段时间,如果秋收后我们还没收到信的话,就写信回去问,好不好?”

徐宁想,秋收后,他们也该到了,也不用写啥信了,现在先哄哄这个小家伙吧!

又让他把今天带回来的棉衣试一下合不合适。

徐安穿上,肥了一点,棉裤和棉袄袖子都有点长,不过他们现在吃的好,人长得快,也算合适,肥一点也没关系。

冬天里面还要穿毛衣和秋衣的,徐宁让他脱下来放到他自己屋里。

她打算先试着把三人的外套做了,练练手,再给徐莫做棉衣。

第二天上工的时候,徐宁,李凤娇,林秋华和几个婶子在仓库补口袋。

秋收时装粮食用,就听几个婶子说村里又要来知青了。

明天村长和老陈头要去乡上接,说这次分给他们榆树村五个呢。

有婶子就叹道,“你说,咱这里还吃不饱呢,城里面多好啊,干嘛要跑到乡下来,”

其余的几个婶子看一下徐宁她们三个,提醒在说话的婶子少说两句。

徐宁继续低头补口袋,脸上没有一丝多余的表情,想着女主终于要来了。

李凤娇和林秋华对视一眼,脸色都不是太好看。

下午下工后,她看天还早,就想着昨天挖野菜的地方还有很多没挖。

马上秋收了,到时就没时间挖了,准备今天再去挖点,徐宁背着背篓就打算上山。

徐安在给晒得半干的野菜翻面,看到她背着背篓,忙问,“姐,你要上山吗?”

徐宁说道,“我昨天找到一片野菜,没挖完,今天时间还早,再去挖点,”

“姐,我也去,”

说完就去墙角拿背篓,跟在徐宁后面出门了。

姐弟俩一人挖了一大背篓,看着天也快黑了,就准备下山了。

这时,从旁边窜出来一头野猪,她转头一看,呆住了。

那头野猪向她跑来,她立刻站起来,拉着同样吓傻的徐安转头就往山下跑。

边跑边在心里疯狂的咆哮,“我不是女主,我不是女主,不要过来啊!猪神,猪神,你再等等,明天你的女主就到了。”

猪神没有听到她的请求,嘴巴一张,咬住徐安没来得及丢的背篓,幸亏徐安人矮,背篓大,要是这一嘴咬到身上,不死也要脱层皮。

徐宁一看,从空间里面拿出来一把砍刀,就向野猪砍去,刀砍中了猪的头,这下让它更疯狂了,嘴巴松开徐安的背篓就朝徐宁扑过去。

她转头就往旁边跑,前面路上下来一个男人挑着柴,看到徐宁后面的野猪,丢下柴拿着担柴的棍子就朝野猪头上打去。

一棍子打下去,野猪蒙了一下,那个男人又连续打了几棍下去,野猪没气了,

徐宁这才朝那个男人看去,是牛棚里改造的那个中年男人,这时徐安也跑过来了,

徐宁忙拉着徐安给人道谢,中年男人摆摆手说道,“你们俩受伤没有?以后晚了就不要上山了,等再冷一点,山上会更危险。”

说完,看了看地上的野猪,徐宁也看过去,这头野猪不大,看起来有八九十斤,如果是大野猪的话,也没那么容易打死。

中年男人说道,“我把它拖到山脚下,你带回去吧!”

徐宁忙说道,“叔叔,这是你打死的,你还救了我的命,我怎么能要,你拿回去。”

男人没说话,挑着柴,用绳子拖着野猪往前走。

徐宁和徐安背着背篓,拿着砍刀跟在后面,走到山脚下。

男人把拉野猪的绳子递给徐宁说道,“拉回去吧!”

说完,直接往牛棚走去。

徐宁喊道,“叔叔………”就见男人头也没回的摆摆手。

徐宁知道,他就算把野猪带回去也留不住,牛棚每天都有人来。

早晨牵牛,晚上送,还每天有人往那里送牛草。

他就算交上去,因为他的身份,村里也没有多少人会领他的情,想到这里,徐宁心里很不是滋味。

徐安在旁边问她,“姐,这个野猪怎么办?”

徐宁回过神,说道,“先拉回去再说。”

虽说徐宁力气比常人大点,但拉着一头野猪也有点费劲,快走到水井边的时候,姐弟俩正打算往小路上走,直接到他们家后门。

没想到李凤娇和林秋华在井边洗衣服,看到她拉的野猪后,吓的哇哇大叫,洗的衣服都没拿,站起来就往知青院跑。

徐宁简直无语了,真搞不明白,死的野猪有什么好怕的,又不是活的。

本来还想带回去留着慢慢吃,这下也没办法藏私了。

既然不能偷吃,那就借这个野猪扬扬名吧。

回头就对徐安说道,“我们把这头猪交上去,如果有人问你这头猪是怎么死的?你就说,是我们两个打死的,不要提刚才那个叔叔知道吗?”

然后两姐弟又对了一下口供,才拉着野猪往知青点走。

刚走了几步路,就看到三个男知青拿着棍子往这边跑,跑到姐弟俩面前,看到野猪已经死了,三人才松了口气。

孙浩说道,“徐知青,这是你们俩打死的?”

徐宁点点头说道,“是啊,我和我弟两人在挖野菜,一头野猪从山上跑下来想咬我们,我们两个就把它给打死了,”

说的轻描淡写,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打死了一只鸡。

三个男知青看着她…………

徐宁又说道,“你们现在有空吗?如果没什么事,就帮忙把野猪拉到村长家,我和我弟把背篓送回去,再过去。”

葛洪斌问道,“你们要把野猪交上去吗?”

徐宁笑道,“交上去吧,让大家都沾沾油水。”

三个男知青接过她手上的绳子,拉着野猪去村里了。

姐弟俩把背篓放到家里,喝了点水,吃了点饼干,也去了村长家。

两人又在路上对了一下口供。

徐安说道,“姐,我有一次去山上砍柴,砍的太多了,背起来老吃力了,就是今天这个叔叔帮我拿到山下的。”

徐宁听了叹气,心想这个恩情真的欠大发了。

又对徐安说道,“咱俩的命都是人家救的,再多点也没啥,以后慢慢还吧。”

两人刚走到村长家门口,就见里面已经围了很多人了。

三个男知青拉野猪过来时路上,有人看到就都跟着过来了。

看到姐弟二人来了,都围在两人身边问道,“徐知青,野猪真是你们姐弟俩打的,”

徐宁就把姐弟俩商量好的说辞,又说了一遍。

徐宁对村长,道,“村长叔,我和我弟今天上山挖野菜。凑巧碰到这头野猪,它要攻击我和我弟,我们就把它打死了,”

这些人齐齐看着她………

人群里有人说道,“乖乖,这是野猪啊,说杀就杀了,”

又有人接着说道,“徐知青本来力气就大。”

众人七嘴八舌的把她越说越厉害。

徐宁轻咳一声,打断大家,牛吹的有点大了。

对村长说道,“村长叔,马上秋收了,把这头猪杀了,给村里的乡亲们补补身子,这头猪虽然小点,但多少沾沾油气吧。”

榆树村是前进大队下面的一个小村子,有一百多户。

现在的人都讲究老人在,不分家,所以一户多的有十几口,少的也有七八口。

徐宁说的沾沾油气,是真的没有夸张,除了骨头内脏这些,一家最多能分半斤肉。

村长就让他媳妇去烧水,就在他家门口的空地上把猪杀了,把村里的人都喊过来,不管家里人多人少,一家半斤。

实在是人多肉少怎么都不好分,徐宁分到一斤,村长说多给她点,她没要,只要了一斤,既然一头猪都送出去了,何必在乎那一点。

人家都只有半斤,你拿那么多,没分到的心里能平衡?猪是你打的没错,但是你既然拿出来分了,就要分的公平,不然,只有得罪人。

知青点也分了一斤肉,因为徐宁姐弟已经分出来了,就按两家分的。

野猪又是三人帮忙拉过去的,也算出了一份力,所以他们也分了一斤,剩下的一点猪杂碎,就给村长家了。

姐弟俩回到家,都躺到炕上不想动了,别看徐宁刚才说的轻描淡写,其实她心里吓得要死,过了那个劲,现在腿脚都是软的。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