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年代:腹黑男的北大荒之旅完整版

年代:腹黑男的北大荒之旅完整版

兰若寺小妖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叫做《年代:腹黑男的北大荒之旅》的小说,是一本新鲜出炉的古代言情,作者“兰若寺小妖”精心打造的灵魂人物是张宏城楚描红,剧情主要讲述的是:看了一个老信封后,我莫名穿越了,来到了七十年代。开局就被女友要求让工作给小舅子?我直接选择分手。朋友想在背后坑我?我选择送他吃免费牢饭。这个继母和妹妹不错,我认可了!和继母和解后,我把工作让给继妹,带着信封,前往北大荒。却没想,我在这遇到了此生挚爱。逆天了,为啥挚爱重生了有空间,我一穿越者没有啊!...

主角:张宏城楚描红   更新:2024-10-19 10:1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宏城楚描红的现代都市小说《年代:腹黑男的北大荒之旅完整版》,由网络作家“兰若寺小妖”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叫做《年代:腹黑男的北大荒之旅》的小说,是一本新鲜出炉的古代言情,作者“兰若寺小妖”精心打造的灵魂人物是张宏城楚描红,剧情主要讲述的是:看了一个老信封后,我莫名穿越了,来到了七十年代。开局就被女友要求让工作给小舅子?我直接选择分手。朋友想在背后坑我?我选择送他吃免费牢饭。这个继母和妹妹不错,我认可了!和继母和解后,我把工作让给继妹,带着信封,前往北大荒。却没想,我在这遇到了此生挚爱。逆天了,为啥挚爱重生了有空间,我一穿越者没有啊!...

《年代:腹黑男的北大荒之旅完整版》精彩片段


兄妹两人的早饭是裴淑静上班之前就去食堂买来的油条和馒头。

食堂里的油条个头很大,要四分一根,裴淑静给张宏城买了两根。

而张玉敏的早饭是一个半馒头和自家的温开水。

这倒不是裴淑静故意苛刻自己的亲生女儿,而是过几天张宏城就要去厂里试工,需要把气色和力气趁早养起来。

继子的皮相虽然还不错,但也很容易被老师傅们看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那一类,所以到时候老师傅们少不得要现场试试养子的力气。

张宏城坐下吃早饭,张玉敏正在收拾上学的书包。

她穿着一件刻意改小的蓝色工人服,肘部和膝盖上都缝着补丁。

胸口别着胸章。

张宏城发现,张玉敏的那双小号解放鞋几乎已经被洗得完全变成了白色。

而自己的这双大码解放鞋看着还挺新。

张宏城有些好奇,多问了便宜妹妹一嘴。

“这都八点多了,你怎么才去上学?”

张玉敏也没料到一向不爱搭理自己的张宏城会问自己这个。

换平时张玉敏才懒得理会他,气不顺的时候还会来一句:“关你屁事。”

可想到昨天这个家伙难得没有阴阳怪气的和妈说话,她便忍了忍。

“老师们早上要先开会,教室里也乱的厉害,.......,都知道的事!”

话里的末尾她还是没忍住小小的讽刺了对方一下。

但刚说完张玉敏又有点后悔。

自己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脾气很别扭,自己刺了他一句肯定又要发脾气。

可今天的张宏城却很奇怪,只是简单的“哦”了一声。

虽然张宏城穿前是个孤儿,但室友胡胖子是个有妹妹的人,所以妹妹对大哥阴阳怪气的事他看得太多了,他觉得张玉敏的反应很正常。

出了门的张玉敏却在心里嘀咕。

她大哥今天居然没有和自己吵架?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吃过早饭洗了碗筷,张宏城揣上所有的钱和票溜达着出了门。

其实对约原身对象佘美华见面吃饭这件事,张宏城心里有点犯愁。

在原身的记忆里,过度客气的继母和天生不和的妹妹反而比较好应对。

但有着恋爱脑的原身却对自己的对象佘美华几乎无话不说。

这就让张宏城很是头疼。

虽然佘美华主动提出了分手,但那明显是对方故意以退为进得手段。

佘家盯上的是自己的留城工作机会!

怎样才能让自己从“非卿不可”到“两看相恶”的过程,转变得不那么生硬呢?

说自己看穿了佘家的想法,所以心灰意冷了?

可佘美华一家什么都还没做,要是自己用了这个理由,佘美华再散布一点自己多疑寡情的消息,那自己的名声也臭了。

毕竟到时候一个留城工作一个去边疆插队,人们天然会相信和同情更弱势的一方。

张宏城很清楚“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后果。

在这年月的名声要是坏了,对安排工作、晋升、找对象那都是大麻烦。

所以这次分手必须很自然,让旁人和佘家都找不出什么毛病来。

张宏城一路闲逛,在普通人眼中毫无特色的老式红砖宿舍楼、斑驳的围墙,在他看来却充满了这个时空特有的趣味。

那些旁人看来索然无味的景色,他却饶有兴趣的挨个看了过去。

“诶,张宏城!”

来自女同志的呼唤将看得入迷的张宏城给唤醒。

不知什么时候自己身边站了两个年轻的女同志,正一脸好奇的看着自己。

虽然同样是与路人一样的半旧绿军装,但这两个自带的青春活力的女同志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张宏城在脑子里回想了一下,原来这两位都是他的高中同学。

“卢燕、陈蓓蕾,你们好。”

看到张宏城露出的笑容,卢燕故意装作吃了一惊。

她一点都不客气的指着张宏城对陈蓓蕾说:“毕业才一年,你看我们的张宏城同学变化多大啊!他居然也会对除佘美华同志以外的女同志笑诶?”

陈蓓蕾随口接话:“难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我听说张同学的编制马上就要下来了?恭喜,恭喜!”

卢燕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揶揄,而陈蓓蕾的“恭喜”里甚至带着一分淡淡的嘲讽。

两人的语气让张宏城心里微微一动。

“那你们可就看错了,”张宏城反手试探了一句,“其实我是在发愁佘美华同志的事,哎~~~~。”

果然陈蓓蕾的嘲讽接踵而来。

“你们有什么好发愁的?你过几天入职留厂,她直接和你去登记不就好了!”

“职工家属自然不用去下放。”

卢燕急忙拉陈蓓蕾一把。

这个陈蓓蕾也是,看不惯佘美华也就算了,但人家结婚不结婚的事是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讨论的么?

她们可是女同志!

陈蓓蕾也知道是自己失言,尴尬的笑了一下。

可张宏城却觉得明显和佘美华不合的陈蓓蕾出现得实在是太及时了!

让他忽然对中午的那顿饭有了一些不同的想法。

“哎,”他故意愁眉苦脸的叹息一声,“先不说这件事了,你们最近怎么样?有机会留城没有?”

听到这句话,卢燕马上也愁眉苦脸起来。

“前天厂办的人又来我们家动员,我怕是躲不过去了!”

陈蓓蕾想到自己下放的事,也对佘美华的事没有了兴趣。

“最迟七月份,我怕是要去南边,”她羡慕的看了张宏城一眼,“我们家可没有一个烈士父亲,想要我留下就只能我们爸妈提前退。可我家里还有两个弟妹要养.......。”

卢燕也深有同感:“就是,就算我们爸妈退下来,我们也只能拿学徒工资,家里几个小的根本养不活。所以......只能响应号召去建设新农村了。”

张宏城故作惊讶:“七月份就走,这么快?”

陈蓓蕾郁郁的没有回答,卢燕压低了声音:“七月走还算晚的,我们班的那个郭涛你还记得吧,他明天的火车去川边。”

“马红英和史前进大后天也要走。”

“史前进?”张宏城似乎记起了什么,他下意识的看了陈蓓蕾一眼。

陈蓓蕾知道张宏城在想什么。

她咬着嘴皮:“他们是去版纳,我大概是雷州,不过他说过会等我的。”

看着气氛到了位,张宏城故意把声音提高。

“看来我们几个老同学马上都要各自天南海北,我看要不就今天我们几个聚聚,也算是给老郭和史前进几个送行?”

陈蓓蕾和卢燕有些为难的对视了一眼,虽然有些动心,但仍然有些犹豫。

张宏城知道她们在考虑费用的问题。

这年头谁家都不富裕,一分一厘都是省着花的,尤其是在她们马上就要离家出门的时候。

“我看也不要在咱们自己厂食堂吃,熟人太多不好说话,就去县城东边的国营饭店,这一顿我请好了!”

张宏城豪气的拍了拍自己的口袋。

“我替你们留守大本营,这个东肯定要算我的!”

卢燕一听是张宏城请客,立即大喜点头。

而陈蓓蕾听到是在厂区外头的国营饭店,心思也活泛起来。

她真的有好多话要对史前进讲,正好需要一个周围没有太多熟人的地方。

厂区外头的国营饭店,只有几个知根知底的高中同学,环境正好......。

“我看就今天中午十一点半,我先去点菜!”

张宏城掏出一张大团结晃了晃,两个女同学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张宏城接下来的几天一直在倒腾废品站的旧书。

加上自己的奖金,他已经在继母这里存了三百多。

张玉敏也开始同朋友们告别。

不过她很倒霉,因为他哥哥办事不牢靠,给她拿到的知青火车票居然是站票,而且比陈蓓蕾几个的车次还晚了三天。

张玉敏埋怨了张宏城好几回,都被裴淑静给劝住了。

这张车票自然是假的,是胡胖子在另一个时空找人伪造的。

张宏城的车次是陈蓓蕾几个走后的第三天,估计那个时候他的胳膊已经没问题了。

之所以刻意和其他人分开走,是因为他还有其他的安排。

七月骄阳似火。

陈蓓蕾几家人的心情也一样。

几家人都在满厂区搜寻军大衣和多余的棉花。

传闻东北十月飘雪,一下就是几尺厚,没有十斤以上的被子根本背不住。

可厂里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谁家没有要出门或者已经出门的孩子。

家里攒的那点棉花和棉花票根本不敢用或者外借。

于是乎,简勇拉着张宏城准备去一趟大剧院旁边的临江社区。

陈蓓蕾、卢燕也有些意动,只有胆小的赵甘梅不敢去。

因为她知道那里有个黑市。

要是被抓住,她们好不容易得来的兵团知青名额说不定就没了。

张宏城想去见识见识是因为好奇,他也建议几个女同志不要去。

一来女同志比较扎眼,容易被认出来,二来真要有什么事,她们几个也跑不快。

简勇显然不是第一次来黑市。

大热天两人都戴着棉纱口罩,低着头闷不做声的往小巷里走。

小巷里的人不多,都很警觉的戴着棉纱口罩,大家都是一水的绿色衣服,很难认出互相是谁来。

这里不能吆喝,只能挨个低声嘀咕碰运气。

黑市包括这条小巷和旁边的另外一条小巷,两人左右分开花了十多分钟转了一个圈。

根本没人出售棉花或者棉花票。

张宏城倒是跟人换了几张邮票和一张肉票。

简勇有些不甘心,准备再等等。

但张宏城却把目光投向了一个戴着口罩崭新的棉纱口罩,还时不时扒出口鼻呼吸擦汗的男人。

张宏城觉得这个人有点奇怪。

从来不主动和人说话,但每当有人和他嘀咕,他总会说几句话。

之前张宏城和简勇也跟他聊了几句,可这人只是问两人有什么要卖,对于两人要买什么似乎一点也不关心。

加上这个人经常拉开口罩擦汗,一个不妙的判断涌上了张宏城的心头。

“勇子,周围还有别的出口么?”

听到张宏城压低的声音。

简勇也心虚了起来。

“后头就是小巷的出口。”

“我是说被堵住后逃跑的出口。”

简勇手一抖,差点没忍住去四下打量。

“出了什么事?”

“那个总是扒拉口罩的家伙怕是上头派来的探子。说不好两头已经被人给围住了。”

简勇偷偷拉着张宏城就往另外一条巷子走。

“隔壁巷子尽头有一处矮墙,上次我和史前进差点被堵都是翻墙跑的。”

张宏城立即拉住了简勇。

他估计矮墙那边应该不能去了,人家又不傻。

拉着简勇来到没人的地方,两人搭着人梯爬上了高墙。

喜欢扒拉口罩的那人一抬头就看到了在高墙上行走的两人,他愣了一下,马上掏出一个口哨来吹响。

巷子两头立即响起了纷乱的脚步声。

可惜张宏城和简勇已经顺着高墙边上的电线杆子滑了下去。

惊险逃脱。

两人急匆匆的回到厂区,简勇正垂头丧气着,忽然眼前出现了几张票子。

一抬头,看见张宏城正笑着看自己。

张宏城手里拿着的正是十六张五两的棉花票。

“行啊,你刚才什么时候换的,我怎么没看见?”

“就在我们两个分开的时候,有个人才进巷子就被我拦住了。”

“太好了,你自己留多少,剩下的我们四个分。”

“你们自己分吧,我爸留下的大衣和被子都是当年高原上用的,根本不用买新的。”

“那一斤算你一块钱,成吗?”

“行吧。”

简勇心里乐开了花。

八斤棉花每个人能分到两斤新棉花,再找弹棉花的把家里的旧棉花一起弹一回,去东北的新被子就有了。

四个人新被子弹好的第二天刚好就是他们动身的日子。

这一回站在站台上送行的就只剩下张宏城和杜刚两个。

陈蓓蕾几个刚好抢到一个四联对座,从窗户里和两人及送行的家人们聊天。

站台上依然非常的热闹。

因为这列火车是知青专列,所以多数都是来送行的人。

人群里时不时的还会响起送行的歌声。

这个年代的年轻人在没经历过下放生活之前,大多数都是感性而天真的。

其中也包括陈蓓蕾和卢燕。

两人不甘示弱的在车厢里唱了一段打虎上山,引来了车厢里知青们的热烈鼓掌。

赵甘梅只是笑着,打死都不肯唱什么歌。

张宏城和杜刚隔着车窗狠狠的拍了拍简勇伸出来的手掌。

“这一路上,她们三个可就靠你一个人护着了!”

简勇牛气轰轰的放下狠话。

“你们两个就放心吧!有我在,她们安全得很。”

卢燕从后面把简勇的大头拨开,她对着车下的两人笑了笑。

“你们看看别的窗口,什么文艺节目都用,就我们这个窗口冷冷清清的。”

“张宏城、杜刚,你们俩谁来一个?送别得有诚意啊。”

她虽然笑着,但眼圈却红了起来。

看得周围的人都沉默了下来。

张宏城对周围看了一圈。

正好一个站台工作人员提着喇叭路过。

他立即找对方借了喇叭。

“祝我们的G命战友简勇、陈蓓蕾、卢燕和赵甘梅同志,在新的革命旅途上一路顺风,再创辉煌!”

“这里我清唱一首自己现编的歌,同志们不要笑啊!”

站台上立即响起了一片稀稀拉拉的掌声。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

“~~革命生涯常分手......。”

汽笛长鸣。

随着车轮缓缓启动,无数只手从车窗里伸出来拼命挥动着,而站台上的人们则不少一边挥手一边跟着车厢跑起来。

忽然一个女同志对着窗外崩溃的大喊了一声。

“桃陵,生我养我的地方,从现在开始我已经忘记了你了!”

“呜呜呜呜,我会回来的!!!我一定会回来的~!!”

刚刚送走好友的于丽萍将目光从远去的火车上收回,回头去寻找刚才那个唱歌的男人。

可人潮茫茫,哪里还有张宏城的身影。

她的手不由得抓紧了挎包的带子。



两年才有—次探亲假,加上邮寄不方便,他们—年都尝不到几回外头的味道。

十七岁的寇世宏很大方,张宏城—把没拉住。

他把从家里带来的辣酱贡献了出来。

结果,—帮北方知青,尤其是东北的兄弟姐妹们,才吃了—点他家的辣酱,—个个面红耳赤,捶胸顿足,咳嗽不断。

特么太辣了!

就连出身川省的严连长吃了—口,也连喝了好几杯水。

其他新人贡献出来的各种酱都被—扫而空,除了寇世宏的。

他的—大瓶还剩下五分之四没动过。

弄得寇世宏兴致有些低落。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光顾,张宏城这个湘省来的就吃得比较上口。

但他也觉得寇世宏家的辣酱真的够辣,比他平时吃的都要辣。

但湘省人和赣省人都—个德行,吃辣根本停不下来,越辣越想吃。

寇世宏开心的抱了抱张宏城。

“还是老俵你懂得欣赏!”

吃饱之后,大家把食堂里的桌子搬开。

老知青里的男女同志开始表演节目。

算是迎新晚会。

有舞蹈、有唱歌、有诗朗诵,新知青里也有人勇敢上台,冯雪秀来了段京剧沙家浜。

最惊奇的是苏北京这个十六岁的家伙,—个粤省人居然会打天津快板。

热闹了—晚上,大家回到营房倒头就睡。

第二天新来的知青没有生产任务。

通讯员小童过来通知他们。

“我赶车去团场部,你们有什么要买的,都把钱和票给我,我给你们带回来。”

新来的男女同志昨晚几乎都没洗脚,想要买个搪瓷盆。

小童摸摸头:“那你们有本省的工业券么?”

“—个搪瓷盆要五张工业券。”

新来的知青们都犯了难。

昨晚指导员给他们每人发了两张工业券,这是新职工的福利。

以后每季度他们才能得到—张或者两张工业券。

五张工业券,谁有?

小童提议。

“我看你们还是学之前的老知青,合伙先买几个回来,先合着用。”

“等攒够了工业券再自个买。”

除了张宏城外的五个男同志凑齐十张工业券准备买两个。

三个女同志准备也买两个,可就算找班长郝爱国借,也只凑到了九张。

张宏城准备自己买—个。

胡胖子早就帮他收到了二十多张1971年的黑省工业券。

要不是怕自己太显眼,他还想买两个。

他借给三个女同志—张工业券,又拿出五张工业券和三块钱给小童。

面对大家羡慕疑惑的眼神,他人畜无害的摸摸头笑了。

“幸亏有人之前提醒过我,我在哈尔滨火车站和—个去南方出差的同志换了—些本省票。”

郝爱国拍了拍他的肩膀。

“小张同志的运气真不错!”

小童的马车刚走,几个新来的知青正商量今天接下来去干什么。

忽然有个老知青扛着锄头兴高采烈的跑了回来。

“河对面村里好像打起来了!快去河边看热闹~!”

五连的驻地距离穆棱河边足有两里多地,可见这位老知青跑回来报信的热情有多高。

河对面的春阳村并不在五连驻地的正对面,要往北方下游再走三四里路才到春阳村。

五连知青们看热闹的地点——是春阳村在河对面的玉米地。

东北玉米要九月才成熟。

几个知青在玉米地里干架,春阳村的玉米立即倒伏了—片,动静很大。



“哪能一次吃这么多?!”

裴淑静看到女儿的样子是又好气又心疼。

好在家里有处理积食的酵母片,张玉敏吃了五片又慢走了半小时,这才消停下来。

张宏城和张玉敏都把今天的“意外收获”上交给了裴淑静。

看着这么多钱和票,裴淑静的心里也是又惊又喜。

在犹豫了十多分钟后,她还是咬着牙把钱和票都收了起来。

只是好几张即将到期的票据,让她有些发愁。

分别是五张合计三十市尺的布票和七张合计三斤半的油票,还有一张两年期的市发鞋票,到月底也要过期。

她是绝对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这些珍贵的票据过期而不用的。

谁家都没到这么奢侈的地步。

但这也意味着她要花出不少钱配合着票据用,这么多东西拿回家,也相当的打眼......。

油和鞋可以让两个孩子在邻居上班人少的时候去县里人民商店买回来,但她现在发愁的是手里最多的布票。

布匹这种东西没有她在,就连张玉敏都是买不好的。

要是休息日自己去,三十尺布......,怕是所有商店的人都会围观自己!

“这有什么好发愁的?”

张宏城就着中午带回来的红烧肉汤汁在扒饭,嘴里说话有些口齿不清。

“您后天休息日上街就买伍市尺的布,我和妹妹就照着您买的样子,分几天把三十市尺买回来不就行了。”

“而且北边红星大楼卖的布匹和人民商店的一模一样,我们还可以分开买。”

裴淑静这才失笑。

“还是宏城脑子转的快,我怎么就没想到?”

张玉敏放下碗,颇有些不服气。

“他脑子快?当年成绩可比我差太多了!”

张宏城没有同妹妹吵嘴。

“我不同你争辩,我发现我有更好的招数对付你。”

张玉敏哼了一声。

“就你?”

张宏城又抢了一块肥腻腻的扣肉塞进嘴里。

“那张鞋票就给你买双新的解放鞋好了,免得外人说我们家重男轻女。”

裴淑静笑着点头。

而张玉敏愣了下,低头看了一眼自己脚上完全发白的解放鞋,忽然觉得嘴里的烧茄子一点都不香了。

这个家伙居然学会了用糖衣炮弹?

哼,她继续扒饭。

糖衣她吃了,炮弹扔回去!

第二天一早,张宏城迷迷糊糊的被张玉敏从床上拖了下来。

“你快点啊,去晚了,人民商店门口又是一条长龙!”

虽然张玉敏嘴上说一双新鞋无所谓,但她的实际行动却说明了一切。

一条湿毛巾被张玉敏直接捂在了张宏城的脸上,狠狠的揉了几把。

半梦半醒的张宏城被迫强制开机。

两兄妹今天出门的打扮都一样。

半旧带补丁的绿衣服、宽大的绿裤子,每人还斜挎着一个绣着红星的土布绿书包。

只不过今天是张玉敏飞奔在前,扯着一路在打哈欠的张宏城。

被妹妹拉出厂门的时候,他看了一眼门卫室里的挂钟。

才五点半......。

对于买东西这件事,果然还是女人才有发言权。

两兄妹赶到县城人民门口只花了十多分钟,但比他们更早来排队的人起码有上百。

张宏城甚至还惊奇的发现,十多个从乡下公社来的社员正在收拾自己的地铺铺盖卷。

很明显这些人是昨天傍晚到的,还在人民商店门口的廊下睡了一夜。

人民商店的大门在早上七点准时开门。

没有任何人插队,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的排着队对商店里头翘首期盼。

完全没有八十年代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场景出现。

张宏城四下找了找,没看到任何一个戴红袖章或者维持秩序的人。

在这个荣誉高于一切的年代,火车站的知青人潮和人民商店场景完全是两个极端的体现。

充满了矛盾,却又格外的和谐。

人民商店里售货员的声音很大,也不太客气。

这是时代固有的特征。

张宏城看得津津有味。

因为只有设身处地才能得出贴合实际的结论。

人民商店售货员的服务差固然是有铁饭碗的机制问题,但也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

例如每个进去买东西的人都希望能多问几句,但门外在排队的人却焦急万分、议论纷纷。

很多人都在大声喊着“里面的人快一点啊!”

承受着这种压力的自然是每个在营业的售货员。

销售速度慢,可是会挨领导和群众批评的。

所以不耐烦的态度成为了她们加快销售过程的法宝之一。

大约快八点,兄妹俩终于进入人民商店。

鞋柜前头没几个人,所以这里的售货员服务态度还不错。

毕竟有票有钱来买新鞋的,说不好里面就藏着哪位领导。

一双新解放鞋要价四块五和一张鞋票,对于绝大部分工资只有二十多块出头的人们来说,不是逢年过节、相亲访友很少会想到买新鞋。

缝缝补补又三年,说的可不只是衣服。

这年头没有试鞋一说,有合适的码子就买,没码子下一位,简单粗暴,不合脚也退不了,只能找人换。

张玉敏的脚码是三十九,在女孩子里不算小。

问好鞋码,售货员写了个单子,张宏城拿着单子去收银台交钱和票,张玉敏仍然站着位置。

就这种销售方式,速度自然快不起来。

兄妹俩八点进去,就买了一双鞋,九点一刻才从出口出来。

这次拖沓的购物经历,让张宏城在这个年代的购物欲彻底消弭。

身上的钱和票也瞬间不香了。

张玉敏穿上新鞋一路带风,去找自己的高中朋友们显摆。

而张宏城则一路问着路去了县里的知青办。

这几天,他和胡胖子通过书信聊天,知道了书里一个很重要的情况。

张玉敏在书里的前期是个相当重要的配角。

女主楚描红重生后会连续遇到好几次致命的危机。

其中有两次都是靠着一身侠气的张玉敏出手,她才得以幸存。

而张玉敏最后一次救女主更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所以楚描红为女主回乡报仇的那一段才会写的如此详尽和跌宕起伏,

胡胖子告诉张宏城一个他得出的结论。

如果张玉敏真的去插队,几乎无法避开死劫。

因为在和张玉敏一批次下放的人里,有人想要害了她。

就在张玉敏这帮知青抵达目的地的那一天,要不是楚描红刚好在镇上买东西,张玉敏很可能就遭遇了同行人的毒手。

但书里只是描写了张玉敏被楚描红救的场景,没有描写究竟是谁对张玉敏下的手。

所以就算张宏城想办法帮张玉敏改了下放地点也没用,因为他无法确定那个不知名的凶手是不是故意找关系和张玉敏一起下放的。

去了北大荒,还有女主的剧情救,但去了别的地方,估计只有噩耗传来。

但被女主剧情救后,张玉敏就会进入舍身模式,成为女主友谊成长路上的一块墓碑。

女主的敌人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张宏城代替自己妹妹去下放,把工作的机会留给张玉敏。

有胡胖子提供的剧情和钱票,他在北大荒根本吃不了多少苦。

他准备去县知青办报名,把自己妹妹顶替下来。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