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元童渊的现代都市小说《短篇小说三国:天下英豪,唯我独尊!》,由网络作家“李元童渊”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无删减版本的军事历史《三国:天下英豪,唯我独尊!》,成功收获了一大批的读者们关注,故事的原创作者叫做李元童渊,非常的具有实力,主角一叶遮目。简要概述:“快看快看,他醒了!”“我怎么会在这?”“你从上面的悬崖上摔下来了!”……一睁眼,整个世界都变了,从一个现代有为青年变成了一个抠脚大汉。还身在三国?好在记忆没有受到扰乱,凭借上一世的知识,他在三国群雄并立的时代脱颖而出,一战封神。江湖英杰:“他是我见过,最稳健的将士!”三国统帅:“得他者,定能得天下!”...
《短篇小说三国:天下英豪,唯我独尊!》精彩片段
其实李元拜师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求学,而是为了名望,在这个时代名望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不久之后将会群雄并起,李元如若想成为一方诸侯必须要有一定的名望才行,只有名望才能吸引各方人才为他效力。
第二天上朝,蔡邕把昨晚遇袭的事毫无保留禀报给灵帝,灵帝知道后大为惊讶,然而张让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而且还说那贼人实在狂妄,这番演技着实了得。
大将军何进仿佛从中看出了一丝端倪,但是没有说出来。最终灵帝让人查办此事,张让说要亲自捉拿贼人,发生的一切几乎如李元预料一般,看到如此王允和蔡邕更是对李元佩服不已。
当然,李元自是不知道朝上发生的事情,但是他的计划却是成功地踏出了第一步,成为蔡邕的门生,算是给自己弄了一个还算不错的身份。
今早,蔡邕临上朝前给李元了几卷书,希望他能够熟读,李元对这些自是没有任何兴趣,他拿起长剑前往庭院修炼剑法。
虽然童渊是枪法名家,但并不代表不会其他武艺,并且造诣还不低,只因为他枪法实在太厉害,所以大家才没有发现他剑法也有独到之处,不过当世剑术大师还是首选王越。
只见庭院中剑如银光,随风飞动,李元身如脱兔,踪影不定,动作潇洒敏捷,剑法如幻如雾,一看就知道是用剑高手。
正在此时,一道倩影从后院走了出来,看到有人练剑便停下来观看,刚开始只是好奇,到后面越看越惊讶,发现李元出剑速度越来越快,身影缥缈不定,跟她平常所见剑法大有不同。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蔡邕的女儿蔡琰蔡文姬,她平常喜爱诗词歌赋,书法音韵,但也经常看一些学子和富家子弟演练剑法,因此对剑法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李元所施展的剑法招式复杂繁多,而且速度奇快,比她平常所见高明不少。
李元练得正兴起,所以并不知道蔡文姬在一旁查看,突然,他拿着长剑在庭院中的一块大石上挥舞起来,只听闻一阵剑石交鸣之声,没一会石头上便刻出一个“剑”字。
蔡文姬走近看,看见此字写得苍劲有力,力透岩身,一股征战沙场的气息无形地展露出来,是实属难得的好字。
“这字写得真是妙!”蔡文姬不禁拍手称赞。
李元回头看去,看见来人长得花容月貌,一头靓丽的黑发飘然如瀑布般垂落,远山般的柳叶眉,一双杏眼如星辰如明月,秀美的鼻子,玉腮微晕,小嘴性感而红润,如玉脂般的肌肤肤色奇美,身姿绝美。
“谢谢文姬小姐称赞。”李元虽然未见过蔡文姬,但在蔡府上长得如此貌美的也只有赫赫有名的蔡文姬了。
“咦?我与你尚未谋面,如何得知我的名字?”蔡琰疑惑道。
“我久闻洛阳有一才女,乃是蔡邕蔡大人之女,姓蔡名琰,字文姬,精通音韵书法,喜好律诗歌赋,而且长得倾国倾城,号称洛阳城第一才女,我观你长得国色天香,试问在蔡府中除了蔡琰还有谁如此美貌呢?”
李元徐徐说道,还狠狠地夸了蔡琰一把,不过蔡琰长得确实非常有气质,前世的那些明星和她简直无法比较。
蔡琰听李元夸赞自己美貌,不禁脸红耳热,但内心还是十分高兴,女人都是喜欢被人称赞的,她见李文忠长得器宇轩昂,相貌堂堂,内心也生出一丝好感,又想到昨晚蔡邕说新收了一名弟子,便问道:“莫非你就是我爹新收的弟子李元李文忠?”
“没错,正是在下,多得蔡大人不嫌我身份低微收我为徒,我十分感激。”
“今日蔡府正好要举行雅诗会,不如你也一起参加与我们一起共赏雅俗。”蔡琰经常举办雅诗会,在洛阳城颇为有名,城内不少有才气的年轻人都乐于参加,一来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学,二来是为了追求蔡文姬,希望能够获得她的赏识。
李元对这些东西本没兴趣,但因为现在没什么事做,也想多和蔡琰接触,便点头答应。
没多久,不少青年文士陆陆续续到来,李元数了一下,竟然有不下四五十人,由此可见蔡琰的魅力之大,不过蔡琰的雅诗会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来,要有一定的才学和名气才能获得她的邀请,否则你连蔡府的大门都进不来。
庭院之中,数十人席地而坐,此时正值三月,满园桃花,艳丽无比,树上鸟语花香,阵阵清风拂面,风中夹带着一丝花香,让人神清气爽,不时落下几朵桃花,犹如亮丽的蝴蝶不断飘舞,此番景色确实别有一番风味,这些红艳的桃花恐怕也是蔡琰为了雅诗会而特意种下的。
蔡琰坐在众人的中间,她面前摆了一张琴,只见她轻抬玉手,纤纤手指拨动琴弦,阵阵欢快的音乐不断弹奏而出,李元虽然不懂音韵,但也觉得此曲甚是好听,再加上美人桃花,景色如诗如画,不知不觉竟然也跟着一起沉醉。
一曲终,良久之后众人才回过神来,不少学子纷纷赞扬蔡琰出众的琴技,蔡琰点头微笑,并没有过多的自得,其实她早已习惯这些人的赞美之词,甚至已经听得有些麻木了。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李元拍手称赞道,“蔡小姐的琴技果真是出类拔萃,在下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美妙的琴音。”李元倒没有奉承的意思,他还真是第一次听到古人弹奏,而且蔡琰也的确弹得非常好听。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蔡琰听到这两句话不禁眼前一亮,“李公子谬赞了,相对于我这一曲,你随口而来的两句诗更是让我感到惊艳。”
“哪里哪里,蔡小姐谦虚了。”李元不好意思挠了挠头发,这两句诗本出自杜甫之诗,他不过是随手借来而已。
“哼,不过是雕虫小技。”一人突然站了起来冷哼一声。
李元望过去,看到此人样子虽然长得还算不错,但皮肤过白,脸上毫无精神之气,宛若病入膏肓之人,便问道:“敢问阁下高姓大名?”
“在下卫仲道,文姬的雅诗会我已参与多次,我观你面生得很,莫非是第一次来?”卫仲道追求蔡琰已久,刚才看见李元获得蔡琰的欣赏心中十分不爽。
“哈哈哈哈,我的确是头次参与,在下李元,字文忠,莫非你有更高明的诗句。”李元知道对方是卫仲道后便不再计较,因为卫仲道是个短命鬼,活不了多久,唯一可惜的是蔡文姬会嫁给他,但李元已经决定要阻止这种事情发生。
“我当然有更好的诗,你等给我听好了,”卫仲道清了一下嗓子,开始吟诵,“院里桃花开,花开红艳时,文姬拨琴弦,人比桃花美。”
“好诗,好诗!这首绝世好诗也只有卫公子才能作出来。”好几个人纷纷拍手称赞,一看就知道这几人都是卫仲道的猪朋狗友,这些人只擅长阿谀奉承。
其他人听了不禁捂嘴偷笑,心想这卫仲道要不是因为与蔡琰熟络,恐怕也无法参加这雅诗会。蔡琰轻轻皱了皱眉头,但也没有多说什么。
李元听了也是汗颜,卫仲道刚才念的“诗”其实连最普通的打油诗都算不上,不过是几句句子凑在一起,没想到在古时候竟然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真不知道蔡琰是怎么看上这种人的,或许是因为卫家的势力,所以她才没得选择吧。
此次战斗一共斩杀敌兵三百多人,伤敌八百多人,其余皆降,而李元军只有两百多人受了轻伤,没有战死者,这场守卫战可谓大胜,其中功劳最大的莫过戏志才,如果不是戏志才识破敌军计谋,恐怕汝南已经被攻下。
功劳第二的则是黄忠,黄忠奋力擒下刘辟和袭都,这份勇武已经让所有士兵佩服,许诸甚至已经想要和黄忠切磋,对于像他那样沉醉武学的人只有黄忠这种高手才能引起他的兴趣。
李元也说话算数,回城后当即奖赏黄忠一千金,虽然黄忠回绝了,但李元还是让他收下。其余等人,陈群和许诸皆有奖赏,李元虽然很想提升他们的官位,但他自己也只是个偏将军兼任汝南太守,而且这汝南太守还没给朝廷报上去,所以官职只能日后提升,战斗结束后他第一时间让人将战报传给孔伷,并且派人到城外接张机等人回来。
太守府内,李元麾下的重要人物均已到齐,许诸,黄忠和王武站在右手边,戏志才和陈群站在左手边,下面跪着的是刘辟和袭都二人。
李元看着垂头丧气的二人开口说道:“你二人都是黄巾头领吧?报上名来。”
刘辟冷哼道:“我乃黄巾大头领刘辟,你就是那李元吗?”
“斗胆,我家主公名字岂容你直呼!”王武站出来大喝道。
“不要紧,”李元摆了摆手,看向另一人,“没错,我正是李元,另一人叫什么名字?”
“我乃二头领袭都。”袭都用一种非常意外的目光看向李元,因为他没想到李元竟然这么年轻,看起来最多只有十七,八岁而已。
得知眼前二人是刘辟和袭都,李元倒不想为难他们,而且还想收下他们,原因无他,皆因这二人在历史上都是非常忠心的武将。
刘辟出身黄巾军,在黄巾之乱后盘踞汝南,后来欲要追随刘备,将汝南让给刘备,随后在和曹操部将高览交战的时候,刘辟因保护刘备而战死。
袭都同为黄巾将领,后来成为刘备部将,对刘备忠诚至极,虽然无勇无谋空有一腔热血,但是他的忠诚却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刘辟,袭都,此番袭击汝南乃是你等之错,现在败于我手上可服?”
“我等使用调虎离山之计设计你们,为何你们能够识穿?难道李将军你离开汝南,还有大军前往平舆县都只是为了给我们造成假象让我们攻城而已?”直到现在袭都依然没法想明白个中原因。
李元笑道:“其实你的调虎离山之计用得非常不错,我离开汝南前往南阳是真的,但为因事情过于顺利所以提前回来,至于大军前往平舆县引诱你们那的确是我军师戏志才的计谋,他早已看穿你们的调虎离山之计,所以他干脆来个将计就计。”
听完李元的话袭都总算明白他们输在哪里,叹息道:“唉,是我等本事不够,既然已被你擒下就由你处置吧,我袭都毫无怨言。”
“我刘辟技不如人败在你手上无话可说,要杀要剐由得你,但我那些手下皆是贫穷百姓,只因走投无路才跟随我做些无本买卖,还望你能够网开一面饶恕他们,让他们回家耕田即可。”
刘辟知道今天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也没想太多,只希望能够放过他的手下,他的这一番话让众人对他产生了一丝好感,临死前还能想到自己的手下,这份态度不是谁都能拥有的。
李元双眼紧紧地盯着他们,良久后才放声大笑说:“哈哈哈哈,你这话说得倒是不错,大部分黄巾党皆是走投无路才会做无本买卖,我看你等也不是穷凶极恶之徒,现在给你们两个个选择,第一个,砍头示众,以儆效尤。”
“第二个呢?”刘辟和袭都同时问道。
“第二个,投靠我做我手下,我可以过往不究,但你们必须忠心效力,如若有二心就别怪我心狠手辣。”
当李元说出第二个选择的时候,别说刘辟和袭都二人,连戏志才和许诸等人都觉得意外,因为他们实在想不到李元为什么要收留黄巾贼,要是传到其他人耳中恐怕还会留下不好的名声。
陈群站出来说道:“主公,收留黄巾贼这恐怕不太合适吧。”
李元摆了摆手,说道:“正所谓英雄莫问出处,我李元用人向来不拘一格,只要有才能并且能够忠心耿耿的人我都会收留,更何况他们都是因为形势所逼才做黄巾贼,并且没有做伤害百姓或者罪大恶极之事,所以应当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李元这一翻话让刘辟和袭都颇为感动,他们都是黄巾出身,也曾经有心投靠其他势力,但都因为他们的身份而遭到嫌弃,没想到李元竟然丝毫不嫌弃他们的身份,还在攻打汝南后愿意收留他们,这份胸襟气度足以让他们信服。
刘辟和袭都同时说道:“李将军胸襟乃平生所见,我等愿意投降!”
“好,你们暂且在许诸手下当副将,将来立功后再提升你等官职。”李元非常高兴,让人为刘辟和袭都二人松绑。
其实李元刚才那一翻话不仅是让刘辟和袭都二人信服,像戏志才和黄忠等人也都对李元佩服不已,能够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绝对会是个明主,众人都为自己能够为李元效力而感到幸运不已。
李元突然想到一事开口问道:“刘辟,这次攻打汝南使用的调虎离山之计应当不是出自你们二人之手吧?”
刘辟和袭都二人互相看了一眼,惊讶道:“主公你是如何知道的?”
“哈哈哈哈,我看你们皆是武将出身,或许武艺还算不错,但论计谋的话你们可能不太擅长,我想这一计应当出自别人之手。”李元其实早就知道刘辟和袭都不会有这等智谋,所以才会如此说道。
听到此话刘辟和袭都都佩服不已,感觉什么事情都瞒不了李元,刘辟回答道:“正如主公所说,我与袭都皆不擅长谋略,此次调虎离山之计乃出自徐先生之手,如若不是他献计我们也不敢轻易攻打汝南。”
“徐先生?是哪位徐先生?”不仅是李元好奇,戏志才和陈群也好奇到底是哪位徐先生有如此谋略,要不是有戏志才在,这次汝南守卫战谁胜谁负还不好说。
刘辟摇了摇头,“我们也不知道他的姓名,他只是说姓徐,我们当初在悬崖边上救了他,他为了报答就献出此计,我们本想把他留下,但他不愿,后来他身上的伤势恢复了就离开山寨前往荆州去了。”
李元听完后皱起眉头思索,脑海里不断回想,在他印象中三国里姓徐的能叫出姓名的只有两人,一个是曹魏的五子良将徐晃,还有一个就是刘备麾下军师徐庶,再联想到刘辟说这徐先生要去荆州,李元几乎可以肯定所谓的徐先生就是徐庶,因为徐庶乃是荆州颍川郡长社县人。
想明白后李元不禁觉得有些可惜,要是徐庶还留在黄巾军中他就能够一起收留,要知道徐庶可是丝毫不输给戏志才的谋士,在刘备招揽诸葛亮之前徐庶就是他手下最为厉害的军师,还曾经在新野帮助刘备大败曹操。
虽然错过了徐庶,但李元这次收获还算不错,招揽了两个忠心耿耿的将领,他们的手下也一起加入,除却战死重伤和想要回家农耕的人,最后一共一千五百名黄巾军愿意归顺李元,再加上原来的两千三百人士兵,还有两百名虎卫营士兵,此时李元麾下兵马已经达到四千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