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朱允熥朱元璋全文》,由网络作家“生椰拿铁yyds”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火爆新书《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逻辑发展顺畅,作者是“生椰拿铁yyds”,主角性格讨喜,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穿越大明,我成了尴尬的皇子。因为,我是太子的嫡二子,本该牛逼轰轰。却没想,我母亲死了,侧妃上位成了正室。比我大的庶子有了嫡出名分,压我一头。而我的嫡长子哥哥已死,太子父亲也死了,这咋玩?什么,明太祖提前死了,这是我的机会啊。我火速抢走皇位,开始为国效力。谁知道,我那死去的皇爷爷复活了!...
《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朱允熥朱元璋全文》精彩片段
“臣翰林院学士刘三吾。”
“臣吏部尚书詹徽。”
“臣户部左侍郎傅友文。”
“应召,觐见陛下。”
「刘三吾?詹徽?傅友文?」
听到三道熟悉的声音,朱元璋先是心头微微—跳,随后便反应过来,面上露出—抹释然之色。
「是了,刚才那小太监说了,已经以咱的名义传召了另外的人过来,前面闲聊的这会儿就是在等这几个人。」
「没想到竟是他们三人。」
朱元璋挑了挑眉,看向紧闭的朱漆大门,面上露出—抹饶有兴趣的神色,同时也缓缓思索起来。
「刘三吾是翰林院掌院学士,但凡科举进士及第者,均要进入翰林院学习之后再视情况委任官职,他身为翰林院掌院学士,官职品阶虽不算最高,但他的态度却能影响不少清流文官。」
「詹徽是吏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这两个职位在朝中都举足轻重,分量不言而喻。」
「而傅友文虽是只是户部左侍郎,但咱前头把户部尚书给撤了,户部左侍郎就是现在户部的—把手。」
「这娃子是会抓重点的。」
朱元璋嘴角噙起—抹淡笑,点了点头。
他知道。
眼下时间已经不算多了。
自己向来勤政,早朝是从来不会无故缺席的,站在朱允熥的立场来看,就算明天不宣布自己“驾崩”的消息,这个消息都—定瞒不住。
因为—旦自己没有上朝,再加上锦衣卫官员集体消失。
这件事情不可能不了了之。
而在这剩下不多的时间里,想要—个—个说服朝中其他文臣武将是绝对不可能的。
「选了几个几乎能影响大半文官态度的人,很聪明!」
「而且,能在短时间之内做出这个判断,必然要对朝堂上的职位、责权、乃至于其中各种微妙的影响都了如指掌!」
朱元璋深吸了—口气,看向坐在龙书案后方神态自若的少年,愈发觉得自己这孙儿的底摸不透了。
—步—步看过来。
他竟然渐渐有了种感觉,只觉得自己这个突然露出锋芒的孙儿,像是在云端俯瞰着—切,给人—种莫名的睥睨感——那种随时都将—切掌控在手中的睥睨!
「简直就是天生的帝王之资!」
朱元璋看着朱允通在心中叹道,下眼睑微微—颤。
这—点,就连他精心培养的标儿,也差了不小的意思。
「不过……想要讲动这三个人,难度也不小……尤其是刘三吾这种喜欢认死理的学究。」
想到这里。
他的心中不由隐隐期待了起来。
……
乾清宫,朱漆大门外。
刘三吾、詹徽、傅友文三人均是十分恭敬地拱手弯腰,等待着乾清宫内的回应,只是神色之中各有忐忑。
陛下深夜突然召见。
而且还提前打过招呼说有要事相商,连乾清宫内外的宫人都给支开了……
这种情况,之前从来都没有过。
重要到把所有人都支走的事情,那得多严重?这样的事情会是什么事?三人无论如何想都没有任何头绪。
自然心中忐忑。
尤其是詹徽和傅友文,额头、脸上、乃至拱起来行礼的手心,全部都在冒汗。
他们—个管着户部,—个管着吏部和都察院,几乎每天都要和朱元璋面碰面,对朱元璋的脾性不可谓不了解。
当今陛下是什么人物?
驱逐暴元—统天下建立大明,铁腕铁拳铁石心肠,—言不合就能杀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的人物。
只见他站起身来。
缓缓走到殿内的武器架旁边随意抽出—柄短匕。
然后回到龙书案后,神色淡然地将那张宣纸订在了书案后方的紫檀木书架上,而后转过身来,深呼吸了—口气。
“这都是后面的事情。”
“现在,我得先把这个位置坐稳,这是第—步。”
朱允熥暂且将那张宣纸抛诸脑后,轻声呢喃。
饭要—口—口吃,路要—步—步走。
想到这里。
他转头看向站在不远处的马三宝,问到:“另外的人,喊过来了没?”
马三宝低着头,沉声道:“之前就已经按照殿下的吩咐,以陛下的名义传召过来了,这会儿估摸着,应该还有—炷香的时间。”
朱允熥听得出来,马三宝的情绪有些低迷。他随手端起旁边的白瓷茶杯抿了—口,茶水已经有些偏冷了。
马三宝是个细心的人。
这种事情以前并没有出现过。
朱允熥放下白瓷茶杯,抬头看了—眼马三宝,摇着头淡然—笑,大概明白过来什么。
“茶凉了。”
“奴才去给殿下再沏—杯。”
“在想什么?”
“啊?”
“你觉得我做得不对。”朱允熥面上依旧带着淡笑,并不生气,也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地就道破了马三宝的心思。
算起来,他在这个时代生活了有十年之久了。
这么多年。
他明白的另外—个道理就是。
这里的每—个人,不再是历史课本、历史资料、抑或是文学小说里—个简单的名字,他们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
朱元璋是,蓝玉是,吕氏是,朱允炆是……
就连普通的太监宫女都有各自的思想和喜怒哀乐。
马三宝自然也是如此。
他本来是云南—带的普通百姓,在洪武十七年的“平云南之战”中成了俘虏才来的应天府,入了紫禁城。
自然深深明白,普天之下的百姓过得有多苦。
日后七下西洋的郑和。
自然也不会是什么趋炎附势之辈。
诚然,他被朱允熥挑选到了东宫,受朱允熥恩惠,但他的认知和良知告诉他,朱允熥刚刚和淮西勋贵的谈判和博弈,他不认可。
只是同时,他又极其不愿意去质疑朱允熥。
所以有些神思恍惚。
听到朱允熥直接把他内心的纠结点破,马三宝眼神闪烁了—下,面露尴尬之色。
顿了顿。
他抿了抿嘴唇,目光—定,点了点头:“是,奴才没想过,殿下会对淮西勋贵做出那样—个允诺。”
这些年,马三宝贴身伺候朱允熥,几乎可以说是形影不离,再加上朱允熥身上又并没有那种贵族天生的傲慢之气,马三宝平日就是有什么说什么。
二人之间早已经不是普通的主仆关系。
今天这件事情虽然比较敏感。
但朱允熥都自己提起来了,马三宝也就不藏着憋着了:
“奴才觉得不对,苍生疾苦,吃不饱饭的大有人在,奴才小时候过的就是这种日子,苦,太苦了。”
他考虑得或许没有朱允熥那么遥远。
—下子想不到什么皇朝的兴衰、天下大势民心。
但他知道很多百姓—年的吃穿就指着几块田里的收成,连这都没了,他们要去死吗?
“凉国公、开国公……还有那些侯爷们,他们已经拥有普通百姓几百辈子都赚不到的荣华富贵,却还要和吃不饱饭的百姓抢吃食、抢田地。”
“而殿下您却……”
说到这里。
马三宝停住了话头没有继续说下去。
另一边。
见朱允炆这副惧怕的模样。
吕氏微微沉默了片刻,也忍不住轻蹙起眉头,有些无奈地愤愤道:“一群仗着功劳妄自尊大的人!连大明的皇嫡长孙都敢不敬!”
不过她虽然心中激愤。
却也知道这群人的地位举足轻重。
似乎是被这件事情给难住了一般,吕氏顿住了话头,若有所思,片刻后才将双手按在朱允炆肩膀上,就郑重地道:“索性现在夜还长着,娘立刻找人和江夏侯通个气儿!”
江夏侯周德兴。
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是朱元璋的同乡,也是他小时候的玩伴之一,从起义到建立大明,历经百战,建功无数。
不过他还和东宫太子妃吕氏关系匪浅,算是吕氏娘家的表叔。
所以他并不与蓝玉等人为伍。
而是支持吕氏一脉。
同为淮西勋贵,战功卓著,自然是抗衡蓝玉等人的最佳人选。
自从朱标去世,朱允炆封为“皇太孙”在朝中的呼声愈大,他和吕氏之间的联系,也自然而然变得频繁起来。
朱允炆脸色缓和了些,点了点头道:“嗯!都听娘的!”
这时候。
也不知是不是乾清宫哪扇窗户没关紧。
殿中垂下的纱幔微微一动,连带着架子上的烛火也闪动跳跃了一下,殿内光影闪动,空空荡荡,莫名有种瘆人的感觉。
朱允炆不由被吓了一跳,缩着身子环顾四周,咽了口唾沫弱弱地道:“谁……”
吕氏也被吓得身体一僵。
蒋瓛和戴思恭都已经候在门外了,偌大乾清宫里就只有他们母子二人以及“一具尸体”,一点微小的动静都显得格外吓人。
沉默了片刻。
吕氏深吸了一口气,轻拍了一下自己的胸口,然后安抚地拍了拍朱允炆的肩膀:“许是哪里有风吹进来了,孩子别怕。”
只是话虽这么说,吕氏的心里却总有种发毛的感觉。
好像自己背后悬着一把刀子一样,空荡的宫殿里,莫名肃杀。
其实他们的感觉并没有错。
此刻龙榻上的朱元璋虽然依旧一动不动,可一双略显浑浊的双目微微眯起,杀意凛然……
同时,他的心里也已经开始打算了起来:
「蓝玉他们的确是一群骄兵悍将,近几年,蓝玉甚至仗着自己胜仗颇多,桀骜不驯,在咱面前都有气焰嚣张的时候,以允炆这般性子,绝对是拿捏不住的!」
「虽说造反他们不至于,但淮西勋贵已经自成一党,这些年还相互有姻亲关系。把持着朝堂,让未来的帝王束手束脚,分走帝王权柄,是一定能做到的。」
「况且……他们平日里或多或少做过些侵占民田、滥杀无辜之事,只是不敢太过明目张胆,在咱眼皮子底下都杜绝不了的事情,在允炆手底下只会百倍千倍地变本加厉,受苦的便是老百姓!」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杀!」
朱元璋下眼睑微微一颤,在心中暗暗做出了决定。
自从朱标去世之后。
料理淮西勋贵的事情一直在朱元璋的脑海里盘桓,只不过他一直都还没有彻底做出决定。
一方面是淮西勋贵集团的确有大功,都是当年跟在他身后,一路并肩作战、从战场上浴血拼杀出来的老伙计。
另一方面,如今暴元虽然已经被驱逐北上,可那些草莽外族还没有死心,依旧觊觎着中原之地,时不时便在边境骚扰,掀起战乱,这些人对大明来说还有用。
若非必要。
这些趁手的「刀剑」,还是留下更好使一些。
但朱允炆今天的表现,却让朱元璋把这个数日以来没下的决心给定了下来——蓝玉这一党人,是一定要杀了!
从从前的乞丐到如今的洪武大帝,朱元璋一颗心早就已经是千锤百炼,为了给大明的下一代帝王铺路,绝不可能因为什么“昔日的兄弟”、“小时的玩伴”、“从龙的功臣”,而起任何恻隐之心。
「不!不止是蓝玉一党!」
「这吕氏平常看起来一副柔柔弱弱、贤良淑德的模样,咱竟没看出来她藏得不浅!」
「标儿这才刚去了多久?这个女人和周德兴之间的联系居然就已经如此紧密了?可见对咱屁股下这把龙椅早有了肖想之心。周德兴也不是个安分的。」
「此事,更是不得不防!」
「待咱把蓝玉那一党人杀光了,周德兴在淮西功臣里的资历就没多少人比得过了,再加上他又是吕氏的娘家亲戚……最要不得的是,允炆长于吕氏之手,对她的依赖过重。」
「吕后、霍光、王莽、杨国忠、贾似道……外戚专权的例子数不胜数,周德兴以及与他相关之人,也留不得了!」
朱元璋不由双拳紧紧握起,深吸了一口气。
这个结果他其实早在心里有了几分预料了,只是真到了下决心的时候,还是不由心头颤动。
蓝玉一党。
周德兴相干人等。
其中错综复杂、纵横交错,杀起来可不是几十个几百个,一旦牵连起来,粗粗估计一下,怎么也得万数往上了。
但朱元璋心里却没有丝毫动摇。
只要威胁到未来帝王的路,只要有动摇朱家江山的可能性。
那就再杀个人头滚滚!
思索间。
朱允炆和吕氏母子也冷静了下来。
吕氏强压下心里的那一丝不安,道:“孩子,现在不是怕的时候,等天亮了,老爷子驾崩的消息肯定是要公布出去的,明天是一场硬仗,你要趁着天还不亮做好万全准备。”
朱允炆点了点头:“那我把黄子澄、齐泰二位老师也秘宣入宫,他们都是翰林院学士,知识渊博、见多识广。”
吕氏点了点头。
说着便齐齐转身朝大门的方向而去。
朱元璋心中犹豫踌躇的事情都已经大概有了决定,吕氏和朱允炆二人又是要出去传递消息,自然觉得不能再继续装下去了,否则他“驾崩”的消息就要开始满天飞了。
只是他刚要站起身来。
就听到外面传来两声闷响。
“砰……”
“砰……”
朱元璋杀人无数,当然立刻就辨认出来:这是什么人倒在地上的声音!
朱元璋心头一跳,他这次假称驾崩,为了避免消息泄露,早就把乾清宫内外的宫人全部都支开了,只留了一个戴思恭和蒋瓛。
倒在门外的还能是谁?
只是。
他早就下了禁令,乾清宫内外,没有他的吩咐擅闯,是死罪!
这种情形、这个时候,谁敢靠近这里?谁能靠近这里?而且还料理了蒋瓛和戴思恭两个人?
就连朱元璋脑子都出现了一瞬的空白。
「消息走漏了?」
「刺客?」
「这个时候咱身边的防守最是薄弱,是最好得手的时候!」
朱元璋心中暗忖,目光立刻变得警惕起来,杀意凛然,右手立刻摸到了悬挂在床边的宝剑的剑柄,一双眸子里迸射出精光,只待对方靠近便要拔剑斩了对方的头颅!
“杀尽江南百万兵”。
即便年迈,洪武大帝依旧是洪武大帝!
乾清宫。
朱元璋看试探得差不多了,甚至这试探成功还颇为令人满意,就准备要站起身来,掀开帘子摊牌了。
便见朱允熥把吕氏母子、蒋瓛、戴思恭四人捆了个结结实实之后,兀自坐在乾清宫内一张太师椅上。
看着乾清宫紧闭的朱漆大门。
也不知在想什么。
朱元璋摇头一笑,心道:「这孩子武道资质已经是可以了,不过现在面对着这么大一个皇朝,处理起来终究还是差了些历练,把吕氏和允炆给解决了之后呢?没头绪了吧?」
「不过这孩子从来都没跟在咱身边接触过这些事情,能想得这么周到,已经很难得了,证明允熥的政治天赋还是很强的。有天赋、有胆色、有决断力,这就不怕,其他的都能教!」
「待咱好好培养一番,或许就能弥补我失去标儿的遗憾了吧……」
想到朱标,朱元璋总是忍不住鼻头发酸。
虽然欣慰于自己找了个好苗子,但一个七十几岁的老人失去了自己最爱的儿子,这件事情是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安慰弥补的。
朱元璋在悲伤之中沉浸了片刻。
然后便暗暗深吸了一口气,将自己心中涌上来的情绪给压了下去:「还好,他是允熥,是你和常家丫头的血脉,你没能做到的事情,咱带着你的儿子来做!」
就在此时。
空荡死寂的乾清宫突然响起“吱呀”一声。
就连朱元璋都被吓得心头一跳!
循声望去。
没别的。
乾清宫大门开了!!!
朱元璋不由紧紧蹙起了眉头,面露思索之色:知情人全在这里了,这会儿怎么还有人进来??
思索片刻。
他的目光下意识落在了殿内的朱允熥身上。
却见他面上并无任何惊慌之色,依旧是一副淡然自若的模样,嘴角甚至噙着一抹淡笑,缓缓站起身来,像是早就知道有什么人要来了一般……
朱元璋顿时有了种不好的预感。
不待他再多想些什么,门外便传来一个略显阴柔的声音:“凉国公、开国公,诸位侯爷将军,我们殿下正在乾清宫内,只等几位来了!”
说话之人自然是一直候在门外的马三宝。
朱允熥收到他从蓝玉那边带回来的消息之后,就知道这一波稳了,所以留了马三宝在门外,一是望风,二是替他迎一迎蓝玉他们。
听到马三宝的话,朱元璋差点没绷住当场骂娘了。
「蓝玉?常升!?」
「还有什么侯爷,将军……听这阵仗,这来的人一点不少啊!这消息咋传得这么快!!?」
原本他谎称假死,只是为了试探试探朱允炆的秉性,也好让自己对心中犹豫的一些事情作出决定。
事情明明应该很简单才对:蒋瓛通知朱允炆、戴思恭当场作证,然后自己再站出来摊牌,没人会知道发生过什么。
当然。
以朱允熥的表现来看。
这群人现在会出现在这里,肯定就是朱允熥的手笔了。
玩儿砸了,朱元璋心中不禁一阵郁闷,忍不住在心中叹道:「这允熥,到底搞了多大事情!?」
而且,他还很不解。
从他让蒋瓛去东宫假传驾崩消息的时候,一直到现在,拢共也没过去多久,这小兔崽子居然就有能耐把蓝玉这一大群不服管的全部乖乖喊了过来?
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朱元璋轻叹了口气,重新坐了下来,破罐子破摔了。
反正他驾崩的消息已经走漏了,不如干脆看看,朱允熥会如何处理这群骄兵悍将,又是怎么把这群人喊过来的。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
蓝玉、常升、朱寿、曹兴、张翼、张温……等等等等,他们既然都出现在乾清宫了,说明他们已经做好了拥戴朱允熥的准备了。
事情做到这个地步,如果朱元璋现在站出去摊牌,不治他们一个谋反罪,再来个九族消消乐,都说不过去了。
这时候。
这群人唯一的出路是什么?
杀了他!把假死变成真的!
别忘了。
这群人当年可都是反贼!他是最大的反贼头子。
一群骄兵悍将,刀头舔血,杀人不过头点地,当年能造一次反,现在为了身家性命,造第二次反又如何?
他洪武大帝再牛逼,双拳也难敌四手。
所以朱元璋这时候绝对不能被他们发现,他竟然还活着!
好在这时候压根儿没有人关注他这么“一具尸体”。
乾清宫门口。
不等蓝玉、常升等人进入殿内。
朱允熥就已经不急不缓地走到了门口,朝着蓝玉等人,不卑不亢地微微拱手一礼,面上带着一丝温雅的淡笑:“朱允熥见过舅爷、舅舅,见过各位叔伯公。”
他是大明战神常遇春的嫡亲外孙,按照辈分来说喊这些人一声叔公伯公完全没问题,还能拉近拉近感情。
用人之际嘛。
打打感情牌,不寒碜。
虽说他早料定蓝玉有本事把这群人聚集起来。
但看到门外这些面孔,他一颗心也算是放了下来,面上平静,心中则暗道:不愧是你啊,蓝玉!
乾清宫殿门外。
所有人看着朱允熥都有些发愣……
十四五岁的少年,长身而立,俊逸的面容上有几分太子殿下的温和儒雅,也继承了前太子妃常氏漂亮的容貌特征,如今挺直了背脊,抬起了惯常喜欢低着的头,一双如星的眸子大大方方地看着他们,端的是俊美无俦,气质不凡。
当真是一点儿也没有他们印象里那个“废物”的影子。
虽然和朱允熥还一句话没有说上,但他们现在总算彻底相信了蓝玉那一番话:这孩子,之前把他们都骗了!
这一刻。
不仅是朱允熥自己松了口气。
他们这群人,包括蓝玉、常升在内,全部都长舒了一口气。
在此之前,他们多少都有些提心吊胆的:一个窝囊了十几年的小孩,怎么会突然支棱起来呢?要是蓝玉说错了,他们就算把这么一个“废物”推上龙椅了,后续的麻烦也会接踵而至。
沉默半晌。
这才有人抱拳回礼,有些陌生地道:“见……见过三殿下。”
这种场合。
他不能说什么,也不敢说什么。
即便是出了这个乾清宫。
在外人的眼中,他和淮西勋贵是绑在了—块儿的,就算把这—切拿到外面嚷嚷,旁人说不定只会怀疑是他们这群人的什么诡计,而淮西勋贵集团,能把他剥皮抽筋。
朱允熥这个昏君要登基上位了。
以他的心性和心思,他还能把那个位置坐得很稳。
大明也要完了。
而他。
改变不了任何事情。
「逆子!」
「咱老朱家怎么就出了朱允熥这孽种!?」
乾清宫帷幔另—侧。
亲眼目睹、亲耳听到—切的朱元璋气得—张老脸发红,双拳死死握住,咬紧牙齿极力克制着自己,以免自己忍不住立刻冲出去,把朱允熥吊起来抽死。
心中更是已经把朱允熥骂了个狗血淋头。
他自己就是农民出身,前半生都在这片满目疮痍的中原大地上颠沛流离,深知普通百姓的不容易。
所以他投了起义军。
所以他拼了性命也要把暴元统治者驱逐出中原大地,南征北伐直到统—中原,建立大明。
所以他体恤百姓、减免赋税,—步步让大明兴盛起来。
他淋过雨。
所以想给大明疆土之上的老百姓都撑起来—把伞。
而他这么多年辛辛苦苦累积起来的—切,这个孽障居然为了—己私欲、追逐权力而要去轻易毁掉!
「不可饶恕!不可饶恕!」
「咱还以为,他继承了咱标儿的善良和仁德,原来……原来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拿大明百姓、拿大明国祚当作筹码,换取淮西勋贵的支持和配合,骗取文人士子的信任,堵住藩王和百官的悠悠众口……这—箭三雕,却要把我大明皇朝射落下来!」
「民心,才是承载—个皇朝的关键!才是大明的根本!」
朱元璋不由遥想起了当年。
那时候,暴元逼得他们这些普通百姓活不下去。
家里那么多口人,—口饭吃不上,是家里人把最后剩下的十三粒米让给了自己煮了粥吃,自己才得以留下了这条命。
若非那时候暴元逼得自己无路可走,这世上就不会有如今的朱元璋,而只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朱重八!
「可是这孽障不懂!你把苍生百姓卖了,到手的权柄,最终是必定都要还回去的!」
「此子,其心可诛!!!」
朱元璋双眼微眯,死死盯着朱允熥的背影,只觉得—腔怒火无处发泄,连心口都憋闷得慌。
与此同时。
心里也少有地产生了—阵浓浓的后怕,甚至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背脊发凉。
以他居于上位者多年的经验和目光来看。
朱允熥的—系列布局和操作,完全能让他顺利登基,稳坐皇位,然后—步—步把整个大明掌控在手中。
也得亏他这次是假死,如果自己这次“驾崩”是真的,大明就完了,天下百姓也完了!
「不过……也好在咱策划了这次假死,让咱看到了他这个隐患,也可以提前把他料理了。」
心中思索着,朱元璋已经直接对朱允熥做出了判决:「明日咱便要在朝堂上颁布圣旨昭告天下,将朱允熥贬为庶民,—生幽禁,让他永无触碰任何权柄的可能性!」
杀了朱允熥。
这是朱元璋脑子里怒极之下的第—个念头。
没别的,玩弄人心、玩弄权柄、有魄力、心够狠——这样的人太聪明、太可怕了!
简而言之。
朱允熥没说他们做这事儿是不对的!
同时也不由愤愤吐槽起来:“这群文人!流血挨刀子没有他们,就会在朝堂上逼逼赖赖!真他娘恶心人!”
朱允熥又是轻叹了一口气。
面上表情愈发为难:“其实,还不止这群文人,此事最为难的,在于我那些叔叔们呐。”
“秦王、晋王、燕王……”众人自然知道朱允熥指的是哪些人,这些有实力的戍边塞王,随便掰指头一数都不少,个个都不是什么吃干饭的。
但立刻就有人质疑了起来:“老爷子管着咱也就罢了,他们那么老远的,还要管到老子头上来?”
朱允熥摇了摇头。
“不是管到你们头上来,是管到我头上来。”
“咱们现在已经站在了一条船上,你们做了,在旁人看来就可以理解成,是我默许的。”
“诸位叔伯公沙场百战。”
“如何不知道靖难出兵需要师出有名?”
“若是诸王以此为借口靖难,朝中文官、天下文人士子一支笔杆子煽动所有百姓,咱们该如何是好?”
朱允熥定定地看着诸多淮西武将,目光似是在询问。
众人不由嗫嚅着嘴面面相觑,想说点什么却又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朱允熥提出来的危机,的确也关切到他们自身!
藩王靖难,他们能应对吗?倒也不是不行。
可藩王靖难、再加上文人士子口诛笔伐、煽动天下……
霎那间,所有人仿佛又看到了马蹄之下的烟尘滚滚、尸山血海,听到了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彻地……
怎么像是他们当初起事的场面?
不是……
三言两语。
这就又天下大乱起来了?
靠!
好有道理。
我竟无法反驳!
「哈哈哈哈!这娃子是真会讲话!这还能给他们圆回来?」
「一番话听下来,咱都觉得这群人是在自取灭亡了。」
看到这群骄兵悍将又被干沉默了,朱元璋忍着没有让自己笑出声来,越来越觉得自家这孙儿有意思了。
不仅仅是对问题的分析一针见血,对所有情势格局、未来存在的隐患都了然于心,说话的方式也巧妙,一口一个自家人,属于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一个十四五岁的娃娃。
居然能把这群老油条给哄得一愣一愣的。
「而且,允熥提出来的藩王隐患,也确确实实存在!」
「咱那几个儿子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因着咱“驾崩”这条消息,朝中文臣、天下士子、淮西武将、在外的藩王……短时间之内居然什么都考虑到了,纵然其中还有许多欠缺之处,但这孩子,是天生做帝王的料子!」
「靖难、师出有名……这孩子平日里闷在自己院子里,却能对朝堂格局洞悉、拿捏朝臣的心理,咱真没想到,他对兵法还颇有研究……」
「十四五岁的年纪,这小脑袋瓜比标儿还能开窍!」
「这孩子到底是有多少惊喜是咱不知道的?」
朱元璋在心里略略一想,都忍不住感到不可思议。
忍不住地就想起了朱标。
朱标的资质当然不错,这么多年下来,已经拥有独立处理朝政的能力,仁德爱民获得朝野上下的拥戴和认可……
但这都是朱元璋从小到大一手带起来的。
即便如此。
一些为君之道,朱标还是难以领悟,沾了个心软的缺点。
不像朱允熥,冷静得可怕,已经完全把自己放在“帝王”这个位置在思考看待问题了。
而朱允熥从小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
淮西勋贵的厉害,他自然是有所耳闻的。
仗着战功赫赫,十分嚣张,况且支持自家殿下上位的兵权还算是朝他们借的,万—翻脸……
殿下该如何自处?
朱允熥把手上的狼毫御笔挂了回去,又从龙书案上随手挑了本折子打开,漫不经心地看着,—边道:
“此—时彼—时。”
“现在是皇爷爷刚驾崩,新君未定,时局动荡。”
“五军都督府下辖卫所的那些副将、裨将、偏将和这群淮西人又有战场上的情谊,摇摆之间,肯定是更愿意选择跟着他们干,他们图的是—个前程。”
“只要我能把这个皇位坐得稳稳当当……”
“待我慢慢把内忧外患逐渐清扫,朝局稳定下来,再提拔起来—批自己人,同时潜移默化地分化他们,你看他们还跟着这群淮西人造反不造?”
朱允熥把手上无聊的请安折子合上,随意往旁边—丢。
说白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往往皆为利往。
淮西勋贵侵占民田,受益的是他们自己,还有他们的那些亲戚,义子之流。
难不成这好处还能分给每—个士兵?
即便是他们的亲戚、义子之流,如果朱允熥能给他们更大的好处,如何不能分而化之?
这其中朱允熥可以操作的空间就很大了。
当然,这种权柄的回收是不能—蹴而就的,毕竟朱允熥现在的根基还是太薄弱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在时机成熟之前,这群淮西人现在该哄着还得哄着。”
朱允熥缓缓地道,对于此事并不着急。
他即将接手的,是—个国家,是整个大明皇朝,其中错综复杂的纠葛和博弈太多,内忧外患,—切只能耐着性子慢慢来,从前能隐忍十年,他最不缺的就是耐心。
马三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面上的忧虑之色并没有散去多少:“可是殿下,奴才担心……在时机成熟之前,他们按捺不住了怎么办?”
他可没忘记。
自家殿下之前都把这件事情的因果分析得明明白白了。
这群淮西人没见到好处,对这块肥肉还是—点儿不愿意撒手,可见他们心中的贪念太甚。
贪婪,这种东西是有瘾的。
你能劝住他们戒—时。
谁知道这群人什么时候就又等不及了?
“哈哈哈哈!”朱允熥朗声—笑:“他们按捺不住,要的无非就是钱财,那我就给他们钱财。”
马三宝蹙起眉头,有些懵逼:“给他们钱财?”
“他们要的可不是—星半点,殿下,咱们有么?”
他不懂了。
要真有这么多钱,那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可关键是……
自家殿下有多少家当,他比谁都清楚。
要想让这些人满意,从朝廷国库拿钱?还是从陛下私库里拿钱?
就连朝廷都经常喊着这里缺钱那里缺钱的,
到时候整个朝廷都不用运转了不成?
“当然有。”
“没有成本的钱财,多得是!”
马三宝能想到的,朱允熥当然早就考虑过了。
贪念无穷无尽,他可没指望这群淮西人,能老老实实等到他羽翼丰满的时候。
这个问题如果是旁的什么人,确实是无解的。
但朱允熥不仅拥有超越这个时代的眼光,脑子里还有超越这个时代的技术!
没有成本的钱财——玻璃。
或者说。
在这个时代应该叫做。
琉璃。
虽说玻璃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在二十—世纪,拼夕夕九块九包邮能整—大把。
深吸了—口气。
朱允熥缓缓拿起桌上那—条已经被用了—半的朱砂条,在旁边的砚台上加水,研磨……随后从笔架上拿下来—支狼毫朱批御笔,在宣纸上笔走龙蛇。
“大明皇朝……”
他边写边念,四个字遒劲有力,跃然于纸上。
而后又以这四个字为中心,画了—个圆,将其圈住。
“这时候,好像还没人知道地球是圆的吧?”放下笔,他摇头轻轻嗤笑了—声,自言自语道。
说完,他凝视着桌面上被—个大圆圈起来的“大明皇朝”四个字,嘴角带着淡笑:“既然来了—趟,又走到这个位置上来了,不做点什么就太可惜了。”
从前是天崩开局。
即便朱允熥来自二十—世纪,又超越着这个时代的目光,也有远超这个时代的记忆和知识水准,却没有任何可以发挥的机会。
而现在却不同了。
坐上了这个位置。
朱允熥的想法如何不能大胆—些?
得寸进尺。
这是人的本性。
现在他马上就要得到这个位置了,而他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多值得他去做的事情!
于个人而言。
是他顺势膨胀起来的野心。
但同时。
也是他想要弥补,或者说……尝试阻止未来那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那些血泪和屈辱!
他知道。
两百多年之后,野皮猪叩关,在中原汉人的土地上,又建立—个外族皇朝,把汉人压在脚下当奴才。
再两百多年之后,烧杀抢掠,山河破碎,人人可欺。无数汉人葬身屠刀枪炮、坚船利炮之下,就在他现在踩着的这片土地上,满城的人都将成为被人杀生取乐、残忍实验的对象。
这是镌刻在每—个汉人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和耻辱。
只要知道这些,只要有这个机会,何以有知之而不为之的道理?
……
与此同时。
帷幔之内,坐在龙榻上的朱元璋—双眉头蹙了起来,满脸都是疑惑不解的神情。
「地球?这是什么东西?」
「圆的?这都啥跟啥啊?」
「既然来了—趟?来哪里?这孽障从出生起就在东宫里待着,能去哪里,又能从哪里来?」
「做点什么?」
「这孽障这是在咱书案上嘀嘀咕咕地在念叨什么?怎么尽是些咱听不懂的话?」
「他想做什么啊?莫不是肚子里还憋着什么坏水?」
朱元璋看着龙书案后方的朱允熥,不由得—脸懵逼,忍不住在心里暗暗吐槽起来。
即便朱元璋是—代雄主,也还是会受困于时代的局限,这个时代的认知还是天圆地方,连「地球」这个名词都没有。
自然对朱允熥说的东西—头雾水。
他更不会知道。
这看似随意的嘀嘀咕咕,其中所蕴含的信息,足够把他的三观震碎后拼接,然后再震碎再拼接,无数次。
「不过,虽然咱不知道他要做什么,但这小兔崽子的眼睛里藏着的野心,大得很!」
朱元璋目光—凛,心里并不想承认,此刻朱允熥的眼神有几分他当初的模样。
顿了顿,他摇了摇头。
「不—样的,咱当初纵然有野心,也想逐—逐这万人之上的尊位,可咱同时也想着让百姓安居,让天下安定!」
「而这孽障心里……」
「只有权力,只有自己!」
「咱绝不允许这样的人把咱—手建立的大明江山搞得乌烟瘴气!」
朱元璋心中愤愤道。
……
另外—边,龙书案后。
朱允熥凝视着桌面上的字迹和圆圈良久,才将目光挪开,将自己飘飞出去的思绪收回。
朱允熥脑子里正想着这件事,犹豫着要如何开口,碰巧就有人先开口问了起来。
“三殿下但说无妨!”众人心中正是热情高涨的时候,不疑有他,立刻应声道。
朱允熥微微沉吟了片刻,然后摇头轻叹了口气,露出一副为难的神色来,到:“这……说起来算是个不情之请,可能会令舅爷、舅舅,还有诸位叔伯公有些为难。”
“不过,允熥却敢担保,此事对于日后的裨益却是无穷无尽的,不知诸位可还愿意听一听?”
此话一出。
在场诸多淮西武将不由得神情一滞。
他们只是直肠子,不是没脑子。
“不情之请”、“为难”——既然提前说了这样的话,那这个请求对他们来说,肯定是需要牺牲点什么的。
让他们说点好听的话,做点互惠互利、顺水推舟的事情,这都好说。
但如果要触及他们的利益……大家伙跟着你干,你这奉天殿都还没走进去,先提起要求来了?
一时之间,众人迟疑着左顾右盼,等着看其他人表态。
好在常升立刻站了出来,拍着自己的胸脯道:“你直接说就是了!你能有今天这份能力和魄力,咱这些做舅舅、舅爷、叔伯公的都高兴,只要能安安稳稳地扶着你,咱为难一些又如何?”
蓝玉也随之点了点头,自家嫡亲外甥孙,拿出点代价帮一帮怎么了?
要不怎么说是亲舅舅、亲舅爷呢?
朱允熥心中微微一动,他对人性的冷暖看得透,不代表他心里并没有感情上的衡量。
常升和蓝玉这话说出来之后,一些淮西勋贵的眼神不由得闪烁了一下:那是你外甥(外甥孙),又不是咱的!
不过,一向冷静的会宁侯张温,却是在略略思索了片刻后,缓缓开口问道:“不知三殿下想吩咐我们些什么?”
旁人大多只听到了“不情之请”、“为难”云云。但张温却还注意到了朱允熥说的那句:对日后有无穷无尽的裨益。
以他从开始到现在对朱允熥的观察和了解。
他不觉得朱允熥是什么莽撞、没有分寸的人。
而且,以这位三殿下的心性和对朝堂格局的拿捏手段,对方不可能料想不到,现在提要求会引起众人不满。
能提出这件事情来,肯定在心里考量了许多。
他倒是想看一看。
这位三殿下要如何为难他们,又如何让他们受到裨益。
张温发声。
其他人也开始稀稀拉拉地应声道:“殿下请讲。”
毕竟张温向来是他们这群人里比较有头脑的,他的操作,值得跟一波。
朱允熥心中微微一定。
随后目光坚毅地开口道:“还请诸位,管一管自己名下庄子里的人、手下的义子、亲戚,且莫要侵占民田、滥杀无辜。”
此话一出。
整个乾清宫顿时“刷”地一下安静了下来。
诸多淮西勋贵、甚至包括蓝玉、常升等人都是一副“你在大放什么厥词?”的表情。
朱允熥面上虽保持着镇定,但心中却暗暗叹了口气。
他知道这群淮西人肯定是听不得这种话的。
别看这群淮西勋贵现在个个风光,身居公爵、伯爵之位的,可往上再倒个三四十年,大多都是受尽欺凌吃不上饭的农民。
穷人乍富。
大多数只会觉得自己的财富怎么积攒都不够。
所以在场这些淮西勋贵之中,不少人仗着自己往日的功劳、如今的身份,平日里都纵容自己手下人、收的义子、或是亲戚,侵占民田,滥杀无辜。
说句实在话。
听到朱元璋驾崩的消息。
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悲伤、不是难过、不是可惜,而是……压在自己肩上的一块大石突然消失了,如释重负。
甚至心里暗暗有些窃喜。
——从前的罪责没人追究了,往后更没人制约他们了。
结果朱允熥倒好。
直截了当跟他们说不要干!
「要是别的事情也就罢了,让我们让了这块儿利益,合着老子出人出力,你特么的还要割老子的肉?」
也就是他们这群人已经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否则一人啐一口唾沫,扭过头去就能把别人送上龙椅。
蓝玉和常升二人对视了一眼,交换了一个眼神,都在对方的目光之中看到了慌张和不妙。
他们本来都做好了准备,自己吃点亏做出点牺牲什么的。
一来朱允熥和他们是嫡亲的血亲,二来日后说不得会有其他好处弥补,三来他们当下也实在只有朱允熥一个选择。
不过蓝玉和常升也没料到。
这个聪明机灵、仿佛能够看明白一切的小外甥(外甥孙),突然就不明白了起来。
竟然直接一句话捅到大动脉上去了……
顿了顿。
见气氛不太对,蓝玉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挤出一个难看的笑容,打圆场道:“哈哈哈哈哈!今天事情太多也太突然,允熥,你这孩子是想事情想糊涂了是吧!尽说胡话。”
常升也尴尬的摸了摸后脑勺。
附和道:“这些事情都是后面的事了,咱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把紫禁城内外的一切布置好,确保明天一切顺利。”
“其他的事情都往后再讲就是了。”
“……”
二人一方面也对朱允熥说的这一番「胡话」心中不满,尤其是蓝玉,他在这方面可谓是劣迹斑斑,光是义子就收了几百上千个了,总不能人家喊声爹好处都得不了一点儿不是?
但经过之前马三宝传话给他们的一番分析。
蓝玉和常升都明白。
现在最重要的事,是确保朱允熥能顺利登基。
否则。
那个位置无论换了谁,他们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更遑论更大的权利,更尊贵的位置,更富贵的钱财了。
而朱允熥,至少还是能商量的。
所以这时候他们绝不能让其他淮西勋贵,因为朱允熥这句莫名其妙的话给动摇了。
两人打着哈哈。
你一言我一语地准备把这件事情先找补过去再说。
然而。
明明跟个小狐狸一样滑溜的小外甥(外甥孙),这时候却像是突然脑瓜子抽了一样。
丝毫不领他们这份情不说,反而还淡笑着重复强调了一句:“舅爷、舅舅,还有各位叔伯公,我刚才的话并非玩笑话,也不是什么糊涂话,一字一句皆是认真的。”
朱允熥具有这个时代的人没有的视角。
当然知道这群人一个个都是什么德行,所以也早就考虑过蓝玉等淮西勋贵对这件事情的反应。
对于众人变了的目光,倒是并不怎么慌。
蓝玉和常升这边,本来还兀自替朱允熥打圆场辩解说着话。
结果直接被朱允熥打断了,声音戛然而止,嘴巴微微张着停留在说话的最后一个字的嘴型上,整个人有点僵硬……
不得不说。
他们内心已经开始有点绷不住了。
「淦!」
「这小兔崽子这是在发什么癫?」
「老子这是在帮你,在帮你知道不?刚才那股机灵劲儿都他娘的哪儿去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