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免费阅读
现代都市连载
正在连载中的古代言情《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深受读者们的喜欢,主要人物有朱允熥朱元璋,故事精彩剧情为:穿越大明,我成了尴尬的皇子。因为,我是太子的嫡二子,本该牛逼轰轰。却没想,我母亲死了,侧妃上位成了正室。比我大的庶子有了嫡出名分,压我一头。而我的嫡长子哥哥已死,太子父亲也死了,这咋玩?什么,明太祖提前死了,这是我的机会啊。我火速抢走皇位,开始为国效力。谁知道,我那死去的皇爷爷复活了!...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4-11-01 03:33: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免费阅读》,由网络作家“生椰拿铁yyds”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正在连载中的古代言情《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深受读者们的喜欢,主要人物有朱允熥朱元璋,故事精彩剧情为:穿越大明,我成了尴尬的皇子。因为,我是太子的嫡二子,本该牛逼轰轰。却没想,我母亲死了,侧妃上位成了正室。比我大的庶子有了嫡出名分,压我一头。而我的嫡长子哥哥已死,太子父亲也死了,这咋玩?什么,明太祖提前死了,这是我的机会啊。我火速抢走皇位,开始为国效力。谁知道,我那死去的皇爷爷复活了!...
张温心中实在想不通。
眼下气氛凝沉至此。
朱允熥还能如此淡定,到底会如何应对眼下这种局面。
其实,朱允熥说出的那句「不再侵占民田、滥杀无辜」,对于他来说其实影响并不大,因为他也不干这事儿。
毕竟原本的历史走向之中,朱元璋想搞他,也只找得到一个「所用器物僭越」的罪名,其他罪名显然是找不到一点了。
穷人乍富。
有两种极端。
大部人会成为当年剥削自己的那一类人,尽情享受人上人的优越和好处,甚至变本加厉。
而小部分人,则是会心怀怜悯,对处境和自己贫弱之时的人感同身受,自己淋过雨便想替别人撑伞。
譬如朱元璋,这些年都尽量给农民减少赋税,与民休息,发布诸多利国利民的政策。
张温也属于这一类人。
他的看法和朱元璋差不多。
心里想着,大概是这位东宫三殿下,承继了太子殿下的仁德爱民之心,如今有望走上天下至尊之位,少年意气,或者说类似于新官上任三把火,迫不及待地就想做点什么。
仁德爱民之心。
在张温看来,这一点对于一位帝王来说十分重要。
历朝历代,大多亡于暴政——百姓但凡还能有一点活着的念想,都不至于到揭竿造反的地步。
他们这群人当年就是活不下去了,所以才有了如今的大明。
朱允熥这个出乎预料的举动。
尽管鲁莽意气。
却令张温心里多了几分敬佩之意,也从心里希望,这位东宫三殿下当真可以坐上那个位置。
所以他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了。
不过张温始终觉得。
朱允熥心中或许已经自有了一番盘算。
一个能在吕氏手底下隐忍十数年的孩子,怎么可能在这种紧要关头上鲁莽行事?他能把他们这群淮西勋贵搜罗到这里来,不可能不明白,这群人是他唯一的政治资本和依仗。
张温此话一出,乾清宫内凝沉的气氛瞬间缓和了不少——对日后大有裨益?如果这份裨益能弥补他们的损失,倒也不是不值得一听。
因此,众人的目光“刷”地一下又集中到了朱允熥身上。
朱允熥不经意地看了张温一眼,心中觉得有趣,暗暗记下了这张面孔。
当然,现在不得不提出的矛盾提出来了,他当下最重要的是:解决这个矛盾。
面对众人的目光。
朱允熥内心开始酝酿情绪,面上作出一副无奈为难的神色,叹了一口气,这才缓缓开口:
“其实,各位的顾虑,我心里都是清楚的。”
“只是当下的处境,各位叔伯公心也明白。”
“有诸位在朝堂上说话,当然都是很有分量的,可这朝堂上能说话的,不止咱们淮西一脉。”
“在允熥心里,咱们都是自家人,心里肯定是偏向于诸位叔伯公的,可我却不能在外表现出这种偏颇。”
“否则就会成为那些文人攻击的借口。”
“诸位也知道,要想在龙椅上坐稳,我的处境还十分艰难。大局未定,提出此事,允熥也是不得已的。只是咱自家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觉得这件事情得提一提!”
朱允熥紧紧蹙起眉头,先表明立场:我肯定是偏着你们的!咱们都是淮西一脉,是一边儿的!
听到朱允熥这话。
众人面上的神情顿时缓和了不少——嗯,总算不是老爷子说的那一套“百姓艰苦、你们要懂得体恤、触犯大明律”云云。
现在好了——出现了—个朱允熥!
至少在目前看来,自己这个隐忍了多年的皇孙,是哪儿看哪儿都合适。
能不能搞定刘三吾这几个人都不重要。
毕竟他多少还是缺了个名分,这在礼法上是绕不过去的。
「不过这小子倒是也沉得住气。」
「刘三吾先论名分,再论礼数纲常,甚至直接指着允熥骂他篡位、弑君杀祖……」
「以他如今登位的把握,直接把自己放在了帝王的位置也在情理之中了,被人指着鼻子骂居然还是不愠不怒,不管他心中是否生气,这份喜怒不形于色,也算难得。」
朱元璋看着龙书案后方的朱允熥点了点头。
只见他此刻面上依旧是—副云淡风轻的样子,甚至还能带着淡淡的笑意。
「或者说……他早已料到这情形,心中有了成算?」
朱元璋双眼微眯,若有所思地看着朱允熥端详了起来。
……
“夫子还是和课堂上—样严厉啊。”面对刘三吾的—顿劈头盖脸,朱允熥不怒反笑,道。
刘三吾不禁感觉自己—拳打在了棉花上。
我现在在跟你讲“篡位”、讲“弑君”、讲“礼法纲常”!你跟我嬉皮笑脸地顾左右而言他?
—下子让刘三吾觉得。
自己像是在课堂上遇到了那些不受教的顽皮学生。
顿时气得胡子都吹了起来,厉声呵斥道:“三殿下,老夫没有在和你开玩笑!也请殿下莫要罔顾礼法纲常……”
詹徽和傅友文眼神惊慌地对视了—眼。
都忍不住蹙起了眉头。
内心—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这死老头能不能看看眼下这情形谁是老大?他说他是皇帝都行,你作死别连累我们啊!
然而。
他们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雷霆大怒。
也没有什么八尺大汉、刀斧手从暗中跳出来。
只听到那个温润如玉的声音—如既往地平和:“学生有—问题想要请教夫子,不知《孟子四章》其三,是什么来着?”
刘三吾正在—旁吹胡子瞪眼。
不过他在皇宫里教授皇子、皇孙已有二十多年,作为夫子的习性深深印刻在了骨子里。
被朱允熥这么—问。
当即便下意识答道:
“《孟子四章》其三,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说完之后。
刘三吾才突然反应过来。
自己现在可不是在上课!现在是站在自己面前这臭小子,弑君杀祖!要篡位!
“你……”不过刘三吾刚想继续骂,却被旁边的詹徽和傅友文二人给拉住了。
詹徽拍着刘三吾的背,打断道:“刘先生消消气消消气!咱先听听三殿下怎么说。”
傅友文则是从上到下摸着他的胸口:“不错不错!做事情是要讲究证据的嘛!不如我们先把事情搞清楚再说。”
现在人家摆明了就是要夺位。
你要是能争取那也罢了,你要是不能争取,还要指着人家的鼻子骂,你看人家容不容你?
他们觉得自己是时候表个态了,不然迟早得跟刘三吾—起在这里嘎了,他们不想悄无声息地死在这里,同时也不想刘三吾死在这里。
其—,是这样的人虽然死板,但值得人敬重。
其二,则是刘三吾在朝堂上的地位不容轻视,朝中那些靠科举进来的清流文官哪个没在翰林院待过,哪个不敬他刘三吾几分?
一时之间。
朱元璋也想不到合适的,调和兄弟二人之间关系的方法。
只能在心中暗暗安慰自己道:
「好在,允熥并没有被仇恨冲昏了头脑,这反倒是保了允炆一命,不然以蓝玉的架势,就算咱刚刚亲自站出来,也来不及拦住。」
「好在,咱以后还是有周旋的机会的。」
「嗯……兄弟二人之间的矛盾,对淮西勋贵的提防,对人心贪婪的不够了解,过度依靠信任外戚……」
朱元璋在心里总结了几点。
整体观察下来,他对朱允熥的资质很满意,但也总结出了几点朱允熥的草率不足之处,以及他目前还想不到解决办法的疑难。
当下在心里先默默记了下来。
算作是他明日开始,要去做的,要教导朱允熥的计划。
帷幔的另一边。
淮西武将集团已经彻底确认了拥戴朱允熥的可行性,对处理朱允炆的手法也同样达成了共识,经过一阵短暂的嬉闹之后便平静了下来,目光神情都变得不自觉地严肃。
他们并没有忘了。
即将要做的事情,是顶着朝堂上下的压力拥戴一位新帝。
这种事情可不是等着明天早朝宣布一句就能成的,他们还需要趁着天还不亮,在整个应天府内外作出更细致严密的布置才行。
“不知舅爷、舅舅,还有诸位叔伯公是否有其他疑虑?”朱允熥开口问道。
众人左右看了看,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纷纷摇头。
该安的心安了,该处理的人处理了,接下来还能有什么?不要怂就是干呗。
蓝玉郑重地看了一眼朱允熥。
随后露出一抹欣慰的笑意,道:
“允熥,你长大了,一夜之间就长大了,许多事情,你比咱这些人要机灵,咱这些人想到的,你早就想到了,咱这些人没想到的,你也想到了。”
“明日,你只管往奉天殿上走,咱扶着!”
常升也点了点头,道:
“是啊,从前咱以为,太子殿下会成为大明毫无疑义的第二代明君,以为你哥哥雄煐同样会顺利地成为第三代雄主。”
“没想到后来发生了这么多事情……”
“好在,你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了,咱们从来没想到过你从前的处境这么艰难,但你是个好孩子,更是个聪明的孩子,你隐忍多年,给你自己保留了希望,更给咱们带来了希望。”
“舅爷、舅舅都会一路扶着你!”
他的目光之中带着无比的坚定之色,甚至微微有些发红。
蓝玉和常升二人对待朱允熥。
一开始是因为大姐(大侄女)新添了个小外甥(外甥孙)而由衷地感到高兴。
老大朱雄煐没了之后,则是期待他成为第二个朱雄煐。
即便后来发现实在扶不上墙,也希望他的人生能安安稳稳。
今夜突然看到这孩子露出了锋芒,长成了他们未曾料想的样子,心中自然感慨万千。
蓝玉和常升二人话音落下之后。
其他人也迫不及待纷纷开口:
“没错,三殿下!当年咱们都在常将军帐下效力过,常将军破军无敌,咱们这些人无不钦佩。三殿下是常将军的亲外孙,说句僭越的话,咱虽不似凉国公和开国公他们与殿下血缘亲厚,但也有子侄情谊在!”
“殿下不仅继承了太子殿下的谦恭温和,又有大行陛下的手段魄力,还有陛下和常将军当年的勇武风姿,自当为大明第二代雄主!”
“还请三殿下放心。”
“……”
众人纷纷表态。
声音神态似乎都十分郑重认真。
他们口中的常将军,自然就是朱允熥的嫡亲外公,大明开国战神常遇春了。
常遇春在洪武二年暴卒而亡,那时候朱元璋还没有大封功臣,所以这些淮西人还保留着当年那种称呼习惯。
“允熥铭记于心。”朱允熥虽面上作出一副颇为感动的模样,可内心之中却是无悲无喜。
他并非没有注意到,之前这些人确认这份“从龙之功”的可得性之后,面上露出的那种野心和贪婪。
他两世为人。
脑回路不可能跟一个真正的十四五岁小孩一样简单。
看待事情,往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群人现在如此热忱。
决计不可能是因为敬佩常遇春,连带着对他这个常遇春的亲外孙爱屋及乌。
否则在此之前为什么只有蓝玉和常升二人偶尔还给他送点东西?其他人甚至已经忘了他的存在?
这些人的热情,不过是因为朱允熥现在身上有足够的价值,利聚而来、利尽而散罢了。
毕竟,在“未来的新帝”面前,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姿态总是要做足的。
所以朱允熥对这些人的吹捧和热情之中的虚伪,毫不在意。
不过,朱允熥自身也并不重视这一点。
他要的只是结果。
他要的,也只是这些人的价值。
至于对方的贪婪和野心,他可以接受——得寸进尺,原本就是人的本性,包括朱允熥自己在内也是如此。
发现老朱提前嘎了之前。
他的目标只是能成功抱上朱棣的大腿,改变自己原本悲惨的结局,当一个富贵王爷安稳一生。
而当情境骤变。
他的野心就滋生了出来——他要万人之上的那个位置。
做人。
要看透他人,更要看透自己。
他并不一味地觉得野心和贪婪是什么坏事情,譬如他今天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把这群人搜罗过来,就离不开这一点。
而他要做的。
就是利用这些野心和贪婪,同时保证自己不被其反噬。
在吕氏的眼皮子底下隐忍多年的好处,是造就了他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和高超的演技。
诸多淮西武将看到朱允熥郑重其事地“铭记恩德”之后,面上都不由得露出了得意的神色来——未来的新帝性情温和,有已故太子之风,他们此次的从龙之功,必定能带来更大的荣华!
于是乎,当即有人顺杆爬地贴了上来,热情地问道:“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情,臣等便先下去安排好其他琐碎事情,不知三殿下可还有什么需要交代的?”
朱允熥挑了挑眉,嘴角噙起一抹微不可查的弧度,故作一副突然想起的模样:“噢!说起来,倒还真有一件事情,需要劳烦舅爷、舅舅和各位叔伯公……”
朱允熥脑子里正想着这件事,犹豫着要如何开口,碰巧就有人先开口问了起来。
“三殿下但说无妨!”众人心中正是热情高涨的时候,不疑有他,立刻应声道。
朱允熥微微沉吟了片刻,然后摇头轻叹了口气,露出一副为难的神色来,到:“这……说起来算是个不情之请,可能会令舅爷、舅舅,还有诸位叔伯公有些为难。”
“不过,允熥却敢担保,此事对于日后的裨益却是无穷无尽的,不知诸位可还愿意听一听?”
此话一出。
在场诸多淮西武将不由得神情一滞。
他们只是直肠子,不是没脑子。
“不情之请”、“为难”——既然提前说了这样的话,那这个请求对他们来说,肯定是需要牺牲点什么的。
让他们说点好听的话,做点互惠互利、顺水推舟的事情,这都好说。
但如果要触及他们的利益……大家伙跟着你干,你这奉天殿都还没走进去,先提起要求来了?
一时之间,众人迟疑着左顾右盼,等着看其他人表态。
好在常升立刻站了出来,拍着自己的胸脯道:“你直接说就是了!你能有今天这份能力和魄力,咱这些做舅舅、舅爷、叔伯公的都高兴,只要能安安稳稳地扶着你,咱为难一些又如何?”
蓝玉也随之点了点头,自家嫡亲外甥孙,拿出点代价帮一帮怎么了?
要不怎么说是亲舅舅、亲舅爷呢?
朱允熥心中微微一动,他对人性的冷暖看得透,不代表他心里并没有感情上的衡量。
常升和蓝玉这话说出来之后,一些淮西勋贵的眼神不由得闪烁了一下:那是你外甥(外甥孙),又不是咱的!
不过,一向冷静的会宁侯张温,却是在略略思索了片刻后,缓缓开口问道:“不知三殿下想吩咐我们些什么?”
旁人大多只听到了“不情之请”、“为难”云云。但张温却还注意到了朱允熥说的那句:对日后有无穷无尽的裨益。
以他从开始到现在对朱允熥的观察和了解。
他不觉得朱允熥是什么莽撞、没有分寸的人。
而且,以这位三殿下的心性和对朝堂格局的拿捏手段,对方不可能料想不到,现在提要求会引起众人不满。
能提出这件事情来,肯定在心里考量了许多。
他倒是想看一看。
这位三殿下要如何为难他们,又如何让他们受到裨益。
张温发声。
其他人也开始稀稀拉拉地应声道:“殿下请讲。”
毕竟张温向来是他们这群人里比较有头脑的,他的操作,值得跟一波。
朱允熥心中微微一定。
随后目光坚毅地开口道:“还请诸位,管一管自己名下庄子里的人、手下的义子、亲戚,且莫要侵占民田、滥杀无辜。”
此话一出。
整个乾清宫顿时“刷”地一下安静了下来。
诸多淮西勋贵、甚至包括蓝玉、常升等人都是一副“你在大放什么厥词?”的表情。
朱允熥面上虽保持着镇定,但心中却暗暗叹了口气。
他知道这群淮西人肯定是听不得这种话的。
别看这群淮西勋贵现在个个风光,身居公爵、伯爵之位的,可往上再倒个三四十年,大多都是受尽欺凌吃不上饭的农民。
穷人乍富。
大多数只会觉得自己的财富怎么积攒都不够。
所以在场这些淮西勋贵之中,不少人仗着自己往日的功劳、如今的身份,平日里都纵容自己手下人、收的义子、或是亲戚,侵占民田,滥杀无辜。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