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大明锦秀新上热文

大明锦秀新上热文

岁月神偷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大明锦秀》,现已完本,主角是朱允熥朱标,由作者“岁月神偷”书写完成,文章简述:我有个最尊贵的名字,朱允熥。我是大明太祖的嫡孙,太子朱标之嫡子。母亲是常遇春之女,舅爷是蓝玉。我是大明最尊贵的皇孙,也是大明皇位,最有分量的,最为合法的继承人。我将开创一个不一样的大明,风华无双,日月昌明。海纳百川,四海来拜。...

主角:朱允熥朱标   更新:2025-02-25 04:4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锦秀新上热文》,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大明锦秀》,现已完本,主角是朱允熥朱标,由作者“岁月神偷”书写完成,文章简述:我有个最尊贵的名字,朱允熥。我是大明太祖的嫡孙,太子朱标之嫡子。母亲是常遇春之女,舅爷是蓝玉。我是大明最尊贵的皇孙,也是大明皇位,最有分量的,最为合法的继承人。我将开创一个不一样的大明,风华无双,日月昌明。海纳百川,四海来拜。...

《大明锦秀新上热文》精彩片段


抢?

几个年幼的小王爷陷入沉思。

朱允熥的声音带着无限的诱惑,继续说道,“咱们手里有刀,有兵,不抢不是浪费吗?”

“想想我皇爷爷,你们父皇,他老人家年轻时干啥的?”

“他老人家年轻时候当过和尚要过饭!”

“我太爷爷,你们爷爷是干啥的?”

“种地的,饭都吃不饱的农民!”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喜欢跟子孙们忆苦思甜。他不但不在天下人面前避讳自己的苦出身,更是把这种苦当成一种上天恩赐和磨练,告诉给皇子皇孙们。

早先,那些成年皇子们还小的时候,回凤阳老家祭祖,朱元璋都不许他们骑马坐车,而是穿着草鞋,沿着他起兵的足迹走回去。

也不许皇子们在路上接受沿途官府的馈赠和饭食,这是告诫自己的子孙们,朱家能有今天多么不容易。

一众小王爷陷入沉思。

“咱朱家能有今天,咋来的?”朱允熥继续毒害这些孩子们幼小的内心,“咱祖上可是正宗的泥腿子,咱们的江山还不是拿着刀子,从大元手里抢下来的。我爷爷,你们爹,带着一群兵,给咱们抢来了荣华富贵,抢来了王位!”

众小王爷纷纷点头,他们都是上树掏鸟的年纪,整天在宫中闲的浑身痒痒。

“二十一叔!”

沈王朱模排行二十一,按照辈分是朱允熥的二十一叔。

“啊?怎么了?”

朱允熥笑道,“二十一叔,你不是生平最羡慕皇祖父当年带着大军浴血冲杀吗?你说,你是想做一个无所事事,整天吃饱了没事干看斗鸡的逍遥王爷,还是想做一个跃马扬刀的大将军!”

“当然是大将军!”沈王朱模拍着胸脯说道,“每回听舅舅讲,他当年跟着常大将军冲锋陷阵的事,我都........我都恨不得马上拿刀上战场!”

沈王的舅舅也是一员悍将,原常遇春的部下,现在是京中神武军的指挥使。

“这就是啦!”朱允熥一拍巴掌,笑道,“那些蕃人占着那么好的地方,占着那么多的金银财宝,你看着难受不?”

“等你长大了,带上几万兵马,直接杀过去,把他们好东西都抢了,给大明开疆拓土,威风不威风!”

听了朱允熥的话,沈王朱模眼睛发亮,“威风!威风!”他似乎看到了,他带着大军冲锋,在蛮夷之地横冲直撞,把大明的旗帜高高竖起的那天。

“我要去抢他们,我带上我舅舅,我表哥,我二姨父,抢那些蛮子!”朱模大声喊道。

“我也有舅舅!”唐王朱桱扯着脖子说道,“我舅舅正跟在北边杀鞑子呢?我这就给他写信,让他回来!”

“谁没舅舅!”郢王也凑热闹,喊道,“我舅舅是战功封的伯爵,手下几千兵,都是骑兵,我让他骑马驮我去,驮我去去!”

朱允熥笑了,这些孩子都是白纸。

自己的种子,已经开始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

“嗯嗯!”学堂窗外忽然传来刻意发出的声音。

众人回头,只见朱元璋的贴身太监黄狗儿站在那里。

“奴婢给诸位王爷请安!”

黄狗儿跪在地上,抬头笑道,“吴王殿下,陛下请您去用膳呢?”

“好!”朱允熥点点头,在众王爷羡慕的 目光中,大步而去。

学堂里,最前排的朱允炆,落寞的低下头。

原来陪皇祖父吃饭这个荣誉,是只有他这个名义上的长孙,才有的体面。

而现在........

抬起头,看看窗外。

“皇祖父,你忘了孙儿了吗?”朱允炆怅然神伤。

~~~~~

“不必多礼,就咱们爷俩,坐吧!”

奉天殿里,朱元璋笑眯眯的说道。

朱允熥还是先搀着他坐下,然后才坐到对面。

桌子上的菜,有些出乎意料。

朱元璋大概是古往今来生活最简朴的皇帝之一了,当了皇帝他爱吃的还是家乡菜,而且每顿只有一菜一饭,刚刚好够吃,绝对不会浪费。

最常吃的菜,就是大蒜大葱炒腌肉。

腌肉就是咸肉,那东西大油大盐,在普通百姓嘴里是美味佳肴,但是在皇帝的桌子则是有些不雅。

可是朱元璋就是喜欢,不但喜欢,而且每餐都吃得很干净,一个饭粒都不剩。

朱允熥听说过这个故事,他的十九叔谷王,有一次因为偷偷把老米饭和腌肉倒掉,被朱元璋亲手抽了十鞭子。

一边抽一边骂,你个忘祖背宗的败家子,你个不知道民生艰难的败家子。

可是现在,桌上的菜肴格外丰盛。

御厨精心制作的干烧鱼,葱烧海参,盐水鸭,肥鸡等等琳琅满目一桌子。

闻着香味扑鼻,就是卖相一般般。

这个所谓的御厨,其实不是什么高深的厨子,原来就是军中的伙夫。姓徐名兴祖,跟了朱元璋差不多三十年,朱家人的饭都是他做的。

“吃呀,看啥?”朱元璋显然心情大好,桌子上居然还有一壶温酒。

朱允熥赶紧起身,给朱元璋满上,“皇爷爷,咱俩个吃不了这些!”

“吃不了赏给侍卫,剩不下!”朱元璋朗声笑道,“吃,多吃!”

朱允熥看着满桌的菜,有些犹豫。

“你这臭小子,拿咱地话当耳旁风!”朱元璋笑骂道,“不让你守孝,你就吃素。你正是长身子的时候,咱在你这么大,就这大肥鸡,一顿能吃三只。你吃素吃坏身子怎么办?男人哪能不吃肉,给咱吃!”

说着,直接撕下一个鸡腿放在朱允熥的碟里,随后不顾形象的把手在衣服上擦擦,“吃,多吃!”

“谢,皇爷爷!”

尽管心存讨好朱元璋的心思,但是老人对孙子发自内心的关爱,也让朱允熥心中一暖。

眼前这老人,瞬间和脑海里,前世记忆中慈祥的祖父融合在一起。

眼泪不由得落下,大口的吃了起来。

然后,赶紧的擦了下眼角,三两口吃完了鸡腿。

“这才像话,你也大了,陪爷爷喝一盅!”朱元璋端着酒杯。

朱允熥不敢怠慢,赶紧陪着他喝了小半杯。

“哎,你小子要是不装傻,咱们爷俩也不至于今天才能喝上一盅!”朱元璋叹息道。

说着,看看朱允熥,“咱问你,今天那些话,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回皇爷爷,句句都是孙儿自己想的!”朱允熥说道。

“栋梁之才,难能可贵!”朱元璋温和的笑笑,但是马上又收敛笑容凝固,“你可知道,你那些话有多得罪人吗?”

“有您在,孙儿还用怕谁?再说,孙儿是皇上的嫡孙,在乎谁?”朱允熥笑道。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这才像咱的孙子!”

随后,似乎无心一般,继续说道,“你说的那些,改税也好,占藩国的土地也罢,都是难上加难,就算是皇帝也难以施行。”说着,朱元璋目光如电,看着朱允熥,“假如,咱说假如,假如你来当皇帝,你怎么办?你怎么说服那些大臣?”

来了,朱允熥心中一震。

朱元璋既然如此问,那就是心中的皇储人员在向自己倾斜。

朱允熥站起身,躬身说道,“孙儿以为,没有开拓精神的皇帝,还不如一条看家狗!”

话音落下,朱元璋眼中精光四起。

“皇帝是天下的领路人,大臣是帮助皇帝的人。无论是改税还是其他,触动大臣的利益才会被阻挠,但是皇帝不是大臣的皇帝,而是天下百姓的皇帝,只要对百姓好,便是对的。”

“皇爷爷曾说过,皇帝就要为百姓主持公道。我不需要说服他们,只需要他们执行。”

朱元璋喝干杯中酒,开口问,“那要是留下骂名呢?”

“百姓心中有杆秤,是非自有公论,孙儿若为皇帝,不愿为百官赞颂的守门皇帝,甘愿为万民称赞的一代大帝!”

“好!”朱元璋仰天大笑。

就在此时,黄狗儿拿着一个折子,急匆匆走进来。

“何事?”朱元璋不悦。

黄狗儿跪下,“陛下,云南的八百里加急奏折,沐公爷......”

噌,朱元璋站了起来,“沐英怎么了?”



皇帝也为钱发愁。

朱元璋是个好皇帝,从心里顾及百姓的民生。

数十个藩王进京,他们走一路要吃一路,人吃马嚼的不是小数。

怪不得,朱元璋死后,严令各地藩王不得进京奔丧。

根源就是怕,骚扰到地方,带来严重的负担。

若是再往后几百年,啥清大帝之类的,每逢寿辰就是发财之时。

各地督抚轮番进献,宫中又是修戏台,又是建花园。

为了显示所谓的煌煌盛世,大办特办,繁花似锦烈火烹油。

几百年下来,天下的好东西都进了他一家一姓的腰包。

后来被人家红毛绿眼的八国联军,抢了又抢。

“孙儿,你记住!”见朱允熥若有所思,朱元璋正色道,“当皇帝,虽然受天下的供养,想 要啥有啥,但是当皇帝的人,不能贪心!”

朱允熥肃容倾听,皇帝教诲。

“皇帝,是给天下人做主的。皇帝,是让人过好日的,不是祸害人的!”朱元璋继续说道,“你知道当皇帝最大的权力是什么吗?”

朱允熥摇头。他虽然有着后世的灵魂,有着后世的独特眼光和见解,还有着超越历史几百年的先见之明,但是他知道,当皇帝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皇帝最大的权力,是控制!”朱元璋双手握成拳头,慢慢舒展开,指了指他的心窝,“控制的是这里!皇帝,要控制自己的心。控制自己的贪欲,控制自己的享乐!”

朱允熥拜倒,“孙儿记住了!”

随后,朱允熥陪着朱元璋用了膳,又和老头说了一阵闲话,才转身出来,朝东宫走去。

一路上,朱允熥都在想一件事,边走边想,表情有些沉重。

那些跟在他身后的宫人侍卫,见吴王若有所思,也都不打扰。

朱允熥在想钱。

既然自家老头怕藩王的队伍骚扰对方,那由朝廷先垫付藩王过境需要的费用,不就完了吗?

藩王的家眷多少,属官多少,每人每天的伙食费用,住宿费用按照官阶大小都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况且真的让藩王来京,还可以限定他们的随扈数量。

用不了上万人,每个王爷带上几百个侍卫,加上家眷属官撑死了一千人。北方的藩王可以在山东等地乘坐运河船只南下,那样的花费更少。

可问题是,钱从哪里来?

朱元璋的性格,是不会从国库拨钱给儿子们当路费的。

他又绝对不会像什么后世的大帝一样,让地方督抚捐款。

想着钱,朱允熥也有些头疼。

他虽然贵为吴王,可是手里也没几个钱。

皇族之后去了封地才有钱,他当皇孙的时候一年就是一千两银的赏钱,多一分都没有。

别说他,宫里有一个算一个,一个比一个穷。

钱是好东西,不但能解燃眉之急,还有大用。

据说后来朱棣之所以能打下南京,就是因为长年累月的大撒银票,收买了许多军官和宫人。

现在,自己在朱元璋心中的位置越来越高了,自己不但需要有自己的班底,也更需要建立班底的钱财。

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的忠诚,只有绝对的利益。

但是这事,还真要从长计议。

朱元璋可是眼里不揉沙子的,千万不能弄巧成拙。

朱允熥边走边想,自己在朝中能获到多少支持。

两个舅舅,掌管京中武威,武隆两大营共三万人的京营兵马。

舅老爷蓝玉身上虽然有大将军的位置,其实在京城一兵一卒都没有,只有几百家将。

颍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等人也都是如此。

这就看出朱元璋的手腕来了。

这些跟随他的老兄弟,个个能征善战,位高权重,但是不出征的时候,没有兵权财权。

朱标的政治遗产中,倒是有不少大明中上层将领,除了京中的武将之外,各地守将也有不少。可是那些人打仗还行,真要是用他们干别的,只怕反而会坏事。

文臣呢?

想到这些文臣,朱允熥更是头疼。

现在距离清洗胡惟庸的党羽才过去几年,朝中凡是有实权的文官,都不敢有任何的结党营私之嫌。

自己若真是被朱元璋选定了储君,他们肯定效忠。但是皇位一日没落到自己身上,这些人一日不敢站队。

思来想去,朱允熥哑然失笑。

原来自己这个吴王,是既没钱,又没人。只有一堆隐藏着的政治遗产。

渐渐的,走到东宫。

穿过奉安殿,后面一个清净的小院就是他的住所。

院门前,两个侍卫正在指挥一群太监,不住的往里面搬东西。

那两个侍卫正是当日在朱标灵前,善意提醒过自己的廖家兄弟。

”参见吴王殿下!“廖家兄弟见到朱允熥,赶紧行礼。

”快快请起!“朱允熥笑着扶起来。

这哥俩虽然只是宫中的侍卫,官阶不高,但是代表的是身后楚国公一脉,不能小觑。

”这都什么呀?“朱允熥看着小山一样的礼盒说道。

”回殿下,这是端午时,是各地藩王进献的贡品。陛下特旨,让臣等给您送来!“廖镛恭敬地说道。

端午节,华夏人传统节日。

不过太子朱标刚刚去世,这端午在宫中根本就没过。

”辛苦你们哥俩了!“朱允熥笑笑笑,随后拿起一个礼盒,蜀王朱椿的礼物,封条上写着柏枝熏肉。

朱元璋崇尚简朴,他这些儿子也不敢送贵重东西,千里迢迢送了点腊肉之类。

这些货物通过驿站快马传递,所产生的费用,超过了礼物数倍。

等等,朱允熥好似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一条可以有钱的路,可以让国家有钱的路。

驿站!

和廖家哥俩随后说了几句,朱允熥一人在花园里溜达,满脑子都是刚才的灵光一现。

以前看那些穿越小说,主人公穿越古代,靠着啥卖火柴,香皂就能发家致富那是扯淡。

这玩意现在就有了,宫中所用的火柴和后来大同小异。香皂那玩意更是中人之家就能用上,没香皂用什么洗澡?

还有什么蒸馏酒,现在大明严令各地不得私自酿酒,很多百姓吃不饱,拿粮食酿酒,长几个脑袋。

玻璃那玩意现在也有,大明的宫城里很多窗户上,都装着五彩琉璃。

再说自己也不会啥发明创造,这个驿站倒是给了朱允熥一个想法。

朱元璋重视各地民生,每天的奏折都是驿站快马传递。而且各地的驿站,还要负责官员的往来,颇有些后世邮政的意味。

但是大明的邮政不赚钱呀?

那自己改动一下,把后世邮政的挂念套在现在的驿站上,能否给大明增加一条财源。

如果可行,那藩王进京贺寿的问题迎刃而解。

而且,自己朱元璋心中的位置,也能更上一层楼。

朱允熥越想越兴奋,回头吩咐道,”本王要写点东西,你们谁都不许打扰!“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