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扶摇直上赵泗嬴政全局

扶摇直上赵泗嬴政全局

徐福 著

现代都市连载

赵泗嬴政是《扶摇直上》中的主要人物,在这个故事中“徐福”充分发挥想象,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以下是内容概括: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主角:赵泗嬴政   更新:2025-02-22 18:1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泗嬴政的现代都市小说《扶摇直上赵泗嬴政全局》,由网络作家“徐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赵泗嬴政是《扶摇直上》中的主要人物,在这个故事中“徐福”充分发挥想象,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以下是内容概括: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扶摇直上赵泗嬴政全局》精彩片段


其实王离的心情赵泗还是勉强能够理解的。

归根结底在于王翦和王贲的教育模式出现了冲突。

王翦对王离属于是隔代亲。

王贲则属于经典的七匹狼慈父形象。

王离在这种较为冲突的教育模式下成长,又到了少年时期特有的踌躇满志式迷茫,心情低落无可厚非。

“我也仔细钻研过兵法,只是每次问及大父,大父总是说在家中不言兵事,父亲则是说我天资愚钝……”王离无奈开口。

“我连我爹都比不上,何谈继承大父荣光?我觉得我就好好混吃等死就行。”王离摊手。

“你尚好,还能混吃等死,我是想混吃等死而不可得啊!”赵泗开口道。

王离背后的靠山是王家!

王翦是大秦唯一一个彻侯,站在了军功爵的顶点,再往上已经封无可封了!

没有任何人敢把王离拉入政治漩涡,甚至于始皇帝本人估计都乐得王离混吃等死,王离要真是跟他爹一样是个奋斗逼,再恰好天资聪颖……

那问题反而变得不可控了起来。

恐怕王翦对于王离的纵容也未必是出于隔代亲。

至于王离本人又恰好天资一般。

当然,这个天资一般对标的是当世名将,赵泗自己是没有看不起王离的意思的。

总之历史已经给出了证明,王离交出来的答卷确实有那么一些差强人意。

但是可以这么说,王离想躺平,除了他身为奋斗逼的爹,没人会拦着他。

赵泗不行……

赵泗没那个躺平的资格,没有任何根基的人躺平就意味着经不起任何风浪。

秦朝是法家制度,可不是法治社会,二者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先秦时代的法家跟现代的法制完全不沾边,秦朝的制度就是高爵者对低爵者乃至于无爵者的压制。

爵位是真的有特权的!

说句不好听的,王翦作为彻侯,站在大秦爵位的顶点,哪怕是闲的没事杀人取乐,也可以以爵位顶罪。

这是秦法规定的……除了性质极为严重的罪名,其他罪都是可以折爵抵扣的。

赵泗喜好冒险,不代表喜欢危险。

虽然不是很想当奋斗逼,但是似乎也没有任何办法。

“不过这样也好……”赵泗开口道。

“为何?”王离诧异赵泗的自嘲。

“因为我懒。”赵泗笑着回答。

“看得出来。”王离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二者混熟以后赵泗就暴露了本性,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

当然,赵泗日常打磨身体,如跑步,打拳,劈杀,这些事情上赵泗倒是充满激情。

他确实懒,如果没有任何压力,他真的懒得对这个时代做些什么。

更不会想着自己就是时代的奠基者妄想推动这个时代。

对于任何不喜欢的事情他都很懒,指望赵泗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闲的没事去琢磨什么制盐术,炼钢,煤炭,火药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虽然说赵泗读过相关的书,有一些模糊记忆,但是他也懒得弄。

包括带回来的红薯土豆玉米这三种农作物,也是赵泗顺手施为,为了确保船员们登陆以后能够万无一失。

若不然,以赵泗的性格,红薯土豆玉米,最多带上个十来斤,剩下的船舱他恨不得塞满辣椒香菜以及各种各样的其余蔬菜水果香料种子……

谁他喵的喜欢啃土豆啊……

时代不同,背景不同。

这个时代的不可抗力因素太多了,更何况秦朝的律法也确实不够法制社会。

爵高者得到一切,无爵者一切皆无。

嗯……在秦朝这个严苛的社会背景之下,没点特权连出趟远门都是麻烦。

赵泗又不是王离,有个战神爷爷。

他只能往上爬,直到自己能够做主的时候,才能够尽情摆烂。

但这对这个时代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倘若真给赵泗一个安稳的摆烂环境,赵泗还真就融入进来窝在下面不挪窝了,恨不得不引起丝毫异样。

但是没办法,他在大秦的登场就已经足够声势浩大!

“所以我的优势是什么?无外乎现代的知识和技术,而这些毫无疑问都是时代的瑰宝。”赵泗暗暗想到。

“所以还有什么能拿的出手的?煤炭利用?蜂窝煤貌似不是很难来着。还有什么?制盐术?炼钢术?这两个在古代应该是国之重器。黑火药?这玩意在这个时代应该也功劳不小!”

“反正都要拿出来,那不如一起筹备。”赵泗暗暗思索到。

指望赵泗治理地方,恐怕有些困难,不过以秦朝的制度,赵泗这种没有经历过上岗培训的,恐怕有爵位也难有官职。

至于领兵打仗?

算了吧……要说海上,赵泗还能说上一二,毕竟这五年航行不是白瞎的。

至于陆地之上,赵泗压根没有相关知识,哪怕是江河作战赵泗都够呛,江河和大海完全是两个概念。

赵泗接触的军事相关知识也就是三国演义和大学生军训了。

不能上战场了给敌人踢一手正步方阵齐步走吧?

赵泗是压根没有陆战军事相关知识,军训再好也只是军训,不是完整的知识体系。

既然如此,短期来看肯定是作弊来的轻松。

现代人穿越真不亚于开了作弊器。

很多东西就算不会也能够说上一二。

都要作弊了何必扭扭捏捏,有啥能拿的出来的好东西往外拿嘛。

只会嘴炮没关系,这不是有狗大户嘛。

“可有可供差遣的匠人?我想做些事物。”赵泗开口问道。

问题很简单,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让匠人们捯饬去,捯饬出来,功劳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

“甚么事物?可是如曲辕犁一般?”王离神色微动的问道。

“挺多的,都只有个头绪,有枣没枣打一杆子。能弄出来可能就利在千秋!”赵泗语气平淡。

“利在千秋?”王离倒吸一口凉气为赵泗的轻描淡写感到诧异,同时为全球变暖做出了充分的贡献。

“嗯!不过不确定弄不弄的出来。”赵泗回答道。

现代人的知识在古代能用的上的太多了,只是现代人脑子里太杂了。

“所以还有什么呢?赵泗挠了挠头?不管啥,都拿出来打一竿子。只要能种,无一不是影响千秋万代!”

说不定,日后还能够名垂青史呢!

既然都要弄,那就一起弄,弄的声势浩大,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把能用上的都整出来。

没必要藏着掖着,搞点东西磨磨唧唧不是赵泗的风格,能够借力而不借力赵泗也不会干。

要么不弄,要么全弄。

赵泗倒想看看,他一点点微末的现代知识,能不能在这个时代绽放出绚烂的火花。




季成想打探一下兄长的情况,可是蓝田大营乃是军营,等闲不可近。

季成只是一个小小的不更,职位也仅仅是个亭长,如何能轻易入得蓝田大营?

爷孙二人商议许久,最终才有了注意。

季常乃是伐楚老卒,先后经历了李信伐楚,王翦伐楚。

季常由于出色的个人能力,服役于王翦中军。

而彻林里之中,如同季常一般的伐楚老卒有许多。

其中有几个,还曾为彻侯王翦驾车。嗯……虽然是副驾,但是勉强也算是亲兵。

“我曾在彻侯营中效力,胜、孙、二人曾为彻侯驾车,大父去求,看是否能见上一面……”季常佝偻着身子开口。

胜、孙、二人是村中的孤寡老人。

子嗣战死,儿媳改嫁,自己又不能再生育,总之家里只剩下老人。

如他们这般在这个时代并不少见,秦灭六国以后战争也从未停止,北伐匈奴,南征百越。

中间有输有赢,大秦扩张的步伐是应役士卒用铺出来的。

胜、孙、就是这种情况,孩子死在战场上,自己又无力再生育,子嗣只能断绝。

但是二人又都是伐楚有功之士,爵位都至四级不更,可以免除徭役,家中又有奴仆,生活却也不怎么困难。

胜、孙、二人打从绝嗣以后就开始变得脾气怪异,只是二人一是有功之士,二来爵位在这乡里之间也不算低,曾经还为彻侯驾车,不犯法的情况下便是乡老都难以约束。

“昔日胜、孙颇喜泗儿,想来会为之相助。”季常开口道。

季泗打小就受人喜欢,便是如胜、孙这般脾气怪异的孤寡老人都喜欢季泗,唯有对季泗才会有难得的笑脸,季泗作为捡来的孩子,颇有一种万人疼的感觉。

打小在乡里之间这家逛逛那家坐坐,有时还会被他人留宿家中。

季常当初还为了寻找被人留宿的季泗挨家挨户敲门。

季常知道,自己虽然曾经在彻侯手下服役,但是这八竿子打不着的香火情不知道远到哪里去了。

同样,彻侯那般高高在上的人物也未必记得曾为他驾车的胜、孙二人,但是关系总比自己近上那么一些。

打定主意,季常拄着拐杖,挨着扣动二人的院门……

这么多年过去,季常心里依旧愧疚难耐。

虽然季泗是捡来的孩子,可是他又如何不疼爱?又如何不是当成亲孙子看待?

家中不管是什么,他都是一碗水端平,直到应役这件事上,他实在难以做到公允。

……

而另一边,蓝田大营之中,王离求见父亲王贲,叙说赵泗制盐一事,并告知大父王翦要求急奏始皇帝。

王贲虽然不满王离,却不敢怠慢父亲王翦的话,没有任何犹豫,写好急奏,并挑选士卒开传,直接从蓝田大营的驰道出发,直奔始皇帝驾撵而去。

至于赵泗……则蹲着跟一群匠人搞东搞西。

最先弄出来的是游标卡尺。

得益于始皇帝统一度量衡的原因,如今全国各地统一按照秦国度量衡为准,故而如游标卡尺这般的度量衡工具可以通用全国。

秦朝长度换算也是十进制。

一丈等于十尺。

一尺等于十寸。

一寸等于十分。

秦朝时期一尺约等于23.1厘米。

游标卡尺上最小的单位是分,也就是精确度最高能够达到0.231厘米。

差不多两毫米左右的精确度,再低就做不到了,因为以现如今的度量衡工具很难再向下精确。

因为这个时代钢铁冶炼技术太过于落后的原因,故而赵泗手里这个大秦时代第一个游标卡尺乃是青铜所制。

熟练的推开游标卡尺,弄了个木头块夹住测量,一边测量一边给匠人们讲解原理和计数方式。

……

结果赵泗又被这个时代的数学表达方式给为难住了。

倒不是说这个时代没有数学。

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乘法表了。

而且得益于墨家一部分入驻大秦,实际上秦朝军匠的水平还是不错的。

尤其是作为咸阳门户的蓝田大营的军匠。

他们基本上都粗略的懂得一些数学计算,乘法表普及率也算不上低,问题在于数字,尤其是小数的表达和运算实在太过于麻烦。涉及到度量衡,换算来换算去给赵泗弄的脑袋都是大的。

赵泗有点怀念现代的阿拉伯数字了。阿拉伯数字确实好用,这是不争的事实。

赵泗干脆选择摆烂,让匠人们自己研究游标卡尺去,而赵泗自己则打算把阿拉伯数字以及各种公式弄出来。

赵泗的数学水平并不高,也就是一个高中毕业的数学水平。

微积分高数什么的压根不会。

认真的说,度过了高三以后,赵泗的数学水平飞速下降,到出了学校进入社会,已经忘的差不多了。

上一辈子甚至有时候看到小学生的题都还得愣好大一会。

但是放在这个人均水平加减乘除的时代,赵泗居然也能算一个数算大师。

“想不到啊想不到……”

赵泗在地上写出一二三四的简化版本。

“你在写什么?”身后传来声音,赵泗不用扭头就知道是王离。

“数字,一二三四……”赵泗开口解释到。

“这哪来的一二三四?又是海外看到的?”王离没见过这如同鬼画符一般的一二三四。

“行,都学会抢答了!”赵泗笑了一下。

因为赵泗没那么厚脸皮说东西是自己发明的,又懒得解释,面对王离刨根问题的询问,赵泗一般都会推脱至海外见闻。

问我怎么会的?环游世界的时候顺便学的。

以至于应付的多了,王离都学会抢答了。

“此数又有何等好处?”王离盘膝坐在一旁。

二者已经算是朋友,相处起来较为随意,故而王离也用不着维持跪坐的正姿,只要不是双腿叉开中门大开就无所谓。

王离好奇的看向赵泗写在地上的鬼画符。

经历过食盐曲辕犁等……王离已经知道,赵泗一般这样蹲在地上捯饬,多半就是有好东西了。

“好用!”赵泗笑了一下看着地上的阿拉伯数字。

把阿拉伯数字弄出来,分数,小数,函数,方程式,以及各种公式,应该能够对古代数学造成翻天覆地的改变。

当然,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这玩意……他好学啊!

(已检查,读者老爷帮忙再捉一下虫。)




见荆毫不犹豫的放入口中,又得到了赵泗的肯定,王离将信将疑的捏起来一点青灰色的盐巴放入口中仔细品量。

“真成了!”

王离意外的看着面前的青盐和一旁黑色的卤盐,不住的对比打量,很难相信这二者居然是一种东西。

“这……这是何等道理?”

“最下等的卤盐,居然能变成上等的青盐?”

赵泗笑了一下开口道:“科学道理。”

“实际上卤盐并不是盐,只是卤盐里面含有盐,盐本身就是干净的,我所做的就是把杂质里面过滤掉罢了。”赵泗开口说道。

真要说经过草木灰和木炭过滤的盐里面就没有杂质么?那是不可能的,质量也肯定比不上现代的食盐。

只不过之前的卤盐是杂质里面含有盐,人吃了就会出问题,现在经过提纯过滤以后,是盐里面含有杂质,依旧有一些重金属,依旧有很多杂质。

只不过这些含量已经达到了人体能够勉强应对的程度。

“那……要用木炭火烤?我看这样一来成本不小。”王离开口问道。

“那倒不是,其实也不用布匹过滤,只需要弄些密一点的筛子来筛去杂质即可,也不需要非得火烤,筛完以后,再用木炭草木灰过滤提纯,再筛一遍,最后晒干也能出盐。只是多费些人力罢了。”赵泗沉吟开口。

这玩意扩大规模生产的话,无非就是需要大量人手把卤盐砸碎,然后弄个大水池子倒进去融合,再用密集的筛子筛水,筛到下一个大池子里,把不溶于水的杂质过滤掉。

反复两三遍,差不多不溶于水的杂质也就干净了,然后再在下一个大池子里用木炭吸附色素以及一些筛不掉的杂质。

之后再引入下一个池子进行草木灰过滤提纯。

然后再筛一次引入下一个池子准备晾晒干出盐即可。

差不多找个日照丰富的地区,弄个五六个大池子,多找些人,人工过滤晾晒,只要天气好,食盐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产出。

当然,十分费人!

“那岂不是近乎没有成本!”王离直接忽略了人力成本这么一说。

越原始的时代,劳动力价值越低,人力成本越为廉价,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只需要耗费人手,就可以把卤盐变成源源不断的食盐,还是一等一的青盐,这是何等神技?

“关中卤盐矿也不少,这样一来齐地的盐未必能够卖的动。”王离显得比较兴奋。

“这次的卤盐还是杂质太多,出盐率有点低,可以先在各处盐矿一一取盐来尝试,先紧着出盐率高的卤盐来。”赵泗开口说道。

这样过滤提纯,就算造成一定损耗也不至于一斤卤盐出三两,说白了还是王离带来的卤盐含盐量太低。

“这还低?”王离反问一句。

“不能吃的卤盐变成上等的青盐,岂止百倍利润!”王离虽然单纯,但是并不傻。

“这哪里是利润的事情?”赵泗拍了拍王离的肩膀。

“你不会打算自家用让我入股吧?”赵泗笑着问道。

王离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道:“你我亲近,我家自有盐矿,我绝不会贪墨……”

赵泗摆了摆手笑道:“回去问问你大父!”

盐铁!

国之重器也!

这可是一种新式产盐手段!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只需要大规模生产,不管是从质量还是产量,都能对各地产盐地造成近乎毁灭性打击,重塑食盐的划分格局和生态环境。

以始皇帝的历史上的所作所为,赵泗甚至已经能够想出来始皇帝会怎么做了。

集合关中人力物力,寻找出盐率高的卤盐矿。

然后集中生产,直接对齐地的产盐大户来一个毁灭性打击,将食盐生态牢牢抓到自己手中。

在这个过程中,谁碰谁死。

猜到始皇帝的心思并不难,事实上真正优秀的上位者从不避讳让别人猜到自己的想法,或者说他们往往是开诚布公的。

优秀的上位者一般有自己固定的行事逻辑,而且轻易不会改弦易辙。

政治落入权谋本就极为下乘。

这涉及到对食盐生态的重塑,涉及到始皇帝将抓住帝国的命脉。

这种事情上始皇帝怎么可能有任何的摇摆?

王家是大秦最大的勋功贵族不假,可是王家在这件事上也没有任何资格插手。

但凡有能力的帝王和盛世的王朝,盐铁管控都是一管到底。

封建王朝这就是毋庸置疑的命脉。

别说王家了,就是关中顶层的勋功贵族加起来也别想让始皇帝让步。

王离只意识到了其中的利润,却忽略了这利润背后是什么。

赵泗也压根没有制盐炼钢卖钱的想法,除非是乱世或者王朝末期……否则在封建时代,不管是哪个朝代都风险极大。

王离有些不明就里,赵泗也没有过多解释,而是准备用饱和结晶法进一步提纯食盐质量。

这个就很简单,盐溶于水是有限度的,多了就要析出结晶。

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并不是很大。

其余可溶于水的元素要么是根本达不到溶解度,要么是溶解度随温度有所变化,哪怕是在饱和状态下,也可以保证盐是最先析出的纯净晶体。

当然,对于盐这种溶解度比较稳定的液体来说,想要析出纯净的盐结晶通过简单的升温降温并不能做到。

只能使用蒸发法。

也就是通过人为加热亦或者水分自然蒸使水容量变少,突破饱和度,自然而然就会析出盐结晶体。

看起来和把水烧干晒干出盐是一个原理,实则不然。

把盐晒出来利用的是盐不会挥发的特性。

而通过降低水分析出晶体利用的是盐突破饱和度极限自然析出结晶。

“等等!我这不是傻了嘛!”赵泗一拍大腿,王离呲牙咧嘴看向赵泗。

“你拍错了!”

“没拍错!这不是重点!”

赵泗悟了!

假如使用晒盐法,不可能一下子就把盐水晒干。

而是水分不断降低,盐结晶体不断析出的一个过程。

也就是说,盐水池子里最先析出的结晶体,就是最干净的盐。

至少是这个时代,最干净的盐了!



  只不过王离年龄最长,是嫡长子,虽然王贲不喜,但是有王翦压着,王离地位固若金汤。
  王贲不喜王离,王翦却极爱王离。
  王离这孩子听话,憨厚,老实,也无甚大志。
  王贲有一定天资又如何?比不上蒙恬蒙毅两兄弟在王前亲近,关系又势同水火。
  王贲又做不到力压群雄独一无二!
  更何况王家也不需要第二个能力压群雄之人。
  王贲总是骂王离不争气,却不知道王翦已经不知道给王贲擦了多少次屁股,若不是王翦老成持重,多次退让,主动修复关系,王贲早就在群臣之中被孤立开来。
  王离屁颠屁颠的打好热水,过来为王翦脱去鞋子袜子,将王翦的脚放在水盆之中。
  王翦看着面前一幕忽而感伤。
  许多年前,蹲在这给自己洗脚的王离还是个小毛孩子,如今却已经成了能够持家的大小伙。
  “王家,以后还得靠你啊……”王翦声音意味而又悠长。
  “啊?”
  “不是还有我爹嘛……”
  夜色之中,爷孙的声音若隐若现……
  翌日……
  关内
  下邺乡,彻林里。
  此地和邺下只不过颠倒了一个顺序,不过距离却相差甚远。
  下邺是关内一乡,此地临华山之天险,原来此地是一处军所,后来因为天下一统,军所位置转移至往东一百多里之外,此地新迁民户,又成一乡。
  这也跟始皇帝平定天下以后无地可封有一定的关系。
  秦朝的军功爵赏罚严明,有功赏,有过罚。
  平定天下的过程中,秦人受功者比比皆是。
  而往前至商鞅变法时期,秦国就开始实行军功爵制度,直至平定天下,有功之士不知凡几,故而秦国本土之地,封到最后几乎已经封无可封。
  始皇帝虽然享受了先人遗泽,同时也得到了前人留下的沉重的包袱。
  始皇帝在分田的时候只能想法设法化解矛盾。
  关中没有好地了,但是还有一些荒地,还有山地,洼地,凑合凑合也能封赏。
  关外新征服的六国之地大把,也可以封赏。
  下邺乡就是这种情况,此地军所废弃之后,连这般山地也拿出来封赏士卒。
  没办法,关内剩的地是真的不多,只能挤,愿意去关外的老秦人始皇帝还是很大方的。去的地方越偏远,给的田地奴仆钱财越多。"


  当然,事无绝对!
  如果有王离这个身份足够的中间人上书,那可就说不准了。
  陈振龙如果能够直接见到皇帝献上红薯,或许也是另一番情况。
  “多谢足下!”赵泗领情感谢。
  “无妨,多同我讲讲海上故事!”王离笑眯眯的开口说道。
  献曲辕犁有功是其次,更主要的是他确实和赵泗相处的不错,看赵泗也顺眼,在赵泗面前能找到快乐愉悦的感觉。
  事实上不管是什么样的功劳,对于他的加成也微乎其微。显赫的家世让他不管从军还是从政都只能做一个吉祥物了。
  王家在大秦的地位太超然了,在人臣中也是独一档。
  赵泗欣然答应,刚刚点头,肚子却传来咕噜咕噜的声音。
  抬头一看,只见天色渐晚,到了该吃饭的时候。
  一天两顿饭就是酱紫,天还没黑就饿的咕咕叫。
  赵泗在船上条件允许一般都是按着一日三餐的习惯来,条件不允许该节俭就节俭,陡然登陆变成了一日两餐,还真有点不适应。
  “用过饭再讲吧!”赵泗抬头看了一眼。
  因为是一日两餐的原因,故而晚饭用餐时间较早,大概四点多就到了用餐时间,吃完饭距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还有空余时间再跟王离唠一会小嗑。
  王离正处于新鲜时候,却不能忍受等更,片刻都无法忍受。
  “与我同食!”
  王离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一边吃一边讲。
  他请赵泗吃饭,赵泗给他讲海上故事。
  赵泗倒是没想到王离听故事的瘾头都那么大,不过赵泗并没有过多犹豫。
  能白蹭一顿饭是极好的,秦朝军中用餐爵位高低待遇不同。
  赵泗今天早上那一顿可以说是简陋到了极致还不如去船上啃咸鱼干。
  赵泗已经做好了登陆以后伙食简陋的准备,可是也没想到那么简陋,王离身为王家嫡子,总得吃点好的吧?
  赵泗平生唯好二者。
  美食和冒险!
  (月末了,各位读者老爷可以清理一下月票,投喂给俺了,另外跪求追读!!)
  屋内,赵泗与王离一人一案。
  案上有切好的羊肉,鸡肉,酪浆,豆子,肉酱,粉糍,盐巴,韭花酱以及不知名的青菜等等……
  案边置一小鼎,炭火烘烤,清水沸腾。
  “军营之中,食物简陋,足下见谅!”王离笑着开口。"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