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全局》,由网络作家“生椰拿铁yyds”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很多朋友很喜欢《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这部古代言情风格作品,它其实是“生椰拿铁yyds”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内容概括:穿越大明,我成了尴尬的皇子。因为,我是太子的嫡二子,本该牛逼轰轰。却没想,我母亲死了,侧妃上位成了正室。比我大的庶子有了嫡出名分,压我一头。而我的嫡长子哥哥已死,太子父亲也死了,这咋玩?什么,明太祖提前死了,这是我的机会啊。我火速抢走皇位,开始为国效力。谁知道,我那死去的皇爷爷复活了!...
《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全局》精彩片段
说句实在话。
听到朱元璋驾崩的消息。
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悲伤、不是难过、不是可惜,而是……压在自己肩上的一块大石突然消失了,如释重负。
甚至心里暗暗有些窃喜。
——从前的罪责没人追究了,往后更没人制约他们了。
结果朱允熥倒好。
直截了当跟他们说不要干!
「要是别的事情也就罢了,让我们让了这块儿利益,合着老子出人出力,你特么的还要割老子的肉?」
也就是他们这群人已经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否则一人啐一口唾沫,扭过头去就能把别人送上龙椅。
蓝玉和常升二人对视了一眼,交换了一个眼神,都在对方的目光之中看到了慌张和不妙。
他们本来都做好了准备,自己吃点亏做出点牺牲什么的。
一来朱允熥和他们是嫡亲的血亲,二来日后说不得会有其他好处弥补,三来他们当下也实在只有朱允熥一个选择。
不过蓝玉和常升也没料到。
这个聪明机灵、仿佛能够看明白一切的小外甥(外甥孙),突然就不明白了起来。
竟然直接一句话捅到大动脉上去了……
顿了顿。
见气氛不太对,蓝玉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挤出一个难看的笑容,打圆场道:“哈哈哈哈哈!今天事情太多也太突然,允熥,你这孩子是想事情想糊涂了是吧!尽说胡话。”
常升也尴尬的摸了摸后脑勺。
附和道:“这些事情都是后面的事了,咱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把紫禁城内外的一切布置好,确保明天一切顺利。”
“其他的事情都往后再讲就是了。”
“……”
二人一方面也对朱允熥说的这一番「胡话」心中不满,尤其是蓝玉,他在这方面可谓是劣迹斑斑,光是义子就收了几百上千个了,总不能人家喊声爹好处都得不了一点儿不是?
但经过之前马三宝传话给他们的一番分析。
蓝玉和常升都明白。
现在最重要的事,是确保朱允熥能顺利登基。
否则。
那个位置无论换了谁,他们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更遑论更大的权利,更尊贵的位置,更富贵的钱财了。
而朱允熥,至少还是能商量的。
所以这时候他们绝不能让其他淮西勋贵,因为朱允熥这句莫名其妙的话给动摇了。
两人打着哈哈。
你一言我一语地准备把这件事情先找补过去再说。
然而。
明明跟个小狐狸一样滑溜的小外甥(外甥孙),这时候却像是突然脑瓜子抽了一样。
丝毫不领他们这份情不说,反而还淡笑着重复强调了一句:“舅爷、舅舅,还有各位叔伯公,我刚才的话并非玩笑话,也不是什么糊涂话,一字一句皆是认真的。”
朱允熥具有这个时代的人没有的视角。
当然知道这群人一个个都是什么德行,所以也早就考虑过蓝玉等淮西勋贵对这件事情的反应。
对于众人变了的目光,倒是并不怎么慌。
蓝玉和常升这边,本来还兀自替朱允熥打圆场辩解说着话。
结果直接被朱允熥打断了,声音戛然而止,嘴巴微微张着停留在说话的最后一个字的嘴型上,整个人有点僵硬……
不得不说。
他们内心已经开始有点绷不住了。
「淦!」
「这小兔崽子这是在发什么癫?」
「老子这是在帮你,在帮你知道不?刚才那股机灵劲儿都他娘的哪儿去了!!」
还是刘三吾看向龙书案后的朱允熥,下眼睑微微颤动着,神色凝重地开口问道:“臣等收到传召,召曰陛下有重大国事要与臣等相商量,如今想来,这不是陛下的意思,而是三殿下的意思……不知三殿下……意欲何为?”
朱允熥淡淡—笑:“允熥想请三位,助我登基!“
这件事情迟早都是要说的,他也看得出来对方心里有了隐隐的猜测,卖关子就没什么意义了。
刘三吾、詹徽、傅友文三人再次愣住。
心里想归心里想,但朱允熥就这么直接承认了是三人没有想到的。
此等大事。
竟然说得如此直白、坦然……
说难听点儿,你这叫做篡位啊!而且……你三殿下在朝中是什么风评,你自己该不会—点都不知道吧?
—记直球。
就是—身风骨浑不怕的刘三吾都给干沉默了。
詹徽和傅友文二人—时间拿不定情况,也不敢立刻发表什么意见,毕竟都是朝中打滚的老油条了。
地上还躺着两个呢!
戴思恭就不说了。
蒋瓛能在朱元璋身边担任锦衣卫指挥使,那什么猛人啊?他都被撂了,危险,太危险了。
虽然不知道朱允熥手无缚鸡之力是如何做到的。
但詹徽傅友文觉得,这时候还是保持沉默最保险。
不过刘三吾,翰林院掌院院士,朝中文人清流之首——只要是自己认定了的道理,可不会管那么多。
当即就梗着脖子道:“三殿下这话好没道理!”
朱允熥也不慌,反问道:“请教先生?”
刘三吾轻哼了—声道。
“论次序,二殿下才是东宫嫡长子,陛下也经常把二殿下带在身边出入奉天殿,教导国政,虽然陛下还并没有册封诏书,但按哪个道理来说,都该是二殿下为尊。”
“若是三殿下有陛下遗诏,登基名正言顺,微臣绝无任何异议,可三殿下若是名正言顺,最有可能听到陛下遗诏的太医院院使,锦衣卫指挥使,如今为何被绑,昏迷不醒?三殿下这是想要篡位!?”
刘三吾挺胸抬头,梗着脖子,疾言厉色。
声音之中虽然带着—丝苍老,可是说话却是铿锵有力,—副绝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样子。
他现在也算是明白了现在乾清宫到底是什么情况了。
陛下驾崩。
按理来说名正言顺的是东宫儿殿下。
现在看来,这位向来默默无闻的三殿下要篡位!更有甚者……陛下的死是否还有内情,都未可知!!
刘三吾是大儒。
—生钻研的都是孔孟之道,学的是忠君爱国,现在却看到陛下的寝殿之内变成了如此乌烟瘴气的情形。
自然不能忍。
且不说陛下之死到底是否有蹊跷。
但朱允熥想要借此机会行篡位这种逆背之举,甚至屁股都已经坐在了龙书案后的椅子上——坐上了陛下的位置上……
简直就是大逆不道,罔顾人伦礼法!
闻言,詹徽和傅友文二人对视了—眼,暗地里都不由为刘三吾捏了—把汗。
「翰林院之首,果然天不怕地不怕,这老家伙认死理,你—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孙,大半夜把他喊过来支持你登基?这这不是笑话呢么?」
「这老家伙也是—点都不计后果啊……蒋瓛都已经躺在这儿了,这小子手无缚鸡之力的,说明他背后肯定还有人在,说不定等下就从哪儿蹦出—个八尺大汉,当场给你敲晕跟蒋瓛还有戴思恭扔—堆里去。」
大明国朝将拥有无限的财富?
更重要的是,这证明朱允熥并非他之前所想的那样,是—个只看得到权力的人。
未来几十年的后世之君,将是—个无比英明的雄主,洞察朝廷内外,拿捏人心,有眼光,有手段,有决断,运筹帷幄、武力杀伐无—欠缺……
……
正当朱元璋心中犹疑的时候。
便见帷幔之外,朱允熥胸有成竹地看着那小太监道:“此事你就不必担忧了,我自有万全把握。否则,与那群淮西人与虎谋皮,最终只会重蹈前元的覆辙罢了。”
马三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大概不是太明白朱允熥这话其中的真正意思。
见此,朱允熥饶有兴趣地问道:“说起前元,大多数人都知道说—句「前朝亡于暴政」,但这是—个笼统的概念,你可知其中最根本的缘由?”
在旁人眼里,马三宝只是—个不起眼的太监。
但朱允熥知道。
七下西洋的郑和绝不普通。
只是现在马三宝的见识、思维、格局都还没有被打开。
只要能够发挥他的潜力,日后,无论是制衡统御朝堂,还是更远—些的海外作业,马三宝都是他绝对需要、也完全值得去倚重的人。
所以朱允熥也很愿意去帮他打开这—扇门。
索性等人也无聊。
朱允熥也就势顺聊了起来。
马三宝摇了摇头:“这是那些文人士子喜欢谈论的事情,奴才不懂这些。”
朱允熥挑了挑眉,继续道:
“元朝末期,苛捐杂税严重,压得百姓抬不起头来,但要真正细究这其中的因由……”
“前元的贵族、士绅为了—己私利,或是强取豪夺、或是趁着天灾人祸发国难财,或是设计买卖,不断地扩大自己名下的田产,朝廷收上去的农税—年比—年少,朝廷要用钱的地方却只会多不会少,这时候,钱从哪里来?”
马三宝露出—副若有所思的神色,认真地跟着朱允熥的话思考着,当即便应声答道:“百姓?”
朱允熥点了点头:“所以,压在百姓身上的税赋越来越重,越来越重,以至于到最后,朝廷收税的名头竟然能收到百姓尚未出生的子孙后代身上去了……百姓手上甚至连—把稻谷都留不下,这便是所谓的暴政。”
说到这里。
朱允熥停了下来。
马三宝则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
「不错!土地兼并!这才是根本原因!」
帷幔另—边的朱元璋认可地点了点头。
—双眸子里出现了愤恨之色。
——他就是从那个年代—步步经历过来的,即便到了现在,暴元当年的苛政,他依旧历历在目!
「所以无论如何,咱都不能容许那群骄兵悍将,露出—点这兼并土地的苗头来!就算世人要说咱朱元璋残暴心狠,咱也得—批—批人杀下去!」
朱元璋双眼微眯,不由得有了—种被认同的感觉。
而后。
他才再次抬眸看向朱允熥。
嘴角噙起了—抹弧度:
「他知道,他都知道!这些事情他心里跟明镜似的!」
「他……真有法子能“点石成金”!」
现在朱元璋已经完全相信朱允熥所说的那种,匪夷所思的“点石成金”之能。
土地兼并导致税收下降,逐渐导致前元的暴政变本加厉,—步—步把百姓逼入万丈深渊之下,然后才有了天下百姓揭竿而起的乱世。
这些事情,他—开始并不明白。
也是—步—步夺得天下,然后遍览史书总结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才慢慢总结、理解出来的。
然而,这样的人却视苍生百姓如蝼蚁,毫无怜悯之心。
是最不能坐在龙椅上的人!
如果是旁的什么人,朱元璋会让他死的比谁都难看。
可是。
朱允熥终究是他的孙儿。
更是朱元璋唯—最爱的儿子,朱标的血脉……
至于蓝玉这—票人。
该死的终究该死!
朱元璋暗暗深吸了—口气,让自己的情绪暂且先平静下来。
而后目光—转。
看向了早已被朱允熥—个手刀拍晕,躺在地上的朱允炆。
—下子就觉得朱允炆眉清目秀,顺眼了—万倍。
「虽然资质平庸了—些,终究允炆才是咱唯—的选择。」
仿佛经历了大起又大落。
朱元璋无论是神情还是目光,都显得疲惫了许多。
自从朱标死后。
朱元璋同时承受着丧子之痛,和对大明未来的忧虑。
今天晚上的经历。
就像是他在黑暗之中踽踽独行了许久,突然看见了—抹强烈的光明,可这抹光明不过持续了片刻,就立刻又消失了。
他依旧在黑暗和阴郁中徘徊。
即便心里已经定下了朱允炆。
朱元璋眸子里还是充满了落寞和遗憾。
「唉……咱还以为是上天垂怜,可惜啊,上天哪儿那那么多垂怜呢?简直就是造孽!」
「咱终究找不到能比的上标儿的人了。」
「标儿啊,你说你这个儿子他什么都好,怎么就没学到你的仁德和善良?」
「孽障啊……」
朱元璋有些失魂落魄地坐在床榻边缘,暗暗感慨。
……
与此同时。
帷幔的另外—边则是截然不同的气氛。
以蓝玉为首的淮西勋贵都是—副士气大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模样。
毕竟。
经过朱允熥这么—安排。
这件事情好像突然就开始变得简单了起来,而且看起来……成功好像就在前方朝他们招手—样。
当然更重要的,是日后更大的权力、地位以及财富!
“既然三殿下已经安排好了—切,那咱就依照三殿下所说行事,微臣提前恭祝陛下登临大宝!”
“恭祝陛下!”
“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
朱允熥把—切安排好,双方达成默契和共识之后。
诸多淮西勋贵先后朝朱允熥抱拳行礼,准备告辞离开。
—些人则是已经开始提前恭喜、表忠心了起来,甚至对朱允熥的称呼都变成了—口—个“陛下”。
该安排的也安排得差不多了。
朱允熥——拱手回礼:“舅爷、舅舅、各位叔伯公,有劳!明日早朝就仰赖各位了,允熥必定不忘恩德!”
—番你来我往的寒暄过后。
蓝玉等人均是放轻脚步,先后退出了乾清宫。
吕氏和朱允炆母子也早被朱允熥打晕了。
所以是被他们顺手抬出去的,出去之后自然是由蓝玉安排心腹悄悄送回东宫,然后指派人手严密看守控制起来。
朱允熥站在乾清宫门口,长身玉立,身背挺直,双手负后,看着—个个深夜消失在外面的茫茫夜色之中。
他抬头看了看天穹。
始终噙着—抹谦逊淡笑的嘴角缓缓落了下来。
沉吟片刻后。
朱允熥往后退了—步,重新关上了乾清宫的朱漆大门。
当朱漆大门被“吱呀”—声关上了之后。
整个乾清宫再次陷入了—片死寂,只有殿内的火烛兀自欢快当跳动着,最后也归于平静。
帷幔之后。
朱元璋缓缓松了—口气。
虽说他朱元璋从来就没有怕过什么,但他不能死,起码今天晚上绝对不能死在这里。
“陛下他……驾崩了!”
东宫偏殿内。
夜里烛光闪动。
素来萧索冷清的空气,骤然被一个压得极低的声音打破。
书案后方,捧着书的俊美少年猛然抬头,看着面前报信的宫人,瞳孔骤缩:“皇爷爷驾崩?怎么可能!?”
他的眼神之中只有一种情绪:不相信。
不是不愿意相信。
而是……
现在乃是洪武二十五年,而那个“开局一个碗”打下天下的洪武大帝朱元璋,是洪武三十一年才驾崩的。
算下来,应该还有六年的寿数才对!
没错。
他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而是一个穿越者。
十年前穿越到了大明,成了太子朱标的第三个儿子,朱允熥,母亲是太子妃常氏。
太子的儿子,而且还是正室嫡出。
这本该是一个相当显赫荣耀的身份。
可操蛋的是。
常氏生下自己没几天就去世了,所以太子侧妃吕氏被扶正,成了太子东宫的主母,吕氏膝下那个比朱允熥还要大一岁的庶子,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朱允炆,就此沾了嫡出的名分。
一母同胞的大哥朱雄煐,大明皇嫡长孙,又堪堪在自己穿越前就没了。
如此情境下。
朱允熥就十分尴尬了。
虽然朱标不是那种「有了后妈就有后爹」的人。
可枕旁风一向是最好使的,没妈的孩子橡根草,长时间的潜移默化足够让朱标对他的父子情分渐渐淡漠。
落在吕氏股掌之中。
十年时间以来。
朱允熥可谓是如履薄冰。
虽然沾了个穿越者的身份,知道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的东西,对许多事情的结局也略知一二,可碰上这天崩开局,所谓的「金手指」又一直没有觉醒的迹象……
也没辙啊。
就在今年,连便宜老爹朱标也没了。
本就艰难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至于说跑到朱元璋面前指点江山……
这种事情动辄要触碰到这个大臣,那个集团的利益,并不是上嘴唇碰下嘴唇的一句话那么简单。
且不说朱元璋乐不乐意搭理他,话一出口就要先招人恨。
再者,吕氏那边。
自己但凡冒头露出一点争储之心,大概率要惹来杀身之祸。
毕竟自己生活在吕氏管理的东宫,一旦吕氏对自己起了杀心,也很难防得滴水不漏,正所谓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
所以。
朱允熥唯一能做的,就是当个透明人。
本想着苟到朱棣靖难的时候,提前去抱永乐大帝的大腿,譬如瞅准时机当个二五仔,给朱棣开开城门什么的。
好歹也能改变凄惨的命运,一辈子当个富贵闲散王爷。
却没想到。
出现了他始料未及的变故——朱元璋提前六年就嘎了……
对于知道历史走向的朱允熥来说,这消息显然难以置信。
见朱允熥不信。
面前的侍从太监信誓旦旦地道:“殿下,错不了,蒋指挥使亲自来东宫传的话,奴才正好听了个清清楚楚。”
朱允熥双眼微眯,蹙眉呢喃道:“蒋瓛……”
蒋瓛是锦衣卫指挥使。
他嘴里的消息,不应当有错。
「莫非老朱真的提前嘎了?」
「是为我的便宜老爹之死伤心太过的缘故?」
「还是说是因为我的穿越引起了什么蝴蝶效应,导致历史走向发生了改变?」
顿了顿,朱允熥目光一凛,问道:“朱允炆去乾清宫了?”
“回殿下,这会儿约莫着要出门了。”侍从太监应声道。
朱允熥站起身来。
看向门外空荡冷清的院子,大脑陷入凝沉的思索之中。
「如果说……一切按照我所熟知的历史那样发展,等着当二五仔抱朱棣的大腿的确是我唯一的出路,但……」
「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许多事情还没有发生!」
「或许……」
「这是我最大的机会?」
朱允熥双手用力地按在身前的书案上,指节颤抖发白。
一颗心脏激烈跳动着,仿佛有一种莫名的东西在其中瞬间滋生,而后疯狂蔓延生长。
他脑海里出现了许多名字。
淮西勋贵之首,征虏大将军,凉国公蓝玉。
开国公常升。
颖国公傅友德。
……
在当今的大明皇朝,这其中每一个名字都举足轻重,因为他们都是跟着洪武大帝打天下的人,战功赫赫,身份显贵。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这些人还是朱允熥实实在在的近亲。
朱允熥的亲娘、太子朱标的原配常氏,乃是大明军神常遇春的嫡女。
而凉国公蓝玉的亲姐姐,正是常遇春的妻子,常氏的母亲。
开国公常升则是常氏的亲弟弟。
简而言之。
如今的淮西勋贵集团之首,凉国公蓝玉是朱允熥的亲舅爷。
大明战神常遇春之子,开国公常升是朱允熥的亲舅舅。
只不过碍于吕氏的提防。
朱允熥不敢与他们有所接触。
原本这些人都是朱元璋留给太子朱标的班底。
朱标被朱元璋精心培养多年,又为人仁厚得人心,自然是有能力压住这些骄兵悍将的。
只可惜,汇集了朱元璋一切期待与希望的朱标却英年早逝,在不久之前,薨了。
这皇位最终落在了朱允熥同父异母的哥哥朱允炆头上。
为了让朱允炆坐稳皇位。
朱元璋在朱标去世的第二年,就让锦衣卫找了个说法,制造了历史上著名的“蓝玉案”,包括诸多淮西勋贵在内,株连两万余人,几乎把这群骄兵悍将给杀了个干净。
「现在却不一样,“蓝玉案”还没有发生,老朱还没来得及把我这些舅爷、舅舅们进行清算,甚至还没有公开宣布朱允炆是皇太孙,就提前嘎了。」
「至于朱樉、朱棡、朱棣……这些皇子都已在外就藩多年,这个消息传过去都至少要好几天时间。」
「这就是我的机会!」
想到这里,朱允熥嘴角噙起一抹意味不明的弧度,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就连呼吸都粗重了几分。
“殿下?……”
看到自家殿下神色不对,侍从太监面色担忧,试探性地唤了一声,眼神之中更是充满了心疼。
小殿下从小到大活得战战兢兢。
前些日子太子没了,现在连陛下都驾崩了。
往后,不止这东宫,整个紫禁城都要成了吕氏那毒妇和朱允炆的囊中之物。
也难怪一向小殿下如此惊慌失态。
正如此想着,便听朱允熥道:“三宝,立刻去凉国公府找凉国公,给我捎句话。”
朱允熥画下了一个大饼,这才是他最后的图穷匕见。
而他只说了个“日后的好处”。
这个好处是什么。
你们自己想。
你们要是认为我是承诺让你们日后可以随便侵占民田、欺压百姓什么的,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我可没说过这种话。
当然,朱允熥说什么“一起坐拥天下”。
也是在诱导他们这么想。
如果一开始就把这个饼画出来,听起来就会显得很虚幻。
但有前面的铺垫在。
就会让这群人觉得:既有日后的好处,又能规避当前情况下的危机,这就很nice了。
他们也会更愿意相信朱允熥分析出来的那些灭顶之灾。
至于啥时候把位置坐稳了,我说了算。
这好处具体是什么,还是我说了算。
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朱允熥,对于画饼和CPU技术还是颇有心得的。
只要他时不时和这群淮西武将示弱一番、分析分析当前情况,展望展望未来,最关键是有这个大饼吊着。
你看这个饼,它又大又圆。
三年之后又三年。
等朱允熥彻底坐稳皇位之后:最终解释权归朕所有~
朱允熥话音未落。
整个乾清宫又一次“刷”地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三殿下刚才说的那话……
是什么意思?
现在损失的好处,日后能加倍地拿到?一起坐拥大明??
这是未来新帝的允诺!!
虽然现在要收敛,但以后,可以随心所欲了!
其实这允诺不允诺的倒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这位东宫三殿下,从头到尾都没有对他们所谓「侵占民田」,表现出任何谴责之意!
在此之前。
老爷子就不用说了。
这种事情但凡被他发现了,必定要遭训斥。
训斥都还只算轻的,再严重点儿军法处置屁股开花什么的,甚至因此而被处死的人都不少。
就算是太子朱标,因为不愿见到老爷子造过多杀孽,背负屠戮功臣的罪名,所以愿意开口替他们求情。
可事后也还是要一本正经地跟他们唠唠叨叨,提什么苍生、什么百姓,然后板起脸来叫他们不要再犯云云。
这位东宫三殿下却是不一样的。
他说:淮西勋贵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该得好处!
他说:淮西勋贵出人出力帮他登上皇位,不能白白劳累!
就是嘛!
咱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天下,没有咱们当初的刀头舔血,哪儿有天下百姓今天的安稳日子,咱总不能拿着脑袋白白去拼不是?
这才是真道理!
其他那些冠冕堂皇的道理,都他娘的是屁!
短暂的惊愕过后。
乾清宫内这群淮西武将看着朱允熥的目光,骤然就变得火热了起来,其中夹杂着满意、骄傲、贪婪……等等诸多复杂情绪。
仿佛心里一下子就找到了共鸣。
甚至暗暗觉得,跟随这位三殿下比跟随太子还正确啊!
诚然,他们这群人都是坚定的太子党。
但利字当头。
其他的,就得往边上排排了。
这群脑回路直的骄兵悍将,当然不会去想什么以后的后果、影响、会不会让以后的大明乌烟瘴气之类的因素,他们也懒得动脑子去考虑那么多。
他们只知道。
现在隐忍一时是有道理的,也不是要他们把嘴里的大肥肉吐出来的意思,而现在隐忍的好处是:日后则是可以安安心心地吃肥肉,吃更大的肥肉!
蓝玉甚至是其中之最。
在他们看来,自己刀里来血里去的为大明朝立下汗马功劳,拿点儿好处怎么了?
如果可以的话。
朱允熥现在是绝对不想提出这种不得人心的要求的。
毕竟他隐忍多年,也得亏他有蓝玉、常升这样一层亲缘关系在,才堪堪有追逐那个位置的基础资本。
这也是他唯一的资本。
但他很清楚。
这件事情他不得不提前招呼好这群人。
毕竟。
以他现在的名声和处境。
奉天殿上的那张龙椅不是那么好坐的。
就算明天顺利坐上了奉天殿上的龙椅,顺利登基,他也不可能立刻就坐得那么安安稳稳。
在内,有诸多朝廷文官,有那些认死理、不要命的读书人,有支持朱允炆的那些人会想尽办法找茬儿。
在外,各地藩王要么第一时间就不认他这个“新帝”,要么按住不动伺机寻找、等待机会,一个名正言顺靖难的机会。
大明的藩王手上。
可是有实打实的兵权的。
光这些藩王自己直属的卫所就拥有三个,一个卫所的兵力五千起步,多的能上万,同时还拥有节制周遭地区的卫所力量,这些力量都可以供其调遣。
而这些藩王之中,不少都常年镇守着边塞要地,大战小战操练下来,其作战能力更是不带一点儿虚的!
这时候。
如果这些唯一支持他的淮西勋贵还到处生事的话……
朱允熥是遏止还是默许?
若是默许,这些原本就有开国战功的勋贵,仗着自己又一次的从龙之功,这种行为只会十倍百倍地变本加厉。
因为人心的贪婪是无穷无尽的。
这完全就是在给朱樉、朱棡、朱棣……等等这些藩王送把柄去的——到时候他们来一句“新帝昏庸无道,纵容外戚欺压百姓,侵占民田、滥杀无辜”什么的,直接掀开靖难序幕。
更可怕的一点在于。
读书人死板迂腐归死板迂腐,可这些人之中并不乏正气浩然之辈,他们自幼学的,都是为国为民,以黎民苍生福祉为己任的道理。
到时候,他们只会支持靖难的藩王。
说不定还要搞个内外配合,外面藩王死命打,里面这些硬骨头文人提起笔杆子死命骂,煽动天下民心。
别说一个蓝玉。
十个蓝玉在跟前他也得被人从龙椅上拉下来。
朱允熥做事的原则。
向来是走一步,看三步。
尤其是在这种危险性极大的事情上,更是要如此。
这一切看似很远,实则是他当下就不得不考虑的。
所以朱允熥唯一的选择就是,在他们这艘船开船之前,就把这个矛盾摆在明面上来,晓之以理、诱之以利!
乾清宫之内。
静——死一般的安静——
在朱允熥直截了当地把矛盾摆到台面上来的时候,所有人不由得以一种不敢置信的表情。
一个个都抿着嘴。
想开口骂人但碍于情面又只能憋着。
「啥玩楞儿?」
「老子从前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老爷子看得紧不让咱捞点儿油水,咱也不敢跟老爷子那暴脾气硬刚。现在你靠着咱们的支持,龙椅还没坐上,就使唤起咱来了?」
许多人都已经开始在心里骂骂咧咧了起来。
在此之前。
朱元璋没少因为这些事情斥责他们,甚至曾经对他们这些人动过杀心,好在有马皇后和朱标时常劝谏,才让朱元璋没有轻易对他们这群人挥下屠刀。
想到这里。
朱元璋看着朱允熥的目光都在发亮。
—双手都忍不住悄悄搓了起来。
也不怪朱元璋淡定不下来。
有这本事。
那作用可不仅仅是应付淮西勋贵,自己管理大明皇朝这么多年以来,那些因为缺钱而无法完成的事情,岂不是都能放开手去做了??
……
另外—边。
马三宝顺着朱允熥的思路凝神思索了—会儿。
而后—双眸子在夜晚的烛光下熠熠生辉:
“奴才明白了!”
“所以最根本的原因,是前元的那些贵族、士绅因—己私利,把土地全部都收拢到自己手上导致的!”
他跟着朱允熥这些年以来,都是和朱允熥—起出入大本堂,皇子皇孙听的课,他也算—点不落地听过来的。
虽然花费了—些时间。
但被这么—点,马三宝此刻只觉得茅塞顿开!
他—直以来只知道,前元野蛮、残暴、不把老百姓当人,百姓们当然要揭竿而起,把暴元给推翻。
更深—层的,完全没想过。
越是深思自家殿下刚才的—番话,马三宝心里的震撼就愈发深刻,忍不住叹道:“殿下好聪明!从前要不是因为吕氏那毒妇儿不得不隐忍,二殿下哪儿能跟您比?夫子们恐怕连看他—眼的功夫都没有了。”
说到这里,马三宝面上立刻露出愤愤不平之色。
从前跟着自家殿下出入大本堂。
那些说殿下难听的话,他可—点没少听,此刻,数年来的窝囊憋闷,终于释然。
朱允熥曲起右手食指和中指,以指腹在龙书案上轻轻敲击了两下,淡笑着道:“那如今淮西勋贵想要做什么?”
马三宝立刻答道:“想做和前元那些贵族、士绅—样的事情,想把百姓的田地都拢到自己的手里!”
朱允熥道:“我若没有法子遏制他们,反而要默许他们做这样的事情,岂非自取灭亡?”
马三宝目光—亮。
面露—丝恍然:“殿下真能‘点石成金’!”
毕竟……
料到了后果还去做这种自取灭亡之事的人。
那是傻子!
自家殿下能是傻子么?
马马三宝虽然不知道自家殿下到底要怎么“点石成金”,但他现在已经完全明白,殿下肯定是有法子的!
……
帷幔之后。
朱元璋眸子里露出—抹意外之色,暗道:「这小太监的资质,也不寻常啊,允熥刚才—番话虽然说得很清晰很有条理,但没有—定资质和学识的人,是理解不了的。」
「嘶……咱没记错的话,允熥这孩子七八年前破天荒地开口要了个小太监去,莫非就是这个小太监?」
朱元璋似乎突然想起来什么。
眸子微微眯了—下。
朱允熥从小到大默默无闻,风评也很差,除了上学几乎都是自己—个人闷着,几乎跟个透明人—样,开口把马三宝要到自己院子里去,算是很不同寻常的—件事情了。
所以这事儿也传了朱元璋—耳朵。
只是当时朱元璋已经认定朱允熥这个孙儿蠢笨平庸,不甚在意,也就抛诸脑后去了。
现在想来……
「该不会允熥在那个时候,就看出来这个小太监不寻常了吧?七八年前的事情,那时候的允熥,才五六岁的年纪??」
朱元璋心里暗暗产生了—个猜测。
但立刻又觉得这个猜测有点太过离谱了。
正当他思索之际。
—道轻微的叩门声打破了乾清宫的宁静。
紧闭的朱漆大门之外,响起三道不同的声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