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最强皇子:我皇帝老爹有点坑朱见深朱祁镇后续+全文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最强皇子:我皇帝老爹有点坑》是由作者“光头李三”创作编写,书中主人公是朱见深朱祁镇,其中内容简介:因为老爹征战海外失利,他也成了最落魄的皇二代;可不就是扭转逆局嘛,这有何难?——翻手为云覆手雨,由他来执掌江山,攘外安内再扬国威!万邦来朝,指日可待!【相似】...
主角:朱见深朱祁镇 更新:2024-10-20 03:38: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见深朱祁镇的现代都市小说《最强皇子:我皇帝老爹有点坑朱见深朱祁镇后续+全文》,由网络作家“光头李三”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最强皇子:我皇帝老爹有点坑》是由作者“光头李三”创作编写,书中主人公是朱见深朱祁镇,其中内容简介:因为老爹征战海外失利,他也成了最落魄的皇二代;可不就是扭转逆局嘛,这有何难?——翻手为云覆手雨,由他来执掌江山,攘外安内再扬国威!万邦来朝,指日可待!【相似】...
蒙古对大明已有一场大胜,就要再接再厉,只要拿下大同,便可无后顾之忧的朝着京师推进,并且蒙古各部也会信任与也先,竭尽全力的支持也先对大明的战争。
这一场仗,大明不想败。
可这场仗,也先却想赢。
看到新的一轮蒙古进攻后。
朱寿也是临危不惧,继续下令,投石机准备投石,帅令传入城中后,士兵们又将刚刚穿好的甲胄脱掉,运送石头,捆绑绳索。
“妈的,砸死这些狗娘养的。”一名士兵恶狠狠的说道,而后举着陌刀朝着绳索砸去。
后架已经燃烧起的火石,在绳索断裂后,被整个挑起,巨大的冲击力让火石飞跃出了城墙吗,径直的朝着蒙古军砸去。
轰,咚
火石砸落的声音响彻在战场之上。
被这火石砸中可要落得个尸骨无存的下场,数百枚火石从城中飞出带来的威势让蒙古冲锋的士兵看到,皆是害怕不已,可他们没有选择,只能低着头,继续朝大同的城墙处跑去。
这第二轮进攻,较之第一轮进攻还要猛烈。
而蒙军的后军弓箭队也遭到了补充,箭矢源源不断的落在城墙上,或是大同城中,给明军造成很大的伤亡。
而第二批的攻城蒙军在付出一定代价后,奔赴到了大同城下,他们举着盾牌开始沿着云梯朝城墙上爬去
有了第二波蒙古兵的支援,顿时第一波的蒙古兵又士气大振,奋力拼杀。
有的被石头砸中掉落在了城墙下,疼的直打滚,有的刚刚爬上城墙,便被明军用长枪挑了下去。
这是蒙军第一次这般不计后果的攻城。
陈瀛对着身旁的朱寿说道:“成国公,这蒙古军怎么打的如此凶猛。”
“这应该不是瓦剌的本部人马,也先用起来也不会心疼的,他不心疼,却有其他人心疼,我们只要坚守住两拨蒙军的冲锋,到了第三次的时候,蒙军就会气竭。”
“到时候我们是否可以派遣骑兵冲杀一波。”郭登在这个时候说道。
“不,不行,老国公说了,一切求稳,不求大胜,只求不败。”朱寿赶忙说道。
这郭登到现在还想着跟蒙古军队硬碰硬。
陈瀛在一旁说道:“蒙古三部,兀良哈,瓦剌,鞑靼,现在瓦剌实力最为强大,若是能在这大同城让瓦剌付出极大的代价,让这三个大部落实力相等的话,我们大明北疆可有数十年的安稳了。”
朱寿叹了一口气说道:“若是没有土木堡之事,我等没有那么大的顾忌,也可与蒙军好好拼杀一番,可此时,我等束手束脚,不能放开一搏 啊。”
这是大明对于漠北的一贯政策。
打强的,安抚弱的,谁冒头就打谁。
朱棣远征对付的是渐渐势大的鞑靼部阿鲁台,阿鲁台曾经击败过瓦剌,并控制住了兀良哈,阿鲁台被明军打废后,瓦剌又重新抬头,脱欢,也就是也先的父亲,在1416年,即是永乐十四年,重新战胜了阿鲁台,并击杀了东逃得阿鲁台,至此瓦剌已经势不可挡,欢脱扶持了具有黄金血脉得脱脱不花,统一了整个蒙古,而这个时期的瓦剌整体实力已经超过了永乐朝的鞑靼部。
宣宗朱瞻基的北伐就是对付瓦剌,,虽是获得胜利,但却并没有给瓦剌致命的一击,对他们的整体实力影响并不大,明军所有的战略目的都是要将势大的部落打趴下,让他们重新陷入混乱之中。
众将都是身经百战,当然知道机会难得。
此时的明军真实的战斗力不比蒙古人差多少,再加上他们精湛的火器,在野战之时,甚至还要强于蒙古人。
永乐朝,宣宗朝,与蒙古的战争比都是一比一。
找到蒙古人,比打败蒙古人还要艰难。
因为朱祁镇引发的土木堡之变,让这些骄横的武将们,不得不将自己翘在天上的尾巴收起来。
弄不好就是亡国,谁敢大意,只能选用最稳妥的守城方案来打。
蒙古军气焰嚣张,可明军也是丝毫不遑多让。数百门火炮不断的吐出火舌,一枚枚炮弹打在了蒙军后军弓箭队中,给蒙古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与干扰。
而此时最先的蒙古兵已经登上了城墙,各处城墙上都有了白刃战的发生。
喊杀声漫天。
“兄弟们杀光这些蛮夷,给咱们在土木堡死去的兄弟们报仇。”
“狗娘养的,谁他妈让你爬上来的。”
战鼓声,叫骂声,锵锵锵兵器碰撞的声音,声声不绝。
而郭登拿出自己的双斧,屏退身边的亲兵,朝着就近的蒙古兵而去,亲兵怕将军有失,也追了上去。
对于郭登的举动,朱寿等人并没有制止。
而此时蒙古军的后军弓箭手停止了放箭,将弓弩背负在了后背,抽出自己的弯刀大叫着朝着大同城而去。
全线压上。
城墙的防守是有章程的,扔石头的就要一直扔石头,发射火铳的还是要继续发射火铳,即便是有蒙古兵冲了上来,你也不能临阵脱逃,自有专门的部队对付这些登上城墙的蒙古人。
局势一片混乱。
从一个缺口处不断有蒙古士兵攀登上来,而明军却在城墙上,疯狂的挤压蒙古人的空间,有的人死了,后边的人就会踩着自己同伴的尸体继续前进,而蒙古人也是如此。
他们到了城墙上后,就是要先守住这个突破点,守住空间就能够让更多的同伴登上城墙,换句话说就是守住空间就是守住胜利的契机。
不过明军也知道这一点,悍不惧死的将蒙古人所占领的空间给消磨干净,而后补上这个缺口。
一名蒙古兵刚刚爬上城墙,便被身旁的郭登一斧子砍在了头上,半个脑袋都被砍砸的面目全非,掉落下去。
“补防,补防。”郭登高喊道。
而后便有几十名明军重新堵住这个缺口,撬动云梯,搬起石头继续砸向蒙古兵。
城墙上的明军奋勇杀敌,将登上城墙的蒙古兵又打了下去,一个个缺口被补上,可在蒙军的猛攻下,一个个缺口又重新被打开。
双方在城墙上开启了惨烈的白刃战。
向上攀爬的蒙军看到自己同伴的尸体都一个个丢了下来,皆是心生畏惧,动作也稍稍慢了一些,他们慢一些,城墙上的蒙军得到的支援就少,便渐渐落了下风,随着他们渐渐落了下风,死在城墙上的蒙古兵就越来越多。
明军将缺口补着的速度越来越快,而蒙古兵突破的速度却是落了下乘。
此消彼长。
城墙上的战斗越来越少,而正在攀爬的蒙军也开始打起了退堂鼓,纷纷朝下撤去。
此时攀登上城墙的蒙古人已经再也没了支援。
一个个蒙古兵从城墙上被扔了下来,不管活的还是死的。
“蒙古人跑了,蒙古人跑了。”
一名明军注意到了城下的情况,便高喊道。
杀红眼的郭登在斩杀一名蒙古人后,便看向了城下,果不其然,蒙军再往后撤,整体队形杂乱不堪。
他咧开嘴大笑两声。便挥舞着自己的巨斧朝着另一名蒙古人砍去。
到了大明就很少有武将会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了,因为一个将军是整支军队的主心骨,若是将军冲锋陷阵,死在了乱箭之下,那整支军队都会群龙无首导致大败。
可郭登这些时日却是压抑的狠了,才会亲自下场。
朱寿看到蒙军后撤,接着下令投石机运转,而数百枚火炮也是不断的轰击着蒙军。
撤退的时候,蒙军便有数千人丧生。
整座大同城就像是一头会吞噬生命的远古荒兽,即便吞噬了数十万的生命也不会得到满足。
也先看着后撤的蒙军,眼神渐渐迷离。
“太师,属下带本部人马攻城吧。”也向帐下的大将阿刺拱手道。
也先摆手拒绝。
“现在还不是动我们本部人马的时候。”也先拒绝了阿剌,而后命令大军后撤五十里。
经过一夜的详谈,诸多勋贵都表示以英国公马首是瞻,当然这个马首是瞻还是看皇帝陛下到底有什么骚操作,若是皇帝一切按部就班,听取大臣的意见,众将便听从皇帝的圣旨,若是皇帝一味的信任王振,众将定是不会允许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事情发生。
誓师大会后。
朱祁镇便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往关外,刚出发之时,意气风发,仿佛找到了父亲宣宗皇帝的感觉。
可走了两日后,朱祁镇就有些受不了。
他一直生活在深宫之中,何曾受过这舟车劳顿之苦,当下便有了退意,身旁的王振看到后,便一直劝说朱祁镇,要是现在回去,朝中的大臣可都等着看皇帝陛下的笑话呢。
朱祁镇想想也是,自己要做父皇那样的英武皇帝,怎能连这点苦都受不了。
大军沿居庸关出京,而后至宣府,终到大同。
此时的大同刚刚经历过一场恶战,城中的守军损失殆尽,瓦剌也先部也损失惨重,驸马都尉井渊看到援军到来了,大喜过望,先是觐见了皇帝,而后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承报给了皇上。
朱祁镇并没有觉得可怕,可身边的王振却有些害怕了。
他是想借着皇帝的威名指挥千军万马,现在一看,打仗可真的要死人啊。弄不好自己这几两肉还要丢在这里,当下便撺掇朱祁镇班师回朝,朱祁镇没有主见,在大同苦寒之地待了许久后,也很是想念紫禁城,心中也活略了起来,至于他心中的顾虑,也被能言善道的王振一一打消。
若是按照真正的历史发展,王振成功了。
可现在的勋贵集团已经在事先通好了气,并有太后的旨意,当下底气都足了起来。
皇帝开战之心渐渐疲弱,竟然如同儿戏一般,又想将二十余万大军在拉回京师,众勋贵无法接受。
仗不是这么打的。
在张辅的带头下逼迫着皇帝不准撤。
年轻气盛的皇帝当然不会被这些勋贵逼迫,下旨班师回朝。
张辅等人却知道军中朝令夕改对部队的士气有很大的影响,若是贸然撤退,被瓦剌的骑兵咬着,恐有全军覆灭之危险,拒不奉旨行事。
在重镇大同,皇权与勋贵之间来了一场硬碰硬。
这里不是京师,朱祁镇也拿这些勋贵们没有办法,当下便趁着夜色带领着六万军马出城回京,而提领护驾任务的就是三朝老将樊忠。
当张辅等人知道的时候,皇帝早就跑的远远的了。
皇帝成为了逃兵。犹如儿戏,奇耻大辱。
不过战争还是要打下去,勋贵集团集体推举英国公张辅为总指挥,而后整顿大同的防务,决定伺机而动,寻找战机。
也先仿佛是知道了大同来了援军,迟迟没有进攻大同。
历史在这一刻发生了改变。
“帝至大同,王振曰返,军哗变,夜色逃离大同,得以班师。”
而此时的朱祁镇在王振的带领下,丝毫不管此时形势紧迫,当起了旅游皇帝,从原来的路线大摇大摆的撤退,中间还去了一趟王振的家乡,行至土木堡之时稍作停留。
六万大军被训得没有半点脾气,士气低落萎靡。
冒着大雨众人来到了土木堡,在前方三十余里就是军事重镇怀来,可朱祁镇又下令停止大军前进。
如此行军也招来了瓦剌大军。
王振看到了蒙古人的骑兵,也是惊慌失措没有一点章程,兵部尚书邝埜有些军事素养,临危不乱,立即下令由骑兵部队进行阻截,其余部队修筑工事。
在营帐之中,朱祁镇已经没了刚来时的意气风发,多日的行军早就让他精神疲惫,现在又被蒙古人的兵马围困在土木堡,慌乱至极。
武人不计后果,反抗皇帝,留在了大同,可文官却是都跟着朱祁镇班师回京了。
兵部尚书邝埜做了相应的安排,追来的蒙古骑兵不过万人,自己这方有六万人,只要趁着地利拒守,蒙古人拿他们没有一点办法。
困守在土木堡已有两日,皇帝朱祁镇的战斗之心已是荡然无存。
根据前线的线报,蒙古人后撤了。
这一下子,皇上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而王振也像是抓到一根救命稻草。
“不行,陛下,此时千万不能再行撤退,不然被蒙古人追上,后果不堪设想。”
“尚书大人,难道你也要跟着那些武人一般抗旨不尊吗?若是张辅,朱寿等人听从皇上的旨意,随大军回京,那蒙古人岂敢惊扰龙銮,现在若是再不走,等到蒙古的援军来了,皇上若是有所闪失,那你就是大明的千古罪人。”站在一旁的王振指着邝埜怒斥道。
朱祁镇点了点头说道:“王伴伴说的正合朕意,快些回京即可。”
邝埜叹了一口气说道:“皇上可曾想过后果,在大同之时,不战而退,勋贵军将哗变,是因皇上失德失才,此时樊忠将军率领的士兵士气经过这段时日的行军,早就消磨殆尽,拒守一战,还有些许生机,可若是此时离开这里,被蒙古骑兵追击而上,士兵无战之心,定会成溃败之势,到时候皇上危矣,大明危矣。”
“危言耸听,陛下身在龙銮之中,将士们哪个不士气高昂,用命拼杀,皇上,机会难得,我们快些撤军。”
朱祁镇还是选择相信王振,对于邝埜文武官员的劝诫置若罔闻,他肯定相信王振啊,在前世他夺门之变重登皇位后,还专门在京师中为王振招魂,战死的国公可都没有这个殊荣。
“樊忠,下令撤军。”朱祁镇看着樊忠数道。
樊忠脸色变了又变,再去看看周围,只能领命。
刚刚修筑好的工事,士兵们还没有休息一会儿呢,就传来撤退的命令。
当下兵卒们都开始骂娘了。
“哪个乌龟王八蛋发的命令,老子现在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还跑,往哪跑,早知道这样,老子就该留在大同。”
“老王,别说了,这弄不好是皇上下的令,让我们走我们就走,让我们停下我们就停下,不要有那么多的废话,免得惹祸上身,快走吧。”
“我就是想不明白,皇上御驾亲征不就是要打蒙古人的吗,蒙古人在大草原上那么难找,这出现在面前了,怎么还要跑呢。”
“你懂啥子,皇上的命可比我们的命金贵多了。”
…………
在一片怨声载道中,明军放弃了刚刚修缮好的工事,继续朝着怀来的方向进发。
只要进了城就安全了。
不过在磅礴的大雨中,慌乱行军的明军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后方战马奔腾,弯刀出鞘。
一名士兵看到了在雨幕中冲出的蒙古骑兵,高呼一声:“蒙古人来了,蒙古人来了,迎敌,迎敌。”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