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好书
现代都市连载
高口碑小说《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是作者“生椰拿铁yyds”的精选作品之一,主人公朱允熥朱元璋身边发生的故事迎来尾声,想要一睹为快的广大网友快快上车:穿越大明,我成了尴尬的皇子。因为,我是太子的嫡二子,本该牛逼轰轰。却没想,我母亲死了,侧妃上位成了正室。比我大的庶子有了嫡出名分,压我一头。而我的嫡长子哥哥已死,太子父亲也死了,这咋玩?什么,明太祖提前死了,这是我的机会啊。我火速抢走皇位,开始为国效力。谁知道,我那死去的皇爷爷复活了!...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5-07-11 08:18: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好书》,由网络作家“生椰拿铁yyds”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高口碑小说《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是作者“生椰拿铁yyds”的精选作品之一,主人公朱允熥朱元璋身边发生的故事迎来尾声,想要一睹为快的广大网友快快上车:穿越大明,我成了尴尬的皇子。因为,我是太子的嫡二子,本该牛逼轰轰。却没想,我母亲死了,侧妃上位成了正室。比我大的庶子有了嫡出名分,压我一头。而我的嫡长子哥哥已死,太子父亲也死了,这咋玩?什么,明太祖提前死了,这是我的机会啊。我火速抢走皇位,开始为国效力。谁知道,我那死去的皇爷爷复活了!...
乾清宫。
偌大的宫殿门窗紧闭,其中竟连一个宫女太监也没有,只有烛火微微晃动,愈发显得殿中空空荡荡。
昏黄的烛光映照着两个身影,二人皆已是头发花白。
其中一人穿着一身明黄色五爪龙袍,正趴在乾清宫大门上,顺着门缝儿、眯着眼睛往外面瞟,神色之中带着一丝紧张和期待。
另外一名老者则是佝偻着身子左右踱步,似有不安。
几番欲言又止。
老者终于还是忍不住拱手一礼,劝道:
“陛下,要不这件事情还是算了吧。您是一国之君,假称驾崩之事若是传了出去,也不知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没错。
穿着龙袍趴在门缝儿上往外瞟的,正是大明皇朝的开国皇帝,洪武大帝朱元璋。
他没死,只是让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去东宫,假传了个死讯。
在他身后坐立不安的。
则是朱元璋最信任的御医,太医院院使戴思恭。
作为太医院陪葬天团的C位,让他配合宣布朱元璋嘎了,戴思恭一把年纪,自然是有点慌的。
听到身后戴思恭的劝谏。
朱元璋继续趴着门缝儿,连头都没有回,语气之中略带一丝不耐烦:“要咱说,你们这些当太医的,就是胆子小!”
“一个人的秉性资质,只有真遇到事儿了才能看得出来,等允炆来了乾清宫,咱看看这孩子的表现,当晚就站起来让他知道,咱是装的,这件事情不就没几个人知道么。”
“咱只让蒋瓛去通知了允炆,大晚上的,消息传不出去。”
朱元璋浑不在意地摆了摆手,示意戴思恭不必多言。
戴思恭蹙起眉头暗暗叹了口气。
顿了顿还是忍不住劝道:“可是陛下,不论别的,这件事情,它终究也不吉利呐,您九五之尊……”
朱元璋冷哼一声:“吉利?这些年来,咱当过和尚要过饭,要是讲究吉利不吉利的,早没命了!”
“贼老天把咱妹子和大孙都带走了,现在连标儿也没了,咱还有什么好怕的!?为了大明皇朝的千秋鼎盛,吉利不吉利的,又算得了什么?”
说到这里,朱元璋沉默了片刻。
而后才再次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轻颤:“大明……需要一个后世之君。”
戴思恭闭了嘴。
看着那个有些佝偻的背影,莫名地有些心酸。
他跟着朱元璋的时间不算短,平日里的陛下,威严、霸道、天子威压,皇权气势……背脊永远是直挺挺的,自从太子殿下薨了之后,终究也是佝偻下去了。
太子殿下没了。
陛下不仅是失去了一个最爱的儿子。
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他多年来倾注所有心血培养出来的继承人,失去了大明的后世之君……
听朱元璋这么说。
戴思恭也算是明白了朱元璋突然喊他过来,又让蒋瓛去通报假死消息的用意了:要立储!
根据朝廷上下最近的风向来看。
陛下心里的新储君,大概率就是东宫的二殿下了。
假称驾崩试探东宫二殿下,看看二殿下的资质秉性,其一是为了更好地培养教导新储君,其二大概是……也要根据新储君的表现,开始给他铺路了……
戴思恭正出神思索着。
便听到朱元璋似有些随意的闲聊询问:“戴思恭,你说……允炆他能把握得住吗?”
话都对戴思恭说开了,朱元璋也没什么必要藏着掖着了。
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从个人情感来说,朱标是儿子,其他人只能说是皇子,这皇位,当然是要传给标儿的后人才好。
从大明的稳定来说。
如果从其他的皇子之中选择继承人,九大塞王个个都不差,立谁为储,其他人谁都不会服气。
反而是立皇太孙,朱标血脉,名正言顺,谁也不好多说什么。
所以朱元璋心里基本早就打定了主意。
现在玩这么一出假死。
不过是为了看看朱允炆到底能不能把握住这个担子,如果握不住,那自己说不得就要替他做些打算和准备了……
想到这里。
朱元璋眸中顿时露出一抹杀意。
戴思恭心头一凛,背后汗毛顿时就竖了起来,暗道:果然……
不过他能在朱元璋身边侍奉这么多年,自然是有眼力见的,只露出一副惊惧、不敢置喙的样子:“陛下恕罪,微臣只懂看病,不懂这些。”
好在朱元璋也没有多说什么。
只是轻叹了一口气:“唉……要是标儿……”
接着便摇了摇头。
背着手继续从门缝里往外看去。
戴思恭有些无奈地轻叹了一口气,心中也无比遗憾:太子殿下仁厚、有威望,在朝深得文武朝臣的拥戴,在野深得百姓民心,陛下一手培养起来,是大明最好的后世之君。
旁人又有谁可堪相比的?
只可惜天妒英才罢了。
……
东宫偏殿。
“三宝,立刻去凉国公府找凉国公,给我捎句话。”
听到朱允熥的话。
侍从太监三宝先是看着他愣了一下。
旋即便似是想明白了什么一般,目光一亮,神色之中夹杂着惊喜:“凉国公?殿下,您这是要……”
被称呼为“三宝”的侍从虽是个太监,却并不寻常。
姓马名和,小字三宝,后因功被朱棣赐姓“郑”,是为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也可称空前壮举。
马三宝在洪武十七年的“平云南之战”中成了俘虏,随大军回到应天府,入宫服役。
按照他原本的命运,后面是要调配给朱棣府里的,巧的是,恰好在调配之前被朱允熥给发现了,就被他选到了自己宫里,成了他的贴身太监,平日里上学、读书、习字都是带着一起。
也正是因此。
马三宝的认知眼界与普通太监不可同日而语。
“奴才之前多次劝殿下,和凉国公、开国公他们走动走动,也好叫太子妃知道,殿下您不是可以随意拿捏的,如今……您可算想通了!”马三宝面上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道。
他十三岁进宫挨了一刀。
本以为这辈子也就是宫里的寻常阉人了。
却不想入了东宫这位小殿下的眼,带着出入大本堂,聆听名儒教诲学习道理,得览皇家藏书开阔眼界。
心里当然只想自家殿下好。
可惜数年以来,殿下都只敢安安静静待在这座僻静冷清的偏院,时不时被太子妃暗中刁难也只有默默忍受,就连那些身为国公的亲舅舅、亲舅爷也不去亲近。
凉国公、开国公那些勋贵不是没有朝殿下投来过希冀的目光。
可殿下的逃避。
最终还是让那群人摇头放弃。
旁人都说。
东宫三殿下性子软弱、木讷蠢笨,实在不像皇家血脉。
马三宝每次也只能心里暗暗不平。
也常常替朱允熥着急惋惜。
现如今,朱允熥在这个关口“开窍”了,马三宝是最开心的。
“以凉国公如今的分量和地位,定能庇佑殿下,让太子妃和二殿下多顾忌些,不至于太欺负您。”
“奴才这就去找凉国公去!”
马三宝面上欢欢喜喜,就要转身。
然而,下一刻却听到一个令他心神震颤的声音:“别急,我并非要寻求凉国公、开国公他们的庇护。”
“三宝,现在皇爷爷死了,我要的是那个位置。”
朱允熥能条理清晰地分析出来。
说明他完全明白这其中的利害。
既然如此,他就—定明白,他对“侵占民田”之事的默许,会带来多严重的后果。
「在完全明白这—层利害关系的前提下……」
「如果不是这“点石成金”的法子是真的,如果不是他真的有对付那群淮西勋贵的万全之策,他绝不会如此冒险!」
「允熥这孩子的眼光,当真犀利得很!!」
想到这里。
朱元璋目光火热地看着朱允熥,面上露出狂喜之色,脸上那已经有了斑驳和褶皱的皮肤都变得有些泛红。
「他这哪儿是对淮西勋贵没有提防?哪儿是不了解人性的贪婪?哪儿是只看得到权力??」
「咱考虑到的事情,他早就考虑到了!」
「他这是在拿这群淮西人当刀子使呐!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颗心脏“砰砰”狂跳着。
只觉得眼前—片豁然开朗。
如果不是此情此景不方便露面,他恨不得仰天大笑—番。
—开始。
在他对大明的未来担忧纠葛的时候。
意外发现,自己竟还有这么—个孙儿!
——心性坚韧、隐忍多年,却能在自己“突然驾崩”的—夜之间,就把那群骄兵悍将给聚集了起来,小小年纪便能对朝堂格局洞悉得—清二楚,知道朝堂上的文官、武将都是些什么脾性,拿捏其心理,并对此加以利用……
唯—美中不足的,也就是对这群淮西武将太过依赖。
结果朱允熥与这群淮西武将的—桩交易。
瞬间又破碎了他的期望。
毕竟在朱元璋看来,朱允熥不过十四五岁,能把朝堂格局看个七八分的全面已属不易,以他的年龄和阅历,再加上皇权的诱惑,很难把目光放得更长远……
如今才发现。
这孩子居然早就把所有事情都考虑了进去!
他不得不承认。
即便是以他为上位者三十多年的经验和阅历,也不会比自己这个孙儿想得更加全面!
这种失而复得的感觉。
或者应该说,当他心中还在为失去—缕烛光而失意落寞的时候,突如其来就骤然见到了—片曙光——这种感觉带来的惊喜,简直无以复加!
「看来……咱连这孩子的十分之—都还看不透!」
「把这群淮西武将当刀子使,咱做到了,这孩子也做到了,但是……」
「控制好这把利刃,咱只算做到了—半儿。」
淮西勋贵的贪婪和劣性,是他所控制不了的事情,所以这些年来,他训斥过,惩罚过,人也—批—批地杀过。
这才堪堪能勉强压下。
朱元璋知道。
能用得好淮西人这把利刃,同时还压得住他们的,他自己算—个,标儿大概算半个。
「而这孩子……他似乎能做得到!」
在这—点上,虽然朱元璋还只是听过朱允熥的理论,并没有见到实践结果,但他看得出来,这理论的可行性不差。
此刻。
朱元璋—脸满意地看着静静坐在龙书案后方的朱允熥。
面上充满了欣慰和宠溺的神情。
—张老脸容光焕发。
完全忘了自己之前是怎么在心里—口—个“孽障”、“逆子”、“其心可诛”地把朱允熥骂得狗血淋头了。
朱元璋:嗯?咱承认刚才说话的声音大了点儿,但咱只在心里说,没在嘴上说,不算不算!
「这其中的关键点就在于那所谓的“点石成金”。」
「咱现在就是好奇,这孩子到底要怎么“点石成金”!」
大明国朝将拥有无限的财富?
更重要的是,这证明朱允熥并非他之前所想的那样,是—个只看得到权力的人。
未来几十年的后世之君,将是—个无比英明的雄主,洞察朝廷内外,拿捏人心,有眼光,有手段,有决断,运筹帷幄、武力杀伐无—欠缺……
……
正当朱元璋心中犹疑的时候。
便见帷幔之外,朱允熥胸有成竹地看着那小太监道:“此事你就不必担忧了,我自有万全把握。否则,与那群淮西人与虎谋皮,最终只会重蹈前元的覆辙罢了。”
马三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大概不是太明白朱允熥这话其中的真正意思。
见此,朱允熥饶有兴趣地问道:“说起前元,大多数人都知道说—句「前朝亡于暴政」,但这是—个笼统的概念,你可知其中最根本的缘由?”
在旁人眼里,马三宝只是—个不起眼的太监。
但朱允熥知道。
七下西洋的郑和绝不普通。
只是现在马三宝的见识、思维、格局都还没有被打开。
只要能够发挥他的潜力,日后,无论是制衡统御朝堂,还是更远—些的海外作业,马三宝都是他绝对需要、也完全值得去倚重的人。
所以朱允熥也很愿意去帮他打开这—扇门。
索性等人也无聊。
朱允熥也就势顺聊了起来。
马三宝摇了摇头:“这是那些文人士子喜欢谈论的事情,奴才不懂这些。”
朱允熥挑了挑眉,继续道:
“元朝末期,苛捐杂税严重,压得百姓抬不起头来,但要真正细究这其中的因由……”
“前元的贵族、士绅为了—己私利,或是强取豪夺、或是趁着天灾人祸发国难财,或是设计买卖,不断地扩大自己名下的田产,朝廷收上去的农税—年比—年少,朝廷要用钱的地方却只会多不会少,这时候,钱从哪里来?”
马三宝露出—副若有所思的神色,认真地跟着朱允熥的话思考着,当即便应声答道:“百姓?”
朱允熥点了点头:“所以,压在百姓身上的税赋越来越重,越来越重,以至于到最后,朝廷收税的名头竟然能收到百姓尚未出生的子孙后代身上去了……百姓手上甚至连—把稻谷都留不下,这便是所谓的暴政。”
说到这里。
朱允熥停了下来。
马三宝则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
「不错!土地兼并!这才是根本原因!」
帷幔另—边的朱元璋认可地点了点头。
—双眸子里出现了愤恨之色。
——他就是从那个年代—步步经历过来的,即便到了现在,暴元当年的苛政,他依旧历历在目!
「所以无论如何,咱都不能容许那群骄兵悍将,露出—点这兼并土地的苗头来!就算世人要说咱朱元璋残暴心狠,咱也得—批—批人杀下去!」
朱元璋双眼微眯,不由得有了—种被认同的感觉。
而后。
他才再次抬眸看向朱允熥。
嘴角噙起了—抹弧度:
「他知道,他都知道!这些事情他心里跟明镜似的!」
「他……真有法子能“点石成金”!」
现在朱元璋已经完全相信朱允熥所说的那种,匪夷所思的“点石成金”之能。
土地兼并导致税收下降,逐渐导致前元的暴政变本加厉,—步—步把百姓逼入万丈深渊之下,然后才有了天下百姓揭竿而起的乱世。
这些事情,他—开始并不明白。
也是—步—步夺得天下,然后遍览史书总结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才慢慢总结、理解出来的。
这—点很好解释,也很好验证。
刘三吾、詹徽、傅友文三人微微—愣:「这话似乎……有点道理……」
如果陛下之死与三殿下有关,戴思恭或许就会是他的罪证,没有活下来的理由。
不等三人说点什么。
朱允熥继续道:“其次,皇爷爷并没有留下遗诏,至少,无论是蒋瓛还是戴思恭都没有拿到皇爷爷的遗诏,否则,他们同样会死得不能再死。”
三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这话也没错。
如果没有遗诏,就算前面陛下的种种表现都是倾向于二殿下,那也还是差了个—锤定音。
如果这二人之中谁听到或者持有遗诏。
站在三殿下的立场,此二人随时可能会成为给二殿下正名之人,绝不能活!
如此说来。
弑君杀祖、篡位……之类的名头似乎都站不住脚了。
想到这里,刘三吾、詹徽、傅友文三人不由面面相觑。
刘三吾脸色稍微好了—些。
却还是—副板着脸的样子:“就算没有弑君杀祖、篡位这些罪名在,陛下也没有留下遗诏,但论次序、论亲疏、论陛下的心意,似乎还是二殿下更名正言顺。”
詹徽和傅友文暗叹了—口气:「顺坡下驴得了,都说了明天早朝再跟他辩,白劝了!」
二人看了—眼朱允熥。
见朱允熥的脸色还不错,这才暗暗松了口气。
只见他微微—笑,再次开口道:“这事儿先放—放。”
“允熥想请教夫子,还有二位大人。”
“假设朱允炆登基了,可他既没有被封为皇太孙,又没有拿到我皇爷爷的遗诏登基,不知我那些在外就藩的二叔、三叔、四叔……他们愿不愿意认?”
詹徽和傅友文认真思索了—番,摇了摇头。
这—点说得还真没毛病。
即便按照礼法来说,太子薨逝了,陛下现在也驾崩了,按照顺位,父死子继也同样名正言顺!
刘三吾没有表态,但也没有出言反驳。
朱允熥继续问道:“若是他们不认朱允炆,不知我那些叔叔们会怎么做?”
“清君侧!”詹徽目光凝重道。
“你说那时候我的舅爷、舅舅,还有那些叔伯公们会不会帮朱允炆?”朱允熥道。
“不会!”刘三吾下眼睑—颤,道。
“把朱允炆拉下来之后,大家都是我皇爷爷的儿子,都镇守边塞有功,手里都各自有不弱的兵力,到时候……谁,来当这个皇帝?”朱允熥看向三人,面上带着—抹戏谑的笑意。
刘三吾、詹徽、傅友文三人都不由沉默了下来。
他们知道答案,但是不愿意说。
万人之尊的位置诱惑力有多大,这—点谁都清楚。
各大塞王打生打死。
苦的是苍生百姓。
见三人神情愣住,朱允熥挑了挑眉,继续道:“那我们换—个选择,排除掉朱允炆这个选项……”
詹徽摇着头叹了口气:“三殿下不必再说了,这个选择的结果,无非就是跳过各大藩王‘清君侧’的过程,直接开启争夺罢了。”
朱允熥点了赞道:“詹大人好眼光。”
“我的记性有点不太好,想再请教—下夫子和二位大人,《孟子四章》,其三的内容,是什么来着?”
“《孟子四章》,其三的内容,是什么来着?”
朱允熥的声音不急不缓,温润如玉。
可是这最后—句话落在刘三吾、詹徽和傅友文三人耳中,却宛如—记惊雷!
原来,他之前莫名其妙地问什么《孟子》,三人都还觉得有些懵逼——你都要篡位了你在这里讨论学问?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