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女频言情 > 一骑绝尘常浩南吴懿全集

一骑绝尘常浩南吴懿全集

常浩南 著

女频言情连载

常浩南的这个专业到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其实已经没有多少课了,因此第二天虽然是个周一,但他下午还是有半天空闲时间。而周书万和张漫更是直接翘掉了上午的一节毛概,在图书馆把第一个前体半锥角对应的设计方案给算出来了,因此下课之后,常浩南去食堂简单扒了两口饭就带着计算结果和四个人的学生证直奔机房。然而事情却并不如常浩南想象的那般顺利。接下来的任务对于他本人来说难度不大,但对于这个时代的电脑来说却并不容易,尤其设计工作的第五步,也就是生成进气道内部型面是需要完全由计算机进行的。因此在他用掉了今天的4个小时上机时间之后,才终于把第一个方案的机头模型给建出来,甚至没来得及和机身进行组合。并且姚梦娜借给他们的那两张软盘的容量也已经告急,毕竟每张的容量就只...

主角:常浩南吴懿   更新:2024-11-01 13:4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常浩南吴懿的女频言情小说《一骑绝尘常浩南吴懿全集》,由网络作家“常浩南”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常浩南的这个专业到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其实已经没有多少课了,因此第二天虽然是个周一,但他下午还是有半天空闲时间。而周书万和张漫更是直接翘掉了上午的一节毛概,在图书馆把第一个前体半锥角对应的设计方案给算出来了,因此下课之后,常浩南去食堂简单扒了两口饭就带着计算结果和四个人的学生证直奔机房。然而事情却并不如常浩南想象的那般顺利。接下来的任务对于他本人来说难度不大,但对于这个时代的电脑来说却并不容易,尤其设计工作的第五步,也就是生成进气道内部型面是需要完全由计算机进行的。因此在他用掉了今天的4个小时上机时间之后,才终于把第一个方案的机头模型给建出来,甚至没来得及和机身进行组合。并且姚梦娜借给他们的那两张软盘的容量也已经告急,毕竟每张的容量就只...

《一骑绝尘常浩南吴懿全集》精彩片段


常浩南的这个专业到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其实已经没有多少课了,因此第二天虽然是个周一,但他下午还是有半天空闲时间。

而周书万和张漫更是直接翘掉了上午的一节毛概,在图书馆把第一个前体半锥角对应的设计方案给算出来了,因此下课之后,常浩南去食堂简单扒了两口饭就带着计算结果和四个人的学生证直奔机房。

然而事情却并不如常浩南想象的那般顺利。

接下来的任务对于他本人来说难度不大,但对于这个时代的电脑来说却并不容易,尤其设计工作的第五步,也就是生成进气道内部型面是需要完全由计算机进行的。

因此在他用掉了今天的4个小时上机时间之后,才终于把第一个方案的机头模型给建出来,甚至没来得及和机身进行组合。

并且姚梦娜借给他们的那两张软盘的容量也已经告急,毕竟每张的容量就只有2.88MB而已,工程文件存两个就满了。

“等我以后有资源了,一定要把U盘提前弄出来,太TM麻烦了……”被管理老师礼貌地请出机房的常浩南摇摇头暗自想到。

趁着在食堂吃晚饭的时候,常浩南把情况跟另外三个人说了一下。

在截止时期之前完成还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张漫和周书万那边可以没必要那么拼了。

相应地,考虑到从完成设计方案到交稿的时间很短,负责文字方面的吴懿范需要提前开始,与常浩南的设计工作并行完成。

当然,写什么和怎么写都是由后者说了算,吴懿范只需要当好一个无情的写字和画图机器就行。

……

就在常浩南一边吃饭一边布置任务的时候,距离他们不远的另外一张餐桌上,姚梦娜也正在和自己实验室的两个同窗聊着项目进度的事情。

虽然昨天晚上被常浩南打击得怀疑了人生,但作为一个博士,她在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之后第一反应当然不可能是放弃,于是今天就去图书馆借了一些关于DAMP语言和偶极子格网法的书,又到网上找了些资料,虽然一天时间肯定不可能完全看懂,但至少可以确定这个思路是值得走下去试试的。

“偶极子格网法……”坐在姚梦娜对面的是个文质彬彬、头发浓密到不像是个博士的男生:“师妹你真的确定么?我们之前用CFD/CSD耦合的办法虽然效率很低,但经过不断修正方法,精度其实已经在不断提高了,项目时间已经过半的情况下贸然推倒重来……”

“方博,我们都很清楚,继续照着原来的思路小修小补没有前途。”姚梦娜把筷子放在餐盘上,抬起头看着眼前被叫做方振的男生说到。

“虽然精度相比一开始提高15-20%作为成果确实可以拿来结题,但这样大的计算量,还需要针对每个算例去手动调参校准,本质上是先射箭后画靶,对工程实践没有指导意义,我们作为科研人员,不应该满足于此,尤其是现在我很确定偶极子格网法具备可行性,只不过需要学一些新东西罢了。”

博三的方振虽然看上去只比博二的姚梦娜大一届,但后者是跳过硕士阶段直接攻读的博士,因此方振的年纪实际上大得多。

然而一旦到了和研究有关的事情上,别说师兄,就算面对导师姚梦娜也向来不会轻易服软。

见到这样一副架势,旁边另外一个个子不高的瘦小女生赶紧岔开了话题:“说起来,姚师姐你是怎么突然想到这个新思路的?之前可是从来没听你说过,就看你今天从图书馆抱回来一堆书。”

相比于方振和姚梦娜两位博士,这个叫夏天的女生只是个一年级硕士生,对于她来说走哪条技术路线并不重要,当务之急是稳住组里面这两根擎天玉柱,绝对不能让他们吵出火气来。

然而这个随口而出的问题直接把姚梦娜问得原地呆住。

“是……是我从一个学长那里问到的,他以前恰好做过类似的项目。”姚梦娜深吸一口气,摸了摸自己的鼻尖回答道。

本来姚梦娜不算是个死要面子的人,说是从大三学弟那里听到的也没什么。

但一来这样显得不够有说服力,二来么……

常浩南那个像是老师对待小学生一样的语气实在让她不堪回首。

“学长?我们学校还有其它课题组在做类似的项目?”方振也是一愣,要知道这个年月连本科生都是凤毛麟角,研究生的数量就更少了,一个学院的课题组之间多多少少都是相互了解一点情况的。

“哦,是我在本科时候的学长,他现在已经不在京航了。”姚梦娜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编下去。

好在方振和夏天都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刨根问底。

“那不如这样吧,夏天师妹你来接手CFD/CSD方面的工作,反正这块我和姚博已经把框架搭建起来了,只要按部就班就好,我们两个去试试能不能走通偶极子格网法这条路。”方振很快找到了折中的办法:“这样至少能保证到年末有成果可以兜底,如果新方法能走通那更好。”

由于杜义山日理万机,大多数时候都不在学校里面,而同组的另外几个老师都很年轻,甚至在学校呆的时间还没有这些博士们久,因此作为大师兄的方振在科研之外还要承担一部分管理责任,导致他在很多时候都会显得比较保守。

“好吧,就这么办。”姚梦娜点了点头,算是接受了这个妥协之后的计划。

只有旁边还没来得及表态的夏天瞠目结舌,局面反转之快完全超乎她的想象。

我一个硕士一年级的学生,怎么就被派到负责CFD/CSD的岗位上了呢?

话分两头,事归一面。

出乎常浩南预料的是,第二天一整天,他都没有看到吴懿范的身影,按照约定后者应该到机房开始准备写文字稿才对。

第三天一整天还是没有。

这甚至让常浩南有些担心起来,在他印象里吴懿范虽然对专业内容不感兴趣,但答应别人的事情还是会做到的。

第四天一早,就在常浩南已经开始犹豫是否要找辅导员老师甚至报警的时候,吴懿范终于出现了。

“南神你之前不是说上机时间和软盘储存空间都不够用么?”吴懿范神神秘秘地摘下书包放在桌上,然后对着常浩南拉开拉链。“我搞来了一台笔记本电脑,还有一盒新软盘。”

常浩南看着眼前的IBM经典三色标一脸震惊。

他突然觉得有这么一个沉迷经商不问学业的朋友似乎也不算坏事。

“哪买的?”常浩南打开电脑,只见键盘随着屏幕掀开的动作先分成两部分,然后又组合在一起。

IBM 701C,放在后世几乎是收藏级的型号,这个时候想买估计得几万块。

96年的几万块!

“我之前跑生意的时候认识过一个华夏人民大学的学长,今年大四,在外面开饭店赔惨了,才把电脑处理给我回笼资金,这两天我还让他把你用的那两个软件装进去了。”

吴懿范说的这个故事常浩南好像有点熟悉,但是他现在已经顾不上寻思这些了,赶紧抽出笔记本电脑,又掏出那两张装着工程文件的软盘。

开肝!


常浩南的实验一直持续到了天快亮的时候。

之前的模拟和实验结果在规律上完全相同,这证明他的方向是正确的,只是还需要提高具体情况下的计算精度。

其中最好的一版,相比于原始设计的效率提高了25%以上,噪音则降低了惊人的10分贝左右。

不要小看这个数字,分贝并不是个线性数值,降低10分贝在人耳的感知中基本相当于下降到原来的一半,这已经是很夸张的提升了。

在半消声室中做检测的时候,他几乎只能听到电机的声音。

“呼——”

常浩南直起有些发酸的腰,微微活动了一下身体,听着关节发出喀啦喀啦的响声。

刚才他的注意力一直在实验上面,倒是没什么感觉,但是现在放松下来之后,疲惫感就瞬间席卷了全身。

回到宿舍,又是沾到枕头之后光速睡着,这几乎已经成了常浩南重生以来的常态。

或许也算是系统带来的福利之一,毕竟他原本从高中开始就有失眠的症状了。

一觉醒来,已经到了这天午后的时候。

简单地洗漱过后,常浩南准备换身衣服,然后找个空教室把专利文件写出来,再跑一趟专利局提交上去。

就在他准备出门的时候,刚好遇到了从外面推门而入的几个室友,应该是刚刚吃完午饭回来。

“南神,你看这个月的杂志了么?”

“杂志?”

常浩南从今天凌晨一觉睡到现在,当然不可能有功夫。

实际上从他重生到现在,也就在吃烤鸭的那天晚上去图书馆看了看最近的新闻,然后便一直在忙设计的事情。

“上面说咱们海军可能要买两艘新的驱逐舰。”梁昊说着把手里拿着的一份杂志塞了过来:“第一篇文章就是。”

这个时候常浩南也回过味来了,应该是那两艘现代级驱逐舰的事情。

“要是真能买到这两艘船,再对上航母的时候至少算是有办法了。”梁昊显然对此相当兴奋。

“两艘苏联时候的破船能有什么用,上面那导弹射程才100多公里,连航母的影子都看不见就得让人打沉了。”

黄志强看了一眼旁边的常浩南,满脸无所谓地爬上床:“再说美国人的阿利伯克都服役十六艘了,宙斯盾听说过不?什么飞机导弹都能拦下来,要我说啊,就别痴心妄想着对付人家的航母了。”

不合时宜的冷嘲热讽让寝室里的气氛变得有些尴尬。

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常浩南已经大概回想起来,这个黄志强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个标准的精美,不过以前倒是很少表现的特别明显。

最近可能是被他刺激到了,这才变得有些跳脚。

“确实不用太为这事兴奋。”常浩南无所谓地笑了笑,把杂志还给梁昊。

他从一开始就没把对方放在眼里,这种人哪怕一直到二十多年后也颇为不少。

“啊?我以为你应该是最高兴的那个。”

梁昊显然对常浩南的反应有些意外。

“看着吧,用不了多少年,咱们就会有更好的了。”

常浩南说完,背上装着电脑的书包径直离开了宿舍。

……

实用新型专利的审核一般都需要6-9个月时间,常浩南自然不可能等结果出来了再把方案给出去。

好在专利都是按照申请日期来计算的,只要保证比别人更早提交就好。

如果这是个正规的横向课题的话,那么这个专利的所有权其实应该属于出资方。

但话又说回来,设立横向课题就不可能是五千块钱这么简单的事情了。

总之,在花了两天时间跑专利局,顺便又把那两门选修课的期末考试给考掉之后,常浩南终于通过寻呼机联系了吴懿范。

考虑到对方在校外租的房子离学校还有一段距离,犹豫片刻之后,他又把电话卡插回去,打开随身携带的本子,拨通了家里的号码。

“喂?”

再次听到父亲的声音时,他的心态已经比上次平和了不少。

“喂,爸,是我。”

“……对,正在考试周,不过这个学期没有重要的考试。”

“……您说那门航空器设计啊,那门课没有期末考试,有个课程设计,就是我之前说要设计战斗机的那门课。”

“……嗐,当然设计出来了,也不看看咱是谁的儿子。”

“……是这样的,因为那个课程设计,所以现在有一位我们学院的院士,就是以前的学部委员,觉得我潜力不错,想让我提前进课题组参与研究,所以暑假应该是不回去了,下次应该就得明年春节回去了。”

“钱没事……我这还有点钱,不着急,下半年应该还有奖学金,放心吧。”

“对了,佳瑶之前跟我说,她想要参加明年的招飞,这事她跟你们说过么……哦哦,那爸你的想法是……”

“嗯,我也觉得应该尊重瑶瑶的意思,不过前提是得先确定她自己已经想好了,做出了决定就不要后悔……”

“……”

“那先这样,不聊了,我有个同学来找我了……”

常浩南挂断电话,闭上眼做了个深呼吸,然后拔出IC卡,推开了电话亭的门。

吴懿范此时已经等在外面。

“南神你是真的牛逼,我本来觉得一周就已经够夸张了,结果这才不到四天……”

“那是,也不看看咱是谁……”常浩南说着把书包摘下来递给对方:“最后的设计方案在两张软盘里面,我分别在上面写了标签。”

“那好,不过南神,尾款可能得等一段时间,合同上写的是必须要在他们中标之后才能结清。”吴懿范有点担心常浩南在钱的事情上多想:“不过你要是急用钱的话,我也可以先垫一部分给你。”

亲兄弟还要明算账,他们两个虽然平时关系不错,但涉及到钱的事情还是要说明白。

“不用,我还能信不过你么。”常浩南捶了吴懿范肩膀一拳笑道。

前世的吴懿范闯出了几个亿的身家,也没说不认他们这些口袋里没几个钱的老同学,在人品方面还是能信得过的。

况且从他眼下能随随便便就买台九九新二手笔记本电脑的情况来看,也不会对这几千块动什么心思。

把东西交给吴懿范之后,常浩南又看了一眼自己的系统。

由于这个风扇还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因此科研点数没有变化。

但是工程经验却变成了60/1000,上涨了40点!


虽然常浩南自己只是有感而发地随口一说,但对于其它三人来说,这简直是装逼于无形之间。

包间里顿时响起一阵掌声和起哄声。

“南神牛逼!”

“南神霸气!”

常浩南赶紧伸手压了压示意低调。

实际上,从昨天重生到今天为止不到两天的时间,他已经发现自己不仅身体年轻了很多,就连心态上似乎也更接近一个二十岁而不是四十多岁的状态。

“真的是重回青春了啊……”常浩南看着自己还没有皱纹的双手,终于对重生这件事有了一点真实感:“那就去弥补那些遗憾吧,无论是国家的,还是自己的。”

这时候周书万突然伸手拍了他一下:“南神,吃饭的时候就别想着课程设计的事情了,军队的发展建设也不差一顿饭的时间。”

回过神来的常浩南才发现原来烤鸭已经被端上来了。

显然,对方以为他还在思考那架飞机的事情。

如果说90年代相比二十多年后有什么优点的话,大概就只有这个年代的京城烤鸭普遍还没有后来那么坑爹,随便找一家店的味道都是有保障的。

当然,价格也是真的夸张,常浩南这种平均一个月生活费不到200块钱的人基本上很难消费得起。

四个人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内容自然主要是各种逸闻八卦,常浩南大多数时候都只是听着,只有在很少的时候才会插上一句嘴。

毕竟这些对于其他三人来说只是刚刚过去的事情,对于他来说则已经是相当久远的回忆了。

就在某一个四人都没有说话的瞬间,常浩南清晰地听到了从隔壁包间传来的对话。

“诶,你听说了么?美国那边的那个新一代战斗机,F22,好像就要首飞了。”

一句话瞬间吸引了常浩南和周书万两人的注意力。

而既然组里的两个大腿都不准备继续闲聊下去,张漫和吴懿范当然也就没继续开口。

“不是已经首飞好几年了吗?”另外一个稍微低沉一点的声音说道。

“那是原型机YF22,据说明年要首飞的这个是量产型的F22,我估计啊,应该快要服役了。”第三个有些尖锐的声音解释道。

“唉,那……看今年年初的情况,咱们连人家的第三代战斗机F14和F18都对付不了,要是这新一代战斗机服役了,岂不是……差距更大了?”说话的又是那个低沉声音的人,只是这次语气中带上了一些焦躁。

“咱们国家最新的战斗机应该是九零年的歼7E?”

“是,但那飞机连个雷达都没有,只能昼间战斗,有啥用啊。”刚刚第一个说话的人说完打了个酒嗝:“能超视距作战的就只有从老大哥那买的苏27,太少了,还有歼8B,也没多少。”

然后便是一阵唉声叹气。

“要我说啊,如果那个歼8-3过两年能服役,靠着高空高速能力还有新的雷达,未必就不能和老美的新型飞机干一下!”

“做梦吧你就,二代机再怎么改,能勉强打一打三代机就算是顶天了。”

“但是……哪怕能多打一呢,当年不也是这么过来的,从抗战到援朝,哪次咱们装备上也不占便宜。”

“空军毕竟不一样,抗美援朝的时候咱们米格15打F86,虽然飞行员经验不足,但飞机至少是没有代差的嘛,老美甚至还有F9F这种性能上不如我们的装备呢。”

常浩南在两天之前还处在一个WS15都已经装上歼20试飞的时代,此时又突然听到歼8大战F22的说法,隐约之中甚至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恍惚感。

片刻之后他才意识到这并不是什么恍惚感。

“你说咱国家这些搞飞机的,怎么就连个三代机都造不出来呢?花着这么多纳税人的钱,结果还得让飞行员开着歼7去跟人家拼刺刀去,窝囊!真TM的一群废柴……”

“说的是啊,当年没能引进F16真是可惜了。”

“那F16/J79就TM是个猴版,没啥可惜的,美国佬又不是什么好饼……”

隔壁那边聊天的声音中已经隐隐带上了一些醉意。

常浩南看见周书万的拳头猛地攥紧,然后又缓缓松开。

隔壁几个人的话说得很难听,不过从他们的对话能看出来并不是什么恨国党,只是因为看到了跟强敌之间的巨大差距而感到失望甚至绝望而已。

虽然那边的话题很快就切换到了即将举办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但常浩南四个人之间的气氛还是因此而受到了一些影响。

“南神,你说F22要是马上服役,咱们能拿出什么手段应对啊?”周书万把杯里的啤酒一饮而尽,转头向常浩南问道。

“没那么快的。”常浩南摇了摇头,用非常笃定的语气说道:“YF22和F22之间的差别非常大,而且毕竟是全新一代战斗机,就算是老美,很多东西也得一点点来。”

历史上F22直到2005年才正式服役,这个时候华夏军工其实已经渡过了至暗时刻,但在更往前的将近十年时间里,处在试飞状态下的猛禽给华夏这边带来的压力确实半点不少。

“唉……希望如此吧。”周书万叹了口气。

“放心吧,会有的,都会有的。”常浩南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所以我们不是正在为此努力么?”

吴懿范和张漫全程并没有参与到讨论里来,前者是确实对这些事情不算了解无从插嘴,而后者则是完全无法对常浩南和周书万这种情感感同身受。

张漫的父母没什么文化,但是从八十年代末就下海经商,家里并不缺钱。

不过在眼下这个时代,有钱不等于有见识,因此从她上大学的第一天起,心里想的就只有一件事——如何能借助京航这个平台爬得更高,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最好是能出国。

可是留学这件事至少在1996年还不是有钱就行的,她当然可以接受自费,但是如果没有门路的话,有钱都花不出去。

所以张漫才会在这几年中选择抱紧周书万的大腿,就是为了能混个不错的成绩,想办法从学校搞到推荐信。

她并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会以看待敌人的眼光去看美国。

当然,虽然心里这么想,但张漫当然不会蠢到说出来,甚至在常浩南和周书万对话的时候,还会时不时地点点头表示赞同。

在过去几年里,她就是这样完全拿捏了周书万的,常浩南看上去当然更难对付一些,但反正已经大三下学期了,张漫只需要保证这门10学分巨分的航空器设计课程能拿个好成绩就行。

决定研究生推免和出国留学的时间都在大三下结束到大四上开学附近的这段时间里,因此大四那门学分最高的毕业设计以及几门其它课程,分数反而并不重要。


在随后的半个多月时间里,常浩南一直保持着忘我的工作状态:一大早起床,除了上课之外就是对几种进气道进行设计计算和性能测试。

由于已经没有了电脑使用时间的限制,因此进度比一开始预想的还要快,以至于常浩南在设计出一个满意的新机头之后,还顺手把歼7原型的大三角翼改成了双三角翼,以增强亚音速状态下的机动性。

虽然这个改进在歼7E上面已经实现了,但那毕竟是现役装备,常浩南不可能随便搞到设计图,所以还是得花时间重新设计一个类似的出来。

而在所有设计工作都完成之后,张漫甚至还靠着常浩南建模出来的3D模型,画了两张这种魔改版歼7进行空战的想象图。

课程设计的答辩和毕业设计答辩有点类似,只是规模要大得多,现场会直接设置在一个大教室里,整个专业的几十号学生坐在后面,包括刘洪波在内的几个评委坐在第一排。

这个年代教室里并没有普遍配备电脑,只有一台书写投影仪,可以把平放在载物玻璃上的图纸投射到大屏幕上,效果其实跟用投影仪放PPT差不多,只是需要准备纸质的内容才行。

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其他同学还是评委老师,在此之前都没看过各组的设计方案,因此一个好看的效果图可以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第一印象。

很快,就到了课程设计作业答辩评审的日子。

当常浩南来到教室的时候,里面的人几乎已经坐满了,他只好带着另外三人找了个教室最里面靠窗的位置。

都是大三的本科生,虽然专业课已经上的差不多了,但真的让大家去从头完成一次飞机设计,哪怕是最简单的设计也并不容易。

因此一般情况下这个作业的评分会更看重各组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过程是否正确。

毕竟能够完整地设计出一架真正“飞机”的组别少之又少。

不出意料地,前面几个组的设计都很中规中矩,基本都是航模大小的遥控飞机,很多算例甚至是直接仿照课本里面的。

这样的作业不会拿高分但也不会出什么大错,评委们的问题同样是按部就班,差不多十五分钟就能结束一组。

有些沉闷的气氛一直持续到了黄志强的小组上场。

黄志强亲自把厚厚一本装订好的设计说明放在了评委面前的桌上。

“水上飞机?有点意思……”

刘洪波终于来了兴趣,把之前一直放在桌上的眼镜戴了起来。

其它三位老师也几乎是瞬间打起了精神。

与此同时,另外一个人也把设计图放在了书写投影仪的聚光镜下面。

虽然这个年代的投影画面并不是很清晰,但仍然能够辨认出图纸上画着一架机身下面带有双浮筒的飞机,这顿时引发了后面同学的一阵窃窃私语。

“这是……水上飞机?”

“好像是能载人的诶。”

“是,你看纸上标注的尺寸,飞机有10米长,我勒个去,不愧是黄志强,真的敢做啊……”

“说起来,我记得之前好像还有人说想要设计战斗机来着?”

“那个应该只是说说吧,我觉得能设计出真正载人的飞机就很难了,战斗机……想都不敢想。”

黄志强站在讲台上沉默了几秒钟,虽然听不清教室后面的人具体在说些什么,但不难想象出其它同学此时的震惊和对自己的佩服。

他很享受这种感觉。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们小组设计的内容是一架最多可搭载6名乘客的2.5吨级水上飞机。”

“飞机的总体设计方案如下,采用简单可靠、稳定性好的双浮筒式结构……”

“首先介绍水上飞机浮筒的外形特点及其对流体动力学的影响……”

“飞机浮筒的理论计算方式如下,具体的计算过程可见设计说明的第23-25页……”

“浮筒的外形和隔框设计如图所示,浮筒外载荷计算的具体过程可见设计说明的第32-37页……”

不得不说,这黄志强确实是有些东西的,虽然这架水上飞机的结构平平无奇,但他的设计过程非常详实完整,甚至对一些关键部位的力学性能做出了具体要求,并进行了整体性能估算,应该说已经算是相当完整的设计方案了。

仅仅黄志强介绍自己的方案就花了半个小时时间,当他说出谢谢老师和同学们的时候,整个教室内都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包括常浩南都在鼓掌,真心实意地。

“南哥,给他们鼓什么掌啊,你的设计不是比那个水上飞机厉害多了?”张漫在旁边心不在焉地拍了两下手就没有继续了。

“4个人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能设计到这种程度,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虽然整个机体部分很明显借鉴了已有的成熟设计,但是能把双浮筒给算明白,至少能算是硕士生的水平。”常浩南非常客观地评价道。

“那南哥你几乎是一个人设计出来了我们的那架战斗机,岂不是更厉害?”

“我嘛……自然是不一样的。”

面对黄志强的设计方案,4位评委只是问了两个简单的问题,主要是那份设计说明里已经写的非常详细了,实在挑不出什么毛病。

“下一组,常浩南、周书万、张漫、吴懿范!”

听到自己名字的常浩南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拿起桌子上的各种材料走上了讲台,在跟黄志强擦肩而过的时候,他似乎感觉到后者正用一种略带挑衅的目光看着他。

常浩南有些可惜地摇了摇头。

黄志强的能力确实很强,但是这段时间的接触下来,他能感受到对方的心态存在问题。

不过现在不是操心别人的时候,常浩南也把自己的设计说明放到了评委面前的桌子上。

厚度只有黄志强那一本的大概一半。

看到这份设计说明之后,黄志强彻底放下心来——一架战斗机的设计内容只有那么薄,足以说明是个没做完的半成品。

稳了!

“歼7的改进型?”刘洪波看着封面上写着的题目皱了皱眉头,一方面是他觉得这一组学生恐怕是要搞个半成品糊弄事,另一方面,在题目下面还有一张素描出来的效果图,看上去……

反正是不像歼7。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我们小组的设计是一种歼7战斗机的深度改进型号。”常浩南说话的同时,吴懿范也已经把张漫画的另一张上过色的效果图投影到了大屏幕上。

这个惊人的题目,结合大屏幕上的图片,几乎直接引爆了整个教室的气氛。

“我草,真是设计战斗机?”

“能比黄志强还牛逼?方案做完了么?别是只设计了个大概的外形吧?”

“我读的书多,你骗不了我,啥歼7长这样啊?逗我们玩的吧?”


“这是……”刘洪波接过书,只看了两眼的功夫,脸上的表情迅速转为惊愕,又向后翻了几页之后,又变成了愤怒。

这本书的最后面有一个“设计算例”的章节,其中一个小型水上飞机的设计流程竟然跟黄志强提交上来的几乎完全一样!

虽然考虑到这门课程的难度,刘洪波并不禁止学生们参考课本或者其他书上的算例,但那是需要按照参考文献进行标注的,参考的部分要是太多还会对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黄志强的设计说明里自然没有标注。

况且眼前这种情况已经不能叫参考了,完全就是抄袭!

而他之前竟然还想着给这份作业满分!

刘洪波顿时感觉到自己被耍了。

“算了,这件事情你看着办吧,我先回去了。”杜义山的好心情也被这件事情破坏得一干二净,甚至连那本书都没拿就起身离开了刘洪波办公室。

几分钟之后,刘洪波面色阴沉地拿起了办公桌上的电话听筒。

“喂,是严璐老师么?麻烦您再跑一趟,让你们班黄志强来我办公室。”

“没关系,我一直在办公室,多晚都可以等。”

虽然刘洪波内心中已经对情况有了大致的猜测,但毕竟事关一名学生的成绩甚至未来,他还是决定先压下火气,把黄志强叫过来,更详细地询问一些设计思路方面的问题。

如果后者能像刚才常浩南那样,说出一个闭环的思考过程的话,那么他姑且可以认为这是个巧合。

但如果不能的话,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

这个年代,论文还是得手写投稿的,因此离开杜义山办公室的常浩南直接到文具店买了一沓稿纸,然后直奔图书馆。

至于严璐的自行车……

晚点再还好了,相信璐姐会理解的。

常浩南找了个僻静的位置坐定,从文具袋中取出上大学的时候父亲送给他的英雄100钢笔,在稿纸上写下了早已想好的论文标题。

《双模块下颌式内转进气道/圆锥前体一体化布局研究》

摘要:为实现三维内转进气道的内收缩流场与圆锥前体的外压缩流场的良好匹配,提出了一种双模块下颌式内转进气道/圆锥前体(Double-modules chin inward-turning inlet and conical forebody,DCII/CF)一体化设计方法,获得了一种新颖的并置进气道DCII/CF一体化布局。针对该布局形式开展了……

手写论文这种事,写字其实很简单,麻烦的是画图,需要在坐标纸上面手绘然后粘贴上去,不是Ctrl+V那个粘贴,是用胶水的、物理的粘贴。

好在目前这份还只是初稿,并且所需要的图表吴懿范之前都已经做好了,省去了常浩南很大的功夫。

由于在之前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对于其中的内容已经滚瓜烂熟,因此常浩南并没有耗费多长时间,只用了大概四个小时左右就行云流水地完成了。

此时已经是傍晚时分,常浩南估计杜义山大概已经下班了,因此决定明天再送过去。

看着面前已经被填满的10页稿纸,他心满意足地伸了个懒腰。

“说起来,是时候再跟家里联系一下了。”

常浩南穿越过来之后的第二天就给家里打了个电话,但那时候的他完全控制不住情绪,因此只聊了几句话就匆匆挂断了。

想来现在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习惯之后,应该已经没问题了。

除此之外就是……

他快没钱了。

本来嘛,现在也快要放假了,剩下的钱只要再坚持几天,然后买张火车票回家就行。

但这个暑假,他知道自己大概率是没时间回家了。

所以这件事也得跟家里提前说一下。

常浩南的父亲常援朝是一名警察,母亲周莉则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

是的,就是常浩南自己高中时候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他能考上京城航空航天大学,少不了周莉女士在精神和物理上的双重鞭策。

这样的家境按说还算可以,但无奈父亲一直抱着穷养儿富养女的态度,因此即便在上了大学之后,他的手头也总是不那么宽裕。

在把资料和论文都收拾到书包里之后,常浩南再次来到公用电话亭,掏出那张表面印着黄河图案的IC电话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喂,是哥吗?”

电话里响起了一个略显稚嫩的女声,那是常浩南的妹妹常佳瑶,下半年上高三。

“是我,你今天怎么在家?”

现在还不到晚饭时间,按理来说常佳瑶不应该这么早下课才对。

“哥,今天是周末……”

“……”

因为刘洪波老师只借到了今天的阶梯教室,所以答辩评审就被迫安排在了周日,但常浩南在刚刚过去的下午实在是经历了太多,所以就把这茬给忘了。

“行吧,那爸妈在家么?”

“不在,都在加班,我晚上自己做饭吃。”常佳瑶用有些委屈的声音回答道。

警察忙起来自然是没日没夜的,而高中老师在周末也未必总能得到休息,不着家很正常。

“好吧。”常浩南的心情有些复杂,倒不只是因为生活费的问题,而是他确实有一种类似近乡情怯的感觉:“那佳瑶你最近学习怎么样?”

这几乎是下意识问出来的问题,因为重生回来的常浩南其实知道自己妹妹的情况,考上大学肯定没问题,但想上京航这种学校基本没可能。

“唉……就那样呗,不上不下的,反正上个大学肯定没问题。”常佳瑶自己倒是非常看得开:“不过老哥,我想问你件事。”

“什么事?”

虽然常援朝同志一直以来体现出重女轻男的思想,但这倒没太影响常浩南兄妹之间的感情,除了小时候他经常骗妹妹零花钱之外。

“你在大学学的是设计飞机?”

“对,飞机系。”常浩南点了点头,同时飞速地在记忆中搜索了一下,并没有想起妹妹对于自己的专业表现出过什么兴趣。

“那哥你见过能动的飞机么?”常佳瑶的语气带上了些许兴奋。

“当然见过。”

常浩南的回答脱口而出。

但话说出来他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没见过的,京航有一个很有名的飞机博物馆,但里面的飞机显然都不能飞。

“那飞行员呢?哥你认不认识飞行员?”

“认识几个。”既然刚才都已经说见过了,常浩南索性也就一装到底:“怎么,小小年纪已经想找男朋友了?”

“哥你别乱说!”听筒里传出了常佳瑶拍桌子的声音:“我……我是想参加明年的空军招飞。”

一句话直接把常浩南干沉默了。

他可不记得原来的时间线上自己的妹妹整过这么一出。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