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犯,儿臣领兵抗击无论敌军多广,儿臣万死不辞。恳请父皇坚守长安、同百姓共进退!”
我求你别说了,真的,我怕自己忍不住抛弃东宫和你去抗击突厥。
但一切都来不及了。在李世民以八百骑兵智退突厥三万人马之后,我立刻劝诫太子建成早日除掉秦王。
听说瓦岗诸将都为李世民所折服,心甘情愿地随他征战,东宫的反复威逼利诱没有一次起效。听说李密投唐时连李渊也不放在眼里,却唯独对二十岁的李世民心服口服。听闻他建文学馆设立十八学士,房玄龄 杜如晦 薛收等人议论朝政一针见血,提出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政策,可惜都未被李渊采纳。听闻秦王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
但是对不起了李世民,等我成为国之良臣,开创大唐盛世后再去向你道歉。
没成想,东宫毒酒竟没能要了李世民的性命,反而让他在玄武门把太子和齐王一窝端了。
年近半百的我,又双叒一无所有。
屡次向李建成献计取李世民性命,此刻的我神仙也难救了。
没想到,我竟是一事无成地去见阎王。
往日种种浮现在眼前,我总认为自己是国之良臣,少时选择出家修道,抓住时机选择出山,又在每一任主公破落后选择另谋出路。
其实,我从未自己选择过。或者说,这世道从未给过我选择的机会。少时出家是逃避祸乱,中年出山是避无可避,至于投奔谁,效忠谁,好像也不是自己说了算的。不论是李密、窦建德、还是李建成,在他们帐下的每一日我都在尽心尽力筹谋。当然,我改变不了李密的骄傲自负,改变不了窦建德刚愎自用,也改变不了李建成的平庸懦弱。
蹉跎半生,时也,命也。
在秦王府首席谋士房玄龄的提醒下,李世民找到了我。我被五花大绑带到李世民的面前,风姿绰约的他穿着太子朝服,居高临下的审视着我。他一如既往的耀眼明亮,如同虎牢关一战擒两王那日,就连天上的太阳也无法与他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