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唐通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崇祯唐通最新章节列表》,由网络作家“文盲写小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紫禁城。乾清宫内,朱连看着镜子中的人影呆呆发愣。他大抵是带着一根绳子穿越了,从记忆涌入的那一刻浑身不自在。看着身上的龙袍,头上的翼善冠,悲伤没有源头,两眼尽是绝望。“老天爷玩我啊,好不容易穿越一次,竟然穿越成了崇祯!”崇祯是谁?大明朝的亡国之君!也是历代君王中,越努力越亡国的代表人物。刚愎自用,善变多疑的性格缺陷,再加上对帝王之术一窍不通,亲手把大明送进了火葬场。更悲剧的是,今天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十日。九天后,李自成攻进北京内城,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随后吴三桂投降,建奴入关,李自成兵败。往后三百年的历史,不仅是老朱家的耻辱,更是整个华夏的灾难。在北京站稳脚跟的建奴一路向南,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伏尸千万,流血万里...这...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崇祯唐通最新章节列表》精彩片段
紫禁城。
乾清宫内,朱连看着镜子中的人影呆呆发愣。
他大抵是带着一根绳子穿越了,从记忆涌入的那一刻浑身不自在。看着身上的龙袍,头上的翼善冠,悲伤没有源头,两眼尽是绝望。
“老天爷玩我啊,好不容易穿越一次,竟然穿越成了崇祯!”
崇祯是谁?
大明朝的亡国之君!
也是历代君王中,越努力越亡国的代表人物。
刚愎自用,善变多疑的性格缺陷,再加上对帝王之术一窍不通,亲手把大明送进了火葬场。
更悲剧的是,今天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十日。
九天后,李自成攻进北京内城,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
随后吴三桂投降,建奴入关,李自成兵败。
往后三百年的历史,不仅是老朱家的耻辱,更是整个华夏的灾难。
在北京站稳脚跟的建奴一路向南,嘉定三屠,扬州十日......
伏尸千万,流血万里...
这哪是穿越,分明是灾难体验券!
朱连看向手中的绳子:“要不...现在吊死得了?”
不不不,好死不如赖活。
可是。
不自杀的话他能做什么?
此时的大明已是行将就木,朝堂贪腐,军无斗志,内有流贼,外有建奴,天灾不断,人祸不停。
崇祯耗时十七年都没能改变大明的的命运,他又能改变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朱连闭着眼陷入沉思之中。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身穿红色蟒袍的太监从大殿外小跑进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皇爷,出大事了。”
崇祯缓缓睁开眼。
眼前这个中年太监叫王承恩,与写西游记的吴承恩只差了一个字。乃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崇祯最信任的人之一。
历史上崇祯上吊后,他将崇祯的尸体从树上放下来,整理衣冠后也自杀身亡。
忠心可鉴!
“莫要惊慌,讲。”崇祯把穿越时带来的绳子藏在身后,淡淡的问道。
那根绳子能时刻警醒他,不能扔。
王承恩脸色苍白,声音颤抖着说道:“是,皇爷。”
“有三...三件事。”
“宣府送来六百里加急塘报,流贼昨日深夜攻破宣府,直奔京师而来。总兵王承胤投敌;巡抚朱之冯,监军杜勋自缢尽节。”
王承恩略微停顿片刻,见皇帝没有任何表情继续说道:“定西伯唐通奉旨勤王,与监军太监杜之秩在殿外侯旨。”
“天津巡抚冯元飏差人送来一封密信。”
说罢,王承恩跪在地上双手将信举过头顶。
崇祯没有立刻拿起密信,反而皱着眉沉思。
这三件事中,有一件坏事,一件好事,还有一件不好不坏。
坏事是宣府(宣化)失守后,李自成进京的障碍只剩下一座居庸关。
居庸关守军不足两千,肯定守不住。
好事是天津巡抚的密信,他精通明史,早已知道了密信内容,随后打开信封扫了一眼。
内容果然与历史无异。
【陛下,今流贼犯境,京师兵力单虚,战守无一可恃。臣谨备海船百艘,率劲卒千人,身抵通州,候圣驾旦夕南幸。】
冯元飏怕京师守不住,准备了百余艘海船请求崇祯去往应天府。
至于唐通奉旨勤王,属于不好不坏的事。
早在三月初,崇桢便急调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入卫京师,并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
崇祯摇的这些人里,吴三桂和王永吉是一路人马,他们带着三十万军民从辽东浩浩荡荡的往回赶,三月二十二日才到达距离北京城一百公里的玉田地区,根本来不及救驾。
唐通来得快,投降得快。李自成刚到居庸关下,监军太监杜之秩就让人打开城门。唐通见大势已去便不再抵抗,麾下八千人全部投降。
刘泽清更狠,拒不奉诏!
崇祯随手把密信扔给王承恩,看着眼前这个最信任的太监,缓缓问道:“冯元飏让朕迁往应天府,你认为如何?”
“臣不敢说。”
“恕你无罪!”
“是!”王承恩咽了口唾沫,“臣以为,此乃上策!”
“理由呢?”
“臣领九门提督一职,今天早晨与李国帧总督碰面后得知,京城三大营在册八万人,有些被调走抗击流贼,有些吃了空饷,现在可用之人的不足三万,而且都是些老弱病残。”
“京师,大抵是守不住了!”王承恩仗着胆子,说出了实情。
“与其固守北京,不如迁往应天府,只要皇爷您在,咱大明还是那个大明。”
王承恩额头冷汗直冒。
换做平时打死他都不敢说,现在情况不同,流贼不日将至,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他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臣王承恩,斗胆请皇爷依冯元飏之策南迁!”
崇祯轻轻摇头,“朕不能走。”
“皇爷!”王承恩急的差点哭了出来。
崇祯没有怀疑王承恩的忠心,他摇着头说道:“京城遍布李自成细作,一旦南迁的消息传出,将不战自乱。届时他只需派出一支精锐骑兵向山东星夜进军,可陆路拦截,也可出海截断朕的南下之路。到时候朕将逃无可逃,守无可守。”
王承恩脑门开始冒汗,他这才意识到刚才自己的行为有多么无知和鲁莽。
“就算朕能顺利到达应天府,等于把北京拱手让给流贼。吴三桂北有建奴,南有流贼,他...能不降吗?”
“关宁军是我大明最后一支精锐,朕...不想丢。”
崇祯本不想多做解释,但王承恩大局观不够,需要培养才能成为他的臂膀。
王承恩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犹豫的说道:“可是......”
后半句话没敢说出口。
他不敢说也不能说,皇爷是天子之躯,肯定不会出事。
崇祯闭着眼,又思考了一会。
明末的水太深了。
东北有建奴,北方有鞑靼,西南有张献忠作乱,西部和中原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搅得天翻地覆。土地兼并严重,国库空虚,文官集团党派内斗,军饷贪腐层出不穷。
再加上小冰河期严寒导致的粮食减产,各地干旱,瘟疫盛行。
怎么办?
良久,他缓缓睁开眼。
既然穿越到这个世界,肯定有办法改变历史。
不,历史已经改变了。
历史上的崇祯没收到这封密疏,由于他反复无常且多疑的性格,文武百官没有人愿意将这封密疏转达给崇祯。毕竟如果在逃跑途中被李自成的人发现,冯元飏和转达密疏的人会因通敌罪被处死。
一周!
三月十七日李自成攻陷广宁门,到时候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无法扭转局面。
老天爷给了一周时间改变崇祯和大明的命运。
他站身吩咐道:“王承恩,朕说,你记”
当然怕!
但是。
大明以孝治国,只要周奎没有做出谋逆之事,崇祯就不能把他送进诏狱。
因为周奎是崇祯的岳父,周皇后的父亲。
为父者,没有错,错也是对。
可以罚,不可以惩。
如果他真的以贪墨之名将周奎押进诏狱,此举将威胁国本。
崇祯早就料到周奎会死鸭子嘴硬,他微笑着说道:“既然国丈说这些钱财都是皇家赏赐,那么朕就不客气了。现皇家有难,正是用钱之际,朕以天子之名将这些赏赐暂且收回,等朝廷富裕了加倍奉还。”
周奎整个人都惊呆了!
他被崇祯的脑回路震得头脑发木,浑身发凉。
“这...这...陛下乃大明天子,岂...岂能出尔反尔?况且赏赐如同泼出去的水,岂有收回的道理?”
“朕就是道理!”崇祯懒得和这厮费口舌,“王承恩,还不速速将这些马车牵进皇城?”
“臣...遵旨。”王承恩吩咐午门附近的锦衣卫,厂卫将马车赶进皇城。
“陛下...陛下...”周奎仿佛没了力气,瘫坐在地上陛下陛下的喊个不停。
他不甘心自己一辈子的继续被崇祯抢走,又不敢做出僭越之举,只能瘫在地上不停地哭喊。
见周奎愈发得寸进尺,崇祯脸色有些厌烦。如果不是周皇后的面子和以孝治国的根本,他恨不得直接将他砍了。
他走上前伏在周奎耳边低语道:“国丈家产千千万,马车上最多装了八成吧?剩下的两半是不是藏在府上?要不朕让东厂去挖一挖,掘地三尺找不到就掘地四尺!”
周奎瞬间闭嘴,他用衣袖擦干眼泪,看着面前这个熟悉又陌生的皇帝,心生恐惧!
他好像什么都知道.
不,他就是什么都知道!
“朕不是不敢杀你,东厂和锦衣卫有很多让你悄无声息死去的办法。朕很喜欢周皇后,你活着的意义是不让她伤心,仅此而已!”
“如果你继续放肆,休怪朕无情!”
黑暗之中,灯光之下,崇祯的脸色阴暗交错,变幻不定。那一刻他不是天子,不是君王,而是一头嗜血的猛兽。
周奎下意识的疯狂点头,不敢有半分造次。
有了周奎带头,其余勋贵纷纷放弃抵抗。
就算有抵抗的想法也无能为力了。
京师三大营都在这里,他们的上司京营总督是崇祯的人。
五城兵马司和巡捕营也在这里,兵部尚书也是崇祯的人。
锦衣卫和东厂更不必说了,唯皇命是从。
一众勋贵脸色僵硬着离开午门,身影消失在京师的黑夜之中。
内阁首辅李邦华问道:“陛下,太子既已离开,在皇城外驻守的三大营士兵是不是可以撤走了?”
“拖欠的军饷都发了?”崇祯没回答问题,而是反问了一句。
“尚未发放完毕。臣让户部先将锦衣卫和东厂的饷银补齐,随后才与兵部交接军饷。”
勇卫营,锦衣卫和东厂的饷银由户部直接发放。三大营,五城兵马司的饷银先由户部转到兵部,再由兵部统一发放。
“嗯,”崇祯点点头,没有反对。作为皇帝的亲军,他们有这个资格和权利。
“既然朝廷有银子,三大营,五城兵马司的饷银就没必要拖欠。户部和兵部的人都在,现在就发。”
“在这?”李邦华有些意外。
“对,现场发!”
“臣...这就安排。”李邦华只是觉得事发突然,并没有太多疑虑。
毕竟朝廷拖欠饷银的时间太长了,陛下着急也在情理之中。
“我家中钱财虽然不多,却也不少,转移时动静肯定小不了...”沈维炳担心的说道。
“放心吧,只要交了买路钱,巡捕营,锦衣卫还有东厂什么都看不到。”
(朝廷规定兵马司巡捕是白天,夜晚是巡捕营,锦衣卫则是日夜都巡,没有时间限制。)
“如此,甚好!”
“妙啊!”
沈维炳,杨汝成和党崇雅纷纷朝张凤翔深施一礼,露出满意的神色。
京师,皇城外。
“王承恩,先不回宫了,去一趟顺天府衙门。”
“遵旨。”王承恩命令队伍转向,朝顺天府衙门缓缓前进。
大明有一百五十三个府,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为知府。直隶顺天府和南直隶应天府的长官被称为府尹。
知府为正四品官,府尹则为正三品。
其他正三品衙门用铜印,唯独顺天府用银印,与封疆大吏的总督、巡抚一个档次。
顺天府尹王庭梅早就得到了消息,他带着府丞,治中,通判,推官,儒学教授以及统历等官员跪在衙门外迎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崇祯没有立刻下马,而是坐在马上观察了一会。
王庭梅年约四十,消瘦的躯体外套着干净整洁的大红官袍,留着乌黑光亮的发丝,眉目俊朗,给人一种精神干练的感觉。
细看双目,流露着疲惫之色。
他手下的差役们更好不到哪去,一个个面黄肌瘦,不知是营养不良还是大病初愈。
若论哪个衙门的差事难办,顺天府当称第一。
京师有四贵。
皇室,宗亲,勋贵,朝臣!
这些人里面有实权的不怕他,没实权的职位比他高,怎么管?
看着憔悴的王庭梅,崇祯在记忆中搜索他的信息。
王庭梅是万历四十一年二甲出身,与被赐死的内阁首辅周延儒同科。史书对王庭梅的记录不多,只记录他在崇祯十七年五月十四日在南京当上了应天府尹。
是个可用之人!
在崇祯眼中,只要没投降建奴的人都可以用。
“陛下驾临顺天府衙,臣等不胜荣幸。”王庭梅见崇祯坐在马上没有动静,只能再次施礼。
“嗯,朕找你有要事相商。”
王庭梅不敢怠慢,急忙屏退其他人,把崇祯让进顺天府衙。
“不知陛下亲临有何指教?”
“朕问你三件事,你要如实回答。”
“是,臣不敢妄言。”
“截止到现在,京师鼠疫死了多少人?”崇祯死死盯着王庭梅的双眼,帝王威严瞬间笼罩对方全身。
王庭梅面露为难之色,不是他不想说实话,是数据太难统计了。
京师有百万人口,不可能做到一户一查,只能逐级上报。
明朝每10户为甲,甲有甲长;每10甲为保,保有保正。
甲长一般由各户轮流担当,都是催粮征税服徭役的破事,没人爱当。保长不轮流,基本都是大乡绅担任。
数据统计到保长这里后并不是直接交到衙门,而是交给负责这一片的差役,最后汇总到衙门。
暂且不管数据真假,统计这种数据肯定非常慢。
见王庭梅面露为难之色的,崇祯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他快速思考后改口问道:“大概有多少?不用太准确。”
“回陛下...”王庭梅说话时故意停顿片刻,见崇祯没有生气的意思后才继续说道:“臣估计京师百万民众已十去其二。”
崇祯听罢,情绪瞬间低落下来。
官方估计是百分之二十,那么实际只多不少。
据历史记载,明末鼠疫始于崇祯六年,地点在山西。崇祯十四年传到河北,北京一带,造成北京人口的大批死亡。
表面上是个精明能干的汉子,至于心里嘛...崇祯不想猜,也猜不透。
李副将说的办法的确可行。
流贼补给三分买,七分抢!只要把源头掐断,后勤补给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打仗表面上打的是人,实际是钱粮。
正因为没了钱粮,历史上的崇祯才会一败涂地!
户部尚书方岳贡站出来摇头:“李副将此计不妥!”
“迁徙百姓劳财伤民,朝廷本就入不敷出,如果再增加这项支出,国库很快就会捉襟见肘。如果百姓们抵触,强迫迁徙会引起民变!”
李副将撇了一眼方岳贡,问道:“方尚书,咱们朝廷招募一个士兵需要多少钱?”
“目前是年轻力壮者四两,其他人三两。”
“那你知道流贼招募士兵需要多少钱吗?”
方岳贡捋着胡须认真想了想,试探性的说道:“二两?一两?还是一文不用?”
李副将冷笑一声,“岂止一文不花!他们每到一处,如果缺少兵源,便将百姓的钱粮抢走。百姓没了钱粮无法生存,为了活计只能加入。”
“这就是流贼怎么杀也杀不完的原因!”
方岳贡愣了下,随即反问:“难道他们就不怕老百姓出工不出力吗?”
“出工不出力?呵!”李副将再次冷笑,“你以为流贼攻城是让士兵攻城吗?根本不是!”
“他们拿着刀剑驱赶百姓,让老百姓走在前面当活靶子。此时百姓转身逃跑会立刻被处死,向前冲反而有活下来的可能。等大炮,火铳放过一轮等待装药的间隙,后面的士兵才会冲锋!”
方岳贡脸色很是难看,他怎么也没想到,嘴里喊着均田免粮的人竟然会做出这等丧心病狂的事。
“百...百姓们,不恨他吗?”
“恨啊!当然恨!”李副将话锋一转,悠悠说道:“每攻下一城,被驱赶的百姓便可成为所谓的“闯军”,下一次攻城的时候他们就成了驱赶百姓的士兵。”
“换做是你,你会恨吗?你不会,因为你已经从受害者变成了施暴者,你会把之前受到的屈辱加倍施加到别人身上!”
方岳贡再也忍不住了,他又气又恼的大声喊道:“荒唐!简直荒唐!杀人不过头点地,他们怎么能这样对待百姓?”
“陛下,臣恳请陛下将方圆百里的百姓全部迁徙的城中,免遭流贼之害。”
此言一出,李副将脸上瞬间挂满了笑容。
能言善辩的户部尚书、内阁阁臣,竟然被自己这种大老粗说服了!
这种感觉太爽了!
他笑着对方岳贡说道:“方尚书,迁徙百姓劳财伤民,朝廷本就入不敷出,如果再增加这项支出,国库很快就会捉襟见肘。如果百姓们抵触,强迫迁徙会引起民变!”
方岳贡瞪大了眼睛:“你...”
明朝文臣武将本就不和,崇祯见李副将和方岳贡的矛盾要升级,连忙出声制止:“好了,不要吵了。都是为了朝廷,为了百姓,没必要占嘴上的便宜。”
“朕觉得李副将的办法有可取之处,方圆百里范围确实大了些,方圆五十里应该差不多。”
“至于方尚书担心的民变...问题不大,给所有迁徙的百姓发放银子,数量由户部定。别太少,也别太多。”
方岳贡嘴角抽了抽:“陛下,国库...”
“银子不用担心,朕来解决!”崇祯淡淡的说道。
时间倒退三天,他绝对不敢说出这种话。但今日不同以往,抄家的收获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他有些不敢相信。
先是从养心殿后面挖出二百万两银子。
作为天下第一家,孔府在明末仅祭田就多达两千六百顷地,折合成亩是二十六万亩!
祭田是国家拨给的土地,免交一切赋税。
除了祭田,孔府还有学田和自行购置的田产,以及历代衍圣公夫人陪嫁时带来的脂粉地。
全部加起来将是一笔惊人的数字!
当然这只是田产,其他财产更是数不胜数!
他不敢多想,只拿一千万两就行,剩下的先存着,不够花了再说。
至于抢钱的办法他早就想好了:流贼!
乱世之中,兵匪不分家,换上大顺军的衣服谁能想到他们是官军?
想清楚这些,崇祯忍不住在心中暗笑。
免一年田赋带来的两千万两亏空全部搞定,甚至有很多结余!
他沉吟片刻后问道:“沈维炳和党崇雅审的怎么样了?”
“回陛下,他二人已经招供,证据也已做实。只是...”
“有什么说什么。”
“是,只是臣怕他二人会翻供,秋决时在现场喊冤。”
崇祯撇了一眼李若琏,“谁说朕要等到秋决时在做决断?你立刻将这二人私通流贼建奴的证据公之于众,先在言论上占据高地。其次,抄家,家眷押往诏狱。”
“遵旨,臣告退。”
“等等,朕让你找的奸商找到了吗?”
李若琏急忙下跪请罪,皇上交代的事没有主动汇报,这也是罪。
“陛下恕罪,臣这几日忙于审讯一事,只在城中找到两三个有名的奸商,现已押在诏狱。”
“算了...你看着处理吧,这些人朕用不到了。”
“臣告退!”
时间很快来到夜晚。
坤宁宫内,周皇后看着一脸愁容的崇祯很是担忧。
自从换了内阁首辅以来,皇上就很少真心的笑过。
他太累了,身为皇后必须替皇上解忧。
不多时,周皇后将亲手熬好的银耳羹端到崇祯面前,吹了吹热气,轻声细语的说道:“陛下连日操劳,这是臣妾亲手熬的银耳羹,请陛下品尝。”
崇祯接过银耳羹放到桌子上,搂着周皇后的腰脸上愁容不减。
见崇祯不说话,周皇后再次端起银耳羹,拿起汤勺:“陛下累了,何不品完这银耳羹与臣妾一起早些歇息。”
崇祯缓缓摇头。
片刻后,他才说道:“梓童,明天慈烺就要到达铁门关了。如果水师总兵黄蜚不能砍了刘泽清的脑袋,太子就会有危险。”
“朕,不放心啊!”
清晨,皇极殿。
“今儿不早朝,各位都请回吧!内阁请随咱家前往乾清宫,陛下有旨意。”
百官听罢纷纷叹气。
得,白起了个大早儿!
来到殿门外,王承恩回头发现内阁的队伍里多了一个人。
“王府尹,陛下说了今儿个不早朝,回衙门去吧,这坚壁清野的差事可都指着户部和你们顺天府衙了。”
顺天府尹一个脑袋两个大,他愁眉苦脸的说道:“王公公,本官有急事求见陛下,劳烦通禀一声。”
王承恩皱了皱眉,点头说道:“那就请王府尹跟着咱家走,有句丑话说在前面,陛下今儿早起来就不开心,王府尹自求多福。”
“多谢王公公。”
王承恩在前面一瘸一拐的走着,其他几人在后面慢慢跟随。
皇极殿后面是中极殿,中极殿后面是建极殿,建极殿后面才是皇帝日常休息办公的乾清宫。
来到乾清宫门外,王承恩进去通报。
片刻后,按照皇帝的旨意将所有人都召进殿门。
王庭梅扫视一圈,发现锦衣卫的李若琏和东厂的王之心也在,顿时大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