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由榔丁魁楚的现代都市小说《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 番外》,由网络作家“理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在朱聿鐭千恩万谢之下,朱由榔随着陈邦彦的引领下进入广州城,在路上和府衙里,陈邦彦又向朱由榔汇报了自己的工作,介绍广东尤其是广州府目前现状。通过陈邦彦的汇报,朱由榔对广州府目前的状况还是满意的,之前陈子壮主持各府县推荐任用的官员中,第一批就分配给了肇庆、广州二府,所以现在广州府各县的行政架构基本已经完善。这让朱由榔没了后顾之忧,毕竟他计划中的未来重要财税来源和军事工业基地都在广州府下辖之内,想要这两样运转健康,广州府就得有一个完善的行政体系配合。在广州休息了一天后,又召见了广东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广州知府,还有驻扎在广州的光复中军前师总兵余龙等重要官员,一番倾听勉励自不必提。第二日,朱由榔方才动身前往张同敞此时所在的番禺县。在见完张同...
《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 番外》精彩片段
在朱聿鐭千恩万谢之下,朱由榔随着陈邦彦的引领下进入广州城,在路上和府衙里,陈邦彦又向朱由榔汇报了自己的工作,介绍广东尤其是广州府目前现状。
通过陈邦彦的汇报,朱由榔对广州府目前的状况还是满意的,之前陈子壮主持各府县推荐任用的官员中,第一批就分配给了肇庆、广州二府,所以现在广州府各县的行政架构基本已经完善。
这让朱由榔没了后顾之忧,毕竟他计划中的未来重要财税来源和军事工业基地都在广州府下辖之内,想要这两样运转健康,广州府就得有一个完善的行政体系配合。
在广州休息了一天后,又召见了广东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广州知府,还有驻扎在广州的光复中军前师总兵余龙等重要官员,一番倾听勉励自不必提。
第二日,朱由榔方才动身前往张同敞此时所在的番禺县。
在见完张同敞等人之后,朱由榔还在张同敞和知县程翼的带领下,好好见识了这个年代,世界一流贸易港口的繁华景象,很是长吁短叹了一番。
紧接着,朱由榔便让张同敞召集番禺港的十五位大海商觐见。
这些海商纵是再家资巨万、富可敌国,但在这个年代,政治地位不过只是士农工商末尾的草民而已,顶多头上有个捐来的监生啥的不入流名衔,又怎会见过如此天家架势?
一个二个又是惊惶、又是欣喜,在天子驾前磕头如捣蒜,尤其是受到天子金口玉言对他们“抗清捐”和配合市舶司开海一事赞许,更是觉得骨头都轻了二两,无不拍着胸脯表忠心。
朱由榔当然不只是来听人表忠心的,它有着更加宏伟的方略,当着海商们的面,朱由榔将之前与张同敞商议了许久的几个决定抛了出来。
首先,朱由榔决定撤销番禺县的编制,而是将整个番禺县都划归市舶司管辖。他其实就是想在这设立一个如后世深圳一样的“经济特区”,在这个范围内,不同于此时朝廷其它府县那样以农业为主,而是一个以海贸、工商业为主的“特别直辖地”。
当然,张同敞虽然一直负责市舶司工作,但毕竟是正三品侍郎,不可能来出任这个“经济特区”的主官,于是朱由榔将受到张同敞赞许推荐的程翼任命为新的市舶司提举,升正六品衔。
之后,他又提出以市舶司牵头,建立一个“广州海贸商会”,其中成员便由十五名主要的大海商组成,可以作为朝廷认可的商业组织与市舶司对话,协商诸如进出口税率、进出口管制、港口管理等等日常事务。
所谓商聚则财来,就这鼓励海贸的政策条件,在整个东亚地区都没有!朱由榔就是要用这颗梧桐树,筑一个全东亚最大的凤凰巢,把广州打造成全世界最大的海贸港口。
到时候千八百万两银子的军费算什么?总之一句话:要土地给土地,要政策批政策,光烈朝廷对支持广东海贸发展绝不留余地!
大明朝六部虽都设有左、右两位侍郎,但事实上是以左为尊,工部右侍郎便是整个工部衙门的三把手。不过此时的工部一无尚书、二无侍郎,所谓就已经足够主持整个工部的工作了,而且也不至于导致瞿式耜之前所说问题。
坐在瞿式耜对面须发花白的老臣吕大器也插声道
“陛下,老臣听闻佛山虽冶铁发达,但却不出产铁矿,期间铁矿大多由罗定、东安等地所产,只整顿佛山恐有所失,不若让工部组织些人手,先与地方府县官员配合,把铁矿经营起来。”
“吕卿所言甚是。”
朱由榔心中也拿定了主意
-------------------------------------
和阁臣的核心会议拿定章程之后,陈子壮也不拖延,当天就会见了才刚刚到肇庆一日的胡璇,告知了他天子对他的期望。
胡璇此人本来就性情刚烈,听闻自己才刚到肇庆,天子就有大任相授,自然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朱由榔第二天就在偏殿召见胡璇,当了几个月的皇帝,对付这种性格正直的大臣,还算有些心得。
他先是对胡璇关心了一番,然后又是严肃地把军备老旧缺乏、兵械不足与清军相抗的严重现状托盘而出,表示愿将此事关朝廷危亡的千钧重任尽数相授。
胡璇一听天子对自己如此殷切期望和信任,直接当场泣涕出声,连连表忠心、下誓言。
“臣唯有鞠躬尽瘁,以报陛下恩信!”
当即受封为工部右侍郎,马不停蹄的直奔工部衙门,重新清点人员、分配工作。
陈子壮知道工部人手紧张,所以单独从新进士子中划出十五人交予胡璇,出任主事、郎中、员外郎之类的中坚职务。
胡璇也不含糊,抱着满腔工作热情,连夜整理了有关佛山铁冶的相关信息与资料,仅仅花了两日,又抱着材料再次觐见天子汇报工作。
“陛下,臣这两日查阅原广东布政司有关存档文书,又询问了布政司同僚,对佛山铁冶已大体认识。
“佛山铁冶历史已长,虽本地不产铁矿然水路通达,且临海,广东各地采炼之生铁,多顺江而下,在此冶炼,至崇祯年间,冶铁、泥瓦、碳木等工匠已过万户,产铁年不下五百万斤。”
五百万斤铁其实称不上多,也就是不到四千吨而已,对于整个大明朝数千万户的农具、工具以及军械需求,简直杯水车薪。但朱由榔更看重的却是那过万户的匠人,若是这些工匠能够全部组织起来,改革弊制,重新生产,其实产量翻番也是可能的,而且作为穿越者,朱由榔也有着许多想法可以落地。
“不过,崇祯十五年以后,随着中原糜烂,漕运断绝,佛山铁冶又均为民间经营,商路受扰,破产甚多,这两年状况已不足昔年的一半了。”
“那胡卿有何打算?”
朱由榔询问道
胡璇知道到这才是天子任用自己的关键
“虽然臣尚未到佛山考察过具体状况,谈不了什么具体措施,但确实是有些想法。”
“臣以为目前想要快速整顿重振佛山铁冶,当以官营为主,以朝廷设立官营冶铁监司,直接收拢那些个破产的铁冶工匠,统一组织生产为佳。”
“与此同时,据臣了解过去佛山有通过出海贩卖铁器盈利甚多,今广州港已设市舶司,朝廷可组织佛山剩下民营铁冶,经广州出海。一则可增税捐,充官监所费,二则也能让民户铁冶有所盈利,使工匠有所赖。”
朱由榔对胡璇的方案还是很赞同的,又出言勉励了一番
胡璇接着保证道
“臣计划后日便出发前往佛山,考察状况,开始整顿铁冶事务!”
“胡卿不急,待数日后与朕一同出发。”
“陛下......”
胡璇有些不解
“朕此番要与卿一同前往佛山。”
财政困难的到解决之后,朱由榔的心思也活络了起来。
之前他已经让李景兴、郭恪开始在肇庆府周围征募士兵,也已经有四千多人,当然,这些刚刚应征的青壮还没有真正形成战斗力。
不过朱由榔却是已经想通过李景兴他们来尝试改变这时候大明军队中堕落腐败的成例。
明朝立国之时,在军制上建立了卫所军户制,简单来说就是军屯。
朝廷给各个卫所分有田地,军户们平时组织耕种,上交粮食,战时披甲持械,编入军队。
而士兵的粮饷就直接从屯田所得分发提供,正如朱元璋吹嘘的那样,“朕为国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不过这种制度却并非什么千秋万代之计,事实上卫所制度在太祖、成祖建国初期时自然战力彪悍,仁宗、宣宗也还算能够维持。但自从“叫门天子”朱祁镇土木堡之后,随着大量勋贵和精锐卫所力量的灭亡,成为了压垮这一制度的重要一锤。
究其原因,其实无非封建王朝的根本问题:“土地兼并”。卫所制度的前提是要能够有足够土地让卫所军户们组织生产,自给自足。可明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在外部,地方有背景的豪绅大族、各地宗室王府、太监外戚,甚至还有天子的皇庄都在蚕食吞并卫所军屯土地。在内部,那些世袭罔替的卫所高级军官也随着腐化堕落,最终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地主,将剩下的军屯土地视为私产,把卫所军户看作自家佃农。
如此状况之下,军户们不堪压迫,纷纷大量逃亡,剩下没跑的也退化成了军官的私人佃户,更谈不了什么战斗力了。
最终,到了嘉靖时期,卫所军制的崩坏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就连朝廷和皇帝也不再抱以期望。所以才会有后来张居正支持下,戚继光戚爷爷招募编练新军,剿灭倭患,防备鞑虏。
而万历以后,明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也就逐渐以领军饷银两的募军为主了。
但到了崇祯年间,就连募军也开始崩坏了,九边军将把士卒视为私产,喝兵血、吃空饷成为常例,再然后国家财政拖垮后,便连这点被层层盘剥军饷都发不出来了,边军将领世袭罔替,彻底沦为军阀做派,尤其以辽东为甚。
这导致整个大明朝的军队战斗意志极低,当清军入关南下时,只要能承诺发军饷、给饭吃,便会有成片成片的“大明将士”们倒戈投降,而那些把军队视为财产的军阀们又怎么会为了朝廷损害自己实力?无不望风倒戈而降。
所以想要扩军,第一个摆在朱由榔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杜绝或者缓解这些大明军队的痼疾。
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军制崩坏、军队腐化堕落,欠饷、贪腐严重,军阀化严重绝对是极其重要的一条。
想到这些,朱由榔在得到消息的第二天就召集三位内阁大臣和各个主要部门负责人开了一次军政会议,而讨论主题也很简单,那就是扩军和军制改革。
“陛下,臣以为规范改革军制,虽是好事,毕竟自甲申以后,国家沦丧,顾不得许多,乃至于军旅统帅混杂,调动复杂,若能统一军制、隶属、号令必能增健战力。不过.......
隆武二年十一月十日,虽然朱由榔已经登基,宣布改元光烈,但那毕竟是明年的事。
这天早上本来朱由榔心情颇佳,昨晚他与皇后王氏一番你侬我侬,为大明王朝的血脉延续问题做了一夜部署。
王皇后之前是生育过的,奈何孩子夭折。夫妻俩人过去情谊算是一般,不过朱由榔却对这个很有气度见识的皇后很是欣赏,之前他在去梧州途中,车架旁那一番激烈动作。按这个时代的常理恐怕又有哭泣相劝,但王氏表现得相当沉稳,一开始就理解了自己的意思,还帮助安抚马太后。
回到肇庆登基后,这位皇后很是能领会配合朱由榔主张,朱由榔将整军抗清看作头等大事,王氏就带着宫中女眷为军队缝制旌旗、袍服。
朱由榔衣食住行都不铺张,节制内用,王氏也带头削减宫中用度,减少宫人数量。
虽然他还有两个嫔,一个为桂王时纳的,姓吴;另一个为登基后,诸臣见皇嗣未继让纳的,姓周。但朱由榔对这皇后最为欣赏,不仅温柔淑良,而且识大体、明是非。
正当他心情不错地前往前殿参加例行会议时,这心情立刻就烟消云散了。
前日何腾蛟与章旷被召回来了,然后不出意外的“经典剧情”就开始了。
先是章旷弹劾堵胤锡“有负皇恩、恃寇自重”,言下之意也就是看堵胤锡联合顺军残部的策略不爽,何腾蛟虽未上表,但明显也表示附和。
除二人外尚有礼科给事中丁时魁、工科给事中蒙正发、户科给事中金堡附议。
而且矛盾规模也在扩大,副都御史王化澄和刚刚从福建逃回没多久的礼部左侍郎朱天麟也被列入了打击范围内。
殿中一片嘈杂鼎沸之声,唾沫横飞
望着殿内一会儿要“请斩xxx,以正天下!”
又或是一开口就是什么“尧舜禹汤”、“君子小人”的大小官员。
朱由榔头都大了
他已经回到肇庆快二十天了,在内阁几位大学士的帮助下结合后世从历史上了解的背景,已大致将朝中主要官员的职位和资历弄清楚了。
他不会不知道,何腾蛟也好、章旷也好无非就是因为堵胤锡在农民军残部比他们更得人心,之前二人在岳州大败,而堵胤锡却在嘉鱼有所成绩。
事实上南明朝廷的文官们向来对于农民军残部都是一种排斥态度。
尤其是何腾蛟,为了避免将湖广地区的“抗清主导权”交给农民军,并且将顺军残部排挤出湖南。即使自己也没什么军事才能,也匆匆收罗重用了一批湖南当地的杂牌部队称为“南军”,而称忠贞营为“响马”。
结果这些重金聚集起来的杂牌官军成势后割据自雄,不听督抚调动,章旷又建议“向谓用北人不如用南人,某谓用外镇不如用亲兵。与其以有用之金钱,养望敌还奔之响马,不如养站得脚跟之南兵;与其以有限之金钱,养进止自如之外镇,不如养可予夺、遣发惟命之亲兵。且有亲兵则可以自强,自强则可以弹压响马,驾驭外镇。此壮威制胜之术也。”
结果又从广西,贵州等地招募兵将,凑了一支三万人的“亲兵”,结果是这帮临时找来的乌合之众既弹压不了“响马”,也驾驭不了“外镇”,更别说和满清较量了。
反而是湖南半省(此时湖南湖北尚未分开)百姓,却要养三股人马,“骤加派义饷,兼预征一年民田税,每亩至六倍以上。”,彻底破坏了湖南百姓对于南明政权那本就薄弱的感情。
可朱由榔又能如何呢?宰了何腾蛟?人家对大明也是忠心耿耿啊!
这就是南明的悲剧
如果说南宋那叫奸臣误国的话,那南明就是典型的“忠臣误国”!
史可法、何腾蛟、章旷、苏观生乃至瞿式耜这些人,哪个对朝廷不是赤胆忠心?哪个不是以身殉国?
可是有用么?与事何补?战事一息就开始“直言犯谏”、“亲贤臣、远小人”;战端一开便“临危一死报君王。”
排斥武将、排斥民军,甚至排斥与自己政见不合的“奸党”文官,排斥威胁到他们这些“清流”的皇帝!
唯希望满朝都是“东林”、“复社”的“正人君子”,就可以恢复河山、重建社稷了。
要是东林党、复社有这本事,这大明朝何至于亡国?
就今天这档子事,朱由榔敢说,就算瞿式耜没有参与策划,也绝对是默许的态度,否则这么多官员串联会逃不过他的眼睛?
奈何要知道瞿式耜也是“东林大儒”钱谦益的学生啊......
失望,朱由榔心中失望万分
“够了!”
一声高喝打断了正在激烈争执的众人
“你们还要吵到什么时候!”
诸臣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有些惊愕无措
“从北京吵到南京;从南京吵到福建”
“还不够!现在还要吵到广东”
“再下去,是不是要学南宋跳海了?”
下面刚刚斗鸡似的何腾蛟现在面红耳赤,但还是拱手对朱由榔道
“陛下,我等具是忠......”
“朕知道你们是忠心!”
“朕也知道你们都不贪生怕死!都愿舍身殉国!”
朱由榔越说越激动,直接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指手对着众人一通输出
“可现在大明要的不是什么士气骨鲠、清流典范!”
“现在是要救亡图存!是要恢复河山!”
“要的是打胜仗!”
诸臣涨红着脸,有的想出声反驳,但见朱由榔如此气势,居然也只呐呐拱手。
“什么狗屁忠臣孝子!”
“你们不是说堵胤锡拥兵自重,忠贞营狼子野心吗?”
“朕宁愿这朝廷出一个曹操、刘裕、桓温、赵匡胤!”
“只要他能北伐中原,只要他能驱除鞑虏!能复我汉家衣冠,为扬州、嘉定的百姓报仇!”
“就算把这皇位夺了,给朕一杯毒酒”
“朕也认了!!”
这番话如同石破天惊般将众臣吓得目瞪口呆
好一会才有人反应过来
“陛下何出此言啊!”
“陛下置社稷宗庙于何地?!”
“若果如此臣愿意一死!”
朱由榔看着气急败坏、捶胸顿足的一众文臣,看着他们身上那整齐洁净的绯色官服、那颤颤巍巍的双翼乌纱。
他终于醒悟,自己想要抗清,这帮人是靠不住的!至少不能把他们作为基本盘!
大明朝经过了三百年,制度人事已经烂透了!而满清还处在一个势力的新兴期,想要只依靠以前留下的这些陈旧官僚系统对抗新兴军事专制政权,这根本不可能!
“中书舍人何在?”
一声高喊又将众人言语打断
正当所有人疑惑时,朱由榔却已然下旨
“此次朕外出之时,朝廷政务均由三位内阁学士裁断!”
什么?外出?这皇帝要干嘛?
不少大臣已经准备开口,但朱由榔却对着他们大声道
“朕决定了,此次诱歼李成栋,朕要御驾亲征!”
“陛下不可啊!”
众臣顾不得其它,全部跪下泣谏
“英宗土木堡前车之鉴,陛下欲重蹈覆辙乎?”
瞿式耜声泪俱下,高声质问
“英宗?那是深入敌后!他还能逃回北京!难道现在朕还能回北京城吗?”
“清军都已经杀到广东了,再往南,就到海里了!”
“朕宁可死于阵中,又岂可复作徽、钦?”
“陛下!”
“诸位不必再言,录旨!若朕有不测,众臣可拥护绍宗之弟继位!”
在众臣的劝谏声中,朱由榔一挥龙袍长袖,头也不回的直接离开了殿中。
文官是靠不住的!但现在他还没有足够威望来改变什么,所以只能先强硬地将他们声音压下。
打!只要能打赢这仗,他这个皇帝才能在朝廷、在整个江南的抗清运动中树立起自己的声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