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秦宁之顾景元的其他类型小说《命在娇闺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安瑾萱”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就让她试一试吧,无论能不能治佩儿的病,反正她不亏。她正这么想着,突然听到秦宁之道:“果然是外力所致。”“什么?”陈氏下意识地问道。秦宁之回首,漆黑如墨的眼睛紧紧盯着她,一字一句道:“我说,三姐姐的病,是外力所致,并不是突然生了什么重病。”什,什么?!因为太过震撼,陈氏当场失声。秦宁之却依旧是一副不疾不徐的样子,好像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在说什么可怕的事实,“三姐姐之所以变成这样,是有人害了她,她是脑袋磕到了什么硬物,导致中枢神经受损,没残废已经是万幸了。”秦宁之脑中回想起师父的话,耐心地给陈氏解释,顺便观察她脸上的表情。满脸的震撼和不可思议。原来陈氏是真的不知道秦佩之的病因。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上一世秦佩之病好之后,陈氏非但没有半分欣喜反而将...
《命在娇闺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就让她试一试吧,无论能不能治佩儿的病,反正她不亏。
她正这么想着,突然听到秦宁之道:“果然是外力所致。”
“什么?”陈氏下意识地问道。
秦宁之回首,漆黑如墨的眼睛紧紧盯着她,一字一句道:“我说,三姐姐的病,是外力所致,并不是突然生了什么重病。”
什,什么?!
因为太过震撼,陈氏当场失声。
秦宁之却依旧是一副不疾不徐的样子,好像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在说什么可怕的事实,“三姐姐之所以变成这样,是有人害了她,她是脑袋磕到了什么硬物,导致中枢神经受损,没残废已经是万幸了。”
秦宁之脑中回想起师父的话,耐心地给陈氏解释,顺便观察她脸上的表情。
满脸的震撼和不可思议。
原来陈氏是真的不知道秦佩之的病因。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上一世秦佩之病好之后,陈氏非但没有半分欣喜反而将她匆匆远嫁了呢?
还是说,人是会变的?
“不,不,不可能的。”陈氏好不容易才找回了一丝自己的声音,她虽然听不懂秦宁之说的那些专业术语,但能清楚明白地知道秦宁之所要表达的意思。
她说佩儿是被人害成这样的,不是无缘无故地发病,是被人害成这样的?
“是谁,是谁要害佩儿!”
看她这般语无伦次的样子,秦宁之心中说不出的滋味。
原来再冷血无情的人,心中也曾有柔情似水。
既然这样,那就趁着陈氏对这个女儿还有感情的时候一击即中吧!
“不知道,但我想三姐姐一定知道。”秦宁之直起身子,黑沉沉的眸子望进陈氏的眸中,近乎诱哄般地说道:“三姐姐醒了,一切不就真相大白了吗?大伯母,您一定想知道凶手是谁吧?一定想亲手手刃了她吧?交给我,我会帮您的。”
自相残杀,反目成仇,她当然会亲手帮一帮陈氏的。
陈氏几乎是下意识地点头说好。
可说完,她自己都愣了。
秦宁之却笑了,笑靥如花,好似三月春风吹散了剔透冰雪,说不出的娇妍动人。
不知道为什么,陈氏狠狠打了个寒颤。
她觉得秦宁之的笑格外诡异,好似要用这蛊惑人心的笑容将她拉到地狱里去。
“暂时不要告诉任何人,我怕那人知道后会有所戒备,到时反而对三姐姐不利。”秦宁之已经收起了笑容,认真地叮嘱。
陈氏才回过神来。
她这是怎么了?她方才是在害怕吗?
她竟然会害怕秦宁之?!
一个十二岁的不懂事的小丫头?!
陈氏觉得不可思议。
她这两天都魔怔了。
这时候,床上睡着的秦佩之突然动了动。
陈氏顾不得多想,忙对秦宁之道:“佩儿要醒了,你快下来,否则她要吓坏了!”
秦宁之却一动不动,“日后我要帮她诊治,她必须熟悉我。”
她不管陈氏急得团团转的样子,回想着师父当时对秦佩之做的动作,也学着将手伸到秦佩之心口,像哄孩子一样轻轻拍着,嘴里柔声道:“不怕不怕,我在这里,我会护着你的。”
然后又轻声唱起了童谣,“芦苇高,芦苇长,芦花似雪雪茫茫。芦苇高,芦苇长,芦苇荡里捉迷藏。”
原本痛苦挣扎着要醒来的秦佩之竟然在这一声声安抚中舒展了眉眼,然后,又沉沉睡去了。
陈氏看得是目瞪口呆。
佩儿吃了安神药睡着的时候也常常会被噩梦惊醒,然后就开始大喊大叫,事态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想要让她安静下来不知道要费多大的功夫。
秦宁之冲她粲然一笑,好像冬日湖面上照耀的第一缕阳光。
陈氏这边头脑空白、手脚发寒地走回院子。
大老爷秦子对方才发生的戏剧化的一幕还颇有些感慨,道:“谁能想到这滴血验亲居然不准?谁又能想到那外室居然能换掉老三的孩子!真真是令我大开眼界!说起来,这一切都还都是宁丫头的功劳,没想到她平日里咋咋呼呼的,关键时刻还挺有本事,那功夫,快赶上二弟了。”
“你很骄傲是吗?那死丫头把你女儿气得要死了你很骄傲是吗?是不是等到她害死了你的女儿你还要拍手称快!”陈氏突然停下脚步,怨毒地盯着秦子。
周围的丫鬟都被吓得低下了头。
秦子也被她看得心里发毛,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两步,赔着笑道:“你,你这叫什么话?她怎么会害死我的女儿?玉儿不是因为身子不舒服吗?佩儿不是要叫她治好了么?我那日读过书去看……”
“读书读书读书!你整日里就知道读书!读书有什么用!你考上功名了吗?除了让你母亲高兴好满足你的愚孝,你读书又有什么狗屁用处!秦寅忤逆不孝可你母亲还不是要听他的!你的女儿处处比人强,却要受你这个父亲所累被秦寅的女儿气倒在病榻上,你说你读书有什么用,又有什么用!”陈氏嘴里说着口不择言的话,眼睛里也有泪珠大颗大颗地掉落下来。
她现在只觉得遍体生寒,如果那外室把她给供出来,她在这个家又怎么还能有立足之地?
秦子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只能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
他的世界里只有读书二字,实在不知道怎么哄女人。
陈氏看到他这副呆样就觉得自己跟他没什么好说的,要不是自己嫁给了他,将来的后半生都需要依靠这个男人而活,这种懦弱无能的男人她是不屑看一眼的。
她不能让自己的女儿步自己的后尘!
不行,她得想办法,她得想办法!
陈氏拂袖而去,几个丫鬟也亦步亦趋地跟着她离去,徒留下秦子一脸的莫名其妙。
真背,他心想,还是回去读书吧,读完书去看看佩儿,佩儿最近好了一些,看见他都不害怕了。
宁丫头很是有些本事,不明白兰芳在不满什么,人可是她叫来治病的。
秦子耸耸肩,也离开了原地。
第二天上午,秦宁之去给秦佩之治病的时候就遇到了秦子。
因为上一世的事情,秦宁之看到秦子心里很不舒服,只想远远地避开,因此态度很是冷淡,倒是秦子很是慈爱地跟她问好,“宁之,佩儿这些日子麻烦你了,你辛苦了。”
秦宁之看到他的笑容心里就堵得慌,敷衍道:“都是自家姐妹,应该的。”
秦子看了眼在睡梦中眉头舒展,嘴角还挂着恬淡笑容的秦佩之,心中不无感慨。
以往的佩儿哪会有这么安详的表情,她就算是在睡梦中也是紧紧握着拳拧着眉,做出一副防备的姿态。
宁之真的在一点点地治好佩儿,相信过不了多久佩儿就能认得人,叫他父亲了!
想到这儿,秦子激动地抓住了秦宁之的手,“宁之,谢谢你,大伯父真的很谢谢你!”
秦宁之身子一颤,猛地抽出自己的手。
秦子一怔,有些无法反应。
秦宁之再也待不下去了,笑容僵硬道:“大伯父,没什么事的话我先走了,我还有事。”
秦府其实也算得上是书香世家,祖上原本是农户,因为太祖爷喜爱读书,之后又考上了举人,在村子里被人人称颂,镇上的大地主更是将小女儿许配给了他,太祖爷就靠着地主丈人的资助一路混到了知府。
读书改变了太祖爷的命运,太祖爷便要求儿女也以读书考取功名为人生目标,临终前更是将这件事写进了祖训。自此,秦府子孙便世世代代以读书为要,一百年来,倒是也出过几个大儒,当上过几个大官,很是风光了几十年。
不过到了秦太老爷这一辈就没落了,太老爷不爱读书,喜爱舞刀弄枪,可因为秦家祖训,他只能读书,读了一辈子也没脱离一个举人的身份,太老爷就这么郁郁而终了。
太老爷的几个儿子不知道是不是被父亲的事儿影响,也读不进书,秦宁之的两个叔祖父倒是爽快,索性回到了祖宅,跪在太祖爷的长生牌位前忏悔了三天三夜,此后便经起了商,发展倒也还好。
秦宁之的祖父却看不上兄弟的作为,认为他们这是有违太祖爷的教诲,不配为秦家人,自此便和他们断了联系。
不过秦宁之的祖父也不是块读书的料,读了几十年也没读出什么名堂,最后生生撞死在了皇榜前。
秦老太太当时怀了身孕,得知消息后就小产了,差点一尸两命,好在后来她想开了,一个寡母就这样把三个儿子拉扯大,为的就是他们能够考取功名以慰藉秦老太爷在天之灵。
可是三个儿子没有一个让秦老太太如愿以偿的,大儿子和庶子还好,还知道要读书,二儿子才四五岁,因为父亲的死产生了心理阴影,索性弃文从武,耍起了棍棒,为此秦老太太没少责罚过他,差点就要跟他断绝关系。
还是秦寅争气,真在武路这块混出了名堂,后来当上了从三品的锦衣卫指挥同知,秦老太太这才闭了嘴,安心享受儿子带来的好处和荣耀。可她心里最喜欢的,还是一门心思读书的大儿子,认为这才是不负老太爷和祖宗的教诲。
因为秦老太太的偏爱,大房虽没有一官半爵,但还是在府里压了二房一头,管家权也在大太太陈氏手里,好在方氏没什么争权逐利的心,只想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秦寅更不会把眼界拘在一方内宅,府中的情况就没有人有异议。
不过秦宁之却不傻,她知道秦府现在的风光靠的是自己的父亲,所以在府里一直都是趾高气昂的,谁也不杵谁也不怕。
她认为连管家的大伯母都因为父亲的身份对她百般讨好,她犯了错,大伯母比母亲都要维护她,不就是想巴结父亲吗?
所以祖母看不上她又怎么样?只要有父亲在,她就可以为所欲为。
那时候的她还不知道,这世上最该怕的,是人心。
秦宁之梳洗穿戴妥帖后便出了院子。
她现在住的院子就在方氏的隔壁,转个弯就到了,她进屋的时候方氏正端着粉彩瓷碗哄文哥儿吃饭。
才四五岁的孩子,正是喜爱玩闹的年纪,哪里坐得住,方氏才喂了几口,文哥儿就开始心不在焉,东张西望了一会儿就要跳下凳子,却一眼看到站在门外的秦宁之。
文哥儿的动作僵了僵,随后“哼”了一声将后脑勺对着秦宁之,不过终究是不敢再淘气,而是乖乖地等方氏喂饭。
秦宁之没少因为文哥儿不肯吃饭揍过他,因为她觉得文哥儿太淘气了,总是让母亲操心。
“怎么能这样对姐姐?”方氏不满地蹙眉,放下碗,严肃道:“跟姐姐问好。”
文哥儿别别扭扭的,嘟嚷了一声“四姐姐好”,还是拿后脑勺对着她。
“文哥儿……”
“算了母亲,您喂他吃饭吧,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秦宁之的视线从他脖子上挂的翡翠平安扣上移开,出声解围。
秦玉之果然送了更贵重的玉佩。
不过如果她没记错的话,这块翡翠平安扣是祖母送给秦玉之十岁的生辰贺礼。
真是歹毒,她还真是一点都不肯吃亏啊!
秦宁之想着心事,周围伺候的丫鬟却像看鬼一样看着她。
文哥儿也讶异地转头看了她一眼。
方氏却觉得女儿生了一场病后是真的懂事了,看来是被吓怕了。
能收敛性子就是好事,方氏高兴道:“母亲准备了你最爱的杏仁酪,你也快坐下来吃吧!”
秦宁之敛下心神,点了点头,坐下来用了一碗杏仁酪、半碗小米粥和一块水晶糕才停下。
抬起头的时候发现文哥儿正好奇地盯着她,一双大眼睛湿漉漉的好像小狗。
“看什么?”秦宁之心底柔软,话出口是自己都不可思议的温柔。
文哥儿也吓了一跳,他总觉得姐姐变得好诡异,难道真如二姐姐所说,是被鬼附身了?就像是三姐姐一样,不过三姐姐变成了傻子,他的姐姐却变好了。
不知道为什么,文哥儿觉得自己有点难过。
虽然这只鬼很温柔,他的姐姐很凶悍,但,但毕竟是他的姐姐啊!
“我的生辰是什么时候?我最喜欢吃什么?最喜欢做什么?”文哥儿盯着她,是质问的口吻。
秦宁之失笑,不过还是一本正经地回道:“你生辰是九月初九,最喜欢吃的是御坊斋的桂花糕,最喜欢做的是和隔壁许侍郎家的小公子钻狗洞掏鸟蛋,再把捉到的毛虫虫放到俊哥儿装点心的袋子里吓他,还有……”
“别说了!别说了!”文哥儿赶紧跳到她身上捂住她的嘴,一张小脸因为着急憋得通红。
分明还是姐姐啊,还是他那个坏姐姐!
“母亲,你别听姐姐瞎说,这都是她骗你的!”文哥儿焦急地向方氏解释。
秦宁之咯咯地笑,顺势抱着文哥儿免得他摔下去。
屋子里的丫鬟纷纷低头偷笑。
方氏则摇了摇头,一脸无奈,但她难得瞧这姐弟俩如此亲近,便不忍心苛责,只道:“你以后不许再欺负俊哥儿了,三婶娘知道要伤心的。”
方氏提到元氏的时候脸上一片悲悯。
秦宁之想到上一世的一些事,忙放下文哥儿,追问方氏:“三婶娘怎么了?”
方氏没想到秦宁之如此敏感,她这个女儿是一向不过问府中事的,但还是回答道:“没什么事。”
怎么会没什么事?秦宁之虽然不知道上一世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是却知道元氏自缢了,三叔父也因此郁郁寡欢,萎靡不振,不久后就病逝了,徒留下了才十岁的女儿和两岁的儿子。
可这些事她又怎么告诉母亲?
秦宁之心中焦急,面上却只能装作孩子气地嘟囔:“三婶娘那个人软弱无能,胆子又小,再加上祖母不喜欢她,大伯母也无视她,阖府上下也只能母亲愿意跟她亲近了,她若是真出了什么事,我看也只有母亲您这个老好人会操心了。”
方氏被她说得眉头一跳。
是啊,出了这样的事,秦府上下,三弟妹还能找谁帮忙?
她昨日却还因为担心是三房的家务事,恐会惹得三弟怨恨上二房,从而连累相公和她的两个孩子去推脱三弟妹。
她可真不配做一个好母亲,这样自私自利怎么能做孩子的榜样?
“宁儿,不可以这么说你三婶。”方氏敛下思绪,不满地看了秦宁之一眼,眸中却多了一丝释然的坚定,不见方才提起元氏时的愧疚、怜惜。
秦宁之暗暗松了口气,吐了吐舌头掩饰自己的情绪,又顺手将想偷偷溜走的文哥儿给提溜了回来。
她知道母亲的性子,虽然善良大度、柔顺温和,但只要涉及到父亲,涉及到她和文哥儿,那什么原则都可以舍弃。
上一世三婶娘死得蹊跷,没有人知道怎么回事,但从母亲的反应来看,应该是跟三叔有关。
因为只有涉及三叔,母亲才不好插手。
做嫂嫂的,怎么能将手伸到小叔子的房里头去呢!
再者管家的大伯母尚无动作,他们二房这么不尴不尬的位置,又怎么好插手三房的家务事呢!
只是三叔上一世在三婶娘死后没多久也病重去世,看着并不像是背叛了三婶娘的样子。
真是奇怪!
她迅速站起身,问道:“老爷现在到哪儿了?”
画眉低眉顺目地回答:“回太太的话,老爷方才进了二门就被老太太叫去了,约莫一会儿才能过来。”
方氏点点头,又转身去拉秦宁之的手,“咱们去二门那儿接接你父亲,他难得回来一趟。”
她的语气是商量讨好的口吻,只因为秦宁之对她这个父亲并不亲近,甚至可以说是不喜欢的。
秦寅公务繁忙,常常十天半月都不回府,秦宁之记事以来很少见到自己的父亲,她对父亲的印象只停留在小时候父亲给她买糖葫芦,让她骑在脖子上看漂亮的花灯,给她做木人桩教她习武。
后来父亲官位越升越高,人也越来越忙,秦宁之便再也没有同父亲亲近过。
她时常冷眼瞧着大房的秦玉之每日都会被大伯抽查功课,三房的秦秀之磕了碰了就能得到三叔的焦急心疼,心里只觉得他们矫情。
她并不认为要跟父亲有多亲近,只要父亲官位高,她能肆无忌惮做她想要做的事那就够了。
所以每每父亲回府的时候她都不大乐意见他,反正无论她多么无礼,父亲总是会因为歉疚而无条件地包容她,她犯了天大的错,在父亲眼里也只是小孩子无伤大雅的玩笑。
这样的父亲很合她心意,并不需要倾注什么额外的感情。
可直到父亲死的那一刻,绝望的苦痛朝她袭来,她才知道自己并不是不在乎父亲,只是怕自己会伤心难过,才给自己筑起一道冰墙,将父亲隔绝在外,以为这样就算常常见不到父亲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秦宁之想起每次父亲回府想与她亲近都被她找借口避开时那黯然伤心的神色,心里就一阵阵疼。
父亲在外是多么威风凛凛的人物,在她面前却露出卑微乞求的姿态,她却觉得理所当然,觉得这是父亲欠了她的。
难怪上一世文哥儿说她仗着父母的宠爱无法无天,害人害己。
还真是害人害己。
“好。”秦宁之垂眸敛下眼底的酸涩,轻轻应了一声。
方氏一怔,旋即欢喜道:“欸,好好好。”
她害怕她会拒绝,以往让宁之多跟老爷亲近,宁之总是不愿意,闹得老爷面上难看,她心里也不好受。
她不是不知道女儿心里的怨气,毕竟老爷没有像大伯三叔那样对自己的儿女关怀无微不至。
老爷公务繁忙,常常会忽略了一双儿女,就像宁之这次落水生了病,好几天了,老爷也没回来看过她。
文哥儿年纪还小,只觉得父亲威风凛凛,对他满是钦佩崇拜,宁之却大了,有怨言很正常,她也不好太过苛责。
可她内心还是希望这父女俩能够好好培养感情,不要闹得比陌生人还要生疏冷漠。
看到方氏脸上惊喜的笑意,秦宁之心里更酸涩了。
母女俩换了衣裳便出了门,又去墨香居将拿着个弹弓到处乱打的文哥儿揪了出来。
“父亲回来了,我们去接他。”秦宁之对着满脸气鼓鼓,不情不愿要甩开她手的文哥儿说道。
文哥儿眼睛一亮,立刻停止了挣扎,“父亲回来了?”
文哥儿最喜欢自己的父亲,觉得他是全天下最厉害的人,父亲会骑马会射箭会飞檐走壁,一只手就能撂倒五个壮汉,简直就是神!
他最崇拜父亲了!
文哥儿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小脸因为兴奋而涨红,他不自觉握紧了秦宁之的手:“快走快走,父亲上次回来答应了给我买小马驹!”
他小小年纪走得飞快,秦宁之竟然有些跟不上他的脚步。
方氏看得皱眉,“方才在院子里不读书玩弹弓,现在又要学骑马,你祖母知道了又要不高兴了。”
文哥儿的小脸顿时垮了下来。
他才想起来,祖母不喜欢他学武,祖母希望他能考取功名给秦家的列祖列宗挣脸面。
可是他一点都不喜欢读书!
文哥儿的小脸皱成了一个包子,不过脚步终归是慢了下来。
他不是秦宁之,他还不敢违逆秦老太太,叫祖母对他失望厌恶。
秦宁之看着瞬间变得落寞的文哥儿,想起了上一世他郁郁不得志,整日里怨天尤人,荒唐度日的样子,哪里有一点十五岁少年该有的意气风发?
她当年为文哥儿科举焦急操心,顾景元曾凉凉地说:“你那弟弟并不是块读书的料,你还是劝他另谋出路吧!”
后来她花钱为文哥儿疏通关系,顾景元就连风凉话都懒得说了。
上一世她只觉得顾景元冷血薄情,现在想来,或许他说的是对的。
文哥儿并不是读书的料,他也不喜欢读书。
“文哥儿为什么一定要读书,父亲也没有读书啊,还不是一样厉害!”秦宁之用她惯有的骄纵口吻说道。
文哥儿这是头一次觉得自家姐姐嘴里说了一句人话。
方氏却听得皱眉,“快别说了,仔细叫人听了去。”
老太太本就不喜欢二房,看不惯宁之的骄纵,若是她再让文哥儿跟着老爷学武,老太太怕是要气得下不来床了。
连老爷都不敢跟老太太开口让文哥儿学武,就是怕气坏了老太太背上不孝的名声。
文哥儿毕竟是老爷的嫡长子,若是害得父亲背上了不孝的名声,就是让他学了武,又能有什么出路?
方氏想得明白,自然不准这姐弟两个瞎胡闹。
文哥儿垂头不语,秦宁之也没再说话,只是握了握文哥儿的手,心里想着,她总不会让文哥儿落得上一世郁郁不得志的下场。
顺着祖母的心意过活,这于文哥儿不公平,于秦府,也不是什么好事。
当年父亲的死,就是因为秦府一个武路上的人脉都没有,所以查无可查。
若是文哥儿跟了父亲,说不定……
秦宁之想着事情,一行人已经到了二门外。
等了一会儿功夫,便看到远处有个高大的人影慢慢走来。
“父亲!”文哥儿眼睛尖,甩脱秦宁之的手就飞奔了过去。
秦宁之怔愣间也朝前望过去。
只见那人影弯腰一把抱住了飞扑过来的文哥儿,爽朗豪迈的笑声就立刻响起,“文哥儿想不想父亲啊?”
秦宁之斜睨了她一眼,嘲讽道:“二姐姐方才不是说也要送文哥儿玉佩么,我很期待是什么,相信一定比我的更贵重,文哥儿也一定会很欢喜。”
秦玉之不是要做好人么,那就去做呗,话是她自己说出来的,那就好人做到底啊!
秦玉之被噎得一口气差点上不来。
秦宁之的这块和田玉可是名品!
她说那句话不过是给秦宁之姐弟挖个坑,哪是真要送文哥儿什么东西!这下倒好,没有让这姐弟俩打起来,倒把自己折进去了。
她若是拿不出比这块和田玉更好的东西,只会让人笑话她不自量力。
她秦玉之又没有秦宁之那么厚颜无耻!
“四妹妹说的是,那四妹妹便好好休息吧,我会帮四妹妹开导文哥儿的。”秦玉之心里恨得咬牙,可面上依旧笑得温文尔雅。
秦宁之瞥见她垂在袖子里攥紧的双手,心里头畅快极了。
她最恨的就是秦玉之这张伪善的画皮,可现在不是撕了它的时候,而是要利用秦玉之的伪善让她吃苦头栽跟头,这一次一定要让她狠狠大出血一笔,让她以后再假惺惺装什么好人!
“那四妹妹便好好休养,我先回去了。”
秦玉之装得辛苦,秦宁之也不为难她,笑嘻嘻道:“二姐姐慢走,我自是会注意身体的。”
秦玉之想起昨日吕大夫说她通医理的事儿,一口银牙更是要咬碎了。
秦宁之这是在讽刺她?真是见鬼了!
“青瑶,把玉佩收起来吧,贵得很呢!咱们下次再送给文哥儿。”送走了秦玉之,秦宁之轻快地转了个圈,“我再去睡一觉。”
青瑶望着秦宁之眉梢眼底的笑意,虽然还迷迷糊糊得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知道姑娘和少爷这次没闹起来,姑娘还很开心的样子,也松了口气,喜滋滋道:“诶,奴婢知道了。”
晚间的时候方氏就知道了这件事,她正在查最近城西那几间铺子上的账目,闻言,手指在翠玉算盘上顿了顿。
“你是说姑娘不仅没有发脾气,还要把自己的玉佩送给文哥儿?”
方氏的心腹顾妈妈点头,“是,青瑶交代得一清二楚,绝不会弄错了,后来姑娘还将玉佩收起来说要日后送给小少爷呢!”
方氏放下手中的账本,欣慰地点了点头:“宁之能这样想,自然最好不过,他们是亲姐弟,要互相帮衬才是,哪能每次见面都跟仇人似的。”
言语间是对秦宁之改变的欣慰和欢喜,丝毫没有怀疑秦宁之是别有用心。
也只有做母亲的,才会这样全心全意地信任自己的孩子,才会对孩子做出的任何一点小小的改变而欣喜若狂。
“姑娘只是性子急了些,人却是好的,小少爷那么小的一个人儿更是什么都不懂,只要太太好好引导,姐弟俩怎么会有隔夜仇呢!”顾妈妈是方氏的乳母,方氏一向很信任她。
方氏点点头,思虑了一会儿,又道:“去看看文哥儿吧,这孩子也是太不把他姐姐放在眼里了。”
顾妈妈应了声是。
方氏将账目记清楚,收起了账本,正待起身去东次间找文哥儿,外面却传来哭哭啼啼的声音,随后便听到她的贴身丫鬟香芹道:“三太太,您别哭,有话慢慢说。”
方氏蹙了下眉,示意顾妈妈出去看看。
顾妈妈颔首出了屋子,不一会儿就进来禀报:“太太,是三太太那边出了事。”
“什么事?”方氏问道。
秦府统共有三房,大房、二房是嫡出,三房是庶出,现如今是大太太陈氏管家,不过因为方氏性格更柔顺宽和,所以三太太元氏有什么事都会找方氏商量。
顾妈妈摇摇头,面色有些沉重,“三太太没说,不过看她的模样,怕是不好。”
方氏只好暂时先把教育儿子的事情放到一边,对顾妈妈道:“把三太太请去西梢间吧,注意不要声张。”
三太太元氏出身小户,因为如花似玉的长相被三老爷秦卯看上,就上门求了亲。成亲后与秦卯也是夫妻和顺,整日里柔情蜜意,再加上性子也与世无争,偶尔有一两件事烦心事也是诸如女儿有心事不跟她讲是不是情窦初开了,儿子这几天不吃饭是不是生病了之类。所以方氏每次见到这位妯娌她都是春风满面神采奕奕,脸上的笑容是从心底透出来的,让人好不羡慕。
可是这一次,方氏刚踏进西梢间,便看到哭得已经看不清颜色的元氏朝她扑了过来,嘴里喊着:“二嫂,二嫂我该怎么办啊?”
又过了四五日,秦宁之的身体已经彻底痊愈,她也再不能赖在自己屋子里了。
一大早,方氏就遣了丫鬟来通知秦宁之跟她一起用早饭。
话是这么说,其实是要押着她去给秦老太太请罪。
秦老太太当初说要等秦宁之好了再责罚她并不是说说而已。
虽然秦府不是什么高门大户,秦老太太的派头可是十足十的,向来说一不二,阖府上下也只有秦宁之敢跟她对着干。
所以秦老太太向来十分不喜不服管教的秦宁之,却也拿她没有办法,只能这里找个理由那里找个借口略惩小戒。
要问这是为什么,就要从秦府发家史说起了。
最新评论